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旗下環保演講中國小(通用3篇)

欄目: 環保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8.6K

國旗下環保演講中國小 篇1

大家好!今天是3月21日,第6周的星期一。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保護環境》。

國旗下環保演講中國小(通用3篇)

每天清晨,當我們走進校園,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她的美麗、整潔。瞧:校門口兩棵粗壯挺拔的榕樹像兩位忠於職守的衛士,日夜不停地守衛著校園;操場東西兩邊高大結實的鳳凰樹像朝氣蓬勃的小孩,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校雕下一株株嬌嫩的小草在微風中輕輕地搖曳著,歡快地向我們招手;平整舒適的塑膠跑道更是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這樣整潔優雅的校園環境中,我們沐浴著陽光,吸取著營養。我們滿懷激情,暢想未來。

同學們,學校為我們創造了這麼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環境,你想過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切嗎?不妨回憶一下自己平時的一舉一動。你有過隨意踏入草坪的行為嗎?你有過胡亂打掃教室、環境區衛生而不去想這是不對的情況嗎?你有過隨手扔下一張廢紙、一個零食袋嗎?你有過開啟學校的自來水龍頭,而沒有及時關上嗎?你有過在雪白的牆壁上留下你骯髒的腳印、手印嗎?你有過不把痰吐在紙上包起來扔進垃圾桶,而是吐在打掃得乾淨的地板上嗎?

曲格平曾說過:“沒有一個清潔美好的環境,再優裕的生活條件也無意義。”學校是我們的家,我們是學校的主人,學校環境的美化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保護我們的校園就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參與環保活動,培養環保素養,人人爭做環保小衛士。不要把它想象成很難的事情,其實環保就在我們身邊。

當你撿起別人掉下的一張紙時;當你記得及時關燈,不浪費用電時;當你用好水龍頭能及時關掉,而不是讓水白白流掉;當你下課、集會時能做到有秩序、有禮貌,而不是高聲喧譁、嬉鬧;當你不亂塗亂畫,不踐踏草坪,不攀折樹枝;你就已經在做著環保衛士應該做的事情了。諸如此類的太多太多小事,我們其實都能做到。我相信,只要我們人人潔身自愛,個個遵守公德,我們的校園一定會更加乾淨、整潔、美麗!

同學們,校園是我家,環保靠大家!

為了大家能有一個更優美、更舒適的學習環境,為了我們能更加健康茁壯地成長,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保護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吧!

國旗下環保演講中國小 篇2

敬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同學們,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是x月x日。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__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__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在放假期間請同學們要注意安全,特別是最近流感比較嚴重,儘量少去公共場所。最後,祝同學們過一個愉快的、安全的端午節。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國旗下環保演講中國小 篇3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中秋節剛過,大家還沉浸在過節的氣氛當中,那麼中秋節告訴我們什麼呢?是我今天要講的內容:

中秋節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文化內涵已發展成表達美滿、和諧、富饒和安康的美好願望,也成為團結、團圓、慶豐收的象徵,但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思想內涵。中秋節強調的是團圓,他符合中華民族的倫理觀,對構建和諧社會是很有意義一個節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內涵發掘出來,我們會發現,原來傳統中秋節是這麼有意思。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動。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

"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為我打月餅啊,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片月餅一片情啊……"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兒童電影《啊!搖籃》中小朋友們一起唱的歌謠,每當聽到這首歌都會令人心潮澎湃,為了那與圓月相映生輝的片片月餅,更為了我們心中那份揮之不去的濃濃親情。晴朗的夜空中,一輪圓月如金輪玉盤,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甜絲絲的月餅,吃茶、飲酒,傾訴著團圓的喜悅,遙祝著遠方的親人。

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傳統節日應該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符號,是來自歷史深處不可磨滅的記憶。傳統文化在節日的承載下薪火流傳,生生不息。傳統節日不僅僅是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載體,更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載體。只有當我們明白"我們從哪裡來",也才能回答"我們朝哪裡去"。應該說,中秋節在幾個傳統節日中,頗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

中秋節源初是古代勞動人民感謝大自然賜予的節日,其時既是賞月的最佳季節,也是慶祝豐收的時節,其蘊含的文化意義是人們對團圓、和諧的情感訴求以及人類對自然的尊重,這種情懷是跨越國界的,身處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會認同,所以它既是溝通心靈的紐帶,又是文化的橋樑,正所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節寄託了中國人多重的情感和審美情趣。”人大校長紀寶成說:“花好月圓是中國人一種非常美好的願望,中秋明月被賦予很深的文化內涵,既象徵著團圓合滿,也給人一種恬靜、溫和、安定的美感”。幾千年來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通過中秋佳節的形式得以大眾化地傳承下來,在當今時代有助於倡導重視家庭、尊重自然、崇尚和合的意識,這對於構建和諧社會而言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傳統節日,我們可以保持民族特色,在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可以說,中國的傳統節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體現著中華文明的特點,千百年來發揮了傳承、傳播中華文明的重要作用。傳統節日對於華人而言,除了傳承文化,還起到了文化紐帶和精神橋樑的作用,這種凝聚力、向心力是其他任何載體所難以實現的。

到了中秋,月上中天時,最難忘懷的還是那幾句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中秋時,每當看到一輪圓月掛上了天空,不由的就會想到遠方的親人,不由得想到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而變得感傷。此時家鄉親友的問候最是暖人心懷,遙在他鄉的你也該連線父母,道聲平安,一訴鄉思。

當然中秋節也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韓國等國的傳統節日。

春華秋實:春因繁花而美麗,秋因收穫而充實,花好月圓:則映射出人們對人和事吉祥的美好祈盼。

老師們、同學們:在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之際,讓我們為建立和諧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一起努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