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赴上海華師大學習心得(精選9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32W

赴上海華師大學習心得 篇1

6月19日至20日,我有幸參加了九年級教師赴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的學習培訓。一天半的時間裡聆聽了來自華東師範大學郭景楊教授的《有效課堂教學與案例》、上海交通大學二附中吳金瑜校長的《基於新知識分類的課堂教學模式》、上海市長寧區教育學院張邦浩主任《做學生尊敬愛戴的老師》三位專家的講座,使我感觸頗深,給了我強烈的震撼和深深的理論引領,使我深感責任的重大、知識的貧乏和能力的不足。在這一天半的學習中,真可謂受益匪淺:

赴上海華師大學習心得(精選9篇)

一、有效課堂教學感悟

郭景楊教授的報告分為教師明明白白地教、學生明明白白地學兩大主題,結合生活案例和教學案例,分析總結出有效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明明白白地教、學生如何明明白白地學的有效措施。其一:教師如何明明白白地教要做到 “小步子、多活動、勤練習”;其二:學生如何明明白白地學要體現“體驗、互動、感悟”三個基本要素。

郭教授的報告生動形象,結合 “西瓜的吃法”、“三線八角手勢法”、“鉛筆實驗——壓強”、“流體壓強的教學設計”、“切蘋果探究長方體”等生活例項和教學例項,讓我們看到有效的教學課堂,首先要將教學三維目標落實到位,明確、細緻,從每個學生的認知出發,靠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使目標落實的落差降到最小,讓每個學生都能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其次教學方案的編寫要注意創設教學活動,形成互動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真正的動腦參與學習,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再次目標達成評價利用多種形式進行達標檢測。

從郭教授的報告中我深刻認識到,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在於教學課件的變化多樣,而在於學生參與體驗、實踐獲得新知的過程,學生的“做”勝於老師的“說”,學生通過做使知識從具體到抽象,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的思維能力,總結規律和方法的學習能力。這一點尤其在地理教學中值得借鑑,例如在地球地圖一章教學中,經緯線、半球的劃分、等高線地形圖等都是教學的難點,課本中只是一幅幅地球或山體的平面圖,學生對於抽象的地理事物缺乏空間想象能力,我們儘可能的創造一些教具將抽象地理事物變成具體的模型,如東西半球的劃分是難點,我們完全可以拿一個西瓜標註上經度,然後讓學生動手切開西瓜,再判斷東西半球的範圍。再如等高線教學我們完全可以用一個泥塑的山體,刻畫上等高線,讓學生根據模型動手繪製出等高線地形圖,想信學生通過親自實踐,對於等高線地形圖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二、新知識分類的課堂教學的感悟

吳金瑜校長的報告讓我認識到新的知識可以分為三大類,不同的知識教學方法也不一樣:感官識記類知識——演繹(採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記住);意義理解類知識——講練做;過程體驗類知識——以做為主。

從報告中看到有些知識讓學生自學,學習效果是很低的,書本的知識比較抽象,教師要採用多種形式,調到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記憶的效果會更好。對於意義理解類知識,教師要善於引導,使學生思維有序,交給學生的學習方法。用美國華盛頓博物館的一句話來說:“聽過的忘記了,看過的記住了,做過的屬於我自己的”。

吳校長的報告讓我反思自己的教學,在實際教學中從未想到過知識會分為幾大類,更沒想到對於不同的知識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回想自己的教學,經常以學生自學課本為主,意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但其中忽視了學生的感官發展。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不同的教師在課堂上會演繹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藝術效果,儘管有規定的教材和相應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卻沒有固定的臺詞,課堂教學給予了教師充分的空間,可以自由馳騁,自由探索。作為教師,在教學上要大膽嘗識和創新,形成自己鮮明的教學個性。有創新精神,才會有教學個性;沒有創新精神的教師,就沒有個性的教學。

三、做學生尊敬愛戴的老師感悟

張主任的報告分為“因材施教,培養人才;勤懇敬業,為人師表;關愛學生,教書育人”三部分,重點從如何認識人才、優秀學生成長分析、德育培養等方面展開論述。報告從專才、全才、偏才的事例讓我們認識到我們要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社會洞察能力,善待每位學生,因材施教,培養各方面人才。德育培養要重視基礎道德培養、行為規範習慣的養成、榜樣教育、學生社團活動等方面。要做一名受學生尊敬和愛戴的老師,應該走進學生的心靈,聆聽學生的心聲。

張主任的報告讓我認識到,一個學生一個世界: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豐富多彩、千差萬別的個性世界。作為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不同個性,精心呵護這些生命,走進他們獨特的個性世界,對他們加以引導和幫助,給以悅納和確認,予以延伸和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到愛的陽光雨露,在溫暖、滋潤的環境中茁壯成長。而不應事事單一,處處劃一,時時統一,實行簡單的一個法子、一個模樣、一個答案,導致千教一法、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千篇一律就等於毀滅”。教師要像慈母一樣關愛每一位孩子,無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或是令人頭疼的後進生,均應一視同仁,公平厚愛。陽光屬於每一個孩子,無論他們是貧窮還是富有,是聰明還是智障;無論他們是相貌平平甚至醜陋,還是沒有特長甚至平庸。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平等、自由、充分地參與教育的全過程,都應該在教育過程中享受到學習的幸福和快樂。

正如一位專家所說,外出學習重要的並不是收穫了多少知識,而是在專家引領下所做的自我反思。通過本次外出學習我告誡自己:“讓自己‘現代’起來”,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努力學習,我的目標是做一個研究型教師、智慧型教師、學者型教師、創新型教師,總而言之要成為一個有魅力的教師。

赴上海華師大學習心得 篇2

國慶節前夕,接到領導的通知要到上海去學習,那一刻我感到十分榮幸和自豪。想想看,第一次出遠門學習,而且到上海去,到那麼發達那麼前沿的城市,真令人嚮往!可是要去學習那麼長時間,我的教學任務怎麼辦?這一刻我又猶豫了。學校領導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似的,對我說:“你只管去吧,我會安排好的。這次機會來之不易,好好去學習,多帶些前沿的資訊回來吧!”這就樣,我帶著領導的重託,帶著對教育教學的渴望,帶著對個人專業素養的提升,帶著對上海的神往,在市培訓中心趙主任的帶領下來到了夢寐以求的上海。

在第一週的學習中,各位學術淵博的教授從不同的方面對教育教學進行了深層的講解。胡東芳博士以充滿智慧、富有幽默的語言講解《新課程背景下學校教科研及論文實用策略》,他的講解富有生活化,富有趣味化,讓會場不時爆發出一陣又一陣的歡笑;席居哲博士則從師生溝通的藝術這方面講解了神奇的期待效應;上海市委教研室的趙才欣主任對教學評價和教學設計進行了生動而詳細的闡釋;哲學博士王建軍對教師專業發展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講述,讓我對如何提升個人的專業素養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和理解;李政濤博士則從“有效教學”這方面進行了細緻而全面的剖析和講解;女博士吳亞萍則從課堂教學轉型變革的策略研究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講解,特別是她從教學例項中深入地剖析課堂教學的路徑與策略,讓我知道在教學中的一些缺陷,以及以後今後改正的方向。

這一週的學習既忙碌又充實,各位教授系統的講解,讓我有更多的體驗更多的思考以及更加深刻地反省。我想在後來的學習中我肯定也會有更多的收穫,也會有更多的體驗!期待著!

赴上海華師大學習心得 篇3

11月26日,濟源市中國小骨幹教師培訓班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拉開了帷幕,我有幸成為了53名教師隊伍中的一員,滿懷信心和希望參加了為期十天的培訓學習。在去上海之前,我深知,這次學習機會來之不易,因此在上海培訓期間不敢有絲毫懈怠,牢記臨行前的對這次學習的定位“發現之旅,思考之旅,成長之旅”,還有李主任對我們的要求認真聽,勤思考,多反思。回首培訓中經歷的點點滴滴,感慨頗多。

1、緊張並快樂著

華東師大的學習,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兩個字——“緊張”,日程安排緊湊、報告精彩、資訊量大,好多東西根本來不及細細咀嚼,馬上就進入了下一個板塊的學習。好多老師都有同感,筆、本、錄音筆、相機、電腦等都派上用場了,眼睛、耳朵、手、大腦都動員起來了,還是目不暇接、手忙腳亂,每個人都想把能記下的都記下,把能帶回去都帶回去,以慢慢體會、感悟,和同事共同分享。雖然很忙碌,也很累,但卻快樂著。可以說,這次十天的培訓學習,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長進。無論從聽報告到參觀學校,還是從所見到所聞,每時每刻,都讓我有所收穫和感動,加之來我市各校的老師們集聚一堂,我們在碰撞和交流中盡情地享受著學習的快樂。十天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是必將沉澱下美好而永恆的東西,需要我們慢慢梳理、慢慢品味。

2、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境界。

這十天的學習,讓我充分了解了許多的教育理念,也讓我開闊了視野。可以說十天的學習見識勝過十年。以往在學校裡,難得有這麼長時間外出學習的機會,說是井底之蛙也不為過,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自己無從而知。雖有了網路,需要時可以上網搜尋,但很多東西是無法尋找的,就是有,也只是別人的。有些是書上寫的,有些是電視、電影上的,百聞不如一見。這次外出學習,大大開闊了我的眼界,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新事物,接觸新觀念。

如範國睿教授的《國際教育變革的新趨勢》,瞭解到了什麼是全民教育,全納教育,國際理解教育,什麼是教育的民主化、資訊化、全球個性化,還有中國與美國教育的差異;楊小微教授的《課堂與教學的文化反思》,其中講到文化的濡化與涵化,這名詞都是第一次聽到。楊教授倡導我們的教育應學歐洲的慢悠悠,讓學生享受老師展現教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並有自由地選擇,來享受慢教育;從陸有銓教授的《學生人文精神的養育》中知道了如何養育學生的人文精神。還有其他教授在講課中滲透的現代教育觀,學生觀等問題,比如李政濤教授提出我們的孩子上國小、國中和高中最好是在上海(基礎教育比較紮實),上大學最好是在北京(積澱較為深厚),上研究生以上的最好是在國外(能學到先進的理念,注重能力的培養)。對這些問題我也在不斷思考和感悟,這對我今後的工作、學習、生活將有很大的啟發和影響。

3、提高了教育理論水平,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

以往在學校,平時忙於教學工作,很少有機會靜下心來讀書,也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十天的時間,十八場的報告,我們的頭腦不斷地被專家們先進的理念重新整理著,我們的思想也不斷地被教授們精彩的報告撞擊著。讓我對傳統教育、現代教育及素質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對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無形中提升自己教育教學理論水平,為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具體地說:

1)王建軍老師——要想改變:找到一面鏡子,可以對照。

他從國際視野的開闊角度和我們談教師的專業發展,每談完一個話題,他就會提出幾個思考題,引發我們後續深度思考。王老師談到教師如何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時,他說,如果一個人對自己都不清楚地東西那是談不上改變的,因為沒有發現何來改變?但改變是不難的,難的是你對生活習以為常,無法發現需要改變的地方。每個人都有改進自己的內心力量。實踐中為什麼很難改,因為缺少一面實踐的鏡子,沒有第三隻眼睛幫助客觀對照。教學實踐中,利用看自己教學錄影是“照鏡子”的好方法。因為課堂教學是個即時的反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十全十美的課堂是不存在的。平時的評課靠印象評,但每個人的印象不同,評課並不客觀、完整。找到了“課堂錄影”這面鏡子,通過課堂細節觀察,就可讓模糊的印象清晰呈現,就會作出很多改變的自我建議,找到提高的起點。

在講教師的基本功時,王教授在報告中給我們播放了一段視訊《倚天屠龍記》,讓我記憶最深。張三丰在教張無忌“太極拳”時,張無忌說我們練的是九陽神功,怎麼練太極拳,張三丰說了一句“只中其意,不中其招,當你忘記了所有的的招式,就練成了太極拳”。同樣的道理,教學中我們把各種基本功練好了,才能以不變應萬變。用王教授的話來說“老師練好基本功,學什麼都快!”

2)李政濤老師——“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

李教授隨葉瀾教授,深入教學一線,研究《新基礎教育》,學識廣闊,境界高遠。李教授的授課方式很獨特,他思路清晰,語調平和,一邊講一邊把一些關鍵的詞語在電腦上直接打出來,與我們互動交流。從李博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案例,每一處結語中,都強烈感受他自身這麼多年從“生命自覺”到“智慧自覺”的修煉。如在講《讓課堂充滿生長的氣息——從“有效課堂教學”談起》時,他送給我們的一句話“愛自己,就要栽培自己;在上完《“說”出精彩和“評”出品味——怎樣“說”課和“評”課》時送給我們的“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他的思想充滿哲理,富有教益。

他認為教師的真正價值,應體現在有高較的生命價值取向,追求“智慧自覺”。在談到什麼是教育智慧時,沒有直接闡述,只是介紹了五種觀點,引發我們思考。觀點1:三流教師用懲罰,二流教師用語言,一流教師用眼神;觀點2:智慧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己快樂,也能給別人快樂的人;觀點3:智慧的教師把自己當成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把學生當成學生,把自己當成自己;觀點4:教育智慧首先是發現兒童的智慧——發現他的特殊性、差異性和複雜性;觀點5:教育智慧是善於開放生成的智慧。是的,智慧是在不斷思考中的領悟,智慧是在不斷堅持中的通透,智慧就是用“愛”和“自覺”構築的與學生共同走向生命自覺的歷程。當學生綻放幸福笑容的時候,作為教師的我們就享受到了智慧的境界。

從他身上還學到了一些更為適用的東西:

①一節好課要做到五個“實”:(1)有意義的課,即紮實的課;(2)有效率的課,即充實的課;(3)有生成性的課,即豐實的課;(4)常態下的課,即平實的課;(5)有缺憾的課,即真實的課。

②上課要掌握“三個原則”,即“三教三不教”:一是學生已經會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會不懂的;二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能讀懂的不教,教如果你不教學生學不會的,或者教了之後會更有進步和發展的;三是你現在教了,學生也不會也不懂的,不教。

③上課必須明確“五個點”: 知識訓練點;能力培養點; 方法習得點;習慣養成點;考試關注點。

④什麼是一堂好課:一是看學生,看學生變化了沒有?發展了沒有?二是看教育效果的永續性,走進課堂與走出課堂是否一個樣?三是看有無生長感。要想使教學具有生長感,需要找到“三個點”:一是找到“挑戰點”,給學生一種挑戰;二是找到突破點,突破難點和障礙點;三是找到提升點,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提升。他認為“不生長”的課堂是無效的課堂,“被生長”的課堂是僵化的課堂,“自生長”的課堂是綠色的課堂,“共生長”的課堂是理想的課堂。

3)吳亞萍老師——“心在哪裡,智慧就在哪裡”

吳教授講的是《怎樣備好一堂課》,指出我們備好一節課需要做到:一要讀學生,瞭解學生前在的狀態,潛在狀態和發展可能;二要讀教材,研究教材的育人價值、提升內容和生命結構;三要定具體目標,定教學三層次的目標:總體目標,階段目標和具體目標;四是開放和彈性,關注學生差異,設計有針對性和發展性。從備課的角度告訴我們要用心備課,既要教學生學結構(知識結構和方法結構),還要教學生運用結構,把知識的上位結構教給學生,從而實現舉一反三,實現遷移,為孩子將來一生的發展奠基,為孩子的終身發展考慮。用她的話來說就是“發現比發明要重要的多”,她的這一方法,對於理科來說是很實用的,尤其是數學。吳亞萍教授很是用心,她主要聽的是數學的課,每聽一節課,都要為上課的老師進行課堂重構,她說“心在哪裡,智慧就在哪裡”。她認為課堂的生成很重要,課堂沒有生成不是一堂好課。抱住預設不放,錯失精彩生成;拋開預設不管,課堂隨意生成。

黃敬忠教授、楊小微教授、周彬教授、李曉文教授、唐思群教授等,一個又一深入我們內心,滌盪我們思想。每一次的學習,我們面前就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們看到一個嶄新的世界,享受一種收穫的幸福感。讓我覺察到我們與他們的區別就是教育家有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一個教師的價值,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正如於漪老師所說“與其說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不如說我要一輩子學做教師!”聽完這些報告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師觀、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人才觀,同時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後發展的空間,使原有的專業成長目標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和提升,樹立了終身學習的意識,促進自己專業成長。

在以的日子裡,我所要做的就是要腳踏教育的大地,仰望教育的星空。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如溫《仰望星空》的小詩中所說的那,做一個仰望星空的教育者。

赴上海華師大學習心得 篇4

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並同意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八項規定。會議一致同意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八項規定:一要改進調查研究,到基層調研要深入瞭解真實情況,總結經驗、研究問題、解決困難、指導工作,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多同群眾座談,多同幹部談心,多商量討論,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不張貼懸掛標語橫幅,不安排群眾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二要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嚴格控制以中央名義召開的各類全國性會議和舉行的重大活動,不開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會,未經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類剪綵、奠基活動和慶祝會、紀念會、表彰會、博覽會、研討會及各類論壇;提高會議實效,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 三要精簡檔案簡報,切實改進文風,沒有實質內容、可發可不發的檔案、簡報一律不發。 四要規範出訪活動,從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發合理安排出訪活動,嚴格控制出訪隨行人員,嚴格按照規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資機構、華僑華人、留學生代表等到機場迎送。 五要改進警衛工作,堅持有利於聯絡群眾的原則,減少交通管制,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

六要改進新聞報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會議和活動應根據工作需要、新聞價值、社會效果決定是否報道,進一步壓縮報道的數量、字數、時長。七要嚴格文稿發表,除中央統一安排外,個人不公開出版著作、講話單行本,不發賀信、賀電,不題詞、題字。八要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

在以後的工作當中,如何落實好要做到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八項規定,要做好以下三點。

一要改變工作態度

要做好工作,態度和本領缺一不可。本領是會幹的問題,態度是願乾的問題。態度是行動的先導,有什麼樣的態度,就必定有什麼樣的行動;態度是行動的方向,有什麼樣的態度,就可能有什麼樣的結果;態度是行動的示範,有什麼樣的態度,就定會有什麼樣的效應。因而在工作中,“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人難找”等生硬、冷淡、蠻橫、粗暴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我堅決杜絕。自覺地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真誠地做到不厭煩、不推託、不敷衍,簡化工作程式,明確工作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有了這種態度,群眾對我們才會有信心,我們在工作中才會有信心。

二要轉變工作作風

一定要有好的工作作風。努力做到以情服人,堅持以人為本,善於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實事求是地研究和解決群眾困難。要學會深入群眾,在貼近群眾中不斷汲取工作動力。只有轉變思維方式,對群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群眾才能真正給予理解、積極支援。

三要提升服務質量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標準要公平。堅持依法依規辦事,嚴格標準,統一尺度,確保理解法規不偏差,宣傳法規不打折,執行法規不走樣,使群眾對法律法規的依據和標準瞭然於胸,打消群眾顧慮,贏得群眾支援。其次是過程要公開。堅持程式公開透明。嚴格遵循法律規定、法律程式。要維護群眾合法權利,落實法律賦予群眾的知情權,讓群眾全面瞭解執法的事實、執法的依據;要認真傾聽群眾的申訴、申辯,讓群眾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意見;要給群眾以監督權,讓群眾能夠監督執法的過程,確保執法行為在陽光下正確執行,增強群眾對執法的信任感、認同感。第三是結果要公正。只有結果公正,群眾的心情才能舒暢,各方面的社會關係才能和諧。要有群眾信服的公正結果,幹部就要不徇私情、不帶偏見、不弄虛作假、不欺上瞞下、不流於形式,為民辦實事、辦成事。用客觀公正的態度和真抓實幹的作風體現公平正義,讓群眾滿意,讓群眾信服。

赴上海華師大學習心得 篇5

半絲半縷恆念萬物艱難,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節約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文明。一個把節約落入頭腦心田的人,節約在他是一種自然,節約標誌著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一個講究節約的民族一定是一個高素質的民族。作為一個公民,並且生活在這麼好時代的我們更應該把節約作為一種時尚觀念,共同關注我們的生活環境,共同建設我們綠色環保的家園。

節約是個古老的話題,也是世界性話題。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生產力水平空前提高的今天,人類享受到高品位的現代生活。但是無節制的利用和消耗資源,使人類面臨著新的危機,地資源、能源、環境紛紛向人類發出警報。面對整個地球的資源恐慌,世界各國都把節約提到了拯救人類生存家園的重要日程,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風向。

煤礦就像一個小小的社會,從上至下,囊括了管理、工作、學習、居住及很多公共設施。作為其中小小的一員更是責無旁待。像“生命之源”珍惜每一滴水這樣節約用水的話,人人都能說上兩句,但並非所有人都能身先力行節約用水,這個現象很令人頭疼,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日本的松下集團我們有很多人瞭解,但松下幸之助這個人卻很少知道,這位老人就是一個很節約的人,洗手的水能沒過手背就可以了,“我是一個生意人,要精打細算好每一個細節。”

他的這種生活習慣也是他生意場上常常制勝的法寶。在生活中,出門時隨手關一下燈,用水後隨手關一下水龍頭,一張A4紙正反面打,廢舊的紙張攢起來賣掉,喝完水的瓶子帶回家賣掉,這些生活中的小事,其實就是順手的事,時間長了也就成了一種習慣,把這一種生活方式融入到每一件事,每一個行為中。每當幾個同事說起這些事的時候,心理不由的上升了一點小驕傲。節約已成風氣,我為能跟著隊伍走的人而驕傲。

態度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通過這次活動,我們積極張貼溫馨提示語,加強班前會宣傳教育,確保節約思想深入貫徹到每個員工頭上。讓節約成為一種習慣,成為自身的一種品質,讓節電、節水、節油、節紙、節氣、節錢等優良品質在你我身邊,低炭生活,珍愛生命,珍愛生活,活到老,做到老,為身邊人傳遞正能量,為社會傳遞正能量。

赴上海華師大學習心得 篇6

確定一個近期目標,爭取一點進步,改正一個缺點,為家長做一件事,為老師同學做一件事,參加一項中隊活動—這是團校給大家佈置的六個一實踐活動。

當老師佈置完這個作業之後,我心裡不禁犯起了嘀咕:佈置這個作業有什麼用呢?當時臨近期末,複習還來不及呢,更別說這個作業了!但是我還是認真做了起來。沒想到的是,這個作業使我的期末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確定一個近期目標:在以後的考試中,成績進步到班級的前五名,年級的前五十。在這次的期末成績中也有了明顯的提高:我的成績進步到班級的第四名,年級的第十九名!在下面的考試中,我要保持住這個成績!爭取一點進步,對於我來說,最大的進步就是增加對學習的興趣,多讀一點有用的課外書,增加自己的知識量,使自己成為一個知識豐富的人。

改正一個缺點,我最大的缺點是粗心。在以往,我經常把數抄錯,把字寫錯……在這次的期末考試中,我認真審題、仔細檢查,使這次數學考試沒有犯粗心的毛病,取得比較好的成績。為家長做一件事,在以往,我不會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但是在這次假期中,我也為家裡做了一些家務:掃地、擦桌子、做飯……,從中,我也體會到了做父母的辛勞,因此今後我在空閒的時間,應儘可能地幫助家裡做家務,盡一份孝心。為老師同學做一件事,在期末的時候,學習部和班主任老師讓大家展開“一幫一”活動,我根據自己的強項—數學,收了兩個徒弟。在中午休息的時候、放學之後,經常幫助他們解決數學上的問題,使他們成績有了一些提高,使我也進行了鍛鍊和複習,也印證了這句話—“予人玫瑰,手留餘香”。

參加一項中隊活動,這次我們中隊到超市發進行了實踐活動,幫助那裡的工作人員將袋、推車。我幫助了一位售貨員阿姨裝袋,一開始,我覺得這項工作是小菜一碟,但是在工作之中我也意識到了這項工作的困難:有一位奶奶要我把東西分開類別裝,我手忙腳亂的按照她的要求做的時候,我把一個饅頭不小心掉在了地上,我連忙說了好幾聲對不起,這位奶奶卻又說了我好幾句,唉,真是辛苦啊!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售貨員的辛苦。通過這六一個實踐活動,我受益匪淺,也受到了很多教育。幫助我瞭解了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共青團團員是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以後我會繼續堅持“六個一”,使這個活動得到延伸,使它成為一種習慣,永遠存在於我的生活之中。

赴上海華師大學習心得 篇7

也許還在為寫心得體會所煩惱,拿起筆卻不知道怎麼下筆,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看些範文,一定對您有幫助,下面《八大規定學習心得體會》由本站心得體會頻道為您提供。

學習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八項規定後,我深深體會到了政治局們的務實精神。提出這八項規定,他們要求從他們自身做起,一針見血的提出“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我們從中不難看出中央領導的決心和氣魄。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給我們廣大黨員幹部帶了個好頭,樹立了良好的風氣。中央領導同志嚴格要求從自身做起,我們更沒有理由做不好。

要調查研究,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

規定要求中央政治局同志改進調查研究,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多同群眾座談,多同幹部談心,多商量討論,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不張貼懸掛標語橫幅,不安排群眾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這“兩向六多五不”就是務實的表現,從思想上杜絕了形式主義的出現,從行動上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其中的五個不要更是小到了細節,細節決定成敗。這說明了領導同志不是隨口說說而已,而是要認認真真執行的。政治局領導把對自己的要求細化到了這種程度,而我們更應該做好,做得更細。

要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提高會議實效,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

規定要求嚴格控制以中央名義召開的各類全國性會議和舉行的重大活動,不開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會,未經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類剪綵、奠基活動和慶祝會、紀念會、表彰會、博覽會、研討會及各類論壇。目前,我們會山會海的情況確實非常嚴重,無論大事小事都要開會。不僅浪費了時間和資源,也沒有什麼效果,反而造成了不好的影響。中央帶頭開短會,講短話,就是要求我們多幹實事,少說空話、大話、套話,做到求真務實。

精簡檔案簡報,切實改進文風,沒有實質內容、可發可不發的檔案、簡報一律不發。

我們現在很多的檔案報告都是長篇大論,泛泛而談,內容空洞。絲毫沒有了傳達會議精神的作用,反而起了催眠的作用。這需要我們反思,還要端正態度,改進工作作風。

要規範出訪活動,嚴格控制出訪隨行人員,嚴格按照規定乘坐交通工具。

規定要求政治局同志要從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發合理安排出訪活動,一般不安排中資機構、華僑華人、留學生代表等到機場迎送。這更是務實的體現,不講排場,辦事講究效率,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自身形象。很多的黨員幹部都對此缺少清醒的認識,一味的講排場,講規格。這些都需要認真的改正,改進。

要改進警衛工作,減少交通管制,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

很多領匯出訪或下基層調研時,都喜歡警車開道,封路清場。如果這樣我們又怎麼能聯絡到群眾,調研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要堅持有利於群眾的原則,不擾民。這樣才能達到調研的真正目的。

要改進新聞報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會議和活動應根據工作需要、新聞價值、社會效果決定是否報道,進一步壓縮報道的數量、字數、時長。

以往只要是中央政治局領匯出席的場合或活動,新聞就會大肆報道,甚至是專題報道。但是實際上沒有什麼效果,只是增加了一下曝光率。這一規定體現中央領導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態度,給廣大黨員幹部同志樹立了好榜樣。

要嚴格文稿發表,除中央統一安排外,個人不公開出版著作、講話單行本,不發賀信、賀電,不題詞、題字。

中央領導代表了國家的形象,我們黨員幹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黨的形象。這一規定體現我黨嚴於律己,樹立良好黨風形象的決心和誠意。

要厲行勤儉節約,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

浪費成風,超規格辦事成為了擺在我們黨面前的嚴峻挑戰,如果不及時打壓、制止這股風氣將會嚴重影響黨風廉政建設,使我們黨失信於民。這一規定看似很普通,其實意義深遠。這是我們黨風廉政建設的繼續和細化,從嚴治黨的升級。各個部門要嚴格按照本規定,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貫徹落實辦法,狠抓落實,切實抓出成效。

八項規定如醍醐灌頂,讓我們豁然開朗。為黨員幹部的行為規範樹立了新標準,體現了黨中央領導狠抓黨的工作作風的決心和自信,也表達了密切聯絡群眾,保持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絡的誠意。不要看這八項規定都是很小的事情,我們應該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心態去看待。好事要從小事做起,積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壞事也要從小事開始防範,否則積少成多,也會壞了大事。所以,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積多了就成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惡積多了則“足以亂國家”。所以八項規定對我們有很好警醒意義和指導意義。

赴上海華師大學習心得 篇8

切實改變工作作風,誓做人民好公僕

執法督查局

黨的為每一位共產黨人指明瞭今後努力地方向,要求每一位共產黨員“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強調“堅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下決心改進文風會風,著力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黨中央為切實改變行政機關工作作風,及時提出了《中共中央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八項規定》。習下大決心改進作風,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八項規定真正贏得群眾信任和擁護。八項規定為黨員幹部的行為規範樹立了新標準,體現了黨中央領導狠抓黨的工作作風的決心和自信,也表達了密切聯絡群眾,保持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絡的誠意。

作為一名黨員,要堅持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兩個務必”的要求,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刻用共產黨員的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增強拒腐防變的自覺性。要進一步增強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要以身作則,管好自己,要堅持正確的世界觀和科學的發展觀,時時處處體現“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要自覺抵制脫離人民群眾的行為,在群眾中樹立良好的基層黨員幹部形象,堅持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幹事。我將嚴格按照中央相關規定警示自己,防微杜漸,警鐘長鳴,不斷提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紀律意識,求真務實,牢牢樹立執政為民、廉政為民的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切實落實八項規定的要求,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真正做到把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立足點。

作為一名普通黨員,落實八項規定,我們需要從以下方面做起:

一、增強帶頭意識,發揮先鋒作用。共產黨員的帶頭作用是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發展階段,首先要增強帶頭意識,發揮先鋒作用,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對待黨的事業和自己承擔的工作,要先想一步、先行一步,工作帶頭實幹,廉潔帶頭遵守,服務帶頭奉獻。

二、增強責任意識,發揮示範作用。黨員幹部在事業的發展中是組織者、推動者,比普通幹部肩負的責任更大,要求的標準更高。在政治覺悟、思想水平、道德修養、業務能力和生活方式等諸方面比一般要高。

這“八項規定”的出臺,引發社會各界密切關注,著實讓老百姓拍手稱讚!這“八項規定”所涉範圍之廣、內容之細,彰顯力度之大、決心之堅,著實讓人感覺非常“給力”。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八項規定從細處著手,針對問題和弊病,一針見血,是改進工作作風、改善群幹關係、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劑良藥。領導幹部特別是高階幹部作風如何,對黨風政風乃至整個社會風氣具有重要影響。八項規定如醍醐灌頂,讓我們豁然開朗,為黨員幹部的行為規範樹立了新標準,體現了黨中央領導狠抓黨的工作作風的決心和自信,也表達了密切聯絡群眾,保持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絡的誠意。我們應該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心態去看待。好事要從小事做起,積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壞事也要從小事開始防範,否則積少成多,也會壞了大事。所以,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積多了就成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惡積多了則“足以亂國家”。八項規定對我們有很好的警醒意義和指導意義。

赴上海華師大學習心得 篇9

根據上級的部署通知,我縣組織全縣的大學生村官中開展了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六個一”活動,通過走訪農戶、寫民情筆記、幫助困難家庭等,深入基層,實實在在為群眾解決具體問題。“六個一”活動的主要任務是,走訪一遍全村農戶,記錄一本民情筆記,寫好一份調研報告,作出一份公開承諾,聯絡一戶困難家庭,辦好一些惠民實事,根據走訪和調研情況,設立大學生村官“便民熱線”和“便民服務崗”等工作,進一步暢通大學生村官與群眾直接聯絡渠道,讓群眾真切感受到大學生村官帶來的實惠和溫暖。 帶著這樣的認識,我在我所任職的大禹鄉西溝村進行了為期半個多月的民情走訪,我發現雖然我村老百姓百分之九十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的弱勢群體,勉強靠著種地為生。有的七八十歲,喪失配偶,兒子都常年外出打工,很少回家,也很少給家裡寄錢,他們在家孤苦伶仃,大多無人照顧,且大都有著各種疾病,靠那低保五保只夠買些藥錢,勉強維持生計,說到動情處,大都留下了傷心之淚。

通過走訪,我感悟到:對村民而言,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那些點滴拼接而成的,就是我們工作中的那一件件瑣碎小事,然而就是這些瑣碎,這些點滴,正是對他們生活的全部描述啊!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就是要做老百姓的貼心人、知心人、暖心人。切切實實為百姓排憂、解困、除難。我們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要深入百姓家中,掌握真實情況。要摸清整個村的情況,對百姓的瞭解就必不可少;

二是要深入田間地頭,掌握生產情況。田間地頭是村民的主要工作場所之一,只有到了田間地頭,才能更為準確、真實地掌握農業生產情況;

三是要學會在法律法規、政策允許的範圍內,給予群眾最大的幫助,站在群眾的角度多為其考慮,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問題,用點滴行動積累幹群之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