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小教師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3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38W

國小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1

1月19日至1月21日,參加了翠屏區教育局組織的20xx年校級幹部寒假學習。此次學習有四川師範大學教科院副院長李松林教授關於《轉變學科教材理解方式的深度教學》,有五國中關於 分層走班教學模式解讀 和人民路國小郭明曉關於 晨誦、午讀、暮醒 我們的生活方式 的經驗交流,有關於 硬體標準化比什麼 的分組討論,有區紀委副書記陳書記關於 反腐倡廉 的專題輔導,也有20xx年區教育教學工作重點與思路。時間雖短,內容豐富,是校級幹部們緊張工作之餘的又一次集中學習思考、交流碰撞的難得機會,也是區教育局針對20xx年工作統一思想、明晰思路的擴大工作會。現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國小教師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3篇)

一、學習反腐倡廉知識,構築廉潔從教防線

聽取了區紀委陳書記通報的宜賓乃至全國各部門貪官落馬的典型案例及其成因分析。一方面認識到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堅持 老虎蒼蠅一樣打 的決心、力度和成效。這裡面有曾經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地方黨政一把手的高官,也有一般科級幹部甚至村級幹部,只要違法黨紀政紀,都在打擊之列。其中,1月24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通報七名官員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創造了來官員確認 落馬 人數最多的一天。另一方面認識到,一些官員隨著職權的擴大,在市場經濟的潮流中,逐漸忽視了思想防線的構築、失掉了理想信念、忘記了職權是誰給予的,隨波逐流而 落馬 ,而後又追悔莫及,教訓深刻,令人深思。

反腐倡廉從大局講,關係到黨和國家的生存和發展;從小處講,關係到民風民俗、幹群關係。中央從嚴、從快、全面開展反腐倡廉行動,清除了幹部隊伍中腐敗分子,促進了幹群關係和諧,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營造了 風清氣正 的優良環境。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從這些典型中吸取教育,堅持理想信念教育,靜下心來虛心學習,教好書,育好人,在清貧的生活工作中享受職業的幸福。

二、深度理解學科教材,轉變學科教學方式

學習了四川師範大學李松林教授關於《轉變學科教材理解方式的深度教學》專題講座後,感受到李教授對當前教師 教 與學生 學 存在問題的深刻分析,並提出了教師應 轉變學科教材理解方式的深度教學 的建議,這對處於一線的教師來說,無疑是一次深度的學習。李教授認為當前教學存在的問題是:缺乏深度、營養不良、過程喪失、價值殘缺。其原因是:教學偏離了 原點 。並指出 教師理解學科教材的四大習慣 基於 雙基 、只見 外表 、重視 區域性 、關注 具體 ,由此帶來學生學習存在五大問題,即:學得粗淺、學得零散、學得空洞、學得狹隘、學得死板,自然導致學生綜合素質低下,創新能力不強。為改變現狀:教師應轉變學科教材理解方式的深度教學。

(一)關於理解

1.理解什麼?(1)教師要理解知識的五種型別: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方法性知識、思維性知識、價值性知識,由此教學應達到相應的五種水平。(2)教師要理解知識的性質與價值。知識有工具價值(實用、科學、生存)和生命價值(智慧、精神)。(3)教師應理解知識的要素與結構:知識+技能+思想方法;實質結構+句法結構+組織結構。組織結構包含知識結構(前後知識邏輯關係、上下知識層次關係、左右知識並列關係)和方法結構(學科思維方法、研究方法)。(4)教師應理解課程的理念與精神。

2.如何理解?(1)雙基 多維:由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向基本經驗、基本方法、基本思路、基本價值轉變。(2)表層---核心:由看得見的表層知識向思想方法、基本結構轉變。(3)區域性----整體:由關注知識點、重點、難點向學科知識結構轉變。

3.理解得如何?(1)深透度:達到外表與內涵、區域性與整體、雙基與多維的統一。(2)簡潔度:注重點-----精髓(學科思想方法)、面----結構(學科教材結構)相結合。(3)準確度:前後知識的聯結點、新舊知識的聯結點、學科與生活的聯絡點。

(二)深度教學

1.教學目標:建構知識,獲得意義。即,既讓學生獲得知識,又讓學生獲得意義,達到情感昇華與思維釋放。

2.教學內容:把更有價值的知識教給學生。即,從外表到核心、從區域性到整體、從單一到豐富。應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學科基本結構。

3.教學過程:向縱深和整體推進。即,專注於學生對知識的發現與建構,而不是簡單的 告訴 ;深入到學科的核心與本質上去,而不是流於表面;漸次提升學生學習的層次與水平,而不是原地踏步;突破學生學習的關節處和臨界點,而不是平均用力;挖掘教學的完整價值和整合效應,而不陷入狹隘和零散;聚焦於學生髮展的根本部分,而不是淺層的行為強化。

4.教學方式:把學生自身的內源性力量挖掘出來。即,理解性教學、促進式教學、完整性教學、整合性教學。

通過學習,讓我對如何理解教材有了深入認識,感受到原來理解教材的膚淺,有利於今後對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選取、教學過程的調控、教學方式的應用上更加合理、科學。

三、展示課堂育模經驗,突出教育工作重點

1月20日上午,五國中鄧真彬、胡曉潔、何洪領、周小紅組成的彙報團隊以《陽光的方向,最好的自己 分層走班 教學模式解讀》為題,向翠屏區近200名校園級幹部作了長達1個多小時的專題彙報,受到與會人員的充分肯定。彙報包括了:概念界定、推行依據、操作流程、教學策略、教學管理、收穫與啟示六個方面。彙報方式採用團隊彙報方式,由胡曉潔主任組織、其餘三位人員分別就自己最熟悉的部分進行彙報。本次彙報與前幾次展示不同的是:第一次團隊形式系統全面呈現、第一次由課堂教學、班級管理實踐者本人現場彙報、第一次將課堂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策略具體化。通過對本次彙報的準備,實現了五國中真正意義上團隊作戰思想(原來都是單兵作戰),五位課題研究人員利用週末時間多次集中交流提煉,也實現了全體成員對 分層走班 教學模式價值的深入認識,對未來研究充滿信心。這是五國中 分層走班 首次以 教學模式 形式向全區進行推廣,是對學校十年堅守課程改革的再次肯定,也是區教育局推行課堂 育模 的先行碩果。

四、參加學校發展討論,堅定學校發展思路。

在分組討論中,討論的題目是:硬體標準化後比什麼?我個人認為:應比內涵。即比校長的教育思想的深度、比學校管理的精度、比教師愛崗敬業的和諧度、比教育質量的優異度、比學生、家長、社會對學校的美譽度。同時,有感於二中、八中兩位校長的發言。二中唐校長對如何做到管理的 精 與 細 上提出:制度管、文化浸、關心潤、交友邦(用教師身邊的好友影響他)、懲戒淨。簡潔、形象、生動、實用。八中孫校長圍繞實現 三個目標 (讓分數線變成綠色、讓質量變得低碳、讓教育迴歸本質)提出 二三四 思路:即, 二條規律 是教育應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三個實現 是實現素質教育具體化、課程改革校本化、學校管理人文化; 四個重視 是重視德育有效實踐研究、重視積極向上文化打造、重視課堂教學改革與校本課程開發、重視教育的重新定位。全面、具體,給人啟迪。

通過交流與討論,明晰了工作中一些模糊的認識,堅定了 硬體標準化後 應快速走上內涵發展、特色發展道路,應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加強管理,培育教師,開發課程,提升質量,積極踐行 讓翠屏孩子授受更好教育 的辦學追求。

國小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2

今年寒假的學習,令我受益匪淺。

班主任首先是一個教師,如何扮演好教師是班主任的首要職責。班主任是學校德育的中堅和骨幹,搞好班級管理、實施有效的教育是班主任的重要職責。其次,班主任要學會開闢新課程專業發展之路。最後,班主任還要會破解教育難題,尋求德育能力之路。

班主任工作在現代社會中面臨著新環境的考驗:1.學生的生存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生活的環境變美了,吃的好了,穿的好了,住的好了,總之,一切都變好了。所以學生的求學要求也變了。2.教書育人的文化環境在發生著深層次的變化。3.學生的學習環境正在進行廣而博的變革。班級的學習環境正在向人性化、理性化的轉變;班級的學習環境也正在向著處處體現 自尊 和 他尊 轉變;學生和家長以及教師們都希望班級學習中充滿理解和信任。4.班主任本人的工作環境正面臨著專業化的要求。

在面對新的考驗的同時,我們班主任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1.我們的班級工作必須面向未來。

2.班級工作必須面對學生的發展。

我們新時代的班主任必須要有面對考驗和挑戰的決心。新時期的班主任要經得起考驗和挑戰就必須塑造我們班主任的新形象。班主任必須要有先進的教育觀念,要有過硬的專業素養。

班主任要有理想,有追求:具有組織和管理的能力;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掌握執行教育政策法規的素養。班主任還必須具有一顆愛心。愛是現代教育的第一法則。沒有愛便沒有現代教育;沒有愛便沒有真誠。班主任應該有高尚的品格。

一名優秀的班主任應有紮實的教育理論功底,教育學、心理學是班主任工作藝術的理論依據,應熟知並能靈活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優秀的班主任要注重知識的日積月累;注重總結經驗教訓。一句話,優秀班主任的工作來自不斷的學習。一定要做一個樂觀開朗,健康的人,只有這樣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和膽識做好班集體的各項工作,使我們的班集體健康,向上。班級管理是一項艱鉅繁雜而意義重大的工作。在實際工作中,班主任應著重處理好以下四個重要關係。

一、實與虛

班主任工作是多方面的。它既要求班主任立足現實,努力搞好實際工作,又要求班主任著眼長遠,加強學習、研究與探索。所以,班主任要做到既務實又務虛。

班主任工作的務實,要求班主任必須從當前做起,從具體的事務做起,紮紮實實搞好班級管理。班主任必須深入學生中去,認真瞭解、研究學生,掌握班級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班主任既要做學生的導師,又要做學生的朋友與助手。學生情緒波動,班主任要找他談心;學生參加義務勞動,班主任要率先垂範;學生生病住院,班主任要照前料後 班主任的工作是如此具體而細微。只有具有務實精神,班主任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威信,才能具有很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班級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實效。

在務實的同時,班主任還要務虛。班級工作需要理論的指導,需要不斷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不斷地提高管理水平。班主任要善於從繁雜、瑣碎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樹立班級管理的整體觀、發展觀、理論指導觀。班主任自身也需要加強學習,參與教育管理理論的研究與探討,努力提高自身修養與素質,以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班主任務虛的更高要求在於班主任要有開闊的眼界,長遠的光,廣泛關注國內外教育發展動態,大膽創新,用自身的實踐豐富和發展教育理論,推動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只務虛不務實的班主任,工作難見實效;只務實不務虛的班主任,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班主任。

二、管與放

班級管理工作的物件是活生生的成長髮展中的學生。實際工作中,班主任要 管 的方面很多,小到學生的坐立行走、穿著打扮,大到學生的思想動態、前途命運,以及班級的建設與發展。許多班主任滿腔熱情,事必躬親,早晚跟班,無所不管,甚至充當著 管家 、 警察 或 保姆 的角色。這種管理的其利,但弊大於利。管得過多過死,容易造成學生依賴性強,創造性、獨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於雜務,疲憊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與發展。

陶行知說 教是為了不教 。魏書生認為 管是為了不管 。其思想從根本上說,是要充分揮學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做到 管放結合 。

具體而言,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制定班級的長期目標,把握班級工作的整體思路;培養一支強而得力的幹部隊伍,並加以指導監督;做好個別學生及全體學生的思想工作,增強班級凝聚力、向心力;協調多方面關係,形成教育合力。

學生能幹的,班主任堅決不要幹。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時,班主任要大膽放手,把一些具體事務派下去,建立層次分明的立體型管理體系,如公物維修、書刊保管、活動組織、班幹部選換、班規制定等等。班主任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分工授權,引導學生參與管理,逐步鍛鍊和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權負責,分層管理,既有利於班級的建設與發展,又有利於學生個性完善、能力的提高。

三、嚴與寬

在教育過程中,班主任必須對學生嚴格管理,嚴格要求。但 嚴 不是嚴厲、嚴酷。管理過嚴,容易造成學生個性壓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膽小怕事,甚至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導致師生關係僵化。這既不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也不利於班級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確把握嚴格管理的尺度、嚴中有寬。

嚴格管理班級,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引導學生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做到紀律嚴明, 以法治班 。二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對違紀違規者,無論是幹部還是普通學生,無論是優秀生還是後進生,都要一視同仁三是要注重 首因效應 ,要認真對待、正確處理 第一次 之類的事情。四是要持之以恆,避免犯 冷熱病 ,時緊時鬆。同時要狠抓養成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嚴還必須與寬有效結合起來,靈活處理。班主任要私下做好被處罰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確認識錯誤,並努力改正。同時,對學生違紀處罰的方式要多樣化,要寓教育於處罰之中。魏書生同志對學生犯錯誤的處罰是: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寫一份關於錯誤的說明。他把處罰變為生動的自我教育的做法,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啟迪。

工作實踐中,嚴和寬是對立統一的。嚴不是冷麵鐵心,寬也不是遷就縱容。只有做到 嚴中有寬,寬中有愛,愛中有教 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國小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作為一名教師,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常規和教育工作,對教師職業道德有了一些深入的理解。

一、作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維護一條健全的教學鏈條——四課鏈條

這四課是認真備課、紮實上課、及時的課後反思、不斷聽課。這四個環節相互聯絡,不可分割。先說認真備課。一要細;如何引入課題,在環節的設計與銜接處該用什麼的話,學生回答的很離譜了怎麼樣去評價……在寫教案時甚至要將你要說的每一句話都要寫下來。二要鑽研;千萬別小瞧知識的簡單,許多問題的答案就隱藏在一個詞一個字一個數字中,老師只有真正的思考了,才不會被學生五花八門的回答所牽絆。

再說紮實上課。課堂的隨機性和限時性要求必須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率。如果課還剩下小尾巴怎麼辦?如果剩餘兩三分鐘你要做什麼?如果課上光組織教學,還怎麼追求效率?教與練在課堂上該如何安排?……一系列的問題,說實話,開始甚至到現在我還是處理不好。所以,課堂就是一座熔爐,教師需要置身其中被一遍遍的熔鍊。

接下來說教學反思。為什麼我課上提出的問題沒有幾個同學迴應?原來是問題的指向性不明確。為什麼那麼美的古詩學生就是讀不出味道?噢,原來枯燥無味的講解只會令學生厭煩,要有聲音有畫面有想像。為什麼學生的回答就是不按你的思路走?原來是引導無方無度……這都是在反思都需要反思。教育的契機存在於細節中,平時孩子的一句話一次舉手投足都值得我們去反思,更何況我們的課?

不斷聽課。多聽課無疑是一種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老教師們的教學經驗與教育技巧,新教師們精彩紛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師父曹老師的課大氣磅礴,幽默生動;周老師的課情真意切,潤物無聲;劉老師的課精雕細琢、美在其中……

反思汲取了教訓,聽課收穫了經驗,自然會在以後的備課中得到提高,課自然就能上好。所以說這是一條良好的教學鏈條,哪一個環節維護不好,就會導致教學失衡。只有堅守教學的主陣地,才叫真正地實踐愛崗敬業、教書育人。

二、做一個有心的人——三心人,愛心、耐心、恆心。

愛心。教師的工作,面對的不是機器,而是千差萬別的生命,多少顆敏感的心靈。因此,很多教育專家呼籲,教育的手段千差萬別,但唯有愛,才是最永恆的旋律!但是我們平時的工作中經常會把愛丟失,面對各方面表現不盡人意的學生,老師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自己的不滿、氣憤、呵斥。然而我們不在意的訓斥會折斷多少正欲起飛的翅膀。蘇霍姆林斯基曾告誡我們:不要把我們的兒童看成是能夠頑強克服困難的英雄。深受全國教師尊敬的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是傳播愛的楷模。當他把一個平時幾乎從未發言、但在老師的關愛下開口說話的孩子輕輕抱起的時候,孩子在一霎那間溢位的幸福的眼淚曾讓多少為人師者捫心自問。公開課上,為了讓講臺下的孩子看清黑板下面的字,於老師輕輕蹲下身去板書,黑板前,只留給一個白髮蒼蒼的頭。 一代教育大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如何關愛學生作出了最好的詮釋。愛,不是掛在口頭上的,要讓它流動到指尖,摸一摸那個回答錯問題的孩子的頭;抱一抱那個犯了錯嚇哭了得孩子;它將最終內化為一種人格的魅力——學生希望親近你。耐心。孩子是健忘的,一件事情你說上十幾遍,還是有人記不住;孩子是頑皮的,同樣的錯誤會在同一天內犯了又犯;孩子是天真的,你告訴他一件事情,會招來一火車的“為什麼”;孩子是脆弱的,他需要你不只一次的去幫助他……這些都要求我們有一顆耐心。面對屢教不改得孩子,面對不停問為什麼的孩子,面對十分鐘寫不了三個字的孩子,面對每天都要留下來談話的孩子,我們只有不厭其煩。所謂諄諄教誨大概就這個意思吧。

恆心。無論你在教學中採用什麼樣的策略,實施什麼樣的方法,做出什麼樣的決定,一定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這是教育事業的長期性和反覆性所決定的。我曾經對一個學生進行過跟蹤觀察,就是將他每天或隔天的課堂表現記錄下來,對他進行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因為他是一個特別懶的孩子,不願意寫,課堂注意力也不太集中,講話。不過我發現他的思考問題的能力還是不錯的,還會經常提出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於是我就堅持了一學期(二年級上學期),當成教育日記寫下來,效果很好,因為我對他的關注是持續的,不斷地鼓勵也讓他從課上找到自信。學期末聽課堅持半個小時沒有問題。下學期,我就想,沒有必要再跟蹤了吧,事情很多也有種偷懶的心理。結果,開學後沒出一個月,老毛病就犯了,還得繼續跟蹤。這件事給我的啟示很大,對於孩子的教育,需要恆心,一學期、一學年、甚至幾年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要不怎麼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三、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

教師職業道德中提出了“終身學習”這個響亮的口號,但是在我們教師的意識中卻絕對不能只是口號,而是要踏踏實實,有張有弛的做好計劃,付諸行動的。

我們的教師個人發展檔案上有這樣幾個小的方面:板書(粉筆字)、簡筆畫、普通話、多媒體教學等,這就是教師的基本功。試問幾句,在黑板上寫上幾個字,然後自信的對同學們說:看,漂不漂亮,你敢嗎?孩子發達的形象思維要求你隨手畫出一座大山,一匹馬、一隻貓、一座大房子,你能嗎?現代教育方式要求你在教學中自然的融入各種媒體技術,你行嗎?……很慚愧,我還不能,上學時,書法繪畫之類的課一律沒開,怎麼辦?補吧。每天中午練字的時間跟著同學們一塊兒練字、課間的時候跟著孩子學個簡筆畫、最好自己動手多做課件,不要完全依賴於下載……不管怎樣,教師的基本功一定要紮實。

學習了才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足,思考了才發現其實經驗就藏在平時一個個教學活動的細節中。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必須有一杯水;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有一桶水。”當自己真正深入到教育教學工作當中之後,才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功夫在課外”。要不斷讀書,不斷進取。就在去年學校的書香少年評選中,我統計孩子們的讀書書目和數量,有一個小女孩兒叫張沛霖,她媽媽把她的讀過的書寫在了兩張16開的紙上,我數了數將近一百本,中間有幾種雜誌。一個二年級的孩子啊,說真的,真是嚇一跳,當時我就想,如果自己在不讀書不學習的話,沒幾年就教不了他們了。

“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時常要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鬆。”“學無止境”做了教師,對這些話的理解又深了一層。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個人讀書的厚度決定他人生的高度。對一名教師來講,讀書更是我們的職業要求。為此,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都值得。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對於一名年輕教師來說,可謂任重而道遠。竇桂梅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以真情奉獻杏壇,以課堂享受生命,以讀書強健精神,以寫作錘鍊思想!”高山不移,流水不止。每天迎著太陽,走向三尺講臺,我知道不論等待的是什麼,我都只能是風雨兼程,無怨無悔。這不僅是教師職業道德之召喚,更是對一份責任的承擔,對一份良心的承諾!

國小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4

作為一名教師,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常規和教育工作,對教師職業道德有了一些深入的理解。

一、作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維護一條健全的教學鏈條——四課鏈條

這四課是認真備課、紮實上課、及時的課後反思、不斷聽課。這四個環節相互聯絡,不可分割。先說認真備課。一要細;如何引入課題,在環節的設計與銜接處該用什麼的話,學生回答的很離譜了怎麼樣去評價……在寫教案時甚至要將你要說的每一句話都要寫下來。二要鑽研;千萬別小瞧知識的簡單,許多問題的答案就隱藏在一個詞一個字一個數字中,老師只有真正的思考了,才不會被學生五花八門的回答所牽絆。

再說紮實上課。課堂的隨機性和限時性要求必須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率。如果課還剩下小尾巴怎麼辦?如果剩餘兩三分鐘你要做什麼?如果課上光組織教學,還怎麼追求效率?教與練在課堂上該如何安排?……一系列的問題,說實話,開始甚至到現在我還是處理不好。所以,課堂就是一座熔爐,教師需要置身其中被一遍遍的熔鍊。

接下來說教學反思。為什麼我課上提出的問題沒有幾個同學迴應?原來是問題的指向性不明確。為什麼那麼美的古詩學生就是讀不出味道?噢,原來枯燥無味的講解只會令學生厭煩,要有聲音有畫面有想像。為什麼學生的回答就是不按你的思路走?原來是引導無方無度……這都是在反思都需要反思。教育的契機存在於細節中,平時孩子的一句話一次舉手投足都值得我們去反思,更何況我們的課?

不斷聽課。多聽課無疑是一種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老教師們的教學經驗與教育技巧,新教師們精彩紛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師父曹老師的課大氣磅礴,幽默生動;周老師的課情真意切,潤物無聲;劉老師的課精雕細琢、美在其中……

反思汲取了教訓,聽課收穫了經驗,自然會在以後的備課中得到提高,課自然就能上好。所以說這是一條良好的教學鏈條,哪一個環節維護不好,就會導致教學失衡。只有堅守教學的主陣地,才叫真正地實踐愛崗敬業、教書育人。

二、做一個有心的人——三心人,愛心、耐心、恆心。

愛心。教師的工作,面對的不是機器,而是千差萬別的生命,多少顆敏感的心靈。因此,很多教育專家呼籲,教育的手段千差萬別,但唯有愛,才是最永恆的旋律!但是我們平時的工作中經常會把愛丟失,面對各方面表現不盡人意的學生,老師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自己的不滿、氣憤、呵斥。然而我們不在意的訓斥會折斷多少正欲起飛的翅膀。蘇霍姆林斯基曾告誡我們:不要把我們的兒童看成是能夠頑強克服困難的英雄。深受全國教師尊敬的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是傳播愛的楷模。當他把一個平時幾乎從未發言、但在老師的關愛下開口說話的孩子輕輕抱起的時候,孩子在一霎那間溢位的幸福的眼淚曾讓多少為人師者捫心自問。公開課上,為了讓講臺下的孩子看清黑板下面的字,於老師輕輕蹲下身去板書,黑板前,只留給一個白髮蒼蒼的頭。 一代教育大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如何關愛學生作出了最好的詮釋。愛,不是掛在口頭上的,要讓它流動到指尖,摸一摸那個回答錯問題的孩子的頭;抱一抱那個犯了錯嚇哭了得孩子;它將最終內化為一種人格的魅力——學生希望親近你。耐心。孩子是健忘的,一件事情你說上十幾遍,還是有人記不住;孩子是頑皮的,同樣的錯誤會在同一天內犯了又犯;孩子是天真的,你告訴他一件事情,會招來一火車的“為什麼”;孩子是脆弱的,他需要你不只一次的去幫助他……這些都要求我們有一顆耐心。面對屢教不改得孩子,面對不停問為什麼的孩子,面對十分鐘寫不了三個字的孩子,面對每天都要留下來談話的孩子,我們只有不厭其煩。所謂諄諄教誨大概就這個意思吧。

恆心。無論你在教學中採用什麼樣的策略,實施什麼樣的方法,做出什麼樣的決定,一定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這是教育事業的長期性和反覆性所決定的。我曾經對一個學生進行過跟蹤觀察,就是將他每天或隔天的課堂表現記錄下來,對他進行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因為他是一個特別懶的孩子,不願意寫,課堂注意力也不太集中,講話。不過我發現他的思考問題的能力還是不錯的,還會經常提出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於是我就堅持了一學期(二年級上學期),當成教育日記寫下來,效果很好,因為我對他的關注是持續的,不斷地鼓勵也讓他從課上找到自信。學期末聽課堅持半個小時沒有問題。下學期,我就想,沒有必要再跟蹤了吧,事情很多也有種偷懶的心理。結果,開學後沒出一個月,老毛病就犯了,還得繼續跟蹤。這件事給我的啟示很大,對於孩子的教育,需要恆心,一學期、一學年、甚至幾年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要不怎麼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三、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

教師職業道德中提出了“終身學習”這個響亮的口號,但是在我們教師的意識中卻絕對不能只是口號,而是要踏踏實實,有張有弛的做好計劃,付諸行動的。

我們的教師個人發展檔案上有這樣幾個小的方面:板書(粉筆字)、簡筆畫、普通話、多媒體教學等,這就是教師的基本功。試問幾句,在黑板上寫上幾個字,然後自信的對同學們說:看,漂不漂亮,你敢嗎?孩子發達的形象思維要求你隨手畫出一座大山,一匹馬、一隻貓、一座大房子,你能嗎?現代教育方式要求你在教學中自然的融入各種媒體技術,你行嗎?……很慚愧,我還不能,上學時,書法繪畫之類的課一律沒開,怎麼辦?補吧。每天中午練字的時間跟著同學們一塊兒練字、課間的時候跟著孩子學個簡筆畫、最好自己動手多做課件,不要完全依賴於下載……不管怎樣,教師的基本功一定要紮實。

學習了才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足,思考了才發現其實經驗就藏在平時一個個教學活動的細節中。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必須有一杯水;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有一桶水。”當自己真正深入到教育教學工作當中之後,才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功夫在課外”。要不斷讀書,不斷進取。就在去年學校的書香少年評選中,我統計孩子們的讀書書目和數量,有一個小女孩兒叫張沛霖,她媽媽把她的讀過的書寫在了兩張16開的紙上,我數了數將近一百本,中間有幾種雜誌。一個二年級的孩子啊,說真的,真是嚇一跳,當時我就想,如果自己在不讀書不學習的話,沒幾年就教不了他們了。

“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時常要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鬆。”“學無止境”做了教師,對這些話的理解又深了一層。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個人讀書的厚度決定他人生的高度。對一名教師來講,讀書更是我們的職業要求。為此,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都值得。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對於一名年輕教師來說,可謂任重而道遠。竇桂梅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以真情奉獻杏壇,以課堂享受生命,以讀書強健精神,以寫作錘鍊思想!”高山不移,流水不止。每天迎著太陽,走向三尺講臺,我知道不論等待的是什麼,我都只能是風雨兼程,無怨無悔。這不僅是教師職業道德之召喚,更是對一份責任的承擔,對一份良心的承諾!

國小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5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怎樣才能不辜負“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怎樣才能完成黨賦予的培養人才的職責,這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並要用實踐作出回答的問題。

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地區與地區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區力的競爭,綜合區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僅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教師的具體工作在於“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說教師要經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本事,使學生懂得、各種事理。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學而不厭,悔人不倦”來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與此同時,教師要有崇高的夢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品質,並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淺夠默化的影響和薰陶。這樣,才能培養出祖國需要的,全面發展的,能適應競爭形勢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須熱愛自我的教育物件——學生。教師應當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我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並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於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提高,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後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第三,一個好教師還必須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麼應為之,什麼不可為。所以,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重、規範、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職責。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暢開心靈,既能夠向學生談自我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能夠向學生坦誠地公開自我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你不僅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經過這次師德師風學習周,我受益良多;師德師風的建設對於一個學校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僅有師德師風良好的環境學生才能健康茁壯成長;教師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

國小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6

12月10、11兩日,我參加了在牡市舉行的省名優教師課堂展示活動,教師們精湛的教藝和睿智的課堂應對讓我由衷的佩服。在欣賞和讚許之餘,也藉此反思自我的教學。

一、課堂——應是師生共建的一片真實天地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從容不迫地走進課堂,按照教案滴水不漏地開始授課,教學環節銜接得天衣無縫。聽課教師的視線始終集中在授課教師的身上,全神貫注地欣賞著嫻熟的教學技巧表演,教師當演員的表演水準已充分顯露。然後在一片掌聲和褒獎中,我們不禁要問:在這些所謂“精彩”、“完美”的課堂上,學生獨特個性的思維火花在哪裡閃現?數學教學獨具魅力的美在哪裡閃現?難道順暢的教學流程、先進的教學手段、熱鬧的教學氣氛,就是新課程標準下的夢想課堂嗎?

“教師,我還有更好的方法。”“教師,我有補充。”“教師,我發現書上錯了。”……課堂,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尷尬。課上,學生開始有自我的主見,不願跟著教師設定的思路走。是將教案進行到底,還是大大方方地順著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進行?

葉讕教授極具精闢地指出導致這一切的原因:“是忽視課堂教學過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現。導致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機與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新理念下的課堂是活的,隨機生成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是真實的生活經歷。那裡不應當有花架子,不應當有裝腔作勢,不應當有矯情表演。有的是學生實實在在地學,教師真真切切地教。水到渠成的教學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課堂意外也是正常的,更能演繹精彩。所以,當應對無法迴避的課堂生成時,我們應當對它有正確的認識,把這生成及時納入預設的教學當中。在冷場的時候及時調整,在出錯的時候重構共建,從而使課堂上的生成轉化為教學中寶貴的課程資源和財富。

二、生成——應是師生共點的一盞智慧明燈

現代教學理念認為,課堂教學不是預設教案的機械執行,而是在課堂上重新生成、不斷組織的過程,是人性不斷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沒有生命氣息的課堂教學是不具有生成性的。從生命力的高度來看,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複的活力與智慧綜合生成過程。課堂學情靈活多樣、變化莫測,師生唯有從容迎變、應變,構成高效互動,才能生成課堂,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1、善於傾聽

課堂上的亮點,源於學生精彩的發言。傾聽能及時發現課堂生成,能使學生感受到關注。課堂上一次無意識的傾聽,往往能使教學得以昇華,使教師真正意識到課堂上生機勃勃的一面應當是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教師的上課應當隨著學生的狀態而調整、改善,這樣課堂才會有生命的活力,當然,這也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尊重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生命個體間的各個方面都充滿著差異。數學課堂就是要將這種差異視為一種教學資源,努力創造條件展現學生豐富多彩的個人世界。

我們的教學物件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承認差異,承認個性就是對學生最大的尊重,也僅有這樣才能把富有人文精神的生命意識落實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真正體現以人為本。

3、機動設計

新課程呼喚生成的課堂,可是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在設計時往往喜歡環環相扣。教師怎樣問,學生如何答;怎樣總結,如何過度;學生談到哪裡出示圖片,等等,研究得甚是周到。這樣步步為營的設計,構成一種“線形序列”,殊不知就在不知不覺間給自我和學生來了個五花大綁!試想,教師在課堂上還有什麼活力、靈感可言?這樣的課堂又能生成些什麼?

所以,教師應審時度勢,相機調整教學預設的良好態度,才使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投入到主動學習、進取探究的活動中,獲得思想啟迪,加深知識理解,促進思維拓展,真正感受自身的價值,感受享受知識的甜蜜,感受心靈成長的幸福。

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設計時切忌作繭自縛。僅有將線形設計柔化為機動性設計,教師的頭腦才能卸下重重負擔,從而調控自如:學生的個性才能擺脫層層束縛,得以恣意張揚。課堂才有可能所以而活力盪漾,靈感迸發,精彩紛呈。

生成,追求的是教學的真實自然;課堂,再現的是師生“原味”的生活情景。這樣的課堂無疑是美的!美在它的不加修飾,美在它的清新單純,美在它的活力四溢,美在它的樸實自然。努力改善課堂教學,讓數學變得歡樂,成為一種享受。而這些卻恰恰是考驗教師的課堂調控機制和應變本事,說白了是對教師教學智慧的挑戰。但這些也正這是數學永恆的夢想和期盼,是數學的真諦和歸宿,也貼合我校提出的辦學特色----“怡美教育”中的“怡美課堂”的理念吧。在我們大力推行高效課堂的同時讓我們理智對待每一個課堂動態生成,讓課堂的生命流光溢彩,這樣的課堂也必須會到達高效。

國小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7

感激學校給了我參加了“全國第十屆國小數學課賽一等獎獲獎教師暨名師經典課堂觀摩研討會”的機會。雖然僅有兩天,但資料卻豐富多彩,有來自全國著名教育專家朱樂平、汪培新、夏青峰及全國賽課一等獎獲得者許洋、徐文豔、楊榮教師共6節示範課及三個講座。名師們以他們獨具匠心的教學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精湛嫻熟的教學技藝,隨機應變的組織教學本事以及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知識視野、數學素養、文化底蘊、創新思想、人格魅力,深深折服了在座的每一位教師。回頭細看,真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收穫之程。下頭談談我的幾點體會和感悟與大家分享:

(一)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與培養。課改的今日,國小數學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課堂呢朱樂平教師在講座中用PPT為我們比較了新老教材的不一樣設計形式和設計理念,讓我們清楚了新老教材的最大區別是:新教材是放開的。更讓我們清楚了今日的國小數學課堂應當結合教材資料,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應當讓學生了解和熟悉數學思想方法,瞭解它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起的作用。曾聽專家講過,若干年後,保留在學生記憶中的是什麼數學的一些知識與技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忘記,而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數學思想方法卻能保留下來,並在他的學習、生活、工作中發揮強大的作用。想想也確是如此。而我們教師奉之寶典的《課程標準》,在它的理念中也悄然發生了變化。由原先強調的“兩基”(即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也顯然改成了“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動經驗。看來,在教學中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遠遠不夠,還要重視讓學生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知識的構成及其發展過程,還要在教學中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及其應用。雖然增加的只是簡單的幾個字,卻能夠帶來教學的革新。在此理念引領下,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安排等等,都會發生變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

漁”。就如許洋教師執教的《神奇的莫比烏斯圈》。這是我第一次聽數學課中的實踐活動課,感覺很新穎,同時也覺得更豐富了數學課堂。許教師先讓學生猜猜能不能把一張長方形紙條變成一條邊、一個面再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彩筆畫一畫是不是僅有一條邊、一個面。還有在後面研究“從莫比烏斯圈面的二分之一處剪會事什麼情景”時,許教師也是先讓學生們想想,再用剪刀動手剪一剪。教學設計中著重體現了“猜想——驗證——結論”這一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給每個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數學知識,還給了學生自主安排的機會。方法由學生摸索,找出方案學生自我解決,結果由學生來評價。這樣,學生就有了探索新知的慾望,能夠不拘泥於書本,不依常規,進取提出自我的新見解、新發現、新思路。在思考和解決問題時,思路暢通、靈活、有深度。

(二)情境創設,到底該怎樣創新課程改革的前幾年大小各級的數學課都把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提高到了很高的高度,彷彿不創設情境這就不是一節好課,於是出現了絞盡腦汁為創設情境的局面;之後新課程改革走向深沉後,大家又覺得情境的創設越來越機械化、程式化了。正如夏青峰教師在講座中說到,他們學校在開展教研活動時,如果提前跟教師說了明天要聽課,那在新課開始時必定是創設情境;而如果是隨堂聽課那新課開始時必定是複習題。為什麼呢難道創設情境就必須比複習題好嗎“不要認為什麼好,什麼壞,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景,才是硬道理。”夏教師說他在新課開始時最常用的問題是:“關於這個知識,我已經明白些什麼”既複習了舊知,又為新知的學習埋下了伏筆。當然,我並不是說創設情境就不需要了,關鍵是要看怎樣創。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和對策》這篇文章中,找到了創設情境的幾個方法,感覺很好,與大家分享:

1、情境的創設要有童趣,也要合理。情境創設不是一時之事,教師應當深入挖掘情境與數學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絡,並使情境為整節課的進一步發展和學生今後的發展供給必須的鋪墊。

2、創設情境要務實,具有時效性。僅有務實,才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把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以問題的形式有意識、巧妙的寓於各種各樣的生動具體情境之中,就容易引起學習的認知失衡,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從而進取主動投入到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去。務實具體體此刻:(1)要有“數學味”,要有利於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關注現實生活,應當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供給支撐,為數學思維的發展供給土壤。(2)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所以情境的創設不必須要在課的開始,也可在課的中間或課快要結束的時候,只要能夠幫忙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情境創設在時間上是能夠靈活安排的。

3、情境創設要具有挑戰性,也要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好情境中蘊含的問題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要具有必須的挑戰性,具有必須的難度和坡度,要能夠使學生的認知產生不平衡,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保證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處於進取的思維狀態。但有的情境看似生動、趣味,卻缺乏思考價值。

(三)數學課堂應留給學生充分思考與探索的空間。這幾節課都充分體現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異常是朱樂平教師執教的《圓的認識》一課時,充分感受到了這一點。新課開始,朱教師就直接點題,再“請同學們試一試,你帶來的圓規是不是能夠畫出圓你是怎樣畫的”之後,朱教師用課件出示了一個圓(標有圓心),“請同學們說說這是什麼”出示半徑,“這是什麼”(半徑)用自我的話說,“什麼是半徑”“再自我說說什麼是直徑”還有後面的“整容活動,什麼是圓圓的特徵是什麼”這些教學過程,都是學生自我在探索、自我在評價,自我得出結論。教師只是在旁邊引導。並且,發現朱教師在每次學生說完後都會等一下,留下學生思考的時間,然後再問:“你們聽懂了他她說的嗎你再來說說。”十分重視學生“聽”“說”和“思”的本事的培養。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他的學生的,不是已經投入了千百年勞動的現成的大廈,而是促使他們去做砌磚的工作,同他們一齊來建造大廈,教他建築。”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大膽放手,激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把想象的空間、思考的時間、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教師為輔,主要是引導、點撥、糾偏、調控,不僅僅使每個學生進取參與學習,

並且要讓他們會學、要學、樂學,富有創造性地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認知的主體。

(四)改鞏固型家庭作業為嘗試型作業。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家庭作業仍是教師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由於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的家庭作業設計與新理念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題目形式封閉、單一,往往教師的要求是一刀切,資料依然沿襲著鞏固知識為主,作業形式多是純文字性的簡單、機械的課後練習,既缺少落實新課程三維目標,又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由於以上種.種因素,導致學生對家庭作業產生了厭煩、逆反等心理,甚至當成一種負擔(有的以不完成作業來抵制),影響了他們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和心理健康的發展。應對這一現狀,對家庭作業的改革創新勢在必行。夏青峰教師在講座中提到他們學校正在嘗試一種新的作業佈置與批改形式:嘗試性作業。所謂嘗試性作業就是在學習新知之前,學生經過自我的預習,而完成新知後面的練習。這種練習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本事,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的家庭作業時刻充滿著新奇與挑戰,也把預習作為了家庭作業的範疇。真的是一個很好的作業嘗試。

總之在本次學習中每一位教師的課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們創新的教學方法,對細節巧妙的處理,還有課堂的高效性都是需要我去慢慢品味和學習的。當然,學習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我的知識,並指導自我的教學實踐,促進自我不斷提高。要學習的太多太多,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我:讓我們全心全意地收穫生活中的每一天,在平凡的日子裡感受生活的完美,在耕耘裡感受勞動的歡樂和收穫的期待。

國小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8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怎樣才能不辜負“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怎樣才能完成黨賦予的培養人才的職責,這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並要用實踐作出回答的問題。

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僅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具體工作在於“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說教師要經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本事,使學生懂得、各種事理。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學而不厭,悔人不倦”來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與此同時,教師要有崇高的夢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品質,並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淺夠默化的影響和薰陶。這樣,才能培養出祖國需要的,全面發展的,能適應競爭形勢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須熱愛自我的教育物件--學生。教師應當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我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並不存在好與不好之分,“學困生”之所以“落後”,原因在於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學困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提高,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後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第三,一個好教師還必須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麼應為之,什麼不可為。所以,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重、規範、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職責。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暢開心靈,既能夠向學生談自我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能夠向學生坦誠地公開自我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你不僅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經過這次師德師風學習周,我受益良多;師德師風的建設對於一個學校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學校僅有有良好的師德師風和良好的育人環境,學生才能健康茁壯成長;教師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

國小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9

今天,聽了兩位優秀老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對教師角色的思考

教師應該是課程改革的推動者、課程的實施者,通過教師的推動和實施,課程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所接受和理解。教師在推進新課程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現許許多多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思考和改進,提出看法,提煉方法,不斷地拓展和完善我們的教學資源。

二、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聽課活動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聽課活動中,我認真聆聽了兩位老師的示範課例,兩位老師都能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展現。另外,課堂上充滿著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著二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進入切實的情景,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二位老師的設計都不一樣,但都能圍繞課文內容突出主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老師們聲情並茂的語言把學生的思緒拉到了課堂中。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帶著學生深刻感悟課文內容,理解所要表達的感情。

四、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各位老師執教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2、區域性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五、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這節課我想學生一輩子都忘不了 ,忘不了文中的精彩,忘不了老師的的語言裡深深教誨與感動,忘不了課堂的融洽。

學習後我記下了老師美麗的語言“沒關係,學習就是從不會到會;通過看看,聽聽,生活中就會學習;你最聰明,會聽就是會學習;會發現就是會學習……”這些激勵的語言沒有任何浮誇之氣,聽起來順耳、自然,連我都覺得內心深受鼓舞、激勵,別說孩子了,在以後自己的課堂上,也要讓我的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語言.

總之, 通過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文化素養很重要,需多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吧.這次聽課學習對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在以後的日常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

國小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我參加了20__國家培訓的這段時間裡,聆聽了專家的精彩講座,學習了培訓方給我們準備的學習材料,使我不僅讓我瞭解了前沿教育教學改革的動態,而且也理解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實際操作方法。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課程。新課程標準貫徹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個性培養,把學生的健康意識、交往合作意識作為重點,對於同一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採用新穎獨特的教法,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使一些單調枯燥的教材內容,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快樂、愉快、和諧的情感與氣氛,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滿足學生的需要,既讓學生喜歡學、樂於學,又讓他們知道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自覺主動地發展體育能力和個性,增強體力和智力,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確保人人皆有所獲,充分享受體育的樂趣。快樂體育簡而言之就是愚教於樂,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著重圍繞《新課程標準》進行改革,走進學生心靈,尊重學生的選擇。我們的教學目標應定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上,應該讓學生喜歡並且會進行體育鍛煉,傳統的體育教學,教師關注的是教學計劃、內容是否完成,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出現了喜歡體育但卻不喜歡上體育課的怪現象,體育新課標的實施,使廣大體育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突出以學生為本,所有的教學內容須為教學目標服務,教師要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重新選擇,建構教材來教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這才是增進健康的第一步。

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中,我深切地體會到,體育教師不再是消極地扮演教材執行者的角色,而是一個新課程的設計者;體育教師不應是一個只懂得教人如何運動的教練員,更應該是一個具備現代觀念和教育素養,知道如何進行課程建設以及如何運用體育教學方法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專業人員。新課標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的那種師道尊嚴,新穎的師生關係正在形成。我在實踐教學中,讓學生自信地想,大膽地說,給他們一片自由的天空,經常進行師生互動,通過讓學生做小老師,喊口令,做示範,教師可以到學生中間,充當他們的一員,學生的主體地位正在凸現,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方法上我們應採用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學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勇於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準備活動時,輪流選擇一學生帶隊,並組織全班做好帶隊同學自編的徒手操,讓全班同學一起喊口令,既整齊,又使學生易於集中注意力,為學好下一環節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激發學生興趣上可採用“興趣導練法”“競賽法”“自主練習法”“啟發法”等,使學生愛上學習專案;在教學形式上應採用簡化的寬鬆的、民主的教學組織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學習,如在學習廣播操時,我在教完兩遍後,給 5分鐘的自由時間,讓同學討論,互相學習,並學會本節,然後再進行統一練習,這種形式讓同學記憶較深刻,學會快且不易忘記,在進行遊戲競賽時,充許學生進行大聲加油,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

總之,通過這此培訓學習,使我認識到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學生相處,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把選擇權讓給學生,授於魚不如授於漁,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運用新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慾望,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設想,促進學生自主性和獨立性,突出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具備現代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教育的主體和獲得知識的主動者,讓我們走進學生的心靈,讓課堂追求一份詩意,讓孩子們享受到體育的快樂!

國小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拜讀了特級教師黃愛華的文章,觀摩了數十節精彩而又妙趣橫生的課堂教學,使我深受感染和啟發。黃愛華老師在教學上孜孜不倦地思考與實踐的成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

1.數學教學過程的基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按照《標準》的基本理念,學生的發展包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四個方面。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這幾個方面的發展是交織在一起的。從某種程度上說,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數學教學應該以發展為核心,學生要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做人。從黃愛華老師的課堂教學中,相信每一個人都不難發現這一點。

2.尊重學生,與學生“和”、“平”相處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同時學生又是一個個存在個性差異的活動物件。由於學生在情感態度、興趣愛好、發展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必然導致課堂教學中的“差參不齊”,但我們絕不能就憑此而人為地把學生分為好學生與差學生,只是發展的程序有快有慢罷了。黃愛華老師在尊重學生的問題上,把握好了兩個字:“和”、與“平”。“和”指的是“和諧融洽的氣氛,“平”指的是“地位平等的交往”。教學的過程教師不應該是一位“獨裁者”,應該是一位致力於幫助學生、涉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的擁有先進教育理念、善於合作的“良師益友”。在黃愛華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他對學生髮自內心的表揚與鼓勵、蹲下身子走下講臺與學生交流合作;我們也經常聽到“再想想看,老師和同學們都相信你一定行”、“你得想法真得太偉大了,堅持下去前程似錦”等許多沁人心田的話語。所有這些無不反映出黃愛華老師高尚的師德、先進的教學理念也為人處事的原則。

二、追求卓越的教學藝術

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這已成為廣大教師和教育理論工作者的共識。藝術是什麼?藝術就是“無意於法則,而自合於法則”“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體現。黃愛華老師的教學藝術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求“實”。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結合自己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來進行教學。“沒有教學的合規律性和合個性,就沒有教學藝術的創造性、表演性和審美性。只有教學的合規律性和合個性的統一,教學才成為引人注目、令人為之傾倒的藝術品,教師才能成為受人欽佩的教學藝術家。”

求“活”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手段、方法或技巧來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與效益。教學藝術是在科學地再現的求“實”中,師生對特定的教學內容進行“活”化,以達到科學再現與藝術表現的完美統一。

求“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審美意識與情趣,使他們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通過誘發和增強學生的審美感以提高教學效果的手段,這種手段的運用能使學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積極愉快的求知氣氛中。獲得知識的營養和美的享受。

求“趣”。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數學這門課,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們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們以研究學問的方法。”

求“新”。在學習別人教學藝術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創新與發展,顯現自己鮮明的個性。創造是一切藝術的特質,沒有創造也就無所謂藝術。這些創造,或表現為對常規的、傳統的教學形式的突破而代之以各種革新;或表現為對課堂結構的新穎而獨到的設計;或表現為對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塑造;或表現為對教學內容的科學選取與藝術的加工。

求“效”。學生在藝術的課堂教學中獲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取得了非一般的教學效益。

寫到這裡,我似乎又有了一種更深的體會:與其說黃愛華老師是一位名師,倒不如說黃愛華老師是一本書,一本只有認真思考、認真實踐後才能讀懂的書。

國小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一睹名師風采,走進名師課堂,現場觀摩學習,聆聽大師教誨,是每個普通老師的心願。非常有幸,在十二月十七號、十八號兩日,赴牡丹江進行為期兩天的聽課學習。會上,三位由全省市選拔推薦的優秀教師進行了精彩的展示,純正的發音、流利的口語、嫻熟的教學技巧、精緻的板書、親切的教態、良好的綜合素質等,令人歎為觀止。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受益匪淺,讓我領略到了名師的風采,學到了寶貴的教學經驗。而後省教育界的專家進行了點評,然後還安排執教者、點評專家與觀摩教師互動,現場答疑,活動會場氣氛熱烈,洋溢著濃厚的學習氛圍,讓人受益匪淺。通過學習為我以後的教學工作起到了點雲撥霧的作用。下面就談談我的感受體會:

一、課堂必須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想每個教師都想把這點做好,只是在實行的時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這就要求我們備課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上課的老師能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體參與,每堂課的教學中互動模式多樣,激起了同學們對學習的興趣,營造了寬鬆,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尤其是來本市的趙老師的課,他能夠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我們受益匪淺。另外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以後,怎樣保持下去也很重要。他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對學生的要求清楚明確,難易適中。我們深刻認識到:在課堂上,只有學生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時,才有可能幹好這件事;而問題太難學生就會無從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沒意義,這都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課堂活動的形式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活動要為內容服務。

新課程標準倡導通過表演、唱歌、遊戲、競賽和故事等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初步用語文知識進行聽、說、讀和寫的能力。任何活動的設計都應是圍繞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而設計的,而不是講究形式。

三、課堂活動的設計必須面向全體的學生,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學習任務可參與。

課程標準提出,課程活動的設計要面向全體的學生,使每個學生的學習都能得到發展。但是每個學生在學習上所表現出的興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學習方法都是不同的,他們對學習的需求也是不同,在學習能力上的體現也不同。

四、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突出真實化,生活化。

課程標準提出:“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儘量真實;並積極促進學科間相互滲透和聯絡,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因此,教師們儘量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以撞擊出學生靈感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發展。把活動的設計拉進了學生的生活中,學生的注意力自然就會持久。

通過這次聽課,我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時對自己的教學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讓自己的課堂更完美?怎樣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語文課?怎樣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相信通過今後的不斷努力,我們一定能拉近與這些優秀名師的距離,不斷進步!

在各位名家的點評講解中,沒有難懂生澀的理論,沒有華麗繁複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實的語言,最容易讓我們接受的方式向我們傳達了最直接的資訊,讓我們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讓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少走彎路,更易於把握住知識的要點。聽課學習中,除去對知識的學習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課堂,反思自己的專業成長。我想這次學習引發的反思能成為我不斷前進的動力,能成為成功的敲門石,能成為我堅定航向的指路標。只有把學到的知識技能轉化成自我前進的內驅力,我才會在教學中有所成。

回首聽課的內容,他們所展現的不僅僅是對教材的分析,同時也展現了他們的人格魅力。如果沒有苦和累的磨礪,怎會有這麼奪目的表現呢!成果的背後更承載著她們的努力與收穫。現實是殘酷的,適者生存。現今的教育模式早已不是一本教科書、一根粉筆、一個教杆就能存活的課堂模式了。多媒體教學也早已取代了單一、古板、老舊的老式的上課體系。而她們卻能提前躍出“龍門”,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及方法。

國小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利用這個週末時間,學校組織我們到臨高縣委參加了教師各項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又一次讓我們的思想和心靈受到了淨化,得到了提升。法律法規的制定為我們從教者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提出了努力實現的目標。在學習中認真對照,自我反思;在尋找差距與不足中正視自己。從而為自己以後學習與提高的道路指明瞭方向,最重要的是,讓我們老師對教育事業充滿了激情、鬥志與信心,現在,我想談談我對這次學習的感受:

1、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一定要牢記為人師表,率先垂範。教師應當在思想覺悟、道德品質、學識學風等多方面以身作則。教育過程中,要求學生不能做的,我們也堅決不可以做;要求學生必須做的,我們就應當率先完成。既然我們要求學生不遲到,那我們就該在預備鈴響前提前到教室門口等待,看似區區小事,實則細微之處見真知。 教書育人的神聖天職,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著力提升層次,提高質量,精心教書,潛心育人。回顧自己這幾年的教書時間,使我深深體會到,要想當好一名教師,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教書育人當成自己的天職。做到在教書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質,在育人中不斷淨化自己的靈魂。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豐厚自己的底蘊。提升自己的品味,自己在這方面還有很多欠缺,今後要努力通過各種途徑來充實自己,以便更好的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

2、讓法律法規時刻警醒自己。對學生要平等對待的原則。品讀條文,對照自己,覺得自己能夠按照相關規定指導自己的實踐,規範自己的行為。在教育教學中努力做到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為學生營造了既寬鬆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學習、生活氛圍,讓學生在快樂與幸福中得到發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始終牢記法律法規的條文,充分做到尊重學生人格,不歧視學生,對學習或平時存在問題的學生,要多方面想辦法樹立其信心,但有時也有耐心不夠的時候,今後要學會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用顯微鏡看其不足,我們彼此一定都會多得許多快樂。

3、視學生為己出,處處關愛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一個學生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則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學生正處於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刻,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困擾和問題。需要我們去幫忙引導。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師的原動力。那麼如何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首先就要了解他們。瞭解學生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個性特點,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只有瞭解了每個學生的特點,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才能引導他們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人類學,是對人類靈魂的引導和塑造。不瞭解學生,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就談不上教育。熱愛每一個學生,我要熱愛我的每一個學生,我覺得教師不只是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會他做人。還要關愛他,時時刻刻讓他感覺到集體的溫暖。

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這個集體中茁壯、健康的成長,這就是我的目標。也是我的責任。 4、社會的飛速發展,對教師的要求不斷提高。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知識的更新非常快,原有的知識已不能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所以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擴充知識量,為實現優良教學效果提供保障!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