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全國防疫先進稱號事蹟心得總結800字(精選3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71W

全國防疫先進稱號事蹟心得總結800字 篇1

前些時日,一張全國疫情分佈圖在朋友圈火了。貴州突破病毒重圍在一片深紅中抵死捍衛著一抹橙色。網友驚呼,“莫不是真有折耳根護體?”作為貴州一名基層幹部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是的,貴州真的有“折耳根”護體,但此時的“折耳根”是基層幹部,是醫務工作者,是公安幹警,是黨員志願者。

全國防疫先進稱號事蹟心得總結800字(精選3篇)

疾風知勁草,大浪現英雄。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無數“折耳根”拔地而起。

一顆為民初心,築起防疫鋼鐵長城。他們沒有制服、沒有隔離衣,只有一個普通的口罩,只有一張群眾都熟悉的面孔;他們都沒有想做出驚天動地的偉業,沒有想讓人記住一生,只是想看好自己轄區內的村民,守好自己的村居;他們沒有誓師會,更沒有請戰書,大年八年級闔家歡樂之際,聞令而行毅然返回崗位,留下牽掛的家人。他們告誡所有人宅家不出門,自己卻戰鬥在防控一線,走遍大街小巷,設卡排查、疏導勸返、政策宣傳、送米送面。去掉所謂的“幹部”這個頭銜,他們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他們怕嗎?怕,但在疫情面前,他們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不顧自己的安危,寧願自己多辛苦,但願群眾俱歡顏,為身後的群眾築起防疫鋼鐵長城。

一身白色戰袍,守護一方群眾平安。在這場沒有硝煙和鮮血的戰爭中,基層醫務人員、村醫他們雖然沒有奔赴與病毒對抗的最前線,但卻是鄉鎮疫情防控一線的主力軍。對重點人員的防控、檢查、篩查、跟蹤等處處都有“白衣天使”平凡而忙碌的身影。看,他們在衛生院體溫初檢點、發熱門診忙碌,他們在高速路口、入村卡點值守,他們在社群、村寨穿梭,周而復始,白天黑夜默默堅守。他們認真且勇敢,平凡而又偉大。

一抹鮮紅亮色,增添防疫冬日溫暖。黨員幹部率先垂範、衝鋒陷陣,越是艱險越向前,讓“跟我上”“讓我來”成為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戰鬥的最強音,成為老百姓心靈深處最美妙的旋律。幹部的辛苦和努力群眾看在眼裡,於是乎,在家黨員來了,退休幹部來了,返家大學生來了,退役軍人來了,他們成立志願者服務隊,分散在防疫戰場的各處。身著紅色馬甲的他們,或是協助村(社群)幹部防疫宣傳到戶到人到網格,或是在卡點排查登記、疏導勸返,或是在超市入口維護公共環境,還有的在為防控一線捐款捐物。有小朋友捐壓歲錢,有大學生捐獎學金,有鄉親送白菜,有個體戶送水果、方便麵,有企業送酒精、口罩、食物等物資。他們用不同的方式,把善良與光熱傳遞開來,使得寒冷的冬日更添溫暖,黨群一條心,讓打贏防疫戰更增信心。

所以,看到了嗎?正是這些戰役“折耳根”們舍小家為大家,奮戰在防控疫情第一線,守護著萬千燈火的安寧。

全國防疫先進稱號事蹟心得總結800字 篇2

他們不是不害怕,但是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前,所有人都可以後退、躲避,但醫者使命和責任感讓他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逆行向前;他們不是不想家,但為了萬家安寧,他們必須守在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他們不是不喜歡自由,但在全民抗“疫”的路上,只有他們的堅守才能離勝利更近一步……疫情面前,他們不一樣,不能做曾經尋常的小事,但又都一樣,都身在抗“疫”戰場!

他們不再是17年前的他們,他們依然是逆行奮戰的他們。17年前,非典爆發,67歲的鐘南山站出來說:“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17年後,已經84歲高齡的他重新披甲上陣;17年前,7個晝夜建成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級傳染病醫院小湯山,17年後,10個晝夜“火神山”正式交付,24小時,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變身“方艙醫院”;17年前因為SARS,大學聯考選擇了臨床醫學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何德全,17年後,他代替前輩們迎戰新型冠狀病毒;17年前,曾傾盡全力奮戰在全國抗擊“非典”一線的戰士,在17年後的今天再次毅然請戰……17年前和17年後,不變的是共產黨人初心使命薪火相傳。17年前的那些堅毅的身影又再一次顯現,他們在抗“疫”戰場挺身而出,逆行奮戰,在危難中堅守,用行動彰顯抗擊新冠肺炎的必勝決心。

他們不再是父母、兒女,他們依然是守護萬家安寧的他們。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沒有誓師會,沒有請戰書,只因一聲呼籲,一紙通知就到崗到位。他們告誡所有人不要外出,也有親人牽掛,但卻義無反顧走到疫情防控一線,去排查、去宣傳。他們就是廣大的鄉村基層幹部和志願者,是群眾和組織的聯絡人,也是默默無聞的“戰疫人”。他們沒有警服、救援服、隔離衣,只有一支最普通的口罩和一張村民都熟悉的面孔,每天走街串戶排查資訊,變身“代購”“送菜員”“大喇叭”,將“為人民服務”做到細緻入微。他們顧不上照顧家裡年邁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他們把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折不扣執行各項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廢寢忘食,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守好社群第一道“防波堤”。

他們不再是出入自由的他們,他們依然是熱愛生活的他們。這一段時間,是全國人民經歷過的一個最難熬的春節假期,對武漢人來說更是如此。在武漢“封城”後,武漢人民並沒有自暴自棄,他們選擇了從全國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環境最複雜、挑戰最嚴峻的地區唱響國歌,為武漢加油,為自己打氣。“方艙醫院”的患者們在空閒時間,拼魔方、做操、讀書、打拳、和醫護人員一起跳廣場舞……他們的生活比我們想象中更豐富。這些都傳遞出武漢人民的樂觀和誓將戰勝疫情的堅強決心,他們勇敢面對嚴峻的疫情,面帶笑容,邁向春暖花開。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如今各路英雄相聚,力量相匯,相信他們完全有能力以最快速度、最小代價來奪取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終勝利。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

全國防疫先進稱號事蹟心得總結800字 篇3

當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阻擊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不管是身在抗“疫”一線、24小時輪番作戰的科研專家、醫護人員,還是處於“二線”的黨員幹部和基層社群工作人員,抑或是位居“三線”的主動居家隔離的群眾、企業人員等,他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力所能及地貢獻一份力量,向世人呈現出疫情防控不同“梯隊”的“中國氣質”。

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鬥爭精神詮釋百折不撓的“中國氣質”。“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指的是守邊將士身經百戰,即便身上披覆的鎧甲早已磨穿,依然胸懷豪情壯志,一日不打敗進犯之敵就誓不返回家鄉,這種奮勇作戰、守衛故土的鬥爭精神著實令人敬佩。面對危及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這場戰“疫”,我們看到的是各地醫護人員馳援武漢,集聚“最強天團”在站點“會師”,看到的是一個個憨厚“滷蛋頭”的忙碌不迭、片刻不停,看到的是一張張口罩背後被勒到痕跡泛紫、略顯浮腫的面頰臉龐……他們也有自己的家人需要陪伴、也有老人孩子需要守護,但仍毅然決然地全身心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去,不破疫情誓不返鄉,這份舍小家為大家的情懷與精神令人動容,這也是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中國氣質”使然。

以“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的團結精神詮釋共同迎戰的“中國氣質”。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推崇團結的力量,懂得把自己融入到整個團隊中去發揮積極作用,而“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指的正是上下意願一致、同心協力就能獲勝的道理,只要人們一起與風雨搏鬥,共同經歷患難,就能夠贏得最終的輝煌成就。同處第二“梯隊”的廣大黨員幹部、基層社群工作人員雖然沒有肩負救死扶傷的重任,沒有專業化的防護服、護目鏡,但他們每個人都做到各盡其責、各就其位,認真履職盡責,從分片包乾、挨家挨戶地對外來人員走訪、排摸登記情況,到測量體溫、發放口罩、為居家隔離的居民買菜送菜等,雖然他們並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但也為用汗水築牢防控疫情的“銅牆鐵壁”完美詮釋了團結出合力的“中國氣質”。

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的守紀精神彰顯同仇敵愾的“中國氣質”。“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指的是竹子將根部深深地扎進了岩石中,面對風吹雨打依然保持堅勁挺拔的姿態,支撐它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中國人素來喜歡熱鬧,愛串門、走親戚、嘮家常,但因為疫情的持續擴散,人們都很自覺地少出門或儘可能不出門,認真做好個人防護,不去人多的場合,減少人群集聚,以高度守紀的大局意識,以從我做起的實際行動織牢疫情防控更為廣大、堅不可摧的“防護網”。同時,還有不少企業即便冒著業績虧損的風險,規定外地返城人員應自覺居家觀察14天再復工,或採取人員錯峰、輪崗上班等舉措,進一步減少人員流動,降低疫情擴散的風險。正是因為他們堅信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力部署下我們能夠打贏這場阻擊戰,身體力行地把疫情生生“捂”住,從而為疫情拐點的早日到來贏得時間。在他們身上,無不彰顯了災難面前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的“中國氣質”。

疫情無情人有情,在這場來勢洶洶的戰“疫”面前,中國人展現出令世人矚目、頻頻稱讚的“中國氣質”,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疫情防控是一場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峻鬥爭”,隨著冰雪消融、冬去春來,我們以疫情防控不同“梯隊”的團結作戰來凝聚起磅礴合力,全力以赴、驅散霧霾,統籌“一盤棋”振奮國人心,織牢“防控網”彰顯為民情,相信終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阻擊戰,迎來一個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希望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