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演講稿(精選14篇)

欄目: 勵志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3W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1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積澱著豐富的精神文化。敬老愛幼便是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精華,自古以來,這種美德一直為人們所弘揚。《三字經》上有“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便是“黃香溫席”的故事。黃香自小失去母親,和父親相依為命。寒冷的冬天,父親在外幹活,黃香便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用自己的體溫為父親暖被;炎熱的夏天,父親在庭院裡乘涼,黃香便拿著蒲扇扇跑蚊蠅,扇涼父親的席子和枕頭……後來,這件事傳到了京城,人們都說:“天下無雙,江夏黃香。”黃香九歲便知道孝敬父親,足以證明敬老愛幼的思想從古代便已開始。戰功赫赫的開國元勳、叱吒風雲的外交家、才情勃發的詩人陳毅元帥,不僅在國家大事上處理的井井有條,在平常的生活中,更是一個敬老愛幼的好兒子、好父親。1962年,陳毅元帥的母親重病,陳毅元帥回到家時,看見母親把失禁弄髒的內褲藏起來了,便拿起尿褲,說:“小時候,您給我洗了無數次的褲子,今天,也該我給您洗洗了。”1959年,一代偉人毛澤東回韶山,請親人吃飯,席間,主席向老人敬酒,老人連忙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說:“尊老敬賢,應當應當。”連兩位最高領導層的大人物都遵守著敬老愛幼的思想,可見:尊老愛幼是中華傳統的一枝獨秀。不僅是是在古代、民國,一直到現在,都有人在弘揚中華美德。還記得那個夏天的“最美媽媽”嗎?20xx年,“最美媽媽”吳菊萍用她的左臂接住了一個從十樓高空墜落的兩歲女孩,有人計算過她相當於用左臂承受了335。4公斤的重量!這是一個何等大的數字,但是在一個母親的眼中,沒有什麼是比一個孩子還重要的,也許這就是一個作為母親的本能和偉大……從古至今,這些人都用自己對“愛”的理解詮釋了“敬老愛幼”的思想和意義。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弘揚中華美德,敬老愛幼,為美好的世界增上一筆絢麗中華的印記吧!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演講稿(精選14篇)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2

抗美援朝時,一位戰士寫了一首歌頌彭德懷的歌詞,彭總則說:“真正功勳的是戰士們。”於是,他揮筆將歌名改為《戰士之歌》。彭德懷同志作為一名開國元勳,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做出了偉大貢獻,功不可沒。難道戰士寫一首讚歌還不行嗎?然而,在我們敬愛的的彭總看來,戰士們那勇猛作戰、視死如歸的大無謂精神才是最值得歌頌的。他們才是功績的創造者。彭總的這種謙虛品質,是他偉大人格的具體表現,更是一種至上的美德。

同樣,恩格斯,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在他70歲生日時,許多同志和朋友前來祝壽,而他卻說:“我主要是靠馬克思才獲得榮譽!”多麼謙虛的話語!恩格斯同馬克思並肩作戰,取得了輝煌成就。這些成就就是他們共有的。然而,面對人們的讚賞,恩格斯卻謙虛對待,淡泊名利。這種謙虛,不也是一種至善的美德嗎?別林斯基曾說過:一切真正的和偉大的東西,都是純樸而謙虛的。的確,古今中外大凡被人民擁戴的英雄人物,都無不憑著謙虛的態度,不斷向人民靠近,博得人們的熱愛。這種謙虛待人的精神,一如他們的光輝業績,被後人廣為傳頌。所以說,謙虛是一種美德,一種至上至善的美德。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3

講文明,懂禮貌,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可不那麼容易,它要求我們注意自己的衣著打扮言談舉止。在我們班,就有那麼幾個不文明的同學。

排在頭號的當數班上的”邋遢大王“。同學們叫她”邋遢大王“是有原因的,她不僅每天穿的衣服皺皺巴巴邋里邋遢,而且很少洗手,特別是老師上課時,她總是趴在地上或坐在窗臺上,老師說她她也不聽,屢教不改,根本沒把老師放在眼裡。因為她老這樣,我們班幾乎沒人跟她玩。好幾次,看她那副我行我素的樣子,我都想:要是我是老師,我會先平息怒氣,跟她好好談談,讓她明白什麼是文明行為,什麼是不良行為,我還要送她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真希望她能像動畫片《小邋遢》裡唱的那樣:”忽然有一天,小邋遢變了,邋遢大王她不邋遢,我們大家喜歡她。“那樣的話,我們都願意跟她做朋友。

另外,我們班有些同學愛講粗話,動不動就爆粗口,習慣成自然後,幾乎出口成髒,聽的人覺得刺耳,而他們自己還察覺不到。我有段時間也受影響,跟著說髒話,還不以為然,老師和媽媽批評了我幾次後,我漸漸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慢慢改了不少。希望我們一起改掉這個毛病,讓我們班變得更文明。

西班牙作家鬆蘇內吉說,文明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爭做文明人!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4

流年歲月,輕輕的翻開了中華民族的史冊,點點滴滴的文字,繪聲繪色的畫面,交織成中華民族歷經滄桑的歲月,勾勒出中華民族久經不衰的歷史。翻看史冊,閱覽了三國兩晉時不盡的劍影刀光;閱覽了五代十國時繁榮的景象;享受了大唐盛世和平富饒的生活;欣賞了宋元明清殿前巨集偉的琉璃。歲月,就在朝代的周而復始一點點流逝。它時刻警示著“龍的傳人”,讓我們挺起脊樑,團結一致,奮發向上。

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命運與在前進道路上的方向。從當初的元謀人時代到現在的小康時代,這質的飛躍是靠我們的先祖用雙手拼搏出來的,在無道暴戾的時代,炎黃子孫同仇敵愾,團結一致,開創新的幸福時代,多次出現盛世時期,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光有民族經歷的榮盛之巔,還有讓很多筆黑暗與恥辱的劃痕。

清初,統治者固步自封,重本抑末,自認為天朝無需與外國交流,便閉關鎖國。19世紀上半期,煙大量流入中國,外國商人瘋狂肆虐,牟取暴利,使許多白銀外流。愛國義臣林則徐於虎門銷煙,後爆發煙戰爭,由於中國落後簽訂《南京條約》,後外國列強發動多次戰爭:第二次煙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由於清朝統治者腐敗無能簽訂《璦琿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這些條約加劇了中國的貧弱,還令我們喪失了園林瑰寶——圓明園,並且喪權辱國,有義士雲:“一撮歷史渣滓,玷汙純潔清白,留下鐵的罪證,教育我們認識江山如此多嬌,原沃一腔碧血.勿忘過去歲月。”而後在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軍無恥的預謀製造了柳條湖事件,令人傷痛的九一八事變爆發了。四個多月,因重慶置之不理,使東北三省淪陷,東北三千萬同胞過著恥辱的亡國奴生活。而後又有了血染盧溝橋,南京大屠殺,其中還有可惡的百人大屠殺比賽,731細菌武器研究所等,他們就像一把把鹽巴散在中國這塊受傷的寶地上。經過八年艱苦抗戰,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中國臺灣也重回祖國的懷抱。但是這次勝利是有多少血肉築成,用多少條人命鋪墊的呢?我們這些炎黃子孫要記住在逆境中崛起,回首歷史歲月,在絕境中也有很多英雄人才湧現,亂世也能出英雄:衰而有林則徐硝煙,敗而有鄧世昌沉船,恥才有左宗棠收地,辱才現譚嗣同殉國…所以當我們當我們身處逆境時,要勇敢面對,努力征服。

最近,中日雙方於島嶼事件上爭論不休,引起了多方面焦點關注,日本想借島嶼事件挑起事端,引發戰爭,島嶼一直是我們中國的領土,我們決不會割讓,而日本非法扣留我國漁船船長是違背道德的,我們應該為維護正義而戰鬥。不能讓屈辱的歷史重演。我們反對戰爭,但我們不怕戰爭。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人類漫漫的文化長廊中,一直都是一顆神祕璀 璨的東方明珠,一幅精美絕倫的傳世之作,無論歷史的車輪怎樣的前進,人類社會怎樣的變遷,都不能使它暗淡無光,相反它會慢慢沉澱下來熔鑄成龍的脊樑,使龍的傳人更加儒雅,更加睿智。

我們是90的一代,更應該自強,銘記恥辱,正如:“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們這一代龍的傳人更應該挺起我們的脊樑,弘揚我們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美德,振興中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新生代將塑造一個“可愛的中國”!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5

作為一箇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以下是由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歡迎大家閱讀,供大家參考。更多內容還請關注本站哦。

《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一箇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勝天、銳意進取、浩然正氣、居安思危、愛國愛民等等,始終是我們民族脊樑們在不斷變化著的社會政治實踐中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逐步積累起來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以危機感為基礎,寄託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一路前行。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我們義不容辭。我從以下兩方面與同學講講。

一. 勤學、好問

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為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是分不開的。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為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憤苦讀,當睏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說明勤學的道理。

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疑好問。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並論。王充更是“智慧之上,不學不行,不問不知”。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為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中學生來說是尤為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多思考,大膽質疑,逐步形成勤學好問的良好品德。

二. 敬長、知禮

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說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範。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左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

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 ,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 ,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同學們,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讓我們為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裡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範!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6

這天,我們擁有比過去更完美的生活,但也面臨著比過去更嚴峻的問題: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不斷地耗損,破裂,超多的水被汙染浪費等等。所以此刻我們務必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自己勤儉節約的美德,來改善浪費的現象。

我在一次食堂值勤中深有體會。飯桌上一片狼藉,吃留下的飯菜到處都是:吃了一半的面,裡面的荷包蛋咬了一半,黃瓜,番茄一口沒動;還有吃了一兩口的荷包飯,裡面的肉還沒吃到就不吃了;各種各樣的小吃零食應有盡有,什麼薯片,雞塊,裡脊肉,羊肉串,可樂,雪碧……這些零食本就不就應吃,若是買了,就就應遵守買多少吃多少的原則。這些都是基本的常規。由此,我就開始反省自我,這些都做到了嗎

於是第二天,我照例來到食堂。與往常不同的是,我開始認真思忖怎樣搭配好一天的午飯,該吃什麼,該怎樣吃才能即節約又營養。至此以後,我每一天都買多少吃多少,天天吃得飽飽的,不光是吃飽的問題,更進一步的則是為能勤儉節約,愛惜糧食而感到驕傲,自豪。

勤儉節約不光在節約糧食上得以體現,還有例如節約用水,電,煤,節約用紙,節約一切能夠節約的資源。少開車,多搭乘公共交通出行或步行是最好的;多種植物,愛護花草;少用塑料製品,不亂扔垃圾等等都是綠色生活,低碳排放的行動和象徵。

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不能永無止境地開採,勘探,一旦資源耗盡,我們就沒有辦法生存,到那時再意識到節約就已經來不及了。總之,儘早醒悟吧!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我呼籲:全世界人民一齊行動起來,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完美!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7

文明美德不僅僅僅是先輩的傳承,將來我們也會轉成先輩,他將是我們永久的呼喚和追求。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傳統美德,人人具備禮儀修養的文明古國。他素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勤勞勇敢的華夏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而又獨特的文化,使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是文明的受益者、承載者、傳播者;有職責、有義務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數千年的文明之光照耀著當代中國熠熠生輝,發揚光大。給大家帶來快樂、帶來溫馨。

走進校園,環顧四周,秀麗的校園環境清潔,一塵不染,整整齊齊,空氣是那麼的新鮮。仰望天空。鮮豔的五星紅旗正迎風飄揚。此時,你是否會改掉你那出口成髒的壞習慣呢看到地面飛舞的垃圾,你是否會彎下腰來撿起它嗎你是否會做到人走燈滅,節約用水,不賤踏糧食嗎你是否會參與廢紙、塑料袋、非金屬等的回收利用和杜絕浪費一切的好習慣嗎

這些不良行為你以前有過嗎如果有,那就讓我們在國旗下暗下決心,從今日起,力爭做一名講文明、懂文明、有修養的文明人。文明禮儀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遇見老師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出他人家門先打招呼;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公共場所不亂扔垃圾……

大家團結起來,把先輩們傳承給我們的文明目標;用我們的實際行動與行為去創造一個寧靜、講文明、有文明的校園環境。不讓自己的腳亂踢牆壁和亂踩那些有靈性的一草一木;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品德高尚、語言出口成章的文明好學生;用我們的一雙雙不說話的小手去幫忙每一個有困難的人,讓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感受到在是一個和諧、歡樂、充滿愛心的世界——校園。相信我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做到,那麼,遙望明天,我們彷彿看到天更藍了,樹更綠了,水更清了,我們的校園更清潔了、漂亮了。

同學們人我們一齊在國旗下共同祝願,祝願我們的學習和生活處處開滿文明之花,祝願我們自己一步步邁向文明!

做文明之人,永久的呼喚、一生的追求!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8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中華美德—弘揚民族精神》。

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中,經典古籍構成了它的核心。經典古籍不僅傳承著中華民族奮鬥的歷史,而且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中華文化被稱為倫理型文化。它的精華被世界譽為中華美德。它對於增強民族內聚力、振奮民族精神、整合群體價值、協調社會秩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中華傳統美德有著豐富的、系統的內容。它包含著:個人與國家的關係,例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個人與他人的關係,例如:“與人為善”,“誠信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個人自身修養的問題,例如:“志存高遠”,“自強不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而且把個人、集體、國家聯成一體,例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樣一種倫理價值體系,在別的國家是很少見的。中華傳統美德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

今天,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是因為: 第一,社會的現代化帶來了價值觀念的衝突。在這場衝突中要不要保持傳統美德,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問題。作為意識形態的價值思想體系是生產關係的反映,新的生產關係的建立必然要伴隨新的價值思想體系的建立。但是,新的價值思想體系的建立不是憑空臆造的,而是在對舊的價值思想體系的批判和改造中發展起來的。今天我們提倡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就是要把中國傳統價值思想體系中的優秀精華髮揚光大,把它和現代化結合起來,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文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鄧小平理論提出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國,特色在哪裡?我的理解,一是社會主義的,二是有中國文化底蘊的。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才能把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得有特色。 第二,在頻繁的國際交往中帶來了許多外來的,特別是西方的價值觀念。“麥當勞文化”正在浸蝕著中國文化。對於西方文化,包括它的價值觀念,我們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選擇和改造,選擇先進的優秀的精華,例如他們的科學精神、民主精神、開放意識、進取精神等。同時要摒棄一切腐朽落後的,或者適合於西方而與我國國情不符的價值觀念。弘揚中華美德就是要振奮民族精神,抵制一切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的浸蝕,樹立健康的社會主義新美德。

第三,當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現狀迫切需要加強中華美德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國道德教育中存在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點。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對最初步的道德要求卻不清楚,不實行;不能判斷現實生活中醜惡的東西,有的甚至還受到社會上醜惡行為的影響。因此極需要告訴他們中華美德是什麼,讓他們知道中華民族創造了中華傳統美德,同時又是在中華傳統美德的哺育下壯大發展起來的;今天我們要建設祖國,復興中華,需要身體力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今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學習,明天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貢獻。黨的xx大提出要用20xx年的時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這20xx年中,我們現在在校學習的青少年將成為祖國建設的骨幹,他們的成長將關係到中國傳統美德能否傳承下去,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成敗問題。

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要從少年兒童抓起,從小讓他們身體力行,形成習慣。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就懂得這個道理,為了讓少年兒童牢記各種行為規則,編寫了許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讀本和格言。例如《三字經》、《千字文》等,一方面讓兒童識字學知識,另一方面學習傳統美德,身體力行,銘記在心,從而形成習慣。這些讀本今天當然不能再用了,裡面有許多封建的東西,但是其中有許多代表中華傳統美德的格言還是應該傳承下去。因此,我們應該有新的讀本,選擇代表先進文化的中華傳統美德的格言編纂成冊,讓青少年廣為傳誦,並指導他們努力實踐,從而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因此,高等教育出版社彙編出版《中華文化經典基礎教育叢書》,很有意義。選擇經典古籍中適合青少年閱讀並具有時代生命力的內容,讓青少年閱讀背誦。有些內容可能青少年一時還不能理解,但隨著年齡學識的增長,他就會懂得其中深奧的道理。我小時候也讀過一點四書五經,如小時候背《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當時並不明白,現在才理解它的教人做人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是小時候讀《論語》時背誦的,現在成為我的座右銘。可見,小時候趁記性好的時候讀點、背點古籍是很有好處的。當然,我不提倡如過去意義上的讀經。中國的四書五經主要內容是宣揚封建道德,與今天倡導的民主和科學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但是經典中不乏待人接物的公共道德和教人修身養心的道理,即前面說到的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這是我們今天仍然要繼承和發揚的。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因為美德代代相傳,因為美德在我們心中,因為我們是中華兒女。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共同把文明美德傳承下去,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民族這朵美麗的生活之花開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9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禮儀之邦,講文明,懂文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更要學習、遵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中華民族美德時刻記心中。

“懂文明,講文明”是傳統美德中最重要的一點。在何時何地,文明文明無處不在,它像綿綿細雨,滋潤著大地,像陣陣微風,吹進人們的心田。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育我要講文明,懂文明,告訴我“講文明,懂文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那時起,“講文明,懂文明”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裡,也使我養成了“懂文明,講文明”的好習慣。此刻,隨著社會各界人士不斷的呼籲人們:懂文明,講文明,漸漸地人們不再那麼沒有文明瞭。公交車讓座的人越來越多了;在大街上沒有人隨地扔垃圾、隨地吐痰了;公共場所沒有人再吸菸、大聲喧譁了……這些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也能體現出人們的變化。所以,我們人人都就應“懂文明,講文明”。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你務必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回報。”“誠實是人生永久最完美的品格。”等名言都是寫“誠信”在生活中必不可少。誠信待人,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部分。有一個真實的例子:一次,宋慶齡奶奶去幼兒園對小朋友許下承諾,“六一”兒童節那天和小朋友們一齊過節日。但是那天天氣突變,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老師和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會來了,當她們失望地望著窗外灰濛濛的天時,宋慶齡奶奶的車奇蹟般地出此刻校園門口,孩子們驚喜地笑了,老師用激動的情緒緊緊握住了宋慶齡奶奶的手,宋慶齡奶奶對老師說了一句話:“既然我說了,就得守信。”從宋慶齡奶奶的故事中,我們明白了,誠是誠懇,信是守信,誠信是一句承諾,誠信是許諾後的行動,誠信更是一根堅強不屈的脊樑。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無論家裡的收入高低,再有多富裕,我們都就應勤儉節約,我們要從此刻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習慣。

尊老愛幼是我們每個中學生以及大人們都就應做到的事。乘公車的時候主動讓個座位,攙扶年邁的老人過馬路,幫忙年邁老人搬東西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所以,我們人人都要尊老愛幼。

遵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每個中學生的職責。我們務必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10

今天我讀了《傳統美德,誠信》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讓我受益非淺。

這篇文章主要說了:傳統美德博大精深,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歸納起來可分為“修身”,“齊家”,“治國”三方面。“修身”是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大學,聖經》中說:身修而後齊家,家齊而後國治。“齊家”指家庭具有的美德。“治國”是指處事應具備的美德,古往今來,成信一直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礎。是做人的根本和道德要求。

我認為做人應該有成信。成信是做人的基礎。是做人的道德底線。俗話說的好:人無信不立,言必行;行必果。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只有有了誠信,別人才會信任你。反之,一個人沒有誠信,就等同於失去了道德低線人們就不會相信他。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誠信的故事。不古代還是現在,誠信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秦朝,商鞅開始之初商鞅說若有人將木頭移至北門,賞金50兩後來有人將木頭移至北門商鞅果真賞金50兩,現在仍有人不誠實守信。有的人在好酒裡摻假失去了信譽最終導致破產,做任何事千萬不要拿別人的信任開玩笑,否則吃虧的是自己。

《傳統美德——誠實守信》這篇文章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讓我們受益非淺,讓我們明白了成信乃是做人之根本。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11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我想讀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格言》的人,對這句話一定不會陌生,這是裡面講誠信篇中選自《論語·為政》的一句格言。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大國,《論語·學而》中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禮記·中庸》中稱:“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最講信用的,而歷史和現實也充分證明:誠信為本,於世於人,於國於民,何其重要。

回想從開天闢地至今,就有著許多講誠信的故事。西漢初年,季布為人正直,樂於助人,特別講信義,當時諺語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由此有了今天的“一諾千金”這一成語。北宋晏殊參加殿試,發現考題正是自己曾寫過的,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向君主和主考官說明實情,要求換個考題,《晏殊誠實無欺》這一美德故事也因此流傳至今。伯牙,子期,一個撫琴,一個聽音,衣袂飄飄,風清雲淡,於是在高山流水中結為知音,並莊嚴約定,後來故人逝去,再無知音,伯牙寧可斷琴。這約定與斷琴,便是對友誼的誠信。方誌敏,一位無私的共產黨員,他的遺書可謂樸實而又感人:“我經手的錢有上百萬,但我知道那是普通百姓的血汗錢,是用於革命事業的。”相信這番話會令“伸手派”汗顏。這遺書體現了入黨宣誓時定下的對人民、對革命事業的誠信,千金難易。

可如今,在市場經濟的時代背景之下,在各種文化交融,價值取向多元的社會裡,有些人錯誤地認為:誠信“一文不值”,中華傳統美德已經“過時”。這種錯誤的迷失,導致了個人乃至社會行為的偏差。

在這裡不妨舉個例子。華裔美國科學家微軟中國研究院前任院長李開復博士,去年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一封給中國留學生的信》,文中寫到他面試一個求職者的經歷。在面試談話的過程中,求職者表示,如果錄用他,可將在原公司工作時的一項發明帶過來。可是李博士並沒有錄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準則,缺乏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誠信”。文中還寫了有關中國留學生的例項,某些中國學生拿著讀博士的獎學金到了美國,可一有工作機會,他們就馬上申請離開學校,將自己的承諾拋在一邊。

想一想,長此以往,我們失去的僅僅是誠信嗎?

不!我們失去絕不僅僅是誠信!

有人認為,當今社會缺少人文關懷。其實主要就是精神家園的迷失,缺乏誠信,就是精神家園迷失的具體體現。因此,尋找精神家園已經成為人文關懷的首要任務。那麼,到哪裡去尋找精神家園呢?

×年4月,《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格言》一書全國出版發行,為該書題詞:“傳承中華美德,培養民族精神”。李嵐清副為該書所寫的序中指出:中華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資源。我想,這無疑是我們至美至善的精神家園。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傳統美德鑄造了我們民族的靈魂,成為中華民族壯大的精神源泉。它積澱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遺產,它蘊含著豐富的人類道德精華,它體現了人類對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著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因此,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新階段的時候,我們更要大力提倡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也許還有些人會覺得,傳統美德離我們很遠,我們只要安於本分,不做違法亂紀的事就行了。

可是你想過嗎?當你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與朋友相聚不失約的時候;當你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你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律己”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當你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志存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嗎?!

隨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格言》的不斷出版和發行,全國上下都掀起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浪潮。我們堅信,有這樣濃厚的學習氛圍,我們的學生一定能健康成長!我們期待,有這樣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中華傳統美德將會再放光彩。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12

“中華美德”,一個人人皆知的詞彙。每一個人都在提倡:爭做美德少年,爭做美德市民,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誰能夠毫無疑問的做到了?

我國的傳統美德很多,在每一個地方,我們都會想起各種美德:在個人生活中,我們會想到自立自強、用心進取、誠實守信、助人為樂及勤勞節儉等優良傳統;在家庭生活中,我們會不由得想起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及友愛兄弟姐妹等;而在校園生活中,我們會聯想到熱愛群眾、尊敬老師、友愛同學等。由此能夠看出,我們的美德能夠用取之不盡、用之不完來形容。

美德,不是喊一喊說一說就能夠做到的。我們需要的是實際行動,而不是憑空想象。

從小到大,父母便教導我們要“百事孝為先”,但是他們又何曾做到了?幼兒時,幼稚園的老師教導我們要“誠實”,但是他們又何曾做到了?

古人以前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錯,我們不僅僅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要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所有人就應做的事情。

中華民族自古崇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殺身以成仁”,“與日月爭光”的民族氣節。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精神,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愛國主義成為推動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巨大力量。所以,我們就應有愛國意識。

孔子提倡“仁者愛人”,孟子提出“君輕民重”的思想。這種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忙人的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遺產。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的事情。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而不是溫室裡的花朵,我們需要的是自強,要與人們呼籲的一樣,要爭做美德少年。成為未來祖國的棟樑,為未來的中國打造一片蔚藍的天空。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13

媽媽從小就告訴我:“長大要做中國的棟樑,必須先從中華美德。”

不過大家都知道,中華美德不是人人都有的,就是有些人隨地吐痰,愛打架,人一看,就知道這個人的品德。

而我理想中國人呢,是一個不撒謊,不破壞綠化的人。記得有一次,我坐公交車回家,有一位老爺爺上來,他走到兩位年輕人面前,可那兩個年輕人理都不理老人,後來,有一位姐姐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坐位讓給老爺爺。可見,這位姐姐很講究中華美德。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心地善良,也有很多人心胸狹窄,如果我們每人獻上一點愛心,那整個世界就會成為中華美德的海洋!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14

開啟歷史的長卷,映入眼簾的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古人勞動的成果。古人曾用他們的智慧為後代創造了一個個奇蹟,同時也設下了種種謎團,等著我們去破解。誰都知道,中國自古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等美譽著稱於世。古時候的勞動人民都非常重視道德修養,他們把道德修養看得比生命還重,破壞、侮辱了它,就等於在扼殺自己的性命。因此,時間的長流裡便有了古人文明的足跡,且歷代相傳。

而如今,一個全新的世紀,一個高水平的現代化世紀,人類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世界的變化日新月異。與此同時,人類的文明素質卻在逐漸退步,人類的思想卻在大腦裡被腐化了,只剩一個被噬齧的空殼。文明是人類的根本,失去了它,人生就徹徹底底的垮了。可見,文明在人類的發展史上佔著最重要的地位。魯迅先生曾說過:“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如果連自身的修養都不提高,怎能去做其他事呢?生活中的文明往往被人們所忽略,或視而不見,即使口頭答應實際也是反其道而行之;許多問題在生活中便是漏洞百出,這是不是該作為一個焦點來熱議呢?

前不久,我到深圳書城看書。乘坐62路公共汽車時,由於人多,推推攘攘的,車門開啟時,都爭先恐後地衝上去。我唯恐被擠倒,只好退在一邊,當上得差不多時,我正要上去,突然從遠處跑來幾個莽撞的青年人,二話不說繞到我前面,還狡黠地對我笑了笑。無奈之下,我只好先讓他們上去。下一個站上來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駝著背,拄著柺杖,著急地向四周望了望,在尋找空位。此時車上一個空位也不剩,老人家只好顫顫抖抖地向後挪移了幾步,緊緊地抓住扶手。這時廣播正好提示給有需要的人士讓座,但沒有一個人肯站起來讓座,老人家旁邊坐著的一個國中生對此視而不見。我見此狀,連忙起身將老人家扶至我的座位坐下。老人家緊緊握住我的手不放,眼神裡飽含感激之情。我頓時覺得有一股暖流湧進我的心田,一股平生從未感受到的溫暖……我只是讓位而已,得到的卻是對方的感激。也許,這就是文明的起點吧。

東門可以說是深圳最繁華的地方了。記得第一次去的時候還是三年級,至今已有三年的光陰了,這三年前前後後去了十幾次,簡直是天壤之別。東門老街最受人們喜愛,每天都是人山人海的,來往的人絡繹不絕。這次來到這裡,我看見三五成群的外國朋友們對這裡並不是很熟悉,他們急忙向路人求助,可沒人能聽得懂他們的意思,笑著走開了。因為我學了六年的英語,所以我自告奮勇地給他們當起了導遊。藍眼睛的外國朋友終於遇見“救星”了,驚喜萬分。我首先向他們問好,接著給他們介紹東門的文化,並帶他們幾乎逛遍了東門,一路上他們很高興,對東門的景色、文化等讚歎不已,而且對我豎起了大拇指。他們離開的時候,我已經是大汗淋漓了,不顧擦汗便一直帶他們到地鐵站。他們說今天非常感謝我當他們的導遊,不然這一整天還在原地轉圈呢。我想,我幫助了別人,這不就是常說的美德嗎?

撿起地上一片垃圾,可以營造一個美好的環境;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可以贏得別人對你的尊重;一聲普通的問候,一個深情地祝福,都體現了文明的價值。其實到今日才發現文明美德原來是這麼的簡單,以前怎麼就做不到呢?

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丟了做人的根本;應該把眼光放遠,憧憬未來。我們必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文明美德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不要讓我們的祖先蒙羞,不要讓“文明古國”

“禮儀之邦”等美譽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為此,我們必須踏好文明的腳步,繼承祖先的足跡,把中華的文明美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