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走進孔子國小演講稿2022(通用5篇)

欄目: 勵志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1.86W

走進孔子國小演講稿2022 篇1

從古至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學家都層出不窮。但在眾多的聖傑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們的東方聖人:孔子。

走進孔子國小演講稿2022(通用5篇)

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號稱弟子三千。關於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認為他是一個不恥下問、終身求索的人。我們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導師。大到道家創始人,小到故事中的兩個六歲小孩。這樣鮮活的例子自然說明了孔子的謙虛、和刻苦好學!但是這還不夠深刻,因為孔子還是一個終身好學,終身求索的人。孔子說:“五十有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十五歲到七十歲,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歲,讓我們來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第二,我認為孔子是一個人、禮、國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從四十多歲開始講學,一生弘揚仁義禮智信。以禮治國。為了國家、他可以“毀三都”、為了國家,他可以親自領兵。但是魯國的君上卻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將孔子趕出魯國,不過,孔子並未放棄,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沒有放棄,走到哪講到哪。有幾次差點丟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揚仁、義、禮、智、信。也許真正的大無畏,不僅是在戰鬥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為了教育不畏懼一切困難的老師們!

第三,我認為孔子還是一個很有戰略思想的人。20__年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個片段,是這樣的:齊想借用會盟來刺殺魯國君上,以為孔子早就料到這一招,出動了五百乘兵車,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問題,兵車並未出動。不過,孔子早有準備,會盟開始,齊國動用五百乘戰車,而魯國竟然也有五百乘戰車。齊國見此情形,只好收兵。講到這,有朋友會問了,魯國的戰車是從哪來的呢?哈哈!五百乘戰車子虛烏有因為他們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車,後面拉上掃把,一跑起來、煙霧瀰漫。這樣便形成了“五百乘戰車”的壯觀景象!孔子的戰略就是這樣:兵以正和,以奇勝!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這也就是孔子。愛人、愛己。正像它的先師子產大夫說的那樣:“苟利國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孔子不愧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義、禮、智、信,傳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東方聖賢!

走進孔子國小演講稿2022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編撰而成。包含著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是經典中的經典。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是論語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則,它的意思是:後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離開自己房子,便敬愛兄長;寡言少語,說則誠實可信,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後,有剩餘力量,再去學習文獻。孔子認為,弟子首先要懂得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和,如果還有閒暇時間和餘力,則用以學習古代典籍,增長文化知識。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為中心,重在培養學生的德行修養,對於知識,則放在第二位。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古人也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懂得孝的做人之道。

古時候,有一則關於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子路小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久滿足父母的這的要求了嗎?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了疲勞,鄰居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可見,孝道在炎黃子孫心中的地位了。

孝,是孔子提倡的美德,父母生我,育我,作為子女,怎麼不做到孝呢?小時候,父母有好吃的東西,總會讓給我們吃;我們長大了,能承擔一些家務活嗎;父母交代的事我們做到了嗎?在父母生病的時候,是否去關心他們了嗎?這些看上去的小事,捫心自問,我們做到了嗎?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給我感受最深的語句。不僅如此《論語》也是經典中的經典,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閱讀《論語》我受益匪淺,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做人的仁德,以及品味哲學的思想情操。

走進孔子國小演講稿2022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論語》作為聖人孔子精華的濃縮,從早時的科舉,到如今的考試,都會有所涉及,由此可以看出《論語》的珍貴,與古往今來的人對它的重視。《論語》被許多人所註釋過,而其中較為認可的,是楊伯峻的 《 論語譯註》。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儒家精髓之所在,我們 逐漸 開始每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開始 不斷審查自己,開始以義作為準則,凡事則需盡仁。

孔子的中心思想與 最高的道德原則 是”仁,“仁包括著孝、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而孔子尤為喜愛的弟子顏回,也是因為:”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論語》在”仁“中費了許多筆墨,如:”當仁,不讓於師。“等,仁,為人之本。是最適合當作標準,審視自己的。

在《論語》中,我對君子感受頗深,所謂君子,是儒家理想的人格典範,是最能體現儒家風範的代表。《論語》中曾多次闡述、 並用詳細的比喻告訴我們君子的標準,如”君子不器。“ 並以小人為最低等次來進行對比,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由此看來,想要達到君子的境界,還有待努力。不過,這並不能使我們的 理想降低層次,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論語 》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作,《論語》撥開人生的層層迷霧,指明瞭方向,剩下的需要我們去實踐。它給予給我們的淳淳教導,是我們一生所要謹記的,是一生所要學習的,是一生所要領悟的。我們應按照《論語》,去嚴格的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境界獲得更大的提升。

走進孔子國小演講稿2022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一直以為所謂儒學不過是表面上推崇中庸、仁義、 禮教等虛有的東西,做作的讓人厭惡。他和他的弟子連種稻插秧都不會還自居君子聖賢,所有的人民在他們眼裡都是低微貧賤的人。”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可見孔子有歧視婦女的嫌疑,另外我至今還記得宋濂《送東陽馬生序》,鼓勵他的同鄉努力刻苦學習,尊師:”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我承認,宋濂真的很尊師。可是正是這種方式讓中國由盛轉衰,不敢出一言以復就沒有新觀點新態度,就沒有創新。

蘇格拉底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主張學生勇於創新,所以出了一個柏拉圖,柏拉圖同樣沒有”架子“,又出了亞里士多德。希臘三賢在哲學物理學都有很好的建樹!

儒學,是該讓人唾棄,放在腳底踩的東西!!!

我甚至覺得古代封建的黑暗落後都是獨尊儒術的結果, 沒有了”百家爭鳴“,那就是剩下了專制。它至今仍舊影響著政治、教育、法律!

可是,事實上是這樣嗎?

讀完《論語譯註》我發現了我自己的目光短淺,相反,我覺得孔子不該出現在那個時代,那個黑暗的時代!孔儒的思想很超前,他說推崇的大同社會就是我們現在初級社會主義的終極目標,我們至今也沒法做到,古代黑暗帝國怎麼可能實現呢?古代君王扭曲了儒家思想,他們黑著心紅著眼把儒學當成統治的工具,他們過河拆橋卻同樣自稱君子,因此,”打倒孔家店“不是推翻儒學,而是保護真正的儒學不為小人所用。

孔子推崇的學而思丟失了,人們只學不思,只為應付考試,這是中國教育的失敗,也是中國科學家得不到諾貝爾獎的原因。

孔子崇尚的中庸仁義也缺失了,人們自私自利,見人不扶,食物以次充好。真的愧對禮儀之邦!

孔子希望人忠義孝順,謙虛真誠。可是現在的我們多麼膚淺做作!

……

沒錯,他的想法是無法治國的,至少不適合現在的國情。可是我們不能一竿子打死儒學。政治課裡我們要對傳統文化發揚”揚棄“,我們卻把壞的繼承了,好的遺忘了:

我們該謙虛:”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都驕傲自滿怎麼進步,應該不恥下問,謙虛謹慎!

我們該真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不該做偽君子,應該真心待客。

我們該反省:”吾日三省“,孔子這樣的聖賢都反思,我們也該反省自己,知錯認錯改錯。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認同孔子,但是不得不說他的想法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該做的還有很多,那怕雙手遞物,孝順父母,順從兄長等瑣事,都是在弘揚傳統文化,興我禮儀之邦!

走進孔子國小演講稿2022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于丹寫的論語心得是一本非常好的,值得一看的書,因為她給了我太多的感觸,讓我在忙忙碌碌的現代生活中近距離的接觸了一次聖人。

在現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聖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連結。而於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連結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開啟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麼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心價值取。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