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10分鐘的演講稿

欄目: 精選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2.67W

演講稿是演講者為演講活動撰寫的文稿,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演講的成敗。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10分鐘的演講稿,希望能幫到你喲。

10分鐘的演講稿
10分鐘的演講稿篇一

常常憶起母校-------五寨師範的古槐。

憶往昔,分別在即。六月的古槐枝葉扶疏。校園裡滿是別離的氣息。晨練的臃懶,午夜不絕的蕭笛,徹夜的呢喃。我不以為然。天下筵席總歸離散,逝去的隨它逝去,至於陪我三年的古槐,抽時間去看也不是奢望。古槐婆娑,在微風中含笑。淡看行色匆匆,訕笑淚千行。乘車離即,窗外閃過那蒼翠的古槐,我的情感在此時爆破,片片碎瓦,塵土飛揚。和古槐的分離不光是空間上的阻隔,更多的是一種角色的改變。我總覺悟太遲,望一眼古槐,一時語塞,任淚如泉湧。一別小十年,時間印證了我的幡然悔悟,我不曾再見到古槐。只是常常憶及古槐,我知道古槐已經在我心底紮根,深深地,我不能忘卻古槐,我無法把她從我的記憶中抹去。

和著輕風,追雲逐霧,爭取每一個新的高度,我俯瞰田野上碧綠的田禾此起彼伏,隨河流神遊,耳旁是古槐不絕的叮嚀,我知道,我無法脫離古槐,升降自在古槐的收放之間;駕著扁舟,搏擊浪尖,拓展每一寸新的視野,我眺望大海上滔天的巨浪洶湧澎湃,任拍打心襟,岸邊是古槐魁偉的身軀,我知道我不能沒有古槐,遠近只在古槐的視野之內。古槐十年如一地傴僂在母校大門口,滿是閃閃的淚花翹首,她拂去我肩頭的風塵,粗糙的手掌拭去我額頭的汗水,滿是愛憐。古槐一定想知道很多,想詢問很多------

盤根錯節、彎腰扭身、木質部已鏽蝕中空、僅存蒼老樹皮的古槐斜臥於混凝土盆中,絕對稱得上是一種生命的風景,更不用說附帶周圍滴水不滲的混凝土。細雨瀝淅,暴雨傾盆,雨水橫流,不曾駐足;大雪紛飛,雪被堆起,小部分投入盆中,大部分傾倒與遠處的花池。寒暑易節。我常擔心古槐一睡之後不再醒來。我常沉思,古槐何以繁蔭。

五月了,母校春寒依然料峭,春天來得特別遲鈍。家鄉的楊柳葉子已長全,母校的楊柳才吐芽。松柏在觸及溫暖後,猛得長了一大截,那翠綠的新枝椏點綴在老樹上,濃濃淡淡。古槐依然斜臥在那裡,不時拋下幾枯枝,顫巍巍的。一陣又一陣春分,一場又一場春雨。古槐才打了個呵欠,悠悠得吐出了嫩芽,一頭嫩芽密密麻麻。槐葉不多幾天就遮滿了地皮。疏漏的陽光,斑斑駁駁。微風中,古槐抖擻抖擻精神,園園的羽狀複葉間又悄悄掛了一穗穗的槐花。那槐花由小變大,由嫩綠變淺白,鼓鼓得像一艘艘待命的帆船,滿是甜味的花香飄蕩著。槐花褪掉,又鑽出槐莢,一穗穗的槐莢沉甸甸的。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古槐依然繁茂。這一點在許多師弟師妹的口中一次又一次得到證實。那古槐真使人驚異。

古槐隨唐帝國的建立而落地生根,隨唐帝國的繁榮而繁茂。朝代更替,榮榮枯枯,帝國早已不在,而古槐依然挺立在那裡。古槐見證了金戈鐵馬,炮火紛飛,送走了暮鼓晨鐘,耐倒了膏藥旗,迎來了輝煌的晉綏二中。古槐是忠實的守望者。古槐敞開心扉收納了多少青澀的學子,送走了多少豪情滿懷的青年。多少學子在古槐下舞文弄墨,稚手丹青,多少學子一次次掀起雄壯的校歌。那黝黑健美的肌膚,那窈窕多姿的蛇腰,那如仙境的才藝舞臺。古槐給予的太多。以至於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她的脈搏,觸控到她充滿生機的綠意,嗅到她馨香的氣息,浮現她那謙恭的身姿。

每一個清晨,古槐第張開雙臂托起鵝黃的太陽。古槐有足夠的耐心,看太陽挪動雙腳,誇張地舞動雙臂,極盡憨態,低聲哼唱渴望呀呀語聲。靜靜等待,直到太陽蹦跳出雲海,目送日升中天,光澤萬物,羽葉現出古槐燦爛的笑容,陣風送來古槐那爽朗的笑聲。每一個夜晚,古槐看燈光點點很久很久,直到人去樓空,燈火熄滅。古槐遙望高遠的蒼穹,細數裝點晉西北天空的璀璨群星。古槐有理由自豪,可古槐沒有,依然如一的姿態。那古槐真使人驚異。

古槐高不過兩三丈,卻擎天捍地;古槐方圓不過十步,卻廕庇四方。古槐使人駐足停留,脫帽肅立,屏息凝神,而後自慚形穢,論廕庇不及一羽葉,論馨香不及一槐花,論成果不及一槐莢。輕輕撥開群山,遠遠窺視望眼欲穿的古槐,匆匆離去。漫漫求索黑夜裡,古槐是我永遠的星杓;茫茫人生大海中,古槐是我永遠的羅盤。

母校-----五寨師範的古槐長青。

10分鐘的演講稿篇二

拿起夢想的畫筆,勾勒出獨屬於你的圖畫。——題記

我是華夏兒女,我是炎黃子孫,我是驕傲的中國人。泱泱大國,文化千年,走在偉大的復興路,21世紀的新跡象,代代傳承的中國夢。中國夢就是我的夢。就是每個中國人的夢。

和煦的春風再次拂過,又是一個春天,又是一個色彩斑斕的季節,又是一個夢想啟程的時光。

夢想千千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心底都有柔軟的觸角,都有堅守的執著,都有夢想凝聚的地方。

夢想是什麼?

在賣火柴的小女孩眼裡,夢想是飄香的烤鵝,是奶奶溫暖的雙臂;在“千手觀音”邰麗華眼裡,夢想是聾人可以“聽”到,盲人可以“看”到;在“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眼裡,夢想是“雜交水稻的莖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的一串串……”

青春裡有什麼離奇大膽的想法,都可以放肆的成為夢想。夢想毫無拘束,就像湛藍的天空一望無垠。“夢想”是一個博愛的詞語,在每個人的腦海裡,都有一個特殊的記憶。

在我眼裡,夢想就是和家人度過一個快樂的週末;夢想是在理想的大學讀著自己愛讀的書;夢想是和兒時的夥伴一起奔向青春的彼岸……

我的夢想很簡單,簡單純粹到毫無雜質。她沒有色彩豔麗外套,她沒有奢華的包裝,但她卻有一顆熱誠的真心,一個低調的真實。她就在離我不遠的前方,只需我邁開步伐,大步向她走去。

然而,這也是一次充滿驚險伴著淚水的旅途。在這次旅途中,你不知道下一站是何方,你不知道車兩旁的風景是生機還是荒涼,但這並不可怕,因為終點站就在心靈的前方。只要心中還有夢想,再大的迷惘,都會成為休憩的驛站,再大的挫折,都會成為命運的催化劑。

在這次旅途中,中國走得並不容易,在近代尤為悲慘。搖搖晃晃,跌跌撞撞,摔倒了,重新爬起,磕破了,咬牙堅持,風雨中,再大的困難決不放棄,只因中國人骨子裡的那份“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中國夢。90多年來,一次次抗爭,一次次失敗,終為華夏鋪就了走向輝煌的康莊大道。

中國成功了,中國圖強了,中國正奔跑向強者的大門。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鬥志的年代裡,還有什麼理由不為自己的“中國夢”努力呢?

你我的夢也許很小,小至微不足道,但每個人的夢想都是中國夢的組成部分,千千萬萬的小夢,構成一個偉大的中國夢。

實現中國夢,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當你收穫夢想時,你會發現你的每一滴汗水都閃耀著燦爛的光芒,

為了我的中國夢,我努力收起浮躁,按下性子,陪父母聊天嘮嗑,努力收起倔強,與家人敞開心扉,只為他們真心的一笑。

為了我的中國夢,我不惜佔用休息時間,早早的來到教室,讀自己並不喜歡的教科書,將它來回翻動到破舊,只為某日的午後,一杯茶,一個人,一本書,一下午。

為了我的中國夢,我曾不顧老師反對,和朋友站在高速公路橋上大聲放歌,宣誓心中的那份吶喊,只為了青春能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

為了我的中國夢,我付出了許多,失去了許多,但也獲得了許多。夢想其實並不遙遠,只需要你真心的耕耘。

“小人物也要奮鬥,沒有奮鬥的人生註定是失敗的。”最美女醫生鍾晶,用自己的青春,扼住了大山裡的病痛;“守礁王”李文波,用自己的堅守,撐起了南沙的一片天;“勵志哥“甘相偉”,用自己的毅力,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身……

這樣一個個小人物,這樣一個個榜樣人物,給了一代代人拼搏的動力,堅定了一代代人實現中國夢的信念。

實現中國夢需要腳踏實地,為了我的夢,我學會了實幹,懂得了積累。我知道,再大的夢想,最終都要落實於腳踏實地,唯有一步步向前走,中國夢才不會曇花一現,南柯一夢。

實現中國夢需要銳意進取。為了我的中國夢,我知道了自強不息。我學會了心無旁騖。只有不甘落後,銳意進取,才能掌握夢的船舵,控制夢的去向。

從兩萬里長徵到新中國的建立,從港澳迴歸到區域經濟全面隆起,從神舟飛船到航空母艦,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龍”……中國的哪一次跨越不是用血汗換來的?哪一次成功不是用艱辛踏來的?中國的每一步都烙上了深深的腳印,中國的每一步都積極進取,永不言敗。

作為青年一代,我們要用青春的正能量,為實現中國夢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中國夢,我的夢,從我做起,為夢想的房子“添磚加瓦”。

10分鐘的演講稿篇三

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當代青少年生活於一個相對自由和寬容的社會環境,時代精神更為崇尚世俗與自由。當代青少年很少受到傳統文化的浸染,就是“文革”也只在他們的記憶中留下了朦朧的童年式的印痕,他們天生具有歷史記憶的缺失,而改革開放後潮水般一湧而入的千奇百怪的文化快餐和流行藝術成為他們最直接的精神食糧,這種文化形態消解傳統權威,對歷史上的政治意識形態起到了直接解構的作用。大眾文化猛烈的衝擊著以人文精神為價值目標的精英文化和體現官方意識形態的主流文化,成為不斷日常生活化的意識形態的構造者和承載者,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文化環境下,大眾文化影響著當代青少年的成長。

大眾文化作為新時代的一種文化形態,在實踐功能上具有消解神聖、提倡個性、解放思想和加強民主化傾向的作用,這對於人性的重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有利於人們追求個性的解放;同時,大眾文化作為商品經濟的產物,市場機制控制著大眾文化的發展,大眾文化為盈利而製作,大眾文化消費表現出庸俗性、娛樂性,在大眾文化的運作過程中,平庸化的東西被奉為新潮而流為時尚,深刻而且崇高的東西被視為落伍,文化生產與消費中所出現的媚俗現象越來越嚴重,文化消費過分追求趣味的通俗,從而滋生出人的浮淺俗氣的娛樂需要,這有悖於人性的自覺提升。正由於大眾文化實踐功能的二重性,大眾文化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也具有二重性——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並存,大眾文化對青少年成長的這種雙重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大眾文化對青少年生活觀的影響 1.大眾文化的娛樂功能賦予青少年樂觀的生活觀,廣闊的生活空間和多樣的生活色彩

大眾文化娛樂活動的多樣性賦予青少年樂觀向上的生活觀念,使他們能在娛樂中忘記煩惱,這為青少年提供了寬鬆和諧的生活環境,使他們的生活色彩多樣化。據筆者調查,聽音樂磁帶,參加其他活動(如跑步、玩其他球類、遊戲等)、聽CD、看電影、在家看VCD、使用電腦(但不玩遊戲)、在家看錄影帶、踢足球等都屬於高參與度的活動,大眾文化為青少年提供了更廣闊的生活空間。各種文化場所與虛擬的網路世界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機會,尤其是電子化生活已成為青少年所追求的時尚,並且開始處於上升的趨勢,電腦與網上世界對青少年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網路對於青少年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一種資訊收集渠道,而更多的是一種交友娛樂方式。

2.大眾文化的執行促使青少年對時尚的追求,造就了青少年的消費主義觀念

大眾文化的市場操作使大眾文化以盈利為目的,大眾文化的執行必然使青少年的消費需求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在消費行為上一改以往的實惠、耐用、節儉等傳統取向,而特別注重審美、新潮、變異以及個性化。大眾文化對青少年消費方式的影響主要通過大眾文化的炒作和現代廣告來實現的。“炒作”實質上是當代大眾文化對宣傳的重新界定,並由此將宣傳的中性意味消解掉了,保留了宣傳中的廣而告之的功能之時把誇大、虛假注入其中,它所依靠的手段僅僅是喧鬧的媒體渲染。《泰坦尼克號》以文化帝國的一個極端例證向我們展示了文化炒作現象,《泰坦尼克號》在中國的上映引起無數青少年的狂熱,他們為這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付出了一張張門票,這部被稱為“雕刻精美的蘿蔔花”的好萊塢大片並無多少思想內涵,但依靠其浮誇的外殼、鉅額投資以及別具匠心的炒作註定了大片的命運,隨之而來的所有副產品從文化衫到時裝表,從印花信紙到鉛筆橡皮,從兒童拼圖玩具到少兒科技模型,都有“泰坦尼克號”的影子,青少年並以此作為消費時尚,讓這部雄壯的泰坦尼克號撈足了錢。由此可見,追求時尚是當代青少年所流行的消費方式。現代廣告作為大眾文化的一種形式已成為向青少年灌輸文化價值觀念的重要手段之一,現代廣告對青少年的消費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當代青少年所表現出來的炫耀消費、彰顯個性的消費主義與現代廣告有著密切的關係,準確而又生動的廣告定位,使得某一產品甚至消費方式、消費觀念進入廣大青少年的心中,並且在他們的心中佔據一個牢固的無以替代的位置,不停的灌輸著一種文化態度、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其中更多以青少年個性的彰顯、炫耀性消費為廣告定位的切入口,使現代廣告強化了青少年消費主義的物質文化取向。青少年的消費主義的價值取向主要表現在他們的名牌意識上,名牌可謂是最大的時尚,青少年需要通過名牌來獲得同伴豔羨和流行的認可。名牌意識實際包含了更多現代社會的消費觀念、生活方式和流行時尚等資訊,青少年通過消費來彰顯自己的個性以立異於其他社會群體的同時,也把該類消費看作了較高生活質量的標誌和幸福生活的象徵。

3.大眾文化對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響集中表現在當代青少年“酷”的時尚

據世紀藍圖市場調查公司1997年以來在京、滬兩地進行的一次探索性調查表明,510名受訪的青少年中,5%的調查物件經常用“酷”這個字眼,19%的調查物件經常用“酷”這個詞,41%的調查物件偶爾用這個詞;三成多的調查物件表示喜歡“酷”的東西。這項調查表明,“酷”已成為時下青少年最流行的生活方式,當今青少年一代成為“酷”的一代。在筆者調查的數百名青少年中,男女中學生對“酷”的理解有顯著差異,女生更樂於認為“氣質冷漠,不輕易說話”為“酷”(34.3%對男生的16.9%),而男生則將充當電腦黑客當作一件更“酷”的事情(19.6%對女生的8.5%)。

青少年更多的將“酷”表現為一種有吸引力的現象,一種欣賞的物件,他們或認為“酷”代表一種個性,“酷”是有自己的個性、見解,舉止風度帶著一種別人所沒有的氣質,接近於帥,或認為“酷”代表一種前衛的風格。在受訪的青少年中,大多將“酷”理解為冷,或為高倉健式的孤傲,或為王傑般的憂鬱,還可以理解為高消費,模仿明星的動作。“酷”的形象代言人是大眾文化明星,香港的男明星幾乎一統天下,劉德華以14%的比例獨佔鰲頭,成龍以5%居第二,以下依次為周潤發、鄭伊健、林志穎、郭富城、張信哲、周華健,前八位幾乎全是以青春偶像定位的男明星。由此可見,“酷”在青少年中的流行源於大眾文化對他們的影響,歌星影后的英俊、瀟灑、冷麵、反叛,是它最好的註解。

“酷”之所以會走向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青少年文化消費心理,在青少年看來,“酷”是一種挑戰、一種勇氣、一種能力、一種卓然獨立與眾不同的特性,“酷”是個性的一種充分張揚,而不是簡單的追隨與模仿,它比較需要投入心理成本及獨特的個人目標。從對“酷”的內涵分析中,可以看出,“酷”滿足了青少年彰顯個性的心理需要。在文化工業的背景下,以彰顯個性為特徵的文化成為泯滅自我的劊子手,批量生產的大眾文化無法代表人的個性,在豐富多彩的流行文化中,人們一步步迷失“自我”,“從眾”心理成為工業社會最明顯的心理狀態,人們害怕茫茫人海的孤獨,但更渴望異質化的表現。青少年作為工業社會的大眾,為得到被眾人發現的滿足,也必然選擇“酷”這一彰顯個性的生活方式。

形象消費是大眾文化消費的一種主要方式,隨著形象化文化的浸透,形象由一種代表文字的直觀性解釋異化為文字自身,異化為本體的形象必然要有一個被展示的載體以成就一種文化的潮流,明星作為文化潮流的外化形態必然成為大眾追逐的物件。在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中國的文化製作人已普遍接受了包裝意識,目前“酷”相已成為文化市場上走俏的包裝形式,從影壇到歌壇,不少人爭相扮酷,許多人陷入了“流行歌壇流行酷”的巨大誤區,以為冷豔就是藝術的成功,面無表情就是藝術。作為文化形象代言人的大眾文化明星就這樣成就了一種“酷”式文化潮流,青少年作為大眾文化消費的領導群體,也必然是這一文化潮流的最早接受者。

“酷”在青少年中的流行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酷”的本質內涵是現代競爭下產生的孤獨感、挫折感和焦慮感等痛苦心情的“克隆”,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病態,是人類心理危機的外在表現形式,青少年一代不應是冷酷的一代,病態的一代,更不應該將病態的“酷”作為一種前衛的風格。青少年應充分展現自我個性與風采,而不應將“酷”作為個性的彰顯,應做生機勃勃、健康向上的一代,文藝工作者不應視酷為藝術,以酷自我定位作青春偶像,應發展多元化的文藝風格來領導時尚,教育工作者應加強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及時糾正這一不良傾向。

(二)大眾文化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

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層面,它的變化更能代表青少年文化的流行軌跡,體現大眾文化對青少年文化的衝擊,經調查發現,大眾文化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眾文化有助於個性的解放和民主化傾向的加強,賦予青少年積極的主體意識,使青少年文化呈現出具有時代特色的理性精神

大眾文化對於人性的重構是其重要的實踐功能。在現代社會,物質的豐富為青少年追求個性解放創造了有利條件,新時期人格的嬗變的直接動因來自於社會生活的巨大轉型。社會主義市場的建立,大眾文化傳播的繁榮以及大眾審美現象的崛起為當代人格的變化和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和契機。80年代以來經濟改革和發展的鉅變已極大觸動了我國的文化精神體系,對傳統的文化思想、文化觀念和文化心理模式形成新的震盪和衝擊。當代青少年已不同於上一時代的人們,他們已從單一的政治模式中解放出來,不再懼怕權威,個體的自由與發展成為人生的主要目標,“我就是我”成為這一代人的生活邏輯。在青少年的價值觀念中,自我無疑是最重要的,自我意味著獨立,是現代社會最起碼的思想資源。當代青少年有自己的運動、時尚和娛樂,有自己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大多數青少年認為,我們這一代人和父母一代在消費觀念和處世目標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自己的心理成熟度的認定上,認為自己在心理上“很成熟”和“比較成熟”的人不很多,同時大多數人都同意“我覺得大部分同齡人都很幼稚”這一觀念,在種種群體特徵的認同中顯現出他們對自己以及自己所標示的代際群體的尺度:“自我肯定,堅持自我”。可見理性精神在當代青少年身上的體現是,他們不崇拜權威,不一味順從長輩,不循規蹈矩,他們崇尚自主自立,相信自己的選擇,青少年獨立的理性精神適應了現代社會生存競爭的需要,有利於發揮當代青少年的創造性,開拓新的道路。

2.大眾文化的商業化使青少年文化正在經歷世俗化的洗禮,世俗性成為當代青少年文化的精神特質

大眾文化的傳播是一個世俗化的過程,在中國特定的文化環境中,世俗化首先是一種對烏托邦的理想主義的反叛,對宗教般迷狂的反思,“追求世俗的幸福”是它不變的目標;其次,由於大眾文化的盈利性特徵,使它在傳播過程中,蔓延一種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一種物質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傾向,這是世俗化的另一種情形。世俗精神在青少年身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青少年的價值觀呈現出理想主義淡化,理論性價值淡化,價值觀念向個人本位偏移的特點。調查顯示,雖然多數中學生將社會價值作為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但其價值觀已明顯向個人本位偏移,在中學生人生價值的調查中,只有三成的人願意“做人民公僕”將社會價值的實現放在第一位;三成的人把個人收入、社會地位作為人生理想實現的首要因素;四成的人主張在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結合下實現人生理想。如果說中學生價值觀向個人本位的偏移只是初見端倪,而大學生價值觀則出現了結構性失衡,北京六所高校擇業心理調查表明,大學生在擇業方面考慮更多的是把福利收入、自我價值實現、社會地位放在第一位,在人數和比例上都是最多的,分別佔36.6%、27.1%、23.4%。

(2)當代青少年的行為和成功觀念呈現功利性。他們很少去追逐那些名揚天下的英雄、科學家和政治領袖人物,而更崇拜世俗的明星、人物,諸如實業家比爾·蓋茨,歌星任賢齊、童安格。大眾文化明星對青少年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從青少年的成功觀到愛情觀幾乎都帶有明星的印記。大眾文化所塑造的魅力人士對青少年一代更具時尚動員力。從自我塑造方面來看,對當代青少年最具穩定動員力的是那些有一定成就又具個人魅力的人士。大眾文化明星的成功之途是千千萬萬青少年所夢寐以求的,最近成千上萬的青春少女對張藝謀選秀所表現出來的狂熱可見一斑,這反映了他們“投機取巧”、“一夜成名”的價值觀念,體現了青少年價值取向的誤區,這實際上是媒體誤導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文化媒體給大眾製造了明星之路就是“瀟灑走一回”的假象,使千千萬萬青少年對明星夢趨之若鶩,很多青少年由於僅僅看到趙薇式的成功,就以為當明星完全歸屬於命運的機遇,這使他們只看到明星的成功,而未看到明星成功的艱辛。青少年對明星的追逐不僅僅是對明星之路的豔羨,明星崇拜的同時也是信仰缺失狀況下的填補。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人們更加崇尚自由與個性,領袖不再是人們敬奉的神明,中國本身有缺乏宗教信仰的根基,當代中國缺乏神祗,更缺乏英雄。在英雄與上帝退場之後,明星自然被推上寶座,青少年對明星之路的追求和對明星的崇拜說明了當代青少年價值觀念的世俗性。

青少年價值觀念和行為的功利性還表現在校園文化所呈現出的商業化趨向上,這種趨勢在大學校園裡尤為突出,這使大學文化越來越受到來自大眾文化的嚴峻挑戰,大眾文化已逐步擴充套件到高等學府這塊歷來被認定是屬於精英文化的領地,校園文化模仿大眾文化的市場操作使校園文化的發展更具功利色彩。如許多大學文學社團冷冷清清,做文學夢的青年越來越少;大學社團的發展更看重經濟因素,拉贊助、尋求投資已成為大學社團最時髦的活動,有些社團活動的積極意義不大,如十大歌王比賽只是模仿文化炒作,只為少數人的“成名”。校園文化的世俗性體現了青年一代功利、金錢意識的增強。當代青少年相信金錢和權力的威力,他們相信權力尤其相信金錢,認為金錢是萬能的,認為金錢、權力和聲望是當代成功人士所追求的目標。當代青少年的功利性意識及其行為所表現出來的利益驅動性集中體現了當代青少年文化“物質主義”的精神特徵,他們越來越依賴於物慾的滿足以追求世俗的幸福。

(3)青少年的社會觀日趨現實化。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青少年一代並未經歷過大規模的政治運動,雖然各種各樣的高度意識形態化的口號仍然縈繞在他們的耳際,但個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逐漸取代了意識形態對民眾的允諾和動員,成為社會生活的主流。

通過分析青少年對媒體的接觸情況可以發現,當代青少年更願意選擇娛樂性的節目型別,而對於政治型的節目卻缺乏熱情。青少年對專業板塊性質的電視節目、開放性的注重受眾參與的綜藝類節目尤其喜歡,經常觀看綜藝類節目的人最多,其下依次為影視類、音樂類、體育類、科技教育類、新聞類。即使從大學生對看電視的訴求來看,大學生對娛樂的關注超過對社會新聞、社會問題的關注,消費主義的盛行使大學生的關注點更多的集中在生活、娛樂層面,沉重而艱難的話題不再是大學生媒體的重點,體育類成為大學生最喜愛的電視節目,其下依次為影視劇、新聞類、綜藝類、社會類。從媒體接受的訴求來看,當代大學生正從思想先鋒轉化為時尚先鋒。

生活於大眾文化環境中的青少年一代,從政治傾向和選擇上更少理想主義色彩,政治不再是當代青少年關注的焦點,這意味著他們不可能成為政治的簡單動員物件和積極的參與者,他們的社會觀呈現出更多的世俗性和現實化的色彩。

(4)受大眾文化的衝擊,當代青少年文化世俗性的精神特質呈現庸俗化的傾向。大眾文化在適合大眾消費的同時,由於其商業追求,以娛樂消遣為主,不可避免的造成固定化的消費模式,不僅把自身推向平庸低俗,也把大眾推向平庸低俗。

受大眾文化的影響,部分青少年會或多或少的染上一些青春文化病,主要表現在享樂主義的物質文化取向和“波普主義”所代表的頹廢主義的精神生活取向上。青少年享樂主義的物質文化取向主要表現在青少年行為和成功觀念的利益驅動性及消費主義的消費方式上。青少年頹廢主義的物質文化取向則表現為大眾文化對青少年文化特有的反叛性的消解,當今的青少年對現實的適應性大於批判性,對於現實生活採取極為冷漠的態度。在部分青少年中流行著“一無”、“二沒”、“三拉倒”的口頭禪。“一無”就是無所謂,“二沒”就是幹活沒勁、玩也沒勁,“三拉倒”就是“一切都拉倒吧”。這是一種消極的文化傾向。這種消極頹廢的文化傾向已逐漸滲透於青少年的價值觀中。調查顯示,中學生對另類活動的追求已成為一種追隨潮流性質的行為:上網與染髮在中學生流行程度較高,在校談戀愛、逛酒吧成為有一定好奇心驅使但可能謹慎嘗試的行為。在極謹慎的條件下在校中學生會嘗試的行為有:性行為、做朋克頭、抽菸。全國11所高校1000名研究生婚戀和性價值取向調查表明:80%以上對婚前性行為持“贊同”的寬容,對婚外性行為或第三者插足有66.3%持“理解”、“說不清”,有43.8%的人把“託付終身”放在第一位,34.2%的選擇“感情深厚,不一定白頭偕老”,這體現了文化程序中揚棄和背叛的關係,也反映出研究生性價值取向的迷失。

(三)大眾文化對青少年審美情趣的影響

20世紀90年代以後,大眾文化以更為明顯的消費性和娛樂性的姿態登上中國文化的舞臺,伴隨著大眾文化繁榮的現代步伐,當代青少年的審美情趣也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呈現出個性化、感性化與低俗化的趨向。

1.當代青少年審美追求的個性化

開放的媒體環境為當代青少年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生活空間,向他們展現了一幅多樣化的生活圖景,為他們提供各種各樣的消費方式,多樣化的生活使青少年的審美呈現明顯的廣泛性和多種選擇性。這為青少年的個性發展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青少年審美的個性化特徵表現為他們追新求異,展現絢麗多姿的自我,從自己的服裝樣式、髮型設計乃至自我形象和文化品位都體現了新時期青少年審美的個性化特徵,這充分體現了青少年的自由意志,表明新時期青少年對自身發展的重視,對自身價值實現的渴望以及對審美自身的追求。

2.當代青少年審美追求的感性化

大眾文化的類像化特徵一方面利於大眾文化產品的接受與理解,另一方面也造就大眾審美趣味的感性化。青少年審美追求的感性化表現為他們更傾向於對直觀形象的接受,讀圖成為當代青少年最主要的閱讀方式,圖形、影象成為當代青少年閱讀的主體內容,從青少年對媒體的接觸情況來看,電影與電視成為當代青少年接觸最為頻繁的媒體;同時,大眾文化正以圖解的方式衝擊著文字這種媒介,圖片成為一些雜誌的主角,文字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可有可無的東西,此外,古典藝術、精英文化也正不斷以圖形圖片的形式展現給青少年,如《紅樓夢》等名著被影視化、光碟化,《老子》、《莊子》漫畫化,甚至出現了《圖解資本論》,把嚴肅的學術著作也予以圖解。大眾文化對形象化的追求使青少年更注重對文化的直觀性體驗而將“思”的意義放逐,使青少年的審美情趣呈現感性化特徵,如大學生對電影的訴求更為強調對視覺的衝擊,調查表明視覺效果突出、製作精良的美國大片更受當代大學生的歡迎,美國片佔據了最受大學歡迎的影片的前六席,他們分別是《亂世佳人》、《泰坦尼克號》、《勇敢的心》、《魂斷藍橋》、《阿甘正傳》、《拯救大兵瑞恩》。

青少年審美情趣的感性化還表現為包裝、表演與虛幻,大眾文化往往通過精美的包裝向大眾提供一個虛幻美好的世界,大眾文化的虛幻往往遮蔽青少年對現實的視線,如娛樂劇《還珠格格》及其續集,不過是一個毫無思想內涵的“故事大王系列”,卻俘虜了成千上萬的青少年,小燕子趙薇成了他們追逐的偶像。

3.青少年審美情趣的低俗化

大眾文化的世俗性使青少年的審美趣味走向低俗,但高雅藝術的審美對青少年具有永久的魅力,青少年仍然在從古典藝術的神聖與抒情,長篇名著的理智與深邃,革命文藝的激情與鬥志中吮吸甘露,獲得生活的勇氣和力量,尋求生命的精神支柱。

青少年審美的低俗化在青少年審美物件的選擇上表現為古典嚴肅的文學藝術受到冷落,通俗淺薄的文學作品在青少年中流行,牛仔褲、文化衫、豔情VCD、迪斯科成為時尚;在審美方式上,他們追求淺顯直接,更願意從詩歌走向對話,從交響樂走向通俗歌曲,從學術專論走向隨筆漫談;在審美情感上,他們不再崇尚含蓄古樸,而去追求露骨的男女性愛和金錢關係,如在當代大學生中流行速食主義的愛情觀,大學生的愛情減少了浪漫情調,而更具“快餐”特色。

大眾文化的流行必須藉助於高雅文化的扶持,它本身具有高雅文化的痕跡,當代青少年內心仍然存在著對高雅文化的嚮往,如《亂世佳人》、《魂斷藍橋》、《羅馬假日》等古典西方影片歷久彌新,仍歸屬於大學生最喜歡的電影行列。

Tags: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