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最新中藥學學習心得體會(通用3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7W

最新中藥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1

這一學期伊始,學校就在每週六開設了專業知識前沿講座,請校內校外各種資訊產業的精英來幫我們瞭解當今世界資訊產業的發展。在上這門課的過程中我也是收益匪淺。

最新中藥學學習心得體會(通用3篇)

每次講座的教授都是業界的精英,有我們資訊學院的院長、三星公司的高層、整合產業專業的分析師等等,他們講的內容也不是晦澀難懂的專業知識,而是各種產業目前的狀況和發展前景,讓我們對即將學習的專業知識有了初步的瞭解,能夠更理智的選擇以後的學習研究以及工作方向。同時他們還都像我們分享了他們求學過程中的艱辛和付出,讓我們更珍惜眼前在山東大學這樣有著悠久文化底蘊和現代的管理體系的大學中學習的機會,也讓我們明白只有付出才能夠得到收穫。每次的專業知識前沿講座不僅是講授科學發展的報告會,也是一趟發人深省的人生課。

通過數次講座我對我國當今資訊產業的發展狀況有了初步的認識。隨著資訊科技、計算機技術以及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在之前就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穩健、務實的措施以及優惠的扶持政策,儘管全球的資訊產業出現劇烈動盪、發展低迷的情況,但我國資訊產業一直保持著快速良好的發展。各個部門都已經有了專業門類比較齊全、技術力量相對雄厚、產業規模躋身世界前列的產業體系,也產生了許多有一定競爭力的國產品牌。吸引了大量外資產業來中國建廠發展,進出口額巨大。但是我國資訊產業還是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過於偏重製造業,應用產業較弱,核心技術研發能力較差;整合產業對進口依賴較大,國內主要承擔附加值較低的拼裝工作;缺乏資訊領域的高階人才,大量人才流向了經濟發達國家等等。可以說中國是資訊產業發展的樂土,但同時又有許多挑戰。我們這些大學生身上的責任是十分巨大的。

作為一個進入資訊學院的學生,我熱愛將來將要從事的這項工作,並且通過講座深知自己需要努力的還有很多,身上的責任也十分重大。我認為在現在,我應該充分分利用校園環境及條件優勢,認真學好每門基礎課,充分了解專業知識,培養學習、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為以後的學習打下更好的基礎。要明確自己的目標,併為之努力,嚴於律己,刻苦學習。也不能讀死書,要關注資訊產業的發展狀況,對自己的未來有更全面理智的分析。如此在不斷修正中,一步步努力實現人生的目標。

最新中藥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2

一、與中醫的淵源

對中醫、中藥我自小是有接觸的,小時候住的巷子對面就是縣城的中醫院,印象中生病了媽媽就會帶去中醫院找相熟的醫生看病,有時媽媽晚上才得空,就去醫生的家裡看,醫生都是相熟的鄉鄰,吃上幾劑中藥病就好了。外公、舅舅是開中藥鋪的,小時候去外公家對那一整面牆的各種中藥也是充滿好奇的,沒事就在櫃檯看錶姐給客人撿藥,當時很佩服能她能記得那麼多種藥分別放在哪個抽屜裡。大學畢業剛工作時還看過《思考中醫》、《人體使用手冊》等暢銷書,當時感覺中醫博大精通、好玄妙,好難懂。但是在大城市生活,中醫反而漸漸淡出身邊,生病了還是習慣去看西醫,各種檢查、各種西藥和輸液。去藥店買藥,藥店也是經常給你推薦各種頭孢啥的消炎藥、激素、抗過敏藥。等自己有了小孩,也是一生病就去帶去醫院看醫生,看多了發現醫院都是標準處方的,診斷是什麼病後在系統裡選藥,基本所有的小孩都是開一樣的藥。我兒子咳嗽,在醫院噴霧吃頭孢就減輕,但是停藥後沒多久又加重,反反覆覆,我對西醫產生了質疑。身邊有朋友建議看中醫調理一下,我開始留心別人介紹的好中醫,自己也有意識多看中醫有關的書和課程,買了一堆黃帝內經之類的講陰陽辨虛實讓人看得雲裡霧裡的書。總而言之,個人是一直對中醫很感興趣的,但是苦於沒老師帶入門,那一張張藥方每個字都認得,但是卻不知道功效有什麼不同,為什麼用藥不同。

二、初識經方

第一次聽說黃煌教授的《中醫十大類方》是在孟倩老師的中醫課程上,她推薦了中醫初學者的幾本書之一,書是屁顛屁顛都買回來了,可惜自己還是看不懂吃不透,最後束之高閣。機緣巧合,20xx年初看到古求知老師有開“大眾經方”班,知道古老師是黃煌教授的高徒,趕緊報名學習。那期課程,古老師是按常見病分類,給介紹各個常用經方。比如咳喘病的經方有:小青龍湯、麻杏石甘湯、半夏厚朴湯、小柴胡湯、大柴胡湯。一邊學習,一邊也給身邊的家人朋友開個方練練手。記得:給感冒肩頸痛的同事開過葛根湯,給痛經的同事開過紅花酒和溫經湯,給高血壓失眠的媽媽開過黃芪五物湯,給口腔潰瘍的老公開過甘草瀉心湯,給自己開過越婢加術湯等。但是在根據病症具體選用方時,還是似是而非,抓不準方證。但是起碼通過學習知道了常用經方的名字和大致的作用,把經方比喻作人的話,就是認識了這個人,人跟名字對上號了,但是這個人的性格和本領還摸不透。

三、辨別體質

接觸經方後,對黃煌師爺是嚮往不已,師爺來廣州的講座熱情高漲地參加了,20xx南京的經方班也請假去南京參加了,通過學習對黃煌教授的體質學說有了較全面的認識。學會從一個人的體型、外貌、神態、性格來辨別是什麼體質的人。每首經方都有它適用的方證、適用的人群,適用體質的人用該方就安全、起效快,“方--病—人”一體辨證治療。平時我也有意識去找身邊的“柴胡人”、“半夏人”等,建立了根據體質型別去選類方的思路。比如柴胡體質的人感冒用小柴胡湯,麻黃體質的人感冒用葛根湯。作為理科生的我不禁就想捷徑:是否可以從《中醫十大類方》附註的病名所用的方里按體質用方?但是古老師說:這樣學經方就學死了,經方是很活的,要抓“方證”。

四、跟診

都說百聞不如一見,“舌淡”、“苔黃膩”“肌膚甲錯”、“半夏線”等辨方證時老師經常提到的“證”到底是怎樣的?非常慶幸古老師開了跟診班,第一時間搶了個席位。通過幾次跟診,體會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也解了之前的很多困惑。

1.老師問診很詳細,吃喝拉撒、睡眠、心情都不放過,面診、脈診、舌診、腹診、腿診全面來看,然後抓最重要的點(最大問題)來用方,然後再通過加減味來覆蓋其它或然證。

2.經方治病靠的是方,不是藥。同一味藥,不同的配伍,效果就完全不同。老師開方的思路是合方,而不是合藥。就像打仗靠的是排兵佈陣,而不是單個兵。

3.一定要抓主證,可能訴求的是不同的病但只要主證是一樣的,那就是用相同的方。有次跟診好幾個病人是不同的病,但最終用的都是血腑逐淤湯加減。

4.病症明顯的或急症,就只從病考慮開方;慢性病或調理體質的更多的是從體質考慮開方。

5.要重視病人的性格、情緒。比如性子急容易發脾氣的人,是身體失衡了,用對藥了,就不容易發脾氣了。就正如不同性格的人容易得的病也是不同。反過來,病人若能主動改變他的性格,去除了致病的根,自然病情也會有所好轉。

6.對藥方裡藥的用量也有了較直觀的認識,一般儘量按原方比例用,一般藥用量是20g,細辛是3g,麻黃5g等。

五、 總結

誠如老師說的“西醫是治人的病,中醫是治病的人”,中醫是以人為本,做的是“撥亂反正”事,將病的人糾正成“中正平和”之人。經方是學中醫的捷徑,經方是中國流傳千年的瑰寶,感謝古老師的傾囊相授,我後續會多多研讀老師相贈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學了中醫後,我心中有顆種子,希望以後在中醫上也能學有所成,為家人、朋友、鄉親鄰里的健康護航。

最新中藥學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幾千年來,中醫中藥一直作為我國傳統的醫療保健體系,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貢獻。即使在現代醫學高度發展的今天,中醫中藥仍然如同璀燦的明珠大放異彩。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越發感受到了中藥學專業各門學科的博大精深,領悟了我國傳統醫學的獨特魅。現在,我就將淺談一下自己在學習各門學科過程中的一些認識和體會。

《中藥學》是專門研究中藥基本理論和中藥來源、產地、採集、炮製、效能、功效及臨床應用規律等知識的一門課程,是中醫學理、法、方、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我們中醫院校的學生來說,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這幾百味中藥各有各的性味、歸經、功效、應用、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等等,要掌握這麼多內容,確實很不容易,此外,中藥數目眾多,內容繁雜,術語難記,又容易遺忘,更容易混淆,以至於張冠李戴,初學者常感到困惑和煩惱。其實,掌握一種靈活有效的學習方法無疑是中藥學入門的一把鑰匙。經過學習參考和不斷琢磨,自己也摸索出一些學習方法。

首先,以功效為核心,結合藥性,全面理解。每一味藥的性味、歸經、功效、應用、用法用量及使用主意之間是密切相關的,並不要逐個完全依靠死記硬背。其中,功效是核心,掌握了功效,結合性味、歸經來理解其功效,以功效來推導記憶其相應的主治證,以藥性、功效來體會其使用注意及用法用量,充分分析,全面理解,就能對每一味藥物瞭如指掌。

例如,清熱瀉火藥的主要功效為清熱瀉火,又根據各藥物的歸經不同,我們可以推知其所清火熱之邪的存在部位。石膏歸肺、胃經,則清瀉肺胃實熱;知母能入腎經,故能瀉相火;梔子歸心、肺和三焦經,故能清瀉三焦火邪,並可瀉心火以除煩;夏枯草歸肝、膽經而能瀉肝膽實火等。補虛藥中,麥冬歸脾、胃、腎經,能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滋腎陰,降虛火;石斛歸胃、腎經,故能養胃陰,清胃熱,生津止渴,滋腎陰,降虛火。這些詩根據性味歸經來理解功效,我們更要學會利用功效推導相應的主治證。以大家最熟悉的麻黃為例,其功效是發汗解表,宜肺平喘,利水消腫,那麼其相對應的主治證我們可以很容易推匯出來,依次為外感風寒表證,咳嗽氣喘和風水水腫。其他的藥物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巧妙記憶。如此,只需記住功效這一核心內容,我們就將其它內容全部記住了,既容易理解和掌握,又不容易忘記,還避免了枯燥無味,機械背誦之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反覆思考,分析比較,歸納總結。每學完一個章節,我們都要反覆思考,有必要對其中功效、應用相似的藥物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以利於知識積累,並使之條理更為清晰。如補虛藥這一章的內容很多,它分為補氣藥、補陽藥、補血藥、補陰藥四節,我們就可以先對每一節進行總結,再綜合這一章進行歸納小結。如補氣藥中補腎氣的有人蔘、西洋參、山,補脾氣的有白朮、白扁豆、大棗、蜂蜜;補陽藥中脾腎雙補的有補骨脂、益智仁、菟絲子等;再深入到整章內容,陰陽雙補的藥物有鹿茸、紫河車、巴戟天、蛤蚧、肉蓯蓉、鎖陽、菟絲子、沙苑子等。

又如有透疹功效的藥物有荊芥、薄荷、牛蒡子、蟬蛻、升麻、葛根、紫草;有明目作用的藥物有羚羊角、熊膽、桑葉、菊花、秦皮、決明子、車前子、石決明、珍珠母;有潤腸通便功能的藥物一般是帶“仁”或“子”字的藥物,如郁李仁、火麻仁、桃仁、瓜萎仁、苦杏仁、柏子仁、決明子、蘇子等等。等學完了以後,我們要對其進行分類歸納總結。

此外,個別藥物還享有特殊的稱呼和美譽,我們也可以將它們總結出來,如“嘔家聖藥”——生薑;“瘡家聖藥”——連翹;“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香附,“回陽救逆第一品藥”——附子;“主一身上下諸痛”——川芎,等等。

再次,前後聯絡,融會貫通。知識是系統的,而不是獨立的、零碎的。每一門學科都有其系統而完整的知識框架,中藥學也不例外。只有前後聯絡,融會貫通,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網,才能從整體上全面掌握它,才能加深對功效及相互關係的理解,才能深入學習,弄懂,學透。

比如紫蘇、黃芩、桑寄生、杜仲、續斷、白朮均可安胎,但紫蘇是行氣安胎,白朮為補氣安胎,黃芩為清熱安胎,杜仲、續斷和桑寄生均屬補肝腎安胎,其作用機理是不一樣的。

此外,有很多人容易忽視總論與各論之間的聯絡,這種觀念是錯誤的。總論與各論並不是兩個毫不相關的獨立體,而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的統一體。總論內容要聯絡各論部分的具體藥物,加深對其基本理論和知識的理解,各論部分又要以總論部分為綱,來指導每一章每一味藥物的效能的學習。如以四氣五味理論來理解厚朴、黃連的功效、主治及使用注意,以升降浮沉的藥性理論來理解升麻、柴胡、牛膝的藥性和功效特點,以歸經理論來領會柴胡、白芷、山藥的功效和應用等。

有人認為,“學藥之苦,苦若服藥”,而我覺得“實踐出真知”,只要在學習中不斷深化探索,刻苦努力,持之以恆,一定會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和想法,學習中藥就不應是一件枯燥而困難的事。以上就是我對中藥學學習的幾點粗淺的認識和體會,希望能給大家以幫助,在今後的學習中感到快樂,並能快樂地投入學習。

《中藥藥劑學》是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藥藥劑的配製理論,、生產技術、質量控制與合理應用等內容的一門綜合性應用技術科學。學習中藥藥劑學的重要任務是能夠將中藥之城合適的劑型,而所製成的中藥劑型必須是有效、安全、穩定、可控的,保證生產出來質量優秀的藥劑符合醫療衛生的`工作需要,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學習了《中藥藥劑學》,讓我學習到了很多普通藥劑學中沒有的知識,為我們以後的生活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如中藥藥劑中的湯劑是我國應用最早、最廣泛的一種劑型,湯劑可以發揮方藥多種成分的綜合療效的特點,液體吸收快,奏效顯著,溶劑價廉易得,製備方法簡單易行。同時湯劑的質量也有著諸多影響因素,如中藥品質,中藥粒徑,煎藥器具,火候,次數,用水等等方面,同時在湯劑的煎煮中也有很多的中藥不能與群方一起煎煮,如礦石類貝殼類應先煮,而藿香、薄荷、青蒿等宜後下,而阿膠、蜂蜜等宜烊化等等不同的煎煮方式,這些煎煮的工藝均影響著湯劑的質量,由此可見在中藥藥劑有今天的輝煌也是在時間和實踐的檢驗中發展得到的。

《中藥鑑定學》是中藥專業的專業課。在中藥專業的學習中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中藥鑑定學是鑑定中藥的品種和質量,研究尋找和擴大新藥源的學科。在原有的專業基礎課上進一步學習本門課程,而應用於實際工作中。它包含的知識面比較廣,因此覺得很難學。學習過程中應該注重把握規律。每一類藥材都有一定的鑑定規律,因為每一類藥材都是一個器官,植物的每一個器官都有統一的規律。如根類有根類的特點,花類有花類的特點。在每一個章節的最前面概述,就談到本節的藥材鑑別特點與規律,同時還可以參考複習思考題,來幫助學習。鑑定藥材一定要參考歷史,中藥收載於古代本草中,經過歷代不斷繼續、修改、增加藥味與內容。古代本草是我國的偉大寶庫,學習中藥必須瞭解本草歷史變遷,所以要了解一種藥材首先收載於那一種七草,這必須要背下來。並瞭解從首載本草到今的藥材其來源品種是否一致,要把握規律,將首載本草加以歸類。

總之,自學過程中注意掌握學習方法,可以綜觀中藥學的全貌,從縱橫兩方面掌握藥物之間的內在聯絡,使所學中藥學條理化、系統化、從而提綱挈領,執簡馭繁地學好中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