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辯論賽辯論技巧

欄目: 辯論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6.79K

辯論賽辯論技巧:

辯論賽辯論技巧

如果僅僅把辯論看作是脣槍舌劍的較量,未免失之偏頗,辯論之難,不僅在於辨手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敏捷的才思,良好的嗓音條件和一定的朗誦水平,而且,辯論和評判本來就是軟性的,更多靠評委的主觀判斷,因而辯論的技巧好比體操、跳水運動員的高難度技巧,沒有“絕活”得不了高分。於是乎,古文詩詞,名人名言,禪宗妙語,流行歌詞,廣告用語,乃至繞口令,歇後語都巧妙穿插在現代辯論中。如何將豐富的知識用練達精妙的語言表達出來呢?這就涉及到本文要談的辯論技巧的問題了。

一、就事論事

這一點要求在辯論中抓住辯題,不能離題萬里大發議論,而要始終注意主攻方向。陳述觀點則不要太華麗,而一定要系統地說清楚;自由辯論則不能過多地糾纏在細枝末節上。

例如:人類是大自然的保護者(正)/破壞者(反)

反二:我再一次請問對方辯友,人類要生存,要發展的基礎是什麼?

正四:我想再次告訴對方辯友,破壞是少數的。

請問,馬有白色的馬,但是馬一定要是白色的嗎?

反三:對方答非所問,請正面回答,人生存發展是以什麼為基礎的?

在反方的追問下,由於正方一時沒有合適的回答,所以搬出了白馬非 馬論,但反方沒有被牽住鼻子,以四個字“答非所問”馬上把對方拉回來,在對自己有利的方向上毫不放鬆。

二、死纏爛打

這一點看似和上一點相同,但請仔細品讀。

從內容上說,原則性的問題必須死纏爛打,追住不放,最要注意的是不要被對方輕易脫身,在每一場比賽中都要設定令對方無法回答的“重炮”問題,把對手逼住不放。如何訂立重炮呢?辯論雙方總是既有理又沒理,總有些問題,特別是具體事理或者是哲學原理,對方是不能或無法正面回答的,應該把這些問題理出來。`

例:焚燬走私犀牛角是/不是保護自然資源的行為。

反方說不是,一直追問:焚燬到底保護了哪些自然資源?

流動人口的增加有利於/不利於城市的發展

正方說有利,一直問,由於管理不善帶來的消極影響是否也要歸責於流動人口?

以上辯題中的例子,或攻或防,都可以讓對方要麼陷入解釋的糾纏,要麼跟隨自己到對自己有利的戰場,這就是重炮問題的好處。

就事論事是說任何回合,任何例子不要遊離辯題;死纏爛打是要在對自己有利,事先自己準備過的問題上咬定對方不放鬆。一大一小,一具一抽,一全一側,望細體會。

三、主動轉移

能否做到這一點往往成為初級比賽和高階比賽的根本區別。

要說清楚這點首先要明確辯論--尤其是自由辯論之意義。

自由辯論之在於說服聽眾。雙方不可能互服,所以要讓聽眾認可無非兩點:一為完善己方理論,二為指出對方的謬誤。這兩點是單方行為不需對方的認可:指錯,指出即可、補洞,補足即罷。所以要提出完成一個戰術目標之後的——主動轉移。

從原本的二三辯分別陳辭發展到現在攻辯階段,目的是在於增加對抗性和可看性,但不應該忽略這個環節的真正作用在於把己方理論闡釋清楚,把攻防路線全面鋪開。所以在這個階段,全隊都要全神貫注地思考對方的理論,看清對方所走的路線與自己路線的交鋒和不利,為自由辯論的戰場方向作下指引。辯論技巧

一個優秀的辯手,應該是具備在短時間內發現對方立論問題的能力的(如何開發這種能力將在《辯手素質養成》一文中詳述)在攻辯結束之後,需要的是交流!所以一四辯此是任務尤其艱鉅!一辯開始小結,指出對方在應對我方問題的時候的錯誤,指出對方理論的缺陷。四辯則既可告知二三辯攻擊方向,又可在己方理論處於被動時思考應對方略,隨機應變羽扇綸巾。這一分多鐘,實在是關鍵!

上述的兩個環節可以說都是為自由辯論準備。在知己知彼以後,則應該戰無不勝!主動轉移要求全隊在設定多個小的戰術目標後能步步為營。例如:大學學習以博為主/以專為主

正方以博為主:戰術目標一:確定大學學習之特點,博之範圍,為主之評判標準。戰術目標二:確立邏輯底線:當今世界學科呈現交叉性和複雜性。三:展開推論:由邏輯底線決定了要完成學業和未來自身發展的博之根本性。四:解釋問題:解釋為什麼對方說的以博為輔不能符合現階段的學習要求。五:攻擊理論:指出以專為主的諸多弊端,質問對方。

以上的一條清晰的自由辯論戰術,在真正比賽中貫徹了80%確保了正方的勝利。試想,如果糾結在五點中的任何一點上說個3分鐘,整個比賽將會無聊,整個觀點將會片面。此也即為很多初級比賽之無可看性也。

須注意,一定要與“避而不答”嚴格區分開來。許多辯手往往不聽對方發問,操起一張卡片就念,雖然可能靠事先準備的妙語引來掌聲,但瞞不住內行的評委和觀眾。所以主動轉移一定要在反擊或者至少守住的一次攻擊後方可進行。這一點將在“重視介面”專題中詳述。

主動轉移並非難點實為要點,只是很多新辯手沒有意識缺乏經驗罷了。好比沒怎麼打過架的人總是想著如何接一拳踢一腳,而武林高手卻要謀劃全面的攻防套路,很類似。

淺談辯論技巧(二)

(一)借力打力

武俠小說中有一招數,名叫"借力打力",是說內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對方攻擊之力反擊對方。這種方法也可以運用到論辯中來。

例如,在關於"知難行易"的辯論中,有這麼一個回合:

正方:對啊!那些人正是因為上了刑場死到臨頭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嚴,可謂"知難"哪,對方辨友!(熱烈掌聲)

當對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難"的例項論證於知易行難"時,正方馬上轉而化之從:"知法不易"的角度強化己方觀點,給對方以有力的回擊。扭轉了被動局勢。

這裡,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證反治其身,是因為他有一系列並沒有表現在口頭上的、重新解釋字詞的理論作為堅強的後盾:辯題中的"知",不僅僅是"知道"的"知".更應該是建立在人類理性基礎上的"知";守法並不難,作為一個行為過程,殺人也不難,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剋制內心滋生出惡毒的殺人慾望,卻是很難。這樣,正方寬廣、高位定義的"知難"和"行易"借反方狹隘、低位定義的"知易"和"行難…的攻擊之力,有效地回擊了反方,使反方構建在"知"和"行"表淺層面上的立論框架崩潰了。

(二)移花接木

剔除對方論據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換上於我方有利的觀點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兩撥千斤"的奇效。我們把這一技法喻名為"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難行易》的論辯中曾出現過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說"蜀遭難,難於上青天",是說蜀道難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難,孫行者為什麼不叫孫知者?

正方:孫大聖的小名是叫孫行者,可對方辯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孫悟空,"悟"是不是"知"?

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辯例。反方的例證看似有板有眼,實際上有些牽強附會:以"孫行者為什麼不叫孫知者"為駁難,雖然是一種近乎強詞奪理的主動,但畢竟在氣勢上佔了上風。正方敏銳地發現了對方論據的片面性,果斷地從"孫悟空"這一面著手,以"悟"就是"知"反詰對方,使對方提出關於"孫大聖"的引證成為抱薪救火、惹火燒身。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論辯理論中屬於強攻,它要求辯手勇於接招,勇於反擊,因而它也是一種難度較大、對抗性很高。說服力極強的論辯技巧。誠然,實際臨場上雄辯滔滔,風雲變幻,不是隨時都有"孫行者""孫悟空"這樣現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說,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辯手對對方當時的觀點和我方立場進行精當的歸納或演繹。

比如,在關於"治貧比治愚更重要"的論辯中,正方有這樣一段陳詞:"…對方辯友以迫切性來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訴您,我現在肚子餓得很,十萬火急地需要食物來充飢,但我還是要辯下去,因為我意識到論辯比充飢更重要。"話音一落,掌聲四起。這時反方從容辯道:"對方辯友,我認為’有飯不吃’和’無飯可吃’是兩碼事……"反方的答辯激起了更熱烈的掌聲。正方以"有飯不吃"來論證貧困不足以畏懼和治愚的相對重要性,反方立即從己方觀點中歸納出"無飯可吃"的旨要,鮮明地比較出了兩者本質上的天差地別,有效地扼制了對方偷換概念的傾向。

(三)順水推舟

表面上認同對方觀點,順應對方的邏輯進行推導,並在推導中根據我方需要,設定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礙,使對方觀點在所增設的條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與對方觀點截然相反的結論。

例如,在"愚公應該移山還是應該搬家"的論辯中:

反方:……我們要請教對方辨友,愚公搬家解決了困難,保護了資源,節省了人力、財力,這究竟有什麼不應該?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可愚公所處的地方連門都難出去,家又怎麼搬?……可見,搬家姑且可以考慮,也得在移完山之後再搬呀!

神話故事都是誇大其事以顯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絕對不能讓反方迂旋於就事論事之上,否則,反方符合現代價值取向的"方法論"必占上手。從上面的辯詞來看,反方的就事論事,理據充分,根基紮實,正方先順勢肯定"搬家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既而均人"愚公所處的地方連門都難出去"這一條件,自然而然地匯出"家又怎麼搬"的詰問,最後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後搬家"的結論。如此一系列理論環環相扣。節節貫穿,以勢不可當的攻擊力把對方的就事論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謂精彩絕倫!

(四)正本清源

所謂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義而言,就是指出對方論據與論題的關聯不緊或者背道而馳,從根本上矯正對方論據的立足點,把它拉人我方"勢力範圍",使其恰好為我方觀點服務。較之正向推理的"順水推舟"法,這種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於人才發揮作用"的論辯中,有這樣一節辯詞:

正方:張勇,全國乒乓球錦標賽的冠軍,就是從江蘇跳槽到陝西,對方辯友還說他沒有為陝西人民作出貢獻,真叫人心寒啊!(掌聲)

反方:請問到體工隊可能是跳槽去的嗎?這恰恰是我們這裡提倡的合理流動啊!(掌聲)對方辨友戴著跳槽眼鏡看問題,當然天下烏鴉一般黑,所有的流動都是跳槽了。(掌聲)

正方舉張勇為例,他從江蘇到陝西后,獲得了更好地發展自己的空間,這是事實。反方馬上指出對方具體例證引用失誤:張勇到體工隊,不可能是通過"跳槽"這種不規範的人才流動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平、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下"合理流動"去的,可信度高、說服力強、震撼力大,收到了較為明顯的反客為主的效果。

(五)釜底抽薪

刁鑽的選擇性提問,是許多辯手慣用的進攻招式之一。通常,這種提問是有預謀的,它能置人於"二難"境地,無論對方作哪種選擇都於己不利。對付這種提問的一個具體技法是,從對方的選擇性提問中,抽出一個預設選項進行強有力的反詰,從根本上挫敗對方的銳氣,這種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應該適應(超越)市場經濟"的論辯中,有如下一輪交鋒:

反方:…我問雷鋒精神到底是無私奉獻精神還是等價交換精神?

正方:…對方辨友這裡錯誤地理解了等價交換,等價交換就是說,所有的交換都要等價,但並不是說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換,雷鋒還沒有想到交換,當然雷鋒精神談不上等價了。(全場掌聲)

反方:那我還要請問對方辯友,我們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還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為人民服務難道不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嗎?(掌聲)

第一回閤中,反方有"請君人甕"之意,有備而來。顯然,如果以定勢思維被動答問,就難以處理反方預設的"二難":選擇前者,則剛好證明了反方"思想道德應該超越市場經濟"的觀點;選擇後者,則有背事實,更是謬之千里。但是,正方辯手卻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設定,反過來單刀直人,從兩個預設選項抽出"等價交換",以倒樹尋根之勢徹徹底底地推翻了它作為預設選項的正確性,語氣從容,語鋒犀利,其應變之靈活、技法之高明,令人歎為觀止!

當然,辯場上的實際情況十分複雜,要想在論辯中變被動為主動,掌握一些反客為主的技巧還僅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為主還需要仰仗於非常到位的即興發揮,而這一點卻是無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辯論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雙方糾纏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例子或表達上爭論不休,結果,看上去辯得很熱鬧,實際上已離題萬里。這是辯論的大忌。一個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對方一辯、二辯陳詞後,迅速地判明對方立論中的要害問題,從而抓住這一問題,一 攻到底,以便從理論上徹底地擊敗對方。如“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這一辯題的要害是 :在不溫飽的狀況下,是否能談道德?在辯論中只有始終抓住這個要害問題,才能給對方以致命的打擊。在辯論中,人們常常有“避實就虛”的說法,偶爾使用這種技巧是必要的。比如,當對方提出一個我們無法回答的問題時,假如強不知以為知,勉強去回答,不但會失分 ,甚至可能鬧笑話。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機智地避開對方的問題,另外找對方的弱點攻過去 。然而,在更多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的是“避虛就實”,“避輕就重”,即善於在基本的、 關鍵的問題上打硬仗。如果對方一提問題,我方立即迴避,勢必會給評委和聽眾留下不好的印象,以為我方不敢正視對方的問題。此外,如果我方對對方提出的基本立論和概念打擊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於敏銳地抓住對方要害,猛攻下去,務求必勝,乃是辯論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於辯論雙方各由四位隊員組成,四位隊員在辯論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隊員,在自由辯論中,由於出語很快,也有可能出現矛盾。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應當 馬上抓住,竭力擴大對方的矛盾,使之自顧不暇,無力進攻我方。比如,在與劍橋隊辯論時 ,劍橋隊的三辯認為法律不是道德,二辯則認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這兩種見解顯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機擴大對方兩位辯手之間的觀點裂痕,迫使對方陷入窘境。又如對方一辯起先把“溫飽”看作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狀態,後來在我方的凌厲攻勢下,又大談“飢寒”狀態 ,這就是與先前的見解發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對方於急切之中,理屈詞窮,無言以對。

(八)“引蛇出洞”

在辯論中,常常會出現膠著狀態:當對方死死守住其立論,不管我方如何進攻,對方只用幾句話來應付時,如果仍採用正面進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這種情況下,要儘快調整進攻手段,採取迂迴的方法,從看來並不重要的問題入手,誘使對方離開陣地,從而打擊對方,在評委和聽眾的心目中造成轟動效應。

在我方和悉尼隊辯論“艾滋病是醫學問題,不是社會問題”時,對方死守著“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只能是醫學問題”的見解,不為所動。於是,我方採取了“引蛇出洞” 的戰術,我方二辯突然發問:“請問對方,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號是什麼?”對方四位辯手面面相覷,為不致於在場上失分太多,對方一辯站起來亂答一通,我方立即予以糾正,指出今年的口號是“時不我待,行動起來”,這就等於在對方的陣地上打開了一個缺口,從而瓦解了對方的堅固的陣線。

(九)“李代桃僵”

當我們碰到一些在邏輯上或理論上都比較難辯的辯題時,不得不採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來化解困難。比如,“艾滋病是醫學問題,不是社會問題”這一辯題就是很難辯的,因為艾滋病既是醫學問題,又是社會問題,從常識上看,是很難把這兩個問題然分開的。因此,按照我方預先的設想,如果讓我方來辯正方的話,我們就會引入“社會影 響”這一新概念,從而肯定艾滋病有一定的“社會影響”,但不是“社會問題”,並嚴格地確定“社會影響”的含義,這樣,對方就很難攻進來。後來,我們在抽籤中得到了辯題的反方,即“艾滋病是社會問題,不是醫學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完全否認艾滋病是醫學問題,也會於理太悖,因此,我們在辯論中引入了“醫學途徑”這一概念,強調要用” 社會系統工程”的方法去解決艾滋病,而在這一工程中,“醫學途徑”則是必要的部分之一 。這樣一來,我方的周旋餘地就大了,對方得花很大力氣糾纏在我方提出的新概念上,其攻擊力就大大地弱化了。

“李代桃僵”這一戰術之意義就在於引入一個新概念與對方周旋,從而確保我方立論中 的某些關鍵概念隱在後面,不直接受到對方的攻擊。

辯論是一個非常靈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較重要的技巧。 經驗告訴我們,只有使知識積累和辯論技巧珠聯璧合,才可能在辯論賽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十)緩兵之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如下情況:當消防隊接到求救電話時,常會用慢條斯理的口氣來回答,這種和緩的語氣,是為了穩定說話者的情緒,以便對方能正確地說明情況。又如,兩口子爭吵,一方氣急敗壞,一方不焦不躁,結果後者反而佔了上風。再如,政治思想工作者常常採用“冷處理”的方法,緩慢地處理棘手的問題。這些情況都表明,在某些特定的場合,“慢”也是處理問題、解決矛盾的好辦法。論辯也是如此,在某些特定的論辯局勢下,快攻速戰是不利的,緩進慢動反而能制勝。

例如,1940年,丘吉爾在張伯倫內閣中擔任海軍大臣,由於他力主對德國宣戰而受到人們的尊重。當時,輿論歡迎丘吉爾取代張伯倫出任英國首相,丘吉爾也認為自己是最恰當的人選。但丘吉爾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採取了“以慢制勝”的策略。他多次公開表示在戰爭爆發的非常時期,他將準備在任何人領導下為自己的祖國服務。

當時,張伯倫和保守黨其他領袖決定推舉擁護綏靖政策的哈利法克斯勳爵作為首相候選人。然而主戰的英國民眾公認在政壇上只有丘吉爾才具備領導這場戰爭的才能。在討論首相人選的會議上,張伯倫問:“丘吉爾先生是否同意參加哈利法克斯領導的政府?”能言善辯的丘吉爾卻一言不發,足足沉默了兩分鐘之久。哈利法克斯和其他人明白,沉默意味著反對。一旦丘吉爾拒絕入閣,新政府就會被憤怒的民眾推翻。哈利法克斯只好首先打破沉默,說自己不宜組織政府。丘吉爾的等待終於換來了英國國王授權他組織新政府。

再舉一例,在某商店裡,一位顧客氣勢洶洶找上門來,喋喋不休地說:“這雙鞋鞋跟太高了,樣式也不好……”商店營業員一聲不吭,耐心地聽他把話說完,一直沒打斷他。等這位顧客不再說了,營業員才冷靜地說:“您的意見很直爽,我很欣賞您的個性。這樣吧,我到裡面去,再另行挑選一雙,好讓您稱心。”“如果您不滿意的話,我願再為您服務。”這位顧客的不滿情緒發洩完了,也覺得自己有些太過分了,又見營業員是如此耐心地回答自己的問題,也很不好意思。結果他來了個180°的大轉彎,稱讚營業員給他新換的實際上並無太大差別的鞋,說:“嘿,這雙鞋好,就像是為我訂做的一樣。”營業員以慢對快,以冷對熱,讓顧客把怒氣宣洩出來,達到了心理平衡,化解了這一場糾紛。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概括出在論辯中要正確使用“以慢制勝”法,至少要注意以下三點:

其一,以慢待機 後發制人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在時機不成熟時倉促行事,往往達不到目的。論辯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條件下也是必須的。“以慢制勝”法實際上是論辯中的緩兵之計,緩兵之計是延緩對方進兵的謀略。當論辯局勢不宜速戰速決,或時機尚不成熟時,應避免針尖對麥芒式的直接交鋒,而應拖延時間等待戰機的到來。一旦時機成熟,就可後發制人,戰勝論敵。如第一例中,丘吉爾在時機不成熟時,不急於成功,以慢待機。在討論首相人選的關鍵時刻,以沉默表示反對,最終贏得了勝利。

其二,以慢施謀 以弱克強

“以慢制勝”法適用於以劣勢對優勢、以弱小對強大的論辯局勢。它是弱小的一方為了戰勝貌似強大的一方而採取的一種謀略手段。“慢”中有計謀,緩動要巧妙。這裡的“慢”並非反應遲鈍,不擅言辭的同義語,而是大智若愚、大辯若訥的雄辯家定計施謀的法寶之一。如第一例中,丘吉爾面對張伯倫的追問,裝聾作啞,拖延時間,實際上是假痴不癲的緩兵之計。在這一種韌性的相持中,張伯倫一方終於沉不住氣了,丘吉爾以慢施謀終於取得了勝利。

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對熱

“慢”在論辯中還是一種很好的“制怒”之術。論辯中脣槍舌劍,自控力較差的人很容易激動。在這種情況下,要說服過分激動的人,宜用慢動作、慢語調來應付。以慢制怒,以冷對熱,才能使其“降溫減壓”。只有對方心平氣和了,你講的道理他才能順利接受。如第二例中的營業員,就是以冷靜的態度、和緩的語氣,平息了對方的怒氣,化解了矛盾。

總之,論辯中的“快”與“慢”也是一種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兵貴神速,“快”當然好。可是,有時“慢”也有“慢”的妙處。“慢”可待機,“慢”可施謀,“慢” 可制怒。“慢”是一種韌性的戰術,“慢”是一場持久戰,“慢”是舌戰中的緩兵之計。緩動慢進花的時間雖長,繞的彎子雖大,然而在許多時候,它卻往往是取得勝利的捷徑 。

淺談辯論技巧(三)

一是組織者,也就是誰才是 “靈魂隊員”,“主攻手”其組織、應變能力如何?

二是整個隊伍有沒有相互彌補漏洞的默契,有沒有為靈魂隊員推波助瀾的感應能力?

三是準備了幾個方向的問題,這些問題能支撐多難的場面,能夠支援多長時間?

四是對於非常艱難的、苛刻的尖銳問題,本方研究到什麼程度,有沒有好的應對策略?

攻擊的技巧

(1)設定兩難。即設定兩難的問題,無論對方怎麼回答都會落入設下的圈套。但要把握好辯題,不要偏離主題。

(2)主動引申。即將對方的某個事實、某句話加以擴大化的引申,為本方贏得主動,並使對方陷入被動之中。

(3)以矛攻盾。即將對方論點和論據間的矛盾,抓住對方隊員隊員與隊員之間的矛盾,並連續追擊迫使對方緊緊跟隨本方牽著對方打。

(4)簡問深涵。即問題很簡單,但涵義很深刻,與辯題密切相關。一定要以最精煉的語言問出最深刻的問題。使對方無法快速回答,在氣勢上壓倒對方。

(5)熟事新提。人往往對於身邊、自身很熟悉的事物卻不經意,或非常熟悉卻只知道大概卻不明白它的詳細。一般對這類事情提問,也很容易讓對方陷入被動。

(6)多方追問。即從幾個方向、幾個側面、幾個層次上同時問一類問題。但是要注意的是,這類問題必須對準一個核心,即辯論的主要立場和觀點,以造成合圍的陣勢,使對方沒有招架的能力,更沒有回手的能力。

(7)夾擊發問。即兩個回多個人同時問同一類或一個問題,造成夾擊態勢,使對方顧此失彼。

(8)問題同異。即面對同一個問題,以不同的角度提問,使對方難以自圓其說,應接不暇。

(9)異題同問。抓住對方的不同問題、不同表述加以歸納,概總而問,從問題的深度與高度上使其無法把握,無力應答。

(10)反覆逼問。對本方提出的對方非答不可的問題,對方閃避了,就可以反覆逼問 ,但是一般不能超過三次,不可以無限發問,那樣反會造成無題可問、或令聽眾厭煩的負面效果。

(11)同義反復。即同一個問題,用不同的語言方式(或角度不同,或問語不同)發問。這類問題,多為辯論的主要立場、觀點方面的問題。

(12)激情提問。即用心理暗示的手段,直擊對方情緒層,使其激動,引發情緒連動,從而淹沒對方的理智。但是要注意不能進行人身攻擊,也不要胡攪蠻纏。

(13)布陷發問。也就是佈置一個陷阱,讓對方來鑽,使用連環的技巧是對方一步一步走進陷阱。

(14)長抽短吊。即忽然提這樣的問題忽然又提那樣的問題,不離辯題卻又忽東忽西 ,用跳躍性的思維來打斷對手的節奏。

(15)充分煽情。在提問或回答的時候儘量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引起公公的共鳴,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充分調動觀眾,在氣勢上打壓對方。

Tags:辯論賽 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