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揚州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推進大會總結

欄目: 公文寫作 / 釋出於: / 人氣:2.04W

老師們、同學們:

揚州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推進大會總結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國際合作與交流推進大會即將勝利閉幕。這次大會是繼“人才工作大會”“人文社會科學大會”“發展工科推進會”之後,又一次事關學校長遠發展的戰略聚焦,也是合併辦學以來,第一次以國際合作與交流為主題召開的專題會議,這次會議必將成為全面提升學校國際合作與交流水平的一個嶄新起點和里程碑。

這次大會主題鮮明、重點突出、安排緊湊,取得初步成果:一是焦新安校長向大會做了一個很好的工作報告,全面總結回顧了學校國際合作與交流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科學分析了當前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進一步明晰了今後一個時期學校加快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二是制定了一套比較科學的制度。本次提交給大家討論的《揚州大學關於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揚州大學本科生國際交流基金管理辦法》等8個檔案制度,都是針對學校在國際合作與交流程序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制定的。大家提了很多寶貴的意見。會後,請相關部門將好的意見吸收到相關檔案中去,提交常委會、校長辦公會討論後下發。三是樹立了一批學習的標杆。會議表彰了4名先進工作者,安排農學院等5個學院進行了大會發言,介紹各自學院在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中的做法和經驗。這既是對4位同志和5個學院相關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其他教師和學院學習的榜樣。四是形成了普遍的共識。通過教育廳領導的講話、校長的報告、兩個單元的討論和三個部門的發言,大家充分認識到全面提升學校國際合作與交流水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增強了加快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五是剖析了存在的不足。按照研究型大學對國際合作與交流的要求,我們認真查擺了學校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方面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現在:思想認識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學院、學科尚未真正把國際合作與交流納入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全域性加以謀劃,部分幹部教師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意識不強,對這項工作的認識還停留在淺層次上;國際合作與交流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科相對較少,具有海外背景的教師以及外籍教師的比例偏低,學生國際交流的數量和留學生數量不足,國際科研合作體量偏小,有影響力的國際學術會議偏少;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吸引世界知名學者加盟、留學生來校學習的機制尚需健全,服務、引導、激勵教師和學生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政策還需進一步完善,合力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大外事”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等等。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下面,我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和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講三點意見:

一、樹立一個理念:全面提升國際合作與交流水平是建設研究型大學的必由之路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當前,我們正在精心謀劃“十三五”規劃,總體目標是全面開啟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的新徵程。站在學校事業轉型發展的新階段,我們要充分認識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在研究型大學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和戰略意義,充分認識到國際合作與交流是學校加強內涵建設、提升辦學水平、增強辦學實力、提高學校影響力和美譽度的戰略選擇和重要舉措,牢固樹立全面提升國際合作與交流水平是建設研究型大學必由之路的理念。

(一)國際合作與交流是經濟全球化對研究型大學建設的必然要求

全面提升國際合作與交流水平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的必經過程。恢復招生制度後,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經3個過程:一是規模擴張階段,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各高校紛紛擴招本科生、研究生,建設新校區,大規模進行硬體設施的擴張建設。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大而不強”的問題日益突顯,迫切要求加快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從本世紀前十年末開始,進入第二個階段,即內涵建設階段。各高校把工作的重心轉移到擴大學位點數量、增加國際論文發表總量、提高教學質量等內涵建設專案上來,推動高等教育從規模擴張為特徵的外延式發展向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轉變。第三階段是質量提升階段。現在,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正處於這一歷史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這一目標定位把高校的發展置於世界舞臺上進行比較和競爭,必然要求學校的核心發展指標要具有國際比較優勢,這對高校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可以肯定地說,不管哪個學校錯過了這個環節、忽視了這項工作,必然導致落後。

從世界範圍看,上世紀九十年代,歐美髮達國家率先推動現代高等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一些發展中國家積極參與,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高等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浪潮。歐洲的“博洛尼亞程序”、美國的“高等教育改革行動計劃”、新加坡的“環球校園計劃”、韓國的“智力韓國計劃”、海灣國家的“引進世界名校計劃”等等,都是世界高等教育主動適應經濟全球化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生動實踐。

為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擴大教育開放,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把加快建設一批高水平大學,特別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為國家戰略加以謀劃和推進。剛剛結束的黨的xx屆五中全會確立了開放發展理念,提出要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江蘇省也提出要進一步擴大教育對外開放,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優秀人才的國際競爭力、公民的國際交往能力和江蘇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建成教育對外開放先進省份。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潮流和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我們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積極學習借鑑世界先進經驗,主動融入高等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浪潮,主動參與到學校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中來,使國際合作與交流真正成為學校內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成為建設研究型大學的重要引擎和強大動力。

(二)國際合作與交流是衡量研究型大學實力與水平的重要指標

國際合作與交流是研究型大學的顯著特徵,也是世界對一所大學實力與水平評價的重要維度。縱觀世界範圍內的知名學府,在其飛速發展的程序中無一例外都選擇了國際化戰略。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科就是通過國際化戰略匯聚了一批著名經濟學家,從而產生了20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形成了著名的“芝加哥學派”;香港科技大學通過實施國際化戰略,從全球聘請最優秀教師,幾乎所有教師都擁有世界名校博士學位,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一舉躋身世界最佳200所高校的第39位,成為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學。

正因如此,教育部明確把“擁有國家重點科學研究基地、具有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能力和廣泛國際合作基礎”作為研究型大學的基本條件之一。國務院日前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也提出要通過推進國際交流合作,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江蘇也即將出臺高水平大學和學科支援計劃,也就是將大學的實力和水平放到國際環境下衡量,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國際合作與交流、不全面提升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水平能行嗎?目前,國際合作與交流已成為國內高水平大學競相發展的戰略重點,也是教育部新一輪學科評估的重要內容。大家看一下蘇大、南師大在“xx”期間就將國際合作與交流作為學校的發展戰略。可以說,各高水平大學都紛紛把學生國際流動數量、國際教師比例、教師海外背景、課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以及採用外語教學的比例、國際科研合作專案及經費、成果國際交流等體現辦學國際化的指標作為學校事業發展的重要指標加以考核,把國際合作與交流高度融入到學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學科建設以及管理服務等工作的方方面面。

所以,加快國際合作與交流程序是學校實現新發展、取得新突破的迫切需要。我們必須把全面提升國際合作與交流水平,作為學校的一項長期堅持的戰略重點,努力拓展與研究型大學建設相適應的國際化視野,將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模式、教學內容、質量標準、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師資水平、文化環境和治理結構等置於世界高等教育的平臺上重新加以考量,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斷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為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提供堅強支撐。

二、強化四項工作,全面提升國際合作與交流水平

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戰略層面進行全面佈局和謀劃。我們要抓住“十三五”規劃編制和省部共建的大好機遇,制定出臺學校 “十三五”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的實施意見,既強化頂層設計、整體推進,又堅持重點突破、帶動全面,確保學校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要重點強化四項工作:

(一)堅持以學生為本,全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創業人才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需要大批能夠參與世界競爭、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培養這些高素質國際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務。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大力推進學生的國際交流,這不僅是提高學生培養質量、培養國際視野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更是全面提升國際合作與交流水平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和抓手。要切實把國際合作與交流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學習借鑑國外高水平大學的先進教育理念,引進海外優質教育資源,加快國際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加強與國際知名高校的合作辦學,推進專業國際認證,支援優秀學生赴國(境)外高水平大學學習深造,全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不能完全適應研究型大學對學生培養規格的要求。尤其是在中外合作辦學專案和機構建設等方面,還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二)堅持以學術為先,著力擴大學術國際影響力

國際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專案,既是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重要載體,也是提升教師國際交流能力的重要平臺。對高校的國際科技合作,國家非常重視,教育部於20xx年1月決定依託高校建設一批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以此提升高校原始創新能力和國際學術聲譽。這方面,我們已經取得突破,“農業與農產品安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成功通過教育部立項建設論證。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國際科研平臺建設,繼續鼓勵並支援各學院、科研機構與國外大學、科研機構、跨國技術轉移中心等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支援廣大教師積極申報國際科研專案,在國際上出版、發表學術成果,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在國際學術組織、期刊擔任職務,不斷擴大學校的學術國際影響力和在相關學科領域的學術話語權;推動優勢學科國際合作,推進化學、植物與動物科學、工程學、農業科學4個學科在ESI體系中的排名進一步前移,爭取更多的學科能夠進入前1%,努力在國際上彰顯學校的科研實力。

(三)堅持以人才為綱,大力提升國際合作與交流能力

教師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是研究型大學的根本要求,研究型大學一定是師資隊伍高度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大學。我們必須以全球視野從世界範圍配置和完善教師隊伍,持續加大引進與培養力度。一方面,繼續實施高階人才引進計劃,依託各級各類人才計劃,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拔尖人才和優秀團隊,尤其是具有良好發展潛質的優秀青年人才,增強師資隊伍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強教師隊伍的國際化培養,積極鼓勵教師申報國家和江蘇省公派出國留學基金專案,鼓勵青年教師到世界一流大學學習或合作研究。到“十三五”末,具有海外博士學位或海外博士後經歷的專任教師佔比達15%,45週歲以下專任教師中具有6個月及以上境外訪學經歷人員佔比達80%,新進教師中擁有海外博士學位、博士後經歷的比例達30%。同時,積極拓展選派優秀管理骨幹赴海外高水平大學進修的途徑,不斷提升學校管理服務的國際化水平。

(四)堅持以質量取勝,快速擴大國際學生教育規模

教育質量是發展留學生教育的生命線,只有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培養出在國際人才市場上有較強競爭力的外國留學生,才會提高學校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也才可以吸引更多的國(境)外學生。要通過打造世界一流學科,建設一流的特色學科、品牌專業,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高質量、高水平國際課程體系,來廣泛吸引和接受國際學生。要大力推進留學生培養制度改革,按照“擴大規模、提升層次、優化服務、規範管理、保證質量”的工作方針,積極拓展教育國際市場,快速擴大國際學生規模,進一步優化留學生結構,努力增加學歷留學生、應用文科專業留學生、歐美國家留學生的數量和比例。有條件的學院,要同時拓展國際合作辦學渠道,在校內同國際著名高校共建學院。

三、完善三個機制,形成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整體合力

科學的制度機制可以管根本、管長遠。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重要戰略,涉及到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需要不斷完善執行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形成整體合力,推動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學院和廣大師生員工更積極、更主動、更自覺的參與,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一)完善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執行機制

要建立健全搣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多部門協調配合攠的工作機制,成立校院兩級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領導機構,各學院領導班子有專人分管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及時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重大問題,加強工作督查。按照前瞻性與現實性、規範化與可操作性相結合的原則,著力構建一套“內容協調、程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國際合作與交流處作為學校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的牽頭部門,要明確每個年度的目標和重點,科學地進行細化分解並狠抓落實。海外教育學院要在努力擴大留學生規模的同時,著力優化生源結構,提高層次,擴大領域,提升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效益。各教學科研單位作為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各專案標任務的具體責任單位,要結合學科、專業特點,積極開展各類國際合作與交流和人才培養,全面提升國際合作與交流水平。

(二)完善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激勵機制

要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的目標管理,積極探索建立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目標考核指標體系,著力形成校院(科研單位)兩級互動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激勵機制,引導、鼓勵學院、科研單位在學校對外合作框架下,主動走出國門,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交流。要制定相關政策,創造條件,切實讓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單位、團隊、教師和學生在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嚐到實實在在的甜頭,充分調動和發揮各學院和教師在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中的積極性。要合理調整資源配置和經費分配辦法,努力形成學生出國留學、遊學熱情充分激發,各學院積極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建立起合作與交流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良性迴圈的發展機制。

(三)完善國際合作與交流的保障機制

要及時總結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的經驗,善於學習其他高校先進經驗和做法,宣傳和推廣先進典型。要創新宣傳方式,不斷完善適應國際交流的網站和宣傳載體,全方位營造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校園環境。要加強基礎條件建設,整合優化現有資源,進一步改善外籍教師和留學生的教學、生活條件以及外事接待設施,建立與國際接軌、滿足國際交流合作需要的後勤服務體系,實現軟、硬體資源的整合利用和人、財、物的優化配置,加快提高學校國際合作與交流接納能力。要積極拓展學生國際文化交流專案,舉辦體現多語言文化、多國家文化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活躍外國留學生與在校學生的互動交流,營造生動活潑、熱烈向上、多元文化交融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文化氛圍。全校各單位要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充分展現學校的辦學實力和水平,著力塑造學校的國際化形象。

老師們、同學們,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是研究型大學建設的戰略引擎。可以說,今天的會議既是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動員會,更是全面開啟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的專項推進會。讓我們以本次會議作為新的起點和契機,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改革創新,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投身國際合作與交流,以更高的標準謀求合作,以更實的舉措促進交流,以更大的力度推動開放,用我們的努力和實幹,全面提升國際合作與交流水平,為早日實現搣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攠的揚大夢而共同努力奮鬥!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