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11K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

教育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主。在未去廣州之前,就已經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只是不大清楚是誰提出這一思想。到了廣州,第一天的培訓就看到了真正的鼻祖??郭思樂教授。他提出:“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相信學生、依靠學生,讓學生學好,真正把時間、主動、思考、成功留給學生”這一理念。郭教授提出生本教育的核心是讓學生“自己學、自己做”。他特別推崇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方法,主張“讓學生把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帶進課堂,帶到小組和班級,進行討論或爭論,讓學生自己找到解決方法”。在生本課堂中,學習小組成了課堂教學的核心,活動交流成了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改變了原來的等、靠、要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合作精神。在第二天的培訓,安排我們去香江中學、華南理工大學附屬國小現場聽課,體驗生本課堂,讓我們去體會生本教育的真實內涵。在聽了幾天的講座後,心裡總有那麼一些疑問:生本教育真有那麼神?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聽了生本教育,心裡還有許多疑惑:

1、前置性作業大多要求學生自學,要求學生查閱大量的資料,這樣做會不會加重學生的負擔?

2、如何調控各科的前置性作業?如何檢查?

3、怎樣讓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如何培訓小組長?

4、如何解決不同小組之間討論結果的重複性?如果課堂上不同小組展示了同樣的內容既耽誤了課堂時間,又減少了課堂容量,怎麼辦?

5、在生本教育高度尊重學生的理念下對於違反課堂秩序,違反學校規定的學生怎樣做才能做到既充分尊重了學生又達到教育目的?

6、如何提高生本課堂的學習效率?

7、最重要的是生本教育在職高部如何施行?

我在這為期4天的學習、參觀中,雖然自己所有的疑惑沒有全部找到答案,但卻也給我留下深刻的感悟,而期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生本教育的`課堂“和諧、開放、合作、交流”的課堂。

第一天的講座完成後,第二天去兩個學校感受真實的生本課堂。知道了生本教育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課前佈置前置性小研究。二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行為主要有這樣幾個環節組成:

1、課前一分鐘。

2、引入新課。

3交流課前小研究。

4、課堂練習。

5、課堂小結。

6、課後思考。

第二天的現場生本課堂學習,我個人覺得,上午的三節生本課堂總體就是學生在以小組的形式在講。第一節英語課,就是每個小組上去演示課本小情景劇。每個組差不多。每個小組展示完就差不多下課了。(英語不是我的專業,我就說一下大概。)第二節是數學課,老師是以一個前置性作業開篇。主要講的內容是一元一次函式的圖形。上課頭一件事就是複習上節課所學,然後小組整理前置性作業,然後一個一個小組派代表上來講述自己的成果。講成果的時候別的小組可以提出意見。但是我感覺當時那堂課知識點。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2

從20xx年9月,我們有幸接觸到了“生本教育”這一理念,隨後,我們一起聽了一場專家報告和一節生本數學示範課,初步感受了生本課,後來通過看觀摩課、集體學習、個人閱讀生本教育的書籍、上網查詢資料,和其他老師一起開始學著上“生本課”,結合自己的實踐,簡單談一下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裡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其中,我們班的韓子健、韓世紀同學的變化就很明顯,原來的時候他們倆在課堂上屬於不主動積極回答問題的那類學生,對學習的參與積極性不高,但自從我們開始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探究並走向講臺當小老師為大家講題之後,他們倆像換了一個人似的,積極性特別高,課下還動不動就問我問題,看到他們的變化,我特別高興、特別激動,甚至都不敢相信。通過看他們兩個的變化使我更加堅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個孩子解放每個老師。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麼不該說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說話,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通過看教學視訊,發現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現在我有時候體會到這一點,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悅。但是,更多的時候是憋著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麼這麼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麼這麼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麼總是說不在點子上,還那麼囉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並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看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

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著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3

從20xx年9月,我們有幸接觸到了“生本教育”這一理念,隨後,我們一起聽了一場專家報告和一節生本數學示範課,初步感受了生本課,後來通過看觀摩課、集體學習、個人閱讀生本教育的書籍、上網查詢資料,和其他老師一起開始學著上“生本課”,結合自己的實踐,簡單談一下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裡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其中,我們班的韓子健、韓世紀同學的變化就很明顯,原來的時候他們倆在課堂上屬於不主動積極回答問題的那類學生,對學習的參與積極性不高,但自從我們開始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探究並走向講臺當小老師為大家講題之後,他們倆像換了一個人似的,積極性特別高,課下還動不動就問我問題,看到他們的變化,我特別高興、特別激動,甚至都不敢相信。通過看他們兩個的變化使我更加堅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個孩子解放每個老師。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麼不該說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說話,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通過看教學視訊,發現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現在我有時候體會到這一點,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悅。但是,更多的時候是憋著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麼這麼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麼這麼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麼總是說不在點子上,還那麼囉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並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看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

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著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4

今天下午,我們全校教師一起聽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的講座,使我又一次聆聽了生本真正的內涵所在,生本是激揚生命的教育,是快樂的教育。它使我深深感到了以下幾點: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裡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麼不該說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說話,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通過看教學視訊,發現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現在我有時候體會到這一點,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悅。但是,更多的時候是憋著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麼這麼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麼這麼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麼總是說不在點子上,還那麼囉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並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看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

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著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5

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兒童的潛能無限,只要我們相信他們,給出足夠的時間、空間和氛圍雲激勵他,他們就會還給我們一個驚喜。沒有任何人能教會任何人任何東西。也就是學生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通過自己的內化,因而,這個最後過程不是教師完成的。就這個意義來說,人的獲得最終不是依靠而是依靠主動的學。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上,老師是策劃者,是引導者。老師只是給學生指個方向,剩下的時間都交給學生,老師再也不用一遍遍的重複了。而學生在課下的準備工作也有趣而生動了。通過這種方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量,學生在通過準備資料的同時,也增加了其他學科的知識,從而實現自身的整體素質的提高。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接近自然,放飛孩子的天性。生本教育是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在深刻研究新課標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在經過了20xx年的實踐從而在全國推廣的。它徹底改變了傳統課堂上,教師總是想把孩子致力於自己的掌控之下,把孩子變成一個被灌注的容器。學生是一個具有獨立個性的生命體,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如果老師單方面的向他們灌輸知識的話,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影響他的學習的熱情,造成了好多學生從國小就開始厭學的情況。

郭教授曾說:“教師的導,應當把精力放在設計‘先做後學’,‘生會後學’的過程上,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環節。”“先學”的習慣對學生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自學預習一兩次或三四次也不能養成習慣,要持之以恆。行動的次數越多,習慣就越堅固,越能經受得住各種考驗。我相信,用我們的耐心和恆心幫助孩子們養成一個好習慣,他們一輩子都會受益無窮。我們以教材為載體,利用教材與學生共同感情學習中的樂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進而學會生活,學會發展。課堂教學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記憶體動力和熱情。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發現,誘發學生在討論交流中質疑,鼓勵學生在閱讀欣賞感情。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成長。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著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6

4月6-9日有幸參加全國生本教育研修班為期4天的學習,學習學間,我們有幸接觸到了“生本教育”這一理念,隨後,我們一起聽了兩場專家報告和7節生本示範課,收穫良好,感受至深,回來後,認真《教育走向生本》一書,接觸到了“生本教育”這一理念,感受了生本課,後來通過看觀摩課、集體學習、個人閱讀生本教育的書籍、上網查詢資料,結合自己的實踐,簡單談一下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首先是學生們獲得了自主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裡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原來的時候他們倆在課堂上屬於不主動積極回答問題的那類學生,對學習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從開始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探究並走向講臺當小老師為大家

講題之後,他們倆像換了一個人似的,積極性特別高,課下還動不動就問我問題,看到他們的變化,我特別高興、特別激動,甚至都不敢相信。通過看學生的變化,使我更加堅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個孩子解放每個老師。

二、其次是老師的角色得到了變化

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 “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麼不該說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說話,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三、生本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我們通過看教學課例,發現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在課堂上,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為他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悅。但是,更多的時候是憋著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麼這麼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麼這麼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麼總是說不在點子上,還那麼囉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並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看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應該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 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地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才是一個幸福的老師。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7

“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同樣的道理,當教育適合學生時,學生就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教師的最高境界,是“不見自我”,在解讀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論之後,諸如此類的教育觀點總給人一種撥雲見日的感受。

從初識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到現在,已經有近半年的時間了。在這半年的時間裡,我經歷了從學習生本到在現實教學中嘗試運用,不斷的用生本教育的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

假期在學校領導的部署下,我再一次認真閱讀了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揚生命》讀本和學習了網上許多有關生本理論、生本課堂實錄和生本教學課堂模式的資料課例之後,使我對教育教學有了許多新的認識與理解:生本教育倡導“先做後學,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從而達到“不教而教”的教育目的;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成了生本教學的靈魂。由此,我感到我們在過去的教學中,很多時間把目光停留在教師如何去教的問題上,對學生如何高效的學考慮得還不夠,可以說有些欠缺,而在生本教育課堂中,提出了讓學生進行前置性學習(由教師提供一個最根本的,最簡單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交流自學的成果),班級交流學習(提出更深刻的問題),熟悉學習(鞏固學習內容)四步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教師引領著學生,既能讓學生夠得著,又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教師的設計要把握知識的要點,又要把握整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更是激勵者。郭教授指出,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才能走出師本,走向生本。先做後學,先學後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直至不教而教。先學要注意:低入(簡單、根本、開放),多做,深思,高出。就語文教學來說,方向是閱讀,整體感知,然後品讀,並在課外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生本課堂裡,精彩的是學生,不是老師。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蒐集回來的資料。學生站起來表現自己的機會很多。我們為學生創設表現自我的機會,而老師是要努力做到“不現自我”。老師上課要做的不是講解課文,進行知識的傳授,而是組織學生交流他們的預學所得。我們經常外出聽課,感覺老師是站到一邊,但其實對老師觀察課堂,適時點撥,駕馭整個課堂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生本教育中,教師是引導學的領路人,是學生學習的協助者。教師在生本課堂上,必須做到不見自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服務者,讓教學成為幫學。在小組建設中,具體工作有以下幾項:(一)、培養合作組長。培養小組長關鍵在於讓學生明確當小組長的要求、職責培養他組織小組活動的能力,如怎樣進行預習檢查,怎樣組織討論,怎樣提問同學,怎樣指揮操作等,尤其要關心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向老師彙報情況要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同時,要樹立小組長的威信。

(二)、前置作業的設定。生本教育強調的是先學後教,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預習作業(前置作業)必須做好,課堂上才能有話可說。每節課上課前,教師都要先給學生設定一定的前置作業,如低年級數學的前置性作業主要是根據下節課的內容找身邊的、生活中相關的數學例子……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對他們的前置性作業可以把這課時的教學要求比較全面具體地提出來,還可設計一些動手操作實踐研究的內容(三)、合理安排合作學習的時間。在課堂上要保證學生有合作學習的時間。一般情況下,教師的講授時間不超過15分鐘,不宜講得太多,應保證有15—25分鐘讓學生合作學習,主要是釋疑、討論。在學習新課時,問題的設計要使得學生好學,使知識的難度恰好落在學生通過努力學習可以達到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愉悅感。

(四)、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生要參與討論,參與合作探究,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和前認知能力作基礎,而個體的獨立思考是無法由別人或小組來代替的。只有在學生思考到達一定的程度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才有可能出現一點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時,才有可能出現觀點的針鋒相對和正面交鋒,這樣才能找到最佳答案。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之前一定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擁有自己的一片思維天空,在此基礎上再合作交流,這時的交流才是體現個人創造性的高質量的合作。(五)、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更多地表現形式應該是語言的交流。教師要根據數學科的不同特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內容,說給大家聽並說說理由;並說出你解題的感悟。

通過這段時間的生本教育學習,我也漸漸有了點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總之,生本教育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踐模式。我們也殷切地期望,生本教育會在我校生根、開花、結果,為我校教育插上騰飛的翅膀!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8

通過這段時間的生本教育學習,漸漸有了點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裡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麼不該說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說話,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通過看教學視訊,發現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現在我有時候體會到這一點,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悅。但是,更多的時候是憋著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麼這麼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麼這麼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麼總是說不在點子上,還那麼囉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並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看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通過學習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對我們的課堂改革確實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教育改革已成為時代教育的主題。及時的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來,我們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著做一 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發現在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發現自己失敗了學生不領情,因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樹苗對學生進行外在的改造,我們對學生所施加的影響教育都要通過兒童進行自我認知、自我建構、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來達到,教育過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我們只不過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學習是生命成長的過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種需要,而不是外在壓力的結果。教育的一切行為都應該是為了滿足兒童的這種需要,從而使他們內在的生命力、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課堂應該上在給予學生充分的前置性學習的經驗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思辨,能學會的自己學會,不能學會的創造機會讓他學會,真正實現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而不是限制學生。

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學生,一切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即是激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天性、讓學生自主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教育。我問自己:我們眼前的教學模式正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我們也有很活躍的課堂活動,這不正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嗎?我繼續學下去,找到了答案,其實不然。我們一直沿用的教材、教法和教案,都只是為教師而設計的,根本沒有留給學生施展拳腳的時間和空間。至於學生在課堂上活躍的表現,也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下。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師本教育模式。它和生本教育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天性和潛能,而生本教育從教材、教法到教師都給了學生自然發展的空間,在認知的過程中,尊重了學生的意志和學生的認識規律。

生本教育的課堂有以下特點:

1、突出學生

生本教育的課堂完全改變傳統教育中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規定每堂課老師講話時間不超過十分鐘,其餘時間都交給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上臺發言、交流體會、自主學習。

2、突出學習

生本教育的基本過程是:(1)課前的學習準備;(2)上課時的小組討論;上臺發言與座位上聆聽、質疑、探究„„;(3)課後的追根究底„„處處突出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比學到知識重要千萬倍。比如上網查詢相關資料、通過文字或圖例表達自己的意見;課堂上學會聆聽老師、同學的講話、上講臺用口頭表達自己的意見、對別人的觀點提出質疑、對別人的質疑回答自己的見解„„

3、突出合作

生本教育的第三個特點是強調學生小組學習。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4-6人,無論是課前準備還是上課時的學習每位學生都必須在小組內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強調讓學生自己主動的進行學習,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讓每個學生都有話說、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穫;老師在認真傾聽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進行“點火”,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與拓展。

生本教育使學生髮生了很大的變化:

1、生本教育使學生獲得了學習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生本教育是學生獲取“交往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的最佳途徑。學生學習有了動力,學習就主動了,老師、家長再不用發愁了。

2、生本課堂使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變“聽懂了”為“學懂了”、“會學了”。在生本課堂裡,學生通過自學、小組交流、討論、全班發言、聆聽„„所獲得的知識是真正“學懂了”、“會學了”,“生本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發散能力”、“合作能力”和“學習能力”„„

3、生本管理使學生獲得了自信、自尊、自愛,由“他律”變為“自律”。 在生本管理中,學生獲得了充分的信任,逐步樹立了自信心和責任感、懂得了自尊、自愛,並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形成了“自管自”的良好局面。

4、生本備考使學生提高了學習成績,變“怕考”為“敢考”、“愛考”。 生本備考使學生直接參與系統複習,對學到的知識進行歸納、綜合;對考綱,考卷進行分析、研究;然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和練習。讓學生自己當“司機”做“探路人”,其效果比師本備考要好得很多。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9

幾年前,一位朋友問郭思樂教授:“什麼是教學?”

郭教授回答說:“如果你告訴學生,3乘以5等於15,這不是教學。如果你說,3乘以5等於什麼?這就有一點是教學了。”

“如果你有膽量說:‘3乘以5等於14’,那就更是教學了。這時候,打瞌睡的孩子睜開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學生也不玩了:‘什麼什麼?等於14?’”

“然後他們就用各種方法,來論證等於15而不是14。比如4個3是12,再多加一個3,是15;數一數,5個3是15,等等。”

這一段小小的對話,閃爍著郭思樂教授“生本教育”理論的智慧之光。

“兒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作品”,郭思樂教授說,“我們面對的每一個孩子,哪怕是數學才考了十多分,哪怕是還拖著鼻涕,哪怕是字寫得歪歪扭扭,他們都將居於今後所有事情的核心。兒童不可限量。”“我們所做的,全都要通過兒童自己去最後完成。一旦我們醒悟這一過程的必然性,就會明白教育過程的主人和主力,原來是兒童自己,我們只不過是兒童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和僕人。”由此,他提出了“生本教育”理論。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的學。而教師則要退後,他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這,不僅僅是教育方法的轉變,更是教育觀念的深刻變革。

誇美紐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中,這樣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

“生本教育”所要實現的,也正是這樣的理想。

同一面理想之幟,把理論者與實踐者緊緊團結在一起。自1999年以來,“生本教育”實驗學校從最初的15所,逐漸發展到現在的100多所。這些學校由於依靠兒童自身的解放,不斷出現令人激動的變化和辦學成績。

在經濟發達、處於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省,特別是珠三角地區,這一場教育變革猶如滾滾巨浪,奔騰而來。

“生命如何偉大,我們每天在實踐中都看得到”

20xx年秋季開學,廣州市越秀區東山育才實驗學校七年級年級的第一節語文課,要學習德國兒童文學作家凱斯特納的《開學致詞》。

走進教室之前,在李衛林老師的心裡,有一些忐忑不安。

這是他第一次以“生本教育”的方式授課。此前,他曾接受過一些“生本”理論培訓,也觀摩過一些“生本”課堂,但他還是不免有些疑慮:“生本”要求教師放棄逐句逐段的講解,而是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他一句地討論,這樣的課堂怎麼掌控?依靠學生,他們能行嗎?

讀完課文,他試著問學生:“這篇文章,最打動你們的是什麼?”

學生說:“課文裡寫著:‘不要把老師的講臺看作是皇帝的寶座或是傳道的講壇!老師坐得高一點,不是為了你們向他祈禱,而是為了使你們彼此看得清楚一些。老師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為什麼德國人這樣看待他們的老師?而我們卻不是?”

“還有,‘不要過分用功’!這跟我們中國人也不一樣!”

“‘不要完全相信你們的教科書!’為什麼我們的老師從來不這麼說?”

課文的內容讓孩子們感到如此新鮮和驚奇,一會兒工夫,他們就提出了一大堆問題。

這時李衛林提醒說:這些問題,都與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關。學生馬上追問:“中西方文化有哪些差異?這些差異又是怎麼造成的呢?”

這可真是一個大問題。

按照“生本教育”的要求,學生提的問題,還要靠學生自己去解決。於是李衛林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中西文化差異之我見》,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挑選角度去查詢資料、寫作,期限是1個月。

沒過幾天,就有性急的孩子拿著他們的提綱給老師看,有關注中西教育差異的,有關注文化傳統差異的,有關注民族精神差異的,等等。不到一個月,各小組都交來了他們的論文,每篇都有1萬多字,角度各異,材料豐富,寫得像模像樣。

這成為李衛林一次難忘的教育經歷。他說:“在那之前,我從未想過自己的學生能有這樣的水平。從那以後,我開始相信‘生本教育’。我也開始相信,學生的潛力,的確是無窮無盡的。”

從此,他更加放手,在每節課上都組織學生自由討論。

教學方式的轉變,帶來了學生的巨大變化。出於討論和辯論的需要,學生不僅要精準地理解課文的深意,而且“非常自覺”地加大了課外閱讀量,有的甚至已經在讀《中國古代哲學史》。在學校的網站上,李衛林專門為學生建立了讀書論壇,他們每星期都會確定一個主題,交流讀書感悟。

事實上,很多參加“生本教育”實驗的教師都在感慨,當他們真正把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真正做到全面依靠學生時,他們看到了以前想也不曾想到的、無窮的美景。

在深圳市沙河國小,從學生識字到學課文,都完全依靠學生自己。

學生識字,靠學生們之間的交流:這個字有什麼特點?我是怎麼記住的?許多難字,被學生自己編了好玩的故事,連老師聽了都拍案叫絕。

學課文,就以學生談感受為主。如果一個學生能夠使用精確簡練的語言,引用動人的故事、睿智的名言來佐證他的觀點,就會帶來同學、老師的熱烈掌聲和由衷敬佩。那是一種非凡的成就感,成為激勵他們進一步擴大閱讀的力量。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學生開始讀世界名著,其涉獵之廣,讓老師驚歎。

“傳統上非常重視的語法教育、字詞解析、段落劃分等,我們一點都沒搞。上課就是以學生的閱讀和談感受為主,把課外閱讀內容遷移到課內來。”四年級語文教師胡梅說:“我們把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大量讀寫、感悟,讓學生直接接觸語文的本真和核心。”

胡梅也從來沒有輔導過學生的寫作,可是大量讀寫之下,“學生的寫作能力甚至超過了老師”。這給胡梅帶來很大的快樂,“學生的文章寫得那麼好,我很想找個人傾訴!”

有一次,她把學生的一篇習作掛到網上,4天時間竟有了8000多次的點選率,還有60多個回覆。更讓她得意的是,很多網友在讚歎之餘,都忍不住質疑:這麼好的文章,怎麼可能是四年級的學生寫出來的!

精彩的課堂討論,大量的閱讀,在“生本教育”實驗班裡成為普遍的現象。

在廣州市天河區華陽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人均自主閱讀量已達到1300多萬字,相當於課標規定高中生閱讀量的2倍。大量閱讀帶來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迅速增長。在廣州市國小生語文能力競賽中,前10名裡華陽國小就佔了4名。要知道,全市有1000多所學校呢。

經常深入學校,不斷看到這些由學生創造的“奇蹟”,郭思樂教授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動:“學生是什麼?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是天作之才,是天地間多少萬年發展的精靈!生命如何偉大,我們每天在實踐中都看得到。”

“每個人都有他的天賦,他的聰明才智說也說不完!教學最大的資源是孩子本身,遠比那些硬體、電腦、高科技手段都要緊得多。只有當他的潛能真正被激發,學習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學習的發生之處是學生。任何時候,都要堅定地相信學生、依靠學生。這是“生本教育”理論的`一個基點,也是“生本教育”實踐的一個出發點。

“教師的最高境界,是‘不見自我’”

周偉鋒,1994年大學畢業分配到廣州四中,1995年開始上郭思樂教授的研究生課程班。郭教授的課上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去聽,號稱“‘生本教育’最忠實的追隨者”。

當時的廣州四中,是個破破爛爛的“四類校”,他們的學生,是重點高中招完了剩下來的。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周偉鋒感到自己壓力很大。

在進行用“生本教育”方法實驗的第一個學期,他的學生看起來比別的班都要“差”一些:考試成績不如別人,課堂上還“亂哄哄”的。但到了高二和高三,“學生的學習熱情,根本沒辦法擋”,幾個平行班也再不能跟他們相比。

最後大學聯考的結果,震驚了整個廣州市。周偉鋒所帶的兩個文科班,數學平均成績超過了廣州市最有名的重點高中,而且,全市文科數學成績第一名、第三名和第五名都出在他班裡。

震驚之餘,很多人猜測:那樣的生源,取得這樣好的成績,教師還不得“拼上命”啊。

而周偉鋒的“輕鬆和悠閒”,卻令人大感意外。

他說:“我講得很少,只是在關鍵的地方點撥一下。新課,不超過15分鐘。複習課,不超過10分鐘,很多時候不超過5分鐘。我把很大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靠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他們。”

“提高學習成績有很多種方法,比如反覆地機械訓練,也會有效果。但我們不同,我們‘生本教育’,是先學後教,不教而教。”

“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是基於自己的思考,在互相啟發、質疑當中進行的,他們的探究很深入。當學生在課堂上有了體會和收穫,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空前提高。”

事實上,周偉鋒從來不苦口婆心地給學生講解那些定理和例題,而是把“發現問題連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光榮”,都一併還給學生;他也很少檢查學生的作業,而他們卻以極大的熱情,把它完成得很好……

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值得讚歎的,但那僅僅是“能夠測量”的部分。至於學生對數學魅力的沉醉、對這門學科的熱愛和無盡的探索精神,以及三年來積極、自主的學習生活,卻是一張試卷無法反映的!

隨後的幾年,周偉鋒不僅被評為“廣東省名教師”(整個廣州市只評了8個人,他是唯一的數學教師),還成為校長、廣州市人民政府督學、市人大代表、市數學研究會會長。他社會活動很多,但一直還帶著兩個班的課。

這時,有人向周偉鋒提出:“你能夠做到,是因為你太優秀了。我們可做不到。”

“難道,這個辦法只有我能用嗎?”周偉鋒在心裡問自己。

20__年秋天,他從華南師範大學找了兩個成績中等的實習生,在高一教了一個學期。每節課,周偉鋒只坐在教室後面,評點一下該怎麼教。一個學期之後,他們結束實習回去了。到高二,他又找了兩個實習生,又教了一個學期。

儘管三個學期中,有兩個學期都是實習生在教,而學生們卻已經學完了高中數學的所有內容。他們立即參加廣州市的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成績就超過了重點學校的高三學生。等大學聯考時,他們的平均成績大幅超過了全市6所重點高中的校平均成績。

這次“實驗”,讓周偉鋒有了說話的底氣:“連實習生都能做,還有誰是做不了的?你只要認同學生是可以自己發展的,你只要認同這一點,什麼樣的生源、什麼樣的師資都可以放開手腳去搞。”

近幾年,周偉鋒在廣東省內外做了不下100場報告,“不遺餘力地介紹、推廣‘生本教育’”。作為市數學研究會會長,他在四、五千名數學教師中施加影響,努力使他們逐步接受“生本教育”理念。以前,廣州市的數學成績在全省21個地市中排第12名,好的時候是第10名,現在卻穩定在前5名,甚至前3名。

就這樣,周偉鋒和他的同行們,在課堂上餞行著“生本教育”的“先學後教,不教而教”,以同樣的輕鬆和悠閒,戰勝了辛苦打拼的“汗水主義”。

對此,郭思樂教授有一段精彩的論述。他把傳統的“教師苦教”比作插秧,多少年來,農民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為付出的勞動越多,就會收穫得越多。可是,這樣做既折磨著秧苗的根系,又沒有給它們留出足夠的生長空間,破壞了秧苗自由生長的規律。於是,秧苗們擁擠著,無奈著,無法發展。

後來,人們發現了“拋秧”的方法,減少了勞動量,卻保護了秧苗,給它們帶來自由生長的歡快,也當然地帶來了高產。

“回到教育問題上,我們一直在做著類似的事情。”郭思樂教授說,“我們的校長、家長,還有教師自己,一直以為教師做得多,是一種光榮的傳統,是服務充分的表現,教育質量會因此提高。”

“然而,當我們把知識劃分得十分細密、又對學生提出十分細密的要求時,學生的思維就被侷限住了。他們沒有必要想什麼,也想不出什麼,後來是懶得想什麼。實際上這就是學生對違背自然的教育的報復。他們對這種‘保姆式’的教育,並不領情。”

那麼,教師究竟應該怎樣做?他的價值,又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印度哲學大師奧修把這樣一句話稱為最偉大的禱文:“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腳被忘記,是因為腳處於“忘我”狀態,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不合腳,腳疼了,就會被時時記起。

同樣的道理,當教育適合學生時,學生就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在忘我的時刻,學生的能量就不會被教師的說教所消耗,真正出現投入和著迷的境界。

失去多時的人的自然本性,這時會回到學生的身上。“他會像自然界的那頭鹿,毛色鮮明,忽閃著黑寶石似的眼睛,處處顯示活力”。平時要花幾個鐘頭甚至幾周時間才能“教”會的東西,現在也許有幾分鐘、幾十分鐘就足夠了。

相反,如果教師上課的時候,竭力想收回“教”的權力,那麼,他必然為自己的教學環節所計,一再打斷學生的活動,或者企圖以學生的活動為自己的表演服務。當學生表現出茫然和不配合時,他默默地動怒了,他偷偷地用力拉扯動作慢的學生……

此時,鞋子不合腳了,腳就開始反對。那些自然的、和諧的、躍動的和充滿效率的美,轉眼間就蕩然無存了!

“教師的最高境界,是‘不見自我’。他應該是一隻最合腳的鞋子。”郭思樂教授說,“他的核心任務,不是自己‘教’,而是組織學生‘學’、服務學生‘學’。他要為學生創造生機勃勃的、令學生‘忘我’的課堂。”

學習心得

幾種教學理念:

1:告訴學生,3乘5等於15。

2:問學生:“3乘5等於多少?”

3:大膽的對學生說:“3乘5等於14”(什麼是真正的教學?現在我們正在實踐開放的課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通過合作學習,發現新知,理解新知。但真實的課堂上,教師往往因為問題設計的不到位,引導學生不夠恰當,在計劃的時間內不能完成計劃的任務,到頭來合作成了一種形式,免不了老師一講。這樣長期下去,我們的教學一直在停滯不前,學生的思維、合作和表達等能力,也沒有質的變化。教師的三種教學理念在我心中激烈的碰撞,也讓我的思緒回到我的課堂,實驗這麼長時間以來,孩子們的數學素養,到底有哪些提高,經常的因為某些知識點掌握不夠,或不會運用,一氣之下,又站上了那神聖的講臺,自我感覺講得透徹到位,學生在練習中即能很快的、很準的解決問題,可時間一長,又回到了從前,這時候心情是很失落的,反思其原因,是教師根深蒂固的沒有改變教學方式的原因,學生沒有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就不能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運用了,我們要大膽放手,給孩子一個發展的機會和充足的時間,關注孩子的長遠發展。)

郭思樂的“生本教育”理論的核心:“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的學。教師主要體現在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生本教育的理想:“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動,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

生本:要求教師放棄逐句逐段的講解,而是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他一句的討論。(問題設計是關鍵,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設計問題,真正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生提的問題要靠學生自己解決。(教師要相信學生)

“先學後教,不教而教,”

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是基於自己的思考,在互相啟發、質疑當中進行的,他們的探究很深入。當學生在課堂上有了體會和收穫,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空前提高。”數學課上,教師要把“發現問題連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光榮”都一併還給學生。(把主權還給學生)

“插秧”與“拋秧”教師時常會剝奪了學生思考問題的機會,學生思維倍侷限了,時間一長,學生也想不出什麼了,後來就懶得去想了。(我們要努力變“插秧”為“拋秧”。)

複習課的上法:“先出一些稍有陷阱的習題,在課堂上重點討論其中出現的問題,10分鐘後,在小組裡討論,答案不一致的誰的對,互相說不服的用紅筆重重的畫上三角號。然後,小組彙報:向大家介紹”最困難、最容易錯的一道題。”(孩子們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在課堂上,我試著讓出錯的學生說說當時你是怎麼想的,學生卻支支唔唔不開口,逼近了就說我沒認真讀題。)

“新錯誤觀”在克服錯誤的過程中,兒童獲得了真知。”

“評研”體現了對兒童學習人格的尊重,為他們提供了“出錯”和“改錯”的機會。(在小組內互評互改,效果比較好,但個別差生會稀裡糊塗的把正確答案抄上,還是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原因。)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0

從初識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到現在,已經有近半年的時間了。在這半年的時間裡,我們經歷了從學習生本到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不斷的用生本教育的理論指導我們的教學工作。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接近自然,放飛孩子的天性。通過看觀摩課,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上,學生們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每一個看過錄像的老師,都對課堂上孩子們的表現印象深刻。我也不列外,我多麼希望上面這些口齒清晰,知識淵博,侃侃而談的是我的學生啊!

我也在我的課堂上嘗試了新增適量的生本理念。我嘗試著讓學生成為一名小老師,讓他們過一把當老師的癮,結果證明這次試驗是非常成功的,上臺來的學生,不但讀的很成功,而且沒有一點膽怯。就像我平時在講臺上上課那樣。下面學生的反應比平時都好。

原來的時候,我總怕學生學得不準確,讓他們上臺來教單詞會把學生教錯,可事實證明我錯了。生本教育對兒童的看法中提到,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這種天性既是一種人類的生存邏輯,也可以從大自然為人提供的種種未確定性中找到資訊。兒童是有發展潛力的人,是有無限發展潛力的人。而之所以沒有表現出來,是因為我們沒有給出時間、空間和氛圍去激勵它。

生本教育是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在深刻研究新課標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它徹底改變了傳統課堂上,教師總是想把孩子致力於自己的掌控之下,把孩子變成一個被灌注的容器。

學生是一個具有獨立個性的生命體,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如果老師單方面的向他們灌輸知識的話,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影響他的學習的熱情,造成了好多學生從國小就開始厭學的情況。

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上,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他們控制著課堂,通過親自全身心的去查閱與課文有關的知識,擴充了自己的知識。同時這種學習是自願的,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1

通過去廣州學習,對生本教育有了一些認識。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利用“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等多種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學,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聽觀摩課、看生本課堂教育視訊、上網查生本教育的資料,談談自己對生本教育的幾點體會:

一、生本課堂中,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生本教育的課堂,精彩的是學生,他們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作為教師,我們要相信,學生完全擁有自學的天賦和潛能,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掌握很多的知識,並能在自學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與快樂。在生本的課堂上,學生是那樣的投入,他們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等,他們在課堂上表現的機會很多。總之,在生本的課堂上,所見到的學生,個個都處於一種積極主動學習的狀態,在課堂上,他們可以發揮想象,積極思維,對事物都有著執著的探索精神。這種課堂,讓學生充滿了自信,讓課堂呈現出精彩,學生活起來了,快樂起來了,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學到了新知識。

二、生本課堂中,教師是課後的“引領者”

生本課堂主張教師不要給學生過多的干預,而是給學生學習儘可能的自主。在課堂上,教師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者,是學生學習的協助者,是課堂的策劃者,教師要以同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教師只是給學生指個方向,剩下的時間都交給學生,而學生在課下的準備工作也有趣而生動了,通過這種方式,大大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量。在生本教學中,教師要做好下面三點:

1、設定好前置性作業,放手讓學生預習。

生本教學的原則是“不學不教,先學後教,讓學生有備而來”。這“有備”就是指提前做好預習作業,做好上課的準備。可見,前置性作業的佈置就尤為重要。通過“前置性作業”的形式,提前佈置給學生,讓學生先學。學生通過先做後學,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從而更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的學習,提升課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設計佈置“前置性作業”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環節。

2 、組織好課堂學生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課堂上主要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交流、探究。每組選出組長,負責本組的紀律、任務分配等事務,組內成員有不明白的問題時,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確實無法解決可以向教師提出,如問題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師和全班同學交流,展開全班性的討論,這樣做真正調動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也讓教師得到了解放。

生本課堂看似簡單:1、佈置前置性作業。2、小組討論。3、全班討論。4、教師點撥指導。可實際上,要想上好生本課,是很不容易的。我認為生本課堂的關鍵在於教師點撥時的“收”和“放”,教師要有獲取並靈活運用課堂生成資源的能力,通過點撥,讓學生向更深處邁進,也就是“放” ;通過點撥,讓學生能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把學生引到正軌上來。收放自如,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激揚生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其實,這一點一撥,並不是太好把握。這需要教師有較深的心理學、教育學知識,瞭解學生,這需要教師有駕馭課堂的教學藝術,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上正確的道路。引導學生自己學,教師只起到幫學的作用,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教師怎樣引導學生學,教師在什麼時候幫,教師在引導的同時還應該做什麼,所有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思考。

總之,通過學習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對我們的課堂改革確實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嘗試用生本課堂教育模式教學,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更多的獨立思考、獨立發現問題的時間,讓他們的創新思維得到更深的發展。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2

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學生,一切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即是激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天性、讓學生自主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教育。我問自己:我們眼前的教學模式正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我們也有很活躍的課堂活動,這不正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嗎?我繼續學下去,找到了答案,其實不然。我們一直沿用的教材、教法和教案,都只是為教師而設計的,根本沒有留給學生施展拳腳的時間和空間。至於學生在課堂上活躍的表現,也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下。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師本教育模式。它和生本教育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天性和潛能,而生本教育從教材、教法到教師都給了學生自然發展的空間,在認知的過程中,尊重了學生的意志和學生的認識規律。

一、“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先“主體”後“主導”。

生本教育為我們指出了一條路:一切為了學生,全面依靠學生,以學定教。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現,使學生完全發揮自己的學習潛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學的交付,教師儘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把可以託付的教學託付給學生,它是一種依靠學生、為學生設計的教育思路和教學方式,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努力創設一個優良的課堂氣氛,把學生的個性、想象、創造的潛能開發出來,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發揮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根據學習需要,或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

二、全面依靠學生,重視學生資源。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終端是學生,學生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通過自己內化,人的獲得最終是依靠學生。學生不僅是教育物件,更是教學資源。學生的全部既有經驗、智慧、知識和學習內化的積極性是基礎性資源,其他資源最終必須和學生資源相結合或化合,才能發揮效益。依託學生資源進行教育,容易獲得事半功倍之效。我在教育教學中,常常根據學生情況選擇對教材的處理方式,教多還是教少,是先教後學,還是先學後教,或者完全不教完全託付給學生。在教what’sthematter?一單元的新單詞headache時,我只簡單地說明ache是詞綴,它是“疼痛”的意思,學生便清楚了headache是“頭痛”,並能說出toothache,earache等詞來。剛開始我在上課時經常遇到一道題我至少講了七、八遍,可學生就是還錯,就生氣上火抱怨學生。“再認真聽我講一次,下次不要再錯了。”遺憾的是下次學生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因為學生犯錯誤的根源不在於教師講得不夠,恰恰相反,正是由於教師講得太多,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理解和運用,才會反覆出錯。一個語法專案有很多內容、很多條規定和例外,更何況有多種詞類,多種句子成分,多種詞形變化,多種句子結構,還有冠詞、介詞、連詞等的多種用法,英語語法就像是一個難以捉摸的萬花筒。教學語法專案時,不能一古腦地端給學生,也不能看見什麼就講什麼。要抓住語法的核心和基點,做到精講,力求讓學生自己在觀察、比較、推理和印證的過程中,掌握和運用英語語法知識。這樣,語法學習就由死變活,由條條塊塊變成一個整體。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3

郭恩樂教授說:“生本教育”理論。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師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而學。而教師則要退後,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這不僅僅是教育方法而轉變,更是教育觀念的深刻變革。

這個“生本教育”理論,緊扣了課改的理論,現代的教育課改觀念已引入人心,真正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成為當務之急,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他們都基於對孩子的尊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熱情高、積極閱讀、預習,蒐集資料,為課堂展示樂此不疲。我們的學生什麼時候才能這樣呢?他們整天為一大堆的作業包圍著,給他點自由時間他還恨不得快點多抽出點時間出去玩,怎麼可能想去學習?也是擺在老師面前最大的問題,老師要做好引導作用,不要去灌輸給人生知識,讓學生自己去掌握、探索知識,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在課堂中,用新穎的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允許留有疑問,激發學生課下探索的興趣。成長在前、成績在後。他們令人羨慕的成績,有自由成長、健康成長的必然結果。

生本教育課堂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要如何進行“生本”呢?我們是不是要全盤拿來呢?當我們試圖要升起“生本教育”這面旗幟的時候,我想我們要認真考慮。我們的學校自己的課題研究“讓學生快樂成長”等理念與生本教育的理念有很多共同之處。所以,我們不必摒棄目前已經在實施的課題的研究,需要的只是不斷地改進,無論是“生本教育”或者是其他的教學理論,都可以成為優化我們教學方式的一劑“催化劑”。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同行老師的一句話:“我們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為我們自己的那碗水還沒有倒乾淨,別人的那碗水就倒不進來。”其實我們自己的那碗水完全沒有必要倒乾淨。我們需要做的是倒掉我們的陳舊的、落後的、與學生的發展無益的觀念、行為的腐水,倒進先進的、與學生長遠發展有益的活水來。“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讓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那麼,我們的教學何不提出“有自己特色的生本教育道路”的理論,也許我們的教育教學亦會有一個新的局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屈原的一句話自勉。願在教育教學改革的路上,我能用汗水用激情澆灌一路之上的花草樹木,享受盎然的綠意,聆聽花開的聲音。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4

通過去廣州學習,對生本教育有了一些認識。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利用“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等多種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學,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聽觀摩課、看生本課堂教育視訊、上網查生本教育的資料,談談自己對生本教育的幾點體會:

一、生本課堂中,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生本教育的課堂,精彩的是學生,他們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作為教師,我們要相信,學生完全擁有自學的天賦和潛能,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掌握很多的知識,並能在自學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與快樂。在生本的課堂上,學生是那樣的投入,他們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等,他們在課堂上表現的機會很多。總之,在生本的課堂上,所見到的學生,個個都處於一種積極主動學習的狀態,在課堂上,他們可以發揮想象,積極思維,對事物都有著執著的探索精神。這種課堂,讓學生充滿了自信,讓課堂呈現出精彩,學生活起來了,快樂起來了,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學到了新知識。

二、生本課堂中,教師是課後的“引領者”

生本課堂主張教師不要給學生過多的干預,而是給學生學習儘可能的自主。在課堂上,教師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者,是學生學習的協助者,是課堂的策劃者,教師要以同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教師只是給學生指個方向,剩下的時間都交給學生,而學生在課下的準備工作也有趣而生動了,通過這種方式,大大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量。在生本教學中,教師要做好下面三點:

1、設定好前置性作業,放手讓學生預習。

生本教學的原則是“不學不教,先學後教,讓學生有備而來”。這“有備”就是指提前做好預習作業,做好上課的準備。可見,前置性作業的佈置就尤為重要。通過“前置性作業”的形式,提前佈置給學生,讓學生先學。學生通過先做後學,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從而更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的學習,提升課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設計佈置“前置性作業”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環節。

2 、組織好課堂學生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課堂上主要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交流、探究。每組選出組長,負責本組的紀律、任務分配等事務,組內成員有不明白的問題時,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確實無法解決可以向教師提出,如問題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師和全班同學交流,展開全班性的討論,這樣做真正調動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也讓教師得到了解放。

生本課堂看似簡單:1、佈置前置性作業。2、小組討論。3、全班討論。4、教師點撥指導。可實際上,要想上好生本課,是很不容易的。我認為生本課堂的關鍵在於教師點撥時的“收”和“放”,教師要有獲取並靈活運用課堂生成資源的能力,通過點撥,讓學生向更深處邁進,也就是“放” ;通過點撥,讓學生能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把學生引到正軌上來。收放自如,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激揚生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其實,這一點一撥,並不是太好把握。這需要教師有較深的心理學、教育學知識,瞭解學生,這需要教師有駕馭課堂的教學藝術,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上正確的道路。引導學生自己學,教師只起到幫學的作用,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教師怎樣引導學生學,教師在什麼時候幫,教師在引導的同時還應該做什麼,所有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思考。

總之,通過學習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對我們的課堂改革確實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嘗試用生本課堂教育模式教學,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更多的獨立思考、獨立發現問題的時間,讓他們的創新思維得到更深的發展。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5

任教十餘載,回頭一想我感慨萬分。剛畢業那會兒,多數老師都只知道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們,一節課下來,老師喋喋不休地從頭講到尾,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老師講得精疲力盡,結果授課效果並不太好,老師也一愁莫展。

近幾年來,隨著新課改一輪接著一輪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改觀,也逐漸嘗試在課堂上運用新的教學理念,並且教學手法與授課方式也有了巨大轉變,力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一切為了學生能自主學到知識而授課。我認為“生本教育”的宗旨就是課堂氣氛一定要熱烈。當然是學生髮自內心的活躍,而不是教師領著學生做“秀”,同時要讓學生真正地“活”起來,而不是處於等著“喂”知識,是去主動尋覓自己要掌握的知識。

在《生本教育》一書中,郭思樂教授說:“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生本教育。”一句話道出了生本教育的內涵。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學生,一切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即是激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天性、讓學生自主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教育。讀到這兒,我自問自己:我們眼前的教學模式正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我們也有很活躍的課堂活動,這不正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嗎?我繼續讀下去,找到了答案,其實不然。我們一直沿用的教材、教法和教案,都只是為教師而設計的,根本沒有留給學生施展拳腳的時間和空間。至於學生在課堂上活躍的表現,也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下。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師本教育模式。它和生本教育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天性和潛能,而生本教育從教材、教法到教師都給了學生自然發展的空間,在認知的過程中,尊重了學生的意志和學生的認識規律。

一、“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先“主體”後“主導

生本教育為我們指出了一條路:一切為了學生,全面依靠學生,以學定教。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裡表面上看不過是句序的顛倒,實則是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先“主導”後“主體”,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狀態,而先“主體”後“主導”,學生則處於主動啟用狀態,他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智慧,培養創造力,因而我們說教育無論怎麼改,都不能忘記教育面對的是人,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

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現,使學生完全發揮自己的學習潛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學的交付,教師儘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把可以託付的教學託付給學生,它是一種依靠學生、為學生設計的教育思路和教學方式,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努力創設一個優良的課堂氣氛,把學生的個性、想象、創造的潛能開發出來,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發揮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根據學習需要,或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

二、全面依靠學生,重視學生資源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終端是學生,學生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通過自己內化,人的獲得最終是依靠學生。學生不僅是教育物件,更是教學資源。學生的全部既有經驗、智慧、知識和學習內化的積極性是基礎性資源,其他資源最終必須和學生資源相結合或化合,才能發揮效益。依託學生資源進行教育,容易獲得事半功倍之效。我在教育教學中,常常根據學生情況選擇對教材的處理方式,教多還是教少,是先教後學,還是先學後教,或者完全不教完全託付給學生。

學習生本的相關理念,更新自身教學技能。接合我班的實際情況,現對本班的語文教學從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1、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老師結合學生手中的《語文讀本》、《國小生天地》等書籍,佈置看課外的作業。通過家長簽字、詞句的摘抄、評比讀書星、講講等形式交流學生的讀書收穫,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並且努力做到早晨、中午有10分鐘的讀書時間。

2、加強寫話的練習。

結合每單元的主題以及學校的學習生活,鼓勵學生練習寫話。可以在書本上寫一兩句,專題性的寫在作業本上。力爭每週寫一篇。

3、加強學生字詞的掌握練習,在上新課之前聽寫前一課的生字,並做到及時批改、訂正。

4、堅強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提倡學生互相交流、探討。

主要以組長檢查讀書類的作業、同桌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