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3中秋主題演講稿範文(精選3篇)

欄目: 精選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1.93W

2023中秋主題演講稿範文 篇1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2023中秋主題演講稿範文(精選3篇)

大家好!

在這個秋高氣爽的九月,我們又要迎來中秋節了!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城市的喧囂讓人慾罷不能。然而,當中秋節到了8月15日,一輪明月高掛天際,傳統節日的溫暖抓住了忙碌的人們的心。我們傳遞給對方的禮物不僅僅是禮物,更是問候、祝福和濃濃的民俗文化。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視滿月為團圓的象徵。因此,8月15日也被稱為“團圓日”。中秋節、元宵節和端午節被稱為中國的三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起源與神話傳說如“月亮女神”、“吳剛伐桂”、“玉兔戲藥”等密切相關。因此,中秋節的民俗大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都源於此。

最後,值此金風桂花香之際,祝全體師生闔家幸福,中秋快樂。

2023中秋主題演講稿範文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又是一年金秋好時節,繁花似錦,歡歌如潮。

親朋好友相聚,情人戀人相聚,你我他相聚,大家一起為明天更美好而相聚!

在晚會開始之前,請允許我代表人民網網友聯誼會送上節日的良好祝願和真誠的問候!祝願偉大的祖國欣欣向榮,祝在座的各位網友身體健康、閤家歡樂!

今天晚上,人民網網友聯誼會、聯誼文學社在聯誼會館隆重舉辦金秋國慶·對聯對詩大會

四海舉杯,相聚聯誼,歡聲笑語,喜氣洋洋。

記得一年前的那個生機勃發的春天,聯誼首次成功舉辦了春之韻賽詩會,高手雲集,佳作迭出,充分展示了聯誼網友的實力、勇氣以及和諧、友愛的.精神。

從此,每逢重大節日,網友對聯對詩大會便成了聯誼的保留節目。

今天晚上,我們依然以這樣的方式來慶祝共和國的偉大生日……

今天的聯誼,已走過了兩載歲月。

如果說當年初創時還在蹣跚學步,那麼現在已是步履穩健、邁向成熟。

她的每一個足跡,都浸透著網友的心血和汗水;

她的每一步成長,都伴隨著網友的驚喜與自豪……

各位的關愛、鼓勵是聯誼成長不竭的動力!

聯誼長大了,但聯誼的友愛精神沒有變,“聯誼相長,亦莊亦諧”的服務宗旨沒有變,聯誼網友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沒有變。

——我相信,在這個收穫的季節裡,今晚的對聯對詩大會一定會結出更為豐碩的果實!

2023中秋主題演講稿範文 篇3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又到中秋時節,我們來聊聊中秋。

說到中秋,也許大家最期待的就是月餅了:晶瑩剔透的水果月餅,一掰開就有一股清香瀰漫開來;蓮蓉月餅的餡鬆軟香甜,一口咬下去就化在了嘴裡;五仁月餅很委屈,常常被要求滾出月餅界,可作為月餅界的元老,在忠實粉絲的擁戴下,地位還是很穩固;我最喜歡的是蛋黃月餅,光從外表看,它就品貌非凡,蛋黃油從月餅裡面滲出來,把餅皮都浸潤成金黃色,更不要說吃到嘴裡的痛快了,滿口油膏,滋潤綿長,回味無窮。此外,還有冰皮月餅、冰糖月餅、奶黃月餅、牛肉月餅、鮑魚月餅……各有各的風味。但是我們過中秋的意義可遠不止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慾,我們還應當瞭解一點中秋節的文化常識。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有的說它是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有的說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還要祭祀土地神,拜謝土地神的庇護,稱為“秋報”。由此可見,中秋節是一個豐收的節日,也是一個感恩的節日。

此外,中秋還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在《紅樓夢》第七十五回中,大觀園裡的中秋節可謂熱鬧非凡,其樂融融。首先,賈母帶著一干女眷焚香拜月,一時間“月明燈綵,人氣香菸,晶豔氤氳,不可形狀”。然後,賈母見皓月當空,便說道:“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遂帶領眾人賞桂花、吹笛。最後他們又玩起了擊鼓傳花的遊戲,折一枝桂花,花傳到誰手中,就飲酒一杯,罰說笑話一個。

中秋更是一個浪漫的節日,有關中秋的傳說很多。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傳說大家都耳熟能詳,這裡和大家講一個唐玄宗的故事,傳說唐玄宗曾經夢遊月宮,聽到天上有仙樂奏曲,見到身穿霓裳的仙女翩翩起舞,此情此景令玄宗如痴如醉,醒來後依然念念不忘。後來他回憶夢中所聞作出《霓裳舞衣曲》,並令楊貴妃編排舞蹈在宮中表演,成為唐朝歌舞中集大成之作。

與中秋有關的詩詞也不乏經典名篇,張九齡說“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王建說“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杜甫說“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白居易說“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此情綿綿,盡是相思。中秋佳節,共享全家團聚之樂,這便是最大的幸福。最後借蘇東坡的詞祝福大家“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