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信仰觀後感心得體會(六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48W

信仰觀後感心得體會(一)

信仰觀後感心得體會(六篇)

生活於物質豐沛的年代,在每天的奔波忙碌中不知道為什麼而活著,於是,信仰對於許多人來說成為了一種觸及不到的東西。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用不爭的事實,用一幕幕珍貴的歷史畫面告訴我們,是什麼造就了我們的黨?是什麼支撐著我們的黨走過了這風風雨雨的91年?為什麼在各個時期會湧現出一批批優秀的共產黨員?答案就是信仰。

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理論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社會形態,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今天,我們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的未來,是共產主義!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三個大的歷史時期,將近一個世紀過去了,曾經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是不是已經變得平淡?曾經光芒閃耀的信仰真諦,將怎樣成為我們矢志不移堅守的精神家園?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對信仰的豐富和完善,對信仰的忠誠和實踐始終是共產黨人如磐的根,不變的魂。中國共產黨被跟隨的最大理由是為普通百姓,為人民,為大多數人謀福利的宗旨。中國共產黨之所以獲得人民的信任,正是因為她信仰“為人民服務”的真理,且前仆後繼,捨生忘死地去捍衛真理。然而在堅守信仰的路上,有人在鮮血和死亡面前膽怯,在金錢或功名面前迷失,不是所有的共產黨人都能堅守信仰。中國共產黨建黨之初,曾經有13位代表參加黨的一大,然而其中的三個人陳公博、周佛海、張國燾最終沒有經受住考驗,都先後背叛了自己的信仰。選擇信仰很艱難,堅守信仰更難。在和平年代,我們不需要像戰爭年代的先烈們一樣所面對生死抉擇的考驗,只需時時拷問自己,是否曾為一己私利放棄原則?是否已在聲色犬馬中渾渾噩噩?網路上被曝出的一條條官員貪汙腐敗的新聞一再刺痛著人們脆弱的神經。人們不禁要問:這些共產黨人還有信仰嗎?還值得人民群眾託付和信任嗎?今天讓我們重拾信仰的話題,正是因為我們的信仰放在蜜罐中,已有變成紙面的文字,思想上的空中樓閣。別把信仰踩在腳下。在最危險的情形下,信仰支撐著我們活下來;在最嚴重的困難面前,信仰幫助我們艱難渡過。共產黨人只有時刻保持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本色,堅定理想和信仰,才能不被歷史的洪流淹沒,共產主義才能成為一杆不倒的旗幟。

《信仰》的播出使我們重溫紅色經典,從不同歷史時期共產黨人為信仰奮鬥的光輝事蹟中體會先烈們視死如歸、前赴後繼的英雄情懷,從而堅定了我們共產主義信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我們最終實現共產主義最高目標而不懈奮鬥!

信仰觀後感心得體會(二)

近期,我局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觀看了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觀後,在全體黨員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引發了大家對“信仰”這一重要問題的新的思考。通過觀看《信仰》紀錄片,使全體黨員產生了以下感受和體會:

一、共產黨人必須始終堅守信仰

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大家都知道,人是應該有些信仰的。但如何選擇,如何堅守呢?這關乎一個人一生的命運,一個國家也一樣。《信仰》這部紀錄片以黨的90多年曆程為背景,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信仰,如何堅守信仰的。

共產黨員應以什麼為信仰呢?1920年《共產黨宣言》創造了共產黨信仰的起點。無數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信仰,前赴後繼,不停地追求、堅守自己的信仰,才有民族的獨立和今天的幸福生活。信仰有多大的力量啊!從91年前,13名黨的早期組織成員宣告成立中國共產黨,到今天擁有8000多萬名黨員的中國共產黨,是信仰,讓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二、共產黨人擔負起傳承信仰的使命

信仰會傳承,事業會延續。革命時期有方誌敏、陳樹湘、張思德、劉胡蘭等一大批拋頭顱、灑熱血的共產黨員;建設時期有朱光亞、王進喜、錢學森、李四光、華羅庚、鄧稼先等一大批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共產黨員;改革時期有沈浩、吳仁寶、孔繁森、楊善洲、李林森、谷文昌等一大批帶頭致富,忘我工作的領導幹部。當《信仰》這部紀錄片讓我再次重溫了前輩們那些信仰的故事,又一次踏過了先輩們那些信仰的足跡後,我相信,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XX年時,我們將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全面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XX年時,我們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餓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定會實現。

三、共產黨人應該把信仰作為精神力量

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如果信仰是崇高的,人就會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的人,不斷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塑造一個美好的社會角色。如果信仰是偏差的,那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就是扭曲的,這樣的人也會為他扭曲的信仰做出瘋狂的舉動,從而危害自身、危害社會。

四、共產黨人必須始終高舉起信仰的旗幟

信仰是旗幟。作為每一名共產黨員應在這面旗幟的引導下,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在平凡的崗位和生活中,做有益於黨的發展的事,有益於社會進步的事,有益於人民的事。把個人成長成才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之中;我們應該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用自己的行動在潛移默化中去影響工作氛圍,淨化社會環境。工作中服從領導,團結同事,堅持正義,主動溝通,少說空話廢話,多幹實事正事,努力適應新時期公司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文化修養,爭取為公司的發展多做貢獻。生活中勤儉節約、文明社交、遵章守紀、友愛他人,講秩序、講衛生,做好和諧社會中的一個和諧細胞,處處以一名新時代黨員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時刻準備著為黨的事業奮鬥終身。

信仰觀後感心得體會(三)

在建黨91週年來臨之際,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認真觀看了大型紀錄片《信仰》,紀錄片用一幅幅動人的影像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追求信仰,堅守信仰的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讓我對黨的歷史有了更深的認識,更加堅定了我共產主義的信仰。

信仰是堅定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理論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信仰的社會形態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人實踐信仰的奮鬥腳步,經歷了革命、建設和改革三個大的歷史時期。無論在多麼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這光芒閃耀的信仰真諦,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移堅守的精神家園。

選擇信仰很艱難,堅守信仰更難,在實踐和堅守信仰的道路上,鋪滿著荊棘,更有無數的革命先烈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革命前輩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叱吒風雲,震撼日月,擎起了照徹神州的通天火炬而直面生死。先烈們視死如歸,義無反顧,因為他們是頂天立地的人。信仰是引領他們前進的天,人民就是支撐他們奮鬥的地。

信仰在傳承,事業在延續。在和平建設時期,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孔繁森、沈浩、任長霞、吳任寶、郭明義等共產黨人,他們儘管身處不同年代不同時期,但卻始終貫徹著一個共同的宗旨,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用一心為公,一心為民的身體力行在人民的心目中樹立起了一座座豐碑,書寫著這些共產黨人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和事業觀,也詮釋著他們的堅定信仰。90多年來,共產黨人的信仰,已經變成了今天的旗幟,在這面旗幟的感召和引領下,越來越多的青年,加入到了黨的隊伍。青年黨員們用青春的活力給信仰的旗幟增添了新的光彩。在各行各業的平凡崗位上,無數青年黨員不畏困難,勇於創新,甘於奉獻,把個人成長成才,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中,生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真義,豐富了共產黨人信仰的時代內涵。

如果說,在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年代誕生的英雄為共產黨人的信仰繪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燒的歲月湧現的典型為共產黨人的信仰構築了精神高地;那麼,在與時俱進的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信仰將成為我們為人民服務的不竭動力,信仰體現為對我們事業的執著追求,信仰是對事業的堅守,信仰是捨棄小我成就大我的豪邁。

今天人們已經過上了前輩們為之犧牲為之奮鬥的幸福生活,而那91年前點燃的信仰燈塔,依然照耀著我們前行的路。信仰激勵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挫折的時候,當我們被納稅人誤解受委屈的時候,當我們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給納稅人解釋稅收政策的時候,當我們被繁重的工作壓的抬不起頭來的時候,為人民服務的信仰將成為我們勇往直前的強大動力和對事業孜孜以求的堅定信心。如果把個人的奮鬥,融入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那就成為了信仰的堅守。即使生命歸於結束,在信仰的堅守和傳承中,一輩子就變成了永遠。

無論歷史如何變遷,對信仰的豐富和完善,對信仰的忠誠和實踐,保持先進、純潔和優秀,始終是我們如磐的根,不變的魂。今天我們站在新時代的潮頭,信仰的光芒將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在平凡的崗位上我們用辛勞和汗水澆灌信仰的大樹,用青春和熱情書寫為人民服務的新篇章。

信仰觀後感心得體會(四)

當前,深度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在精神層面似乎存在著一種隱憂,即“兜裡錢越多,思想反而越空虛,財富積累越快,信仰反倒越失落”,“信仰失落”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中的一個現實課題。

“信仰失落”問題,主要是共同理想的淡漠、歷史方向感的喪失。《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一些黨員、幹部忽視理論學習、學用脫節,理想信念動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缺乏信心”。

時值黨的十八大如開之前,6月24日至25日晚,為慶祝建黨91週年,展示各個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理想信念和傳奇故事,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分“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3集,每集時長50分鐘,以黨的90多年曆程為背景,採用“大背景、小細節”的表現手法,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

按照學院黨委的通知安排,我自己在家認真觀看了這三集歷史文獻紀錄片,高度認同“央視製造”的創作水平和“震撼心靈”的教育效果:本片的確兼具電視政論片、文獻片、紀錄片之長,將展現歷史,刻畫人物,闡述理論融為一體,以人帶史,以事論理,主題鮮明突出,細節真實感人,表現手法新穎,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觀賞性很強的經典電視片,是對我們廣大黨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點教育片。

此片使我再一次系統地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教育的同時,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信仰的價值:信仰問題之所以如此重要而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是因為信仰不論對一個人或一個民族而言,它都能夠為人們提供一種關於行為善惡的最高標準,為社會道德體系提供正確的方向和依據。今天,面對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面對高校教育的改革創新,信仰包涵的價值整合、文化認同、行為引導等功能和特點,必然成為我們不得不深度審視和思考的重大現實問題。

作為黨員教師,不僅自己要在觀後更加純潔性自己的思想、更加堅定共產黨員的信仰,更要在實際行動中,以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身份,進一步在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詮釋和教育方面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保持黨員的先進性。

信仰是人所特有的一種精神狀態或精神機制,是在某種文化形態下形成的,對人的思維意識、行為取向具有支配作用的主導性精神機理,它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評價、選擇與行動。因此,信仰屬於精神範疇,是整體的精神姿態和綜合的精神活動,它的指向與歸屬是明確、自覺、積極和主動的,“它給人們提供的是除了知識以外的關於未來的信念,構成人類不斷向歷史縱深延伸和向未來極限挺進的精神支柱”,體現出對改造自然的情感衝動,或是對生存狀態的美好憧憬和不懈追求。

總有一種信仰讓我們充滿力量,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奮進前行。片中展現的我們黨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90年來各個時期的優秀共產黨員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蹟,無不激勵我們堅定信念,奮發進取,創先爭優。

但是,我們也不必諱言,在我們黨8000多萬人的隊伍中,也確實有極個別領導幹部和極少數黨員,“思想上入黨”問題沒有真正解決好,是否真信真教真幹馬列主義,是否“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是否把從事的職業當作一生的事業來做……這些問題,言行不一的現象還是有的,極個別人身上這種現象還很嚴重,確實是到了需要“信仰追問”的地步了——即“入黨為了啥”?

解決當下黨員的信仰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把黨的“組織理想”真正轉化為個人的理想信念。為此,我們需要超越“個人計算”,要有革命先烈“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那樣的信念與胸懷,真正為信仰而活。具體地說:第一,從超越自我、體現生命無限價值的角度提出每個人、尤其是領導幹部不可迴避的信仰問題,這就是“身後給人們留下什麼”,如何於私上不愧祖宗、下不愧子孫,於公上不愧人民群眾,下不愧崗位職責。第二,從黨和國家高度認同的角度建立健全黨和國家的榮譽制度,從制度上落實“千杯萬杯不如群眾的口碑”。

信仰在心中,實績需創優。有革命先烈的激勵,有江蘇新時期“三創三先”精神的引領,作為江蘇特質黨員群體的一員,我將在“追問信仰”的歷程中,接好先烈的信仰之旗,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黨的十八勝利召開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信仰觀後感心得體會(五)

當前,深度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在精神層面似乎存在著一種隱憂,即“兜裡錢越多,思想反而越空虛,財富積累越快,信仰反倒越失落”,“信仰失落”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中的一個現實課題。

“信仰失落”問題,主要是共同理想的淡漠、歷史方向感的喪失。《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一些黨員、幹部忽視理論學習、學用脫節,理想信念動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缺乏信心”。

時值黨的十八大如開之前,6月24日至25日晚,為慶祝建黨91週年,展示各個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理想信念和傳奇故事,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分“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3集,每集時長50分鐘,以黨的90多年曆程為背景,採用“大背景、小細節”的表現手法,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

按照學院黨委的通知安排,我自己在家認真觀看了這三集歷史文獻紀錄片,高度認同“央視製造”的創作水平和“震撼心靈”的教育效果:本片的確兼具電視政論片、文獻片、紀錄片之長,將展現歷史,刻畫人物,闡述理論融為一體,以人帶史,以事論理,主題鮮明突出,細節真實感人,表現手法新穎,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觀賞性很強的經典電視片,是對我們廣大黨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點教育片。

此片使我再一次系統地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教育的同時,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信仰的價值:信仰問題之所以如此重要而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是因為信仰不論對一個人或一個民族而言,它都能夠為人們提供一種關於行為善惡的最高標準,為社會道德體系提供正確的方向和依據。今天,面對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面對高校教育的改革創新,信仰包涵的價值整合、文化認同、行為引導等功能和特點,必然成為我們不得不深度審視和思考的重大現實問題。

作為黨員教師,不僅自己要在觀後更加純潔性自己的思想、更加堅定共產黨員的信仰,更要在實際行動中,以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身份,進一步在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詮釋和教育方面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保持黨員的先進性。

信仰是人所特有的一種精神狀態或精神機制,是在某種文化形態下形成的,對人的思維意識、行為取向具有支配作用的主導性精神機理,它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評價、選擇與行動。因此,信仰屬於精神範疇,是整體的精神姿態和綜合的精神活動,它的指向與歸屬是明確、自覺、積極和主動的,“它給人們提供的是除了知識以外的關於未來的信念,構成人類不斷向歷史縱深延伸和向未來極限挺進的精神支柱”,體現出對改造自然的情感衝動,或是對生存狀態的美好憧憬和不懈追求。

總有一種信仰讓我們充滿力量,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奮進前行。片中展現的我們黨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90年來各個時期的優秀共產黨員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蹟,無不激勵我們堅定信念,奮發進取,創先爭優。

但是,我們也不必諱言,在我們黨8000多萬人的隊伍中,也確實有極個別領導幹部和極少數黨員,“思想上入黨”問題沒有真正解決好,是否真信真教真幹馬列主義,是否“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是否把從事的職業當作一生的事業來做……這些問題,言行不一的現象還是有的,極個別人身上這種現象還很嚴重,確實是到了需要“信仰追問”的地步了——即“入黨為了啥”?

解決當下黨員的信仰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把黨的“組織理想”真正轉化為個人的理想信念。為此,我們需要超越“個人計算”,要有革命先烈“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那樣的信念與胸懷,真正為信仰而活。具體地說:第一,從超越自我、體現生命無限價值的角度提出每個人、尤其是領導幹部不可迴避的信仰問題,這就是“身後給人們留下什麼”,如何於私上不愧祖宗、下不愧子孫,於公上不愧人民群眾,下不愧崗位職責。第二,從黨和國家高度認同的角度建立健全黨和國家的榮譽制度,從制度上落實“千杯萬杯不如群眾的口碑”。

信仰在心中,實績需創優。有革命先烈的激勵,有江蘇新時期“三創三先”精神的引領,作為江蘇特質黨員群體的一員,我將在“追問信仰”的歷程中,接好先烈的信仰之旗,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黨的十八勝利召開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信仰觀後感心得體會(六)

9月14日,市組織部組織選派幹部和大學生村官集體觀看紀錄片《信仰》。作為一名剛剛加入大學生村官隊伍的高效畢業生,觀看這樣一部以黨的90多年曆程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主題,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堅持理想信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紀錄片,我的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

《信仰》是由《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三集組成的歷史文獻記錄片,片中記載了中國各個時期的優秀共產黨員們以熱血和汗水譜寫出的一幕幕中華民族崛起的歷史畫卷。

從陳望道藉著一盞昏暗的油燈翻譯《共產黨宣言》到彭湃當著一萬多農民的面將一箱子田契鋪約一張張燒燬,信仰的選擇迎來的是人民的希望和民族的光明。而在堅守信仰的荊棘道路上,鮮血和生命染成的紅色,最終匯聚成了那一面偉大的五星紅旗。在影片中,關於入黨誓詞的一段描寫,讓我不禁回想起了自己大學時期中,從上黨課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到最終成為一名正式的共產黨員的那一段時光。

“我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祕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這段入黨儀式的宣誓詞,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幾經調整和修改,而誓詞最後的四個字,“永不叛黨”,最終被保留了下來。在我們的入黨儀式上,我也曾舉起右手,緊握成拳,嚴肅而又認真的朗讀這段誓言,但是卻沒有像這次聽得這段誓言時這樣激動和驕傲。在無數的革命前輩和先賢先烈們的映襯下,這段誓言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中保證、一種承諾。它是早期共產黨人對祖國未來的期望,是工農紅軍艱難前行的動力,是解放軍戰士英勇無畏的支撐,是新中國建設者們堅守的道路,更是我們年輕的共產黨員不變的信仰。

人,選擇信仰很艱難,堅守信仰更艱難。難就難在,信仰是由不同階段的目標連線起來的,在實踐過程中要經歷許許多多的挫折、失敗、磨難與考驗。堅守信仰往往比堅守生命更不容易做到。革命戰爭年代,彭湃、方誌敏等英雄先烈做到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孟泰、王進喜等勞動模範做到了;改革開放新階段,沈浩、孔繁森等時代先鋒做到了。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無比堅定,更看到了為踐行理想信念所表現出來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咬定青山不放鬆”,堅守比信仰更重要。正因為堅守,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總是帶給人春天般的溫暖;張思德雖然20來歲老得像個農民,但臉上的笑容是燦爛的;劉胡蘭面對敵人的鍘刀無所畏懼,憑的也正是心中的浩然正氣。

作為剛剛加入村官隊伍的年輕黨員,時代賦予了我們新的使命,那就是全心全意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和奉獻,實現我們的誓言,踐行我們的信仰。信仰不是一種學問。信仰是一種行為,它只被實踐的時候才有“意義”。讓我們向那些優秀的中國共產黨人學習,踐行我們的信仰。我們要學習實踐李源潮部長重要講話精神,踐行“善於學習甘於奉獻艱苦奮鬥清正廉潔”十六字精神,始終牢記黨的宗旨,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帶頭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更好地立足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始終固守誠實、正直和謙虛的為人,始終堅持共產黨的理想信念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