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精選20篇)

欄目: 公文寫作 / 釋出於: / 人氣:6.79K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1

據瞭解,-x年全軍中醫藥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學術會議、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學術會議、首屆軍隊中醫師承製研究生論文交流會暨中西醫結合消化系統疾病新進展國家繼續教育學習班於2-x年6月17日至2-x年6月19日於上海錦雪苑酒店隆重召開。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精選20篇)

此次會議由全軍中醫藥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主辦,由我院中醫科承辦。共邀請全國56家醫療單位,有包括全軍中醫藥學會會長楊明會教授,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王文健教授在內的二十餘名全國、全軍專家及全國各地百餘名代表參會。

在“促進中醫發展、加強中醫傳承”的大會精神指導下,會議邀請了六位專家教授就內科疾病的中醫藥診治進行了專題報告,尤為突出了腫瘤和消化系疾病的最新臨床進展交流,為中醫學術交流提供了一個高水平的平臺。而後,長征醫院中醫科主任魏品康教授以自己的書畫作品為背景進行了中醫傳統文化交流,將中醫融入國粹,從國粹中昇華中醫,博大精深而又深入淺出的報告博得一陣陣熱烈的掌聲。除此之外,本次大會的另一個特色在於進行了首次全軍師承製研究生論文交流。師承製研究生培養,是中醫特色,是全軍中醫人才培養的創新之舉,經過幾年的實踐,收穫頗豐。基於此,大會邀請了全軍第一屆、第二屆的八位師承製博士進行交流,分享師承製學習精華,向全體參會人員展示了中醫師承製博士得導師言傳身教的風采,也為今後培養的師承製學生樹立了楷模。

全軍中醫藥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學術會議是全軍中醫藥學會的盛會,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學術會議暨中西醫結合消化系統疾病新進展國家繼續教育學習班是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常年在我院召開的學術會議。本次大會集全軍、全國之力,內容前瞻,組織有序,形式與國際會議相接軌,得到了與會代表的一致好評,多位領導盛讚此次大會是歷屆中最成功的一次。此次會議的召開,無疑是我院中醫科發展歷程上的一個里程碑,也是我院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又一個良好契機。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2

20xx年3月10日下午,北京大學博雅認知論壇第一屆學術會議在北京大學博雅國際酒店大學堂2號廳成功舉行。本次會議由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辦,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痴呆診治轉化醫學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協辦。

此次會議邀請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晨教授、北大六院王華麗教授和李濤副主任醫師作為特邀講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王蔭華教授、孫永安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肖衛忠教授,解放軍301醫院謝恆革教授,首都醫科大學劉磊教授,北京海淀醫院於逢春主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張俊教授,首都醫科大學安貞醫院賀建華主任,北京安定醫院毛佩賢主任及多位相關基礎和臨床知名專家共話老年認知障礙早期診斷。

論壇伊始,於欣教授首先致歡迎辭,介紹了本次論壇的主題“老年認知障礙早期診斷”,並提出希望通過北大博雅認知論壇這樣的交流平臺,促進各個學科的專家相互探討合作並碰撞出學術的火花。

在上半場專題報告中,張晨教授介紹了阿爾茨海默病生物學標記物的研究進展,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這一疾病發病機制研究進展,並指出老年認知障礙的發病機制複雜,實質可能是突觸病變所致。張晨教授還介紹了本實驗室的相關研究,引發大家思考,給人啟發。

王華麗教授介紹了輕度行為損害(MBI)的研究進展,指出額顳葉變性患者的早期可能就表現出輕度行為損害,需要在臨床進一步得到識別和重視,從臨床角度對這一疾病所帶來的行為問題進行深刻剖析。在兩個專題報告結束之後,來自基礎研究和臨床的一線專家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病例報告階段,李濤副主任醫師帶來的早發痴呆病例引發了在場嘉賓和參會學者的再次熱烈討論,現場氣氛活躍,交流充分。

會議最後,於欣教授對本次會議作了總結,他提道,老年認知障礙的發病機制複雜,需要基礎和臨床領域的各位專家同道一起協同合作才能促進早期識別、早期診斷。

北京大學博雅認知論壇旨在通過各領域專家交流和探討老年期痴呆及相關認知障礙的前沿科學和臨床問題,推動老年認知障礙的相關基礎及臨床科學研究,促進老齡認知健康。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3

數字生活國際學術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Life 20xx(ICDL 20xx)”已於20xx年11月8日至10日在中山大學冼為堅堂成功召開,並與第三屆全國數字娛樂與藝術(DEA 20xx)及數字家庭互動應用與技術學術研討會聯合舉行。本次會議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山大學和北京工業大學聯合主辦,由中山大學數字家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承辦。會議由國內數字家庭方面的專家中山大學羅笑南教授擔任主席。

會議期間,共有69位分別來自中國、韓國、伊朗、馬來西亞、芬蘭、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代表參加了學術討論,其中包括Kore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stitute、Tampe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Ir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Tatung University、Chinese Taiwan Hospitality & Tourism College、中科院、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尼爾森公司(上海)等。組委會還邀請了孫玉院士(中國工程院)、David Levin教授(以色列Tel-Aviv University)、倪明選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李毅教授(香港理工大學)、王仁巨集教授(大連理工大學)、魏明海教授(中山大學)、劉鼎元教授(中山大學)、潘志庚教授(浙江大學)等作為特邀代表參加了會議,其中倪明選教授、David Levin教授、李毅教授和潘志庚教授分別就數字生活與數字城市、數字幾何模型的表示與處理、數字服裝模擬、數字奧運場館等學術前沿熱點問題向大會做了長達一小時的特邀報告。會議還設定了14個分會場,與會代表分別就數字家庭、網路、數字影象處理、計算機圖形學、人工智慧和虛擬現實等專題,結合個人研究情況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會議所錄用的論文全部發表在“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EI)正刊上,部分優秀稿件推薦到“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

會議期間,在組委會精心安排下,與會代表前往“廣州大學城數字家庭和數字電視產學研孵化基地”參觀,考察了廣東省數字家庭公共服務技術支援中心、中山大學、清華大學、TCL等多家科研單位研發和產業轉化的成果。

本次會議在20xx年“南沙科技論壇”首次論壇——生活及商業之數位化論壇的基礎上,為國內外從事數字生活關鍵理論與技術、數字娛樂與藝術和數字家庭互動應用與技術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廣泛、深入交流的平臺,對數字生活的跨越式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進作用。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4

16日下午到了會議所在城市後,直接入住酒店,在酒店大堂詢問時候,發現目前酒店辦會議的非常多,目前還沒有房,說是要等到三點才能有房間,我就在大堂裡面等著,看著酒店慢吞吞的退房速度,我心裡不禁有點著急。怎麼辦?萬一我們參會的老師來的話沒房間怎麼辦?或者到時候老師們一起來到,辦入住的速度這麼慢,會不會影響參會老師們的積極性?一直在胡思亂想。終於快到3點半了,我入住了,足足等了兩個小時。入住酒店就開始聯絡需要提前聯絡的老師們,確定好他們是否參加,確定好他們的車次和到站時間,心裡盤算著怎麼才能接待好這些老師。也和當地承辦院校的負責人聯絡了何時辦理禮品和裝包,何時在大堂準備桌椅、在大堂準備接待。

17日,一大早,就接到了電話,果然呀,我的擔心來了,原來是幾位老師已經來報道了,比預計報到時間早了一天,到了大堂前臺一問這裡都有房間,去交涉問有沒有聯合酒店的房間,營銷經理幫忙去打電話去另外的酒店找房間了,可是那邊只有兩間房,而這邊5位老師,怎麼也要三個房間。很著急,拜託酒店經理能不能想想辦法。後來老師們說自己去找如家之類的便利酒店住一晚上就好了,第二天什麼時間有房間什麼時間過來。幫忙在前臺找了地圖,老師聯絡了附近的酒店,終於幫助幾位老師解決了住宿問題。然後我就在想,以後辦會議的話,一定要和酒店方面協商提前提下幾個房間,方便提前報到的老師們來住宿。接下來就是去承辦院校,裝禮品和書籍資料。到地方一看26包書,還有八包書目,若干資料和光碟。我一一確定包中書籍分類。得到承辦院校的學生們幫忙,終於把上百包禮品都裝好了。累了一身臭汗。話說當我一個人一一分辨好幾十斤一包的書籍,一一搬好分類時候後,大汗如雨,心裡也在流汗,在家裡我都不曾搬過這好幾十斤一包的大件,這裡我要搬30幾包,還不止搬一次,腰也酸了,手也疼。心裡感慨,原來編輯也不過就是一個民工。在自嘲一下:這才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上的來工地,搬得動大包。還好後來一一裝袋時候來了四位學生幫忙,好不容易才弄好了。心裡很感謝他們,雖然他們是聽命於自己的老師,但幫我我就應該感謝人家,留了名片,說如果有需要的他們專業的書籍就給我聯絡,希望能以後有機會感謝他們一下。到這時候,我才發現,有些事情必須要有人幫忙才能做得完,自己一個女孩子不能像個爺們,啥都能幹,啥都幹得動。裝好包後,又和學校那邊的負責人聯絡了一下商議一下報到處18日幾點開始接待,那邊回答是八點整,我的擔心又來了,會不會在八點之前有老師報到而找不到接待老師呢?跟承辦方提了這個問題,說一般不會,上人都是在下午左右。 我懷著滿滿的擔心,回到了自己的住處,心想著自己早點起來吧,六點起床,吃個飯,在大堂等待 報到的老師好了。

18日,這是繁忙的一天,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十二點我一直都沒有歇著,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仔細回憶下,漏洞也有很多。從早上開始說吧,正在吃早飯,電話到了,有老師來了找不到報到的地方,我急忙跑出去接待,讓酒店先幫忙辦理住宿,接老師去吃飯。後來這位參會者告訴我其實他早上四點多就到了,只是一直在大廳坐著沒有聯絡我,怕吵到我。我好感動!然後就是在大廳和承辦院校的老師一起等著老師們報到。人上的真的很慢,報道的老師由於是和我單獨聯絡的,到了就打我的電話,我一一接待,帶領他們辦理住宿,發放禮品資料。說到發放禮品,這就是我的一個漏洞,貴重禮品應該要專人管理防止丟失遺漏,我一個人在報道處,接人看管發放禮品資料是忙不過來,這點是辦不到了。另外這次會議不是我們管錢,如果是我方管錢,就更需要相關人員打好精神,管錢要專人專管,有一個專門開發票,另外的人發放禮品。最好是一個人管一樣,這樣就不會亂了。另外關於發票有一點可提,還是參會老師告訴我的,一定要是那種地稅發票,不能是事業單位之間的發票,有的老師可能報銷不了,會產生問題。這倒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

中午的時候,讓同事小美女幫我去接一位老專家,對於不能親自去接這位老專家感到非常過意不去,我們在電話和QQ上聊過很多,也從老先生身上學習到很多,屬於一直神交已久就是沒有見過面型別的,如果不是實在走不開,我真的應該親自去接他。接老先生的車回來了,遠遠跑過去,握手,他第一句話是問我老公好不,還說了我老公的名字,當時特別開心!老先生記憶力非常好,我只說過一次名字他就記住了,不愧是學數學的!然後陪老先生一起吃飯,大家聊天聊得很開心。然後走開接著去辦事情。

等吃飯回來才發現來了一共30人不到,當時承辦方都很急了,怎麼會這樣?我也心裡一直打突突,不會有什麼問題吧?不可能上百名老師一起有事不能來參加呀?觀察一下,南京的老師們很多,而此地離南京非常近,坐高鐵很方便,估計中午或者下午坐車花個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沒必要太早到。確實四五點之後上人非常多,大家一陣好忙。在這個過程中,有老師打電話來問從高鐵站、火車站、汽車站怎麼到酒店,需要花費多少錢等等,一一幫忙作答。還有人問附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好吃的東西,這個就不知道了。發現打算在一個地方辦會議之前一定對這裡的風土人情好吃的東西都有所瞭解,記在腦海裡,可以很好地向老師們解釋。並且要熟悉自己所在賓館處的地理位置,周邊環境,包括自動取款機,超市,公交站等等大家需要或者可能需要的地方都要很熟悉。這個時候人數已經到了七八十人了。還有一部分老師打電話來說要晚一點到。這下心裡有了點譜了。

晚上是和專家一起吃飯會餐,在所在的賓館裡面,大家氣氛非常和諧,聊得很好。只是結賬的時候我犯了一個錯誤,直接下樓結了帳,其實我應該掛在房費上的,這樣就會節省好多錢,為本部門。以後再出去我就有經驗了,一定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

聊到很晚,終於回去了那時候十二點多,很快的進入夢鄉了。大概兩點左右電話響了,太困了,沒接,一會兒,房間的電話也響了,出了什麼事情?一咕嚕爬起來接了電話,原來是一位老師報道出了問題。和賓館的服務員吵了起來,拒絕回去睡覺。仔細瞭解了事情經過,問題真在於賓館服務態度不好,對客人很橫,只是一般客人可能不會這麼較勁維護自己權益罷了,我開始老師聊天,找他們大堂經理,找了到了解決的辦法,大家都回去睡覺了,這時候有四點了。

第二天,也就是19日仍舊六點起床,接著忙碌,還是吃飯吃到一半被老師叫出去了,還好沒有什麼太大的事情,解決了。然後點清老師人數,上車去學校圖書館的開會地點。本來定下來是8點出發的,人多的話就會容易錯過時間,照顧好拉後的老師我到了會議地點。招手辦理圖書書展的事情,擺好書,進入會議室,聽專家報告。離開數學專業好久了,也好久沒有進入課堂了,沒有聽過課好久了,在會議室我一邊照相片,一邊錄音。進行資料的收集。說到收集資料,這點非常值得注意,現在各種電子裝置非常先進,一定要帶齊備了裝置,這次我就吃虧在忘記帶相機,只帶了一個蘋果的IPOD,記憶體還不足,只好刪除自己原有的檔案,很心疼。在聽報告的過程中,專業上的東西倒是沒引起我太多的共鳴,老先生講座的方式說話的方式等等卻給我深刻的印象,原來事情也可以這麼做!老先生都七十多歲了,自己學習的PPT,這是多麼強的學習毅力呀,才是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通過親情迅速拉近與在座聽眾的距離,總結前面專家的話,融合氣氛關係,感謝贈自己東西的朋友,。。。。。。這些自然而然的引出引入,讓報告者的心和聽眾的心迅速拉近,這些都是我欠缺的,確實需要學習。

這時候會議上就沒有什麼需要格外注意的事情了。有一點就是一定安排好大家交流的時間,多多聽取老師們的意見。另外主要有一點,作為會議負責人,一定要照顧好每一位老師的情緒,急他們之所急,照顧好他們。另外要很好的記住會議日程,會議時間等等方便有人諮詢的時候仔細告知。

20號,旅遊,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情了。除了要和旅遊團打好招呼,照顧好老師,清點好人數,最好帶點藥品傳可貼之類的,防止突發事件。主要是通過這次旅遊多這個城市改觀,這個城市真是不錯,很好。

21日,會議收尾工作,送別專家,回家。

回來之後,注意整理資料,郵寄會議通訊錄,注意書展反饋資訊,郵寄圖書和與相關教師保持聯絡。這裡需要注意一點,參會老師的報告一定要提前和專家要來,有需要資料的老師,一併和通訊錄一起郵寄即可。會議上獲得相關資訊注意要跟進。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5

由中國顆粒學會超微顆粒專業委員會主辦,內蒙古科技大學承辦的“第六屆海峽兩岸超微顆粒學術研討會”於x年8月15~18日在內蒙古包頭成功舉辦。參會的有來自大陸26個單位(18個大學院所等科研機構及8個企事業單位)的93名代表及部分學生和26名來自海峽對岸10個大專院校的中國臺灣代表。這次研討會的目的是進一步總結交流兩年來海峽兩岸本領域的科研、開發成果,促進我們國家以及海峽兩岸在超微粉體方面的科學技術水平,進一步增進兩岸科技工作者的友誼,鼓勵海峽兩岸從事超微粉體制備、表徵及應用研究和開發的科技人員及企業家們交流心得,集思廣益,獻計獻策,為提升整個中華民族的科技水平和繁榮做出貢獻。通過會議的順利進行,已完滿達到了預期目標。

在8月15日上午舉行了開幕式,內蒙古自治區臺聯祕書長、包頭臺辦主任、內蒙古科技大學副校長出席了開幕式並講了話,中國顆粒學會超微顆粒專業委員會主任xx教授、中國臺灣大同大學xx教授分別代表專委會和中國臺灣代表講了話,開幕式由專委會祕書長xx教授主持。本次會議收到會議論文70餘篇,除半天大會報告外,分2個分會場進行。大會報告的論文7篇,分會報告的會議論文共50餘篇(其中部分為分會邀請報告)。張貼論文9篇。與會專家就各自研究領域取得的成果進行了學術交流,並特意抽出兩個小時專場讓企業代表與學者們進行了交流。會議還組織大家參觀了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稀土研究院等單位。

超微粉體的研究與開發作為奈米科技領域的一部分,其發展也經歷了很多階段。本次會議認為,超微粉體的研發必須立足於人類在能源、資源、環境、健康衛生等重要方面體現其應用,實現主導技術的價值。本次會議緊緊圍繞這個議題,就超微粉體與相關材料的製備、技術、方法方面,體現了需求規劃的先導作用,也出現了一些新方法、新技術、新產品。

從本次研討會所發表的論文,我們高興地看到,近年來,海峽兩岸在超微顆粒製備和應用研究,特別是在與環保、新能源以及生物醫藥材料有關的應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總體說來,會議上發表的論文,無論是口頭報告的還是張貼的,絕大多數的水平都很高,且都涉及了當前奈米科技的前沿熱點,並緊緊抓住與實際應用的結合。比如:中國臺灣大學的劉如熹教授經過長期研究,現在可以有控制地製備多種形狀的奈米金顆粒,包括棒狀、球狀、絲狀、三角狀等等,已開始探索在診斷和治療腫瘤等方面的應用。中國臺灣師範大學的胡淑芬教授的工作也非常吸引人,她將奈米Si量子點結合於SiNx中,製成了新一代的太陽能電池,不僅大大擴充套件了其對太陽光的吸收譜範圍,而且通過其多重激發效應,更明顯地提高了其光子能量的利用效率。中國臺灣大同大學研發長林鴻明教授還概括介紹了這幾年中國臺灣奈米材料的應用研究及其開發情況,大會主席中科院固體所的張立德教授在報告中則扼要介紹了當前世界範圍奈米材料和奈米科技的主要研究熱點和進展情況,所有這些,都受到了與會者的普遍歡迎。

尤為難得的是,企業界的代表們結合其自身的感受,對超微粉體的研發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和期望。

會上,大家還對中國臺灣和大陸沿海因“莫拉克”受到的災情表達了關切與慰問。通過會上會下的密切接觸,兩岸同行的友誼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會議期間,中國顆粒學會超微顆粒專委會也就今後的工作設想作了介紹,並徵求了與會代表們的意見。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6

首先,非常感謝我的導師王小云教授,她不僅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給我很大的關心和幫助,鼓勵我積極參加國內外密碼會議來鍛鍊自己,並給我聯絡了這次出國參加會議的機會,而且在資金上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和支援,讓我能夠後顧無憂的參加這次會議;也非常感謝山東大學和學校的各位負責老師,不僅幫我順利辦好了各種出國手續,而且也給了我很大的資金支援,使我能夠順利的參加這次會議。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國際會議,而且在會議上還要宣讀我的兩篇論文(一篇是主會議,另一篇是它的一個workshop),所以非常緊張,在國內時,我就把我的幻燈片讀了一遍又一遍,儘量讓自己更加熟練,但是當我作第一篇報告的時候,剛開始還是有些慌張,後來當自己把精力主要放在論文的內容時,已經平靜了很多,畢竟是自己做的論文,因此除了會有一些語言上的障礙外,其它都還好,所以在報告完,回答問題期間,也能夠比較冷靜地給出相應的回答;就在做第二個報告時,情況就好了很多,所以經過這次參加會議,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讓自己得到了很大的鍛鍊,而且也見識了國際會議的規模,這次會議因為舉辦的屆數比較多了,所以在辦會經驗上已經比較豐富了,規模相對也比較大,提供給參會者的條件等都比較方便(比如每天在住宿的旅館和會議場所之間都會有專車接送);而且,由於這個會議的日程安排得比較緊張,與會人員除了在會議上的交流外,其他時間很少,所以他們也專門組織了一個比較自由的聚會,讓大家可以隨心所欲的交流。

參加這次會議的最大收穫就是能夠有機會和許多密碼學方面的專家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首先在我作報告的時候,聽報告的有許多專家,所以他們針對我的論文情況也給出了比較有意義的建議,而且對我將來繼續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指導性的意見;另一方面,我也注意聽一些我比較感興趣的報告,通過聽報告也瞭解了別人的大致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思路,增長了見識;並且,在會議的過程中會有一些主題報告,主要是由國際知名的專家給出的,,對我瞭解國際研究進展、緊跟國際研究的步伐起到了指導性作用。參加這次會議,雖然鍛鍊了自己用英語表達的能力,但是也凸現了很大的不足,就是自己的聽說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所以我決定回來後在努力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的同時,也應該多鍛鍊英語聽說能力。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7

2-xx年11月13日有機化學領域的權威盛會——第七屆有機化學學術會議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會議由中國化學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主辦,由南京大學和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承辦,彙集國內外20xx多名專家學者,數十場高階報告會及交流研討會,場面異常盛大隆重。

本次學術會議涵蓋物理有機,有機合成,天然產物化學,金屬有機,元素有機,生物有機化學與化學生物學,有機分析,醫藥、農藥及精細化工產品化學,超分子化學等九大方面,幾乎囊括了有機化學領域的全部內容,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醫科院及各大高校的院士,教授,學者為我們呈現了精彩的報告,讓我們瞭解了他們在有機化學領域的工作進展。

在展會期間,溶劑純化系統成為名副其實的明星產品,吸引了眾多老師和學生駐足觀望問詢,很多學生是初次見到這款產品,好奇心驅使他們不斷地打量著這個龐然大物,經過工作人員熱情耐心的解釋,使他們的興趣更加濃厚,決定會後回去跟老師推薦,為採購做初步的準備,並留下聯絡方式,邀請有機會去學校參觀拜訪;一部分老師更是帶著明確的意向來展臺前瞭解裝置的具體情況,對部分細節做好記錄,回去研究報計劃;更有少部分可愛的老師直接進入砍價的環節;還有部分在國外使用過溶劑純化系統的使用者,對這一產品給予了肯定的評價,同時提出了非常寶貴和中肯的建議,我們都一一留下這些老師的聯絡方式,並希望與老師保持長期的溝通交流,為這一產品能夠更好服務於使用者提供技術支援和指導。

本次展會收穫頗多,首先讓我們對市場有了一個更為客觀和全面的認識,同時讓我們對溶劑純化系統在中國的推廣信心倍增,通過與專家的溝通交流,明確了我們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及相對長遠的發展規劃,同時也讓我們意識到,要使我們的工作更加完滿地再客戶端得到實現,要做到在持續的客戶需求的探索中完成產品的不斷升級改造,在縱向整合中完成對成本的嚴格控制,在不斷學習中完成服務的質量提升,總之,讓真正質優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惠及廣大使用者。

大連中匯達科學儀器有限公司作為一個已經走過十多年的高新技術企業,始終以一流產品,優質服務回饋使用者,她的始終存在,她的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活力的存在,除了她的員工的不懈追求和努力之外,更是這個社會給予她的肯定和高度認可,現在的她正處於高速的成長期,除了大連這些老朋友,她還要結交新朋友,北京,上海,廣州,她要廣交國內外友人,讓中國和世界都認識她,瞭解她,這已經成為她的員工的夢——中匯達夢,終會達夢!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8

近日,由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主辦,南京市第一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市兒童醫院共同承辦的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20xx學術會議暨第十一屆國際華人心血管麻醉論壇,在江蘇省南京舉行。大會以心胸血管麻醉及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熱點問題進行了交流與研討,通過不斷的學術交流,使廣大的麻醉醫師們及時瞭解心胸血管麻醉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熟悉心胸血管麻醉研究的前沿動態和發展方向。

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會議合影

據悉,此次學術會議以“團結、融合、求真、創新”為宗旨,眾多講者為參會人員呈現了大量疑難、複雜的珍貴病例,既有成功之經驗與喜悅,又有失敗之教訓與總結,為廣大從業人員提供了很好的借鑑,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類似不良事件的發生。會上,由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祕書長敖虎山教授和南京市心血管病醫院麻醉科主任史巨集偉教授共同主持大會開幕式,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副會長岳雲致辭。

會上,阜外醫院院長鬍盛壽院士在“心血管外科進展”主題報告中指出,近年來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診治水平進展迅速,但仍存在較多問題,比如:急救能力、遠期療效仍欠佳;偏重基礎研究,臨床研究質、量不高;心血管藥物和器械原創性較低等,只有正視上述問題,才能積極開拓進取。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樊代明院士在“整合醫學”專題講座中,針對當前臨床醫學分科較細、重視區域性與微觀等情況,創新性提出“貴在整合、難在整合、贏在整合”的新理念;來自美國威斯康辛醫學院的Dr. Bosnjak教授在“誘導多能幹細胞在精準醫學中的作用”中指出,採用誘導細胞重新程式設計技術可以獲得多種功能各異的幹細胞,有望成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多種疾患,如心腦血管疾病、阿爾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等慢性疾病的利器,但目前仍存在製備困難、致排異、致癌等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徐州醫科大學曾因明教授則在“優秀學術帶頭人是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柱石”中,就目前我國麻醉學科發展現狀、隱憂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做了演講。

在學術課程的規劃上,此次大會共開設了2個主會場、36個分論壇、240餘場專題學術報告以及15場衛星會議。學術內容上新增圍術期熱點、心腦對話、疼痛診療、心血管超聲、急救與復甦、TEE workshop、圍術期食管超聲、圍術期感染控制、圍術期醫學與檢驗、心血管精準醫療、心肺復甦、心血管藥學、心血管護理等13個板塊,尤其是在主會場以及3個新增的圍術期熱點論壇中,匯聚了大量的國內外醫學領域的頂級專家,分別從整體醫學與精準醫學、麻醉學與圍術期醫學、臨床與基礎研究、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等四大方面展開了主題講座,為麻醉學乃至醫學未來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

據悉此次大會共有來自美國心臟麻醉醫師協會、美國心臟超聲委員會、國際華人麻醉學院、CSA、CAA、SSA等國內外著名麻醉學術組織的主席及著名學者412人,來自全國各地的註冊醫師2576人、志願者98人蔘會。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9

數字生活是國際上新興的研究方向,它是指在家居用品和辦公裝置自動化、資訊化、智慧化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網路通訊技術,實現高效、舒適、安全、便利和環保的居住及工作環境。它強調無論在任何地方(Any Place)均可隨時(Any Time)通過任何一種數字化產品(Any Device)享受數字化的服務內容(Any Content)。數字生活涵蓋了數字產品、內容服務等眾多內容,包括數字家庭(Digital Home)、數字辦公(Digital Office)、數字旅行(Digital Travel)等全方位數字化生活模式。如今,數字生活已經從一個概念發展為融合3C(通訊、計算機、消費電子)領域的產業。尤其是數字家庭的理念已經滲透到IT業、家電業、家居業、房地產業等領域,已經慢慢被人們所熟悉。“數字家庭”是利用數字化技術將人們所熟知的個人電腦和傳統家電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高效能的電腦為中心,連線如數字電視、數碼相機、手機、MP3播放器、家庭影院、數字家電甚至包括安防系統等等,建立智慧化、便於管理的生活環境。 “數字家庭”代表著未來的一種生活方式,它在將家電產品數字化的同時,使各種數字消費電子產品高度整合,計算機、通訊裝置、視聽產品、家用電器等各種裝置實現互相識別、資源共享,具有高度的數字化和聯網化的特點。因此,數字家庭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體驗,也一直是國內外各大研究機構和企業關注的熱點。日本、韓國、美國、德國等國家紛紛部署發展數字家庭產業的科技計劃。

本次會議的參會著均為數字家庭相關領域的專家、研究人員和技術開發人員,會議內容為純粹學術交流,不涉及政治問題。各位資深專家和與會代表對本次會議的組織、舉辦給予了高度評價,充分肯定了組委會為保證會議質量所採取的低錄用比例這一措施,並建議將數字生活國際學術會議以兩年為週期長期舉辦下去。經廣泛徵求意見,組委會初定於20xx年在香港或新加坡舉辦第三屆數字生活國際學術會議。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10

2-xx年11月13日有機化學領域的權威盛會——第七屆有機化學學術會議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會議由中國化學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主辦,由南京大學和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承辦,彙集國內外20xx多名專家學者,數十場高階報告會及交流研討會,場面異常盛大隆重。

本次學術會議涵蓋物理有機,有機合成,天然產物化學,金屬有機,元素有機,生物有機化學與化學生物學,有機分析,醫藥、農藥及精細化工產品化學,超分子化學等九大方面,幾乎囊括了有機化學領域的全部內容,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醫科院及各大高校的院士,教授,學者為我們呈現了精彩的報告,讓我們瞭解了他們在有機化學領域的工作進展。

在展會期間,溶劑純化系統成為名副其實的明星產品,吸引了眾多老師和學生駐足觀望問詢,很多學生是初次見到這款產品,好奇心驅使他們不斷地打量著這個龐然大物,經過工作人員熱情耐心的解釋,使他們的興趣更加濃厚,決定會後回去跟老師推薦,為採購做初步的準備,並留下聯絡方式,邀請有機會去學校參觀拜訪;一部分老師更是帶著明確的意向來展臺前瞭解裝置的具體情況,對部分細節做好記錄,回去研究報計劃;更有少部分可愛的老師直接進入砍價的環節;還有部分在國外使用過溶劑純化系統的使用者,對這一產品給予了肯定的評價,同時提出了非常寶貴和中肯的建議,我們都一一留下這些老師的聯絡方式,並希望與老師保持長期的溝通交流,為這一產品能夠更好服務於使用者提供技術支援和指導。

本次展會收穫頗多,首先讓我們對市場有了一個更為客觀和全面的認識,同時讓我們對溶劑純化系統在中國的推廣信心倍增,通過與專家的溝通交流,明確了我們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及相對長遠的發展規劃,同時也讓我們意識到,要使我們的工作更加完滿地再客戶端得到實現,要做到在持續的客戶需求的探索中完成產品的不斷升級改造,在縱向整合中完成對成本的嚴格控制,在不斷學習中完成服務的質量提升,總之,讓真正質優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惠及廣大使用者。

大連中匯達科學儀器有限公司作為一個已經走過十多年的高新技術企業,始終以一流產品,優質服務回饋使用者,她的始終存在,她的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活力的存在,除了她的員工的不懈追求和努力之外,更是這個社會給予她的肯定和高度認可,現在的她正處於高速的成長期,除了大連這些老朋友,她還要結交新朋友,北京,上海,廣州,她要廣交國內外友人,讓中國和世界都認識她,瞭解她,這已經成為她的員工的夢——中匯達夢,終會達夢!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11

20xx年3月26日,遼寧省康復醫學會第二屆骨手分會專業委員換屆暨學術交流會議在瀋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隆重召開。大會由遼寧省康復醫學會主辦,瀋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承辦,經過緊張籌備,此次會議得到遼寧省內骨科、手科、康復領域專業人士的廣泛關注,可容納近200人的會場座無虛席,成為遼寧省康復醫學會骨手分會的一次“盛會”。

大會選舉瀋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潘海副院長擔任新一屆遼寧省康復醫學會骨手分會主任委員,同時選舉產生副主任委員11名,(其中,瀋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骨外一科主任樸成哲主任、康復醫學科趙忠海主任、手外五科王彥生主任榮幸當選副主任委員。)常委40名,委員119名。

此外,還邀請省內各大醫院骨手康復知名專家,分別就運動創傷、關節術後、手外傷、體外衝擊波等領域的治療與康復進行了交流和分享。骨科、手科、康復科三大學科聯合是本次會議的一大特色,同時也是在國內康復醫學會上的一大創新。

會議的成功舉辦標誌著遼寧省康復醫學會骨手分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瀋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副院長、遼寧省康復醫學會骨手分會主任委員潘海表示,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和身體康復需求的提高,使得醫學的工作重心也從單純通過手術治療保全肢體逐步向肢體功能重建、功能康復方向轉移,不僅要給患者治好病,更要使其最大程度的恢復至具有正常人的功能。

因此,本次會議提出了“骨手康復一體化”的核心理念,整合骨科、手科、康復科三個專業學科資源,共同搭建患者整體康復的平臺,將康復治療早期介入臨床手術治療之中,使患者早期手術、早期康復、早期迴歸社會,為推進健康遼寧、健康中國提供保障。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12

上週在上海由長海醫院主辦胸部腫瘤及介入國際論壇結束.許多方面有參加,主辦者邀請了十二位國外知名學者,包括TBNA的發明人王國本教授.主要內容介紹肺癌治療進展,及氣管鏡介入技術的發展,內容豐富,大家收穫豐盛,發現氣管鏡內容大大發展了,不久可將資料整理後,提供給大家.

司馬主任已經開這個帖子有兩天了,可是應者寥寥,為什麼?會議版幾乎每天都有新的會議帖子,DXY的站友中參加會議的應該不在少數,會後大家可能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了。其實會後將自己的體會寫出來不會佔用大家多少時間,簡單三言兩語,只要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就可以了,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寫的詳細些。其實每次參加會議都應該有所收穫的,有的單位要求會後回到單位要彙報的,這樣才達到了出去交流的目的了。否則單位派人出去開會,豈不是拿錢打了水漂兒了?當然,出去欣賞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同時把旅遊的見聞寫出來也可以拿來交流嘛(但會議的收穫應該是必不可少的)。歡迎廣大站友積極參加交流和討論!

下面我把20xx年參加會議的體會帖出來,每年的會議我都寫了參會的體會,我會陸續帖上來。

會議名稱/型別:中華醫學會放射醫學與防護學分會第四次全國中青年學術交流會

會議時間:20xx年10月

會議地點:重慶

參與成員:會議特邀衛生部法監司蘇司長、程天民院士、軍科院、CDC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的領導做專題報告,主要參加人員為全國放射醫學的專業人員,以中青年為主。

會議主要內容:現代戰爭和核恐怖活動;醫療輻射的劑量與防護;我國放射醫學進展;放射性疾病診斷標準;輻射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有關放射醫學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等。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13

1.概況介紹

在醫院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援下,我於20xx年6月11-17日有幸參加了美國傷口造口失禁護士協會(WOCN)和世界造口治療師協會(WCET)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首府鳳凰城聯合主辦的20xx年傷口造口失禁護理學術交流會,會議共5天,參會者2500人,來自全世界各國。概括起來有3個特點:

①強強聯手,規格高覆蓋廣:此次會議由2大國際學術組織聯合主辦。主辦方之一的WOCN是北美和全球很權威的傷口造口和失禁護理學術組織,在維吉尼亞大學、華盛頓大學和各個州州立大學中均有傷口和造口培訓專案,主要為培養造口治療師制定傷口造口和失禁護理(WOC)3個專業的核心課程;該組織的資質認證委員會( Wound,Ostomy &Continence Nursing Certification Board,WOCNCB)負責認證全美和北美國家傷口造口和失禁護理護士資質,目前已在北美國家培養認證WOC護士4700名,旗下有SCI源雜誌《傷口造口和失禁護理雜誌》,20xx年-20xx年WOCN出版了以循證為基礎的傷口造口失禁護理臨床實踐指南6本。另一主辦方WCET成立於1978年,有全球性的網路支援,旗下有向全球發行的雜誌《世界造口治療師雜誌》,向全世界各國提供廣泛的臨床實踐資訊和教育專案,包括造口護理創始人諾瑪.吉爾獎學金專案,用於資助ET護士參加WCET主辦的國際性學術會議(注:我此次參會獲得了此項獎學金)。WCET從1978年開始每2年在全球各地舉辦學術年會,培訓認證ET護士已超過xx000人,遍及全世界各國。此次會議的主題是“病人照顧和護理”,開幕式上由WOCN主席和WCET主席先後致詞,WCET主席特別提到了中國從20xx年到20xx年xx年中,ET學校展開了6所,ET護士從2人增加到296人,全場為之鼓掌。

②知名教授講座內容豐富,文章分層次交流互相促進:會議安排的講座內容豐富,均由知名教授主講,如哈佛大學的教授主講“傷口與感染控制”、“傷口診斷的更新”、澳大利亞博士主講的“社群中的傷口護理”、參與制定美國國家壓瘡指南的博士主講“美國國家壓瘡預防和處理指南”、以制定“壓瘡危險計分表”而聞名的博瑞登博士主講“壓瘡危險計分表:25年的發展”,等等。參會的交流文章分為口頭交流和壁報交流,我的“暴發性流腦伴發血管內瀰漫性凝血繼發41處全層傷口的分階段干預”被選為壁報展出,也是此次會議中國護士唯一的一篇參會壁報。

③院企聯合,打造多贏的學術發展平臺:會議期間大螢幕滾動式播出各個不同級別的贊助企業,如鑽石級贊助者、白金級贊助者和黃金級贊助者等。會議中心負一樓有一個很大的展廳,xx0多個對會議有贊助的生產傷口造口和失禁護理產品的各國公司在各自的展位上展出各種現代化產品。會議期間,安排了參觀Maricopa醫院半天,該院位於鳳凰城中心,擁有美國一級水平的創傷中心和全美第二大燒傷治療中心及傷口治療門診,每年接受創傷病人7000-8000人、燒傷病人8000人左右。該院與美國ConvaTec公司合作,在院內網上建立了全院共享的傷口處理標準化方案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醫院也因此係統的應用展開研究並在大會上作交流,提高了治療質量的學術影響力。

2.主要收穫:

①獲得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全球發行的5本有關傷口的雜誌,其中2本為SCI源雜誌,成為我們今後學習和努力爭取投稿的目標。

②購買了WOCN出版的6本實踐指南,用以更新我們的理念和規範護理標準,計劃用半年時間學習理解,消化吸收,結合實際撰寫我們自己的《傷口護理標準化方案》,預計20xx年出版。

③面對面瞭解美國KCI公司的負壓傷口治療儀,KCI公司生產的負壓傷口治療儀壟斷了美國和全球市場,我瞭解到該公司與SCI源雜誌有協議,如果發表有關負壓傷口治療的文章,所使用的治療儀必須是KCI公司的。此次有機會進行了面對面操作,瞭解了該儀器的功能特性和優點。

④瞭解了很多未進中國的新產品新技術,例如ConvaTec公司的處理大便失禁套裝,能有效解決大便失禁帶來的面板問題和護理困難,護理部在2年前責成我們傷口小組尋找可用產品和方法,雖然找到了一些替用品和方法,但一直不夠理想,此次會議觀看產品期間我特別請工作人員演示了套裝的使用原理和方法,並索要了一套原裝套裝樣品,回來後準備試用,必要時與廠家合作國產化。

⑤20xx年美國護士協會(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ANA)已將傷口造口和失禁護理認證為“提供傷口造口和失禁護理和實踐標準的護理實踐專科”, 即20xx年起傷口造口和失禁護理由專業升格為專科。這對我們是很大的鞭策和鼓舞,如何發展專科護理?今後的目標更明確,任務也更艱鉅。

3.主要設想:

①推行負壓傷口治療技術使之成為核心技術:我們引進負壓傷口治療技術5年餘了,使用自主研發的負壓傷口治療儀,治療了40多例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是治療儀從20xx年研發至今不斷改良5年,尚未獲得理想的機型,主要是智慧化和便捷性不夠,此次現場操作KCI的機器發現其產品有小巧、功能先進和穩定、操作方便等優點,並且得到了美國FDA的批准。今年我們以“負壓傷口治療新技術新療法”為主題申請成功了國家級繼續教育專案,9月將辦學習班,如何以負壓傷口治療技術為核心技術,全面推動傷口護理和研究及其教學呢?迫切需要購進1臺功能先進和穩定的治療儀。

②加強資訊化建設,推行傷口護理標準化系統建立和使用:在Maricopa醫院參觀看到並操作了傷口護理標準化系統的使用方法,此係統把傷口測量與評估、問題分析和判斷、方法選擇及其效果評價以標準化方案的形式在電腦中呈現並且可以列印儲存。我們護理中心20xx年開始此項工作,一直以人工記錄方式記錄和儲存病人資料,沒有電子化。20xx年我們請軟體工程師設計了“傷口護理系統”並經醫務部獲准由資訊科掛在我們傷口護理中心電腦後臺運作,但由於沒有專用的伺服器及缺乏維護和更新,因此一直處於不理想使用狀態。因此推行傷口護理標準化系統我們已有基礎,問題是如何使系統功能發揮到最大化?需要醫院的整體規劃和支援延伸傷口護理領域。

③加強與國外同行的交流,引進高學歷護士和開展多科或多中心合作研究:美國的專科護士普遍學歷層次高(碩士、博士較多)、工作敬業、研究能力強,多科合作研究,所做的研究深入,方法規範嚴謹,結果令人信服並且被SCI雜誌刊登作為循證依據的高質量研究論文多。而我們護理中心人員學歷層次不齊(大專為主,本科和碩士各1個),護理研究受制約因素多尚未形成多科合作,雖然在國內發表論文數量較多,但尚未在國外特別是SCI雜誌發表,外語水平不能適應國際交流,這可能是未來發展的一個瓶頸問題。為了專業發展,護理中心需要培養科研能力強、外語水平好、動手能力強的高學歷護士。我們的設想暢通訊息渠道,不定期與香港和國外同行保持聯絡,及時申請獲取國外研究專案,與境外同行合作(香港為主),爭取撰寫高質量的文章投WOCN和WCET雜誌。

④加強醫院間合作,增加病人來源和共享資源:受多學科合作的啟發,我們準備選擇幾家醫院,幫助培養傷口護理護士和在該院開設護理門診,遇到複雜傷口轉至傷口護理中心處理,試點成功後再增加幫帶醫院,目的是擴大病人來源和共享資源,進行多中心合作研究。

總之,時間不長,收穫很多,感想很多。希望能夠在工作中加以實現,使傷口護理有新起點、新突破。

再次感謝各級領導的支援!同時也要感謝WCET給我的獎學金資助和瑞典墨尼克公司給予的部分資助,使我能夠獲得此次學習的機會。謝謝!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14

近日,中國鐳射雜誌社舉辦多場光學前沿系列活動,其中包括:光學前沿——第十二屆全國鐳射技術與光電子學學術會議、20xx中國光學重要成果釋出會、科技論文寫作培訓班及光電行業品牌展示及專場招聘會。此次光學前沿品牌活動,匯聚了眾多國內外光電學者,與會人員思想碰撞、互動熱烈。

聚“力”凝“智” 打造會議品牌魅力

3月13日至15日,光學前沿——第十二屆全國鐳射技術與光電子學學術會議在上海如期舉行。大會名譽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鐳射與光電子學進展》主編範滇元,上海光機所副所長陳衛標分別致辭。

開幕式之後,範滇元、中國臺灣大學教授楊志忠、長春理工大學教授姜會林、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洪明輝作大會特邀報告,分別從高功率鐳射、表面等離子體、先進製造業中的鐳射應用、空間目標光學四個研究領域報告了最新進展,報告內容引人入勝,深受與會專家學者的好評。

在分會場報告中,光學領域專家學者就鐳射物理與技術,先進全固態鐳射器及新型鐳射器,先進鐳射材料、薄膜及元器件等專題進行了討論與交流。100餘位光學領域一線專家應邀在會上報告了各自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會場氣氛熱烈。另外,會議還評選出10篇優秀張貼報告。

本屆會議由中國鐳射雜誌社、德國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聯合主辦,北京工業大學鐳射工程研究院協辦。會議得到廣大中外光學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援,共收到投稿370餘篇,來自全國各地科研院所、高校及企業400餘名光學領域的中外專家學者參會。

在為期3天的學術報告中,藉助會議平臺,與會學者瞭解了國內外最新的技術和成果,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互動中學習發展。

以“心”求“新” 彰顯品牌活動特色

3月14日晚,20xx中國光學重要成果釋出會舉行,中國科技大學陸朝陽課題組、北京大學趙清課題組、東南大學崔鐵軍課題組等20項研究成果獲此殊榮。中科院院士祝世寧、中國工程院院士姜會林、中國鐳射雜誌社董事長兼總經理楊蕾等向獲獎代表頒發了獎盃和證書。

20xx年,中國光學領域湧現了許多重大科研成果,“中國光學重要成果”評選活動為這些科研成果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這一評選活動較全面地體現了我國光學領域的重大研究進展,是我國光學領域具有一定權威性的知名評選活動,評選結果獲得光學專家的廣泛認可。

“中國光學重要成果”評選活動由中國鐳射雜誌社發起,旨在介紹國內科研人員在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與光學相關的具有重要學術、應用價值的論文,促進光學成果的傳播。

授“業”解“惑” 提升培訓軟實力

3月13日晚,中國鐳射雜誌社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讀者見面會”,《中國鐳射》常務編委、清華大學教授鍾敏霖同中國鐳射雜誌社編輯一起,為大家傳授論文寫作與發表的方法,並就期刊的錄用、評審情況進行了說明與交流。

在報告中,鍾敏霖簡要介紹了《中國鐳射》期刊的出版情況和特色,並從《中國鐳射》的視角著重介紹了期刊錄用與評審的流程。他還從科學家的角度教授科研人員如何將研究成果轉化成論文,又從審稿專家和終審編委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什麼樣的文章容易被錄用。

中國鐳射雜誌社出版中心主任殷建芳圍繞“如何讓編輯喜歡你的論文”為中心,以“賞心悅目的稿件”和“讓編輯覺得棘手的稿件”作對比,列舉了科技稿件寫作的注意事項,並從論文寫作的角度詳細地向大家介紹了投稿的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案。

本次讀者見面會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會場內座無虛席。多名讀者表示此次培訓對自己在論文寫作方面啟發很大。

創“優”會“友” 續寫展臺新風尚

中國鐳射雜誌社攜手中國光學期刊聯盟的所有期刊亮相慕尼黑上海光博會,《中國鐳射》、《光學學報》、Chinese Optics Letters、Photonics Research等期刊向現場觀眾全面展示了期刊叢集化發展和數字化出版等方面取得的成績。

在去年展會上備受關注的光電匯,再次以新面貌參展,《光學前沿:鐳射加工技術及應用》一書在展會中一經推出,反響熱烈。

本屆會議期間首次舉辦了光學領域專場招聘會,光電匯攜手48家光學公司、高校及科研機構匯聚於此,為與會人員提供了豐富的職業選擇。同時,5家光電機構在會場外進行了產品展示。現場吸引了眾多與會代表前來招聘、問詢。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15

10月14日,省長鬍和平在西安會見了出席第十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暨“心理學與一帶一路”國際論壇的部分中外嘉賓。

胡和平說,健康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心理學發展對於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陝西非常重視心理學學科建設,在基礎研究和實際應用等方面取得了諸多成果。

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陝西正在發揮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文化交流源遠流長的優勢,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文化教育交流。希望與會專家學者關注、支援陝西教育文化事業發展,共同為“一帶一路”建設打牢民心相通的基礎。

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主席庫珀等嘉賓表示,將以此次會議舉辦為契機深化交流與合作,推動心理學在陝西及中國更好發展。

由中國心理學會主辦、陝西師範大學承辦的第十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暨“心理學與一帶一路”國際論壇於14日至16日在西安召開,與會代表將圍繞“心理學與一帶一路”的主題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心理學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和應用。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16

3月25日上午,來自全國各地的普通外科專家學者齊聚金城蘭州,參加了由中華醫學會雜誌社、中華普通外科雜誌編輯委員會主辦、蘭州大學第二醫院協辦的第xx屆全國普通外科學術會議。本次會議將圍繞消化道腫瘤的精準治療的新概念、新視角,新手段等內容展開研討。

據介紹,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普外臨床醫學中心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甘肅省高校重點學科、甘肅省衛生廳重點學科,是蘭州大學臨床醫學博士和碩士專業學位和科學學位授予權學科,是蘭州大學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設站單位。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普外臨床醫學中心在在李玉民教授和焦作義教授為代表的學科團隊帶領下成功開展了甘肅省首例DCD肝臟移植術,截至目前已成功完成10例DCD肝移植,位居甘青寧前列。李徐生教授和王琛教授帶領微創外科團隊在全省大力開展和推進腹腔鏡技術的發展,目前已開展了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腹腔鏡下複雜肝膽胰胃腸腫瘤根治術等國內外公認的高難度手術,在病例數和質量上達到國內先進乃至部分領先水平,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和社會效益,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力。

北京協和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玉沛教授發來賀信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他在賀信中表示,近年來我國普通外科事業飛速發展,各專業間的互通與合作日益加深,新觀點、新理論、新技術不斷湧現,極大地拓寬了專業發展的視野和路徑,促進了外科學理論研究與臨床實踐不斷取得重大突破。

據大會組委會安排,本次大會前期已順利進行了基層義診和手術直播,今天正式進行學術會議。會議邀請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養和醫院範上達教授,大會主席、北大人民醫院冷希聖教授,蘭州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李玉民教授,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總編魏均民教授,蘭州大學第二醫院院長王琛教授以及全國各地著名外科專家70餘人,特邀參會代表1000餘人共同進行學術交流。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17

11月3日~6日,由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教育心理學分會主辦,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教育學院承辦的“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教育心理學分會理事會暨中國學校教育心理學20xx年度學術研討會”在該校召開,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教育心理學分會近60名理事,以及高等院校和中國小校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實踐的專家學者300多人蔘加了此次研討會。

據瞭解,本次研討會的主要議題包括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與發展路徑、核心素養與心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核心素養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重構、全媒體時代的學校心康教育、融合教育與學校特殊兒童的心理關顧、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挑戰與應對等。

理事會會議議題包括分會組織結構完善與工作委員會建設以及分會20xx年的工作計劃與任務等。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18

20xx年8月24日至28日,盛況空前的中華醫學會第九次全國核醫學學術會議於在古城西安召開,來自國內外的1000多名專家教授和與會代表參加會議。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第四軍醫大學校長樊代明院士、中華醫學會楊民副祕書長、中華醫學會組織管理部張輝主任等領匯出席大會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們都對國內外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對我國核醫學更快、更好的發展表達了美好祝願。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第四軍醫大學校長樊代明院士,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主任委員、醫院核醫學科田嘉禾教授,301美國核醫學會前任主席am教授,歐洲核醫學會主席PatrickBourguet教授,中國臺灣陽明大學醫學院劉仁賢教授,香港養和醫院何志禮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田捷教授等國內外著名專家,分別就國內外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醫學的發展現狀和前沿領域做專題報告。本次核醫學大會內容豐富,共設腫瘤核醫學、核素治療、PET/CT、實驗核醫學、神經核醫學、心臟/呼吸核醫學、內分泌核醫學、核醫學功能影像以及博士論壇等九個專題,通過大會特邀報告、專題報告、繼續教育講座、口頭交流、熱點學術專場討論、青年博士論壇以及壁報展示等多種形式進行交流。

本次大會彙集了近年來我國核醫學在基礎研究及臨床應用方面的最新進展,湧現了一批優秀的中青年核醫學工作者,展示了我國核醫學快速發展的嶄新形象,搭建了核醫學彼此交流與促進發展的平臺,為進一步推動我國核醫學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會議期間還進行了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的換屆改選工作,選舉成立了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第九屆委員會。

北京301醫院田嘉禾教授為前任主委,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黃鋼教授當選為主任委員,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李亞明教授當選為侯任主委,首都醫科大學朝陽醫院王鐵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協和醫院安銳教授、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汪靜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院李方教授當選為副主任委員。此次會議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主辦,陝西省醫學會、陝西省原子醫學分會承辦。會議在完成各種學術交流與各項議題後,在熱烈的氣氛中勝利而又圓滿的閉幕。

此次大會成為全國核醫學大會召開以來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投稿和交流論文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一次核醫學盛會,必將對推動我國核醫學的快速發展起到深遠的影響。通過此次參會經歷,我獲益匪淺,不僅瞭解了目前核醫學發展的最新動向,一睹我國核醫學研究領軍人物的風采,增長了自己的學術見識,還與參會的同行進行了很好地交流,向其推薦《雜誌》,相信會對我刊稿源的擴大起到一定幫助!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19

“煙花三月、瓊花盛開”,在古城揚州最美的季節,來自全國各地的1500餘名重症醫學同道齊聚揚州瘦西湖畔,參加20xx年4月24日召開的中華醫學會第二次重症呼吸大會、中國長江醫學論壇---20xx重症醫學年會暨江蘇省第五屆重症醫學大會。為期兩天的會議對重症醫護人員而言,又是一次視聽盛宴。26日會議勝利閉幕。

大會主題:肺與肺外器官,主題明確,旗幟鮮明。在重症醫學的發展歷程中,重症呼吸作為重症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上世紀50年代的丹麥脊髓灰質炎大流行、重症肺炎、ARDS、AECOPD、以及近年來的SARS、H1N1甲流、H7N9禽流感等病人的搶救治療工作中均促進了重症醫學的發展,呼吸疾病不僅僅是肺部本身的疾病,而是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礙的組成部分、同時起步於肺部的疾病有可能是多器官功能損害的始動器官,站在肺的角度看全身、站在全身角度看呼吸,深入探討肺與肺外器官的相互作用是本次的大會的主旨。

會議內容緊湊、豐富,體現國際學術前沿。分別就ARDS的預防與治療、ARDS嚴重程度導向的機械通氣策略、ARDS床旁視覺化治療、嚴重ARDS的救援措施,不同疾病導向的機械通氣策略、不同疾病機械通氣患者的營養支援、鎮靜鎮痛策略,不同疾病機械通氣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監測和管理策略,嚴重肺部感染與MDR治療、SEPSIS發病機制和治療的進展,無創機械通氣,機械通氣的撤離、重症兒科呼吸、重症護理等方面進行專題學術報告。設定24個專題板塊,128場專題講座,邀請海內外嘉賓187人,其中國外講者三名,省外講者67名。

會議形式特色鮮明、獨具創新。除100餘場專題講座外,會議創新性進行雙向視訊現場教授查房,就患者存在的疾病、解決思路和方法有查房專家現場與病房管床醫生、會場參會代表講解、分析、討論、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舉辦專科技能培訓workshop八場,旨在加強重症醫護的臨床技能,收到好評。

會議規模空前、創造歷史新高。會議規模空前,創造了中華醫學會重症專題會議和江蘇省年會的新紀錄。本次會議註冊代表1300餘名,來自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實際參會代表超過1600餘名,收到學術交流論文417篇,經過嚴格評審,共評選出優秀論文52篇給予表彰。充分體現了全國重症醫學同仁對重症醫學亞專科建設尤其重症呼吸專題學術交流和探討的強烈願望。

本次大會的勝利召開促進了重症醫學學科的發展,為重症醫學亞專科的建設及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我們不懈努力,共創重症醫學的美好明天。

關於學術會議總結 篇20

10月29日,由重慶市護理學會主辦、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消化內科承辦、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消化內科協辦的“重慶市護理學會消化內科護理專業委員會第一屆第三次學術會議”在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科教中心成功舉辦,來自重慶市近200名消化護理人員參加了此次會議。

此次會議特別邀請了第三軍醫大學護理學院朱京慈教授、新橋醫院護理部教研室張慶玲主任、新橋醫院消化內科李春花護士長、西南醫院楊梅護士長、大坪醫院李清總護士長分別就《護理人員職業規劃》《護理論文的撰寫》《TIPS圍手術期護理》《消化疾病心身護理》《敏感指標在GICU質量管理中的運用》《消化專科及內鏡治療新業務新技術》等六個專題進行了精彩授課。

會後,參會人員紛紛表示,此次會議更新了知識,提供了實用、規範、前沿的學術指導,是消化護理人員非常好的一個學習機會,希望以後多舉辦類似的學習會議。

據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消化內科李春花護士長介紹,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髮展,臨床護理也隨之有了質的飛躍,建立科學的消化內科護理機制、培養具有專業特點的護理人才,在優化服務流程、提髙質量安全、提升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此次會議的目的就是推進消化護理專業發展,繁榮消化護理學術,普及新知識、新技能,提高護理人員的學術水平,為大家搭建起消化護理的交流平臺,為患者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