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通用18篇)

欄目: 精選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2.8W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通用18篇)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著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著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複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孔夫子關於學習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擇其善者而從之……"。

《論語》裡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慶幸是潤新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深感到來到潤新是幸運的,因為有國學經典的薰陶;來到潤新是幸福的,因為潤新校園充滿了濃濃的書香。我知道學習任何經典,先人的經驗最終只有一個真諦,就是使我們的生命在這些智慧光芒的照射下,提高效率,縮短歷程,使我們儘早建立一個君子仁愛情懷,真正建立起來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

謝謝大家!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爭當有志青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悠久的歲月,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漫長的歷史,凝成了經久不蓑的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用自己的智慧演練了楚辭漢賦、唐詩宋詞。每當我們徜徉其中,感受國學的博大與精深,品味中華文化的優美時,我們都禁不住深深的陶醉。在傳統文化的海洋裡,有岳飛的《滿江紅》,有曹操的《觀滄海》,還有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瞧,那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唱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看哪,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還有那亂世漂泊的李清照,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了遙遠的絕響!

作為新時代的一名青年教師,我肩負著傳承中華經典文化、啟迪祖國未來的重任。工作中,我要把國學經典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每天早晨來到教室,面對天真的孩子們,我帶著他們背一段三字經,演一段千字文,或者講一段歷史故事,讓自己和孩子們伴隨著清新的晨風在古書的海洋裡收穫一份世外的寧靜,讓國學經典拉近我們與古人的距離,啟迪我們的心靈,充實我們的思想。

老師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拂去歷史的塵埃,共同開啟一本國學經典,用心去細細品味那古老卻不陳舊、遙遠卻不陌生、高雅卻不脫俗的國學經典吧!

謝謝大家!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弟子規》是人們的生活規範,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0xx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廢經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痴慢,人心墮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根本著手。圖挽犯罪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根本為枝末,認枝末為根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製造問題。君子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俗雲:「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天性未染汙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凡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三字經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之道,貴以專。」,而非博與雜;故一部經典,宜讀誦百至千遍,蘇東坡雲:「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現在教學,壞在博與雜,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學生讀經、定力之培養,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賢明父母師長,深體斯旨;此乃中華文化之命脈所繫,中華子孫能否長享太平之關鍵,有慧眼者,當見於此。

幾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一直堅信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時(0~13歲),記憶力非常好,應該把前輩的人生經驗、生活智慧記憶下來,牢牢地背記,並爛熟於心中。儘管此時他還不理解其深刻含義,但是先記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時機再反芻一樣,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解能力也在成長,到了一定年齡自然醞釀發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如果在孩子在記憶、記憶力強的時候,不給他一些經典的東西儲存到腦子裡,沒有“厚積”,怎麼能“薄發”呢?怎麼能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呢?《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弟子”是指一切聖賢人的弟子,“規”“夫見”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所以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聖賢經典,效仿聖賢的人都應該學的。《弟子規》沒做到,學習別的經典就很難得到真智慧。《弟子規》共360句(1080字),概述簡介,以精練的語言對兒童進行早期啟蒙教育,灌輸儒家文化的精髓。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謝謝大家!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4

大家好,我叫孫,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國學像一陣春風吹進我們的校園,吹進我們的課堂,吹進我們的心靈,瞭解傳統文化,提高自身修養,弘揚傳統文化,美麗情滿中華。

神州大地,國家傳承千年,何為國學?那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歷史長河中中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深沉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從中受益的精神財富,文化深沉。

《弟子規》教導我們人們生活的規範,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句雖短,意深刻。孔子關於學習和交友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三人行,必我有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一句意為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第二句告訴我們要勤奮努力學習,多向別人請教,第三句告訴我們要真誠對待朋友,這些話雖出自二千年的孔子之口,但至理名言,意義深刻,正所謂:“海納百川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雄偉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點滴。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國學裡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我慶幸洪小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刻感到濃濃傳統文化的薰陶,我明白學習國學經典,就是要以史為鑑,以古為鏡,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實現人生夢,實現中國夢!

詩韻上週和我一起準備了一篇稿子,說是學校要舉行國學經典的演講比賽。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國學經典品味中華文化》。

首先,要向大家介紹一個詞語——快餐式閱讀,顧名思義,快餐式閱讀強調在較短的時間內瞭解所需的知識,這樣的閱讀方式,往往只注重事務的表面而忽略了深層次的思考。隨著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簡單、便捷的快餐式閱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但是,就像是一道忘了加鹽的菜餚,儘管搭配精緻、色澤誘人,入口之後卻仍然覺得乏味。若想求得真經,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迴歸正餐式的經典閱讀方式。市局工會開展的這次讀書活動,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弘揚經典,品味國學,在享受國學所帶來的心靈感受和精神思索的同時,進一步深化“兩學一做”教育,淨化黨性覺悟,堅定理想信念,促使我們獲得無價的精神財富。

弘揚國學經典,我們就是在拓寬“教育”廣度。在談到傳統文化時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在這片浩瀚的文化海洋裡,國學,海納百川、包羅永珍,以先秦經典與諸子百家學說為基礎,涵蓋了各個朝代的各類優秀文化,流淌著華夏兒女的思想與情懷,蘊藏著五千年曆史的文明與智慧,凝聚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與力量,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當我們將國學經典融入到“兩學一做”教育,註定是一次質的提升,不僅豐富了教育內容,拓寬了教育廣度,而且還能讓我們品味人生的真諦,體會歷史的興衰,領略文化的精髓。

弘揚國學經典,我們就是在夯實“學”的基礎。古語講:“自天子以至庶民,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兩學一做”基礎在“學”,就是要通過學習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學,然後知不足”。然而,要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除了要在加強黨性修養上下功夫,還要在提高自身修養上下功夫。品味國學,我們就是在與賢者為伍、與智者交流,取數千年文化之精髓,煉“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修養,茫茫書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也許有人會懷疑:古代思想陳舊落後,未必可取。但是,一切古典名著都是現代名著,因為書中所揭示的生活道理通於古今,書中所描繪的社會人生通於古今,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弘揚國學經典,我們就是在緊盯“做”的關鍵。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兩學一做”關鍵在“做”,眼下,十三億炎黃子孫,都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作為共和國的稅務工作者,我們的職責便是守護好祖國的經濟大動脈,聚焦“營改增”試點,助力“供給側”改革,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最可靠的財力保障。然而,“打鐵還需自身硬”,復興的道路需要信心、需要勇氣,更需要知識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曾有人講: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品味國學,我們就是在與歷史對話,在歷史中掌握髮展的規律,在歷史中探索前進的道路,在歷史中點燃復興的火種。品味國學,我們就是在用古籍經典武裝自己,心繫人民的福祉,當好人民的公僕,以踏實前行的作風貢獻於民族的偉大復興。

讀書,決定著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關係著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讓我們一起弘揚國學經典、深化“兩學一做”,在傳承中進步,在進步中擔當,不辱使命、不負眾望,為祖國站好崗,為人民服好務,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弘揚國學經典品味中華文化演講稿篇4

古詩文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詩言志,詩傳情,古詩凝鍊,魅力無窮。常吟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有益於培養他們的詩學素養。同時,語文教材中所選入的古詩文均為凝聚精華,膾炙人口,世代流傳的,有著不可磨滅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的魅力的經典詩詞篇章,它們是文化精神及為深刻、極有特徵、極其精美的聚光點,它們的深層蘊藏著人們的思想行為的價值觀、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對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審美情趣。那麼,怎樣在古詩文誦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附加的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顯然,在語文教學中,培育人文素質的基本途徑是“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基本方法是“薰陶感染,潛移默化”。

自從接觸經典誦讀以來,我校師生甚至家長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一說開展經典誦讀帶給我們的喜悅:

一、誦讀千古美文,做君子遠小人。

我們中華文化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忠恕之道;有“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共生共處之道;有“自強不息”,“厚得載物”的個人與社會的健康互動之道;還有“天地之大德曰生”,“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的創業尊生、與時俱進之道。這都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觀念。社會實踐證明,經得起時間考驗而對品德教育起到深遠意義的,就是傳統價值教育。中國傳統道德教育中的“仁”、“孝”、“家庭和諧”等傳統價值觀遠播歐美,發揚光大。甚至在新加坡的教材中還編進了100多箇中國儒家和東方傳統價值觀的故事和典故。因此,無論從歷史的責任感還是從時代的需要出發,通過倡導國小生誦讀千古美文,引領孩子們爭做少年君子,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就成了我們必然的選擇。

二、蕙質蘭心,充實學生記憶的黃金時代。

熟讀並且背誦經典,其核心是要增加國小生的原始積累。比較建國以來出臺的多份《國小語文教學大綱》,《新課標》是最為重視積累的一份。心理學家的研究告訴我們:13歲前後,人的記憶力即可達到頂點。一旦錯過了,就不能形成知識、情感與經驗的豐厚積累,那將會給他的一生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積累多了,將來理解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許多原來理解不深的東西自然能做到“無師自通”。對此,國小語文教育專家張慶同志曾講過這樣一個比喻。他說:小時候讀書、背書,猶如在天空布雲彩,雲彩積厚了,自然就會落雨。

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是積累的過程,國小生正處於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讀得多、背得多,文化底蘊自然就能厚實。開展兒童經典誦讀是激發潛能、學習語言、增強人文底蘊、開啟智慧的重要途徑,同時又能培養孩子的高尚的情操和人文關懷,由此可以使孩子變得胸懷博大、知書達理、善良聰慧、樂觀堅定。

三、感悟語言真諦,為語言學習打下基礎。

國小生的記憶力正處於訓練、養成階段,最合適“熟讀”成誦。日積月累,相信同學們一定能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而文言與白話,是母子關係,根葉關係,源流關係。白話絕大部分來源於文言,大部分雙音節詞是文言的附綴、演繹而來;絕大部分鮮活的成語,源自文言典故。不少中學老師認為許多老一輩的人之所以能夠對文言等有一種駕輕就熟的感覺,是得益於他們小時候讀私塾的那幾年。培養語感,國小是關鍵;誦讀經典,當從娃娃抓起。

四、無心插柳,牆內開花牆外香。

經典誦讀,得到了廣大家長的積極響應與參與,他們和孩子一起誦讀,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在這種自然的交流中,家長與孩子不僅是學習的交流,更多地是心靈的交流。這種跨越臺階的溝通,是構建學習型家庭的良好開端。記得一位家長曾經說過:“我們也要和兒女們一起誦讀經典,不然該如何在兒女們面前立足,怎麼樣去教育他們呢?通過和他們一起誦讀經典,既可以提高自己,又可以開啟孩子們的心靈之窗,何樂而不為。”

父母子女一起誦讀經典,更能增進親子感情,是最好的親子活動。 一些專家學者還從理論的角度證明,在兒童階段提倡讀誦經典,是一個出力少、見效快、後勁足的教育方法:

出力少——每天只需誦讀20-30分鐘即可,不用特意抽出大量時間來背誦,不需要多加解釋,不增加家長負擔。

見效快——學生誦讀2-3個月後就可發生明顯改變。

後勁足——在學生記憶力正發展的時候加以訓練,其記憶力會達到較高的頂峰。而且記下的東西包含了大量優秀的中外經典文化知識,個人一輩子也受用不盡,解讀不完。當孩子把這些記到腦子裡,就自然激發了他們的理解力和創造力,這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五、教學相長,加強教師自身的修養。

在國學經典教學中,免不了與學生一起談古論今、激揚文字,要想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沒有教師的身體力行是不行的。共同誦讀經典是一個品味人生,修身養性的美妙時刻。“其身正,不令而行”,學生看到老師如此樂學,怎能不提起誦讀興趣呢?

經典誦讀,還有助於我們優化技能,淨化心靈,昇華情感,做一名純粹的教師。技能的優化,需要堅守與超越。堅守是優化的前提,沒有成功經驗的堅守,優化就失去了基礎,而超越則是優化的本質。“人的發育史就是閱讀史”,這項學生活動的開展,需要“平等中的首席”領讀,需要全校氛圍的薰陶。在必要的時候,把閱讀上升為誦讀內心體驗外化為外部情感,進而可以通過你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高回低轉,變成一聲聲動人的船歌,扣人心絃、催人淚下、引人入勝,你的誦讀技能就在此時被不斷超越。

總之,作為肩負著開拓創新責任的新時期兒童,他們在學習現代知識的同時,同樣應該站在五千年中華文化這個歷史巨人的肩上,靜下心來誦讀、品味經典詩文。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誦讀經典古詩文,可以培養讀書興趣,變化身心氣質,使人心地向善,性格溫和,舉止文雅,使其社會關係和藝術修養得以提高;可以啟悟生命智慧,開拓人生境界。

“弘揚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自從學習了經典之後,全校師生便有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經歷,更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成就感。長期誦讀經典詩文,一生與經典同行,和李白《夢遊天姥》,同杜甫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攜文天祥《過零丁洋》,陪王之渙《登鸛雀樓》,與張岱《湖心亭看雪》,邀王勃誦《滕王閣序》,到杜牧的《題烏江亭》小憩,和李煜的《虞美人》同悲喜。讀《論語》、《三字經》,學《弟子規》、《千字文》,到四大名著中暢遊,到四書五經中去感悟人生。與經典為伍,與經典同行,一生一世,代代相傳,得到的必將是新課改下“無心插柳柳成蔭”之蔥蔥郁郁的喜人景象。

“以千年文化為伴、與中華經典同行”。作為教師,尤其是國小語文教師更應身體力行,不斷探索,讓經典滲融於學生們的血液中,芬芳在他們的生命中!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7

今天,我第一次拿起了弟子規,翻看起來。

弟子規是一本流傳已久的名著,它備受古今中外的人推崇,它是以三字經的形式,給予我們指導。國小一生,就像一張白紙,以後生活怎麼樣,起筆來決定。弟子規有利於我們將來走向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社會觀。當然了,弟子規對於我們來說,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只要我們認真去理解,就能夠真正理解。

讀了《弟子規》之後,我從中懂得了愛,懂得了孝,懂得了禮,可以說是受益匪淺,從中我想到了我的媽媽在考試前對我的千叮嚀萬囑咐,想到了我媽媽對外婆的關心,想到了同學們在我遇到困難時給予我的幫助。沒錯,他們對我有許多關懷,沒錯,現在,我也要做出行動,比如每天幫媽媽多做一些家務,考出好成績來回報老師,同學有困難熱心幫助總之,我要善待他人,與他們和睦相處,自己的心情也就好多了。同時,我也要時刻地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學,尊敬每一位老師,孝順自己的父母,遇事要多為他人著想,讓我們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換來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相信我們的成績一定會蒸蒸日上!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8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著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著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複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孔夫子關於學習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擇其善者而從之……”。

《論語》裡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慶幸是潤新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深感到來到潤新是幸運的,因為有國學經典的薰陶;來到潤新是幸福的,因為潤新校園充滿了濃濃的書香。我知道學習任何經典,先人的經驗最終只有一個真諦,就是使我們的生命在這些智慧光芒的照射下,提高效率,縮短歷程,使我們儘早建立一個君子仁愛情懷,真正建立起來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9

漢鐃歌十八曲

[漢] 佚 名

崔豹《古今注》曰:短簫鐃歌,軍樂也。黃帝使岐伯作,所以建武揚威德,風勸戰士也。《周禮》

所謂王大捷,則令凱樂。漢樂有《黃門鼓吹》,天子所以宴樂群臣也。《短簫鐃歌》,鼓吹之一章爾,

亦以錫有功諸侯。

《古今樂錄》曰:“漢鼓吹鐃歌十八曲,字多訛誤。一曰 《朱鷺》,二曰 《思悲翁》,三曰《艾

如張》,四曰 《上之回》,五曰 《擁離》,六曰《戰城南》,七曰《巫山高》,八曰《上陵》,九曰

《將進酒》,十曰《君馬黃》,十一曰《芳樹》,十二曰《有所思》,十三曰《雉子斑》,十四曰《聖

人出》,十五曰 《上邪》,十六曰 《臨高臺》,十七曰《遠如期》,十八曰《石留》。又有《務成》

《玄雲》《黃爵》《釣竿》,亦漢曲也。其辭亡。或雲:漢鐃歌二十一無《釣竿》,《擁離》亦曰《翁

離》。”《宋書》樂志曰:《漢鼓吹鐃歌》十八篇,按古今樂錄,皆聲辭豔相雜,不復可分。沈約雲:

樂人以音聲相傳,訓詁不可復解。凡古樂錄,皆大字是辭,細字是聲;聲辭合寫,故致然耳。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10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弘揚國學經典品味中華文化》。

天地造化,日月精華,孕育了神州的山河大地;廣土眾民,鍾靈毓秀,創造了燦爛的五千年文化。在悠長的歷史長河中,名篇佳賦,燦若星河,大浪淘沙,留下一部又一部閃爍著光輝思想和深遠智慧的篇章,這些經典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寶藏。

《論語》字字珠璣,教我們如何做謙謙君子;《弟子規》諄諄教誨,教我們學修身齊家;“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告訴我們怎樣做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訴我們如何尊老愛幼;“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告訴我們懂得怎樣感恩。一篇篇經典美文,一句句哲理結晶,不僅能讓我們享受閱讀的快樂,還能讓我們悟出做人的道理,從而提高人格品位,提升精神境界。

經典中包涵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強烈社會責任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抱負;“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意志和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

今天下午,我們學校將要在報告廳舉行豐子愷學校國學月的啟動儀式。同學們,請大家積極響應我們的倡議,積極投身到經典書籍的誦讀活動中來吧!讓我們行動起來,與經典同行,以聖賢為師,誦讀經典美文,塑造金色童年!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11

木蘭辭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朝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彊。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12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13

各位領導、家長、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xx國小對各位領導、家長能夠在百忙中來參觀、指導我校的國學教育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

現在,家長和老師們都有共同的認識,現在的孩子缺乏文明禮貌,不尊老愛幼;缺乏合作意識,唯我獨尊;缺乏吃苦耐勞精神,抑制力不強;缺乏刻苦學習精神,厭學得多,學習目標不明確。為啥?這也是我們共同的疑問。關鍵是以前我們只重視了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培養學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多年來,學校經過多方面的探究,尋找了一條教育孩子成才必先成人捷徑,那就是加強國學經典教育。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博大精深,通過對國學經典文化的學習,不但能夠增長知識,更重要是能夠砥礪品行,健全人格,涵養性情,提高修養,使孩子們學會做人。

以前學校系統的編印了國學經典校本教材,讓學生誦讀,從這學期開始,學校統一訂購了教材,把國學課列入課表,選出專職教師任課,成立了教研組,還確定了研究課題,使國學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在上學期,學校組織了第一屆“國學經典誦讀”展示活動,效果非常好,得到了領導和家長的大力支援和好評,學生的積極性也非常高,掀起了人人誦經典的熱潮。今天結合中心校十二月份國學經典誦讀展示月活動,學校組織第二屆“國學經典誦讀”展示活動,進一步推進國學教育的開展。以後形成制度,每年將組織一次大型的展示活動。學校也準備把國學教育作為學校的亮點,操場建好後準備在校園內立孔子塑像,建孔子書院,樓道文化建設也以國學教育內容為主題,讓學生時刻受到國學經典文化的薰陶,力爭把我們xx國小打造成國學教育示範校。

最後,祝這次展示活動圓滿成功,也希望各位領導、家長參觀後多提指導意見。

謝謝!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14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正是在這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誦讀國學經典致辭。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從琴棋書畫到禮樂射御,從孝悌忠信到精忠報國,我們無不感受到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在我們的血液裡留下了中華民族的烙櫻中華民族厚德載物,自強不息,世世代代仁人志士的薪火相傳使我們的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於世界之林。

九隆實驗國小從辦學開始設立“國學經典誦讀”課,我們立足鄉村語文教學實際,結合我校精細化管理的辦學理念和實踐,積極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到目前已經初見成效。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通過誦讀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薰陶,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在吟誦中繼承和發揚中華精典文化的精髓,使得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具體實踐中,我們把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我校以“國學經典誦讀”為切入口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與經典同行,與聖人為伍”的校園文化氛圍,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育人環境。校園本來就是文化傳承的地方,國學經典所承載的中華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正是我們需要弘揚和發展的。

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是促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我國教育中對於國學經典的傳承顯得比較蒼白,有些經典對於老師來說也比較陌生。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活動,達到教學相長,提升教師對國學經典的認識和理解水平,從而提高教師思想道德修養,補充教師精神文化食糧,進一步培養廣大教師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最終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語文素養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矗隨著師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教學質量也會相應的提升。

在進行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中,我校成立了以校長掛帥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明確職責,細化分工。從誦讀教材的選擇到誦讀目標的制定,從實施方案的醞釀到課程的落實檢查都有專人負責。

在國學經典誦讀的內容上,我們主張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在誦讀好必讀書目的同時要結合班級實際情況為學生選擇恰當的書目,沒有教材的可以讓孩子們在誦讀的時候自行抄寫並積累成冊。主要選擇了《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內容。在學校的教學實際中,我們的國學經典誦讀不能停留在“誦讀”的層次上,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國學經典的深刻內涵,從內而外地受到先賢聖人的影響,通過國學經典誦讀能夠通聖人禮,知天下事,並且從行動中表現出來。通過經典誦讀使我們的學生能夠從言語舉止,行為習慣、內在修養、內在氣質上都能夠上層次。

在活動的落實上,我們通過學校統一課時安排和班級課時安排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堅持天天吟誦,上課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恰當的誦讀量,從而保證了學生的誦讀事件和誦讀量。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站在國家文化建設的戰略的高度,站在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和-諧發展的高度來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熔古鑄今,就會使我們的廣大青少年得到美好的文化滋養,重整中國人內在的理想、良知和秩序,創造一個海晏河清、祥和安樂的社會。

最後預祝今天的匯演圓滿成功!

謝謝!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15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弟子規》是人們的生活規範,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0xx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廢經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痴慢,人心墮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根本著手。圖挽犯罪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根本為枝末,認枝末為根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製造問題。君子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 俗雲:「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天性未染汙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凡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 三字經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之道,貴以專。」,而非博與雜;故一部經典,宜讀誦百至千遍,蘇東坡雲:「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現在教學,壞在博與雜,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學生讀經、定力之培養,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賢明父母師長,深體斯旨;此乃中華文化之命脈所繫,中華子孫能否長享太平之關鍵,有慧眼者,當見於此。 幾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一直堅信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時(0~13歲),記憶力非常好,應該把前輩的人生經驗、生活智慧記憶下來,牢牢地背記,並爛熟於心中。儘管此時他還不理解其深刻含義,但是先記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時機再反芻一樣,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解能力也在成長,到了一定年齡自然醞釀發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如果在孩子在記憶、記憶力強的時候,不給他一些經典的東西儲存到腦子裡,沒有“厚積”,怎麼能“薄發”呢?怎麼能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呢? 《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弟子”是指一切聖賢人的弟子,“規”“夫見”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所以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聖賢經典,效仿聖賢的人都應該學的。《弟子規》沒做到,學習別的經典就很難得到真智慧。《弟子規》共360句(1080字),概述簡介,以精練的語言對兒童進行早期啟蒙教育,灌輸儒家文化的精髓。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16

大家好,我是來自某年某班的某某某,今天由我來為大家演講。

珍惜,這個主題,是我第二遍講了,但這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為人子,早上要儘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寶貴的時光。

講到這裡,大家一定能猜出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話語了吧。沒錯,就是“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辦事。”這句話是歌德說的。他說的沒錯,如果我們不珍惜時光,就浪費了我們生命中的大好時光,所以我們要珍惜時光,讓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著她的價值。

最後請大家跟我一起念一遍“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謝謝大家!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17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著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 "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 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著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複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孔夫子關於學習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 "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 " 擇其善者而從之…… " 。

《論語》裡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慶幸是潤新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深感到來到潤新是幸運的,因為有國學經典的薰陶;來到潤新是幸福的,因為潤新校園充滿了濃濃的書香。我知道學習任何經典,先人的經驗最終只有一個真諦,就是使我們的生命在這些智慧光芒的照射下,提高效率,縮短歷程,使我們儘早建立一個君子仁愛情懷,真正建立起來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

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篇18

在講述悠遠的中國精髓是,給以下資料:73。1%的家長和86%的老師認為背誦古典詩文能弘揚傳統文化;88。7%的家長和96。7%的老師認為對孩子的修養和人格發育有好處;94。2%的家長和100%的老師認為提高孩子的語言文字能力有好處。在以上資料看來,國學的經典,國學的發展,國學的重要性對中國孩子來說是不可少的。

經典表示具有典範性、權威性的著作,而中國的國學可謂經典中之的經典。國學的經典要早灌注的這些小孩子的心靈中,讓他們在讀這些“經典”中慢慢醞釀,就像一罈上號的酒,也是要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美味,變得陶醉的。

國學在我們許多人眼中並不是完全的丟棄了,現在在我們身邊的學校裡,多會聽到郎朗的讀書聲,這些內容來自國學,來自三字經,來自弟子規,來自千字文。所以我們想想,連國小生多可以熟練背誦的國學內容,為什麼哪些總是說要趕上時流,趕上時代的哪些大人不會呢,為什麼不再趕上時代的同時,低頭品味一下哪些悠久的中國歷史的長河,不僅僅是國學,中國的精髓都應該理解。

國學,可以這樣來分析:“國”代表某個國家,學則代表某國的學識,某國曆史的文學。中國的文學主要以儒家哲學為頂柱,國學裡的內容是聖人的智慧,心靈的故鄉,讀、品、學、通國學勝過多萬卷書。

我這個人也不是特別瞭解國學,但是我略知一二。我個人覺得國學值得去學,國學值得去讀,但不是隻有國學,只要是中國歷史的文學、數學、科學,都可以稱之為國學。我上面也分析了國學的含義,只要是“國學”,都應該去了解,去體會。但是國學的主體依然是我們現在的弟子規,三字經,論語,大學等。

這兩個國學,都有不同的意思,我們可以把國學說是美國的,英國的,日本的。這就是我理解的國學,我也不知道你會不會這樣認為,但是國學就是經典,這有得到國學的薰陶才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中國人民。

我有國學中的一句話來表達我的結束語: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