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2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簡報(精選6篇)

欄目: 公文寫作 / 釋出於: / 人氣:3.09W

2022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簡報 篇1

“抗生素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醫藥之一,但由於濫用抗生素,導致種種耐抗生素治療的新細菌出現,對人類健康和生活環境,以及糧食與農業生產系統的可持續性造成威脅。”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在20xx年“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啟動會上說。

2022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簡報(精選6篇)

20xx年11月14日-20日是世界衛生組織倡議的“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今年的活動周主題是:“慎重對待抗生素”。11月15日,認識周啟動儀式在京舉行,由國家衛計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舉辦。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吳琳琳對記者說:

“中國是生產和使用抗生素的主要國家之一,世界上超過一半的抗生素在中國被消費,它們被廣泛用於保健業和畜牧業。”

吳琳琳稱,濫用抗生素有多種方式。在人類領域,一些醫務人員會在沒有必要時開處方抗生素,甚至有病人會給醫務人員施加壓力,認為開抗生素更有效。在動物醫療領域,抗生素則被用於促進生長和預防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每年抗生素耐藥性感染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約70萬人死亡,大多數發生在發展中國家。有人估測到2050年,細菌耐藥性每年會造成全球1000萬人死亡,等同於每三秒鐘就有一個人死亡,比目前癌症的死亡人數更多。

抗生素耐藥性會忽視年齡、國籍等種種因素,對所有人造成影響。試想二十年後,像化療與簡易外科手術等治療方法都因為其依賴抗生素而無法使用,屆時我們又將回到一次感冒或一處傷口就會致死的艱難時刻。”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施賀德說。

張宗久介紹,中國的政府目前已高度重視抗生素的臨床使用管理。

20xx年8月,國家衛計委、發改委、農業部、食藥監總局等14個部位聯合印發了《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xx-20xx年)》,綜合治理細菌耐藥性。

施賀德說,“我們讚揚十四個部門的合作併發布這項聯合計劃。我充分相信,這場人類健康領域與動物健康領域的跨行業行動對於共同努力應對細菌耐藥性工作來說至關重要。”

但吳琳琳說,這個過程任重道遠:“中國和其他國家一樣,減少抗生素濫用的關鍵困難是缺乏對抗生素耐藥性的認識。這種認識缺失不僅存在於一般人群中,也存在於醫務人員和動物醫療部門中。”

為了解決認識問題,在今年的活動週中,國家衛計委、世衛組織還將召開國內外抗生素領域專家研討會,雙方共同拍攝抗生素合理使用宣傳視訊,在國家衛計委官方的網站上播出。另外,國家衛計委已經組織編寫了《中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和細菌耐藥現狀》和《保護自我健康 請慎用抗生素》,向醫務人員和社會公眾介紹中國抗生素的臨床使用情況,並進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科普宣傳。

2022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簡報 篇2

11月14日~20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發起的“提高抗生素認識周”,本年度宣傳活動主題為“慎重對待抗生素”。11月15日,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世界衛生組織主辦,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承辦的“提高抗生素認識周”中國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指出,今年宣傳週旨在倡導公眾和醫務人員都要負責任地使用抗生素。目前,我國抗生素管理機制初步建立,但抗生素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公眾對抗生素的認識有待加強,地域間管理水平差距較大,基層醫務人員用藥水平不高,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遏制細菌耐藥的技術支撐體系存在短板等。他號召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廣大醫務人員不斷提高用藥水平,規範用藥行為,科學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時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用藥指導,糾正自我抗生素治療行為。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施賀徳代表指出,世界衛生組織鼓勵所有成員國積極參與宣傳活動,以提高全球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認識,促進公眾、醫務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採取最佳措施和行動,控制細菌耐藥的繼續發生。

據悉,國家衛生計生委、世界衛生組織還將召開國內外抗生素領域專家研討會,共同拍攝抗生素合理使用宣傳視訊。另外,國家衛生計生委已組織編寫《中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和細菌耐藥現狀》《保護自我健康請慎用抗生素》,介紹中國抗生素的臨床使用情況,並進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科普宣傳。

2022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簡報 篇3

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20xx年11月14-20日)的目標是提高全球對抗生素耐藥問題的認識,並鼓勵公眾、衛生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採用最佳做法,避免抗生素耐藥的繼續發生和擴大。

針對日益嚴重的抗生素和其他抗微生物藥物的耐藥性問題,20xx年5月第六xx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一份全球行動計劃。該計劃的一個重要目標是通過有效的宣傳、教育和培訓來提高對於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問題的認識和理解。

活動主題是“慎重對待抗生素”,這體現了應作為寶貴資源保護抗生素的中心思想。抗生素只能在人類醫學或動物醫學領域有資格的衛生專業人員開具處方的情況下,才能用於治療細菌感染。抗生素絕不能與他人共用,也絕不能留存備用。

世衛組織鼓勵所有會員國、衛生夥伴、學生和一般公眾參與本次活動來促進提高對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的認識。

2022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簡報 篇4

今年的11月14日到20日是“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昨天下午,世界衛生組織、國家衛計委與北大醫院共同啟動“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中國宣傳活動。

北大醫院藥劑科副主任周穎說,抗生素使用應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但很多患者願意使用抗生素,特別是願意輸注抗生素,理由是“好得快”。實際上,口服用藥和輸液用藥的藥效基本一致,只是輸液時藥物直接進入血液迴圈,能夠很快達到藥物濃度的最高峰值,見效更快。但從疾病療程來看,口服用藥與輸液用藥的效果是一樣的。周穎說,濫用輸液抗生素,也不排除一些醫療機構出於利益考慮:同一個廠家生產的同樣規格的抗生素,輸液用藥的價格大約是口服藥的10倍!

據瞭解,目前我國不少醫療機構都在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以北大醫院為例,目前北大醫院已經取消了門診輸液,確實需要輸液治療的患者可以到急診輸液或者住院治療。世界衛生組織特別提倡:要使用獲得認證的衛生專業人員開具的抗生素,並始終按照處方全程服藥;不使用剩餘的抗生素,不與他人共用抗生素。

2022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簡報 篇5

在細菌、病毒、真菌等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中,細菌是最早被攻克的一種微生物。然而隨著抗菌藥的廣泛應用,細菌耐藥性迅速上升。“超級細菌”的出現,一度引起了世界的恐慌。在青黴素被發現後的半個世紀,人類走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來到了多年前有人預測的“後抗生素時代(postantibiotic era)”。

20xx年11月14日至20日是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其目標是提高全球對抗生素耐藥問題的認識。復旦大學抗生素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復旦大學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明貴對細菌耐藥性及耐藥機制進行過深入研究,在他看來,“對感染科醫生來說,最黑暗的時代已經逐漸過去了。”

王明貴對人類與細菌的這場持久戰充滿信心,他說,“由於細菌的耐藥性不斷增加,抗菌藥的臨床使用壽命短,新抗菌藥研發困難,近十餘年大製藥公司紛紛退出了抗菌藥的研發市場,對於耐藥菌感染無有效的新抗菌藥可用。近年來,很多製藥公司又重新開始研發新的抗菌藥,一些對耐藥菌有效的新抗菌藥2-5年就能上市進入臨床應用。另外,合理、謹慎地使用抗菌藥是非常重要的,近年來,衛生管理部門加強了對抗生素的管理,民眾的用藥理念也出現了潛移默化的改變。”

2022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簡報 篇6

從前,地球上有一群聰明人,又叫「智人」。

他們最喜歡做的,就是感冒之後,「醫生你給我打點消炎藥,好得快」。

或者去藥店,「你們能不能開消炎藥?什麼?要處方?我來藥店買藥還跟我要處方,那我為什麼不去醫院?」

然後開開心心吃了兩天,感冒好轉了,這消炎藥當然也不能吃了,畢竟他們最喜歡說「是藥三分毒」。

那剩下的藥怎麼辦?家人感冒咳嗽來一粒,朋友頭疼腦熱來一粒,不能浪費對不對?

——後來,世界被多重耐藥的超級細菌毀滅了,聰明人一臉憤怒:「你們醫生和藥廠掙了那麼多錢,怎麼不發明個新的消炎藥出來?」

以上大概是筆者還沒睡醒,做了個夢……如有雷同,大概是你在玩 Plague Inc.。

這一週,也就是 11 月 14 日到 20 日,是 WHO 制定的「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其目標是提高全球對抗生素耐藥問題的認識,並鼓勵公眾、衛生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採用最佳做法,避免抗生素耐藥的繼續發生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