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麗華同志事蹟個人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6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2W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麗華同志事蹟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朱麗華,女,1957年10月出生,1994年10月入黨,大專文化,現任嘉興市南湖麗華推拿診所所長。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麗華同志事蹟個人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6篇)

朱麗華同志是一位盲人推拿中醫師,一級視力殘疾人,但她身殘志堅,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精神可嘉,在黑暗的世界裡創造了一份光明的事業。

不言放棄,把推拿做成事業

由於意外事故,一個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和希望的少女,再也看不到藍天白雲,看不到綠樹紅花,看不到彩蝶飛舞,五彩繽紛的世界從此變成了無法抹去的黑色,當時她感覺人生如跌落萬丈深淵,極度失望,一度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在痛苦和絕望的掙扎中,她終於迎來了希望。1985年,組織上送她去參加全省盲人按摩技能培訓班學習,培訓期間接觸了與她有著相似命運的盲人朋友,他們身上自強不息的精神讓朱麗華又看到了新的希望。這次培訓使她不僅學到了技能,還使她開闊了眼界,思想豁然開朗,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她發誓要成為一名按摩醫生,自食其力,為病患解除痛苦,為廣大群眾服務。她堅信自己雖然沒有視力,但卻不能沒有事業,一定要發奮努力工作,在有生之年多幫助別人。

學成回來後,她被分配到嘉興福利院工作。1986年,在福利院的支援下成立了康復室,全身心治療院裡的幾個腦癱患兒。在她的精心治療下,這些不能走、不能站立、不能坐甚至連哭都不會的孩子半年後居然能夠慢慢站起來,甚至會說話了。由此,福利院康復室的名聲越來越大了,盲人推拿按摩醫生朱麗華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了,社會上的腦癱患兒紛紛被送到朱醫生這裡治療。隨著收治病人越來越多,1992年,在嘉興市殘聯的關心和幫助下,朱麗華擴大了康復室的規模,成立了福利院推拿按摩康復中心,並將診所列為正規的醫療醫保定點單位,還接收盲人徒弟學習按摩推拿技術,為廣大病人服務。至今,已有200多名腦癱患兒經過她的治療,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復,有部分腦癱患兒甚至能與健康小孩一起上幼兒園,給患兒家長帶來了無比的快樂和安慰。但朱麗華並沒有滿足,她希望能有更多殘疾人體會到她的快樂,20xx年來,她陸陸續續帶了38個盲人徒弟。帶盲人學推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缺少視覺上的感受,很多人對動作力度、位置拿捏不準,朱麗華就拿自己當試驗品。很多回,她的面板在一次次教學中被搓破,但她沒有一句怨言,而是讓徒弟們換個地方,繼續練習,直到學會了才停止。在她的盲人推拿診所學習上班的盲人徒弟,不僅解除了殘疾人就業難的後顧之憂,而且每月有20xx多元的收入,在自食其力的同時還能為家裡增加收入。

她20xx年如一日,始終把診所當作自己的家,視病人如親人,節假日也從不休息,刻苦鑽研推拿技能,不分白天黑夜為病人治病。她內病外治,為一個個腦癱孩子推拿按摩,先後有百餘患兒在她手下站立起來;她自學成才取得大專文憑;她白手起家辦診所,解決了近10名殘疾者就業……從事推拿職業至今,累計接受其推拿按摩治療的患者已達16.8萬餘人。

不忘感恩,用愛心回報社會

朱麗華永遠記得,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是各級政府、各級殘聯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援下,她才一步步走到今天。飲水不忘挖井人,多年來,她始終不忘回饋社會,熱心公益事業,用愛心溫暖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為全市的公益事業作出了諸多貢獻。“有生之年多回報社會,多幫助別人”,朱麗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xx年夏,正值市福利院推拿診所成立20週年,朱麗華為回報社會對她個人和診所的關愛,毅然將自己多年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5萬元錢捐贈給南湖區的20名貧困學生,鼓勵他們不要因貧窮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每位學生得到助學金2500元。20xx年6月,在全市開展的“我為南湖增光輝”活動中,朱麗華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在捐出2個月工資的基礎上,又主動捐獻1萬元,以實際行動支援南湖革命紀念館新館建設。20xx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平時省吃儉用的朱麗華第二天就到銀行捐了1000元,幾天後在單位組織的捐款活動中又捐了20xx元,一直從廣播裡瞭解災情的她得知這次地震帶來的巨大損失後,又取出多年積蓄10萬元,作為“特殊黨費”全部交了出去。為了讓更多的人蔘與公益事業,她創辦的推拿診所成為第一批96345社群服務求助中心加盟企業。當“96345”組織加盟企業和社群中有一技之長服務者進社群、下鄉鎮開展公益活動時,朱麗華總是率診所員工積極參與。有一年夏天開展“黨員奉獻日”義務服務活動,朱麗華不顧行走不便,冒著攝氏37度酷暑,打的來到活動現場華庭街為市民服務。目睹此景此情,周圍市民十分感動。熟悉她的人說,朱醫生生活十分簡樸,卻把幫助他人視作自己人生最重要的內容。朱麗華每年至少把3個月收入捐贈給社會,貧困孩子、病弱殘疾人更是朱醫生資助的物件。有人說她傻,但朱麗華卻始終認為,愛心是需要傳遞的,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要盡多少義務,儘可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她開辦的嘉興市南湖麗華推拿診所現有推拿師8名,且全都是盲人,唯一操作電腦的工作人員也是位殘疾者。業內人士說,如此全是殘疾人的推拿診所在全國也是很少的。作為嘉興市醫保定點單位,南湖麗華推拿診所每年接待患者4萬多人次。

不遺餘力,讓社會關注殘疾人

朱麗華在從事盲人按摩的同時,還積極主動投身於殘疾人事業。1998年,由於對殘疾人事業的熱心和傾情,她被推選為嘉興市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副主席、嘉興市盲人協會主席。擔任盲人協會主席以來,她協調起草制定了《盲協內部管理條例》及《盲協組織機構工作規範》,使盲協的組織工作有了更具體的規範章程,指導盲協工作更快走上正軌。在她帶領下,嘉興市盲人協會進一步完善了組織建設,形成了網格化管理,為殘疾人溝通交流、拓展知識、開闊視野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她還組織協會成員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業餘交流慰問活動,多次幫助協會中生活困難的成員解決難題,使他們的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她還多次組織協會成員學習盲文,參觀市圖書館盲人閱覽室,使大家增長知識,豐富生活,快樂地面對人生。她心中時刻裝著盲人,同盲人交朋友,把愛心無私奉獻給了這個特殊的群體。盲人哪裡有需要她就出現在哪裡,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她忙碌的身影。

朱麗華在當選嘉興市政協委員期間,積極參政議政,為維護殘疾人利益積極獻言獻策,做了大量的工作。作為殘疾人協會的代表,針對前期市區盲道被侵佔現象嚴重和盲人乘公交車難等問題,多次在有關場合呼籲有關部門加強盲道管理,提出對盲人實行免費乘車照顧等建議。在她的積極奔走呼籲下,這些問題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並得到較好解決。

在嘉興,每當人們提起盲人按摩中醫師朱麗華,除了豎起大拇指敬佩其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之外,對其評論更多的是她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面對困難毫不畏懼、面對挫折毫不氣餒的拼搏勁頭、心存感恩無私奉獻社會的崇高品格。她時時刻刻在用心去點亮人生的軌跡,影響和感動著身邊的每個人。她挑戰坎坷的命運,憑著鍥而不捨的努力,終於擁有了今天的這份事業。

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朱麗華打點著嶄新的每一天,抹亮著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感動著周圍的每一個人。她讓她的人生不再有黑暗,她點亮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心靈,更讓這個社會充滿光明。

朱麗華先後被評為浙江省百名優秀工人、嘉興市學雷鋒先進個人、嘉興市殘疾人自強模範、嘉興市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等,連續四屆當選嘉興市政協委員。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麗華同志事蹟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朱麗華雙目失明,卻為他人帶來光明未來。20xx年來,她捐款373萬元,資助了寒門學子480人次,還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她先後獲得了“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道德模範”“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等30多項榮譽。

9月21日,初心榜樣朱麗華的事蹟見諸報端,朱麗華用初心書寫的大愛故事震撼了嘉興人。“自己少花一元錢,就能多捐出一元錢。”“讓幫助過的人活得有尊嚴,是我最大的快樂。”“我的財產、我的器官、我的一切都將捐獻給社會。”她的肺腑之言,溼潤了讀者的眼眶,也映照了一個紅船旁六旬黨員的信仰之光。

9月29日下午,嘉興市委書記張兵專程來到南湖區麗華推拿診所,看望慰問盲人黨員朱麗華,並向她送上了鮮花。

10月10日,中共嘉興市委作出決定,在全市廣泛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的活動。嘉興全市掀起了一股向朱麗華學習的浪潮。

從報紙到電視、新媒體,朱麗華這個名字被印刻在人們眼中、耳中、心中。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心有大愛、樂於奉獻的她,成了全社會的榜樣。市委書記張兵先後兩次就朱麗華的報道作出重要批示,倡導全市共產黨員和各級幹部認真學習。

10月16日開始,朱麗華一次又一次走上宣講臺,將她的初心和她的夢想娓娓道來。從市區到縣市,從機關到學校,從部門到街道……人們一次又一次地被她感動,熱淚盈眶。

被她的事蹟吸引而來的,還有新華社、央視、中新社、浙江日報等省級主流媒體,她的事蹟也從嘉興,傳播到全省,乃至全國。

10月27日,第六屆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全國殘疾人展能節在嘉興開幕。朱麗華的事蹟在殘疾人之間口口相傳,國務院和中殘聯、人社部等國家相關部委的領導接見了朱麗華。

褪去榜樣的光環,朱麗華依然是殘疾員工的好所長,是貧困學子的好媽媽。有人想來診所看望她,都被她一一回絕,“如果聽了我的故事有感觸,不妨將愛心傳遞,多關注身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11月14日,朱麗華在前期捐款333萬元的基礎上,向嘉興市民政局發起的“暖巢行動”匯去了第一筆40萬元善款。40萬元,相當於她為顧客推拿6600多次。她要為低保家庭改善生活環境,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而她對於自己,依然苛刻,不論走到哪裡都穿著同一件紅色外套。

愛心使者,是她對自己的定位,也是她給人留下的最深的印象。11月19日,朱麗華獲評第六屆“浙江慈善獎”。手握愛心形狀的獎盃,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將堅守初心,繼續傳遞溫暖和愛。”

喜訊接連傳來,朱麗華入選了感動中國20xx年度候選人物。她和中國女排、張富清、黃文秀等先進人物一起,出現在了感動中國候選人名單上。這一次,她不僅僅感動你我,感動嘉興,也將感動全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麗華同志事蹟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尊敬的毛警官:我還是喜歡在看守所裡那樣稱呼你為領導或者像暗地裡那樣喊你老毛.....”

“毛領導,您是個好人,是個好領導......讓我沒有任何理由不尊重您,不感謝您!”

“這裡有一位會發光的警官——毛卓雲。”

這些話,摘錄自寧波市看守所艾滋病監區收押人員寫給管教毛卓雲的信件,厚厚一打書信裡寫滿了在押人員對毛卓雲的感激之情。

一位普通的看守所管教怎麼就成了收押人員眼中“會發光的警官”?“老毛”、“毛領導”、“毛校長”,毛卓雲的這麼多稱呼又是如何得來的?這還得從20__年10月說起......

總有人要乾的,要幹就要把事情幹好!

20__年10月,寧波市看守所特別搭建了三間艾滋病監室,開啟了艾滋病在押犯的收押工作。

“從來沒有收押過艾滋病人,大家都沒有經驗。”寧波市看守所副所長袁錦到現在還回憶得起12年前,接手這項工作時大家面臨的壓力,“看管艾滋病在押人員需要準備些什麼呢?起碼要先挑選一個合適的管教吧!”

“給我六個月時間,管好了我繼續,否則另請高明。”毛卓雲第一個跟所領導舉手,拍著胸脯立下了軍令狀,主動要求把活交給他。

該不是一時興起吧,老毛究竟考慮清楚沒有?當所有人都在心裡暗自替老毛捏把汗的時候,沒有人知道老毛說這話的底氣究竟有多足。“沒有一個同志像他這樣把崗位業務鑽研得那麼深那麼細,自學了心理學,病理學......”寧波市公安局監管支隊支隊長裘敏華知道,老毛已經準備好了。

毛卓雲,1981年入伍,1997年從武警寧波支隊轉業後進入公安系統,20__年調入看守所從事管教工作。同事都愛叫他“老毛”,不光是因為他年紀比其他人大,還因為軍人出身的他,身上總帶著“老戰士”的韌性和堅定。

老毛常說:“作為一名管教,文憑不一定要很高,但要有一顆不斷學習的心,時刻保持學習的熱情。”這次老毛的學習熱情很高,他先是上網查閱了大量有關艾滋病的資料,又到市疾控中心向專家請教相關常識。把艾滋病在押人員收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全部瞭解清楚後,老毛第一次打開了艾滋病監室的門。

“當第一次開監室門進去時,心裡發憷。”透過厚厚的鋼化玻璃防護罩,老毛看到艾滋病在押人員無精打采地坐著,眼裡寫滿對老毛的鄙夷。不管老毛怎麼打招呼,裡面的人就是一聲不吭,監室氣氛沉悶而壓抑。和其他在押人員相比,艾滋病患者的對抗情緒更重,管教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就是來自在押人員的人身攻擊,以及護理中面臨的因職業暴露而感染艾滋病的風險。

“他們用打溼的毛巾甩監室頂上的燈泡,用身體不停撞擊防彈鋼化玻璃門,我不敢進去,但又不得不去做工作,於是我想到寫信,我把信貼在玻璃上讓他們自己看,內容很簡單,幾句話,就是把自己要說的內容寫給裡面的人看。”就這樣,老毛開始跟在押人員用書信交流。

“我告訴他們,你們有什麼要求可以跟我講,但看守所的紀律規定我也告訴他們,要他們必須遵守。”老毛用心寫下一字一句,把噓寒問暖的話語貼在玻璃上,虔誠地等待著迴應。慢慢地,在押艾滋病人開始給老毛“回信”了,一開始只有幾個字,後來是幾句話,再後來就是一整張紙。直到有人主動跟老毛袒露心事表達願望,書信的交流才逐漸被對話取代。曾經鬧事不服管的在押病患紛紛認準老毛是自己無話不談的夥伴,曾有人感動地對老毛說:“毛警官,自從我得艾滋病以來,親朋好友都拿我當瘟神,而你卻敢這樣和我面對面交談!”

打破與艾滋病在押人員的交流阻礙,這只是老毛接手這項工作的一個開始,看管艾滋病患除了要用真心和耐心,還需要勇氣。20__年,暴力襲警的艾滋病患者王某到看守所時,拒不配合民警收押,大吵大鬧還不停吞食異物。老毛果斷放棄休假,鑽進監室裡沒日沒夜陪伴他,真心的交談使王某的情緒逐漸平靜下來。但不久後,王某因得到最終判決情緒再次失控,開始瘋狂攻擊管教和獄醫。老毛二話沒說叫同事開啟監室大門徑自走向近乎癲狂的王某,張開雙臂把他緊緊抱住。突如其來的擁抱,讓王某頓時愣住了,淚水奪眶而出。老毛用手輕拍他的背,尤如在安撫一個嬰兒,王某在老毛的臂膀裡哭得像一個孩子......

事後回想起來,老毛坦陳自己真是有些後怕,“要是被他突然咬一口呢?真的是害怕的!”每日與在押的艾滋病患打交道,猶如把自己長期暴露在高危的風險之中,老毛會定期去給自己自費做HIV檢測,做完後卻常常害怕去領檢測結果。“目前為止都沒有檢出病毒。”檢測結果總是令老毛一身輕鬆,可老毛的家人卻一點也輕鬆不起來。

最初的兩年,看管艾滋病在押人員的事,老毛跟家裡人隻字未提。一次偶然的機會,妻子翻看報紙時,一篇關於老毛的專訪突然映入眼簾,“新聞裡寫的毛警官不就是他嗎?”妻子這才明白了老毛這兩年究竟在做些什麼。“我罵他是傻子!”儘管老毛的妻子在寧波望春監獄工作,某種程度上講她更能理解丈夫作出的抉擇,可事情真落到自己家,她還是努力調整了很久的情緒,“我告訴他,兩點必須做到,一是回家前要做好清潔工作,二是一定要注意安全。”

如今,帶著一面鋼化玻璃牆的艾滋病監室空空如也,老毛把手頭接管的在押病患全都移到了普通監室。所裡給他配備的防護服,老毛也一次都沒穿過,“我如果穿了這身衣服(防護服)跟在押人員溝通我自己都接受不了,我曾經戴過一到兩次口罩,也很彆扭,無形之中跟他們產生很遠的距離,所以我就直接不穿防護服,也不戴口罩。內心產生距離,他要想跟我交流就不可能了。”老毛喜歡面對面地給在押人員傳遞艾滋病的最新治療訊息,讓他們樹立生存的信心。他還愛把自修的法學知識講解給大家聽,讓大家瞭解量刑的依據。運用自己掌握的心理學知識,老毛研究出好多套排解壓抑情緒的方法,用心教大家合理地釋放壓力。“毛警官要是哪天晚一點過來,我們都會著急地互相問,‘今天毛領導怎麼還不來看我們啊?’”每日兩次的談心機會,成了在押病患們一天中最大的期待。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的事情認真做,你就是贏家

“我最開心的事,就是把他們安安全全地送到監獄,我這顆心就放下來了,擔子也卸下來了。尤其是(送監)回來的路上,在車子上還可以打個瞌睡,睡個安穩覺。”看守所裡,在押人員來了一波又一波,不管物件怎麼變,老毛都在不斷重複做著一項工作——談話教育,矛盾處理,保證安全。

他常說:“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的事情認真做,你就是贏家。”在這十二年裡,老毛管教了500多名艾滋病在押人員,積攢了5大本十幾萬字的工作日記,還總結出了“五心工作法”——近心法(積極主動、想方設法接近在押人員,走進在押人員的內心)、正心法(用法律、法規,監規、監紀規範在押人員的行為,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感化在押人員的思想,用管教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淨化在押人員的心靈,樹立和傳播正能量)、勞心法(用鍛鍊身體的方法讓精力旺盛的在押人員釋放多餘精力,用精神轉移的方法讓其達到心理平衡)、破心法(尋找如何與在押人員溝通交流的平臺)、寧心法(當你非常憤怒的時候,當你受到他人欺侮的時候,當你看到不公平的事情的時候,冷靜十秒鐘)。

“您的工作法恐怕不止‘五心’吧?”面對寧聚記者的提問,老毛笑了:“那是不止,因人而異的,給每個人做工作都不一樣。”老毛的工作日記裡有很多用紅筆標註的內容,這是他工作內容的提煉和總結。

“作為一名管教,不一定要有什麼新招、奇招、怪招,有多大的發明創新,但一定要有經常總結的習慣。”老毛把對在押人員談話教育的內容,日常事務的處理,違規、違紀的處罰,以及在押人員的思想變化、教育成果等點點滴滴都記錄下來,經常翻閱對照比較。“有效的方法總結,進一步提高,完善。失敗的工作方法,及時剔除,改正。”

他的談話室門口掛著“毛卓雲工作室”的牌匾,辦公桌對面的牆上貼著一塊KT版,上面印著八個字:“微笑面對 啟迪心靈”。這是老毛的設計,為了提醒自己先要啟迪自己才能啟迪他人。“這間談話室,我專門是給年齡比較小一點或精神壓力比較大一點的人準備的,我需要給他們創造溫馨一點的環境,要開導他們的時候,就在這裡談話。”老毛指著辦公桌斜對面的兩個帶著銬扣的談話凳對寧聚記者說。老毛這間談話室的凳子是整個看守所裡獨一無二的,每個凳子上都鋪了紫色的毛絨坐墊,坐墊很小,看得出來是依照著凳子的尺寸定製的。這又是老毛的設計,“冬天比較冷,特地配的。”

20__年5月,市看守所前後共收押十幾名涼山籍人員,他們普遍文化程度低,最高的讀到國中二年級,有五名是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的純文盲。為更好地與他們溝通交流,老毛專門購置了紙筆,自制了識字卡片,他把監室變成了教室。開班一段時間後,班裡不識字的“付同學”學會了寫文章:“毛警官的話猶如清風一樣,驅走了我心中的陰霾,像雨露一樣滋潤著我乾枯的心田......”於是,老毛又有了一個稱呼——“毛校長”。

浙江省優秀人民警察、全省政法系統先進個人、寧波市優秀人民警察、寧波市監管能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個人三等功兩次,毛卓雲的榮譽數不勝數。正如寧波市公安局監管支隊支隊長裘敏華評價老毛的:“雖然看起來他是在做平凡的工作,但在我看來,他是平凡中的偉大,平凡工作中的英雄。”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麗華同志事蹟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篇4

內地第一家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創辦人,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世界貿易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香港中華青少年曆史文化教育基金執委會主席……美心集團創辦人伍沾德之女、71歲的伍淑清,但她現在最看重的是“園丁”的角色。

多年來,她一直以促進青少年教育健康發展為己任,為香港及內地青少年的交流發展作出諸多貢獻。她深深憂慮當代香港青少年在成長中因缺乏國家觀念而被誤導、被利用,希望通過各種方式讓香港青少年全面瞭解國家的文化及歷史發展,增加他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並運用香港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平臺,讓他們樹立正確而全面的世界觀。

位於香港小西灣的中華基金中學,是伍淑清示範教育理念的基地。該校自20__ 年辦學以來,一直提倡“立根中華文化,開拓國際視野,五育並重,發揮個人潛能”。位於校舍六樓的“中國資料中心”是該校學生學習中史科的最佳地點。這裡既有豐富的圖書,也有先進的影音播放器,擺在架子上的書大多是伍淑清親自從北京帶回來的,分成“香港概況”、“一帶一路”、“改革開放”、“中國概況”四個部分,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瞭解歷史。

國民教育須有“香港特色”

“之前,董建華先生來參觀中國資料中心時很受啟發,回去便邀請我就幫助青年認知自身國民身份、為國家培育人才等方面做研究討論。”伍淑清說,“我在香港迴歸之初,便跟特區政府提議要從小培養香港學生的國民意識,開設中史科,推行國民教育等,但香港教育局遲遲未落實這項工作,許多學校也對國家發生的事不夠了解,加上某些媒體的不實報道,很容易使香港青少年被誤導和利用。”

伍淑清看到香港最近發生的風波,此前的“佔中”事件,以及“反國教”的參加者許多都是年輕人,十分痛心。她說:“香港之前作為英國殖民地,迴歸後應該讓香港本土長大的孩子們明白自己是中國人,是香港居民。正是迴歸初期沒有重視國民教育,才在青少年的身份認同上暴露出各種問題。現在,香港社會中出現這麼多棘手的事情,政府也算‘自食其果’了。”伍淑清看問題深刻,言辭犀利,也不失幹實事的決心。她直言,香港因特殊歷史和制度,在國民教育上也必須有“香港特色”。

組織港青少年赴內地學習

什麼才叫“香港特色”?伍淑清雖出生在殖民地時期的香港,但祖國情卻深紮在她心中。她在兒時讀的義大利修女學校,牆上雖然掛著英國女王畫像,還是會教學生中國歷史、中國古文。“我的國文老師大多是從北京、上海過來的,他們也帶來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那時候讀的孫中山、岳飛等書,都給了我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愛國教育應該是細水長流、潛移默化的。那些偏頗的、非理性的成分,都不是真正的愛國。”伍淑清認為,香港與內地實行的是不同的政治制度,培養的人才各有側重,愛國教育也應有不同,要拋棄鴕鳥精神,也要抵制懶政思維。

個人的力量雖勢單力薄,伍淑清卻堅持“香港特色”的愛國教育。1998 年,她成立了“中華青少年曆史文化教育基金”,每年組織香港青少年到內地參觀學習,如帶學生回北京、西安等地,除了參觀天安門、長城之外,更讓他們全方位地體驗當地文化,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十幾年來,組織的香港“交流團”已有100 多個,不少香港青少年通過了解國家歷史,增進了對祖國的歸屬感。20__ 年,她先後自費組織香港專家學者,編輯了適合香港青少年閱讀的歷史簡明讀物《國史百聞》、《香港百聞》等書籍,目前已成為香港青年瞭解歷史的重要參考書。

培育有全球觀中國心的人才

除了理性全面地認識國家現狀,伍淑清也強調,香港既面向世界,又背靠祖國,香港青少年要運用香港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平臺,開拓國際視野。“香港沒有國際教育和外交知識教育,很難分清國家和國際的關係。”她自掏腰包,先後在中華基金中學舉辦芬蘭、日本和德國的學習考察團,讓師生們與當地院校互動,又安排和當地的企業、中國駐當地領事等傑出人士交流,開拓師生視野。

她翻開學校紀念冊,指著一張照片說:“當時,我們學校與芬蘭的大學有合作,帶著學生去參觀中國駐芬蘭大使館,孩子們就在國旗下和大使握手拍照,他們都很懂禮貌,出去了才能明白國家是什麼概念。”她又指著另一張照片說:“冰島在運用地熱能源上十分先進,我們當時帶著學生去學習,受到冰島總統的接見。他帶孩子們參觀自己的家,我的學生們落落大方地跟總統用英語交談。”不難看出,伍淑清對中華基金中學培養的孩子十分驕傲。她指,學校的校長和老師都很優秀,她從未指示他們怎麼辦學,而是告訴他們要培養視野全球化、做事情國際化、心是中國心的人才。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麗華同志事蹟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篇5

排球一直以來就是中國的優勢專案,在去年上半年的世界賽場中,中國女排以極大的優勢,一舉獲得了世界賽場的冠軍,並且讓中國女排精神重現每一個人的心中。但是在前段時間的世俱杯中,擁有眾多國手的天津女排表現卻相當差勁,在比賽中打出了墊底的成績,很多球迷歸結於天津女排的慘敗,除了隊伍中主教練陳友泉的戰術指匯出現了問題,還和世界第一主攻手朱婷因傷缺陣密不可分。

如今,朱婷不僅是世界第一的主攻手,更是中國女排的隊長,也是中國女排的精神支柱,除了郎平之外,能讓中國女排激發鬥志的便是朱婷了。最近朱婷登上某綜藝節目時,也表示中國女排之所以能在世界賽場中獲得相當優秀的成績,很大程度上還是與隊伍中的團隊合作密不可分。

朱婷表示,自己在賽場中如果出現發揮失誤,那麼她就會讓張常寧幫她並且接替一傳的位置,而張常寧如果賽場競技狀態不佳,自己也會幫助他,正是因為這種團結互助的精神,才讓中國女排多次在世界賽場中一往無前獲得冠軍。二人經常互補,並且很有可能在東京奧運會中作為隊伍中的主力決定中國女排最後的成績。

如今,不少球迷感嘆,朱婷和張常寧不愧是中國女排中最有力搭檔,二人一攻一守分工相當明確,所以才在賽場中凝聚了整個團體的力量讓中國女排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雖然天津女排目前的成績比較糟糕,但是中國女排作為排球賽場中的領頭羊,一定能在未來的比賽中取得更優秀的成績。再加上今年的東京奧運會也是郎平的落幕之戰,中國女排一定會在今年讓大家看到更優秀的球員。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麗華同志事蹟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篇6

中華悠悠歷史長河中,有太多這般為國為民赴蹈湯火、死不旋踵的民族英雄。他們有著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的仁愛,有道家“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慈悲,有墨家“興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的義勇。他們所為超越了自身的功利福禍,而是將自身命運與民族國家的興衰系在了一處,因為這是他們內心至真至純想要守護的物件。這就是“俠”,“俠之大者”。

人民日報:

人們幫助英烈尋根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次精神層面的自我洗禮。“當年,他們為我們犧牲;今天,請為他們做一件事”,不少網友就是在這句行動標語的感召下,按下了轉發按鈕。每一個安享今日幸福生活的人都深知,和平與繁榮來之不易,是先烈們用鮮血乃至生命換來的;每一位矢志於民族復興大業的奮鬥者都懂得,拼搏進取、不停奔跑的內在動力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源於英雄用實際行動鑄就的精神豐碑。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早已融入中華兒女的血脈。

然而在對先烈的一片緬懷中,網路上竟然出現了鍵盤俠對英雄們莫名其妙的詆譭。

而言論自由永遠都有邊界,網際網路也從來不是鍵盤俠們的法外逍遙之地。各地網警紛紛出動,將這些心理扭曲、詆譭英雄的鍵盤俠們紛紛拘捕歸案。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氣質,但只有堅守信仰、崇尚光榮者,才能定義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我們為什麼會在國歌聲中、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心潮澎湃?為什麼會因為聽了英雄人物的事蹟而熱淚盈眶?為什麼會在海外撤僑現場、抗震救災一線與人民子弟兵深情相擁?堅守正確的價值理念,才能讓英雄精神長存,也才能讓整個民族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實與飽滿。如今,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網路時代,各種觀點泥沙俱下,一些錯誤思潮乘虛而入,也存在有人刻意歪曲歷史、抹黑英雄的現象。對英雄烈士的詆譭、貶損,對英雄事蹟的解構、質疑,汙損的是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傷害的是億萬人民的質樸情感。對此,不僅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更要採取措施堅決予以糾正。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麗華同志事蹟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篇7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一套首播,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國小教師張玉滾當選“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這是“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舉辦20xx年來,第16位河南人獲此殊榮。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輕的心。他是張玉滾,是培養出22名大學生的山村教師。

“今天我願做十八彎山路上的一輪明月,來照亮孩子們的前程,希望孩子們用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為了改變山裡娃的命運,張玉滾一干就是20xx年。紮根黑虎廟國小20xx年,先後教過500多名孩子,培養出16名大學生。當地人把他的事蹟編成歌曲傳唱,感動了無數人。

鄉村教師,又苦又累待遇又差,只有經得起引誘,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有一顆甘為孺子牛之心的人,方得始終,向張玉滾老師致敬。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麗華同志事蹟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篇8

蘇炳添原本就學習成績不佳,他上了體校後,家裡人都很高興,他自己也很高興。但是,蘇炳添沒有任何的思想準備,面對刻苦的訓練心裡打起了退堂鼓。在體校,每天早上五點就得起床,還要跑十幾公里,有時候還得帶著沙袋,可比讀書的時候苦多了。

從小沒有離開過父母的蘇炳添,突然獨自一人來到陌生的地方,不久便開始想家了。由於是轉校生,沒什麼朋友,他的委屈無人訴說,只能一個人躲在被子裡偷偷抹眼淚。情緒不佳,導致訓練成果也不顯著。彼時能跑市裡第一的蘇炳添,在體校考試時,成績居然在中下游,實在讓人不解。

看到蘇炳添的成績後,體校老師非常失望,隨後便開始忽視起這個小夥子,蘇炳添察覺到這一變化,內心也非常委屈。在情緒最低落的時候,他想吃媽媽做的飯,想跟著表哥在田裡奔跑。這個15歲的小男孩,自小在田裡無憂無慮地長大,從未曾想過未來,更未曾想過為中國人爭光。

那時的蘇炳添只知道,體校剝奪了他的自由,剝奪了他曾經的快樂。於是,在一個週末的早上,他偷偷跑出了學校,坐上了回家的大巴車。回到村子裡,看到母親在田間勞作,蘇炳添一把抱住母親,嚎啕大哭。這幾個月受到的委屈,他一股腦朝著母親哭了出來。母親幾個月沒見到兒子,看到蘇炳添身形消瘦,身上還帶著傷,也心疼不已。蘇炳添告訴父母,不想再去體校上學了,那裡太苦了,比上學苦多了。父親得知原因後,怒火中燒,差點要暴揍他一頓,幸好母親攔了下來。另一邊,體校老師也慌了神,原本以為蘇炳添只是偷跑出去玩,但到了晚上卻遲遲不歸。老師們搜遍了整個中山市,還聯絡到了體育老師楊永強,也沒有找到蘇炳添的身影。楊永強趕到蘇炳添家中已經是凌晨,見到蘇炳添時才放下心來。隨後,楊永強又趕回鎮裡,在共用電話亭給苦苦等待的體校老師回了電話。

蘇炳添一連在家待了幾日,楊永強又帶著體校的老師來拜訪他的父母。體校老師連連自責,稱是自己和學校的責任,沒能照顧好蘇炳添,差點釀成大禍。然後對蘇炳添的母親說,他是塊練短跑的好苗子,假日時日定能出人頭地。母親不放心把蘇炳添再交給體校,後來請來了已經成為專業運動員的表哥蔡建發。表哥勸解母親,為了蘇炳添的前途,現在吃點苦不算什麼。蘇炳添看著優秀的表哥,“超越表哥”的夢想再次燃起了他的鬥志,於是決定回到體校,繼續參加訓練。

就這樣,蘇炳添又回到學校,再次揚帆起航。

在學校,蘇炳添一直是個內向的孩子,不愛和人講話。興許是老師叮囑過,以前同在一個宿舍的同學,對蘇炳添也熱情了起來。

他也願意敞開心扉,和同學們交朋友,和老師交流,逐漸恢復了往昔的活潑。情緒好了,吃的飯也多,蘇炳添感覺渾身又充滿了力氣。他在訓練中也變得積極,成績穩步提升。老師也發現,蘇炳添是個自律的好孩子。訓練要控制飲食,放假的時候別的孩子都在胡吃海喝,蘇炳添卻堅持合理飲食。每天早上五點的訓練,他從不遲到,甚至就連放假也堅持五點起來訓練。天賦加自律,那肯定就等於成功了。

有一次蘇炳添見到表哥,問表哥100米最快能跑到多少秒?表哥跟他說11秒;蘇炳添說,那也太輕鬆了。表哥不相信,要他現場演示。蘇炳添二話不說,和表哥來到村裡國小的百米賽道,表哥拿著秒錶替他計時。當秒錶定格在10秒75時,表哥張著大嘴啞口無言,十分震驚。

蘇炳添從小超越表哥的夢想,也終於實現了。這次奔跑更加堅定了他心中的信念,那就是跑的更快。既然已經超越了表哥,那就超越自己。畢竟一個人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麗華同志事蹟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篇9

有一種溫暖,不需要語言,就能傳遞,叫感動;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卻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動。看了《感動中國》,它使許多人熱淚盈眶,他們正在用自己的事蹟行動追逐踐行著中國夢。

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帶來的事蹟也許也稱不上偉大,但他們的執著與堅持把我徹底折服,在他們身上,能看見小草般堅韌不拔的品格。

其中張玉滾的事蹟尤其讓我觸動,張玉滾,38歲,河南省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國小校長,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等稱號。張玉滾大學畢業後,放棄在城市工作機會,回到家鄉,從一名每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__斤糧食的民辦教師幹起,一干就是17年。學校地處偏僻,路沒修好時,他靠一根扁擔,一挑就是5年,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他是這裡的全能教師,手執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由於常年操勞,“80後”的他鬢角斑白、臉上佈滿皺紋。人們都為之感動,感動的不只是那優秀的品質,還有那無私的愛。

一個平平凡凡的人,經過一點一滴的奉獻,經過日積月累時間的考量,也會變得很偉大。用他們的話說,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輩子的好事就不那麼容易了。而張玉滾正在用自己的青春為基,甘願做一顆大樹,一棵去托起孩子們夢想的大樹。我想,最有意義的事情也莫過於此吧!

我們追問自己人生的意義,也許意義不在於追問,而在於行動。作為一名交通青年,用我們一點一點的行動,保障道路的安全通暢是我們的職責所在,而這條路不僅僅是聯通某個地方,它更是群眾們回家的路。我們一定會牢記這些精神,把感動的火苗埋在心間,用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麗華同志事蹟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東京奧運會田徑“男子百米”半決賽上,32歲的“中國飛人”蘇炳添以9秒83的成績打破亞洲記錄,順利晉級決賽,成為首個進入百米決賽的亞洲人、中國人!他不僅超額實現了他個人賽前的願望,更是讓全中國為他沸騰。隨後的決賽中,蘇炳添以9秒98的成績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績。

在世界範圍內,奧運會所有賽事裡面關注度最大的就是田徑,田徑運動也被稱為“體育運動之母”;而在田徑賽事裡,關注度最高的便是百米賽跑,榮譽最高的,當屬百米冠軍。蘇炳添能夠同清一色的黑人運動員站到決賽的跑道上,他已經創造了歷史。他以自己絕對的速度,證明了黃種人體能不輸任何種族。他的成功代表的不僅僅是體育界的希望,更是中華民族挺起的脊樑。他值得我們為他歡呼,更贏得所有人對他的尊重。“中國飛人”蘇炳添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歷史,創造了中國人乃至亞洲人的速度。

而他成功的背後,有著太多心酸與不易。改起跑腳,一切從零開始,艱難的訓練他成功度過,他的起跑能讓世界飛人博爾特自愧不如。他自己說男子百米賽跑要提高0.1秒非常不易,而他提高0.08秒用了3年。決賽跑道上的十秒之內,是賽道下數十年的苦練。我們為他歡呼,更為他心疼。

誠然今日,強大的祖國已經不需要幾枚金牌去界定成功與否,國人對於體育賽事是否得金有了更為平和的態度。在國乒“盺雯組合”混雙失利、惜敗日本隊的時候,國人能夠安慰道歉的二人“金牌不是唯一”“站到奧運會賽場,你們就已經是我們心目中的冠軍。”這是祖國愈發強大給予國人的信心。

同時,越發寬鬆的輿論環境對於運動員也是莫大的幸事。但是運動員們並沒有因為國人的寬鬆,就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為自己,為國家掙得更多的榮譽,是他們矢志不渝的信念。蘇炳添就是因為有著這樣的信念,才能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詮釋中國速度。

蘇炳添是體育之星,也是我們國人應該追的星。我們要學習他追求極致的精神,學習他的愛國情懷,學習他的堅持與不放棄。如果我們人人都能在自己的行業做到極致,那麼我們的國家何愁不復興。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麗華同志事蹟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我們現在已經站在了一個風暴之眼,我們要保衛我們的武漢,保衛武漢人民”——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他身患絕症,步履蹣跚地堅持與時間賽跑,與新冠周旋,日日夜夜奔赴在一線,為重症患者搶出生命通道,顧不上同為醫務人員不幸被感染的妻子……在疫情的“風暴之眼”中,他堅定的身影令人動容。他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了希望,以螢燭之光,點燃了信念的光芒。

面對絕症,有的人會崩潰,有的人會瘋狂,有的人靜靜等待。然而難以想象,張定宇院士是以怎樣的精神力量支撐,笑對病魔,日復一日燃盡所有能量,奮戰在抗擊新冠病毒的最前線!他曾說:“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他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他感恩:“當我們為了搶救病人不顧一切,背後支撐我們的,是整個中國!”

泱泱華夏,有這麼多國士無雙、鞠躬盡瘁的專家,兢兢業業的白衣戰士,勇做逆行者,衝鋒在前,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救死扶傷,驅散疫情的陰霾,為我們築起一道道安全的城牆。疫情與災難終會成為歲月的塵埃,總有一天,這裡沒有歇斯底里的哭喊,沒有絕望與黑暗。春風會吹開這裡的櫻花,疾病肆虐過的冰冷土地下,是即將破土而出的春天。

願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麗華同志事蹟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恆。”當《感動中國》的熟悉旋律在耳邊唱響,2月27日,央視“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又一次潤溼了我們的眼眶,用榜樣的力量傳遞中華美德的正能量。

連續幾年的感動中國頒獎晚會上都會有為我國國防、軍事做出巨大貢獻的前輩,今年也一樣。那位前輩就是——于敏,他用最好的年華專注做了一件事,儘管他的名字並非如雷貫耳,但他的事業卻世人矚目!他參與了研究氫彈,在當時,他是唯一一位沒有留學經驗的核武器研究權威人士,還被其他國家的人嘲諷,而且他還有即將研究成功的原子彈,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猶豫選擇了毫無經驗之談的氫彈,他就是為了打破美國的核威脅和核壟斷。他靠天分和勤奮為我國的氫彈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由於身體原因,89歲高齡的于敏沒到領獎臺。他的兒子於辛代為領獎。當主持人白巖鬆問:“當知道要把感動中國這個獎盃給爸爸的時候,他是一種什麼樣的反應?”於辛回答:“他覺得他已經老了,他更希望年輕人去得到這個獎項,去激勵人。”目前,89歲高齡的于敏仍擔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階科學顧問,以平生所學繼續為祖國的核物理事業提供諮詢和建議。我想“淡泊名利”“寧靜致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對他最好的寫照吧。

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貢獻的也有一位人物,他就是師昌緒。他研究出來的空心渦輪葉片,被業內稱為航空發電機第一關鍵階,我國成為第二個掌握這個技術的國家。感動中國給他的頒獎辭是八載隔洋同對月,一心挫霸誓歸國。歸來是你的夢,盈滿對祖國的情。有膽識,敢擔當,空心渦輪葉片,是你送給祖國的翅膀。兩院元勳,三世書香。一介書生,國之棟樑。但20xx年11月10日晨7時7分,師昌緒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歲。讓我們為這位老人深深的鞠上一躬吧,感謝他為我國航天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

母愛是天底下最深的愛,陶豔波把此愛發揮到了極致。他的兒子楊乃彬因為一次發燒導致耳膜出血,最終導致他失去了聽說功能,從此,陶豔波成了兒子的耳朵,成了兒子最好的同桌,這一同桌就是20xx年,她陪兒子從國小讀到了中學,如今楊乃彬已成為成為了河北工業大學機電專業的學生,這一切都離不開他的母親啊。在頒獎典禮上她笑說道,我陪兒子讀書都比當年我自己讀書時都認真。因此感動中國給她的頒獎辭是:他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48歲的陶豔波,辭職陪著失去聽說能力的兒子一起上學,20xx年苦讀,兒子如願考上了大學。

在鄭州市二七社群有個和諧的老院落——隴海大院。在這個院子裡有一個持續了39年的故事。二七區隴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農場插隊時,突患急性橫貫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癱,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隨後,命運的打擊接踵而來:1983年,家裡的頂樑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親患結腸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xx年,父親患上老年痴呆;20xx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繼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當不幸開始籠罩這個家庭的時候,大院裡的鄰居們就紛紛伸出援助之手,一個自發形成的愛心群體自覺承擔起照顧他的義務——洗澡、理髮、上車下床……生病時,大家不分晝夜輪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從沒間斷。雖然這都是些小事,但是39年始終如一日的堅持下來就不再是一件小事!“一場愛的馬拉松,長跑三十九年,沒有終點。一座愛的大院,滿是善良的人,溫暖的手,真誠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離不棄的深情。鴿子飛走了還會回來,人們聚在一起,就不再離開。隴海大院裡的鄰居,給了父母不在人世、高位截癱的高新海一個家。”這是感動中國給予的頒獎辭。

除此之外還有在今年埃博拉病毒的救治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醫療隊,十三年如一日守護父親的朱曉輝,像一名戰士一樣治療麻風病的江西贛州於都縣皮防所支部書記、皮防科科長肖卿福,還有為我國新疆地區人命安定生活而堅持的木拉提?西日甫江,更有好心人“炎黃”——張紀清,“移民第一責任人”——趙久富,最美鄉村教師——朱敏才、孫麗娜。

這些人物都用自己的行動甚至是一生詮釋了“仁智禮義信”帶給了我們更多的正能量,讓我們行動起來向這些人物學習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麗華同志事蹟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黃文秀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後回鄉工作,20xx年擔任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家庭並不富裕,父親身患重病,重重壓力之下,黃文秀總是樂觀開朗、積極向上。

從進村開始,黃文秀就努力融入當地生活,挨家挨戶走訪,學會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時間,她幫村裡引進了砂糖橘種植技術,教村民做電商;協調給每個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黃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戶貧困戶順利脫貧88戶,村集體經濟專案收入翻倍。黃文秀駐村筆記中寫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裡很快樂。”20xx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遭遇突發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0歲。

黃文秀以滿腔的青春熱血走上脫貧攻堅的第一線,把個人價值與黨的事業相對接、與祖國和人民的需要相連線,腳踩大地,胸懷祖國,用青春紮根基層、把深情奉獻鄉土、以行動詮釋赤誠,用短暫而精彩的一生,作出令人景仰的時代回答。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麗華同志事蹟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難得今天晚上看了感動中國,因為這個節目每年只會播出一次。每年的這個節目我都會看,那些傑出的人物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今年的感動中國也很感人,從朱亞光到楊善洲再到阿里木,他們的點點滴滴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看到胡忠,謝曉君夫妻二人拋棄一切帶著孩子來到偏遠的福利院,我們有誰能夠做到,是他們告訴孤兒:雖然我們是無依無靠的,但我們是腳踩在地上的人。是他們讓孤兒有了家的溫暖。讓我們由衷的對他們表示敬意和讚美。我相信這就是愛和信念的支援吧!醫者專家吳孟超更是醫者仁心,用行動用仁愛感動著世人。而和我們同樣年歲的劉偉-無臂鋼琴師,他用事實告訴我們:努力就會有結果,只要你邁出第一步,邁出你自己,就邁向了成功。人民公僕楊善洲在晚年退休後毅然決然回到雲南老家去

種樹,是他用60歲以後的生命建成了上千畝的綠色王國。

張平宜,一箇中國臺灣的富家女,沒有人會相信她在老營盤這個麻風病貫行病區紮了根。她用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來幫助這些連國小都沒有畢業的孩子們,也告訴了我們要學會感恩珍惜一切。最美媽媽吳菊萍用自己的雙手挽救了一個生命,善良是人的本能,我們拒絕袖手旁觀。

看到一個一個楷模的所作所為,讓我們有了前進的動力,更是我們學習的典範。讓我們大家爭做白芳禮,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白芳禮們會出現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麗華同志事蹟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前不久,周秀芳牽線,由我市愛心人士捐建的鳳來石浦岑玉希望國小落成,周秀芳和部分師生合影。右一為周秀芳。

她非湘人,卻一心行善,舍家離子,千里馳援湘西南;她年已古稀,二次奉獻,支教扶貧,三年募款建九校……日前,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人物”評選揭曉,我市李惠利國小70歲的退休教師周秀芳入選“感動湖南人物”前三甲,並將代表湖南參評央視“感動中國”,組委會寫給她的頒獎詞也隨即火遍湖南漵浦縣。

20xx年9月,67歲的周秀芳前往貴州省惠水縣蠻納村小支教。20xx年3月,周秀芳又前往湖南漵浦縣支教。記者去年5月前往漵浦採訪周秀芳,瞭解到周秀芳的很多感人故事。

周秀芳初到漵浦時,住在一所廢棄的房子裡。白天,她或在借來的教室給孩子們上課,或頂著烈日去監督新學校施工;晚上,她常和村幹部一起,或與村民商量,解決建校中遇到的問題。施工車輛進出的地方需要平整,周秀芳自己動手;給施工人員做飯,也是周秀芳自己來。

為了省下錢用於助學,周秀芳在漵浦縣過著清貧的生活。一張木板床,一個電磁爐,一隻行李箱,就是她在漵浦縣九溪江中心國小宿舍的全部家當,常常一碗米飯一個菜就是她的一餐。但周秀芳為孩子們花錢卻很大方,走訪貧困學生時,她常送上幾百元錢;留守兒童過生日,她常買來生日蛋糕。周秀芳特別關心留守兒童,她募集資金給當地學校買來電腦,使留守兒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視訊通話。

在周秀芳的感染下,寧波數千人助學漵浦。用這些錢,周秀芳已經在漵浦建起5所希望國小。

“一個好漢三個幫,我一個人幹不了這麼大的事,是寧波人太有愛心了,使我有物資可以搬運到貧困山區。”周秀芳謙虛地說,她搬運過去的物資,是3000多名寧波愛心人士“眾籌”來的,有的人捐出一所學校,有的人捐出一件衣服,有的人捐出5元壓歲錢,不管多少,都是一分心意。

周秀芳目前已經籌款近300萬元,為山裡的孩子建成5所希望國小,還送去價值上百萬元的物資。昨天,記者聯絡上了周秀芳,她說,最近,她又聯絡到了大筆寧波愛心資金,準備在漵浦縣再建4所希望國小,她希望通過本報,向助學漵浦的寧波愛心人士道聲謝。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麗華同志事蹟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92歲高齡依然為鄉村留守未成年人的成長奔波著,葉連平老師是我們的榜樣。”9月9日,記者在新市國中採訪省模範教師王克兵時,他由衷地讚歎道。

“學習葉連平,關鍵是學習他追求教育的信念和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話王克兵有自己深刻的理解:這是對教師一種崇高的褒獎,其實也是一種鞭策和警醒。王克兵說,自20xx年前走上講臺的第一天開始,無論是做班主任,還是當學科老師,只要走進校園,走進班級,和質樸的農家孩子在一起,就能體會到教師職業的快樂。

新市國中目前有700多名學生,其中留守未成年人佔一半左右。這些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有的一年和孩子見不上一兩次面。“作為老師除了傳授他們課本上的知識,還要承擔起家長和孩子間丟失的‘親情和心靈溝通’這一環。留守兒童心靈一般比較敏感和脆弱,一些孩子因為一些原因會出現跟不上趟或者掉隊。”對此,他採取的辦法是,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交流,樹立他的自尊心,讓他的心迴歸校園,回到小夥伴們中間來。王克兵任教的班級內有一半學生家庭情況特殊,有些孩子敏感、自卑,有些孩子性格怪異,王克兵除了在學習上鼓勵他們,總是尋找機會耐心地開導他們,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他在自己任教的班級和每一位家長建立微信或者QQ聯絡,及時和家長溝通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每年趁春節期間家長們回鄉過年之機,和他的同事們走訪家長,和家長們一起擔負起教育培養孩子的責任。“學校是立德樹人的淨土,孩子進了校園,我們就有了責任和義務,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王克兵說。

教學之餘,王克兵善於反思,勤於動筆,其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隨筆,有10多篇獲省市區一、二等獎,還有多篇和他人結集出版。20xx年,他代表馬鞍山市參加安徽省歷史學科優質課大賽,榮獲省一等獎,他還先後榮獲安徽省最美教師、安徽省模範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