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留學學習心得(通用3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07W

留學學習心得 篇1

在國外生活兩年有餘,回望留學路,雖然艱辛但我並沒有後悔!

留學學習心得(通用3篇)

記得當年申請學校也沒有什麼中介可以諮詢,完全憑自己一手之力,找資料、遞材料……飛赴加拿大的時候,還好有一個同伴,是父母好友的女兒,兩個人去同一所學校。說起學校來,當時我還是有些心理波動,雖然是去國外讀書,剛開始讀的卻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學校,在人們眼裡就相當於美國的社群大學。她心想自己怎麼著也好歹是個重點高中的尖子生,考個重本沒啥問題,甚至有希望去清華北大之類的名校。而且當時人們的收入沒有現在這麼高,家裡雖然條件不錯,但還是一筆蠻大的支出。這樣的決定多少有些不成功便成仁的感覺。現在回憶起來覺得自己並沒有後悔當初的決定。

落地才知要租房

在申請學校的過程中,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當時我的簽證實際上已經下來了,但是負責的簽證官休假了還沒有寄出,而到四月份我就必須要出去了,弄得我很著急。還好,我趕得巧,在出發前拿到了簽證。因為當時申請加拿大留學雖然比美國容易,但是拒籤率仍然接近一半。

回憶當初的懵懂無知,我並不覺得害怕,反而有些新奇。當我們兩個人下了飛機,負責接我們的華人朋友問她要住什麼地方的時候,我們兩個都傻眼了。原來她們以為申請好了學校,來到學校就會有人給安排宿舍,殊不知在加拿大都是自己租房子。不過事情比想象中的簡單,我很快找到了一家華人家庭並住了兩個月,後來搬到學校附近跟人合租房子。

現在回憶起來,我覺得不怕的原因是,在那邊其實什麼事情都挺簡單的,只要你肯問,總有人告訴你該怎麼做,一套辦事的程式就在那裡。這是加拿大給我印象裡的好處之一出國留學心得體會6篇_大學生出國學習心得體會心得體會。學校的名字叫做Seneca College,現在已經是加拿大最大的社群學院,而我所讀的專業是會計。我們四月份到了加拿大,等到九月份才正式開學,我們便多學習了一些語言課程。

在加拿大沒有受過歧視

來到加國,在生活方面我適應得還算比較快,租房、買菜做飯等等,沒有難倒這個從小就獨立自主的小姑娘,而且有一個好朋友形影不離。剛到加拿大的時候,什麼東西都感覺一個貴字,比如坐公交車雖然一塊多加幣,但換算成人民幣也要十來塊,在國內是打的的價錢。而且,那個時候國內往加拿大打個電話一分鐘就要20多元,感覺很奢侈,通常一週才打一次電話

那時大陸的留學生不像現在這麼多,所以也很少聚成一個小圈子,與當地人和其他國家來的學生交朋友便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在加拿大,不像在一些歐洲國家,當地人會有一種明顯的優越感。加拿大是一個移民的國度,來自各個國家的人都有,所以文化上比較多元,大家會互相聊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生活方式,沒有人因為你來自哪裡而歧視你。反倒是當時的港臺生面對大陸來的學生會有少少的優越感。那個時候香港剛剛回歸不久,大陸的經濟也沒有像現在一樣崛起,許多香港人對前途都感覺比較迷茫,所以留學生之間的看法也會有少少的不自然,不管怎樣,在加國的生活已經開始了―――讀書、工作、結婚、生子―――都與這個國家密不可分了。

留學學習心得 篇2

一、感於街道

守規則的汽車

中國人早已熟悉了收費站的“卡”,所謂的“卡”只是一根橫槓,只要它放下來車輛就必須停下繳費,這是眾所周知的規則。但是中國收費站的“衝卡事件”卻屢見不鮮,屢禁不止,令收費站的工作人員們頭疼不已。然而美國的收費站沒有卡!不要說卡了,快速收費道連工作人員都沒有。儘管沒有卡,車輛也不敢衝過去,因為一旦衝過去被抓住了,司機要承擔的是非常嚴重的後果,因此他們心裡連一點點僥倖的想法也不敢有。

相同的例子在道路上隨處可見。早在去美國之前我就聽說美國的汽車在很遠的地方見到要過馬路的行人就會無條件立即停車。聽到這種說法時我持懷疑態度:不可能每個司機都做到這點吧!但是在美國出國留學,我還沒見過一個不停車的司機。我的美國老師Jackie告訴我,美國司機停車的標準是行人的腳,只要行人的腳觸到馬路而司機沒有停車,司機將會面臨非常嚴厲的處罰,所以幾乎沒有司機敢在過馬路的行人面前不停車。

我們經常感嘆美國人有許多良好習慣。其實在美國許多良好習慣的養成有賴於嚴厲的懲罰尺度。以上只是兩個簡單的例子。我相信如果中國也能建立一套成熟的懲罰制度,中國人也會養成許多現在看來可望而不可及的良好習慣。

跟陌生人說話

“不要跟陌生人說話”是中國家長及中國老師經常教導中國小孩的一句話,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但是這也是中國社會的悲哀,因為這樣,人與人之間無形中樹立起了一堵冰冷的牆。來到美國我才親身體會到,當人與人之間熱情相待時,社會的氣氛才會融洽,和諧。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也會感到很放鬆、自在。

先說說問路。在美國我問過好幾次路。令我感到驚訝的是,每當我小心翼翼地對路人說出Excuse me時,面對我的無一例外都是熱情洋溢的笑臉。更令我驚訝的還在後頭,問路時遇到“不知道”的路人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通常在中國,被問的人說一聲不知道就走了,可是在美國有許多被我問到的“不知道”的路人卻很熱心地幫我找來了“知道”的人指路。更有一些散步的路人直接把我帶到了目的地。這種熱心令我不知不覺間放鬆了對人的戒備。

美國人的熱心還體現在很多方面。一次我跟同學去星巴克咖啡屋,想著給愛喝咖啡的媽媽帶一包咖啡粉回去。因為揹包太重,我就把它放在同學們圍坐的咖啡桌上,然後轉身去挑咖啡粉。也不知道挑了多久,偶然回頭卻讓我吃了一驚:咖啡桌旁早已沒有了同學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一對正在尋找揹包主人的老夫婦。看見我走過去,那對老夫婦對我說“你的包吧?忘了拿了?”我趕緊跟他們說“謝謝”。雖然在美國隨處可見這種熱心,但我仍然一次又一次被感動。

美國人的熱心不知不覺中讓我們對周圍的美國人充滿信任,來到美國,同學們都不由自主放鬆了對周圍人的戒備,去到哪兒揹包隨處放,甚至還有同學喊出了“住在美國賓館,東西隨便扔。”因為如果客人不慎漏了東西在賓館,只要客人來信要求寄,賓館就會寄回去。因為不會認硬幣的面值,許多同學買東西時乾脆把自己帶的所有硬幣全部倒出來讓售貨員拿。這些事情在國內我們是不敢想的。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融洽,變得信任,這是我們大家的願望。美國這個世界超級大國在這方面讓我們體會到了:一個成熟的社會不應該是一個“不跟陌生人說話”的社會。

女士優先

女士優先是美國人的一個習慣,也是美國社會的一個規則。這個習慣讓沒有女士優先觀念的我們非常地不習慣。

先說女生。每當Jackie向男生們強調在美國要做到禮讓女士時女生們總是會很開心地笑,但是笑過就算了,並沒有往心裡去。真正走在路上遇見紳士禮讓時我們都不禁一愣,有反應快的女生說一聲“謝謝”就先行了,而有些不好意思或者反應慢一些的女生則會搖搖頭對紳士說“你先(You first)”,這時候紳士會保持筆直立正的姿勢微笑著搖搖頭出國留學心得體會6篇_大學生出國學習心得體會出國留學心得體會6篇_大學生出國學習心得體會。女生們才恍然大悟:美國的社會是女士優先的。於是趕緊說聲謝謝走人。雖然有時候會覺得這種反應不過來的情況很尷尬,但是這就是一種對美國社會適應與融入的過程。

對比起女生,男生對女士優先這個習慣適應的過程就艱難多了。男生們的性格本來就大大咧咧,什麼都不往心裡去,再加上風風火火,到哪都一擁而上,全然不顧後頭的女生。這是男生們在國內的習慣,女生們也都習慣了。但是周圍的美國人不習慣,有的會用奇怪的眼神看上幾眼,有的甚至會上前提醒:男士們,在美國要女士優先。雖然很多男生直到離開美國也沒有養成女士優先的習慣,但是他們至少親身體會了這個女士優先的社會。

在中國也有很多提倡女士優先的人。但是至少在目前這個願望的實現有很大的難度。畢竟中國人太多,素質也偏低,目前的社會現實也不允許有紳士精神的中國男士到哪裡都做到女士優先。但是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女士優先應該也會慢慢成為我們的習慣。

二、感於家庭

做客

英語課上我們都學過“Make yourself at home”這個片語,意思是不要客氣。我的host mother Cady帶我去她的朋友家做客讓我親身體會到了美國人做客的方式。

其實剛到Jackie家我就發現很多時候美國人做事情很隨意,比如他們的飲食。很多美國家庭並沒有固定的用餐時間,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餓了就吃。去美國家庭做客也是如此,除非是聚餐,否則也是根據個人的喜好,誰餓了主人就會拿東西給誰吃,吃飽了就算了,並不會要求客人再多吃點。客人想要吃什麼就跟主人說,一般主人都會拿給客人,或者告訴客人放在哪裡讓客人自己去拿。客人從始至終都處於主動的地位,這也是美國人重視人權的體現,但是因為這種客人主動的習慣是跟中國完全相反的,所以這次做客讓我也有了一次適應過程。

因為下午跟Jackie去了史密斯大學,我回家稍微晚了些。Cady已經在朋友家吃完晚餐了,知道我還沒吃晚餐就把我也接到她朋友家。一進門她朋友就問我“肚子餓嗎”?我想也不想張口就說“不餓”。聽到我說“不餓”Cady和主人都很驚訝地看著我,Cady還再三問我“你確定嗎?”我說是。令我沒想到的是接下來我費了很多口舌跟面前兩位無法理解我不餓的人解釋為什麼我不餓。解釋完了,大家圍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接下來主人又問我要不要吃冰淇淋,要不要喝咖啡,我都很客氣地說不要。可是我很快發現如果我一直說不要我會什麼都沒得吃,於是我強迫自己開口要了一杯冰茶和一塊比薩餅。這種主動開口的方式讓我感覺很不適應,但是同時我也很欣賞這種方式。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很多客人說“不要”是出於客氣,但是也有很多時候他們是真的不要,所以有時主人熱情添上的食物會讓客人勉為其難。當然了,客人主動與被動是兩個國家不同的傳統文化所造成的文化差異,應該是各有所長。這次的做客經歷讓我有了一次寶貴的體驗。

母親的管轄範圍

我早已經習慣了中國父母對孩子一管到底的方式。雖然早在去美國之前就對美國父母對孩子民主的管理方式有所耳聞,但是在親眼見到Jackie對她的孩子們的管理時,我不禁感到驚訝與不適應。

Jackie有三個兒子,最小的兒子Jarred才15歲,但是已經開始在麥當勞掙自己的零用錢了。我最喜歡跟Jarred在一起玩。有一次我跟Jarred玩捉人遊戲時他跑進了自己的房間,我想進去捉他,他說不行。他告訴我Jackie曾經告訴過他,任何人沒有他的允許都不能進入他的房間,當然這個“任何人”也包括他的母親。至於房間的清潔工作如果他有需要可以請他母親幫忙,不過一般都是自己動手。聽了這話我感覺非常驚訝,同樣是15歲,Jarred已經擁有了自己的領地,而多數中國孩子早已習慣了父母隨意進入他們的房間檢查。

還有一次,我問Jackie能不能找誰借一輛單車,我想騎著單車到周圍轉一下。Jackie告訴我Jarred有一輛單車,可以問他借。剛好Jarred就在旁邊,但是他說他不能把單車借給我。這時Jackie開口了。我以為Jackie會要求她兒子把單車借給我,卻沒想到Jackie只是幫我請求而已,我以為有Jarred的母親出面我一定可以借到單車,Jarred不會連他媽媽的面子也不給吧?可是沒想到Jarred說不行就是不行,因為他從來不把他的單車借給別人。見兒子如此“頑固”,Jackie對他並沒有半點責怪,只是一個勁地向我道歉,說她也沒有辦法。

雖然借不到單車會讓我覺得有些失望,但是這種母子關係卻讓我羨慕。母親不是高高在上,孩子也不必對母親惟命是聽。這樣子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也會使母子關係更加融洽。許多家長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叛逆,實際上適當給孩子一點他們自己的空間也是一種比較好的教育方式。

我在美國留學的一個月裡親身感受著中美文化之間的衝擊,其中的感受還有許多,這只是其中感受比較深的幾點。一個月的時間用來感受一個國家的文化確實太短太匆忙。我想,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會願意再次前往美國探尋它的文化底蘊,感受中美文化之間的衝擊與融合。

留學學習心得 篇3

牛津大學本科二年級數學專業。在國內普通高中讀書,高二後到英國,先是讀了兩年大學預科,後考入牛津。

留學感受

讀大學就靠自覺。在牛津讀本科,每天只有兩個小時的課,一個星期有4、5張卷子要做。其他時間自己安排。剛入學時,學校在新生手冊裡就提醒,“如果要拿到很好的成績,你每天都要學習,至少早上9點到下午5點是學習時間,晚上可以自由安排時間。”不要以為進了名校就進了保險箱,這只是學習的開始。

名校申請並不像想象中的難。很多學生認為,好的大學遙不可及,其實不是這樣。我參加的是英國大學聯考,從個人經歷來說,如果預科讀比較好的學校,加上中國學生平時學習比較努力,考上好的大學並不困難。總的來說,在英國考大學要比在中國考容易得多。當然也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牛津的學費很貴,一年的學費加生活費大約兩萬英鎊,學生要在讀大學之前就作好經濟預算。

留學建議:

一定要選擇好的語言學校。有的中國學生到了不好的語言學校,往往會學“壞”,不努力學習,整天結交朋友或者出去玩。因為讀語言不會有很大的學業壓力,有的人就借學語言的名義玩或者打工。

另外,現在中國人來讀語言的越來越多,很多語言學校成了中國人的學校。有的班裡10個學生有8個是中國人,這種學校對你語言提高沒有幫助,語言學校又是留學過程中最貴的消費,所以選語言學校很重要,不要輕信中介的宣傳,要問清楚中國學生在學校佔多大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