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以教育為主的演講稿(精選3篇)

欄目: 勵志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9.09K

以教育為主的演講稿 篇1

各位同志,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堅守清貧,教書育人》。

以教育為主的演講稿(精選3篇)

時光流逝,歲月如歌,轉眼間來到白花中學工作已經有五個春秋了。在這千百個日日夜夜裡,酸、甜、苦、辣,各顯其間。但,我敢肯定的是,在這五年裡,我過得很充實,活得也很灑脫!因為,我熱愛這片土地!我熱愛我的工作!我熱愛那群可愛的孩子們!

少年強,則國家強!因此,我選擇了黨的教育事業,選擇了教書育人。在我看來,每個孩子都代表著一個家庭,孩子們能否健康成長成才,直接決定了他們家庭的未來,而千千萬萬個孩子的未來,那就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未來啊!我深感肩上責任重大!但,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黨員教師,我又該如何去擔負責任,履行使命呢?“為民,務實,清廉”——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讓我找到了答案!

為民,作為人民教師,我們的教育工作首先是為黨和人民群眾服務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正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我們不能單單把教師當做一份職業,更不能作為謀生的手段,倘若如此,你大可以另謀他路,因為,憑藉你的才華,你定能找到一份收入不菲的職業!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為人民群眾未來的美好生活去教好書育好人!如果把教師當做人民的共同的偉大事業去奮鬥,你會發現,原來自己肩負著如此偉大而神聖的使命!

務實,作為共產黨人,作為人民教師,我們應該耐住寂寞,求真務實,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正所謂: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會做人!如果自己都不真實,又怎麼去要求別人求真?如果自己都不懂為人之道,又談何育人!我們共產黨人,無論身處何方,我們應該在同一條路上邁進,並且喊著同一個名字:同志!職務無貴賤,革命有分工。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腳踏實地的幹好教育工作,做到大膽創新,與時俱進,善於從實踐中去總結和摸索教育的規律。

說到清廉,也許,在座的有些同志心裡會犯嘀咕:“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黨員幹部,錢不粘邊,手不握權,談何清廉?從我做起,究竟該從何做起呢?”曾經教導我們的人民子弟兵: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作為黨員幹部,作為黨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更要做到廉潔奉公,堅守清貧,抵制誘惑,潛心工作!要做到這些,憑的就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高尚品格!在許多人眼裡,教師這份職業,意味著清貧,更註定了平凡。一點沒錯!我們教師的工作確實很平凡,生活也很平淡,沒有燈紅酒綠,也沒有洋房別墅,但,正是這些平凡而辛勤的耕耘,才鑄就了人類歷,那無數偉大的靈魂!

前幾天,我們黨支部的同志們到葉挺將軍紀念館去參觀學習,在那裡,我看到了石碑上鐫刻著這樣一句話:人格比生命還要重要!“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的知道,一個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裡爬出?”《囚歌》正是葉挺將軍那崇高的革命氣節的真實寫照!正是有著高尚的人格和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精神,共產黨人的本色才得以彰顯,共產黨人的精神將永垂不朽!

在我看來,教師和軍人一樣,都是以無私奉獻、服務人民為宗旨,選擇當教師,正如當年選擇從軍入伍,我無怨無悔!再富有,不付出,只能成為“葛朗臺”,我,不屑做葛朗臺!今天恰逢雷鋒月,我想起雷鋒同志講過的一句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同志們,讓我們一起,在我們偉大黨的領導下,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人生業績——振興中華!

謝謝大家!

以教育為主的演講稿 篇2

雖然有爸媽每月生活費養著,但大學生也要學會理財。暫且說能省能賺的本事,畢竟半隻腳已經踏入社會的大學生總要脫離“母體”獨立生活,說不定功成名就之後,這些“絕招”仍是他們親密的“夥伴”。

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如何理財?對此,有的人會嗤之以鼻:除了每月的生活費,我根本就沒錢,還理什麼財?錯!教你十樣“學生理財招數”,保你過得要比以前好。

制定每月支出計劃

案例:謝非花錢向來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每月5日(父母發薪,他拿生活費一貫是他的歡樂日,邀朋友吃飯、買軟盤,出手好闊綽;但這樣的好日子維持不了幾天,通常是每個月不到一半,錢包就見底了,後半個月只能以方便麵為主食。謝非也想改掉這個毛病,但是錢放在口袋裡他就沒有節制,為了制約自己,他辦過好幾張銀行卡,可是從來就沒搞清過哪張卡里有錢,哪張卡里沒錢,時間一長甚至連幾張卡的密碼都忘了,只好再到銀行去查。

招數:謝非的這個毛病是很多大學生的通病。如果你討厭記賬,那麼至少在你拿到money以後,好好規劃一下本月的大致支出,然後分門別類將費用劃分好。不要嫌煩,多花個三五分鐘,必定能省去日後不少麻煩。怕用錢過度的話,不妨把錢存入銀行,或者每天限制帶錢;最土的辦法就是:把錢分門別類裝入信封,要用才拿。

不貪便宜,只買適合自己的東西

案例:舒麗和所有女孩子一樣喜歡逛街,也同樣容易對打折、優惠的商品怦然心動。有一次在淮海路上,她看到過去一向可望而可及的esprit居然有幾款對摺出售,大喜過望,毫不猶豫地買了兩件(其實也要200多元錢一件)。但回寢室後,同學們都說衣服的顏色不適合她穿,樣子好像也不是很好。小舒心情沮喪的同時,也開始考慮後半月的生活費問題。

招數:其實,這個病不僅在女同學中有,在男同學中也相當普遍,以後工作後也會經常遇上。所以,你應該在購物前要寫張清單,外面的誘惑實在太多,完成任務後就應該馬上“打道回府”。如果遇到實在喜歡的東西,就問自己,現在必須要用嗎?如果不是,就安慰自己等一次打折的時候再來買;如果看見商家打出什麼跳樓價清倉之類的廣告,就對自己說,別把自己的寢室當成商家的倉庫。

身上不帶大額鈔票

案例:袁硯出去逛一次街,總要花掉兩三百元錢。百元大鈔就像流水一樣沒了。

招數:為了避免“一時興起”的大額消費,這個辦法最好了:不要輕易將大額的現鈔(如50元、100元)開。經驗告訴我們,花掉十張十元錢比花掉一張一百元要慢得多。

利用專業知識投資炒股

案例:唐棠是某名牌大學經濟系學生,1999年他參加了一個風行一時的模擬炒股大賽,結果兩個月內收益率達到180%,一舉冠。於是__年初,他向父母借款一萬元正式進入股市,入市第一年收益率為40%,把一學費賺到了手。__年下半年大盤持續下跌,好在他懂得止損,損失不大。現在他已經洗手不幹,一心一意地準備gre考試。

招數:死錢不如活錢,如果你身邊有一大筆現金,放在身邊還不如讓它們錢生錢。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自己創造財富,是最恰當不過了;有時間看盤的話,可以選擇一些短線投資;時間不允許的話,就選擇中長線操作或購買投資基金。

努力學習,獲得獎學金

案例:陸繡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好學生”的代。從大一到現在大三,他一直將主要精力撲在了學習上。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裡,他先後獲得了三次一等獎學金(1500元/學期)、一次二等獎學金(1000元/學期)。此外,他還獲得了校內的“光華自立獎”(4000元/年)、校外的“董氏獎學金”(4000元/年)以及“香港人士贊助獎學金”(4000元/年)各一次。這樣,截止到目前為止,他獲得獎學金的總額為17500元,而他每年需要繳納的學費是3800元。就是說,他現在獲得的獎學金,已經足夠支付他四年的學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接受的是免費的大學教育。

招數:強力推薦“努力學習”這一招。暫且不說學習是在為將來投資。就是每學期末有數千元獎學金的回報這點,也是很誘人的啊!常常聽說,某某寢室的所有成員,一學期獲得的獎學金總額突破了萬元大關。況且,對學習熱情投入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導致你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校外消費。無形中又幫你省了一筆巨大的開銷。

最大限度地利用免費資源

案例:楊森過去常在考前或平時,去麥當勞溫習半天一天的功課。當然,午餐+晚餐就都在那裡開銷了,通常一天就要花個二三十塊錢。後來他逐漸發現,麥當勞雖然有宜人的溫控環境、悅耳的音樂和優質的服務,但是周圍人聲實在太嘈雜,未是個複習的好去處。與其去麥當勞,倒不如去圖書館的閱覽室或去學校的通宵自修教室學習,因為那裡環境安靜,而且無論坐多少時間都是免費的——只要你出示學生證,那裡甚至還免費供應茶水。

以教育為主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孟德斯鳩曾說過:人的一生要接受三種教育,一種來自父母;一種來自學校;而另一種來自社會。

我們可以把這三種教育簡單的為兩類:來自父母和學校的教育理想而美妙;而來自社會的教育則現實而殘酷。

我們在父母的呵護下漸漸長大,父母教會我們做人,讓我們學會去愛,去相信愛,我們帶著那顆純淨無暇的心來到學校,與同學、老師去實踐、傳遞愛。

在學校中,老師教予我們知識,他們讓我們知道誠實守信,讓我們學會學習。在於同學純淨的友誼中,我們更加天真,帶著好成績與朋友之間美麗的契約,迫不及待的想踏入社會的大門,期盼著快快長大。

但是,當我們無意間發現,父母為了在殘酷的職場競爭中獲勝,為了給我們找一個好一點的學校……偷偷的給領導送禮、塞紅包時;當我們無意間發現,有些老師因為家長的特別叮囑而特別偏愛某位同學時;當我們無意間發現,身邊的朋友、同學也會自私的“利用”你時。你也開始迷茫,開始不解。你開始懷疑,帶著警惕的心接觸人,你可能會吃許多許多的虧,跌許多許多的跤。可就在摸爬滾打中,你漸漸成熟,這時你內心封存著純潔,帶著面具在社會中立足。

你生活得很累,欺騙、虛偽、謊言,爾虞爾詐;金錢、地位、身份,不顧一切……也許能夠讓你摘下面具的,只有愛人、父母和兒時的玩伴吧!

在社會中,你會面對太多的選擇,當然免不了迷惑。我認為,我們所具有的判斷力,太多是關注外在社會,去尋找一個處世的準則。我們盲目模仿、跟從,最後迷失了自己。我們所缺少的,是去反觀內心,去看清自己的人生方向。

韓信終究在社會中選擇了報效的君主,為才所用;陶潛終究看透了功名利祿,返歸田園;蘇軾晚年看破得失,笑對貶官;梵高最終看透生命,穿越生死侷限,飲彈離世。這都是他們在社會學習中的感悟,一種歸屬。

我們不能完全否定社會的教育價值,我們要認清方向,在社會中發揚前兩種教育,這才是你知識的遞進,教育的延續,人格的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