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銘記歷史演講稿4篇

欄目: 精選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2.48W
本文目錄銘記歷史演講稿紀念南京大屠殺的演講稿: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最新紀念九一八演講稿範文:銘記歷史比賽演講稿:銘記歷史,不忘前行

老師們,同學們:

銘記歷史演講稿4篇

大家好。

七十四年前的昨天,1931年9月18日,是一個值得我們悲憤的日子。78年前的昨天夜裡,日本藉口柳條溝事件,炮轟北大營,徹底撕毀了“鄰友和平”的假面。74年前的昨天,東北軍在“絕對不抵抗”的命令下不戰自退,日軍輕易拿下瀋陽城……從那一天起,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拿起槍,扛起炮,開始保衛自己的家園。人們總說抗戰八年,可是抗戰共經歷了十四年!

同樣的昨天,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一個閤家團圓的日子。恰逢週末,親人相聚,朋鄰互賀,聽簫賞月,分食月餅……此時,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已經不能知道,曾有這樣的一首歌:“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孃。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這首歌就是曾經在大江南北傳唱半個多世紀的《松花江上》。但現在只有景山公園的老人們還能偶爾唱上一唱。

“九·一八”事變後的XX年間,我們已無從得知究竟有多少人背井離鄉,流離失所;有多少人妻離子散,天各一方;又有多少孤魂暗自嗟嘆。不止是“旅順大屠殺”,不止是“平頂山慘案”,不止是“南京大屠殺”……不知還有多少個萬人坑堆疊著同胞的白骨,不知還有多少土地浸透過親人的鮮血。

僅僅74多年後,日本政府審定通過了新的中學歷史教科書。書中將“九·一八事變”輕描淡寫地稱為“只不過是日軍‘炸燬了南滿鐵路’”,並將對中國的全面侵略美化成“進入”,將“南京大屠殺”說成是“南京事件”,將實施奴化教育和瘋狂掠奪資源的行為說成是“促進中國發展”……日本首相連年參拜靖國神社在我們眼中已不足為怪,在全球掀起軒然大波的“瀋陽衝館事件”卻很少為國人所知。短暫而激烈的爭吵、批駁過後,只剩下日本法庭上寥寥數名敗訴的控訴者的背影。

六十年前,我們在軍事法庭上對日本戰犯實施寬大處理,不是因為我們懦弱,是因為我們生在一個偉大而寬容的民族,我們希望和一個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和睦相處;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七十四年,日本竟然明目張膽地霸佔釣魚群島;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七十四年,在中國政府屢次友好的警告下,日本竟開始公然聲稱:“要徹底消除中國的反日情緒,必須先刪除中國歷史教科書內的抗日戰爭史!”繼而更是叫囂著要“改善”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展覽方式。

所幸的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六十週年紀念日前後,中國大地上有上百座城市拉響警笛,提醒我們毋忘國恥;央視也一反“傳統”,於昨天在三個頻道上播放了有關九·一八的節目。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紀念這個日子,是因為那一段歷史留給世界的教訓極其慘痛而深刻,我們要以史為鑑。我們說,我們的民族曾經輝煌,曾經跌倒,並終將輝煌。

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站在這裡,我倡議:在升旗時對國旗行注目禮,開口唱國歌,在整個升旗儀式中保持嚴肅。我們應當關注自己的國家,瞭解她,並學習熱愛她;把它建設成更美好的家園。

紀念南京大屠殺的演講稿: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銘記歷史演講稿(2) | 返回目錄

南京大屠殺的演講稿: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12月13日,對同學們來說可能是再平常不過的日子。我們無憂無慮地生活在祖國大家庭中,衣、食、住、行、用、學等等,樣樣富有。我們是幸福的,更是幸運的,因為我們生長在祖國和平發展的新時代。

可大家知道嗎:就在77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37年12月13日,是“現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那一天日本侵略者佔領了南京,日軍的炮火轟開了南京的大門,滅絕人性的侵略者對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進行了長達六週的慘絕人寰的大規模屠殺——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

如果以秒來計算,那麼,每隔12秒就有一個生命死於日本人的屠刀下。他們採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種種滅絕人性的手段來殘殺中國人民。日本侵略者把殺人當作競賽活動,居然搞殺人比賽,稱勝利者為“勇士”,以在規定時間內砍下多少中國人的人頭為榮;在日軍731部隊的實驗室裡,日本侵略者把中國普通百姓用來進行化學和細菌實驗,那一張張被細菌毒害而扭曲變形的臉,保持著各種痛苦的表情;萬人坑下,屍骨累累,那一個個孕婦,被刺刀活活刺開肚皮,挑出嬰兒;日軍在進行凶殘的大屠殺的同時,為了掩蓋其罪行,採用縱火焚屍、拋屍長江等辦法,對遇難者毀屍滅跡。南京的文化珍品、物資財富也遭到了大掠奪。他們殺燒淫掠無惡不作,犯下滔天罪行。

十朝古都,六朝金粉,就此淪陷和毀滅。昔日繁華的南京城屍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裡,處處都有中國人民的屍體。烈火,燒紅了黯淡的天空;鮮血,浸透了苦難的大地。慘叫四起,撕心裂肺;屍骸遍地,觸目驚心,南京成了人間地獄!侵華日軍在中國,在南京留下了人類歷史上最野蠻,最可恥的一頁。據戰後國際法庭認定,日軍侵入南京後,一個半月內,被集體屠殺的中國人達19萬以上,被零散屠殺的中國人超過15萬,總計30萬人以上。

30萬鮮活的靈魂,美麗的生命,就此消失和泯滅了!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永遠無法抹去的陰影,永遠不能忘卻的傷痛!這是一段血淚史,是一段苦難史,更是中華民族的屈辱史!

逝者如斯夫!南京大屠殺一晃已經過去76年了。時光雖逝,歷史的烙印卻深刻在中華兒女的心中,永遠沉澱在我們中華民族的靈魂深處!我們可以忘記仇恨,但我們永遠難以忘記歷史留給我們血的教訓 。我們中華兒女應該時刻告誡自己“勿忘國恥”,“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每當我們站在操場上,眼看著鮮豔的五星紅旗在晨風中火一樣冉冉升起時,相信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在湧起一種無比自豪,無比驕傲,也無比神聖的感情。不論我們走向何方,不論我們在何時何地,只要我們看到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藍天白雲之間,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祖國,是和我們血與肉相連,榮與辱相通的!祖國光榮,則我們光榮,祖國恥辱,則我們恥辱!國家把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城都會拉響警報,以此悼念在大屠殺中遇難的同胞。在陣陣撕人心肺的警報聲中,人們或佇立沉思,或默默哀悼。警報提醒著每一位中國人,絕不能忘記國家和南京這座城市,曾經遭受的恥辱!

我們年復一年隆重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決不是單純為了紀念,而是要我們每一個人牢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雖然戰爭好象離我們已很遙遠,但歷史卻讓我們銘記——落後就會捱打,就會國破家亡!請大家記住,愛國主義永遠是民族精神不滅的靈魂。

周恩來總理曾這樣說: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愛國心的源泉。 今天,我們國小生生活在和平的歲月裡,我們是最幸運、最幸福的人,因為我們生活在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日子裡,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日子。

歷史實踐告訴我們,國家與民族的興衰成敗,需要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要把十三多億人的力量凝集起來。今天的祖國培育你們健康成長,教會你們知識,鍛鍊你們的能力;明日的祖國需要你們以優異的成績和出色的本領把我們的國家變成一個沒人敢欺負的強國。

同學們,歷史是人類前進的行囊。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驀然回首,讓我們反思,讓我們銘記國恥;放眼遠望,讓我們暢想,讓我們繼續開創。新世紀賦予我們中華少年神聖的使命——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不要讓歷史重演!讓這句話記在我們的心裡,永不忘記,激勵我們奮發圖強。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惟有舉國不怠,我們的中華民族才能長盛不衰,明天才會更加美好!

最新紀念九一八演講稿範文:銘記歷史銘記歷史演講稿(3) | 返回目錄

屈辱的中國歷史:我向你訴說!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列寧

今年,景德鎮、臨沂、十堰、成都等上百城市都鳴警報,其中,天津、拉薩、昆明、杭州、鄭州等多個城市是首次在9月18日鳴警報,浙江全省均鳴響防空警報。

九月,與許多重大事件聯絡在一起,在近代中國歷史上讓國人刻骨銘心!

1842/8/29,《南京條約》簽訂

1856/9/2,天京變亂,韋昌輝突襲東王府

1926/9/6,英國製造“萬縣慘案”

1901/9/7,《辛丑條約》簽訂

1894/9/15,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

1894/9/17,黃海戰役,鄧世昌、林永升殉國

1931/9/18,“九一八事變”

1898/9/21,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還有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的……

歷史有時相似的讓人心碎,如果沒有真實的鏡頭、詳盡的文、殘破的遺蹟,我們簡直難以相信過去中國近代的一幕幕。歷史終歸是歷史,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但不會消逝得無影無蹤,歷史流下的不僅僅是一堆資料、幾塊碑刻,數處遺址。留住歷史,可以溫故而知新。人類社會日新月異,沒有記載,任何偉大的東西,就會從地平線上消失。但人們總是習慣於牢記勝利、成功和輝煌,但往往把失敗、傷痕和屈辱遺忘。歷史總是不斷沉澱的,歷史是民族和人類的集體記憶,如果一個民族不知道“從哪裡來”,就不知道“到哪裡去”。

以往的歷史與其說是句號,不如說是感嘆號,甚至是更多的問號,並應該少用些省略號。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記憶,給予了人們太多的憂傷、悲憤和思索。中國人不應該、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記,刻寫在中國近代的鏡頭、側面或片段,雖然斑斑點點但歷歷在目: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直至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從旅順大屠殺到南京大屠殺;從鴉片走私、掠賣華工到火燒圓明園;從“豬仔”、“東亞病夫”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可謂慘不忍睹、聞所未聞!正義與邪惡、文明與野蠻、愛與恨、和平與暴力被定格在這段屈辱的歷史上,痛定思痛總是民族復興的開始,時刻警示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當勿忘國恥,要振興中華。

我們中的不少人似乎選擇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麼,但願不是因為麻木,也不是因為健忘,依某些國人的觀念,對於過去,尤其是痛苦,就會採取“過去了就過去了,再提它有什麼用”輕率態度,這些年來,一些親痛仇快的現實,還是“商女不知亡國恨”常常讓我們深感“遺忘文化”在一些國人頭腦中頗有市場。一些商家不顧歷史的傷疤,以“南京大屠殺”作為電腦遊戲;把日本軍刀、軍服作為賣點;一些藝人竟然把軍旗裝穿在身上招搖過市等等。如果“集體健忘症”過於嚴重,人們將容易越來越淺薄、輕浮、狂躁、極端和急功近利。

我們的同胞中,對戰敗之恥和對割地賠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個民族,若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實際上也就等於失去了民族的記憶功能;失去記憶的民族是可怕的,它會在今天的紛紜變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隨波逐流,更會不斷地重複自己的[“文祕港”還有更多精彩文章等著您!]錯誤。不是從沉沒中爆發就在沉沒中死亡。據說,冰心老人晚年曾構思寫作一部反映甲午戰爭的紀實大作,但是每每提筆,“竟然一個都沒有留下”,“因為哭,因為大哭,因為一握起筆就禁不住老淚縱橫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筆,紙上惟有落下的熱淚。”(賈國榮:《冰心的遺憾》)。

“歷史的災難無不以歷史的巨大進步來補償”。只有我們一起來揭露侵略者的罪惡、叩問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靈。絕不允許無恥者別有用心地扭曲歷史,絕不允許屈辱的舊夢再現,絕不允許重蹈踐踏人權、褻瀆文明和破壞正義的覆轍。歷史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育和教化每一個公民對其國家、其歷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認同感、自尊感、尊嚴感、恥辱感,亦即形成“國民意識”。歷史意識構成國民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事關走向世界的新世紀公民培育的大計。歷史認知關係到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學習歷史的意義主要有豐富自我、發展個性、減少失誤、加速成長、承擔使命、自覺人生。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學乃是一門塑造民族整體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認知的重要學術,應當將“真”、“情”、“思”、“行”統—為一個整體,這些都歷久彌新地給人們以感染、啟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寵兒如今卻失落了,史學危機的話題並非危言聳聽,歷史教育的延誤、式微和墮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願與大家一樣為之關注、探索和分享。我試圖讓歷史教育不再尷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視,於是從彷徨到吶喊、困惑到醒悟;從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讓歷史能夠成為滋養學生成長的補品,讓學生在成長中通過歷史的學習而喚醒自己,認識自己,張揚自己,營造一個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別是有獨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執著的信念要從四十歲重新開始,克服鬆懈、安逸或畏難心理,力爭做個“有思想”的歷史教師,立志要把課上出味道來,教出歷史的深沉、寬厚與博大,盡情展現其寬闊、生動和精彩,發掘真善美的內涵……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人都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又從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風流人物,無一例外都成為匆匆的世間過客。對歷史不斷觸控和反思的過程,就是文化沉澱的過程。歷史是永不間斷的時間長流,人們在現實中感知的只是這一發展長河中的一段,多少興亡盛衰,喚起人們對星轉鬥移、物似人非的感嘆,從那些已經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馬遷所說的“述往事,思來者”。歷史,將會給你一個制高點。歷史有兩種歷史,一種是客觀的歷史,一種是記憶中的歷史。客觀歷史早已看不見了,但記憶中的歷史還在,我們可以隨時攝取,隨時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芻,這對人類現在、未來的發展,未嘗不無益處。叩問歷史,掩卷太息!這種情結不僅僅是簡單的懷舊。歷史消失的只是時間,永不消失的卻是後人對千秋人事的緬懷。

時光的流逝也許會磨滅人們心頭的許多記憶,但充滿著“血與火”的往事歷歷在目,警示人們永遠引以為戒。《論語》曾告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希臘哲人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裡”,不就是從昔日的經驗教訓中時刻照看著這後視鏡緩緩向前跋涉?描述與記錄,回憶與解讀,是人類永遠不會放棄的權利。“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可以說歷史是人類前進的行囊,雖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比賽演講稿:銘記歷史,不忘前行銘記歷史演講稿(4) | 返回目錄

當我們懷著崇敬而凝重的心緒齊聚五星紅旗之下,就著閃亮的陽光再次回眸過去之時,西山革命烈士陵園的英雄紀念碑宛若巍然屹立的戰士,引領我們向遠方眺望。他提醒我們,不要忘記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和奮鬥的艱辛,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必將因我們每一個人的精彩而精彩!

列寧說:“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望望鮮豔的五星紅旗,想想我們足下的土地,腦海中總會浮現一部部耳熟能詳的抗日影片,無需灌輸也會強大的愛國主義情感總會在我們胸中奔流!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們不能不牢記一條白骨森森的教訓——“落後就要捱打”!它,堆在豐滿萬人坑,堆在東北的每一寸土地,也堆在我們中華民族每一個熱血兒女的心裡!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即便化作一隻小鳥,我也要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

半個世紀以來,也正是中華兒女不忘國恥秉承先烈遺志的銳意進取精神,才使中國得以日益強大,越來越多地給死灰復燃的軍國主義和霸權主義以震懾力!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經越來越不容忽視了!

痛定思痛,對國家而言,發展是硬道理,對個人而言,發展更是硬道理!國家尊嚴尚且靠自身勢力來爭取,那麼個人尊嚴就要靠我們每個人的實力來爭取。說到這裡,不能不提及前不久發生的日本地震。除了對遇難的日本普通民眾給予深切同情、對我國多數民眾難以抑制的“歡欣鼓舞”予以諒解之外,我想,我們更多的是應該看到日本民眾給世界帶來的震撼。

——湧上街頭的日本人沒有出現驚慌,社會秩序依舊井然。

——移動通訊中斷,災民們井然有序地排隊輪候使用免費開放的公用電話。

——大批因地震無法回家滯留在東京車站內的旅客,沒有鼓譟聲,沒有亂七八糟的喧譁,而是自發地遵守站內秩序。

——幾個小時的臨時避震結束了,整個過程中無一人抽菸,廣場上的數千人散盡後,地上沒留一片垃圾、一點異物。

……

常言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或許,這應當歸功於日本國民長期、良好、深厚的國民素質教育的結果,這不是短時間裡用普通意義上國人熱衷的gdp絕對數量值所能換取來的。

日本強震引發了世界的震驚和關注,也引發了我們的“人性反思”。《南方週末》評論員笑蜀說:印證我們國家首要的和最艱鉅的工作,那就是人性的修復,否則,一切將無從談起。還有人說:中國,完全應當承擔起為世界負責任的大國公眾形象與社會責任,而不應當被外界視為心靈扭曲的國家,我們應當努力終結與根治這一代人身上在國民素質與人性教育方面存在的某些“頑疾”!究竟是什麼“頑疾”?這也正是魯迅當年棄醫從文的一個主要原因——

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裡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裡的還有一個我。

冷漠,對待大自然的災情與災民所表現出來的冷漠,讓眾多國人痛心疾首。這,也正是中國國民悲哀之所在。沒有愛,何有前途?

銘記歷史,不是堅持仇視,讓良知鈍去人性的光芒,而是反思,讓反思成為我們奮起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