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通用23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7W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應用現代遠端教育手段開展教師培訓是教師教育的一種創新,它以資訊化帶動教師培訓的現代化,集中優質課程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教師培訓的內容。以前我們沒有機會外出學習,如今在學校就能聽到專家講座,看到名師上課,這種培訓為我們提供了專業學習的渠道,使我們受益匪淺。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通用23篇)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知道這次有效學習內容包含通識和學科專業知識兩部分。其中通識包含教師專業解讀,教師職業道德解讀和高中生心理髮展和學習策略研究。專業標準以學生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為要求,從三個維度,十四個領域進行解讀,很好地詮釋了教師專業標準對教師成長的功能。教師職業道德從六個方面:"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來要求教師。通過典型案例解讀師德的重要性,感染性。並鼓勵教師為教育而獻身。高中生心理髮展和學習策略研究,通過六個專題講座,對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學科專業知識包含化學實驗基礎,化學與資源開發利用的教學研究,特別是專業知識的講解,大學聯考分析,體現基礎性和時代性的要求,指明瞭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對課堂教學大有裨益。通過教授對高中化學解讀,指出不足和改進方法,他所說的很多方面值得借鑑。總之,我通過這次培訓,受益非淺,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理念,一種帶著現代技術投身於教育事業的信念,使我真正體會到講課是一種藝術。總感到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不過我有信心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學習,儘快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從而真正成為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教師,為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的發展壯大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2

通過這些日子新課標的學習,本人感悟頗多,主要體現在化學教育目標的變化,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轉變為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我們應努力克服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定勢,更新教學理念,逐步走進化學新課程。現將其總結如下:

轉變教學行為,樹立 “ 以人為本 ” 的教育觀念,國中化學課程一方面提供給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學生能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理解化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瞭解化學制品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使學生在面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挑戰時,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學的決策。加強了安全和環保意識的教育,培養尊重生命的意識。新教材中對人有可能產生危害的都有提醒的“!注意”內容。 刪除了有危險性的原P21探究實驗“給物質加熱”。加強了方法引導和實驗教學,體現能力為重的理念,P6做化學實驗時,應重點觀察試劑的顏色、狀態、氣味等在實驗前後發生的變化,思考為麼發生變化。 增加了八個必做的學生實驗。加強了對化學價值的正向引導。加強了化學史知識的教學。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化學學習的主人 。由於長期受會考指揮棒的影響,學生的實驗能力是通過筆試來體現的。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生產和生活實際,設定一些問題情景,讓學生從情景中獲取資訊,用化學思考方法去建立模型,然後進行解釋,應用和拓展。要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化學活動,經歷教學過程,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科學探究與合作學習。要注意培養學生傾聽他人的發言,善於陳述自己的想法,勇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並修正自己的想法。當不同見解難以統一時,應學會各自保留自己的見解。在進行科學探究與合作學習時,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有秩序地發表意見,要控制音量,不影響他人的討論。如果分小組活動,人員的組合要採取輪換制,使每個人接觸面廣泛。小組成員可以輪流代表小組發言,小組之間可以隨機交流幫助。

改革化學學習活動評價的方法,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以探究性實驗為突破口,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探究性實驗教學氛圍三個層次:引導探究、合作探究、自主探究。以多樣化實驗為拓展面,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化學動力。以日常教學滲透實驗教學,使學生形成持久的印象。除了最基本的知識目標外,還要對學生的化學思考方法,學生在參與化學學習活動時所表現的好奇心、求知慾、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習慣評價。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化學意識、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化學意識包括化學學科感、符號感、時空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等;參與意識包括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創新意識包括創新的慾望、創新的素養等。

化學素質是公民文化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認真學習《化學課標》,深刻領會《化學課標》中的教學基本理念,改革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今年暑假,我省進行了國中化學遠端培訓。在這炎熱的夏天,老師們懷著滿腔的熱情積極的投入到了培訓中,每一天,我們認真上網學習。每天都有收穫,一天一個進步,過得很充實。我身邊所有的老師都感覺受益匪淺,豁然開朗。作為一名化學一線教師,我這幾天的培訓生活,感受良多,感激滿懷。

在這次學習中我們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不斷的更新自己教育觀念和知識體系,及時補充新知識,並對原有知識進行整合,調整自己原有教學思路和方法,使自己的教學節奏適應新的教育形式。並要求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和方法,在教學時以三條內容線索來支撐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和落實,體現知識的基礎性、時代性、多樣性和選擇性,從生活走向化學,再從化學回歸社會,以高視點、大視野、多角度、多層次地傳授知識和方法,將化學溶解於實際生產生活中,再結晶出來。

這幾天的培訓,給我們這些渴望課改的老師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和對改革的期望,給每一位即將投身新課程教學的老師們充滿了電,讓我們每位教師都滿懷勇氣和信心去面對學生。這次遠端培訓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通過學習我們不僅還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上有了更新換代。讓我們每位一線的化學教師都在化學新課程改革中都能有所收穫,有所提高。通過這次培訓,我們受益頗多,但我們會更加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和修養,及時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學習是我們終身的課題;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對教師的要求,也才能讓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事業成就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4

開學以來上了幾節歷史課,感到教學歷史課和語文課的不同。歷史課不是天天有,每個班級一週才上兩節課,和學生少了瞭解的機會。所以學生的名字不能很快地熟悉並認識。但是為了更快地熟悉每個同學,上課前我往往早到幾分鐘,認識認識學生。讓學生回答問題時,先自我介紹。現在利用這樣的方法,我認識了不少同學。另外,我還讓學生在開學第一課上寫自我介紹,我又彙總到教案本上,瞭解了學生的姓名、班級、性別、愛好、特長,因此我在上課時有時根據名單指名學生回答問題,和學生的距離接近了很多。另外,批改學生的作業,發現有寫的特別好和特別差的的同學就記在教案本上,在班級認識同學們。

還有現在我們的課本還沒有到來,現在我們都是找的教材,然後印刷讓學生閱讀學習,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不便。但是為了學好歷史這門課,我們只好想辦法,光找課本,我們就更換了三本,先是找到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的教材,但是聽說我們這一屆的學生要學習人教版的;又找到人教版的一本,但是時間比較長久,是20xx年出版的;於是又找到20xx年出版的。上面需要更正的問題不多,所以現在我們就這樣使用教材。我們也很理解學校,原來沒有訂教材,現在一下子要這麼多幾百人,新華書店也沒有。但是看著其他科目陸陸續續地來了,我想我們的歷史課本也應該來了吧!

課本沒有來,但是我們的課還必須進行。七年級學生從國小一下子來到中學,對歷史課不是很熟悉,他們對歷史的概念比較模糊。我對學習歷史的作用介紹得也不是很多,不少同學把雲南省的元謀人的時間170萬年寫成107萬年,學習歷史時間概念必須清楚。所以我以後要認真備課,自己首先把每課的主要內容熟悉、融會貫通,和學生共同學習時才能得心應手地掌控課堂。

總之,讓學生對歷史課具有濃厚的興趣,讓學生學會探究問題,這是我的教學理念。現在在班裡授課,我主要引導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而不是灌輸問題。我尊重每一個孩子,曾經最後一排的兩個同學,一個女同學在我講課時寫著語文作業,我看到她沒有注意聽,我就走過去,她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趕緊收起了語文作業。另一個男孩子沒有記筆記,手裡拿著圓規在玩,我提醒他認真聽課,進而我讓他回答問題,這個同學回答正確,我讓同學給他掌聲,後來這個孩子在課堂上表現非常積極,還當上了小組長!

我希望歷史課是同學們樂意探索的課,是同學們瞭解中國古文化的課,是借鑑歷史讓自己成長的課,是對同學們教育薰陶的課,是讓同學們熱愛祖國的課。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5

作為一名剛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英語教師,急需就是認真學習英語新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及目標,同時還明白了這一階段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要促進其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

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開發課程資源,拓寬學用渠道。課程在學校教育中處於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標,價值主要通過課程來體現和實施。通過學習英語新課程標準,我感覺收穫很大,進一步明確瞭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我的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一、要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關係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加強師生間的情感溝通,在課堂教學中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注意與學生情感溝通和交流的方式,時間,場合。多采用合作學習,培養合作精神,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增進師生間的情感溝通。在英語教學中關注和培養國小生的積極情感態度,有利於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必須把握課改方向

通過學習,我瞭解本次課程改革就是要改革以往過分重視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的傾向,把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過程。所以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以此為教學方向,在教學工作中運用各種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形成一定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並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這種興趣,為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中不但要重視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更要關注學生學習情感態度的發展。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

三、運用任務型教學途徑

任務型教學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來體現教學的成就。通過學習,我明白了任務型教學是雙邊或多邊的互動式活動,在活動中所學的語言是實際的工具,其價值能得到充分的體現,有利於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它有明確的目的,有利於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在實踐活動中學會英語,運用英語。

通過認真閱讀與學習英語新課程標準,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想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應該大膽嘗試新課程標準,進而不斷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6

星期五下班後,我們去岐江國小聽了樑老師的一堂課,真的是感受頗深。

樑老師講課的主題是:教育——渡人渡己的事業。她以自己十幾年來真實的教育人生為例,帶給我們很多的啟示。之前就聽過樑老師的一節語文課,她的課堂感染力真的讓人覺得上語文課是一種享受。她的表情永遠是笑咪咪的,正如她所說的,過著幸福的教育人生。我想,作為一名教師,我也要努力去做到,我每天走進課堂時,用內心的一面鏡子照一照,我的臉上有笑容嗎?或許用另外一中心態去面對,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吧!真的就象這句話“我的心中有春天,我的眼裡就會有芳菲。”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如果嘗試著先從學生的優點上去看他,充分發揮我們的育人智慧,我想一定會在工作中體會到樂趣。

還有第二個話題對我們的語文課堂也很有幫助。我們上語文課,是教孩子課文,還是教孩子閱讀?特別是對我們一年級,閱讀就更加重要了,因為一篇課文指導孩子多讀幾次,孩子自己就可以理解課文的內容了,如果老師有過多的講解或分析其實有點多餘。

平時忙忙碌碌的工作,覺得還是忽略了自身的學習。作為老師,一定要具備學習品質,我想樑老師,她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能這麼好,跟她每天看書讀書是分不開的。選擇進步就要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因為誰也不想選擇卻步!

最後,樑老師還送給我們一句話。修煉性格——從容淡靜,心境平和,少計較外界,多要求自己!我想以後我處理任何事情,都要想想這句話。讓自己做一名快樂的教師,熱愛工作,熱愛生活!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7

在國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內容、方法、場所不失時機地滲透美育,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使他們在愉悅的情境之中輕鬆、全面地認識物理規律,掌握並正確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如此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創設美育情境,降壓減負,使學生在認識過程中感受美

課堂美育環境創設,需要通過看、做、想、用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受物理知識學得有趣有用,從而喜愛物理學,操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1.實驗教學。物理教學以物理實驗為根基,每個測量、測定中研究型實驗、教師演示實驗、課外興趣實驗,無不給學生留下真實感。尤其是演示實驗選用的簡單易操作的器材,越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用具,教學效果越顯著。

2.直觀教學。對於實驗室無法完成的實驗,可採用掛圖、放映幻燈片來加強直觀教學,加深學直觀感。

3.激趣設疑。物理是融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的一門自然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求知好奇的心理,開展有趣的實驗,尤其是用玩具做的實驗,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用彈弓研究動、勢能轉化,用青黴素瓶做大氣壓存在等實驗。根據這些實驗現象提出設問,讓學生思考,隨著教學展開而揭示謎底,學生能夠知道物理知識來源於人類社會生產實踐和生活之中。

4.反差之比。對於易混淆的物理概念採取反差對比教學方法,加深學生了解它們之間的共性與個性的印象,正確區分不同物理量的內涵,從而達到認識物理規律的本質。如歌曲與嘈雜聲對照,區分樂間與噪聲;拿出凹面鏡與凸面鏡對太陽照,請學生觀察聚光點,再讓學生用這兩面鏡給自己照像,對比兩面鏡的作用與功能。

5.生動、新奇、真實的舉例。物理來源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幫助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知識的應用離不開舉例說明或驗證。用生動、新奇、真實的事例予以補證,能夠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這些引例包括:社會新聞、訊息、歌詞、詩句、格言、寓言故事等。

二、挖掘課本美育素材,展現美

國中物理課本教材作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工具,它不僅注重傳授本學科的功能,而且在編寫的思想、體系、內容上融知識性、科學性、思想性、趣味性於一體,蘊含大量美育素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形象感染美。課本將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前位,能以其美的形象影響學生思想品德。如介紹居里夫人、法拉第等科學家的刻苦鑽研的精神,啟迪學生樹立積極探索、勇於求真、追求進步的信念;以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指導學生認識客觀事物,用具體的事例和大量的圖示描述我國勞動人民、科學工作者對物理學發展的貢獻,如墨翟的小孔成像、漢代磚刻圖片、滑輪使用記載、明代發明的火龍、現代超導的研究、和平利用原子能等。

2.影象畫面的直觀美。人的視聽感官是感知美的主要感官。要引導學生觀賞影象畫面,直接感受物理現象和規律的真實美。課本配置的圖有:演示實驗圖、有趣的物理現象圖、實驗工具圖、物理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應用事例圖、自然景觀圖、科學家肖像圖,看過這些生動而直觀的畫面,給人以觀形如聞聲之快感,對學生認知識意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有一定的助動作用。

3.內容新穎美。新編教編寫的又一特徵是在思想內容上有新穎的美感。新增內容有必學內容,如聲學、無線電通訊常識等篇章;有常識性瞭解知識,如磁懸浮列車假設理論、放射性元素等;有閱讀性新知識,如火箭、鐳射知識等,這些新知識不僅給學生新感覺,還拓寬了學生認識視野,感受到物理學富有新穎的創造性和現代新氣息。

三、發揮想象,拓寬認識領域,激勵學生髮現美、創造美

1.編制習題。根據人類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物理實驗的資料編制習題是個有趣的活動。學生樂於參加這項活動,學會從簡單的已知、求條件對換、補充條件到自編習題,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想象,進行再創造。由此認識到物理習題編制並不神祕,都是人的意識的產物。教師再順勢抽幾道習題加評比,看誰編題較好,更符合實際,予以鼓勵和表揚,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2.一題多解與一題多為。習題課教學不是簡單的分式中數字的演算教學,而是圍繞題目給定的條件指導學生明確習題考察的知識點,挖掘習題中的隱含條件和等量關係,學會用公式解題,思索習題解法的可行性,聯想習題的可變性、延伸性,使學生能熟練地從不同方面學會一題多解。對可變性習題可採取增補或變換條件、結論等方法進行,使學生學會解答模型題,達到觸類旁通,提高應變能力。

3.摹擬實驗故障。實驗出現故障是常見的,具有可能性和偶然性。參與實驗操作的每個學生會遇到不同的故障,要排除可能出現的故障,教師應事先在課堂上通過設定故障,並加以摹擬,增強學生的分辨能力和識別能力,提高認識的操作能力。

4.探究物理量可能性測定方法。教材中有些物理量可以用不同器材進行測定。如物質的密度、導體的電阻等,由於選擇測量的器材的不同,方法就不會一致,但結果相同。以此引導學生加以想象,選擇較合適的測量方法,達到理想的測量效果。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8

學校近期要求大家學習新課標,這些天通過對國中英語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我進一步明確了《國中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教學與評價的要求,進一步理解了國中英語教材的特點和使用方法。通過我們教研組的學習,看到了新課改的所面臨的形勢,機遇和挑戰後,我真是受益匪淺,從中得到了很多的啟示和深深的思考。要求我們跳出傳統英語學習的舊框框,接受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重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新形勢下教學時間的減少,我想這是在課改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會遇到的問題。在知識講解過程中,如果知識點講解過多,害怕時間不夠充分,學生不能夠很好的理解所講知識,相應的聽說能力也不會得到很好的鍛鍊;如果講解過少,又怕學生不會運用,一到考試,分數變低,所以很難處理這種矛盾。面對這種形勢,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我們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一定要改變這種狀況!改,不一定在短時間內有效果,但不改一定是沒有效果的。所以,我體會到新課標下我們教師團隊應該做到:

(1) 要轉變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戰

首先,新課標要求我們從以知識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認識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與定位。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的評價長期存在的一大問題是過分強調薽別與選拔的功能,忽視改進與激勵的功能。“一考定終身”是許多學生喪失了學習與發展的機會。過分關注對結果的評價,忽視對過程的評價;過於注重學業成績。忽視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過於強調量化和書面測試。忽視學生對自身的評價。忽略了語言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國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習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其次,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樹立新的學生觀。我們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重新認識師生關係。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願望。因此我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要鼓勵他們的創新精神,採用有利於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要尊重學生中的個體差異,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2) 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專業素質

要迎接好新課程的挑戰,我們還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與知識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實際上就是強化教師自我發展的終身化意識。

當今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較高,作為教師的我們應不斷提高自己,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幫助我們的英語思維教學,用淺易的英語來表達,提高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發展學生用英語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允許學生有錯誤,鼓勵學生開口。創造真實、有趣的環境讓學生樂於英語思維。老師應保持心境心態的年輕,活到老,學到老。要放得下架子,轉變思想,更新觀念。當今英語教學主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培養其交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要達到這些任務,首先,教師應儘快從舊教材舊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來,轉變思想,更新觀念。若繼續沿用傳統的重語言知識講授、重譯寫和語法教學、輕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不僅調動不起大多數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也不能充分達到教學任務。其次,應重視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時期英語教學要提倡“樂”的觀念,情緒越好,越樂觀,對所學內容便會發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效果也將越好。在新形勢下,轉變教學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法的前提,更新觀念是用好新教材的保證。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自覺轉變過去以應試為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特點,以突出教材的交際功能為主線來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儘快解決教材新與方法舊的矛盾,變“不適應”為“適應”,掌握教學的主動權。為學生們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氣氛。“解決情感問題有助於提高語言學習效果。消極情感如焦慮、害怕、羞澀、緊張、憤怒、沮喪、懷疑、厭惡等,都會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如果學習者受消極情感影響太大,再好的教師,教材,教學方法也無濟於事。與此相反,積極情感如自尊、自信、動機、愉快、驚喜等能創造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狀態。為了瞭解學生的情感態度,幫助他們培養積極的感情,克服消極情感,教師首先必須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及時克服情感態度方面的困難,使語言學習上的成功體驗與情感態度的發展相互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往往與他們學習上的成功與失敗有密切關係。學習上的成功能夠促進情感態度的積極發展,而積極的情感態度又利於促進學習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因為學生能獲得知識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他們的發展前途比我們老師大得多,我們關鍵要做的是如何調動學生,教學生怎麼做,指導他們,服務他們並管理他們。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9

20xx年7月中旬的海南省高中教師網上遠端研修,讓還未踏上講臺的我感受到了即將面臨的巨大挑戰,同事也帶給了我對即將開始的從教生涯以無限的希望與遐想。

崗前的網上遠端研修以及工作後對《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研讀與學習,使我對自己讀書期間接受的教育觀念及一些教育理論做了深刻的反思,我深刻地意識到現代教育觀念是以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鍛鍊自己、提高自己。

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高中英語課程包括五個維度的基本目標,即語言技能目標、語言知識目標,情感態度目標,學習策略目標和文化意識目標。要把情感和態度列為高中英語的課程目標,其理由是學習學習外語的過程不僅僅是一個學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的過程,也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過程,而情感是他們發展的部分。為此,學生僅僅記憶一定量的詞彙,懂得一些語法知識是不能夠達到高中英語教學的標準的;而必須學會運用這些知識獲取資訊,處理資訊,進行思維和表達,能夠分析的解決問題。要達到這個目標,單靠過去的教學方式,僅憑講、練、譯是不行的。教師必須改進教學方式,變學生被動學習、機械記憶的過程為主動實踐、積極探索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們認真合作與研究,創造性地發揮,認真實踐和探索。

在教學評價方面,評價教學的效果不是看教師講了什麼,也不是僅僅瞭解學生聽了什麼,讀了什麼,做了什麼,而是看學生通過聽、讀、做等活動,學會了什麼,讀會了用語言做了什麼,而是看學生通過聽、讀、做等活動,學會了什麼都會了用語言做什麼事情,做的效果如何,教師應該把眼光更多地方在學生身上,放在學生的情感和語言能力發展上,而不能僅關注教學內容和教學步驟。

通過網上遠端研修以及對《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研讀學習,本人對高中英語新課程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理解。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課堂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以教師為主體;

第二、課堂教學不是教師講解,學生傾聽的過程,而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過程;

第三、教師不能“填鴨式”地把知識“傾倒”給學生,而是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

第四、學生不是機械地記憶知識,而是運用所學英語語言知識去做一些具體的事情,學習不是整齊劃一地按教師的要求做同樣的事情,而是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按自己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習目標。

本次高中新課程的一個重要舉措是按照模組來設計和安排課程。通過研修以及對《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研讀學習,本人對高中英語課程結構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比如:不能強迫全校某個年級或者某個班全體學生同時同意修習某任意選修課程模組,要積極創造條件,體現多樣性,選擇性,綜合性,讓高中生在自主選擇和主動學習中實現個性的發展,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

通過研修以及對《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研讀學習,本人還認識了新高中英語課程的詞彙量設定及關於詞彙教學的理論與方法這一熱點關注問題。通過研修及研讀學習,本人牢固樹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樹立在教學中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的意識,明確了教材與新課程標準之間的關係,領會了教材與考試的關係等許許多多與新課程實施有關係的問題。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研讀學習過程中,本人深感高中新課程的研究學習還有很多很多,在掌握理解更多內容的同時,也增加了不少困惑,如:考試評價如何改革,改革後能否適應新課程的教育理念?活動多與課時有限相矛盾,如何協調?如何解決探究活動多與資源不足的矛盾?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工作中去深入地反思。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讓他們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我通過參加假期培訓學習,對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要用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國小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二、轉變教學方法

1、注意創設教學情境。2、注意知識探究過程。3、注意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輔助教學。因為運用資訊科技,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注意在教學中要體現討論、合作、交流。5、注意佈置生活化的作業。因為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作業佈置應當儘量與生活聯絡起來。如認識了人民幣可以用自己零用錢買所需要的東西等。5評價方式要多樣化,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水平,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我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每天接受大量的資訊,電視、報刊、網路等都是學習數學的場所。這要求我們打破課堂侷限,把周圍的社會生活這個廣闊天地作為學生學習的大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並引導學生運用各類資訊,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新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應讓課堂貼近生活。“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華羅庚語)我們的數學課堂要充滿活力、魅力無窮,教師就應利用數學美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去感受教學美、去追求數學美。

例如,“角的初步認識”一課,首先從引導學生感知實物角人手,通過播放少先隊員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錄影,讓學生猜錄影中隊旗閃動的部分是什麼圖形,為學生提供熟悉的生活場景,尋找“角”這一數學知識的生活例項,既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又喚起學生追求數學美的情感。

就“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提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研究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知情統一規律,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他們從創設情境,驅動探究數學現象的好奇心;調動情緒,產生探究數學規律的樂趣;交流情意,形成樂學數學知識的態勢幾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力圖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指引”和“抱著”想到, “引”與“抱”採取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完全不一樣。葉聖陶老先生說:“習慣的養成在於教師的訓練和指導。”“指引”能使學生養成善思考的好習慣,隨時關注周圍事態的變化,明白事物之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已定的事隨時會在形態上或本質上產生新的狀況,事物的形式或內容隨時會換成另外的一種。好習慣應該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訓練和培養。與之相對應的,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如果“抱著”就會養成一種依賴情緒,什麼事都不去考慮,也不想考慮。因為他知道會有人來指導他怎麼做,至於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產生,要想別具一格更是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指引”學生學習,而不是“抱著”學生學習。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作為一線老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它是一次革命,一場對話,一座平臺,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首先,課改是一次對傳統教育的革命。

它打破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使課堂充滿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它更注重的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課改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

課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關係著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長。課改應是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參與的大事。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和“合作”的過程。我們常常說溝通從心開始,課改的對話就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我個人認為其內容表現為:

1、課改需要加強各校之間的對話。

“路漫漫其修遠兮”,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資訊少。面對共同的處境,各校紛紛群策群力,進行一場場多形式的課改對話,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群眾的智慧是無止境的。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著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正因為這樣對話,我們的課改出現了“百花齊放”教學新局面。有了這樣的對話,一線老師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單。

2、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

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援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為許多課都需要家長配合輔導,或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援,是這次課改實驗區普遍的做法,也是課改的應有之意。我校採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麼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問卷調查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

3、課改需要加強老師與學生的心靈對話。

教學只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才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創設民主和諧的對話氛圍,正是這種雙邊活動的有力體現,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創新精神,它能使學生置身於快樂之中。

教師在對話中要注意做到:

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麼想的,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最後,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臺。

“科研興校”已逐漸成為廣大中國小領導和教師的共識。教師的未來和未來的教師,都將與教育科研聯絡起來。我們的課改也迫切呼喚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以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為物件,運用科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探尋教育規律及有效途徑。

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個好士兵”。參與課改實驗的一線教師應該給自己一個重新的定位,樹立科研意識。啟動課改以來我們力求通過加強課程改革的研究,達到以科研促進實驗的目的,依據本校特色,將課改工作與“探究——發展”課題相掛鉤,以科研為先導,開展群眾性課題研究。

因而,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臺。廣大教師應增強的科研意識,積極投身於教學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專題,進而創造出一種濃厚的教科研氛圍,形成一種教科研網路。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抓科研,課改必將出現欣欣向榮的新層面。

總而言之,彷如一把鑰匙開啟一把堅鎖。課改恰如一陣春風,正應了那句古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們沐浴著課改的春風,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高中新課程在我省實施近一年,其間給高中教師帶來了新的理念,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對於已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來說,如何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能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順應新課程理念下,經過新課程的實踐,我有如下體會:

1.教育價值的界定

1.1 價值的含義。作為哲學術語的價值,在時空領域裡,它表示物能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供求關係,或人賦予物有用性的社會存在。人類生活在今天的社會裡不僅是為了生活,而且要生活得更加美好,生活得更加富有價值。教育是達到人生最高目標,實現人生最高價值的一個基礎工程。所以教育問題受哲學價值論的支配與價值問題密切相關。

1.2 化學教育價值。(1)化學教育中的內蘊價值,它討論社會對化學教育的需要或藍圖規劃問題,化學教育應該在學生身上實現哪些價值,即化學教育的目標是什麼,"教什麼"。(2)化學教育的功能價值,它討論怎樣的教學活動才具有教育上的價值,即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才能使學生有效地獲得化學教育中的內蘊價值。從化學教育的整體過程看,化學教育實踐有活動目標和活動手段需要研究,所以必然包括化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和價值目標實現的基本策略這兩個價值子系統。

2.高中化學新教材特點

2.1 許多學習小"模組"。如:學與問、資料卡片、思考與交流、科學史話、科學視野、實踐活動、科學探究等。這些學習小"模組"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學習理念,內容新穎活潑。有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與探討、科技前沿、社會熱點、生活生產實際、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史、科學實驗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富有"自主性"、"探究性"、"實踐性"、"趣味性"的學習模式,知識面廣,資訊量大,創設了新穎的問題情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突出了基礎性和探究性學習,有利於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拓展創新思維;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十分有利。如:必修1第三章第三節中有一個"角色扮演"的實踐活動,問題是"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假如你是以下人員之一,對這一問題有什麼看法?請查閱資料並做準備,然後選擇角色,進行活動。可能扮演的角色:(1)開採鋁礦的工人;(2)生產鋁質飲料罐的工人;(3)飲料公司的老闆;(4)售貨員;(5)消費者;(6)環保局的官員;(7)回收公司的人員。學生對這樣的實踐活動積極性很高,它不但關注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而且還關注了學生終身發展的願望和需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規劃人生的意識及能力,重視與人交流與合作,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非常有意義。

2.2 大量的彩色插圖。這些插圖印刷精美、形象、直觀,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並使學習變得更有趣味性和美的享受。如課本中的甲烷、乙烷、苯、溴乙烷、乙醇等分子比例模型圖。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掌握這些有機物的空間架構;一些實驗現象插圖,能有效地解決課堂演示實驗中現象不明顯的問題,同時也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實驗現象;通過飛機、自行車、矽太陽能電池、計算機晶片等許多實物圖片,學生就能很容易地瞭解合金、晶體矽等物質的廣泛應用情況。

2.3 從實驗中學習化學。必修教材1的第一章第一節就是化學實驗基本方法,選修6是實驗化學,不論必修還是選修課中還有許多演示實驗和家庭小實驗。通過實驗學化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一些新的化學知識,為正確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提供實驗事實,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和實踐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素質。只有親自動手實驗,才能掌握實驗的方法和技能,真實地體驗實驗探究的艱辛,真正感受發現的樂趣和科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4 時代性 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內容更具備"淺、寬、新"的特點。

2.4.1 跟蹤新科技、新發展。 新教材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增加一些大自然奧祕、尖端科技成果等科技發展。舊教材中也曾經介紹了一些科學家的某些發明和發現,大部分是經典原理知識,有些是同學們早已聽說或已有所瞭解的。新教材除此外增加了較多最近的新科技、新成果等現代內容。通過對新科技、新發展的學習和了解,同學們不僅學到了有關化學知識,而且學習了科學家們從身邊小事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精神和科學研究的思維習慣,培養了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品質。

2.4.2 關注環保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將不斷產生一些新的影響環境的有害物質。我們可以通過化學知識找到破壞環境的因素,從而研究出減少破壞環境的方案,甚至杜絕汙染源或變廢為寶的策略。保護環境已成為人類共同的呼聲。

2.5 體現學科融合性。

2.5.1 與理科間的融合 。 隨著考試制度的改革,新教材更加註意與生物和物理之間的交交匯和滲透。在講述氧化-還原反應時補充了食物在人體中被消化及釀酒的例項;在NaHCO3的性質後,補充了NaHCO3是焙制糕點所用的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有講元素週期表時插有"元素在人體組織、體液中富集情況示意圖",還有碘的化合物對人體的作用,有毒物質的中毒原理等體現了與生物學的緊密聯絡。在講鈉的用途時講鉀鈉合金用於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在講述摩爾時提到千米、克、秒等物理單位,及氣體摩爾體積中相聯絡的氣體狀態方程,原子結構中的原子、電子、α、β、γ三種射線等的發現,矽在電子工業中的發展起到的作用,光導纖維等,以及研究某物質性質時討論的狀態、熔沸點、導電性等方面,無不體現了化學與物理學的緊密聯絡。

2.5.2 與文科間的融合。 新教材中增添了許多閱讀材料,為了幫助理解相關化學知識離不開語文知識的指導作用;化學用語部分離不開外語知識的幫助;閱讀材中的歷史知識使學生輕鬆瞭解化學的發展史;天氣預報和空氣質量日報及地質變遷、天體成分分析、彩頁中的"南極上空臭氧層的變化"也體現了化學與地理知識密不可分。

在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文科方面的閱讀材料,讓學生了解古今中外方方面面的科學文化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他們的興趣、愛好、個人情趣和精神生活。強調學生關心世界,關注社會,樹立責任感,真正實施科學知識的普及,推行素質教育。學生對這些教材的學習,不僅能夠獲得相對系統完整的化學科學知識,同時也為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和鞏固,提供了大量的科學事實和堅實的理論基礎。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我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20xx年國小教師崗位素質能力(全科)提升培訓。在這學習培訓中我聆聽了教授的精彩講座,給我以深刻的啟發與思考。聽完這些講座不僅讓我瞭解了前沿教育教學改革的動態,而且也理解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實際操作方法。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課程。新課程標準貫徹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個性培養,把學生的健康意識、交往合作意識作為重點,對於同一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採用新穎獨特的教法,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使一些單調枯燥的教材內容,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快樂、愉快、和諧的情感與氣氛,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滿足學生的需要,既讓學生喜歡學、樂於學,又讓他們知道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自覺主動地發展體育能力和個性,增強體力和智力,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確保人人皆有所獲,充分享受體育的樂趣。快樂體育簡而言之就是愚教於樂,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著重圍繞《新課程標準》進行改革,走進學生心靈,尊重學生的選擇。我們的教學目標應定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上,應該讓學生喜歡並且會進行體育鍛煉,傳統的體育教學,教師關注的是教學計劃、內容是否完成,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出現了喜歡體育但卻不喜歡上體育課的怪現象,體育新課標的實施,使廣大體育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突出以學生為本,所有的教學內容須為教學目標服務,教師要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重新選擇,建構教材來教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這才是增進健康的第一步。

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中,我深切地體會到,體育教師不再是消極地扮演教材執行者的角色,而是一個新課程的設計者;體育教師不應是一個只懂得教人如何運動的教練員,更應該是一個具備現代觀念和教育素養,知道如何進行課程建設以及如何運用體育教學方法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專業人員。新課標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的那種師道尊嚴,新穎的師生關係正在形成。我在實踐教學中,讓學生自信地想,大膽地說,給他們一片自由的天空,經常進行師生互動,通過讓學生做小老師,喊口令,做示範,教師可以到學生中間,充當他們的一員,學生的主體地位正在凸現,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方法上我們應採用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學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勇於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準備活動時,輪流選擇一學生帶隊,並組織全班做好帶隊同學自編的徒手操,讓全班同學一起喊口令,既整齊,又使學生易於集中注意力,為學好下一環節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激發學生興趣上可採用“興趣導練法”“競賽法”“自主練習法”“啟發法”等,使學生愛上學習專案;在教學形式上應採用簡化的寬鬆的、民主的教學組織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學習,如在學習廣播操時,我在教完兩遍後,給 5分鐘的自由時間,讓同學討論,互相學習,並學會本節,然後再進行統一練習,這種形式讓同學記憶較深刻,學會快且不易忘記,在進行遊戲競賽時,充許學生進行大聲加油,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

總之,通過這此培訓學習,使我認識到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學生相處,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把選擇權讓給學生,授於魚不如授於漁,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運用新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慾望,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設想,促進學生自主性和獨立性,突出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具備現代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教育的主體和獲得知識的主動者,讓我們走進學生的心靈,讓課堂追求一份詩意,讓孩子們享受到體育的快樂!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作為一名年輕的英語教師,工作剛剛三年,回顧自己平時的工作,一次次詢問和請教老教師,一次次被學生在課堂上問住和“難倒”,一次次埋怨自己的方法太少。通過參加新課程培訓,我學習到了新穎的教學理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學觀念,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在交流、學習、總結中不斷獲得新知。下面我就談談這幾天的收穫和心得體會.

一、認真鑽研新課標,積極更新教學觀念。

新課程下教師首先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提高認識,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內涵.培訓結束後,我會結合這次學習的寶貴經驗,從語音、詞彙、語法、聽說讀寫的教與學,以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方面培養。這對指導我今後的教學和促進我的能力提高必將發揮積極作用。

二.創設情景教學,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通過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讓學生通過參與這些真實的語言實踐活動,一方面使得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緊密地結合起來,另一方面也創造綜合運用聽說讀寫技能的機會.

三.積極探索有效的英語評價方法,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我們重點應該放在測試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而不是具體的語法知識點,重點放在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上,而不是某一單項的訓練上.評價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選拔少數優秀學生,而是為了發現每個學生的潛質,改進學生的學習,併為教師提供反饋。

四.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英語的平臺

在教學中根據課程內容的需要,製作課件,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課後鼓勵學生收看cctv-9英語頻道節目,通過看新聞、瀏覽網站、收聽廣播,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開展知識的有效輸出訓練活動.

新課程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對新課程的學習和研究才剛剛開始,它對我的影響是深遠的.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面臨的問題還很大。我會沿著這個方向不懈努力,不斷提高自己教育教學能力。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中學歷史課具有向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利條件,教師要利用和挖掘歷史教材,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一、用分析對比法,講述我國曆史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和文化成就。教師要抓住教材中地圖、插圖、表格和原始資料多、直觀感強的特點,向學生介紹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使他們繼承併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成果和傳統美德。例如,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比歐洲早一千七百多年;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編制的《授時歷》和現代世界通用的公曆完全相同,時間卻早三百多年;《九章算術》中關於一次方程組解法的記載是世界最早的,比歐洲早一千三百多年;祖沖之的圓周率,是世界上較精確的記錄,保持近千年的領先地位;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世界上儲存完整的最早農書;沈括發明的《十二氣歷》比英國早八百多年;華佗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麻醉法的醫生;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至今還受到世界各國醫學工作者的重視······又如許多歷史人物的政治、教育、哲學思想,也都是我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要引導學生分析這些人物的先進思想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進步意義,振奮學生的民族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二、用例舉史實法,突出講述民族英雄的愛國事蹟;講述歷史上民族大統一、大融合,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不饒的發展史,以培養學生的民族氣節和增強民族凝聚力。從秦末農民起義到元朝統一全國,湧現出許多優秀歷史人物。通過講述民族統一戰爭,使學生認識到民族英雄和革命人民是推動我國社會前進的巨大力量。

三、重視反面教員的作用,培養學生愛憎分明的感情。與愛國主義者相反,還有許多形形色色的賣國主義歷史人物。教師要注意刻畫他們的賣國嘴臉,使學生認識、理解到鄧小平同志的教導:“損害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從反面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例如,出賣民族利益、臭名昭著的慈禧曾厚顏無恥地討好帝國主義:“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再聯絡她在戊戌變法所說的:“寧可亡國,不可變法”的主張,顯然會使學生愛憎分明、嫉惡如仇,產生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四、運用鄉土教材,聯絡地方史實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會使學生倍感親切。加裡寧說:“愛國主義教育是從深入自己的故鄉開始的。”例如,從小勤奮刻苦攻讀、後來成為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先進人物的隆回縣的魏源;反清前驅、倒袁功臣、“一個具有愛國主義思想”(朱德語)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蔡鍔,是我省邵陽市人。在講述這些地方歷史時,教師不妨多描述幾句,使家鄉這些英雄先烈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學習榜樣。就這樣,發揮歷史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教學育人的全過程中去。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在這次難得的網路教學培訓中,我再一次感到要成為一名好的英語老師,是非常需要有創新精神的,而創新來自於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視訊當中的每個教學案例都給以給我帶來啟發,知識還是那些知識,但需我們要根據學情,自編chant ,自編歌曲,自編遊戲、編寫課件以及選擇知識呈現的方式!方法是想出來的,理論也是實踐出來的!

新課程理念中提到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情,其實就是要求老師要教學生活學活用!減少語法規則知識的講解深度和廣度,多用有意義的語境來進行操練。這讓我恍然大悟,過去的確大糾結於語法知識本身的教授,而疏忽了這點:運用比語法本身更重要。其實單詞的記憶也是如此,一直有學生,在不斷地發問怎樣才能更好更快地記憶單詞,縱然已經出爐了很多方法,比如聯想法,對比法,歸類法,形象記憶法等等,這個問題還是如此棘手!我突然意識到因為這些方法都不是最根本的的解決之道,或者說他們只有輔助功能而已!都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所以我便明白了,學習果真是沒有捷徑的,仍需要我們告訴學生真正的捷徑便是“勤”!若是要加一點便是,多使用!老師的作用便是多為他們創造與單詞見面的機會,如提供練習,閱讀,口語呈現,聽力刺激等多種形式。在以後的教學當中,我定當朝著這一方向靠攏。

在這次的網上學習當中,剛開始時是有點帶任務性來學習得,不過一段時間學習下來,發現其中樂趣,前輩、晚輩無拘無束,暢談心得體會,多方涉略,找出差距,正視不足,作出調整,摩拳擦掌,希望能在新學期有新氣象!鄧小平同志,說得多好:既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在此次學習過程中,自己的確獲益匪淺!相信只有更大的碰撞,才能激發出更大思想火花,才能化為更為強大的教學行動力。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17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國小語文,首先姓“語”,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其次,國小語文姓“小”,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為主的教育。我們的語文課應上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體現“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蘊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蘊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覆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覆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字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字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體現兒童味

國小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字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願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願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 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齣兒童味來。

三、體現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為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裡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為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

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

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18

個學期學習了英語新課程標準,新教材我對新課改有了一定的認識。新課程改革對於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是一種挑戰,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通過這次學習我有了一下幾點認識。首先,新課程理念標準認為,課程不是教材,教學也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或是“知識移植”的過程。真正的教學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互動作用的過程,這種教學是一種學生主動參與的、尊重學生個性的、參與教學環境中的教學。要想有效的實施英語課堂課程資源的開發,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明確目標

我們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把“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學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課程標準要求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英語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時,提倡教學中要以“口語交際”為主,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開口說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 改變英語教學方法

過去的在英語教學中總是老師講,學生記。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聽眾,學生自由練習很少,口語、聽力非常差。現在我們要轉變這種模式,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處於主體地位,提高學習效率呢?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教學中應把時間和空間多留給學生

合作學習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沒有獨立思考就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將流於形式,質量不高。有準備的討論交流,才可能是高質量的交流。提出一個探究性的問題,給學生思維空間。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一個教師對時間如何分配,直接反映這個教師的教學觀。探究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決定了探究學習必須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否則就是一句空話。

2、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在於老師的調動。在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後,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設計模仿、會話、口、筆頭操練、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啟用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教學活動中。雖然我們的牛津教材沒有課件,但是我們可以自己做課件,也可以在網上下載,然後進行整合。一樣可以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3、充分利用學生的差異

在以往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是整齊劃一,束縛了學生創新潛能的發揮。教師要重視尊重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僅表現在學生的個體之間的差異,還表現在獨特的精神世界和興趣特長,這種獨特性是人的個性完善的內在資源。因此,我們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塑造和評價學生。不能用一個水平衡量學生,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和認識,讓課堂成為學生髮揮個性的天地,成為自我賞識的樂園

4、創造性運用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材只是書面的東西,而且所載的資訊是有限的。傳統的教學與新課程教學有很大的區別,以往的教學只是要求講解知識點,而現在的新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如何學習的能力。教師與學生的位置也發生了變化,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從獨立學習轉向了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態度發生了變化,從接受學習轉向探究式學習。

5、要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怎樣能使學生動起來:

英語作為一門與漢語完全不同的語言學科,它有它自己的詞彙、語音和語法規則。只有對這些知識掌握牢固,並達到一定的深度和熟練程度,才能比較自如地運用英語進行口頭或筆頭交流。英語有大量的詞彙、複雜的語言規則和時態變化,如果我們沒有弄懂這些東西,要想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寫出一篇符合文法的文章,那是不可能的。新課程改革強調能力,但更應注重基礎。處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國中英語教育,可謂是英語學習基礎的基礎。雖然現在石棉縣從國小三年級開設英語課,但由於各種條件限制,國小英語課在有些學校名不符實,不能達到教學要求;所以說國中英語基本上是大部分地區英語教育的啟蒙教育,其目的應是學習一些基本知識和培養一些基本技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而不應是重在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在這個階段,過分的強調學生聽說能力,則違背了英語外語學習的規律,只能是欲速則不達。那種完全以聽說能力代替所謂的語言能力的說法我覺得是不太合理的。

教師以學生的英語學習為中心,紮實抓好課堂教學,讓學習落到實處。現在很時髦的提法就是以“學生為中心”,認為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是對於我們山區的學生來說,他們很少有人知道教學的重難點,很少有人掌握得了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所以我個人覺得課堂的主動權還是應該屬於老師的,老師來安排和調節課堂教學活動,監控教學過程。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19

我覺得新課程能否順利的實施,達到有效的目的。關鍵在於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們能否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怎樣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我個人覺得應該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意識。

我認為21世紀的教育工作者,責任重大,關係著祖國的未來發展。光有思想是不夠的,應該有先進的思想,才能夠順應社會的發展。拿我國的四大發明來說吧!四大發明是我國古代的自豪,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同時也體現了我們古代人民的思想。但是外國人卻用中國人發明的火藥製造子彈攻敵,中國人只知道用自己發明的火藥做爆竹敬神。外國人用中國發明的羅盤航海,中國人則用它來看風水。總之,外國人用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找到了中國,又用中國人發明的火藥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再用中國人發明的造紙術與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英國教育家培根說“思想決定創造”,這就是國與國之間觀念、思想的差距所造成的。因此,我們在為我們古老的四大發明自豪的同時,也要為我們落後的思想感到悲哀。這使我意識到要進步、要有所成就必須要有先進的思想。如果沒有先進的思想,再好的智慧也是枉然。同理,教育工作任重道遠,在新課程標準改革背景下的老師們,如果沒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先進的教育技術也是枉然。這就是我要表達的第一點,要順利的實施課程改革,教育工作者們首先要有先進的思想觀念,用先進的思想教導和影響學生們。

那麼,新課改背景下的老師們,要具備哪些先進的思想意識呢?

(一)、首先,教師要具備“開放”的思想。

國家改革必須開放、教育改革也得開放,教育改革一線的教師更要具有“開放”的思想。具有了開放思想,在教育教學中,才能對學生進行“開放”式教育。才能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

記得我看過這麼一篇文章,一個語文老師在教學魯迅雜文《夏三蟲》前,問學生:“在跳蚤、蚊子、蒼蠅中,你愛什麼?”學生們積極的思考,而且大家答案不一。在教學完《夏三蟲》之後,老師

問學生們同樣的問題,學生們不假思索的回答:“愛跳蚤,因為跳蚤來吸血,一聲不響的就是一口,何等直截爽快。魯迅就因此愛跳蚤。”就這樣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都“獨愛跳蚤”了。這意味著教育的成功呢,還是意味著教育的失敗?在教學《愛蓮說》之前,教師問學生:“在菊花、牡丹、蓮花中,你愛什麼花?”學生活躍起來,而且眾說紛紓在教學《愛蓮說》之後,教師問學生同樣的問題,學生異口同聲地答到“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泥而不妖”學生們都“獨愛蓮”了,這意味著教育的成功,還是意味著教育的失敗?

世界呈多元化趨勢,不可能,也不允許都一個模式。教師應該處理好統一性與多樣性的辨證關係,尊重每一個學生不能搞“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每一個人都不希望別人把意志強加給自己,但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你可以獨愛蓮,他可以獨愛菊,我可以獨愛牡丹。教師沒有理由消滅菊花和牡丹,只留蓮花,因為世界需要蓮花,也需要菊花和牡丹,才豐富多彩。其實,愛蓮愛菊 愛牡丹都沒有錯。不論蓮花,菊花和牡丹,都是人的審美追求的象徵。是對自己的審美追求和現實人生的觀照。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愛蓮體現了人們對高尚品格的巨集揚;菊花傲霜鬥寒,愛菊體現了人們對頑強生活的禮讚;牡丹雍容華貴,愛牡丹體現人們對興旺昌盛的追求。這些都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優秀部分。況且,這些優秀文化,我們可以兼收幷蓄。不斷完善人格。既然“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番。”我們為什麼要求學生獨愛蓮,封閉學生呢?教育家張先華說“教育不是讓學生記住和揣摩別人的思想,而是要引導學生產生自己的思想。”具備了開放思想的老師,就能教出有思想的學生。

(二)、其次,教師要具備“發展”的思想。

“發展”有兩層含義,一是教師要樹立為了學生髮展的思想;二是樹立教師自身發展、學習的思想。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不僅要學習一些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習一些社會生活必備的知識和技能。這就需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但的培養和挖掘學生的能力,比如放手讓班幹部管理學生,培養一批有思想有主見的班幹部。在班隊課上開展一些我是生活小能手這類的主題班會等…)這樣有利於學生

們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另外教育工作者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的提高,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教育觀念,以適應新的教育。這也是新時代知識社會的需要。

(三)、最後,教師要具備“創新”的思想。

教育家張先華說“創新比知識更重要,教育要培養創新型人才。”知識只有在創新中實現價值。陶行知在其創造教育理論中分析出:中國有4000餘年的歷史,20xx餘年的文化,卻落後於發達國家,原因是學生充其量只是一個活書櫥,販賣知識而已。只裝知識,不會創造。因此,陶行知呼籲新時代的老師:要教人創造,教人生利;要將知識與動手實踐結合,轉化為生產能力,創造文明。他說:“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學知識目的是創造,培養創造力。他在《創造宣言》中說:創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讓我們接過來,繼續教學生們創造。這要求教育工作者們首先具備創新的思想。並用激情與詩意造就人生與事業的創新,用自己的創新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總之,先進的思想不僅影響著教育的物件學生以及自己的子女,還影響著家長的觀念,甚至推動社會的發展。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20

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一個爭論就是:這套教材到底適不適合農村學校的學生?部分教師認為這套教材具有強烈的時代感,知識內容切合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 ---口語交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符合當前英語習慣的純正英語。而部分教師則認為這套英語教材不適合農村學校的學生,因為這套英語教材要有六年的國小英語基礎學生才能開始學習。而我們的國小生大部分在國小沒有學過英語。教師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彌補。再者,這套教材詞彙量多,對於沒一點英語基礎的學生來說難度太大。教師在教學進度上根本達不到新課標的要求。在爭論的最後,各位英語教師達成一致的看法:新課程更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更要加強教學反思,要把教學反思落到細處、實處,注意課堂知識的構建,注重學生的實際能力的考察。下面就新課改談談個人體會:

一、新課改,新變化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將會給整個基礎教育帶來新的變化。

1、新的課程目標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此次課改的重點是一改過去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趨向,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讓學生在體驗、實踐、參與和交流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新課標增加了情感因素、學習策略以及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發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2、新的教學模式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應該形成一種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應該形成一種民主、開放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3、新的評價機制新的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全面和完整,不但沒有忽視結果性評價,而且著重形成性評價。新標準認為,評價應有利於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考試檢測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評價機制應包括對課程的評價,對學生學習狀況的檢測,對教師教學的檢測等。

二、課改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課改形勢是好的 ,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表現為:

1、課堂教學方面的具體問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也反映出不少的問題。有的緣於教學觀念,有的緣於教學能力,有的緣於教學條件。余文森教授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成績與問題反思》(《課程.教材.教法》20xx年第5期)一文中談到的四大問題,在我們的課堂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具體談四點:教學目標的虛化、教學內容的泛化、教學過程的形式化、教學手段的不合理。

1.1教學目標虛化新課程確立了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與教學目標,這是發展性教學的核心內涵,也是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的集中體現。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但是,由於對三維目標的設計和操作缺乏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在實施層面上便出現了教學目標的虛化現象。突出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知識、技能目標,該實的不實。知識、技能目標是三維目標中的基礎性目標,然而,由於認識上的片面和觀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課堂上,最應該明確的知識、技能目標,反而出現缺失或者變得含糊。第二,過程、方法目標,出現了“遊離”的現象。首先,由於“過程、方法”這一維度的目標,是以往課堂教學所忽略的新要求,一般教師設計這類目標的意識不強,有些教師是有明確的意識,卻在設計和操作中明顯地出現了“遊離"現象:遊離於知識、技能目標之外,遊離於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之外,遊離於學生髮展之外,從而使過程、方法的價值喪失殆盡。第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出現了“貼標籤”的現象。總之,目標的多維化以及對目標的不當定位,致使教師教學中常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

1.2教學內容泛化由於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經驗,在實施層面上便出現了教學內容的泛化現象。突出表現在以下三點: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卻忽視了學生對文字的閱讀理解,過早或過多地補充內容,海闊天空,甚至偏離文字而大談從網上查閱到的資料,大量補充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學活動失去了認知的支撐。第二,為了情境化而設定情境。情境設定應該自然的,而不能“為了情境化而設定情境”。第三,聯絡實際變成了一種裝飾。教學內容所聯絡的實際,必須是真正的實際,而不是給知識教1.3教學過程形式化新課程課堂教學方式出現了多樣化的景觀,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多樣化的背後,透露出浮躁、盲從和形式化傾向,學生內在的情感和思維並沒有真正被啟用。

第一,“對話”變成“問答”。可以說,新課程所提倡的對話教學是對傳統獨自式教學的超越。但實踐上,卻有不少教師把對話等同於師生問答。實際上,發生在課堂上的有些師生問答,其實並非真正的教學對話。第二,合作有形式卻無實質。當前大多數課堂裡小組合作學習處於一種自發階段和隨意狀況,不少教師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組織形式時偏重於形式,缺乏對其內涵的深刻認識和反思。第三,有探究之形,卻無探究之實。應該承認,這也是當前探究學習和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4教學手段不合理表現為現代教育技術不用或濫用。農村學校教學手段的運用方面進步不大,甚至有走下坡路的傾向。非但計算機輔助教學未能跟上,就連原有的幻燈、錄音機的使用也越來越少。資訊科技的運用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學科教學。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集中表現為刻意追求多媒體運用而帶來的課件氾濫,在多媒體課堂,有的課成了一張張幻燈片的播放,一放到底,把過去的“人灌”變成了現在的“電灌”;有的課儼然成了“網咖”,學生各自為陣。我們發現,在課堂上明明是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實驗完成的,結果卻被課件的模擬演示所代替;明明是需要學生通過文字描述來實現自我想像、聯想、體驗與感悟的,卻被教師精心製作的多媒體畫面同化到一種認知與體驗上去。這些認識上的偏差,亟待澄清;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有效途徑、方法亟待研究。

2、從學生學習狀態中反映的問題

2.1國中學生兩極分化十分嚴重在某些學校的課堂觀察中發現,一節課中毫無反應的學生有近20%,似聽非學的也有近20%,只聽不寫的有約40%,只有10%-20%的學生臉上有積極參與的神色。從這樣的情況粗略地估計,40%的學生的學習困難是態度原因,另有40%學生的學習困難是方法原因,這樣的學習狀態令人憂慮是不言而喻的。

2.2學習心理負擔重學生問卷調查顯示:有近70%的學生認為學習負擔過重。其實,學生不僅因為數量而負擔重,也是因為對學習內容不大感興趣,而導致的學習心理負擔重。其原因主要有:教師的教學不能較好地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知識的來源與價值;課堂教學、作業從內容到形式都顯得單調枯燥;家長和教師過於看重考試成績導致學生心理壓力大和逆反心理。

2.3國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國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變化最快的時期。目前教師對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和心理健康瞭解不夠,也缺少該方面的教育能力,往往採用簡單的教化去面對有著紛繁原因的心理問題,導致學生的心理牴觸,早戀、出走現象時有發生。加上家庭教育輔導等方面的欠缺,使得“育人”沒有很好地與“授知”形成配合。

三、建議與對策

從調研中,我們深深感到我市國中課程改革的艱鉅與困難,思考並尋求對策是責無旁貸的,本人建議:

1、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我們今天的教育是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新課程的另一目標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方式。

2、改變教師角色新課程要求我們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他們構建一個自主、體驗、探究、合作、交往的學習平臺。那麼學習方式的改變關鍵是教學模式的改變,教學模式的改變又在於教師角色的改變,新課程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要讓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參與教學活動。在這種模式下,就要轉變教師的角色,才能建立起一種民主的、師生平等的、情感交融的新的學生觀和師生關係。因此對學生來說,教師的角色要由:管理者變為組織者;傳授者變為參與者;控制者變為幫助者;主導者變為引導者;仲裁者變為促進者。對於課程與教師的自身發展來看,教師的角色要由:教書匠變為研究者,教師要學會反思和創新;實施者變為開發者,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又是課程的開發者;執行者變為決策者。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21

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理念,為廣大教師進行新課程改革實踐提供了思想和理論依據。現在,仍是推行新課程改革的初期,在學習和研究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針對在實踐教學中對新課程改革理論的熟悉,提出以下幾點對新課改的熟悉。

一、認真解讀《課標》,增強課程改革意識。

《課程標準》是對一門課程學習的總體要求,反映了國家和社會對義務教育階段一門課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因此,反映當代世界發展潮流和中國社會變化與發展要求的課程目標,必須以注重學生健康個體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提倡創新、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為特徵,取代以“理解”、“熟悉”為主要特徵的傳統課程目標。新課程目標,在注重基礎性的同時,更注重發展性和創造性課程目標的確立與實施,以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觀念。有了這個思想觀念,新課程改革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指導深度,而且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愛好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最終目的。為此,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應扮好應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認真學習課改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課改意識,在行動中支援課程改革。

二、求實開拓,在實踐教學中努力充當促進者角色。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它的基本途徑就是課堂教學。面對新課程,每位教師思想觀應有新的轉變,在實踐中,每位的思想觀念應由重“教”不重“學”中解脫出來。新課程《綱要》明確要求,教師應充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愛好;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和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援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教師角色的改變,需要教師的膽量和勇氣。只有這樣,新的課程改革才能順利進行,徹底實施。

三、創設教師的工作方式,挖掘課程資源,充實教與學。

在以往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數是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課堂裡面的所有問題。而新課程的綜合化特徵,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工作,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可以說,新課程增強了教育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將引發教師集體行為的變化,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師的專業分工。也就是說,新課程提倡留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聰明的發揮。因此,為了改變教師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必須創設環境讓教師集體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並在教學實踐中所得的經驗在教研中交流、研討,並獲得共識,教師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才可有高層次的提高。

因現今資訊時代的跨越,教師還通過因特網等去挖掘所有儘可能有幫助的課程資源。而課程資源需要教師去組織,去開發、去利用。為此,教師自己必先佔領其高地,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大環境中學習和探究。

四、新課程改革,教師職能的轉變與學生學習方式改變必須同軌而行,教師還應樹立終身學習的價值觀。

現代的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互動過程。新課程改革,教與學和互動必須呈現於教師職能的改變,與學生

學習角色的根本轉變。所謂教師職能的改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性差異,落足不同的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把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與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轉變成為學生的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幫助者,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應同軌而行,應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成為主動學習,學會自主學習,互相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於教學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猜測性與複雜性,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教育提出越來越高之要求,因此,教師必須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持評估,保持開放的心態,肯於在實踐中學習,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只有這樣,才可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

總之,新課程改革,符合時代的要求。新的課程、新的起點、新的重任都需要發揮每位課改教師的聰明與辛勤勞動。“功夫不負有心人”,相信我們的汗水不會白留,耕耘過的土地一定會結出碩果。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22

英語課堂教學是一種多層次、多功能、綜合運用各種感官的活動,是教與學雙向作用的複雜而又細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英語教師應該考慮也必須解決好的問題。下面筆者根據《關注課堂 走進課改》學習和實踐體會,談談課堂教學中應首先注意的幾點,以幫助教師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優化課堂氣氛,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英語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配合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是這個過程的出發點。因此,組織課堂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決定著學生的興趣濃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高低。假如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壟斷課堂,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洗耳恭聽;教師問,學生答;課堂氣氛只會越來越沉悶,教師越教越吃力,學生越學越沒勁,最終,學習興趣被湮沒,學習動機被窒息。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要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心理和需要。組織教學要從實際出發,按照英語教學的原則,“儘量使用英語,適當使用母語;精講語言基礎知識,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給學生創造各種語言環境,提供各種運用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接觸英語,運用英語,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造顯示才能、發揮才智的英語環境,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主動狀態、主動觀察、主動思維、主動回答,使教學過程本身成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過程。此外,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教學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得;儘量讓更多的學生冒尖,儘可能不讓學生掉隊。

二、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形成最佳課堂氣氛的重要保證。教學方法的恰當選擇與發揮,是教師創造性與教育藝術性表現的主要形式。一個教師在挑選各種具體情況下的最佳教學方法的能力越強,那麼他的教學技巧與技能就表現得越姻熟、越新穎,課堂氣氛就越活躍,教學效果當然也就越顯著。教有定則,但教無定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物件和實際條件,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在處理知識與技能的關係上,對重點、難點、關鍵性的知識,要精講多練,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廣開言路,使課堂氣氛既熱烈又嚴肅,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語言運用能力。在處理新舊知識上,要善於利用已學過的知識來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從而產生正遷移,同時也要善於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複習舊知識,使新舊知識相互滲透,形成整體。另外,還要利用直觀教具或電化手段,來輔助教學,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運用,強化對所學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強化記憶,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科學地利用評價手段

英語課堂教學中,評價起著不可低估的調節作用。教師通過評價,能把對學生及其行為的認識和教師的情感傾向,自覺或不自覺地傳導給學生。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正面評價,那麼他的內在價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認,學習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滿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會感到一種自我實現的快慰,隨之而來的學習外語的積極性漸漸提高,同時喚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學生得到的負面評價過多,就會產生消極影響。有些學生,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對具體人提出具體要求。使學習好的學生感到英語課大有學頭,學習差的學生覺得有信心學好。教師提問時,對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問題,並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加強其自信心。對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提些稍難的問題,在表揚的同時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產生驕傲情緒。學生回答問題即使錯了,教師也不可指責,而應態度和藹地指出或加以適當地提示,以免讓學生難堪而破壞課堂氣氛。教師要善於利用有效的評價方法,捕捉學生學習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使每個學生在既輕鬆愉快又熱烈緊張的狀態下,學習和掌握英語基礎知識。

四、注意保持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基矗課堂交往中,學生對教師的人格態度、專業水平、教學方法、甚至對某一問題的看法,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評價,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斷,和“親近”或“不親近”的情感反應;甚至於把對教師的好惡遷移到教師所授課程上來。對教師沒有好感,也就不想學他教的課。如果教師只對出類拔萃的學生感興趣,表現出厚愛,而冷落了成績差的學生,那麼就會造成成績偏好的學生自以為是,驕傲自滿,成績差的學生灰心喪氣,感到自卑,慢慢就會產生牴觸情緒,對學習失去信心,一旦學生與教師產生了對立情緒,教師的教學就顯得無能為力了。教學中,教師應熱愛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關心每個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要因為學生的成績優劣、性別、出身等的不同而產生親疏和偏向。提問題或組織課堂活動,機會要儘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給那些自卑感強的差生有表現的機會,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上課時,教師要環視每個學生,不要只看好學生,而使其他學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差學生,讓他們感到不自在而情緒緊張。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志向要求,記住每個學生的姓名,讓每個學生覺得自己在教師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個學生經常感到教師對自己的愛、關心和尊重,便會被激發出健康的情感,變得生氣勃勃,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

化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篇23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有許多感想,新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儘快成長起來,不要怕挫折和困難,要不斷學習、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在實踐中去感悟新課程理念,讓實踐之樹常青。現結合數學教學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但數學應用意識的失落是我國數學教育的一個嚴重問題,課堂上不講數學的實際來源和具體應用,“掐頭去尾燒中段”的現象還是比比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為人們的常識,如果數學教學仍舊視而不見,不管實際應用,恐怕就太不合時宜了。

在長期的應試教育中使大多數學生只會解答某一種型別的應用題、概念題等,卻不知道為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創設有趣的情境教學,進而激發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二、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在教學中,要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告訴學生:“課堂是你們的,數學課本是你們的,三角板、量角器、圓規等這些學具也是你們的,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也是你們的。老師和同學都是你們的助手,想學到更好的知識就要靠你們自己。”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於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節課下來不但學到了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還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參加到教學中,讓他們去創造性的學。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