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學習伍淑清精神有感及心得體會(精選16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97W

學習伍淑清精神有感及心得體會 篇1

伍淑清在訪問中表示,香港近期風波暴露出的一大問題是年輕人的思想狀況。她指出,政府長年對年輕人國民教育的忽視,導致很多年輕人完全被社交媒體洗腦,成為反政府、反體制和反中國的人,這將是一個不容易解決的問題。她認為,社會已經失去整整兩代年輕人。伍淑清表示:“我會放棄(這些年輕人了),不會再浪費時間去跟他們講什麼,因為他們的腦子已經不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事情。”

學習伍淑清精神有感及心得體會(精選16篇)

另一方面,伍淑清亦在訪問中亦批評香港部分公務員自稱“政治中立”,所以面對社會危機什麼都不管,有些人只考慮自己的飯碗,甚至還有一些公務員參加反對政府的遊行。伍淑清認為前些天懷疑參與非法活動被捕的海關、律政司、醫生等人員,“他們既不清楚自己是什麼人,也不清楚什麼是合法的,(就是)一窩蜂。”

經濟下行週期至少三年

日前,香港政府公佈今年第三度本地生產總值(GDP)較上年同期下降2.9%,為10年來首次下跌。伍淑清認為,今年十月香港的經濟資料只會“更慘”,而明年二三月份可能要比今年年底更差。她說,香港的旅遊高峰期是七月到十一月,但現在酒店入住率只有20%,很多店舖關門,內地、外國遊客來的人都少了。

伍淑清相信,香港經濟的“下行週期”恐怕至少要持續三年。她感嘆道,深受其害的香港商界其實應該站出來做些事情,可惜現在敢站出來講的人還太少。

學習伍淑清精神有感及心得體會 篇2

____20日8時32分,王家壩閘開閘洩洪,滾滾淮河水流向蒙窪蓄洪區。這座位於____省____市阜南縣的王家壩閘被譽為“千里淮河第一閘”,自1954年至今,先後16次開閘洩洪,20__餘居民連夜撤離,用實際行動為新時代下的“王家壩精神”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一名基層鄉鎮幹部,在被這種精神感動的同時,驀然發現,自己身邊也有這麼一群人,秉持著這種精神一路前行……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基層幹部舍小我為大家的家國情懷。夫妻異地工作,孩子他鄉上學,一個人過著單位、宿舍兩點一線的生活,這是多少基層幹部的真實寫照。從剛出校門的稚嫩青年到兩鬢斑白的鄉鎮幹部,在農村這塊廣袤的土地上,他們奉獻了自己的青春、貢獻了自己最美好的年華。他們可能缺席了孩子的家長會,忘記了愛人的生日,甚至錯過了在父母病床前最後盡孝的機會,只因為工作需要他們,群眾需要他們。“為人民服務”是基層幹部入職工作時許下的錚錚誓言,舍小我為大家便是他們無悔的選擇。

“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是基層幹部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超然智慧。月有陰晴圓缺,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基層工作也是如此。民以食為天,農業生產工作是最講究自然規律的,何時種植水稻,如何預防家禽患病,怎樣幫助果樹提高產量,都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去指導。作為基層幹部的他們要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當好技術員、指導員、宣傳員,幫助群眾發展科學化現代農業,既提高農產品產量又確保農產品質量。世上萬事萬物皆離不開一個“理”字,做群眾工作也是有規可依有距可循的,處理糾紛化解矛盾,他們講“情”更講“理”,找準問題重點,抓住關鍵環節,一舉擊破。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是基層幹部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無所畏懼。庚子年初,新冠肺炎在中華大地蔓延,千家萬戶閉門不出,談“疫”色變。作為基層幹部的他們,依然沒有退縮,為群眾分發口罩,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給獨居老人和生活困難群眾送生活物資,在各個巷道路口執勤站崗、測量體溫……防疫這一仗,在中華兒女共同努力下,我們贏了,基層幹部們笑了。七月連續的暴雨天氣使得全國多地出現不同程度的汛情,他們聞“汛”而動,再次挺身而出,冒雨轉移群眾,搶修基礎設施,組織災後重建,無數次在雨中跌倒,又無數次在雨中站起,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大堤。

學習伍淑清精神有感及心得體會 篇3

20__年暑期,葉連平突發意外,被撞傷腰椎住進了醫院。然而已經90高齡的葉連平手術後僅僅4天,就拄著柺杖回到了學生身邊。

葉連平開辦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不僅分文不取,還經常自掏腰包給孩子們購買學習用品、教具以及組織孩子外出參觀。對於離家比較遠的學生,他還包吃包住。那麼葉連平為什麼要這樣傾盡所有為孩子們奉獻呢?他說這是源於自己對教育事業的熱愛。

經歷坎坷 對教育的熱愛卻始終不渝

葉連平1928年出生于山東青島,新中國成立之前,他跟隨在美國大使館工作的父親生活,熟練掌握了英語閱讀和書寫。新中國成立之後,葉連平在南京的琅琊路國小一直工作到1955年,後輾轉來到安徽和縣。1978年,葉連平在和縣又一次走上了講臺。

葉連平:11月22號,這也是我終生難忘的,我又第二次走上了三尺講臺。 從1955年一直到1978年上來當民辦老師,我把我最珍貴的時間,白白地糟蹋了,從我二十多歲到我四五十歲,恰恰是一個人生當中的黃金時代,我每一次想到這個我心裡不好受。

第二次站上三尺講臺,葉連平格外地珍惜。他下決心要用剩下的時間做盡量多的事。1979年,葉連平所帶的第一屆畢業班考出了學校有史以來最好成績,他獨創的“四步教學法”在安徽省內外示範推廣,1985年,葉連平被評為“安徽省優秀教師”。1986年7月,葉連平又一次迎來了人生的重要時刻。

學習伍淑清精神有感及心得體會 篇4

院士下田 把脈產業發展

“那段時間,朱院士白天在田間觀察記錄,晚上召集大家討論研究,目的就一個,找準當地最適合的種植專案。”中國工程院定點扶貧專案組成員、雲南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教授朱書生說,每天清晨,植被還掛著露珠,朱有勇和團隊成員便拿著儀器下田了。

經過對瀾滄縣氣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條件的分析後,朱有勇院士和大夥一致認為,這裡具備發展冬季馬鈴薯和冬早蔬菜產業的條件。“冬季馬鈴薯在11、12月播種,翌年3、4月收穫,瀾滄可成為全國最早上市的鮮薯產區之一。”團隊成員、雲南農業大學植保學院博士黃惠川說,由於氣候條件要求嚴格,可種植產地較少,因此冬季馬鈴薯鮮薯價位高,訂單收購價可以達到每公斤3元,是正季價格的5倍左右。於是,20__年10月,在蒿枝壩完成了冬季馬鈴薯百畝示範和冬早蔬菜50畝示範。

同時,朱有勇院士團隊調研發現,瀾滄縣境內有大面積退耕還林的思茅鬆,林下經濟本來大有文章可做,可是卻未得到有效開發利用。他們發現,松樹的揮發物具有很好的驅蟲防病作用,在瀾滄發展林下優質中藥材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發財”的好路子。“到20__年,雲南省三七種植面積約為40萬畝,總產值達800億元,如果能在瀾滄順利開展林下三七種植,對百姓脫貧致富將起到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朱書生說,通過多次實地調研,他們還發現瀾滄縣的松林氣候環境適宜三七生長,於是決定在竹塘鄉海拔1500米至1900米的思茅松林下開展具有高經濟價值的林下三七種植試驗,建立林下三七種植技術標準,輻射瀾滄乃至整個普洱市林下經濟的發展。

兩年多來,中國工程院定點扶貧專案組經過多次實地調研,決定在瀾滄縣竹塘鄉東主村和雲山村蒿枝壩村民小組開展林下三七、冬季馬鈴薯、冬早蔬菜、早熟葡萄種植和禽畜養殖等專案示範點建設。

學習伍淑清精神有感及心得體會 篇5

____20日上午8時32分,位於____省____市阜南縣的淮河王家壩閘開閘放水,滾滾淮河洪水又一次流進濛窪蓄洪區。這是濛窪蓄洪區1953年建成以來的第16次蓄洪。在滾滾流淌的洪流中,王家壩閘威武雄壯。與王家壩同樣令人動容的,還有蓄洪區百姓的“精神堤壩”。

顧全大局、艱苦奮鬥,熔鑄在“奉獻社會作為第一追求”的“王家壩精神”中。習總書記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新時代基層幹部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等各個領域展現的“謀全域性、為大家”的堅強意志和開拓精神,將個人價值體現在一線崗位上,自覺服從、服務大局,把自己的工作同全域性工作結合起來。

不畏艱險、不怕困難,鐫刻在“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的“王家壩精神”中。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們的政治優勢。新時代基層幹部務必對黨無限忠誠,對群眾無限熱愛,對事業無私奉獻,堅決服從指揮、統籌調配、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在幹事磨難中讓思想受洗禮,在攻堅克難中讓隊伍發展壯大,不忘初心、蓄力精進。

軍民團結、幹群同心,紮根在“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王家壩精神”中。地震、防洪搶險、防疫......每一處都有各行各業人民的身影,從政府、軍隊到地方和個人,都發揚了軍民同心、幹群團結同舟共濟的精神,保證救災物資的運送和受災群眾的安置,構成了社會主義大團結大協作的歷史畫卷。

學習伍淑清精神有感及心得體會 篇6

連日來,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水稻遺傳學家盧永根的先進事蹟被中央媒體集中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中央宣傳部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有媒體刊文指出,“布衣院士”盧永根走了,走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他不留財產、不留遺體、不留墓碑,但是,他卻留下了很多很多……

一生可以很長,長到度日如年;一生也可能很短,短到白駒過隙。雕琢生命的刻刀就握在每個人自己的手裡,將刻畫出怎樣豐富精彩的人生,全憑自己的選擇和把握。這既是一種角度,更是一種態度;既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情懷;既是一種修為,更是一種修養。不求無憾,但求無悔。一個“一生家國情,桃李滿天下”的“布衣院士”,入黨70年來,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懷揣怎樣的篤定追求,擁有怎樣的洞明練達,才能夠坦然無悔地留下這樣一座閃光的“無字豐碑”。“永根”有“根”,探尋盧院士一生令人敬仰的精神密碼,我們找到了“根”之所在。所以說愛國不只是一種口頭上的言語更是一種承諾,許下承諾用一生來堅守這是我們的本分。

學習伍淑清精神有感及心得體會 篇7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亦高;若為祖國故,兩者皆可拋。”35年前,盧永根院士在名為《把青春獻給社會主義祖國》的報告中,寫下這些話。

1952年作為華南農學院的首批學生,盧永根院士在這裡遇到了我國著名農業科學家、教育家丁穎先生,從此與作物遺傳學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去世前他都依然在進行水稻研究。67年,盧院士把一生獻給了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事業,盧院士這一生的身份很多,是老師、是校長、是黨員,但是即使身兼數職,他依然對水稻研究熱情不減,在人跡罕世之處的野生稻旁邊笑得像個孩子。將一生奉獻給自己研究的事業,專注、熱情、不問結果,這是盧院士留給我們的感動。

一輩子很長,上萬份的水稻種質資源、數不清的資料以及一次又一次的試驗;一輩子又很短,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毅然投身祖國的革命事業,為了水稻研究、農業領域人才培養鞠躬盡瘁,幾十年如一日。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我們的國家從貧窮落後被捱打到如今在世界大舞臺上擁有強有力的話語權,這歷史洪流中有許許多多盧院士這樣的人在默默貢獻。在感動的同時作為基層扶貧一線的我們,應該以他們為榜樣。脫貧攻堅已經進入了決勝的關鍵時期,長期奮鬥在扶貧一線難免會有疲勞,想放一放、想鬆一鬆,夜深人靜時難免懷疑自己的工作是不是有實效,因此學習盧院士這些前輩的事蹟,學習他們遇到困難不懈怠,不將成績掛嘴邊的精神,在扶貧事業中詮釋人生的意義,將為人民服務踐行在每一個日夜中。

學習伍淑清精神有感及心得體會 篇8

1990年,延遲兩年退休的葉連平還是離開了講臺。在很多人看來,辛苦大半輩子,總算可以歇歇了;但葉連平說,那是他人生中最難過的一天……

退休後,附近學校但凡有老師生病了、離職了,他不問待遇、不講條件,第一時間出現在學生們面前,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就這樣代課,一晃又是10年。20__年,葉連平正式創辦“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節假日免費給孩子們補課。19年來,1000多個孩子從這裡走出;現在還在上課的,仍有156個。

“讓學生親眼看看,比上課講多少次印象都深”

這天,葉連平特別高興,他的學生江明月來看他了。“我不叫他老師,叫他爺爺。”江明月笑著說。20__年,江明月還是卜陳學校七年級的學生,因為語文老師臨時有事,她遇到了來代課的葉連平。家訪中,葉連平發現江明月的家離學校太遠了,覺得江明月每天把大量時間花在路上,影響學習,就和她父母商量,讓孩子住到自己在學校附近的屋子去。

從此,江明月在葉連平家,一住就是兩年。“葉老師輔導我的學習、照顧我的生活,還聯絡不同科目的老師來幫忙。”江明月說,“一次家訪改變了我的人生。”如今在南京工作的她,每當有空就回來探望爺爺。

像江明月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

1993年,葉連平到縣辦中學代課。“48個人登記在冊,教室裡只有22個人,這怎麼上課?”45天,他騎自行車跑遍了48個學生的家,勸家長、勸學生,硬是把學生湊齊了。畢業那年,這個班有11個學生考上中專,而另一個平行班只有3人。“不家訪,怎麼能完全瞭解學生的情況、怎麼能把他們教好啊!”葉連平說。

將近20年,他就這樣騎著自行車,奔波在去學生家的路上,直到幾年前不慎被撞傷,查出腦溢血加腦膜炎……“現在腰有些直不起來,出不了遠門,騎不了自行車,累的時候只能坐在板凳上給孩子們講課、批作業了。”葉連平有些遺憾。

“老師的工作,絕不止在三尺講臺上。”這是葉連平堅持的理念。他還有個規矩:每年帶孩子們外出遊學兩次,參觀科技館、博物館、烈士陵園,花的都是自己微薄的退休金。

“有一次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很多孩子都哭了。”葉連平說,“讓學生親眼看看,比上課講多少次印象都深。”

“我沒有那麼亮,能做的微乎其微”

“曹冬霧,家庭困難,600元;王妹,父病母離異,600元……”一張鮮豔的紅紙貼在牆上,這是20__年葉連平獎學金的發放公告。

20__年,葉連平同烏江鎮政府、卜陳學校三方籌款6萬元,成立了和縣烏江愛心助教協會暨葉連平獎學金。目前,獎學金的規模已達30多萬元,發放了7屆,惠及132名學生。

“原想等我‘走了’以後把積蓄捐出來做點事,但現在就實現了,我很高興。”葉連平說,隨著自己的事蹟被傳揚開,不少學校邀請他去講課,不少人來捐款捐物,他把錢都投入到獎學金裡。

葉連平也和很多高校建立了聯絡,每年寒暑假都有大學生來。“之前有香港大學的學生來代課,他們的宗旨是快樂英語,寓教於樂,給我很大啟發。”葉連平說著,翻開了自己破舊的筆記本,檢視著記錄。

王簡是合肥市一所幼兒園的老師,20__年暑假,作為巢湖學院的一名學生,她來這兒支教過。“我以葉老師為榜樣,努力地工作。”王簡說。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牆上掛滿了錦旗和獎狀,其中一個寫著:“鄉村永不熄滅的燭光”。葉連平搖搖頭說:“我哪是什麼燭光,我沒有那麼亮,能做的微乎其微。我充其量是隻螢火蟲,因為失去的時間太多了,怎麼也補不回來,我只想追趕時間……”

一天上課結束,葉連平倚在門口,微笑著望著孩子們蹦蹦跳跳遠去的背影,眼神裡,滿是欣慰和期許……

學習伍淑清精神有感及心得體會 篇9

區委書記趙世慶主持召開區委常委會第118次會議,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4月1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市委常委會會議精神,聽取全區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彙報,分析研究全區一季度經濟形勢,深化部署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4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深入分析國內外疫情防控形勢和當前經濟形勢,對進一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4月20日市委常委會和4月22日全市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對相關工作進行了傳達部署。

趙世慶指出,雖然前期我區取得了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果,但全區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彈的任務十分艱鉅,容不得絲毫鬆懈。同時,在全球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下,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壓力仍然非常大,仍需要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幹部群眾攻堅克難、加倍努力。

趙世慶強調,要嚴防疫情反彈。學生開學復課方面,要抓細防控措施,加強校園管理,完善應急方案,進一步提高開學復課的安全性。社會疫情防控方面,要提高工作精準度,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切實加強境外、重點地區來長人員健康管理和無症狀感染者防控。要結合“五一”及高溫汛期安全生產檢查工作,對各地區各領域特別是景區、商圈等重點領域開展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檢查,做好做細應急預案,統籌好疫情防控、安全穩定和旅遊消費等工作。

趙世慶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市委常委會會議和全市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全市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的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六穩”促“六保”,搶時間、趕進度、補損失,用好國家巨集觀調控的政策機遇、疫情催生的市場機遇、全球化格局深度調整的重大機遇、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機遇,推動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企業加快恢復正常生產經營。要抓緊抓好重大專案開工建設,進一步穩外經外貿、促投資消費,大力培育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要把更多公共預算支出投向民生領域,嚴格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責任制,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確保實現年初既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學習伍淑清精神有感及心得體會 篇10

一個擁抱,溫暖了冰封的內心

一段時間工作下來,毛卓雲慢慢發現,這些在押人員內心很敏感,也很脆弱,他們害怕冷漠和歧視,渴望被關愛。

一開始,為了民警的安全,所裡四處找有經驗的部門諮詢,購入了一批防護服和安全設施,還特意改造了幾間隔離性強的專門看管監室。

這套裝置,毛卓雲就用了一次。“穿得和宇航員一樣,他們連我的臉都看不見,心理距離太遙遠了。”他乾脆就和平時一樣,穿著制服就找在押人員談話去了。

距離在一次次談話中拉近,彼此也有了肢體接觸,儘管只是拍拍肩膀、握握手,或者一個擁抱,但對很多在押人員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尊重和安慰。“毛警官,自從我得艾滋病以來,親朋好友都不敢來見我,而你卻敢這樣和我面對面交談。”曾經的一位在押人員陳某至今還記得第一次見面談話時,毛卓雲給他的那個擁抱。

艾滋病監區在押人員中,有近七成是吸毒或販毒人員,他們情緒極不穩定。毛卓雲要採用各種辦法,對他們的心理進行疏導和干預。

一次一名在押人員得知自己的判決後,突然情緒失控,在監室內自傷自殘。“當時他臉色發白,雙手冰涼,對人生充滿了失望、怨憤。”毛卓雲用了很多辦法安撫,效果都不明顯。最後,冒著被攻擊甚至被傳染的風險,毛卓雲走上前去,擁他入懷,才令他漸漸平復。“我該怎麼救贖?”幾次談心談話下來,這名在押人員突然問毛卓雲,又一字一句地說道,“我要好好活下去。”毛卓雲趁熱打鐵,告訴他,做好事,一天做一件好事就是救贖。於是,他從擦床板做起,每天積極打掃監室。

學習伍淑清精神有感及心得體會 篇11

8月21日,在本屆奧運會即將收官之時,中國女排3比1戰勝塞爾維亞,時隔20xx年再次獲得奧運會冠軍。這場激動人心的比賽通過中央電視臺直播,市場收視份額佔據了81%,可謂是萬人空巷、萬眾矚目。

女排精神是理想與實幹精神的完美統一,是不斷拼搏永不停歇、不斷創業永無止境的完美詮釋。30年前如此,30年後依然。

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獲得世界冠軍,此時浙商胡季強剛剛參加工作,被分配到了浙江蘭溪的街道藥廠;王水福在村辦農機廠裡鼓搗出了第一臺電梯……在學習女排精神深入到各行各業時,如他們一樣的浙商群體也用自己的創業創新打拼出了中國經濟的一抹亮色。

是的,與女排精神歷久彌新、不斷創造高峰一樣,浙商群體也在歷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中塑造了“浙商精神”。這種精神帶來了浙商創業創新闖天下、合心合力強浙江的良好局面與進取氛圍,它也與女排精神一樣在這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新生的力量。

如今,浙江乃至中國經濟都面臨著下行壓力、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女排的輝煌再次鼓舞國人,只要不斷拼搏,必能闖過難關!

理想不死

夢想永存

胡季強(康恩貝集團董事長):上個世紀80年代,那是一個百廢待興的年代,國門初開,辛辛苦苦忙了30年,突然發現中國和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是那麼大,一時迷茫、懷疑、沮喪瀰漫。在中國人最需要重塑民族自信與凝聚改革共識的年代,是中國女排以她們的五連冠鼓舞了國人。

30年過去了,中國經濟總量已經成為世界第二。但是近來中國經濟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整個中國競技體育也似乎遇到了瓶頸,中國女排逆風而上,郎平的那句“什麼也不要想,打好每個球”,再次給我們巨大的啟發,“任憑風浪起,我自不動心”,對體育管用,對企業也一定管用。只要每一位企業家站在良知之巔,擁有一顆如如不動的中國心,不為眼前困難所動,不為流言蜚語所惑,盯住每一個“求”,中國經濟何愁不興!世界經濟之巔必然可越!

陳妙林(開元旅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女排的精彩表現讓我聯想到了浙商群體,我們成長在錢塘江畔,與中國女排一樣,也是時代的弄潮兒。我相信在市場經濟不斷成熟的經濟環境中,未來將會有很多的機遇出現,這就需要浙商們學習在小組賽時的女排姑娘們,堅持,堅持,再堅持!

創業維艱

守土有責

吳子富(盾安集團總裁):在祝賀中國女排與“鐵榔頭”實現新輝煌的同時,我們學習並踐行女排精神更有現實意義。在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女排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創業者和投資者學習。創業維艱、守土有責是一種常態,我們都必須具備一股永遠強大的內心定力,面臨困難,絕不退縮,堅持做最好的自己,特別是當下極速多變的市場環境裡。

女排精神還告訴我們,當你遇到任何挫折,甚至不知道前方在哪裡,不知道往哪走的時候,永不放棄,向著勝利前進!

李建華(萬事利集團總裁):企業每走一步,每走一年,就像是體育比賽一樣,我們要打好每一個球,要做好每一天,自然就會有好結果。

和中國女排一樣,浙商也經歷了許多坎坷,時時刻刻都面對著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對手,企業想要做成百年老店,就要學習女排精神的這種韌性,不放棄和不怕失敗。

堅韌不拔

永不放棄

王米成(杭州鴻雁電器有限公司總裁):作為企業家,我更加關注女排教練郎平的精神和修為。從優秀隊員到優秀教練,她的用人哲學值得我們浙商學習,她在公平競爭的原則下,大膽啟用新人,亦不放棄有傷在身但實力依舊的老將。正是因為公平,使得這支隊伍活力四射,團結凝聚。更重要的是,郎平和隊員們展示了在困境中如何爭取勝利的精神,這是目前浙商在面臨市場競爭時值得學習和領悟的。

曾昌飆(中旭集團董事長、遼寧省浙江商會會長):當代經濟發展中,浙商已然成為最出色的商幫之一,想要持續輝煌,則需要我們每一位浙商學習女排姑娘們的勇氣和精神。

眼下,經濟形勢並不樂觀,浙商需要正確分析形勢,積極轉型升級,特別是要及時去庫存以獲得新鮮血液。我希望不管未來多難,我們浙商群體總能保持NO.1!

學習伍淑清精神有感及心得體會 篇12

盧永根,華南農業大學的校長,中科院院士。盧永根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20世紀80年代初期他帶領團隊研究水稻的雜種不育性,並和助手張桂權一起提出了水稻“特異親和基因”的概念,以及應用“特異親和基因”克服秈粳亞種間不育性的設想,被業界認為是目前對栽培稻雜種不育性和親和性比較完整和系統的新認識,對水稻育種實踐具有指導意義。1983年起,盧永根開始擔任華南農學院院長、華南農業大學校長,一干就是20xx年。作為華南農業大學的校長,盧永根這樣定位自己的三重角色:先黨員,再校長,後教授。在20xx年3月,這位被病魔纏身的老教授將十多個存摺的存款轉入華南農業大學的賬戶,夫婦兩人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用於獎勵貧困學生和優秀青年教師。盧老說:“黨培養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作最後的貢獻。”

學習盧永根院士精神的愛國情懷,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去;學習他胸懷坦蕩,做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大寫的人;學習他一生勤儉甘願奉獻,燃燒自我的蠟燭精神;學習他的愛崗敬業精神,為人民的事業奮鬥終身的愛國情懷;要結合我們的專業實際,腳踏實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無數英模前輩為榜樣,不懈努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們要用堅定的愛國信念武裝自己,用嚴謹的工作作風塑造自己,用樸實的生活態度修飾自己,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一生報效祖國,畢生積蓄回饋社會,這就是時代楷模,我們要向盧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銘記於心,並且以他們為榜樣,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使命。

學習伍淑清精神有感及心得體會 篇13

創出“五心法”,並在全省推廣

為了贏得在押人員的信任,毛卓雲還向他們傳授心理學、病理學等知識,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艾滋病,併為他們申請免費的抗病毒藥物,教他們提高身體素質……

高牆之內,囹圄之中,毛卓雲從“心”出發,用善意溫情點亮了迷途的燈,溫暖了冰封的內心,感化了盼歸的心靈。12年來,他幫助艾滋病在押人員認罪悔過、重拾信心,再歸正途,從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在艾滋病監區,一塊“毛卓雲工作室”的銅牌分外醒目。這是去年由省公安廳特別命名、授牌的,以表彰他為全省特殊監管物件管理工作提供經驗。

在多年工作實踐中,毛卓雲一邊摸索鑽研,一邊歸納總結,撰寫了10多萬字的心得體會,積累下數十個代表性案例。“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專家。”他梳理出艾滋病在押人員管教工作的“五心法”,包括走近內心的“近心法”、用知識淨化心靈的“正心法”、合理宣洩壓抑的“勞心法”等,填補了監管業務研究的空白,並在全省公安監管系統推廣。

在毛卓雲的眼中,監內的在押人員不僅是犯罪嫌疑人,也是病人,現代醫學技術或許還無法對抗絕症,但精神的救贖和治癒可以實現。高牆之內,他願做那個靈魂“擺渡者”。

學習伍淑清精神有感及心得體會 篇14

近一段時間,朱有勇的先進事蹟被中央媒體集中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朱有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他學農愛農為農,四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態度致力於科技示範扶貧、教育培訓扶智等,帶領瀾滄直過民族“拉祜族”農民走上生態脫貧致富之路、綠色發展之路。

蒿枝壩村是一個以拉祜族為主的邊境“直過民族”小村寨,那裡地處熱帶雨林區,溫度高、日照長、水資源豐富,人均可利用土地多、種植條件好。但因為沒有技術、沒有產業,當地群眾素質型貧困問題突出,良好的自然條件並沒有利用起來。20__年,中國工程院結對幫扶瀾滄縣,60歲的朱有勇到這兒長期駐村,他和團隊在當地推廣冬季馬鈴薯無公害超高產技術,手把手教村民如何種、如何賣;帶領團隊根據三七的生長髮育自然規律,模仿三七生長的環境創立仿生技術,最終克服了連作障礙;開設馬鈴薯種植、林下三七種植、畜禽養殖、中草藥材種植等培訓班,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講理論、教生產,手把手地在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種植……5年來,朱有勇帶領團隊用科技力量改變當地貧困面貌,成為全國科技扶貧的典範。

朱有勇說,“我不過是一名農民院士,農民在前,院士在後”。我們要學習朱有勇科技扶貧的先進事蹟和忠誠擔當的崇高精神,積極投身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把工作幹在貧困群眾的心坎上,用切實的行動幫助困難群眾脫貧增收,早日讓各族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學習伍淑清精神有感及心得體會 篇15

有很多人見過她。在採訪中,在電視裡,在網站上……

她總在笑。她身後的殲-10表演機色彩絢麗,她與隊友飛出的軌跡五彩斑斕。

但今天,當你在百度輸入她的名字時,她的頁面變成了灰色。

那個會飛的女孩走了,一道美麗的彩虹碎了,我倏然想起那句詩——

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幹這行,最怕的就是來不及說再見……”

今夜,看著一張張熟悉的照片,被網友的一句話戳中了淚點。

飛行,世界上最高難度也最危險的職業之一。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許多年前,當餘旭在學校牆上的一張普通紙片上看到了空軍招飛資訊時,連與她朝夕相伴的高中同學都沒想到,這個在西南小城崇州長大的普通女孩,後來竟然成為了中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

這些年,我們不時看到她的名字。她在長空漫步,隨戰鷹翩然落地,摘下墨鏡,總會留下一個甜美的微笑。

每一次,當她和她的同伴講述起飛行的苦辣酸甜,我們總是期待,下一次再見,她們會非得更高。

幾天前剛剛結束的珠海航展,人們又見到她。許多人找她簽名合影,許多人與她相約再見。沒有人覺得,她會缺席下一次飛行,沒有人相信,她會突然間告別天空。

從事故訊息傳出到官方確認的漫長一天,於許多人而言,彷彿只是個噩夢。

“在珠海航展看到你,說聲再見,沒想到就是再也不見。”

是啊,還有很多人,在等那聲再見……

學習伍淑清精神有感及心得體會 篇16

你喜歡一個人,是因為他會發光。那束光從他的心一直穿透過人群,直直照亮了你的世界。當然,那束光也許微小,也許只有你自己能夠看到。但是,你竭力讓那束光變得更大更亮,照亮你身邊的人,乃至整個世界。我知道你在努力,我們也在努力。所以,一束光不夠,那就兩束,三束。

我不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但是我想把他們的故事講給大家來聽。

因為我們選擇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我們的職業也不一樣,可能我們追求的東西也不一樣。對於選擇飛行事業,我還沒有感到後悔。

時光退到20xx年,她還是一個報名參軍的普通女孩子。那一年,經批准,空軍首次招收殲擊機女飛行學員,35名幸運兒從20多萬名應屆高中畢業生中脫穎而出,進入飛行院校學習,餘旭正是其中之一。

20xx年4月,經過基礎教育、初教機和高教機訓練,16名殲擊機女飛行員以全優成績完成學業,進入二代戰機訓練。經過層層篩選,最終只有餘旭等5名姑娘順利分配到北空某部跨上了夢寐以求的殲10戰機。20xx年餘旭和戰友駕駛著教8飛機參加了國慶60週年閱兵飛行。

餘旭曾在日記裡寫到:“每個人的青春樂章中,總會留下動人的旋律和音符。女軍人、女飛行學員,是我在自己生命樂章中留下的一筆,我期待在飛翔之路上能多添幾筆,把每一筆都當作書籤,收藏在我生命的每一頁中。”

摘下頭盔與墨鏡,一身戎裝的餘旭仍然難掩女性的柔美。當被問及如何處理飛行與生活、順暢轉換空地關係時,餘旭的回答乾淨暢快:“在空中,我願做一個女漢子;回到陸地後,我願意做一個女孩子,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11月12日,八一飛行表演隊兩架殲10戰機在天津武清上空發生事故,一架墜落到河北省玉田縣境內,其中一名飛行員因跳傘失敗犧牲。而這名飛行員,正是女飛行員——餘旭。

從人類駕駛飛機躍出地平線那一刻起,事故與犧牲便伴隨著航空飛行。早在1920xx年,在一次飛行表演中,中國“航空之父”馮如駕駛飛機失速墜地殉職。彌留之際,他勉勵助手:“勿因吾斃而阻其進取心,須知此為必有之階段。”

雙十一不僅是一個購物節,還是人民空軍節。能獻給他們的,只有我們驕傲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