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利刃出鞘》電影觀後感(精選3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18W

《利刃出鞘》電影觀後感 篇1

昨天北京下了20__年的第一場雪,今天我去看了一部偵探片《利刃出鞘》,看完就有一種想寫點東西的衝動,於是就有了這篇東西。

《利刃出鞘》電影觀後感(精選3篇)

之所以有寫東西的衝動,首先是因為這部電影本身非常非常的優秀,然後是因為這部電影我完完全全地看進去了,並且電影結局的幾個反轉我在電影大概三分之一的時候我就想到了,當劇情沒有出乎我的意料地進行的時候,我的內心是說不出的喜悅。

這部電影是我特別喜歡的那種“全員惡人”的型別(我第一次知道這個形容詞是看快看完《東方快車謀殺案》知道的),就是影片的嫌疑人全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全都有殺人動機。就連影片中的女護工最後都有了“黑化”的傾向。所以雖然劇情很多我都猜到了,但是凶手是誰我是真的猜不出來,這也是我為什麼喜歡“全員惡人”的原因。

這部電影我看到了人性,看到了人性的醜陋,也看到了人性的美好。整個故事裡面沒有絕對的好人,大家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去做一些局外人認為的“壞事”,即使是故事中的女主。但是最終你的內心是善是惡,往往會在關鍵地地方決定關鍵的走向。

我特別喜歡這個故事揭祕的最後一段的反轉,女主接到醫院的電話,說女傭人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可以接受警方質詢。這個時候美國隊長(原諒我依舊這麼稱呼他)冷漠地說出他不怕,因為他的罪行最多被定為殺人未遂(也就是他親口承認了他殺害了女傭人),只要有很厲害的律師就能很快地出來,並且會進行報復。這個時候女主吐了(女主在本片的設定是說謊就會吐)。是的,她說謊了,女傭人最終還是死了,而也正是她的死,成就了美國隊長的罪行。此時美國隊長氣急敗壞,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拿起一把刀要刺殺女主,那一刻其實我已經想到了影片最開始老爺子在評論他的孫子是說的話,大意是說,家裡的溺愛已經讓他迷失自我,然後老頭子拿起一把刀,就是最後他自殺的那把刀,說,“他已經無法分清,這刀,究竟是道具,還是真刀了”。隨著我想到這一幕,影片最後一個反轉,結束了。

女主因為她的善良沒有因為藥劑被交換而用錯藥,老頭子因為他的善良而選擇自己自殺(因為他的遺囑已經把他全部財產給了女主),所以,如果老頭子沒有自殺,那該有多好啊。

《利刃出鞘》電影觀後感 篇2

《利刃出鞘》劇情就今年引進的片子來說,個人感覺就是非常的好了,故事非常完整,節奏不拖沓,第一遍看找不到什麼邏輯上的漏洞,情節發展有理有據,有隱藏線索和前後呼應的關鍵點,像是狗叫,老奶奶的話,能讓觀眾在最後揭開所有謎團的時候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還有一些適當的小反轉增加戲劇性,比如最後女主的智商爆發,反耍了“蘭森”一把。

二是作為一部黑色幽默謀殺懸疑片,懸疑的部分是在有點不走心,上週五說前半個小時就看出凶手的小夥伴,我理解你們了這線索埋的也太表面了吧,看完電影的前半部分,從狗叫就猜到凶手是誰了,剩下的時間就是看大偵探推斷作案過程了,當然結尾的時候揭開整個作案過程的時候還是很精彩的。

電影的所有演員都非常棒,演技了得,沒有一位演員讓覺得出戲,女管家和一位老太太貢獻了全部的恐怖戲份,其他人都是搞笑擔當,主線比較平淡的時候,都非常巧妙的穿插了配角的戲份,比起《霹靂嬌娃》看完只記得男殺手這樣的人物刻畫,《利刃出鞘》給每一位配角都有準確的定位。

最後總結一下,《利刃出鞘》是一部完成度非常高的電影,一點都不恐怖,笑點不少,鏡頭演員配樂剪輯,全部滿分,絕對是今年引進作品中的佳作,值得去電影院享受,建議大家把期待值放低一點,全身心的去沉浸劇情,還是能收穫不少的驚喜和快樂!

也和大家一樣,是個普通觀眾而已,絕不敢說自己是什麼影評人,給出的觀後感也是給大家一個參考,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有小夥伴覺得這部作品好的完美或者爛到沒眼看也是正常的。

《利刃出鞘》電影觀後感 篇3

普通懸疑推理片埋下伏筆,佈下疑雲,劇情反轉,得以成功欺騙過觀眾的本事,在於資訊不對稱,即觀眾作為不知情的旁觀者的前提下,被編劇刻意地掩蓋某些資訊,通過釋放一部分帶有誤導性的資訊使得觀眾對結果的預測偏離真相,隨著資訊逐漸補全,最後真相水落石出,整個過程千迴百折,出乎意料的結局使得觀眾大呼反轉的精彩。一部優秀的普通懸疑推理片,就是能夠自圓其說的懸疑推理片,對結局的設定需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不得刻意,交待的殺人動機、方式、程式、時間點皆符合普遍邏輯。

《利刃出鞘》,一定程度上可以歸類為本格推理片,也是其區別於普通懸疑推理片的最大特殊點,觀眾被賦予偵探視角,將偵探了解所有的線索通通地展現給觀眾,觀眾有很強的參與感,可以和偵探同步地尋找真相。但《利刃出鞘》的導演其實是將各位觀眾擺在了上帝視角,觀眾知道的真相比偵探還多。

劇情直入主題,開門見山,一開篇就是本片的“受害人”即富豪小說家哈蘭·斯隆比被發現死於自己的書房。而後警察和偵探介入此事,這裡為觀眾埋下第一個疑問點:偵探自己也不清楚究竟是受誰所託來偵查此案的。

隨著警察對嫌疑人的逐個盤問,導演清晰明瞭地交待了觀眾所有關鍵人物也就是嫌疑人的基本資訊,包含姓名,與受害者的親屬關係,案發前後的行為,同時藉由他們彼此的口,將每個關鍵人物的真實性格以及和受害人之間存在的矛盾衝突,也都一股腦地直接亮給了觀眾。看到這裡,我不禁一笑,有一種彷彿在看《明星大偵探》的爽快感,所有扮演嫌疑人的嘉賓在一開始通通要自述一遍自己的案發前後的時間點,並通過收集到線索道具,瞭解每個嫌疑人和受害人之間的恩怨情仇,也就是往往他們都具備殺人動機,在只有真凶可以說謊的前提下,這裡唯一需要的,找到關鍵證據判斷究竟是誰說了謊話。

接下來,“真凶”哈蘭的護工瑪塔登場,這是一位說謊話就會生理嘔吐的如此特別的凶手,從這裡開始一些黑色幽默的元素接二連三。在她的幫助下,我們如此明確地知曉了嫌疑人們的殺人動機——外遇被發現的女婿莫里斯要殺了哈蘭以封口,詐騙雙倍贍養費被發現並即將被斷了財路的兒媳喬妮、即將被踢出公司的兒子沃特都想要殺了哈蘭報復以及妄圖分得遺產,被告知剝奪了其繼承遺產權的外孫蘭森要殺了哈蘭得以洩憤。表面一團和氣的大家庭,在金錢與利益的誘惑下,醞釀著的一場血雨腥風,而終於在哈森85歲生日的這一晚席捲而來……

懸疑推理片通常都是冰冷的。與其相關的元素諸如凶殺、凶器、復仇、利益、偽善大多透著一股蕭瑟感,令人無端寒顫;相關題材的影片立意大多揭露或批判世間醜惡、人性不堪,令人陣陣心寒。我可從不指望著看一部懸疑片還能笑出來或是能有一種暖流淌過心間的觀影感受。

《利刃出鞘》卻能如此,它是一部冷中有暖的懸疑推理片,包裹在裡的有令人一笑的黑色幽默,比如偵探的形象在愚蠢與智慧的象徵之間來回徘徊(當然最後發現愚蠢的是自己),更難得的是觀影結束帶給我的是暖暖的正能量,如同被春風拂過的荒野,滋養著的,滋潤著的。

真凶是外孫蘭森,他從哈蘭的口中得知遺囑中財產全部歸屬於護工瑪塔,便心生一計。利用“謀殺者無法繼承被謀殺者的遺產”的法律規定,提前離開宴會而後潛回哈蘭的書房,將止痛藥和嗎啡的藥瓶互換,同時帶走了唯一的解藥,從而陷害瑪塔故意殺人,阻止瑪塔繼承遺產。但是,由於瑪塔熟悉藥物的特性,潛意識地為哈蘭注射的是換成嗎啡瓶子的止痛藥,也因此後面揭曉的血液報告的資料確實沒有任何問題,哈登確實是自殺。滿以為會等來小護工謀殺富豪作家訊息的蘭森等來的確實自殺的訊息,於是便隱藏了身份已寄送匿名信的方式僱傭了偵探布蘭克來調查此事。

等到全家人蔘加葬禮,蘭森折回到書房調換回藥品,卻被管家撞見,管家因此懷疑蘭森用藥毒死了哈蘭,拜託了在法醫中心工作的表妹拿到了血液報告,並寄送了匿名威脅信給蘭森,約定了見面的地點與時間。另一邊,蘭森對瑪塔威逼利誘,得知了瑪塔自以為的失誤,於是將計就計,燒燬了法醫中心,清除了可以證明瑪塔清白的證據,並將管家的威脅信轉寄給了瑪塔。瑪塔如約去了約定的地點,看見了被注射大量嗎啡的奄奄一息的管家,在明知道管家一死就可以掩蓋自己罪行的條件下,這個善良的姑娘仍然選擇了救助管家,而後並對偵探坦白了“真相”。偵探拿到了血液報告,肯定了瑪塔無罪,也推斷出了凶手是蘭森。

瑪塔善良的本心,讓她躲過了致命的暗箭,信步也能跨越重重陷阱。最終,她端著“MY HOUSE/MY RULES/MY COFFEE”的杯子,站在這幢名正言順地屬於她的大別墅的陽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