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精選15篇)

欄目: 勵志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2.16W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1

中央組織部印發《關於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通知》,要求各級黨組織把學習貫徹黨的xx屆六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頭等大事,迅速組織學,按照要求做,聚焦問題改,確保全會精神落到基層,推動學習教育取得實效。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精選15篇)

“兩學一做”活動開展以來,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的觀念在全黨上下全面形成,這是鞏固拓展群眾路線、鞏固三嚴三實教育成果,推動全面縱深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部署的重要舉措。對於黨員幹部來說,抓住“兩學一做”的契機,發揚自我革命精神,促進自我發展,有利於全面提升黨員幹部的素質。

古人有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個知識型社會中,做一個學習型的黨員幹部,時時不忘給自己充電已經成為了我黨幹部加強自我規範,提升自我素質的重要方式。學會先做人,後做事,是“兩學一做”教會我們的哲理。

在我們國家經濟處於蓬勃向上的發展時期,經濟建設和黨建建設任重而道遠。自覺投身兩學一做,黨員幹部通過學習黨章黨規,明確了黨員的基本標準、制定更為嚴格的行為規範。通過深入領會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幫助我們加強理論武裝、統一思想行動。鑄就堅固的思想鋼鐵長城,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行動指導意義。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2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奮鬥史,也是革命精神不斷弘揚發展的歷史。開展對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的研究,不僅要解決其學科內涵問題,也要明確其歷史定位問題。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實踐中形成了很多具有各種具體表現形態的革命精神,有的在各個階段成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座標。在20世紀90年代,研究者多將革命精神歸納為三種,即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進入新世紀以後,又將西柏坡精神納入其中。近年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更多的研究者把蘇區精神和四大革命精神並列在一起。但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的完整性和科學性來考察,現有的“五種革命精神說”還是沒有完整反映中共建黨以後整個大革命時期的精神狀態史。筆者認為,紅船精神可以作為中共創黨初期及大革命時期的革命精神的歷史座標,與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起,成為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最光輝、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革命精神。

紅船精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歷史起點

紅船精神產生於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們開展創建黨組織活動的全過程,蘊含著整個建黨初期開展革命活動所體現出來的革命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歷史起點,而紅船精神的提出則使中共革命精神史與中共黨史在時間序列上實現了一致性。20xx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了《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一文,明確紅船精神就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將紅船精神提升到“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的高度。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們的建黨活動和革命實踐,充分體現了這種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他們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用最先進的理論指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使一個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走上了一條光明大道。

井岡山精神: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路先鋒

井岡山精神是黨在領導井岡山軍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培育和形成的一種革命精神。20xx年5月,在視察江西時對井岡山精神的內涵作了精闢概括:“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井岡山精神的核心特徵是“敢闖新路”。大革命失敗以後,中國的革命應該走什麼道路,這是一個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迫切而重大的問題。蘇聯的革命經驗不能照搬,馬列主義又沒有現成答案。在白色恐怖的包圍中,依靠弱小的革命力量,革命先輩們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一條中國革命的勝利道路,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燎原之火。這正是堅持發揚勇於開拓、敢闖新路的革命精神的鮮活反映。

蘇區精神:建立政權、執政為民的重要實踐

同志在紀念中央革命根據地建立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80週年座談會上明確提出:“我們要始終大力弘揚蘇區精神,推動創先爭優,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在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中,在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以此為標誌,蘇區精神成為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並列的中共革命精神歷史座標。蘇區精神的核心特徵是“一心為民”,我黨倡導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作風,正是從中央蘇區時期開始形成的。毛澤東同志曾在全國二蘇大會上提出,“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蘇區各級黨政軍幹部自覺踐行“一心為民”的宗旨,關心群眾生活、真心為群眾著想、積極為群眾謀利益,形成了影響深遠的“蘇區幹部好作風”。

長征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的恢弘篇章

曾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60週年大會上對長征精神作出過概括,他認為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長征無論在中國軍事史上還是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偉大壯舉,是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長征中,紅軍所表現出來不畏千難萬險,不怕流血犧牲,頑強拼搏,敢於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已經突破了時空界限,深入人心,不僅在中共革命精神史上,而且在人類精神史上樹立了一座豐碑。

延安精神: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現

延安精神是中共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現,其內涵非常豐富,可以說,中共革命精神的主要內涵在延安精神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最突出的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延安時期鮮明地打出了“為人民服務”的旗幟;二是延安時期用實事求是來概括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三是在延安時期提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了大生產運動,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斷髮揚光大,並形成了南泥灣精神。延安精神的核心特徵是“實事求是”。在延安時期,我黨首次全面接受了實事求是精神的洗禮。按照實事求是的精神整頓了“三風”,即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按照實事求是的精神在全黨興起了調查研究之風,促進了理論聯絡實際,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染下,數以萬計的進步青年聚集到延安寶塔山下尋求真理,奉獻青春和熱血;正是源於這種精神,形成了改造中國社會的巨大能量,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西柏坡精神:邁入新中國殿堂前的精神洗禮

西柏坡精神的內涵包括:“兩個務必”的精神,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兩個敢於”的精神,即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精神,中國共產黨人敢於抓住歷史時機,展開戰略大決戰,展現將革命進行到底、奪取全國革命勝利的膽識和氣魄;“兩個善於”的精神,即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箇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的精神。這些精神內涵都是在由革命時期向建設時期轉變、由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其中“兩個務必”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特徵。毛澤東同志將謙虛謹慎、艱苦奮鬥提升到執政黨建設的歷史大課題的高度來認識,並作為中國共產黨人長期執政的重大法寶和思想武器。西柏坡精神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執政後發展趨勢的科學判斷,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政治上的高瞻遠矚。

綜觀中共革命精神史,從紅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都是黨在奮鬥歷史過程中積累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們一脈相承,在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樹起了一座座豐碑,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形成完整的精神序列。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3

中央組織部印發《關於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通知》,要求各級黨組織把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頭等大事,迅速組織學,按照要求做,聚焦問題改,確保全會精神落到基層,推動學習教育取得實效。

“兩學一做”活動開展以來,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的觀念在全黨上下全面形成,這是鞏固拓展群眾路線、鞏固三嚴三實教育成果,推動全面縱深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部署的重要舉措。對於黨員幹部來說,抓住“兩學一做”的契機,發揚自我革命精神,促進自我發展,有利於全面提升黨員幹部的素質。

古人有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個知識型社會中,做一個學習型的黨員幹部,時時不忘給自己充電已經成為了我黨幹部加強自我規範,提升自我素質的重要方式。學會先做人,後做事,是“兩學一做”教會我們的哲理。

在我們國家經濟處於蓬勃向上的發展時期,經濟建設和黨建建設任重而道遠。自覺投身兩學一做,黨員幹部通過學習黨章黨規,明確了黨員的基本標準、制定更為嚴格的行為規範。通過深入領會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幫助我們加強理論武裝、統一思想行動。鑄就堅固的思想鋼鐵長城,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行動指導意義。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4

偉大的民族產生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薪火相傳。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的民族精神。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和發揚了這一民族精神,並在實踐中形成了共產黨人獨特的精神品格和精神風貌,培育出了紅色精神,例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等等。如果說中華民族精神史是一部偉大的詩史,那麼紅色精神就是其中最重要最輝煌的篇章。紅色精神是實現民族復興的精神動力,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具有恢巨集深邃的精神文化意義。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需要對紅色精神的美學性質進行研究和理論建設,彰顯其美學價值。

紅色精神屬於社會美型別。美不是藝術的專利,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都是美的存在形式。社會美離不開社會的審美標準,承載著人類的社會理想和美學理想。對人的行為評價,必然會涉及到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真善美的關係是美學理論的重要問題。真是客體尺度,肯定了人對真理的追求。善是主體功利性的尺度,即真理為我所用;美是主體內在的尺度,它體現著主體自由創造的本質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的最高理想是共產主義,這是人類至善至美的社會理想。它並非唯美空想,而是具體的、科學的,具有真的價值。如果沒有將真理付諸實踐的行為和勇氣,真理無以實現。中國共產黨人的社會理想就是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種善的追求,體現著真的價值。還需指出,善不但具有價值尺度含義,也是倫理學的重要範疇,有著道德尺度的含義。中國共產黨人也同樣追求崇高的道德,“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員即是社會的道德楷模。紅色精神之美是以真為基礎、以善為內容的,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社會實踐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新中國的誕生,彰顯了理想的勝利,肯定了中國共產黨人奮鬥的價值,這其中即有合規律性的真、合目的性的善,而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就是美的規律。

紅色精神的審美範疇是崇高。美學上以優美、崇高(壯美)、悲劇、喜劇等界定審美範疇。崇高美集中體現了美與真、美與善的內在聯絡,許多美學家都致力於美與道德關係的研究。有的學者將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內涵概括為:共產主義的崇高信念,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開拓創新的無畏氣概,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尊重群眾的人本意識,艱苦奮鬥的堅強意志。這都具有積極肯定的社會意義。紅色精神的代表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他們能夠超越生活的平庸、狹隘的私利,甚至能夠超越生死而為信仰獻身。在這裡,犧牲不是毀滅,而是通往永恆的崇高方式,是英雄的自由意志,有強烈的主體合目的性,更充滿了實現自由意志的勝利和歡愉,使人生價值得以彰顯。這就是崇高對優美在形式上的突破。紅色精神肯定和張揚了人的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體現了人的尊嚴和道德感、使命感,而這正是崇高美的特徵。

紅色精神具有特殊的審美價值。崇高審美往往必須經歷“痛感”,審美主體在物件中直觀自身,隨之在震驚、覺醒中喚起主體內在力量或人類的本質力量,從而將自己提高到物件的高度。這是一種高峰體驗,是人類對有限生命的超越。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這種解放使主體獲得自由,產生美感。紅色精神則不只是以情感人,它可以喚起人的道德理性,促使人對自身進行道德審視和理性思考,從而有利於人的道德的培養和重建。

紅色精神對德育和美育不乏啟迪意義。道德精神的塑造,不僅需要道德理性,更需要美的薰陶啟迪。紅色精神不僅是一種歷史資源和政治資源,也是一種美學資源。崇高審美對人的心靈有著強大的震撼力、衝擊力,更能激發人的潛質,重塑人的精神。在對紅色精神美的審視中,崇敬感油然而生,可以使我們更嚴肅地對待生活,更能超越自身侷限,更加具有責任感。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5

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長征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儘管,紅軍長征已經過去了七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萬古流芳,長征精神萬歲!

人民是革命的母親

人民是革命的母親。紅軍一切為了群眾,又很好地依靠了群眾。在長征中,紅軍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人民群眾的財產秋毫無犯。在經過少數民族地區時,紅軍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與少數民族群眾坦誠相見、交朋友。劉伯承同志與彝族首領小葉丹面對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結為兄弟的故事,成為紅軍長征中的千古佳話。由於紅軍所到之處,真心誠意為群眾辦事,打土豪分田地,幫助窮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廣大群眾把紅軍視為自己的子弟兵,是窮人的隊伍,把紅軍稱為“菩薩兵”。紅九軍團經過雲南東川一帶,由於得到當地幹人兒的幫助,因而順利攻下了東川縣城。紅軍開啟糧倉,把糧食發放給窮苦群眾,並且根據群眾的要求,公審處決了反動縣長和一個大土豪,城內外群眾對此拍手稱快。在東川縣城,紅軍得到群眾的大力支援,籌款達6萬餘元,幹人兒踴躍參加紅軍,不到一天半的時間,便擴大了800多個紅軍戰士。

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的許多難以想到的困難,都是依靠地方群眾的幫助解決的。紅軍強渡大渡河時,不僅要冒著對岸敵人的炮火,還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險灘。要強渡過河,必須找到熟練的船工。經過做工作,十幾名船工來了。戰鬥打響了,老鄉們冒著槍林彈雨,一槳連一槳地拼命划著。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幾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臨船毀人亡的危急關頭,四名船工跳進滾滾的急流裡,用背頂著船,船上的船工盡力用竹篙撐著,經過驚心動魄的搏鬥,終於脫離了險境,把紅軍勇士們送到對岸。在紅軍面臨茫茫草地的時候,當地一位六十多歲的藏族通司不畏艱險,帶領紅軍在水草地行軍四天四夜,終於開闢了一條可以讓紅軍大部隊通過的生命線。

長征中軍民魚水情,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攻佔湖南錫礦山。工人群眾個個興高采烈,不僅夾道歡迎,而且還燃放鞭炮,自發地在門口點上小油燈給部隊照路。時值初冬天氣,紅軍的衣著單薄,群眾紛紛把好房子騰給紅軍,把厚實的被子讓給紅軍,並主動為紅軍做飯、燒水。我們的紅軍戰士也爭著為群眾做事,真是軍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連一排30多名紅軍戰士夜裡睡覺煤氣中毒,周圍群眾聞訊後,很快弄來了新鮮蘿蔔和淘米水,把鮮蘿蔔磨碎後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後一口一口地餵給中毒的戰士們吃,由於搶救及時,中毒的戰士全部甦醒過來了。紅17師在一次作戰後,有47名傷員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經過新寨時,苗族首領揚以沙老人帶領全寨男女老少,趕到路邊,硬是把傷員們“搶”到他們寨子裡去治療休養。傷員們到新寨後,全寨三十幾戶人家爭著讓出自己的床鋪安置傷員。婦女們為傷員端屎端尿,男人們扛上火槍站崗放哨。在遇到民團搜查時,苗族群眾就把傷員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後來,有幾位傷員因傷勢惡化,光榮犧牲,苗寨用最隆重的儀式進行安葬,並特意為烈士們修建了“紅軍墳”,成為長征中軍民魚水情的歷史見證。

紅軍長征,當時各個方面軍團結一致,統一聽從中央軍的指揮,密切合作,最後勝利會師,取得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勝利。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各級組織、各個單位、各個部門也需要發揚團隊精神,團結友愛,優勢互補,互相補臺,向著共同目標齊心協力,“人心齊、泰山移”!

紅軍長征,走到哪裡都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紅軍為人民服務,也得到了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援。結合今天的改革發展,我們所有的工作也都需要密切聯絡群眾,走群眾路線,與群眾充分溝通,特別是涉及到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方案要充分考慮群眾的利益和需求,使企改革和發展得以順利進行。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6

“紅船精神”就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也是我們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之源。之所以“紅船精神”是我們黨革命精神之源,這是因為“紅船精神”是我們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實踐開篇、動力源泉。

一、“紅船精神”是定義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

回顧我們黨九十多年曆程,伴隨其所形成的一系列革命精神,既具有一脈相承的歷史特性,又無論從定義解釋還是從淵源關係看,更加清楚地感到,“紅船精神”是定義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

從定義解釋看。《辭海》對“革命”作出如下定義:廣義指“推動事物發生根本變革,引起事物從舊質變為新質的飛躍”;狹義指“社會革命和政治革命”。這裡所指的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是指一種狹義革命而產生的精神,即: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史程序中,逐步積累和形成的思想結晶,是共產黨人精神境界、精神風貌、精神力量的集中寫照。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源於共產黨人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創新,它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結果。中國共產黨走過的每一個階段,都形成了能代表時代現實的一種又一種獨特精神。而中國共產黨建黨精神——“紅船精神”,無論從定義解釋看,還是從時間上來說,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產生最早的革命精神。

從定義要素看。根據定義,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形成需要兩個要素。首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形成的主體要素。這告訴我們,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實踐而產生的精神屬於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其次,中國革命的豐富實踐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形成的基本要素。按照這兩個要素來觀察,1919年“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符合形成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基本要素;但“五四”運動並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所以,“五四”運動更多地表現為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僅僅具有革命精神形態,並不屬於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而“五四”運動後最有影響的事件就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紅船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建立這一開天闢地大事變所蘊含精神的形象概括,理所當然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

從淵源關係看。由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個革命階段的任務不同,革命者在各個革命實踐活動中會有不同精神表現,因而在偉大革命歷史程序中分別產生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偉大中國革命精神。然而,這些革命精神產生又有其共同思想基礎,就是中國共產黨以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為核心的“紅船精神”。在紅船上完成締造使命的中國共產黨,在“紅船精神”指引下,沿著紅船航向,走向了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並先後形成了“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這也非常具體地說明了“紅船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這些革命精神之間存在的淵源關係,其中“紅船精神”是這些革命精神之源,其它革命精神都可以在“紅船精神”裡找到源頭;其它革命精神既與“紅船精神”一脈相承,又是隨著中國革命不斷髮展,是“紅船精神”的繼承與發展。

二、“紅船精神”是形成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實踐開篇

回首我們黨發展史,“紅船精神”不僅是我們黨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其形成與發展過程中具有奠基的重要歷史地位,是形成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實踐開篇。

“紅船精神”裡包含著第一次提出中國革命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為標誌,加速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歷史程序,為建立中國共產黨創造了條件,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篇章鋪平了道路。中國共產黨建黨精神——“紅船精神”,是中國早期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信仰過程中迸發出來的。早期共產黨人正是由於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支撐,併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建立了我們的黨。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歷史反覆證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而科學的理論也必須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同群眾運動相結合,才能轉化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強大物質力量。

“紅船精神”裡包含著第一次提出中國革命要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入到20世紀20年代的時候,到了一個關節點,迫切需要一個朝氣蓬勃的新生力量,充當中國革命的領導者。這就是中國工人階級及其最先進的政治代表——中國共產黨。在紅船上誕生的中國共產黨綱領明確規定“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旗幟鮮明地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一切資產階級政黨及其它剝削階級政黨最顯著的標誌。中國共產黨一經出現,就自覺地擔當起階級重任和民族重任,從此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並伴隨著中國革命的不斷髮展,先後出現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紅船精神”裡包含著第一次提出中國革命要走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前,地主階級洋務派幻想用資本主義列強的“堅船利炮”來補搖搖欲墜的封建專制統治之天,資產階級維新派幻想通過聖明賢達的皇帝進行多方面改良走上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資產階級革命派給中國帶來了民主共和制度,但隨後的歷史反覆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始終走不通。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給中國未來發展帶來了新的選擇,這就是社會主義道路。儘管後來的歷史表明,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不能走筆直的發展道路,而必須先進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取得全國政權之後才能通過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然後,這一切認識的起點,都有源於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日所確定的根本方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三、“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發展的動力源泉

面向新徵程,需要新精神。中國共產黨九十多年奮鬥的精神歷程,追根溯源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動力源泉,那就是“紅船精神”;面向新徵程,同樣需要依靠“紅船精神”,讓我們黨革命精神不斷延續與發展。

擁有首創精神,才能勇於開闢新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核心。剛剛誕生的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特殊性,尤其認識到革命沒有現成道路可走,沒有現成模式可循,這就需要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不斷探索解決,這也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以創新精神為自己開闢道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作為“紅船精神”的核心始終貫穿於中國革命實踐中,激勵廣大共產黨員以“敢為人先”的氣魄和膽識,沿著紅船航向,根據實情,結合實際,勇探新路,不斷成功走向了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由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掌握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面向新徵程,擁有首創精神也是我們黨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關鍵所在,也只有不斷弘揚首創精神,才能我們思想不斷解放、理論不斷髮展、實踐不斷創新,推進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

擁有奮鬥精神,才能不斷贏得勝利。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是“紅船精神”的靈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進行革命,面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強大勢力,革命任務艱鉅而複雜,無數共產黨員為什麼能夠拋頭顱、灑熱血,甚至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這因為他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堅信共產主義是合乎社會發展規律的美好事業。面對漫長的革命歲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曾經遭受多次挫折與失敗,但憑著這種與生俱來的奮鬥精神,一次又一次戰勝困難,把革命從勝利引向勝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也出現過多次挫折與失誤,也是憑著這種奮鬥精神,不斷開拓創新,終於找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支撐著無數革命先烈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面向新徵程,同樣離不開奮鬥精神的正確引導與精神支撐。

擁有奉獻精神,才能始終保持本質。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本質。黨的一大會議最後在紅船上通過的綱領,就明確提出了要把工人、農民組織起來、發動起來的思想。在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明確提出了“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表明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立志於維護人民利益的政黨,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黨。黨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逐步形成的“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宗旨,形成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使黨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汲取力量。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黨正是同這一歷史創造者建立起血肉相連、魚水相依、親密無間的關係,革命力量才會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戰勝一切貌似強大、欺壓人民的反動勢力,建立新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別是面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勢,只有廣大共產黨員繼續弘揚奉獻精神,才能真正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只有整個社會倡導奉獻精神,才能社會更加和諧穩定。總之,“紅船精神”作為我們黨革命精神之源,一直激勵和鼓舞著我們黨站在歷史的高度,走在時代的前列,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篇3

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的精髓,是黨的精神家園的靈魂和支柱。提出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傳承好理想信念的紅色基因。

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展現著人類社會的美好圖景,是黨歷經艱難曲折、不斷探索前行的指路明燈,一往無前的力量源泉。井岡山時期,靠著對中國革命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才能在白色恐怖四面包圍中造成星火燎原之勢;長征途中,憑著“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執著追求,才衝破圍追堵截,走出雪山草地,翻越高山峻嶺,勝利會師陝甘;延安時期,正是在崇高理想的感召下,造就了全國熱血青年心嚮往之的革命聖地;西柏坡時期,還是靠理想信念的支撐,才最終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描繪出新中國的巨集偉藍圖。

歷史啟迪我們,理想信念關乎黨的生命,須臾不可缺失,絲毫不能動搖;理想信念是黨性的本質要求,是黨員幹部安身立命的根本。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理想信念的紅色基因有著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應對“四大考驗”、“四大危險”的迫切需要。隨著世情、國情、黨情、輿情深刻變化,黨將長期面臨“四大考驗”、“四大危險”的嚴峻挑戰。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必須強化精神動力支撐。二是重建精神家園的迫切需要。受諸多主客觀條件因素的影響,少數黨員幹部在利益格局調整、文化生態嬗變中迷失方向,出現理想信念動搖、精神空虛、道德滑坡甚至跌入腐敗墮落的泥潭。因此,重建精神家園,必須樹立起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當前,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必須把理想信念作為照亮前路的燈、把準航向的舵,做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一是堅定政治信仰,恪守政治規矩。要學習革命先輩英雄事蹟,矢志不渝追求真理;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堅守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要學好和遵守黨章黨規,始終把紀律規矩挺在前。二是涵養核心價值,砥礪高尚情操。要加強黨性修養,喚醒黨員意識,勤於自省,慎獨慎微;要提升道德境界,自覺遠離低階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三是認準目標方向,立足崗位進取。要牢記“兩個百年”奮鬥目標,自覺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程序;要踐行“三嚴三實”,在辛勤勞動中追求價值,在悉心奉獻中報國為民。四是不懼艱難險阻,敢於負重擔當。要在困難挫折面前,發揚百折不撓、無堅不摧的英雄氣概;要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敢於衝鋒在前,適時“亮劍”。

實事求是闖新路

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的基本內容。它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是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是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法寶。倡導堅持“實事求是闖新路”,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必須傳承好實事求是的紅色基因。

在黨的革命和建設時期,正是實事求是這個法寶,使黨和中國革命一次又一次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一次又一次絕境逢生,柳暗花明。井岡山斗爭,依靠實事求是的思想指引,開闢了中國革命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獨特道路;蘇區時期,貫徹實事求是的要求,掀起農村調查研究的熱潮;長征途中,正是實事求是光芒照耀,才肯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軍事路線,使黨和中國革命走出失敗的陰影;延安時期,黨的整風運動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們黨才在毛澤東思想統領下達到空前團結;西柏坡時期,還是沐浴實事求是的光輝,黨掀起土改熱潮,發起“三大戰役”,終將革命進行到底,開闢了歷史新的紀元。

歷史告訴我們,堅持實事求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就能符合客觀實際、順應發展規律、合乎人民群眾的意願,黨的事業就能順利前進;背離實事求是,黨的事業就會蒙受損失甚至遭到嚴重挫折。黨員幹部只有牢固樹立實事求是的思想理念,掌握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黨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實事求是的紅色基因有著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進行新的偉大斗爭的迫切需要。我們黨“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為實現中國夢排除障礙和干擾,化解危機和風險,增強動力和活力。面對國際國內諸多特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黨不但要有敢於鬥爭的革命膽識,還要有善於鬥爭的科學方略。二是醫治思想作風“頑症痼疾”的迫切需要。當前,背離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工作方法的現象仍然不少。醫治這些“頑症痼疾”,需要將科學的思想理論作為武器。

當前,堅持實事求是闖新路,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應深刻領會實事求是的科學含義和精神實質,正確把握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始終按實事求是規律要求辦事。一是從實際出發謀事創業。要認真調查研究,掌握實際情況,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符合客觀規律,避免“拍腦袋”決策,避免“瞎幹”、“蠻幹”。二是堅持理論聯絡實際。能夠指導實踐的理論才有鮮活的生命力,接受理論指導的實踐才是科學的實踐。為確保各項工作和事業不偏離正確軌道,必須始終堅持理論聯絡實際。三是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實事求是。破除傳統觀念束縛,改革陳舊思維方式,以客觀實際為參照創新創造;把握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摸清各項工作和事業的發展規律,在深化對規律的認識中開拓進取。四是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難題。當前形勢發展複雜多變,各類矛盾問題頻發多發。要破除僵化思維和惰性思維,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難題,開拓新路。

艱苦奮鬥攻難關

在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譜系中,“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地位獨特,影響深遠。在新中國誕生前夜,我們黨熔鑄歷史智慧,著眼全面執政和建設使命而提出“兩個務必”,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本色和價值追求,是黨永葆先進性、純潔性的強大思想武器。強調堅持“艱苦奮鬥攻難關”,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必須傳承好“兩個務必”的紅色基因。

在黨的革命和建設時期,“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指引著中國共產黨在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極端殘酷的戰爭環境中頑強生存、發展壯大;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奪取全國勝利的緊要關頭,“兩個務必”引領著中國共產黨扭轉乾坤,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因為有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支撐,井岡山軍民才寫下“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豪邁詩篇,蘇區幹部才養成“自帶飯包去辦公,日著草鞋幹革命”的好作風;因為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鼓舞,長征將士才迸發英勇拼殺、浴血奮戰的非凡智慧和勇氣,鑄就不畏艱難困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延安軍民在大封鎖、大困難面前才興起“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大生產運動;因為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激勵,解放區軍民才響應“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偉大號召,上演“打碎一箇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的威武長劇。

歷史警示我們,沒有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支撐,我們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我們的國家難以發展進步,我們黨也難以長久執政。沒有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支撐,黨員幹部也將失去先進性、純潔性,終將被歷史和時代拋棄。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兩個務必”的紅色基因有著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構建良好政治生態的迫切需要。當前,仍有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滋生消極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構建“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體制機制,築牢思想道德防線、建設良好政治生態離不開警鐘長鳴。二是黨接力“趕考”的迫切需要。我們黨要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週期律,黨員領導幹部要交出“趕考”優異答卷,就要靠“頭腦清醒”,靠“兩個務必”。

當前,堅持艱苦奮鬥攻難關,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應保持謙虛謹慎的科學態度、艱苦奮鬥的精神狀態,身體力行“兩個務必”。一是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要胸懷寬廣,虛懷若谷,努力向書本、向實踐、向身邊的黨員幹部和群眾學習;要牢記“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的格言,堅持科學決策,虛心聽取民意,切忌魯莽草率給工作和事業帶來損失。二是居安思危,艱苦奮鬥。要增強憂患意識,謹記“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的古訓,永葆先進性、純潔性;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自強不息、開拓進取,不斷追求和實現更高的人生目標。三是勤儉節約,傳承美德。要勤以修身,儉以養德,傳承艱苦樸素美德;要與群眾同甘共苦,榮辱與共,不講排場,不比闊氣。四是廉潔奉公,無私奉獻。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要清清白白做人、兢兢業業做事,堅守道德底線,堅持人格操守。

依靠群眾求勝利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中永不過時的傳家寶。號召堅持“依靠群眾求勝利”,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必須傳承好群眾路線的紅色基因。

在黨的革命和建設時期,是群眾路線夯實了黨在白色恐怖中生存發展的基礎,繫牢了黨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絡的紐帶,使黨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新的勝利。井岡山斗爭,“喚起工農千百萬”,才開創工農武裝割據的大好局面;蘇維埃政府保護工人農民階級利益,才使蘇區擴大鞏固;轉戰途中,紅軍紀律嚴明,幫助窮人翻身解放,各族群眾籌款籌糧支援,成為長征勝利的重要保障;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放手動員和組織全國人民,才能成為領導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西柏坡時期,砸碎封建土地枷鎖,才能同人民群眾一道,改寫了中國社會的歷史走向。

歷史告誡我們,堅持群眾路線,黨才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黨的事業才能無往而不勝。黨員幹部只有躬身踐行群眾路線,才能和人民群眾“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幹”。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群眾路線的紅色基因有著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增進人民福祉的迫切需要。增進人民福祉,追求公平正義,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價值取向。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必須眼睛向下,腳步向下,滿足群眾訴求,迴應群眾期待,解決群眾面臨的突出問題,提升改革發展“含金量”。二是標本兼治“四風”的迫切需要。徹底根除背離黨的群眾路線、脫離人民群眾的“四風”積弊,需要對症施治,猛藥去痾。

當前,堅持依靠群眾求勝利,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要站穩群眾立場,堅定群眾的主體地位,始終堅持把黨的群眾路線作為自己的價值觀和方法論。一是樹立群眾觀點,自覺維護和促進群眾利益。要牢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命題,多做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實事。二是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要在基層工作的實踐中體國情、煉意志、長本領、作貢獻,努力成為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的行家裡手。三是運用群眾路線方法推動工作事業發展。要把群眾意願、要求和利益作為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群眾參與和監督中開創工作和事業新局面。四是把對黨負責與對人民群眾負責有機統一起來。要牢記黨的宗旨,重塑公僕本色,從以自己為主體轉變為以群眾為根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7

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將士完成了震驚世界的長征,開闢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前進的重要基礎。紅軍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即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長征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長河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對於深刻理解和貫徹落實在“七一”重要講話中關於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具有重大意義。

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是科學把握紅色文化體系的需要,有助於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

紅色文化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於血與火的革命戰爭年代,並延續至今,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體系。由於各個歷史階段的條件、性質和任務不同,紅色文化在發生、發展的過程中,在本質精髓上一脈相承,在表現形式和載體上豐富多樣。革命戰爭年代孕育而生的長征精神是紅色文化體系中的光輝座標之一。

長征精神一方面繼承了八一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中諸如堅定信念、聽黨指揮、清廉為民、艱苦奮鬥、敢為人先、敢闖新路等優秀品質;一方面又啟迪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對形成內容完整、邏輯縝密的紅色文化體系產生了特殊作用。從途徑14個省,翻雪山過草地、斬關奪隘,與圍追堵截的國民黨軍隊殊死搏鬥,到啃樹皮、吃野菜,戰勝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和飢寒傷病,長征將紅色文化中堅定信念的精髓予以發揚光大;從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路線,到與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活動作堅決鬥爭,長征將紅色文化中聽黨指揮的信條予以發揚光大;從長征伊始就明令“嚴格執行階級路線,不許絲毫損害工農群眾的利益”,到高舉抗日救亡的旗幟,提出北上抗日的政治主張,我們黨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將紅色文化中清廉為民的宗旨予以發揚光大……可見,長征精神為建立健全紅色文化體系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發展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長征精神既是我們黨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強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動力,也是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支柱。

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是深刻理解紅色文化價值的必然要求,有助於增添文化自信的底氣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有堅定的文化自信,是因為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有血與火鑄成的紅色文化,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指出,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由長征鑄成的長征精神,是探究文化自信緣由的一個視窗、洞悉文化自信精髓的重要管道、彰顯紅色文化價值的一面旗幟。

長征精神是一代共產黨人信仰共產主義、不畏強暴和不怕犧牲的寫照。湘江戰役,中央紅軍由8.6萬人銳減至3萬人,受傷被俘的紅34師師長陳樹湘在扯斷自己的腸子後壯烈犧牲;在法國傳教士薄復禮的筆下有“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天天不分晝夜地行走……但這些身著破衣、草鞋的年輕戰士還常常圍繞著人的精神等哲學命題討論”的場景。長征精神是一代共產黨人愛國愛民、勇於擔當和顧全大局胸懷的展示。長征期間,中國處於內憂外患之中,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複雜、交織纏繞,我們黨卻在最艱難的時候,以民族利益為重,高揚北上抗日的大旗。長征精神是一代共產黨人知恥後勇、敢為人先、敢於創新等優秀品質的再現。在長征路上,我們黨召開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儲存下來,為我們黨從挫折走向勝利提供了重要保證。長征精神是一代共產黨人牢記黨的宗旨、踐行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長征既是一場與國民黨軍隊真槍實彈的較量,又是一次與國民黨政府爭取民心的博弈。長征中,紅軍每到一地,都深入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打土豪、分糧食、廢苛捐,嚴守紀律,嚴格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援;國民黨和白軍則軍紀渙散、盤剝百姓,失道寡助。長征精神是一代共產黨人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將反法西斯的中國力量壯大為一支爭取世界和平重要力量的昇華。在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背景下進行的長征中,我們黨始終以謀求國家獨立和民族生存為己任,把軍事上的戰略轉移與政治上的戰略轉變緊密聯絡在一起,把長征前進的大方向與建立抗日的前沿陣地聯絡在一起,以長征的勝利推動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在革命戰爭年代產生的長征精神,是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產生的先進文化,遵循了人類文明的前進方向,體現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有助於增添文化自信的底氣,是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和凝集中國力量的迫切需要,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必然要求,也是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在要求。

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是啟用紅色文化基因的體現,有助於我們在增強文化自信中走好新的長征路

在寧夏考察時要求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長征精神,並強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征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是啟用紅色文化基因的體現,對於我們增強文化自信、走好新的長征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於天。紅軍長征呈現了一幅氣壯山河的歷史畫卷:有平均每三百米就倒下一名戰士的紀錄;有凍死的紅軍戰士仍緊握黨證和一塊銀元黨費的場面;有瀘定橋上22名勇士冒著槍林彈雨攀鏈衝鋒的身影;還有張聞天“沒有理想,紅軍連一千里都走不了”這一發自肺腑的話語;等等。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長征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也是增強文化自信、走好新的長征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撐。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將促使我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中保持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力量。

要弘揚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堅定正義事業必勝的信念。“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長征期間,武器簡陋的紅軍將士始終處在數十倍於己的敵人追擊、堵截與合圍中,遭遇四百場以上的戰鬥,平均每三天就要發生一次激烈的戰鬥……斯諾在《西行漫記》中指出,長征是“震驚世界的行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堅定正義事業必勝的信念是長征取得勝利的保障,也是增強文化自信、走好新的長征路不可或缺的品質。這種品質能夠使我們在困難的時候看到光明、在曲折的局面裡得到勇氣、在失敗的逆境中振奮前行。

要進一步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長征途中,紅軍沒有飛機和足夠的槍支彈藥,缺醫少藥,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卻在極其艱難的自然和戰爭環境中,開闢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紅軍中傳唱的“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地荒原好乾糧。開水煮來別有味,野火燒熟分外香。一段用來煮野菜,一段用來熬鮮湯。有湯有菜花樣多,留下一段戰友嘗”的《牛皮腰帶歌》,恰好證明了美國作家索爾茲伯裡在《長征——聞所未聞的故事》中的評論,“長征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證明了法國女學者西蒙娜·戴博瓦爾在《長征》中的讚歎,“長征已經在各大洲成為一種象徵,人類只要有決心和毅力,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艱苦奮鬥的作風是長征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增強文化自信、走好新的長征路不可或缺的品德。這種品德能夠使我們不忘根本站得牢、不移壯志立得住、不忘初心行得遠。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8

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官兵,既是確保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基礎工程,也是我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一優良傳統的本質,就是用革命精神塑造先進靈魂。

土地革命時期,羅榮桓總結他在根據地開展政治工作的體會,第一條就是“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鬥爭的軍隊是不可戰勝的”。他回憶說,試問我們的每一個紅色戰士,為什麼要當紅軍,他們都會回答是為了“打土豪,分田地”。再進一步問他,他會回答:“為了蘇維埃新中國!”更進一步問,他會回答:“為了實現共產主義!”每個農民參軍,都經歷了一個對革命目的由不認識到認識的過程,由初步具有這種認識,隨後就變成每個革命戰士終生為之奮鬥的政治目標、政治思想和鬥爭信念。戰鬥力就是從這裡生長出來的。

在一定物質基礎之上,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變一切。黨的理論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緊密結合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際,深刻揭示了中國革命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濃縮了時代的精華,代表了進步的革命精神,是經過實踐檢驗了的科學理論,是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也是改造思想、堅定信念、端正價值追求、提升人生境界的有力武器。

開展政治工作的過程,就是用科學理論武裝官兵的過程,就是用先進理論教育人、塑造人、鼓舞人、激勵人的過程。實踐證明,理論武裝愈徹底,思想改造才能愈徹底,理想信念才能愈堅定,人生追求才能愈崇高,靈魂深處才能愈陽光。“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會變成強大的物質力量”的真諦就在於此。

我們正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這是一個既充滿夢想又不乏困惑的時代。面對思想文化領域交融頻繁、鬥爭複雜的嚴峻形勢,思想理論武裝的任務更加繁重,強化精神支柱更加現實而緊迫。思想理論陣地你不去佔領,敵人就會去佔領。日益尖銳複雜的意識形態領域鬥爭面前,缺乏陣地意識、鬥爭意識不行,陷入“本領恐慌”更不行。如果理論武裝工作抓而不緊、抓而不實、抓而不常,就會犯難以挽回的歷史性錯誤。

強軍必須先強精神,強精神必重思想引領。只有大力加強並認真改進理論武裝工作,才能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實踐證明,深入紮實抓好對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論述的學習貫徹,堅持用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部隊,引領官兵,是用革命精神塑造先進靈魂的第一要務,也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根本保證。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9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毛主席《七律•長征》中的詞句,描述了長征的艱難,讚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之際,我有幸參加了公司組織的“重走長征路”活動的第一段征程。一路走來無論是在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還是在上杭縣的古田會址,這一個個歷史的豐碑,篆刻下偉人們為了新中國奮鬥的痕跡,彷彿把我的思緒拉回到那個遙遠的年代,讓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說是接受了一場生動的黨課教育,如同一次黨性教育的心路歷程,讓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

紅軍長征第一村中復村,在作家魏巍的筆下,她是“地球上的紅飄帶”的起點;在美國作家索爾茲伯裡筆下,她是“前所未有的故事”的開篇;在埃德加•斯諾的筆下,她是“驚心動魄的史詩”的卷首。在中復村紅色講解員深情的話語中,我彷彿置身於那個年代,身邊是年邁的老母毅然的將全部孩子送上了戰場,無數的革命戰士以生命為柴燃起的革命之火,由號角聲、炮火聲、吶喊聲構成的紅色樂章,這一切一切震撼著我的靈魂,洗滌著我的心靈,堅定著我的信念,給了我更加強大的力量。講解結束時,我才發現,不知不覺中我早已緊握了雙拳,熱淚盈眶。

松毛嶺上的硝煙,長征的號角已經遠去。今天,我們再次走近這段歷史,是為了緬懷無數為中國革命勝利而英勇獻身的英烈們;是為了銘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輩戰勝無數艱難險阻,開創黨和中國革命事業新局面的豐功偉績。他們的偉大業績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同在。

長征留下的不僅是湘江之戰的悲壯,四渡赤水的智慧,飛奪瀘定橋的神勇,過雪山草地的堅毅,吳起鎮的歡騰,更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豪情,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這些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不怕犧牲、前赴後繼的精神,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精神。長征精神激勵著我們,武裝著我們,讓我們的內心更加的強大,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闊步前行。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10

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的精髓,是黨的精神家園的靈魂和支柱。提出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傳承好理想信念的紅色基因。

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展現著人類社會的美好圖景,是黨歷經艱難曲折、不斷探索前行的指路明燈,一往無前的力量源泉。井岡山時期,靠著對中國革命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才能在白色恐怖四面包圍中造成星火燎原之勢;長征途中,憑著“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執著追求,才衝破圍追堵截,走出雪山草地,翻越高山峻嶺,勝利會師陝甘;延安時期,正是在崇高理想的感召下,造就了全國熱血青年心嚮往之的革命聖地;西柏坡時期,還是靠理想信念的支撐,才最終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描繪出新中國的巨集偉藍圖。

歷史啟迪我們,理想信念關乎黨的生命,須臾不可缺失,絲毫不能動搖;理想信念是黨性的本質要求,是黨員幹部安身立命的根本。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理想信念的紅色基因有著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應對“四大考驗”、“四大危險”的迫切需要。隨著世情、國情、黨情、輿情深刻變化,黨將長期面臨“四大考驗”、“四大危險”的嚴峻挑戰。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必須強化精神動力支撐。二是重建精神家園的迫切需要。受諸多主客觀條件因素的影響,少數黨員幹部在利益格局調整、文化生態嬗變中迷失方向,出現理想信念動搖、精神空虛、道德滑坡甚至跌入腐敗墮落的泥潭。因此,重建精神家園,必須樹立起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當前,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必須把理想信念作為照亮前路的燈、把準航向的舵,做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一是堅定政治信仰,恪守政治規矩。要學習革命先輩英雄事蹟,矢志不渝追求真理;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堅守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要學好和遵守黨章黨規,始終把紀律規矩挺在前。二是涵養核心價值,砥礪高尚情操。要加強黨性修養,喚醒黨員意識,勤於自省,慎獨慎微;要提升道德境界,自覺遠離低階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三是認準目標方向,立足崗位進取。要牢記“兩個百年”奮鬥目標,自覺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程序;要踐行“三嚴三實”,在辛勤勞動中追求價值,在悉心奉獻中報國為民。四是不懼艱難險阻,敢於負重擔當。要在困難挫折面前,發揚百折不撓、無堅不摧的英雄氣概;要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敢於衝鋒在前,適時“亮劍”。

實事求是闖新路

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的基本內容。它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是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是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法寶。倡導堅持“實事求是闖新路”,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必須傳承好實事求是的紅色基因。

在黨的革命和建設時期,正是實事求是這個法寶,使黨和中國革命一次又一次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一次又一次絕境逢生,柳暗花明。井岡山斗爭,依靠實事求是的思想指引,開闢了中國革命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獨特道路;蘇區時期,貫徹實事求是的要求,掀起農村調查研究的熱潮;長征途中,正是實事求是光芒照耀,才肯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軍事路線,使黨和中國革命走出失敗的陰影;延安時期,黨的整風運動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們黨才在毛澤東思想統領下達到空前團結;西柏坡時期,還是沐浴實事求是的光輝,黨掀起土改熱潮,發起“三大戰役”,終將革命進行到底,開闢了歷史新的紀元。

歷史告訴我們,堅持實事求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就能符合客觀實際、順應發展規律、合乎人民群眾的意願,黨的事業就能順利前進;背離實事求是,黨的事業就會蒙受損失甚至遭到嚴重挫折。黨員幹部只有牢固樹立實事求是的思想理念,掌握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黨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實事求是的紅色基因有著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進行新的偉大斗爭的迫切需要。我們黨“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為實現中國夢排除障礙和干擾,化解危機和風險,增強動力和活力。面對國際國內諸多特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黨不但要有敢於鬥爭的革命膽識,還要有善於鬥爭的科學方略。二是醫治思想作風“頑症痼疾”的迫切需要。當前,背離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工作方法的現象仍然不少。醫治這些“頑症痼疾”,需要將科學的思想理論作為武器。

當前,堅持實事求是闖新路,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應深刻領會實事求是的科學含義和精神實質,正確把握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始終按實事求是規律要求辦事。一是從實際出發謀事創業。要認真調查研究,掌握實際情況,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符合客觀規律,避免“拍腦袋”決策,避免“瞎幹”、“蠻幹”。二是堅持理論聯絡實際。能夠指導實踐的理論才有鮮活的生命力,接受理論指導的實踐才是科學的實踐。為確保各項工作和事業不偏離正確軌道,必須始終堅持理論聯絡實際。三是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實事求是。破除傳統觀念束縛,改革陳舊思維方式,以客觀實際為參照創新創造;把握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摸清各項工作和事業的發展規律,在深化對規律的認識中開拓進取。四是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難題。當前形勢發展複雜多變,各類矛盾問題頻發多發。要破除僵化思維和惰性思維,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難題,開拓新路。

艱苦奮鬥攻難關

在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譜系中,“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地位獨特,影響深遠。在新中國誕生前夜,我們黨熔鑄歷史智慧,著眼全面執政和建設使命而提出“兩個務必”,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本色和價值追求,是黨永葆先進性、純潔性的強大思想武器。強調堅持“艱苦奮鬥攻難關”,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必須傳承好“兩個務必”的紅色基因。

在黨的革命和建設時期,“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指引著中國共產黨在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極端殘酷的戰爭環境中頑強生存、發展壯大;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奪取全國勝利的緊要關頭,“兩個務必”引領著中國共產黨扭轉乾坤,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因為有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支撐,井岡山軍民才寫下“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豪邁詩篇,蘇區幹部才養成“自帶飯包去辦公,日著草鞋幹革命”的好作風;因為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鼓舞,長征將士才迸發英勇拼殺、浴血奮戰的非凡智慧和勇氣,鑄就不畏艱難困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延安軍民在大封鎖、大困難面前才興起“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大生產運動;因為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激勵,解放區軍民才響應“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偉大號召,上演“打碎一箇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的威武長劇。

歷史警示我們,沒有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支撐,我們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我們的國家難以發展進步,我們黨也難以長久執政。沒有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支撐,黨員幹部也將失去先進性、純潔性,終將被歷史和時代拋棄。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兩個務必”的紅色基因有著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構建良好政治生態的迫切需要。當前,仍有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滋生消極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構建“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體制機制,築牢思想道德防線、建設良好政治生態離不開警鐘長鳴。二是黨接力“趕考”的迫切需要。我們黨要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週期律,黨員領導幹部要交出“趕考”優異答卷,就要靠“頭腦清醒”,靠“兩個務必”。

當前,堅持艱苦奮鬥攻難關,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應保持謙虛謹慎的科學態度、艱苦奮鬥的精神狀態,身體力行“兩個務必”。一是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要胸懷寬廣,虛懷若谷,努力向書本、向實踐、向身邊的黨員幹部和群眾學習;要牢記“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的格言,堅持科學決策,虛心聽取民意,切忌魯莽草率給工作和事業帶來損失。二是居安思危,艱苦奮鬥。要增強憂患意識,謹記“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的古訓,永葆先進性、純潔性;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自強不息、開拓進取,不斷追求和實現更高的人生目標。三是勤儉節約,傳承美德。要勤以修身,儉以養德,傳承艱苦樸素美德;要與群眾同甘共苦,榮辱與共,不講排場,不比闊氣。四是廉潔奉公,無私奉獻。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要清清白白做人、兢兢業業做事,堅守道德底線,堅持人格操守。

依靠群眾求勝利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中永不過時的傳家寶。號召堅持“依靠群眾求勝利”,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必須傳承好群眾路線的紅色基因。

在黨的革命和建設時期,是群眾路線夯實了黨在白色恐怖中生存發展的基礎,繫牢了黨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絡的紐帶,使黨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新的勝利。井岡山斗爭,“喚起工農千百萬”,才開創工農武裝割據的大好局面;蘇維埃政府保護工人農民階級利益,才使蘇區擴大鞏固;轉戰途中,紅軍紀律嚴明,幫助窮人翻身解放,各族群眾籌款籌糧支援,成為長征勝利的重要保障;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放手動員和組織全國人民,才能成為領導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西柏坡時期,砸碎封建土地枷鎖,才能同人民群眾一道,改寫了中國社會的歷史走向。

歷史告誡我們,堅持群眾路線,黨才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黨的事業才能無往而不勝。黨員幹部只有躬身踐行群眾路線,才能和人民群眾“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幹”。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群眾路線的紅色基因有著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增進人民福祉的迫切需要。增進人民福祉,追求公平正義,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價值取向。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必須眼睛向下,腳步向下,滿足群眾訴求,迴應群眾期待,解決群眾面臨的突出問題,提升改革發展“含金量”。二是標本兼治“四風”的迫切需要。徹底根除背離黨的群眾路線、脫離人民群眾的“四風”積弊,需要對症施治,猛藥去痾。

當前,堅持依靠群眾求勝利,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要站穩群眾立場,堅定群眾的主體地位,始終堅持把黨的群眾路線作為自己的價值觀和方法論。一是樹立群眾觀點,自覺維護和促進群眾利益。要牢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命題,多做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實事。二是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要在基層工作的實踐中體國情、煉意志、長本領、作貢獻,努力成為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的行家裡手。三是運用群眾路線方法推動工作事業發展。要把群眾意願、要求和利益作為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群眾參與和監督中開創工作和事業新局面。四是把對黨負責與對人民群眾負責有機統一起來。要牢記黨的宗旨,重塑公僕本色,從以自己為主體轉變為以群眾為根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11

在中國共產黨長期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歷程中孕育形成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含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偉大革命精神,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彰顯政黨性質、反映民族精神、體現時代要求,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巨大政治優勢,對於推動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之際,教育部與中央黨史研究室合作共建高等學校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加強黨的歷史和革命精神研究,深入挖掘中國共產黨豐富的革命文化資源,這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迫切需要,是發揮高校優勢、推進黨史研究協同創新的積極探索,是落實中央要求、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重要舉措。必須準確把握研究中心建設的目標任務,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努力建設黨史和革命精神研究的高地,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建設革命傳統教育宣傳的陣地,積極挖掘革命文化資源、努力建設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智庫。

要從四個方面加強研究中心建設。一要堅持以好的作風抓建設,將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運用於中心建設,始終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大力倡導同志提出的短、實、新的文風。二要高度重視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有志研究黨史與革命精神、積極傳播革命文化的黨史人才隊伍。三要按照有利於整合資源、有利於發揮優勢、有利於突出特點、有利於推進工作的原則,積極進行內部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四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教育部將加強與中央黨史研究室的密切配合,加強研究中心理事會、專家指導委員會和祕書處的建設,加大支援力度,提供有力保障;各省(市)黨委教育工作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相關高校要高度重視研究中心建設,切實履行指導和管理職責。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12

太行精神是對崇高革命理想和信念的執著堅守。新時期弘揚太行精神,就是要始終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高舉旗幟、聽黨指揮。

太行精神是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絡的堅定保持。新時期弘揚太行精神,就是要始終堅持執政為民的政治立場,心繫群眾、服務人民。

太行精神是對堅忍不拔、百折不撓民族品格的深刻詮釋。新時期弘揚太行精神,就是要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不怕困難、奮力拼搏。

太行精神是對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精神的生動展示。新時期弘揚太行精神,就是要始終堅守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本色,艱苦奮鬥、勇於奉獻。

黨的以來,多次提到要弘揚愚公精神,強調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習高度評價李保國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光輝品質,詮釋了新時代的愚公精神,尤其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大力弘揚。

弘揚太行愚公精神,做到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愚公精神之所以生生不息,源自於其矢志不移、子孫相繼、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內涵。李保國同志35年如一日,深深紮根太行山上,用自己一生的知識和汗水,默默無聞,至死不渝,帶領大山群眾走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他的這種韌勁充分詮釋了新時代愚公精神的核心。當前,我們正處於全面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前景令人鼓舞、催人奮進,但實現的過程既不會順風順水,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亟須我們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以及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的韌勁,像李保國那樣,立下愚公志,一步一個腳印,踏石留痕,堅持到底,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弘揚太行愚公精神,做到迎難而上、主動擔當。愚公精神之所以激勵人心,源自於其不怕困難、敢於擔當、勇於作為的精神內涵。李保國說過:這輩子最過癮的是幹兩件事:一是把我變成農民,二是把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我。這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名知識分子的擔當,也是他紮根山區30多年堅守的信念。他理解農民、熱愛農民、幫助農民,明知千難萬險卻義無反顧,歷經千辛萬苦仍不改初衷,終於改變了窮山溝裡農民的命運。要像李保國那樣,繼續弘揚愚公精神,面對新時期改革發展的艱鉅任務,要有黨員幹部應有的責任擔當,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直面矛盾、迎接挑戰、破解難題,才能邁過艱難險阻,贏得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弘揚太行愚公精神,做到大智若愚、團結奮進。愚公精神之所以催人奮進,源自於其自我解困、堅忍不拔、團結合作、克難奮進的精神內涵。有一種人,有著大智慧、大勇氣,卻甘願在平凡中默默無聞。李保國就這這樣的人,他把真情和熱血奉獻給了太行山,把科技帶給了農民,農民的素質提高了,千萬的農民在他的指導下變成了專家,他推廣技術36項,幫助農民增收28億元,帶領大山農村脫貧致富。弘揚愚公精神並不是叫我們遇到問題就去硬拼蠻幹,而是要認真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用知識改變命運,用創新推動發展,團結一致形成改革發展新合力。要把新愚公精神與當前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結合起來,與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踐結合起來,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13

中國共產黨人既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的堅定實踐者,又是在重要歷史關頭的時代大義的勇敢承擔者。抗戰時期共產黨人和衷共濟、共赴國難,挽救民族危亡的生動實踐,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再生和創造作出了巨大貢獻。紅巖精神正是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這一特殊歷史時期和大後方這一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共產黨人在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光輝結晶。

正如指出的,紅巖精神“體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它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樣,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它既具有作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共性,也具有抗戰時期大後方特殊的歷史時空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留下的獨特個性。

一是目標堅定,擔當大義的歷史使命。在黨的發展史上有凱歌行進的時候,也有艱難曲折的時候。在抗日戰爭風雨如晦的戰鬥歲月裡,中國共產黨人堅守自己的理想信念,為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英勇奮鬥。尤其是在黨中央領導下,南方局在國民黨統治地區這樣一個“重要戰場”,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爭取抗戰勝利,開拓了許多新的工作領域,為黨的發展壯大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一定程度上講,沒有南方局這個堅強的領導集體卓有成效的工作,沒有大後方經濟的支撐,黨主張和建立的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很難堅持,也就沒有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也就沒有新中國建立的政治基礎。

二是剛柔相濟,鍥而不捨的政治智慧。足夠的政治智慧,能夠處理各種複雜局面,是一個政黨成熟的重要標誌。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南方局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創造性地貫徹了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和策略,其大智大勇是紅巖精神中最見功力、最具風采的華彩樂章。在國民黨對“皖南事變”訊息嚴加封鎖的情況下,周恩來指示用一張可以通過檢查的《新華日報》的版面與國民黨新聞檢查官虛與委蛇,同時,卻連夜將印有“千古奇冤,江南一葉”題詞的報紙於次日將事變真相公諸天下。“皖南事變”後,南方局在黨中央的領導下,通過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在極為險惡的環境中儲存自己的力量,扭轉被動局面,使“皖南事變”成為國民黨政治地位和政治影響逐步下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影響逐步上升的轉折點。

三是“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汙”的政治品格。在國統區險惡的政治環境下開展黨的工作何其艱難!周恩來曾多次告誡南方局的同志和從事祕密工作的黨員,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汙”。這種“六月風荷”的政治品格,是南方局開展黨的建設、統戰工作和群眾工作的創新之舉,也是紅巖精神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地方。在與國民黨當局打交道的過程中,黨堅持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性,牢牢把握領導權;要在“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的社會氛圍下經受燈紅酒綠的考驗,不被濁流所淹沒,而始終與群眾在一起,保持著共產黨人的先進性。戰鬥在大後方特殊環境中的共產黨人,無論是公開鬥爭,還是深入虎穴;無論是政壇搏擊,還是商海沉浮;無論是身在紅巖,還是隱於鄉間,都能堅持操守,經受住嚴峻考驗。“和而不同”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南方局在特殊歷史時期的實踐難能可貴。

四是以誠相待,團結多數的寬廣胸懷。“以誠相待,團結多數”的寬廣胸懷,是中國共產黨的力量所在,信心所在。南方局創造性地運用於國統區的實踐,為建立新中國增添了光彩,也為紅巖精神的形成增添了光彩。南方局既堅持“以鬥爭求團結”的方針,又嚴格區分國民黨頑固派與愛國民主派的界限,爭取多數,化敵為友。尤其是把做好對中間勢力的團結爭取工作,作為南方局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任務。周恩來等南方局領導人以寬闊的胸懷,與中間黨派廣交朋友,協調步調,密切配合,團結戰鬥,奠定了政治協商、民主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礎。

五是善處逆境,寧難不苟的時代風貌。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共南方局在極其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善處逆境,勇於犧牲,在艱難中開拓新局面,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善於艱苦創業的時代精神。在革命順利時,不驕不躁,甘於奉獻;當暗流襲來時,不灰心氣餒,不怕犧牲;即使不幸被捕,深陷囹圄,他們都面對威逼利誘、威武不屈,以“熱血似潮水般奔騰,心志似鐵石的堅貞”捍衛真理,以“只要一息尚存,誓為真理而抗爭”的大義凜然笑對屠刀。

紅巖精神既具有豐厚的歷史內涵,又具有穿越時空的實踐價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為我們實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提供了歷史鏡鑑。

首先,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樣,紅巖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寶庫中獨具風采的璀璨明珠。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歷史孕育過一系列偉大的革命精神,在井岡山時期,我們黨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成功地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奉獻了“從實際出發,敢闖新路,努力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政治勇氣”的井岡山精神;在長征路上,我們黨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克服了千難萬險,實現了戰略轉移,奉獻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長征精神;在延安時期,我們黨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確立了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奉獻了“實事求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延安精神;在西柏坡,我們黨完成了對國民黨政權的戰略決戰,完成了全黨工作重心從農村到城市的轉移,奉獻了“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的執政鏡鑑的西柏坡精神。而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南方局,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重慶,在極其險惡的環境裡,奉獻了紅巖精神這一閃耀著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光輝的寶貴財富。紅巖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曲折發展中走向成熟的時代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以全國性政黨公開走向以重慶為中心的國統區的政治舞臺的重要表現,是中國共產黨從“山溝”走向世界政治大格局的開端。

第二,紅巖精神為黨帶領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提供了新的精神動力。紅巖精神並沒有過時,它是我們黨與時俱進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弘揚紅巖精神,就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肩負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使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添新力量,努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這既是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又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這樣才能夠使我們黨面對肩負的歷史重任,面對國際國內各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和各種風險的考驗,始終成為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同時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第三,紅巖精神為共產黨人長期執政和執好政提供了歷史借鑑。以弘揚紅巖精神為養分,在當今風雲變幻的世界經濟政治格局下長期執政和執好政,就要繼承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倡導和實踐的“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汙”風範,保持共產黨員的政治品格,保持革命戰爭年代那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蓬勃朝氣和浩然正氣,不斷增強黨的戰鬥力、凝聚力,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就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始終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更好地凝聚人心,帶領人民群眾共同奮鬥,堅持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就要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堅持黨關於愛國統一戰線的各項方針政策,繼續鞏固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新力量。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14

“紅船精神”就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也是我們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之源。之所以“紅船精神”是我們黨革命精神之源,這是因為“紅船精神”是我們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實踐開篇、動力源泉。

一、“紅船精神”是定義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

回顧我們黨九十多年曆程,伴隨其所形成的一系列革命精神,既具有一脈相承的歷史特性,又無論從定義解釋還是從淵源關係看,更加清楚地感到,“紅船精神”是定義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

從定義解釋看。《辭海》對“革命”作出如下定義:廣義指“推動事物發生根本變革,引起事物從舊質變為新質的飛躍”;狹義指“社會革命和政治革命”。這裡所指的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是指一種狹義革命而產生的精神,即: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史程序中,逐步積累和形成的思想結晶,是共產黨人精神境界、精神風貌、精神力量的集中寫照。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源於共產黨人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創新,它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結果。中國共產黨走過的每一個階段,都形成了能代表時代現實的一種又一種獨特精神。而中國共產黨建黨精神——“紅船精神”,無論從定義解釋看,還是從時間上來說,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產生最早的革命精神。

從定義要素看。根據定義,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形成需要兩個要素。首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形成的主體要素。這告訴我們,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實踐而產生的精神屬於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其次,中國革命的豐富實踐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形成的基本要素。按照這兩個要素來觀察,1920xx年“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符合形成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基本要素;但“五四”運動並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所以,“五四”運動更多地表現為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僅僅具有革命精神形態,並不屬於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而“五四”運動後最有影響的事件就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紅船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建立這一開天闢地大事變所蘊含精神的形象概括,理所當然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

從淵源關係看。由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個革命階段的任務不同,革命者在各個革命實踐活動中會有不同精神表現,因而在偉大革命歷史程序中分別產生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偉大中國革命精神。然而,這些革命精神產生又有其共同思想基礎,就是中國共產黨以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為核心的“紅船精神”。在紅船上完成締造使命的中國共產黨,在“紅船精神”指引下,沿著紅船航向,走向了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並先後形成了“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這也非常具體地說明了“紅船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這些革命精神之間存在的淵源關係,其中“紅船精神”是這些革命精神之源,其它革命精神都可以在“紅船精神”裡找到源頭;其它革命精神既與“紅船精神”一脈相承,又是隨著中國革命不斷髮展,是“紅船精神”的繼承與發展。

二、“紅船精神”是形成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實踐開篇

回首我們黨發展史,“紅船精神”不僅是我們黨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其形成與發展過程中具有奠基的重要歷史地位,是形成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實踐開篇。

“紅船精神”裡包含著第一次提出中國革命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為標誌,加速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歷史程序,為建立中國共產黨創造了條件,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篇章鋪平了道路。中國共產黨建黨精神——“紅船精神”,是中國早期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信仰過程中迸發出來的。早期共產黨人正是由於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支撐,併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建立了我們的黨。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歷史反覆證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而科學的理論也必須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同群眾運動相結合,才能轉化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強大物質力量。

“紅船精神”裡包含著第一次提出中國革命要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入到20世紀20xx年代的時候,到了一個關節點,迫切需要一個朝氣蓬勃的新生力量,充當中國革命的領導者。這就是中國工人階級及其最先進的政治代表——中國共產黨。在紅船上誕生的中國共產黨綱領明確規定“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旗幟鮮明地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一切資產階級政黨及其它剝削階級政黨最顯著的標誌。中國共產黨一經出現,就自覺地擔當起階級重任和民族重任,從此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並伴隨著中國革命的不斷髮展,先後出現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紅船精神”裡包含著第一次提出中國革命要走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前,地主階級洋務派幻想用資本主義列強的“堅船利炮”來補搖搖欲墜的封建專制統治之天,資產階級維新派幻想通過聖明賢達的皇帝進行多方面改良走上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資產階級革命派給中國帶來了民主共和制度,但隨後的歷史反覆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始終走不通。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給中國未來發展帶來了新的選擇,這就是社會主義道路。儘管後來的歷史表明,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不能走筆直的發展道路,而必須先進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取得全國政權之後才能通過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然後,這一切認識的起點,都有源於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日所確定的根本方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三、“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發展的動力源泉

面向新徵程,需要新精神。中國共產黨九十多年奮鬥的精神歷程,追根溯源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動力源泉,那就是“紅船精神”;面向新徵程,同樣需要依靠“紅船精神”,讓我們黨革命精神不斷延續與發展。

擁有首創精神,才能勇於開闢新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核心。剛剛誕生的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特殊性,尤其認識到革命沒有現成道路可走,沒有現成模式可循,這就需要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不斷探索解決,這也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以創新精神為自己開闢道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作為“紅船精神”的核心始終貫穿於中國革命實踐中,激勵廣大共產黨員以“敢為人先”的氣魄和膽識,沿著紅船航向,根據實情,結合實際,勇探新路,不斷成功走向了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由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掌握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面向新徵程,擁有首創精神也是我們黨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關鍵所在,也只有不斷弘揚首創精神,才能我們思想不斷解放、理論不斷髮展、實踐不斷創新,推進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

擁有奮鬥精神,才能不斷贏得勝利。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是“紅船精神”的靈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進行革命,面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強大勢力,革命任務艱鉅而複雜,無數共產黨員為什麼能夠拋頭顱、灑熱血,甚至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這因為他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堅信共產主義是合乎社會發展規律的美好事業。面對漫長的革命歲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曾經遭受多次挫折與失敗,但憑著這種與生俱來的奮鬥精神,一次又一次戰勝困難,把革命從勝利引向勝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也出現過多次挫折與失誤,也是憑著這種奮鬥精神,不斷開拓創新,終於找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支撐著無數革命先烈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面向新徵程,同樣離不開奮鬥精神的正確引導與精神支撐。

擁有奉獻精神,才能始終保持本質。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本質。黨的一大會議最後在紅船上通過的綱領,就明確提出了要把工人、農民組織起來、發動起來的思想。在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明確提出了“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表明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立志於維護人民利益的政黨,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黨。黨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逐步形成的“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宗旨,形成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使黨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汲取力量。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黨正是同這一歷史創造者建立起血肉相連、魚水相依、親密無間的關係,革命力量才會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戰勝一切貌似強大、欺壓人民的反動勢力,建立新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別是面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勢,只有廣大共產黨員繼續弘揚奉獻精神,才能真正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只有整個社會倡導奉獻精神,才能社會更加和諧穩定。總之,“紅船精神”作為我們黨革命精神之源,一直激勵和鼓舞著我們黨站在歷史的高度,走在時代的前列,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篇15

紅巖精神是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以周恩來同志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初期風雨如磐的鬥爭歲月中錘鍊形成的革命精神。這種精神之所以冠名“紅巖”,是因為南方局的駐地叫“紅巖村”。

紅巖精神的科學命題

1985年10月14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主席、原南方局領導成員鄧穎超同志重返重慶紅巖村,深情回顧當年的革命歲月,題寫了“紅巖精神永放光芒”。紅巖精神由此正式冠名,傳揚開去。

1991年4月16日,任中共中央後第一次視察重慶,他瞻仰了紅巖革命紀念館,親筆題詞:“發揚紅巖精神,沿著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道路奮勇前進。”20xx年5月,再次視察重慶,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風雨如磐的革命歲月,培育和形成了紅巖精神。紅巖精神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紅巖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黨全社會要大力弘揚紅巖精神,使之成為我們在新世紀繼續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精神力量。”這段論述,充分肯定了紅巖精神在黨和民族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它的時代意義和對全黨全社會的巨大作用。

20xx年10月黨的xx大召開前夕,到重慶考察工作時作了重要講話,強調“要繼承和發揚偉大的紅巖精神,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真正做到一身正氣、一塵不染,以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人格力量影響和帶動群眾”。這是在新形勢下黨中央對繼承和發揚紅巖精神的偉大號召。

中國革命精神中的紅巖精神

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歷史孕育過一系列偉大的革命精神,在井岡山時期,我們黨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成功地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奉獻了井岡山精神,其核心是“從實際出發,敢闖新路,努力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政治勇氣”。在長征路上,我們黨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克服了千難萬險,實現了戰略轉移,奉獻出長征精神,其核心是“不畏艱險,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在延安時期,我們黨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確立了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奉獻了延安精神,其核心是“實事求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在西柏坡時期,我們黨完成了對國民黨政權的戰略決戰,完成了全黨工作重心從農村到城市的轉移,奉獻了西柏坡精神,其核心是“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兩個務必”的執政鏡鑑,成為中國共產黨執掌政權並不斷探索執政規律長期執政的偉大起點。

與這些輝煌勝利與偉大精神同樣彪炳史冊的是,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大後方,在極其險惡的環境裡,奉獻了偉大的實踐成就和光輝的精神成就。

在實踐方面,南方局創造了為新中國奠定政治基礎的偉大業績:堅持政策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維護國共合作,推進抗戰向前發展,為實現和平民主團結而奮鬥;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的統戰工作方針,最大限度地爭取中間勢力,開拓統一戰線新格局;開展國統區抗戰進步文化運動,造就革命文化大軍;突破國民黨外交壟斷,開展國際交往,為新中國外交工作奠定基礎;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把國統區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鬥堡壘。

在精神方面,南方局培育形成了光耀千秋的紅巖精神: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為爭取抗戰勝利和為新中國奠定政治基礎的時代使命;剛柔相濟、鍥而不捨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汙”的政治品格;以誠相待、團結多數的寬廣胸懷;善處逆境、寧難不苟的英雄氣概。紅巖精神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

因此,紅巖精神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從而豐富了與中國共產黨探索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而建立的豐功偉績相輝映的精神寶庫。

紅巖精神與延安精神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造了兩大革命精神。延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昇華,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精神的繼承和發揚,是中國共產黨人全新精神風貌和崇高思想境界在那一時期的集中體現。紅巖精神則是中國共產黨在曲折發展中走向成熟的時代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以全國性的政黨公開走向國統區的政治舞臺的重要表現,是中國共產黨從“山溝”走向世界政治大格局的開端。紅巖精神與延安精神具有同一性和繼承性。

首先,它們都是我們黨一貫指導思想和宗旨在這一時期的具體表現。它們的本質都是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它們都是我們黨在政治上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黨在幼年時期,曾犯過右的和左的錯誤,脫離實際,脫離群眾,所以屢起屢僕,屢仆屢起。遵義會議以後,我們黨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有長征的勝利,才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才有延安精神的形成。周恩來等到重慶,帶來了延安精神,帶來了實事求是的作風,特別是克服了黨在白區工作中的一些錯誤,模範地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了大後方的大多數群眾。我們黨走向成熟,其中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團結多數,統一戰線”。因此,紅巖精神是黨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現,是對延安精神的繼承。

其次,它們雖同時產生於抗日戰爭這個特定的歷史階段,但所處的具體環境又不同,這就使得紅巖精神較之延安精神既有共同的時代特徵、精神實質,又有具體內涵和獨特個性。延安精神產生在抗日根據地,而紅巖精神則產生在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城市。在這既是染缸又是虎口的重慶,要“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汙”,沒有堅強的無產階級黨性是絕難做到的。這就決定了紅巖精神所獨具的鮮明個性,是中國共產黨在適應城市政治鬥爭,在應對城市複雜環境中加強黨的建設,抵制各種腐朽思想侵蝕的過程中產生的。從這一角度講,紅巖精神所蘊含的豐富內涵使其在當代依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