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語文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6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22W

語文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多年的教學經歷使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感觸很多,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語文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6篇)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相反,說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說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儘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國小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結合我校許多語文老師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種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做法:

1、走進教材,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和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要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閱讀文字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每篇課文。教師應重視用文學性的語言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聽、說、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如:教學老舍的《養花》一文時,可以抓住老舍先生養花所付出的勞動這一段落,著力滲透“不勞動連棵花兒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這一富有人文內涵的思想內容。

課上引導學生誇誇班上熱愛勞動的同學,並倡導組織學生進行公益勞動,家務勞動,自己也學養花等實踐活動。這樣也就使學生懂得了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的道理,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又如:教學古詩《石灰吟》,課前準備好幾塊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臉盆,讓學生在課堂上把生石灰放進臉盆,親眼目睹生石灰的變化過程。學生對堅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騰,翻滾,最終蹤影皆無,只留下清白一片的變化過程驚歎不已。可想而知,此時教師不用講解,學生也已深入感悟到石灰不怕犧牲的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生命價值觀的教育,並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表情朗讀,展現課文描寫的形象,抓住課文中有一定內涵的詞句進行體會,落實語言文字的綜合訓練。

2、走出教材,讓學生擴充套件閱讀,多實踐,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從課內來說,每一節語文課留出3至5分鐘給學生擴充套件閱讀和本次課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體驗,語文素養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從課外來說,必須加強課外閱讀和實踐。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有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有得天獨厚的語文環境。班委選舉;課前一分鐘演講;評論班級生活;開主題隊會;讀書、看報、聽廣播;參加文藝、體育、科技競賽……都會使學生在“語文化”的生活中,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這都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好方法。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我國有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的俗語,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

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遊記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著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資訊。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穫不少,但是由於缺少了對文字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於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語文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時間如流水,轉眼間來到期末,馬上又要進入緊張的複習階段,我也應該給自己定複習計劃了。

首先,我要利用好最美好的時光----早晨,好好的讀書!人們都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這麼寶貴時間我怎能放過呢?每天早晨起床,我要用10分鐘的時間好好背誦課文和每個單元的“日積月累”。在學校的早讀時間,我也不會放過喲!

然後,我要把握每一節語文課的分分秒秒。上課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學習別人的複習方法,還要和小組同學合作、討論、交流和鞏固當天所學知識。記住“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我還必須把老師的重點記下來。

課後,我不能像過去那樣出去玩了,要在教室整理課堂上做的筆記。遇到不會的問題要虛心和同學或者老師請教。老師佈置的作業要按要求 一絲不苟地完成。

最後,我要利用放學回家的時間,每三天覆習一個單元,把每一個單元的字、詞、句和需要背誦的課文等牢牢地記在腦海裡,然後自主的找一張相關的試卷做一做,檢測自己的複習效果。

我期末的奮鬥目標是:88分。我相信,按我的計劃,經過努力,我一定會達到的。

語文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在黃葉紛飛的季節,追尋著深秋的腳步,11月14日,鄒城市第二實驗國小一行20人來到嫻靜恬淡的西子湖畔,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國小語文老師集聚在美麗的浙大華家池校區,參加“千課萬人”全國國小語文教師“五力修煉”高峰論壇——暨成長課堂研討會。此次活動分為兩部分:名師的教學示範課和專家專題報告。

浙大華家池校區逸夫體育館儼然成了學術的殿堂,名師們充滿智慧、激情高昂、幽默風趣卻有樸實無華的無痕的課堂教學讓我們折服,採荷一小孩子們綻放智慧、激情碰撞的學習亦讓我們感嘆。為期四天的學習,對於老師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學習,更是一種思想上的洗禮,精神的大餐。駐足在“千課萬人”的會場,在這魅力無限的課堂裡,我們不但欣賞了小語名師的教學風采,更是在接受著新課程,新理念的洗禮。短短四天的學習,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麼是實效課堂?什麼是生態課堂?名師們簡約而不簡單的教學設計,親切自然的教態,幽默風趣的語言,專家對教育教學精彩的解讀都令我們受益匪淺。

浙大教授吳秀明開場給我們做了《我們需要怎樣的語文教育觀》報告。重點強調了當前語文教育的定位,要注重文化薰陶、文化底蘊和文化傳承。他指出:現代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中國版。在國學一塊非常欠缺,國學基礎非常差,大學生不會古典詩詞,中國小沒打牢基礎,要大大加強國學傳統文化的薰陶。中國小老師要有意識地進行嘗試、探索。多媒體教學是傳統教學所沒有的優勢。中國語言文字不是畫面所能替代的,只是輔助工具,不能追求氣氛,成為電影院。

著名特級教師週一貫做了《教什麼,怎麼教》的專題講座。他指出:體驗就是讓學生親歷親為,必須以兒童的體驗代替教師的講解。教師分析的課堂,學生學得中規中矩,沒有疑問,學習沒有發生在學生身上。一堂好可看課堂產生高不高而不看資訊輸出,老師講得精彩不等於學生學得精彩。優秀教師要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書,手中有法。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教,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是好課。

“五力教學”的“五力”指課程前瞻力,課程開發力,課程創新力,課程執行力和課程反思力。

我們幸福地聆聽、記錄、品賞,不時有茅塞頓開和柳暗花明的感覺。回想自己,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機械重複的工作,卻忘了我們所面對的物件,都是一個個充滿個性的獨立的生命個體。對生命本來應該呈現的五彩斑斕和兒童的最本真的狀態,太缺乏瞭解!所以,在聆聽這些專家的講座和特級教師們的課時,我們不僅聽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精彩的教學設計,更應細細體味:他們在課堂內是如何努力構建著一種屬於語文課堂的原生態,是如何關注著課堂內每一個生命個體在課堂中的精彩綻放!

語文學習心得體會 篇4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需要有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是很重要的。

有人感到學習語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於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沒有擁有一把開啟語文之門的金鑰匙。學好語文,要注意培養 學習興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等。農村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習慣成自然”如果你堅持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則會成為雷打不動的“自然”。

其實,作文好比是一碗麵,作文的內容就像麵條。好的寫法就如同配料一樣,配在一起,讓作文更加耐人尋味。而好詞好句則如同一些點綴,讓作文生動有趣。好的寫法在作文中起很大的作用,如:比喻、擬人、排比、反問、設問、等,只要把它們恰到好處地運用到作文當中去,作文就一定會非常精彩。學習語文不但要有所收穫,而且同時還要經常反思學習語文的不足之處。

比如:讀書時,我應該多記下好詞好句,豐富自己的詞語積累,在寫作可以加以運用上課時,我應該多記錄老師所講的好的寫作方法,並運用到寫作當中。希望你能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從現在開始,長期堅持,以日積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語文學習心得體會 篇5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絡,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語文學習心得體會 篇6

古人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是啊,在我國無前面的文化史上,語文的足跡走遍了全世界,語文讓我們在名勝古蹟上行走,語文讓我們在海洋裡遨遊,語文讓我們在天空裡飛翔,語文讓我們領略無邊無際浩瀚的宇宙。

學習語文可真是一件快樂的事。當你認真分析一段話時,你會發現在每一句話中都暗含著深刻的道理,例如羊吃草的故事,羊在吃草時總是那麼專心致志,,一絲不苟,而且有劇毒的草也被留了下來,在胃裡不能消化的草根、草屑也一次又一次的被送到嘴裡,他們這樣重複著,彷彿忘記了什麼是疲勞。從這裡我們就可以體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學習,我們對待學習應該是一絲不苟、專心致志的、永不倦怠的,既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還要把自己不會不理解的曲子進行反覆揣摩,直到會了為止。

而且當你讀懂一個句子,理解一段話時,你會感到莫大的收穫和喜悅,這樣還可以增加你的自信心,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語文讓我們瞭解了祖國的歷史,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中獲得了快樂!

語文學習心得體會 篇7

此次杭州之行,總覺得腦子裡裝得滿滿當當,卻不出個條條框框,心裡恍恍惚惚的,說體會,說收穫,談不上,只留下一些隻字片語。下面就談談此次杭州聽課之行的一點瑣憶。

一、返蹼歸真,讓學生受傳統文化的薰陶。

“千課萬人”這個活動是國家級的教研活動,它所體現的“生本課堂”將引領了中國國小語文教育的發展。從這次活動,讓我隱隱地看到語文教學應返蹼歸真,讓學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如在本次活動中安排了古詩《楓橋夜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文言文《楊氏之子》、《已死的母熊》、《宋定伯賣鬼》以及孫雙金執教的《兒童論語》、蔣軍晶的《“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周益民的《繞繞繞繞復繞繞繞》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但它在指明方向,語文是什麼,語文就是語言的課堂,我們要回到古代,去感受古文的韻味,精煉而蘊味十足,越讀越有滋味,越讀越有意蘊。季羨林老先生曾說:“國小生必須會背100首古詩,50遍古文”。我認為讓學生薰陶在傳統文化中,去感受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語言魅力將是國小語文教學的方向。

二、領略了大師的風采

大師的課就像是海市蜃樓,它扣人心絃,讓人身臨其境,如心靈的一次旅行。

課之大氣是隻可遠觀而不可效仿也。

(一)如王菘舟老師上的《楓橋夜泊》,他那深厚的語言功底,那深情的演繹,深深的吸引著學生,那是一節意味深長,韻味十足的課,王老師由“鐘聲”離析出“愁眠”,由“愁眠”逐步添加出“看到”之景,“聽到”之聲,“感到”之情,層層拓展,終於“剝”出了一個“對”的蘊意。又以層層淡出層層擦去(板書的字)點拔出與“鐘聲”一起消失的愁眠,讓“鐘聲”化解了“愁眠”,給全詩抹上了溫暖的亮色,給課堂濃濃的文化氣息。

(二)如竇桂梅老師的《宋定伯賣鬼》,竇老師以自已澎湃的熱情和寫實的教學營造母語力場的非凡能力讓我震顫,選擇這麼長的一篇文言文進行教學,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竇老師從幾乎逐字逐句的教讀、解釋開始----抱而扶,扶而放,到出孩子充滿語感的朗讀,再到孩子準確靈動的解釋,然後到孩子自由舒暢地議論,竇老師就是這樣,腳踏實地,完整連續,咬定青山不放鬆,由學生開始的俘遊散亂到後來的各抒已見,從開始的東張西望,到後來的無不動容,竇老師用她的心血、肝膽和智慧澆灌並照亮的,豈止是那些學生呢?

(三)如賈志敏老師的《賣魚的人》。賈老師的課堂嚴謹,簡潔,一言一句,一字一句嚴格要求,一絲不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極度關注,是賈老師教學的一貫風格,在課堂上,賈老師時時刻刻在規範學生的語言,哪怕是一個字,一個詞,他都有嚴格的要求。賈老師非常注重學生的讀,在反覆朗讀的同時,歸納梳理出一條課文主線,再根據這條主線補充內容進行敘述。如:讓我疑惑的是______,平常我買魚是_______,而他卻_____。又如:誠信是______,如果不講誠信會_______,我們應該_______。

這樣的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能力,而且使課文的人文因素,很自然地得以滲透,這種滲透實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很好的統一。

什麼是大師?一位現代作家認為,大師就是那些下最深的功夫研究,用最淺顯,最簡潔的語言表達研究成果的人。我覺得,大師的課是百聽不厭的,即使同樣的課再聽一遍,也會津津樂道。

三、“生本課堂”的展示

何為生本課堂呢?王菘舟老師說:“生本課堂就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更是以生命為本的課堂。唯有真正為了師生生命的發展,以生命促成生命,並最終成全師生生命發展的課堂,才是我心中的生本課堂。”週一貫老師說:“生本課堂就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具體地說就是依靠自主學習,激發主動學習,以實現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的課堂。”在本次活動中充分體現了生本課堂。

如蔣軍晶老師執教的《“鳳辣子”初見林黛玉》。蔣老師的課循序漸進,就圍繞“王熙鳳”是一個怎樣的人展開教學,整節課就樣一個問題,初讀你覺得王熙鳳是一個怎樣的人?抓住“關心”一詞,再讀,抓“炫耀”,再讀,抓“討好”再讀,最後,你覺得王熙鳳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此時,學生就又有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蔣老師沒有分析,沒有講讀,就是讓學生一遍遍讀,層層深入,句句剖析,自已從字裡行間讀懂讀明白,整節課,學生的腦子在不斷地思考,不斷的分析。從初讀時的理解到後來截然不同的理解,這就是一個提升。蔣老師教給學生的是一種學習的方法,學習就是這樣,一遍又一遍地讀,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學生在蔣老師40分鐘的課堂中學到的是一輩子可以用的方法。“生本課堂”在這節課中被詮釋得淋漓盡致。

“千課萬人”在西湖邊的柔波放飛夢想,用燈光照亮前程。拖著疲倦的身軀,滿載而歸。隱隱約約的思緒慢慢退去,留下的只是一些觸動,一些鎖憶。

語文學習心得體會 篇8

根據學校“活動育人”的方針,我們教研室本著“以教學帶活動,用活動促教學”的想法,在本學期卓有成效的完成了學期初制定的第二課堂各項活動計劃,現總結如下:

一、加大活動內容,活動力度,調動同學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學期初,針對學生的特點,我們在搞什麼樣的第二課堂活動上下功夫。在活動的內容性、知識性、趣味性上下功夫,這樣確定了演講、節日徵文、語文知識競賽、書畫比賽、作文競賽、課本劇等活動。這些活動增添了學習的內容,激發了廣大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如今二課活動成為同學們盼望的事情了,各班同學積極響應,積極參與。同學們主動找老師,查詢,借閱相關資料,有的學生尋求語文老師幫助他們進行演練。

一時間,同學們自覺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因為都是有備而來,使活動搞得有聲有色,有備有序,競爭激烈。很多同學表示:他們還要準備,來年還要參與。我們改革活動方式方法,利用了“多媒體”、“搶答器”、等現代化設施,使活動有了新亮點、為活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通過對活動內容的改革,我們體會到:只要活動內容適合學生的口味,即使平時惰性很強的學生也會積極起來,只要活動內容新穎,就會吸引大批學生參與。只要活動內容知識性、趣味性強,就會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極大地增強各班同學之間的凝聚力。

二、創新活動形式,增加活動色彩,吸引同學們參與活動的注意力。

“課本劇”活動今年第一次搞,為了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們在開學初,就各班部署,讓學生早作準備。在戲劇表演活動開始時,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有兩個班級竟然自己創作了話劇。誰說我們的學生不愛學習?誰說我們學生能力差?書畫比賽當場表演,賽出同學的真水平,豐富了學生們的生活;作文比賽限時限材料,專專人監考專人批分,提高學生們的寫作水平和認識生活的能力。我們認為,第二課堂這麼搞哪個學生能夠沒收穫?又何嘗害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調動不起來呢?參與最重要。我們的目標是“更新、更快、更強”,讓學生從枯燥的、被動的學習中擺脫出來,讓學生樂於參與、主動參與、敢於參與、善於參與。如果第一課堂也能增加趣味性,恐怕每個學生都不會拒絕學習。

三、增加活動的趣味性,促進常規性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

“書畫”比賽展;“十一”徵文展;“五四”演講比賽;語文知識競賽;寫作隊,書法隊,速記隊。

我們的體會是:第二課堂活動,缺少不了學生的參與,學生的參與能提升第二課堂活動的質量,促進第一課堂的學習,但是第二課堂活動的設計也很重要。我們教研室全體教師,通過第二課堂活動的設計、組織、評判,增加了凝聚力、增強了向心力和團結。大家在一起協作、支援,使活動搞得有聲有色,當然,我們的活動還需要提升,在此我們還要感謝團委、教務以及相關教研室和各班主任的大力支援。希望大家多給我們提意見,出點子。

讓我們學校的第二課堂活動更加有魅力,讓學生在第二課堂活動中更有收穫。

語文學習心得體會 篇9

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特長髮展,本學期我們九年級語文加強了第二課堂工作力度。內容的選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合作創新精神,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從管理入手,抓好活動落實,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組織活動。現將一學期的活動情況小結如下:

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手抄報、開展通過“讀名著”活動、“生活中的語文”實踐活動、現場作文、古詩詞默寫、開展改錯別字等活動調節學生的學習生活,鞏固語文課堂知識,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訓練對語文學科技能的綜合運用,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角度,提高學生參與第二課堂學習模式的積極性,以營造充滿活力而又團結向上的班風和學風。活動形式與內容:第二課堂活動主要以九年級年級組活動為主要形式。由語文教師組織開展活動,九年級學生全體參加。

本學期的第二課活動內容:

1、小說就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書,可以陶冶性情,淨化靈魂。我們在九年級組織《走進小說天地》手抄報活動。生動的故事,鮮活的人物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2、為了增強學生的古詩文素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鍛鍊學生記憶能力,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對古典文學的感悟能力,我們舉行了古詩文背默比賽。

3、為了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提高他們的文化藝術素養,陶冶思想情操,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名著的興趣和能力,我們在九年級舉行名著知識競賽活動。

4、三年時光已悄悄過去,相聚猶在昨天,分別即在眼前。《歲月如歌》綜合性讓學生共同回憶那難以忘懷的歲月。

5、“生活中的語文”實踐活動:4月份以手抄報形式開展,每班上交5優秀作品。

6、現場作文競賽:5月份,每班選出10名同學參加,評出優秀獎勵。

7、改錯別字大賽:6月份,各班先在班級舉行預賽,選出優秀生以分數高低進行評比。

通過本學期綜合性活動,讓每位學生在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綜合實踐能力方面都有一個大的提高,並在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發展。

語文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上週五、六,有幸參加了全國國小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議,聽取了三位名師的展示課,現場考察了語文主題學習優秀實驗學校的先進做法,認真聽取了全國國小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崔巒教授對改進閱讀的一些思考和實驗學校校長的報告,感受頗深。

講課的三位老師,名字讓我如雷貫耳,但是卻從未見識過這些名師執教的語文課堂。這次聽課讓我大開眼界,領略了三種不同的授課方式。下面我就我自己的感受,在這裡班門弄斧的談談我的體會。

1、主題閱讀明確了學習的目的,學生帶著主題來閱讀,激發了學習的興趣。主題閱讀的心基礎是學生的興趣,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自己喜歡的,才有可能廣泛地去閱讀。學生只有明確了學習的主題,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過閱讀找到其中的快樂。

韓老師的課,平凡卻最有實效。曾經很多人慕名而學,但是成就的僅僅只有韓老師自己。看過網上很多關於韓老師的評論,印象最深的卻是平凡紮實兩個字。在她的課堂上,我感觸最深得就是語文就是生活,尤其是韓老師將我們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最為日常所習,從小就培養學生的這種文化底蘊,其妙處不僅僅在於多認字,更重要的是一種人生的沉澱。這種嘗試有時候是膽量的問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2、主題閱讀有力地開發了教材,讓學生有書可讀,讀得全面。經濟時代和網路時代的到來,文字的地位在慢慢下降,學生越來越不愛讀文學作品。教育部門雖然已給中學生提供了許多“文學作品必讀篇目”,但真正去讀過的同學很少。

韓老師為我們展示了“海量閱讀”的課堂教學藝術,以及畢老師的“1+X”單元閱讀教學展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書已經不再成為需要,而那些必讀篇目也成了學生心上的一筆筆債務。如何改變這種狀況,讓學生從文學作品中吸取有益的營養,成了當今中學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大問題。“主題閱讀叢書”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可以藉助一本書瞭解一個主題的,藉助一本書讀很多篇書,藉助一本書豐富閱讀積累。

3、語文主題學習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幫助。它給學生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作用,並且讓個人的興趣完成由淺入深、由粗到精的蛻變,同時又充分利用學生相互間的影響、學習作用,通過交流,達到對文學作品的閱讀、理解、體會目的,另外,它不只是停留在閱讀文學作品的層面上,讀可以促進寫。主題閱題可以幫助解決學生寫作素材的大問題,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從語言文學的角度進行深入的研究,全方位地瞭解這一事物中蘊含的哲學思想、文化心理、人類情感、生活情趣,為學生的筆記、縮寫、改寫和仿寫提供豐富的題材,開拓思維空間,成為學生寫作起步的根據地。

以上是我的幾點體會,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認真學習這幾位名師的先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創新地運用主題學習的方法,將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體驗緊密結合,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在我的感覺中,主題學習做到了透過一個個小小的主題,讓學生看到的是具體生動的世界。

語文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小女子不才,於學語文一事並無高見,僅將自身體會言之一二,望有能取之處,供啟發之用。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語文首當出於熱愛,疲於應付,結果自是不必言之。時常聽到有抱怨語文作業多的。所以,面對語文作業,我總選“淡定”,別當包袱就好。當認真的做完作業,閱讀完文章,看著滿意的答卷,便會有一種成就感,自會慢慢的認真對待。

首先基礎是很重要的,所以每天早上早讀的時候,先把字詞,文言文的通假字看一遍,然後有時間就再看看註釋,多看幾遍之後,就會不知不覺的積累。然後再看有關與課文的詩句,相關的知識積累。適當的背一下,總會有用的。從前,在此之後,我總是看看《格言》的筆下功夫,每天積累一點。介於現在覺得詞彙量的貧瘠,就只好每天看詞語聯韻補充點能量。

語文學習是由量變到質變的。從六年級起,在老師的“逼迫”下每天閱讀,摘抄佳言妙句,寫心得體會。雖起先是出於不願,但最終是喜歡上了,並收穫頗多。只是苦於現在閒暇不多,無法繼續了。但每天看一些《格言》的句段還是顧得來的。有時候閒來無事也會翻翻詩詞,典故,《上下五千年》之類的。我屬於讀書不多的隊伍,所以上課時,時常不明白王老師講的是什麼,所以只好趁有時間上網查查,也許乍看是無用的,但是會在查詢的過程中瞭解更多。

最後說一點,世事洞察皆學問,這是周楚媛給我的最大體會,能常常提出問題,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辭達而已矣,行至才真也。

語文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早在大一上學期開學的的時候就已經拿到了語文課本,一直都很嚮往,可是,卻一直都沒有上課。終於,在大一的下學期開始了《大學語文》學習的快樂旅途。

時間猶如東流的逝水,匆匆而過,如今,轉眼之間,便已經和大學語文親密接觸快一個學期了,仍然清晰記得,在上第一堂課時,老師的熱情,老師的博聞強記的演說,都已經深深的讓我愛上了《大學語文》這堂課。仍然記得,在上第一堂課時,老師教給我們歷史上最短的詩,是記載在《吳越春秋》中的“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在老師的精妙演說下,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描述的是一場古代狩獵的情景。這些,都是《大學語文》在第一堂課上,便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也許是,第一堂課的緣故,直到如今我仍然對上課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但是,我更認為的是,是《大學語文》這本書和認真負責的老師,讓我記得了這一堂課。我記得了,小小的教室,坐滿的認真上課的同學。小小的教室,瀰漫著認真學習的風氣。我記得了,同學們跟著老師的思路,認真翻看書本,思考問題的情景。

從那以後,如果,不是因為有特殊的情況,我都一定會按時的來上課。每一次的上課,都能夠學到很多不同的東西,這些東西,讓我加深了對書中,一些名家的認識,我懂得了他們的故事,我懂得了他們的心酸。《大學語文》讓我學習到的更多的是對人性的認識,而不是空洞的理論以及說教。而這些是我在別的書本上學不到的。

讀書,讀書,一個人的讀書,也許能夠體會很多。但是,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唯有通過課堂上,通過老師生動的語言再加上書本上的內容,才能夠更好的吸收。在我看來,《大學語文》這本教材,設計得非常好,裡面的內容,不像是高中的語文教科書,前後兩篇文章,完全沒有聯絡。在這本《大學語文》中,前後文章彼此間不是孤立而存在的。而編者對詩歌、詞、散文、戲劇以及譯文進行分文別類,然後再以文章的作者為索引進行導讀。這樣一來,我們通過前後的幾篇文章,能夠更加全面以及深刻的瞭解文章作者當時所處在的年代,並更加了解文章作者不同的一面。例如,《大學語文》中對,李白的解析,選用了《蜀道難》、《將近酒》、《行路難》(其二)、《登金陵鳳凰臺》、《憶秦娥》,其中前三首詩我在高中便已經學過,當時的我以為已經懂李白了。而在讀了《登金陵鳳凰臺》後,卻讓我瞭解了李白,憂國憂民的獨特感受,他更是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情懷,意旨尤為深遠。而讀了《億秦娥》後,相對於別的詞來說,這首詞,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餘音嫋嫋,不絕如縷。更是讓我體會到別的一番的意境和情趣。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內容,讓我瞭解到了不同時間的李白,不同地點的李白,而其實,人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結合體,所有的一切,結合起來才是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李白。如此的設計,我覺得是非常好的,能夠讓每一名讀者全面瞭解一位偉大詩人,瞭解到詩人不同的一面,不同的情緒,不同的風景。

在《大學語文》中,除了能培養自己對詩詞的鑑賞能力以外,另外,還讓我學習到了,論文是如何寫作的。寫論文,對於我市場營銷這個專業來說,也許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但是,畢竟早做準備,就多一份就業的資本,這個,我覺得是《大學語文》帶給我在別的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論文的寫作流程,讓我懂得了一篇論文寫作的困難程度,時間,精力,資料這些都是嚴峻的挑戰。所以也就不奇怪社會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論文造假”了。但是,在大一就已經接觸到了論文的寫作,這樣一來,也讓我心中有了底。這是我上《大學語文》課程以後,同樣很重要的心得體會。

《大學語文》在這個學期以來,學到了很多,懂得很多,大學的語文,不同於高中的照本宣科,不同於高中的死記硬背。上了大學,上《大學語文》,是要學習如何去欣賞語文,是瞭解文字背後的故事。來到了大學,學了《大學語文》,讓我明白了,原來詩詞是可以這樣去欣賞的,文言文是這樣的去理解的。這些,在我沒上《大學語文》以前,完全是一片空白。如今的我,愛上了平時沒事就吟誦詩詞,體會抑揚頓挫所帶來別有一番的韻味。

以上的這些,都是我在上了《大學語文》後的心得體會,但是,我最重要的心得體會卻是,讓我知道了,原來是這樣去學習語文的,從老師的身上,我學到了學習語文的正確方式。正是因為如此,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在這個學期,我愛上了去圖書館,愛上了去看各種文學類的書籍。

感謝有《大學語文》,讓我體會到了書中世界的多姿多彩,讓我通過書本體會了世界的不一般。不僅如此,我還覺得,因為我是學習市場營銷的,將來是可能需要做文案的,那麼就是需要有一定的文字水平。而《大學語文》的出現,激發了我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如今的我,比起上個學期,駕馭文字的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這對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收穫。

早在國中的時候,老師和父母,便已經告訴我,要想學好一門的功課,不是看他背了多少,做了多少的習題,而是看他對這門是否有很大的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導師”,而《大學語文》正是培養了我對語文的興趣,讓我愛上了語文。

我真的是覺得《大學語文》對我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不僅對我個人興趣愛好的培養,以及專業技能的培養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語文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說實在的,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至今,我常常感到越教越不會教了,也曾困惑地問自己:“我們到底應該以怎樣的姿態站在課堂上?”面對著日復一日的繁忙瑣碎,我常常在感到疲憊不堪之餘,更多的是過於熟悉之後的厭煩。我不願在繁重低效地知識重複、課文反覆學習中消耗自己,於是我也曾努力地尋覓更高效、學生更喜歡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我不斷地嘗試著、探索著,積累了更多的教訓和經驗,但大多是個人化的、不成體系的感受。

正是高中語文網路培訓從理念的高度給我指出了一個更自由,更廣闊的空間。這次遠端培訓共有四個模組,共22講。這些專題涉及的問題,都是目前教學中最重要的熱點問題,也是我們高中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困惑最多、最難以把握和操控的問題,專家們針對這些問題做了細緻入微的討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並通過具體的課例選取教學過程中常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來分析、探討,無論從教學理念上、教學方式方法上,都給了我們多方面的啟示,給我們指明瞭今後語文教學的方向。教師培訓的形式應該很多,譬如:專家講座、網路示範課、同行的交流……網路培訓打破時空限制,以其豐富、全面、精準的培訓內容和快速、立體、多樣的培訓形式,成為了教師專業成長的“快速航班”。

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教師走出課堂,聆聽專家學者高屋建瓴的生動講解,俯視課堂,反思教學,這應是提升專業能力的必經之路。通過這段時間的新課程改革培訓,認識到教育不應該是空中樓閣,它應該是立足於生活的。高中語文新課程的目標再也不是向大學輸送分數高的學生,而重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作為一名基層語文老師,我感到此次培訓收穫頗豐,對即將到來的新課程十分期待。談談此次培訓中的一些感悟:

一、轉變觀念仍是關鍵。

新大綱、新教材的出臺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這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必須更新觀念,尤其是教材觀。解決了教材觀才能談改善教學,才能談有效教學。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例新教材新,我們要嚴格遵循新教材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讀本,吃透教材,巨集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課本是點,讀本是面,我們須下大力氣備課本、備讀本,把讀本分門別類的和課本相對應,做到課本、讀本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就是要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科的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在此理念的指導和支撐下,課堂學習的形式實行開放式、自由式和多層次的形式。不再把課本當作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究新知識、發現新思路的過程,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

二,新課程需要營造一年自由開放式的課堂。

實行自由、開放式課堂教學,對於學生來說,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力和活力,不斷激起學生的探索、發現、聯想、想象和表現的慾望和願望,讓學生的思維、心理狀態處於開放狀態,為學生的思維創設一個更廣闊、更自由的空間,為學生展現自我、獲取成功帶來機遇。比如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師根據參考書的答案講出來,那學生只能得到一種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而是教師把自己根據教參的理解強加給學生,學生即使理解也是生吞活剝地機械記憶,而不能變成自己的知識或能力從而活學活用。若能由同學之間討論,師生共同交流,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那麼學生的理解觸類旁通,集思廣益,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要深刻得多。學生也在發自內在地、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對於老師在教學當中要善於捕捉課程資源,不拘於教材和教案,不僅僅是課本,可以自由開放地把你身邊的一切都可以當作是傳授知識的載體。備課時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多樣性和多變性,通過學生反饋的各種資訊,不斷調整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徵、不同的知識基礎、不同知識層次、不同欣賞口味與不同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全體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得,在學習的過程中嚐到探求知識、獲取知識的快樂。

三、在語文新課程中我們應該面向“全體”同時著眼“全面”

因此,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只抓“尖子生”,不能只針對一小部分學生安排教學計劃。教師給學生設定學習目標時,既要給優生“發展性匹配”,即結合教材內容滲透、穿插、拓展、增加新知識和新方法,讓學生感知最新資訊,激發其創新意識,培養其創新精神;又要給中差生“適應性匹配”,使中差生不斷獲得成功,逐步增強信心,形成學習上的良性迴圈。切實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備課包括教材內容的加工,課外資訊的利用,學生生活經驗的挖掘,啟發性問題和講解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等,都要統籌考慮。備課給各層次學生確定的教學目標,上課時還要機動靈活地落實。每節課要通過對學生的質疑、答疑、討論或練習等判斷學情,瞭解每個學生新的“惑”和新的“需”,使教學有的放矢。依據層次目標,設計有梯度的問題或訓練題,要遵循以下三個前提:

1、掌握學生已有的經驗或知識,使設計的問題和訓練題與之“銜接”,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能達到各自的學習目標;

2、能引起學習興趣,激發各層學生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

3、使學生有認識上的困難,值得思考與研究,但“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保證使每個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全面充分地發展,使全體學生真正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爭取大面積地提高語文教育質量。

“全面”指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而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面。讀寫聽說每一方面又有多種方式。讀,學生可以朗讀、默讀、讀熟;教師可以範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讀出體驗和感受。學生也可根據內容略讀或精讀。學生精讀時要在讀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體會,觀點和看法等,並在“討論”和“訓練”時,說或寫出來。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通過合作、討論、互助,排除學生對課文理解、領悟的障礙。在討論時讓學生見仁見智,遇到有價值、有話可說的問題,可引導學生辯論,活躍學生思維,在真實的情境中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辯論雙方(或多方)必須要專注地聽,聽出對方的觀點,聽出對方的漏洞,還要在聽的過程中觀顏察色,辨析語氣語調等;辯論時,學生必然要快速及時地組織語言表情達意,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藝術性等。課外語文讀物可以略讀。略讀課外讀物後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感寫出來,並說出來與人交流,綜合訓練讀寫聽說能力。

還可以把研究性學習的理念貫徹到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把提高學生讀寫聽說能力的要求,變成語文教學的具體環節和學生的具體實踐。

四、要變“用一本教科書教”為“用多本教科書教”。

我以前不管是讀書還是教書,總是認為老師是教課本,學生是學課本,老師是通過教課本教給學生知識,學生是通過學課本掌握所學知識。課本是“經”,老師和學生都是課本忠實的追隨者,這就導致上語文課對教材的每一篇課文教師都是不厭其煩的,詳詳細細、認認真真、方方面面的講解。做到以本為本、以綱為綱,但脫離生活實際,學生沒有興趣。

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是活動。課程不僅是文字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

比如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師根據參考書的答案講出,那學生只能得到一種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學之間討論,師生共同交流,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那麼學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所以老師在教學當中要善於捕捉課程資源,不僅僅是課本,其實你身邊的一切都可以是傳授知識的載體。

五、要變“課前備課”為“終身備課”。

教學的知識對老師來說是已知的,對學生來說大多是未知,這話一點不錯。但如果教師在上課前對每一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準備得非常細緻周到,我想也不是什麼好事。第一,它為教師擠佔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而滔滔不絕的講說提供了條件和可能;第二,它會潛在地鉗制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不自覺的以教師為中心,跟著你的思路走。我曾經有一段時間,課前認真備課,翻閱了大量的參考書,對上課中的任何一個問題了如指掌,甚至語言的表述都非常符合參考答案的特色。結果是上課時雖然展示了老師的風采,自我感覺不錯,可學生總是一臉的茫然。我當時真是不明白,為什麼投入的時間與產出的效果不成正比呢?

現在,我認為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學,教師的文學知識要豐富,語文素養要豐厚——這就要靠終身的學習和積累,需要教師的終身備課。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的知識在系統性和框架上要起到高屋建瓴的導向作用,但對具體的問題教師無需作細緻的準備。這樣,既能保證上課中教師“導”的作用,又能使得師生面對同一問題處於同一起跑線上,利於師生共同參與交流,利於學生的理解分析。所以教師要改變以往的課前細緻備課為終身備課。

六、促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學。

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難得有這樣一個較長的時間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為自己指明瞭今後努力的方向,我想,也許在今後的教學道路上,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我至少不會再繼續迷茫。

高中語文網路遠端培訓即將結束,我將滿載而歸。滿載的是前沿的理念,是專家的囑託,是同行的期許,是學生渴盼的雙眼。感謝這趟“快速航班”,因為它讓我始終銘記,語文課堂傳授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一份濃濃的人文情懷,在充滿人文關懷的語文世界裡,學生一定會張揚生命的活力;感謝這趟“快速航班”,因為它教會我用智慧、憐憫、同情、善良鑄就“大愛”,讓一個個靈動、鮮活的身影快樂地活躍在學習的廣闊舞臺上;感謝此次高中語文網路遠端培訓,因為讓我的教學生活更加豐富而充實,專業成長的幸福體驗讓前方的道路更加寬敞、明亮!

語文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教研組的老師們經過認真討論,感到有必要使同學們對語文學習有如下的認識:

一、明確語文能給你什麼?

語文能給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使您與朋友交往時暢通無阻;語文能給您滔滔不絕的演講才能,使您在班級競選中獨佔鰲頭;語文能提高您的公關能力,使您在未來的求職中,自然得體地展示才華;語文能使您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迅速檢索到自己需要的材料;語文能使您寫出令同行豔羨的詩歌、散文和小說。

不僅如此,語文能使您懂得什麼是生活,什麼是有價值的人生,什麼是高尚,什麼是真正的愛,什麼是自我超越。

二、培養兩個敏感

既然語文與我們如此貼近,那麼又該如何去學習語文呢?

1.(語言敏感)。我先給大家舉兩個例子。我有一個好友,鋼筆書法非常漂亮,我向他討教寫字的祕訣,他給我講了他的一次經歷。春節期間,一次他經過一家門口,發現楹聯字型俊美飄逸,於是趴在那家門前臨摹,直到完全相象為止,其行為引來路人異樣的目光。我想,這是他對字比較敏感。我本人在中學時也有過一次比較典型的體會,一日從《語文報》上看到一個句式,“我不想說……,我不想說……,我不想說……,這裡我只想說說……。”在學校組織的一次作文競賽中,我想方設法地把它用了上去,效果很好,作文獲獎,語文老師在班級對我這個句子進行了高度評價。我想,這就是所謂的語言敏感吧!看到好的文章,聽到好的歌詞、廣告詞,聽到街上行人口中的一句歇後語,看到報紙雜誌上的一句名言,甚至數理化教科書上的一個詞語,立即引起我們高度的警覺,驚歎之、品味之、記錄之、在寫作中想方設法地使用之,這就是語言敏感;在作文中,日得中,一個句子,沒有找到合適的詞語,耿耿於懷,語不驚人,勢不罷休,這就是語言敏感。古人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大概也是此意吧。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語文,有了強烈的語言敏感,每時每刻都有人在教你語文了。

2.(生活敏感)。下面我給大家談談生活敏感。有一天,大街上兩個人騎自行車相撞,引起了爭吵,有兩個同學都從此經過,一個同學在日記中寫道:“今日見兩個人吵架,甚是無聊,其它無事”。另一個同學則在大學聯考中這樣寫道:“《圈》:早晨騎車上學的路上,密密麻麻圍了一群人,擺出了一個不很規則的圓圈。在圓心位置,站著兩位同胞,一隻手握著自行車把,另一隻手指著對方大罵。原來是兩位同胞撞了車子,引起一場口舌之戰。其實,這是小事一樁,並沒有什麼爭吵的價值,連班也不上了,圍成這不大不小的圈,更何況中國人常言‘寸金寸光陰’。這就是生活中的一個怪圈。”前者認為無事可寫,後者卻由此看到中國人的兩大弱點,一是因小失大,不珍惜時光;二是魯迅先生批判過的看客,在中國仍然存在,圍成一圈看熱鬧,麻木愚昧的中國人啊!後一位同學有比較強的生活敏感,從細小的事件中看出實質來。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自然和社會中的智慧無處不在,“萬物為吾師”,應當是不滅的真理。

培養了語言敏感和生活敏感,語文學習就不再是每天40分鐘了,你也不只有一位語文老師了。

這是學習語文最重要的兩點。

三、瞭解高中語文學習的特徵

我們已經進入高中學習階段,成了樑豐人。那麼,高中語文學習有哪些顯著特徵呢?我們經過研究,認為存在以下幾個明顯的特徵,需要各位同學注意:

1.對於教材中的文章,在誦讀背誦的基礎上,更強調理解。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大家幾乎都能默寫,但卻有不少同學不知道這句話寫出了清香的什麼特點,在月考中失掉了寶貴的3分。國中階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具體理解”。走進樑豐,同學們就要學會分析和思考了。

2.課堂上,在記好筆記的基礎上,更強調主動的參與。不少同學在國中已經養成了記課堂筆記的習慣,這是很好的。但是還不夠,還需要主動的參與,積極的思維。我們教師在上《荷塘月色》時,有的同學沒有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舉手回答問題。雖然記下了第4段的段意,但在月考時,我們考了第3段的段意概括,結果發現許多同學沒有得分。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這些同學沒有概括段意的能力。有的內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記錄下來,也就沒有很大的價值了,關鍵在於思維的過程,形成能力的過程。葉聖陶先生說過,課內閱讀是準備,課外閱讀才是運用。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只有在課堂上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才能提高思維能力,提高閱讀能力,取得好的成績。要知道,大學聯考和生活中閱讀的文章大都是我們沒有讀過的文章啊!

3.大量練習的基礎上,更強調進行規律的總結。我們常發現同學們語文學習有這樣的現象,做過的試題,讀過的文章,考試考到了,又不會了;我們還發現,同學們這道試題會做,換了同一類的試題又不會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我們不善於總結規律,沒有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在語文訓練中,只有當我們找到了某一個知識點的運用規律,才算真正完成了練習的任務。古人說,為學日增,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近於道。我們想,語文學習中,我們的知識是越來越增加了,但我們對語文規律的認識卻應該越來越概括。比如,對議論文的認識,開始我們可能感覺到比較困難,開頭有各種形式如開門見山,引用名言,列舉事例等,論證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引證、引申論證等很複雜。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我們就會發現,議論文無非是提出自己的觀點,用各種方法來論證觀點。到最後,我們寫議論文時,心裡只有一個東西――中心論點,其它一切都隨機應變。再比如做病句修改的練習,如果我們將做過的練習進行歸納,就會發現病句也無非就是那十來種類型。以後,只要做病句修改練習,就考慮這些型別,這樣事半功倍。有人在題海中遨遊,結果被題海淹沒了;有人在題海中尋找,結果找到了目標。

4.自修課上,在完成語文作業的基礎上,更強調自我鑽研,自覺讀寫。有人說,語文學習三分課內,七分課外。課內的閱讀基本上是精讀,是培養同學們閱讀的基本素質和方法的。而課外的閱讀,是將課內獲得的能力進行實踐。擴大讀寫量,提高讀寫效率,是大家公認的語文學習方法。自覺讀寫,主動學習,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重要方法。被動狀態下的學習,效率是很低的。同學們可以找《素質教育》、《語文世界》、《作文通訊》、《中學生閱讀》雜誌來閱讀。自主創作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作品向各級各類報刊投稿。

5.在學習別人語文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更強調探索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方法。比如背誦,有人喜歡早晨背誦,有人喜歡晚上;有人喜歡分段背,有人適合整體背;有人喜歡熟讀的基礎上背,有人喜歡一上來就試背等等。世界上最多的就是方法,如世界上的沙子一樣多,關鍵看我們能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四、提高應試能力

我們語文學習有兩大目標,第一為人生,第二為考試。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語文能力也能在考試中發揮出來,那麼,如何提高應試能力呢?

1、有針對性地學習。大家可以研究一下每次的語文試卷,看看語文考什麼,應該學習什麼,然後針對考點進行學習、複習。上次月考前,我們老師向大家統一介紹了《語文月考說明》,這是同學們複習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們命題的依據。可惜有的同學在月考前一天還問我們考不考課文背誦。以後每次月考前,我們都要公佈《語文月考說明》為同學們提供語文複習的具體目標。

2、講究文面。語文的簡答題和作文題,對文面的要求比較高,從這次月考中我們發現,同學們的文面意識還不強,有的亂塗亂改,有的用膠帶將試卷粘了一個大洞,可以當望遠鏡。文面在考試中的影響,至少在10分左右。所以,我們老師們強烈建議,字寫得不美觀的同學利用中午時間或晚自修的空餘時間,練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在考試時,不要輕易塗改一個字,不要隨便劃掉一句話,選合適的鋼筆或圓珠筆,注意筆水的顏色,注意字型的大小。

3、積累與記憶。對於名篇、名句,文章中的好的詞語、句子,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識等等,需要我們積累、記憶。

4、對於語文選擇題部分,也需要做一定數量的練習,請大家把語文資料《哈佛之路高一語文》上的練習保質保量的完成。

5、現代文閱讀方面。同學們可以經常做做這樣的訓練,對課文的中心進行概括,畫一畫課文的思路圖,挑一段比較長的段落用一句話概括段義,寫寫課文的內容摘要,挑出文章中好的句子理解理解,對文章中好的詞語進行解釋。等等。

6、文言文閱讀方面。熟讀每一篇課文,需要背誦的篇目一定要背誦;從課文中挑一段比較精彩的段落,進行翻譯,做到字字落實,特別是實詞;記憶課文註釋和課後練習中的詞語,積累詞彙;瞭解古代文化常識,瞭解古代作家,瞭解常見的句式。課外讀一些文言文,選短小的文言片段如揚振中的《中學生文言文助讀》,或者讀《史記》的傳記部分。

7、寫作方面。

我們建議同學們注意素材的兩個來源,一是生活,注意觀察,多思考,提煉生活中有意義的事和物來寫;二是借鑑別人的文章,多讀美文。

特別要注意作文的審題。有的作文拋棄審題因素,是篇很好的文章,但因為是考試,只能給比較低的分數,非常可惜。

要讓你的文章靚起來。應試作文需要有亮點,比如語言的優美,構思的精巧,情感的真摯,哲理的感悟,對世界個性化的理解等等。

8、應試訓練。

做一定數量的語文練習是保證語文成績提高的重要方法,同學們在做練習時喜歡做選擇題,不喜歡做簡答題,以為到考試時再認真做就可以了。這是一大誤區,豈不知,沒有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到考試時你想表達好都不可能了。

五、具體安排

1、星期日晚自修用一節課完成語文練習,教師重點指導。

2、中午或晚自修空餘時間練字15到20分鐘,可以用龐中華或司馬彥等的字帖。

3、每週發一份《美文誦讀指導》,請大家熟讀,重點篇目需要背誦。

4、我們將經常在班級內部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競賽。

六、總結

王國維先生說,做大學問需有三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我們相信,只要同學們胸懷大志,為提高語文水平孜孜以求,注意培養語言敏感和生活敏感,擴大讀寫量,提高讀寫效率,課堂上主動參與,針對語文考試內容進行有效的學習,那麼你的語文成績一定會提高!

語文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大學語文的教學在相對自由的前提之下,應該具有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學習方法。語文老師教以我們一種叫做四層分析的學習方法讓我們在廣闊的語文課文之中能應變自如。所謂四層分析法,從其表面意義可知,即將分析分成四個步驟:第一,聲音層,從音韻、節奏、語言這三個方面來分析文學作品的表層含義;第二,語義層,從詞義、語義、主要內容對文章進一步的瞭解和分析;第三,隱喻層,通過對文章的反覆閱讀以及分析,將文章中反映時代、社會的普遍現象雕琢出來;第四,象徵層,在得以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情感之後,將文章的主題在此昇華總結,反映人類或世界所帶來的哲理。四層分析法的運用可以使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從表面的簡單基本的語句表達,到文章真正蘊含的寓意大致的把握。現在我就自己所學過的課文中找出,我認為最能反映各個層次分析的代表的文章出來,對四層分析法進行我的心得收穫。聲音層,戴望舒的《雨巷》堪稱代表。《雨巷》在語音層面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它所具有的強烈的音樂美。這種音樂美,主要是由詞句的重疊和韻腳的有規律反覆等手法的運用所造成的。

如:該詩的最後一節除了將第一節中的"逢著"改為"飄過"外,其它詞句完全一樣;這種重複的寫法不僅使全詩在內容上首尾呼應,而且使基本相同的一段語音流在詩中重複出現,從而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感。此外,該詩的每一節都有詞句的重疊;如:首尾兩節的"悠長、悠長";第二節中的"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以及"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第三節中的"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第四節中的"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第五節中的"遠了,遠了";第六節中的"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及"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這種詞句的重疊在詩中的反覆運用以及某些復沓形式在詩中的前後呼應,使這首詩具有相當強烈的音樂性。語意層,我認為在古詩的應用上會比較有意義。在我的理解而言,語意層就是對文章的詞義進行解釋,翻譯為白話文,是人清楚明白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

以《蒹葭》為例,該詩的大概含義為: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成霜.我心中的佳人,佇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流而下尋她,彷彿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密又繁,晶瑩露水還未乾.我心中的佳人,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嶇難登攀.順流而下去尋她,彷彿就在水中灘,蘆葦片片根連根,晶瑩露珠如淚痕.我心中的佳人,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艱險如彎繩.順流而下去尋她,彷彿就在水中洲.古詩的語義得以分析之後,對文章的分析和進一步理解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隱喻層,常用在一些抨擊時政的詩中,詩人不是想用喻體去說明喻旨,而是思考當兩者被放在一起,並相互對照時所產生什麼意義,產生另外一種什麼意義。因此,隱喻不再是一種說明或解釋,而是對社會現象的另一種衍生 。

杜甫的詩有“史詩”之稱,以其《兵車行》為例它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不僅表達了戍卒們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現出那種傾吐苦衷的急切情態。這樣通過當事人的口述,又從抓兵、逼租兩個方面,揭露了統治者的窮兵黷武加給人民的雙重災難。本詩通過爺孃妻兒送別從徵士兵的悽慘場面的描繪及對徵人生活的描述,揭露了唐玄宗天寶年間推行開邊拓土的窮兵黷武政策所帶來的災難,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憤和對人民疾苦的關懷。象徵層,是用具體的事物來表現某種特殊意義。以李煜的《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為例,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李煜是南唐最後一位君主,在被宋俘虜之前,其次多描寫宮廷享樂生活;入宋之後,其詞轉為抒發亡國之痛和故國之思,該詞是李煜被俘之後的一首抒發亡國哀情的詩歌,借風雨催花之景抒發亡國之痛,其深刻隱喻義,還告誡人們,活在當下,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事物。以上就是我對四層分析法的各個層次的具體分析,也是我的大學語文學習的重要的心得之一。綜上所述,四層分析法確實為文學作品的鑑賞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效果。

語文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學習所得中,感觸最大的是詩歌。詩歌的特點是最富有抒情性。如白居易的《長恨歌》表現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悲情故事,在唐玄宗思念楊這種適於抒情的地方,用了“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暮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來表述。設個的藝術手法之一是象徵。

戴望舒的《雨巷》在低沉而優美的調子裡,藉助古典詩詞的意境“丁香空結雨中愁”幻化出一個丁香姑娘,作者希望逢著一個結著愁怨的東西,她是愁怨的化身,是哀愁,是一個象徵意象。學習詩歌也要領略意境的重要性。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作者緊扣“春江花月夜”的題目揮毫潑墨,以月為中心來統攝廣闊的自然景物,使得所描繪景物在時空上無限擴充套件“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畔無人初見遠,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春夜的溫馨寧靜,春江的浩瀚,春花的光鮮豔麗,全都在明月的籠罩下透漏出飄渺朦朧的韻味。在這樣美妙的環境中,詩人感到身心都融入了宇宙自然,體驗著永恆和無限。

感覺自己還存在著問題:對現代詩歌的鑑賞能力偏弱。高中時為了應試,老師大篇幅的來講古代詩歌,使得自己看到詩歌就會定向的往古代人的思想去想。什麼被貶,思親,愛國之類的。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我可以多讀一些現代詩歌當作消遣。讀得多了,對作者的主旨,情感,思想等方面把握的也會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