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簡報(精選4篇)

欄目: 公文寫作 / 釋出於: / 人氣:8.56K

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簡報 篇1

電白區學生資助工作全面涵蓋各年級學段,包含學前教育家庭困難兒童資助、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費補助、普高國家助學金、考入省外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資助、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及南粵扶殘工程這六大方面,各項資助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簡報(精選4篇)

提高認識,完善機構。國家的學生資助政策是一項惠民政策,牽及千家萬戶,源遠流長,但同時也是一項受廣大群眾監督的責任重大、工作繁瑣、時間性強的工作。因此,區教育局成立了電白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配備專人負責各類各級受資助學生的申請、稽核、認定、資助金的規範發放,做好大學生信用助學貸款的受理、跟蹤還貸及檔案管理等工作。

落實政策,建檔立卡。根據省財政廳《關於預安排20xx—20xx學年廣東省建檔立卡學生免學費和生活費補助資金的通知》(粵財教〔20xx〕336號)檔案精神,配合區扶貧辦對本區的高中及義務階段的貧困建檔立卡學生進行核 實。按照省要求,20xx-20xx學年建檔立卡的貧困學生可以享受3000元生活費補助,其中省負擔60%,市、區財政配套40%。目前,全區高中階段核實貧困建檔立卡的346名學生已及時退了學費。

加強培訓,規範操作。為規範管理學生資助工作,讓資助工作更加公開、公平、公正,電白區開展了全國資助系統的工作培訓及錄入工作,對全區各學校的的資助管理資訊操作員約100人進行了培訓,並組織各校開展了20xx年秋—20xx年春季學期全國資助管理資訊系統資助的錄入工作。

加大宣傳,營造氛圍。為確保學生資助政策家喻戶曉,電白區加大了宣傳力度,擴大了群眾監督面,及時幫助和解答群眾的所需所求。同時,區教育局開通了學生資助中心熱線電話,接受群眾諮詢1000多人次,及時答覆學生及家長的信訪電訪,並建立了生源地助學貸款QQ群和高中、義務教育、學前教育階段的資助工作的QQ群等,增強了資助工作的交流,給予學生鼓勵和指導。

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簡報 篇2

近日,煙臺市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出臺專門檔案,對各縣市區和學校在困難學生認定、保護困難學生尊嚴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

檔案要求,各縣市區、各學校要把精準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作為做好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正確區分助學金、助學貸款等解困型資助專案以及獎學金、學費返還等引導鼓勵性資助專案的功能定位。

檔案規定,要進一步完善困難學生認定辦法、改進認定方式,合理確定認定標準,強化責任意識,精準分配資金名額,明確重點受助學生。分配資金和名額,不能搞簡單的劃比例、“一刀切”,應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較多的學校及國家緊缺的專業予以適當傾斜;分配資金和名額,要把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孤殘學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遭遇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等特殊情況的學生作為重點資助物件。

檔案強調,要保護受助學生尊嚴,公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助情況的內容,不能涉及學生個人及家庭的隱私;評定學生家庭經濟狀況時,不能讓學生當眾訴苦、互相比困;宣傳學生勵志典型時,涉及到受助學生的任何事項,都應徵求學生本人的同意;對困難學生的資助儘量採用隱性方式,避免把困難學生與非困難學生割裂區分開;堅決禁止向困難學生大張旗鼓的發放款式相同、規格統一的資助物品等形式。同時,要通過講解國家制定資助政策的目的、為保證資金投入所做出的努力等背景情況,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明白,國家資助是實現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的一種制度安排和重要舉措。要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正確面對眼前存在的困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利用國家資助完成學業。

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簡報 篇3

20xx年內蒙古將全面提升學生資助工作的“精準度”,從資助物件認定對資助標準劃分檔次,再到資助資金分配和發放等都將精準實施。

近年來,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實現了各個教育階段資助“全覆蓋”。僅20xx年各級財政資助資金投入就達56.01億元,資助學生466.3萬人次,資金投入較20xx年增長了8倍,資助學生較20xx年增加了136萬人次,基本實現了“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不讓一戶脫貧戶因學返貧”的目標,下一步內蒙古將重點建立健全精準資助機制。

自治區教育廳要求各盟市、旗縣學生資助中心要進一步摸清底數,於近期儘快組織開展入戶摸底調查,深入、直觀地瞭解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同時,積極研究制定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或實施細則,並積極與當地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溝通協調,實現資料共享,將建檔立卡學生名單與各個學段的學籍系統進行認真比對,精確識別學生所在學校、年級,建立動態資料庫,力爭做到“精準認定”。在資金和名額分配中,對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將予以適當傾斜,並改革和完善資助資金髮放機制,確保資助資金按時發放。

各地要加大對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民政部門認定的低保家庭學生(含特困人員、孤殘學生、烈士子女)等群體的資助力度,通過差異化資助政策確保教育精準扶貧取得新進展。據悉,20xx年自治區將在繼續對低保家庭子女和孤兒高校新生每年資助1萬元的基礎上,把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也納入該項政策實施範圍。並將啟動實施“營養改善計劃”自治區試點工作,至此全區31個國貧縣農村牧區義務教育階段28.7萬餘名學生將受益,每生每天享受4元的營養餐補助,為貧困地區學生健腦補體提供保障。

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簡報 篇4

從金秋助學活動啟動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各級工會逐年擴大助學覆蓋面,並不斷推動和建立助學活動長效機制的建立。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與相關措施的出臺,讓每一位貧困學子和他們的家庭感受到濃濃的關愛和溫暖。隨著“工會班”這一助學品牌的日漸確立,寧夏回族自治區總工會的助學活動聲名鵲起,成了當地社會家喻戶曉的民心工程。

金秋助學:一個都不能少

“金秋助學”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各級工會歷來重視的一項工作,在積極爭取各級黨政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支援下,寧夏回族自治區總工會逐年擴大“金秋助學”覆蓋面,力爭讓每一個困難家庭的學子能夠繼續他們的求學夢想。

來自自治區總工會的一項統計顯示,20xx年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全區各級工會組織共發放助學資金20xx9.53萬元,救助建檔困難職工和農民工家庭子女共14949人,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困難職工家庭子女上學難問題。在各級工會組織的推動下,寧夏回族自治區“金秋助學”活動的廣度、深度都不斷得以拓寬和加深,助學的質量連年提高。

20xx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總工會把助學活動作為進一步幫扶困難職工家庭擺脫貧困的重要舉措,併為此召開了專項會議研究部署。區總撥出工會經費424萬元作為“金秋助學”活動專項資金,要求各個部門明確重點,落實各自的責任。從7月份開始,全區各級工會通過認真排查摸底,掌握了需要幫助的困難職工子女家庭的基本情況,讓“金秋助學”做到了有的放矢。為了確保助學實際效果,寧夏回族自治區總工會還建立健全了資金封閉執行、專款專用、資助物件回訪等管理制度,力求做到高標準、規範化和嚴要求。20xx年度的“金秋助學”活動採取領匯入戶慰問和直接發放救助金的方式進行。從8月末開始,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總工會主席左軍等領導先後多次來到困難職工家中,親手為貧困學子送上助學金。

為讓“金秋助學”這一惠及困難職工的好事人人皆知,全區各級工會通過多種方式,自上而下進行宣傳發動,從區總到市、縣(區)工會,從鄉鎮工會到社群工會、企業工會或班組,逐一進行宣傳,使每一名符合條件的貧困學子都能得到及時的救助。各級工會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平臺,深入報道“金秋助學”取得的社會效果和助學活動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蹟,大力宣傳捐資助學的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的社會責任感和高尚情操,進一步擴大了“金秋助學”的影響力。

寧夏回族自治區總工會工作人員表示,今後,寧夏回族自治區各級工會組織還將在助學的精準化、長效化和社會化方面做出努力。

工會班:助學的創新之舉

提起“工會班”,寧夏回族自治區幾乎無人不曉。這一收穫眾多讚譽的創新之舉,來源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總工會助學方面的精耕細作。

20xx年,寧夏固原市總工會嘗試著在當地的中學開辦了兩個“工會班”,僅僅1年的時間,其在“小手拉大手”的扶貧助學中顯現了良好的效應。20xx年開始,寧夏回族自治區總工會決定將這一助學形式推廣開來,自治區總工會在石嘴山市第一中學、吳忠市同心縣同心中學、中衛市海原縣第一中學、固原市西吉縣第一中學等4所中學高中部分別設立了1個“工會班”,由自治區總工會資助當地困難職工、農民工子女完成高中學業。20xx年在鹽池縣高階中學、隆德縣六盤山高階中學、涇源縣高階中學、彭陽縣第三中學等4所中學高中分別新增設1個“工會班”。20xx年在銀川市第九中學、固原市第二中學、中衛市第一中學、紅寺堡第一中學等4所中學高中又分別新增設1個“工會班”。目前,自治區總工會資助的“工會班”已累計達到60個,救助學生3000人。其中,1200名學生已經畢業,1800名學生在校就讀。

寧夏“工會班”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寧夏回族自治區各級工會在“工會班”的管理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規範有序的建設標準:一是明確招生物件範圍,只有家庭人均月收入570元以下的職工、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以及因自然災害、大病等原因導致家庭困難且會考成績達到本市、縣(區)當年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3年操行評定達到全優的應屆國中畢業生,方可申請報考“工會班”;二是統一資助標準和時間,從20xx年開始,將資助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年1200元統一增加到1800元。每班招收50名學生,從高一開始連續資助3年至高中畢業;三是明確資助重點地區,“工會班”先期選擇在貧困縣(區)設立,將寧夏中南部貧困縣(區)的學生作為資助重點,並逐步向其他縣(區)推開。目前,全區已經有12個市、縣、區開設了“工會班”;四是優選配強任課教師,按照工會與設立學校的協定,學校要為“工會班”制定專項教學計劃,選配責任心強、教學水平高的班主任和優秀老師任教管理,對學生進行定期考核評價並計入學生檔案;五是實行專屬管理,招生採取學校初審公示,符合條件的考生由所在地縣(區)工會簽署意見,並將家庭情況錄入困難職工檔案系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按分數從高到低錄取。

為確保“工會班”資金能按時足額發放到學生手中,各級工會按照困難職工建檔條件和標準,逐一建立困難職工、農民工檔案,依檔實名制核發助學資金。根據統計,寧夏回族自治區總工會共計投入“工會班”專項資金1140萬元,資助數以千計的貧困學生順利完成高中學業,圓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