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精選19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4W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 篇1

一個學生不僅是一個鮮活的生命,而且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哲學家萊布尼茨說:"萬物莫不相異,天地間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東西。"蘇霍姆林斯基也進一步指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沒有差別的世界是一個孤寂的世界,沒有差別的人只是一尊沒有個性的木偶。作為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不同個性,精心呵護這些生命,走進他們獨特的個性世界,對他們加以引導和幫助,給以悅納和確認,予以延伸和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到愛的陽光雨露,在溫暖、滋潤的環境中茁壯成長。而不應事事單一,處處劃一,時時統一,實行簡單的一個法子、一個模樣、一個答案,導致千教一法、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千篇一律就等於毀滅"。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精選19篇)

教師應該用行動讓學生感受到你是真心在關心他,使他們產生強烈的自信,能夠勇敢地正視學習,從而有勇氣超越自我,不斷進步,這種幸福感能夠帶給學生一生的積極心態與向上的勇氣。

教師要像慈母一樣關愛每一位孩子,無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或是令人頭疼的後進生,均應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學生信服。陽光屬於每一個孩子,無論他們是貧窮還是富有,是聰明還是智障;無論他們是相貌平平甚至醜陋,還是沒有特長甚至平庸。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平等、自由、充分地參與教育的全過程,都應該在教育過程中享受到學習的幸福和快樂。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 篇2

1、課堂生態理念:課堂應是生態環境。學生是其中最具活力的鮮活生命體。教育教學活動應是生命體之間的情感交流、生命融合、思想溝通。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滿活力。

2、合作學習理念:每個教師與學生間都存在差異,都有潛能。承認差距,發揮潛能。

教師學生都有個人人格和尊嚴。在教學活動中,每個人的人格都應得到尊重,每個人的個性都得到張揚。

教育教學過程應在師生間特別是學生間產生互動,相互交流,共同發展。

合作中:師師(全員)師生(全程)生生(全域)

教育教學過程不僅是個體活動,更是體現一種團體精神。

3、生本教育理念:尊重每個學生,使之充滿自信,抬頭走路;

相信每個學生,相信他們通過努力,會發現自己的潛能;

關愛每個學生,保持其脆弱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引導每個學生,幫助其合理設計安排自己的學習與生活方式;

欣賞每個學生,為他們的每個進步而喝彩;

4、探究教學理念:教學過程應是教師帶領學生探究問題、主動認知的過程。課堂教學以探究為切入點組織活動,學生是教師的探究和合作夥伴,師生一起研究解決問題。

教師應做激勵學生探究的人。為學生提供諮詢,平等交換意見。幫助學生髮現矛盾,但並不拿出現成答案。

5、研究性學習理念:讓學生獲得來自研究的積極體驗;提高學生髮現、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合作與共享的個人品質;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和科學道德;以學生參與研究為基本形式。

6、創新思維理念:創新思維是一種獨特新穎、有價值的思維,它具有深刻、廣闊、跳躍、模糊、不確定性。它產生的過程往往是非理性、非線性、非邏輯性的,有時是一種直觀感覺,有時是一種異想天開。

創新思維的培養需要:發展個性,開發求異、發散思維;豐富想象力,開發形象、直覺思維;優化知識結構。

7、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改變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新課程強調學科知識的綜合化,注重知識、情意、能力的一體與整合。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 篇3

什麼樣的教師是陽光教師?

我想,那些充滿青春活力、充滿朝氣、擁有創新精神、敢拼敢闖、擁有屬於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的教師就是陽光教師。

做陽光教師,就是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敢於創新和開拓進取,而不是單純地依靠教材、教案、教參、教輔資料,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加工,進行簡單的"複製"和"貼上",這樣的教育是難以教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難以培養出具有開拓進取品質的人才,而這樣的教師也註定與陽光教師和教育家型的教師無緣。

曾看到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年輕教師上的優質課非常棒,得到上級領導的賞識,得到廣大教師和領導的認同,於是,上級領導打算提拔這個教師到教育局某部門工作。在提拔前,領導到該學校視察,聽了一節這個教師的隨堂課,由於這個女教師平時對隨堂課不重視、備課不認真、上課敷衍了事,結果這次的"突然襲擊"讓這個教師措手不及,結果,那堂課可想而之的糟糕。於是,提拔的事就這樣不了了之,而這個即將升起的新星也就隕落。這樣的教師,就是"偽陽光教師",遲早會曝光於大庭廣眾之下。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這是我們廣大年輕教師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問題。如果這個教育觀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那我們的教育就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方向是錯的,所以,你的教育人生也是錯的。

現代教師應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促進者,即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不再是自始至終絮絮叨叨講課、傳授知識的人、而是把學生組織好,由他們自主、合作學習的人;教師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引導著--"導而佛牽,牽而佛抑",甚至不一定是"主導",是指引學生以方向,由他自己去"走"(哲學上說"踐行")的人;教師是學生的激勵者--崇尚肯定性評價,不斷給學生以激賞。正如第斯多惠所說,教育藝術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走下"講臺",走進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的益友、夥伴、知己,"平等中的首席",是與學生共同成長的學習者。因此,具有現代意識的教師,就應該充分確立學生的主角地位,要教育、培養,並放手使學生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為自己,主動而自主地學習,在學習活動中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充分表現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

做一名陽光教師,用理想教書、用心育人。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 篇4

到底應該怎樣備課?

教學設計所倡導的備課程式是:

①備學生 ②備任務 ③備目標 ④備檢測 ⑤備過程

●備 學 生

1、瞭解學生的學習需要

2、學習需要=現有狀態與目標狀態之間的差距

3、需要分析考慮:有沒有差距、有多大差距

4、需要評估考慮:對滿足需要的輕重緩急作出排序與篩選

5、備學生包括:

1)瞭解學生學習新任務的預備狀態或先決條件(現有狀態如何,有沒有“進入”的障礙)

2)瞭解學生對目標狀態是否有所涉獵、嫻熟於心或是一無所知

3)瞭解學生對學習新任務的情感態度(學習願望、毅力、動機、興趣、時間精力投入的可能性)

4)瞭解學生對學習新任務的自我監控能力(學習習慣、方法、策略及風格)

備學生的手段

·課堂觀察

·批改回家作業或課後練習

·與班主任、其他課任教師交換意見

·專項測試

·談話與問卷

·資訊並非多多益善,夠用即可

備學生要注意的是:

·不侷限於預備知能或年齡特徵

·學生情況必需好好利用,作為後續教學決策的主要依據

·學生資訊必須反映在課時計劃中

●備任務

任務的性質

·難點——學科邏輯與心理(意義)邏輯的關係。年齡越小,越是缺乏舊經驗支撐,心理邏輯越優先。

·難點實際上同“熟悉度”與“新穎度”有關。

·重點——相對優先滿足的學習需要(目標);相對較高層次的學習需要(目標)。

·重點必須落在全部目標之內,而不在目標之外任務的型別

●備 目 標

·教學具體目標規定了學生在教學活動結束後究竟能夠表現出什麼樣的學業行為

·教學具體目標不能用來表示教師的教學程式或活動安排

·教學目標應採用可觀察、可檢測、可操作的句子來陳述

·目標應主要來自於任務分析

●備 檢 測

·以往檢測的缺陷:

檢測專案不完全是根據教學具體目標來確定,準備檢測的時間大多臨近教學結束的時候。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以往我們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好與壞都是在教學即將結束時,即下課前、單元后或者期中、期末等,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檢測應該貫穿在整個課堂的教學中。

·教學設計要求備檢測:

檢測專案與教學具體目標有一一對應關係,檢測樣本專案應在教學開始前擬訂相對較高層次的學習需要(目標)。

●備 過 程

·課時——重新明確一下這個概念,規定時空內所展開的教學活動單位容量

·教學內容——應該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做到:託收、換序、增減、整合、新選或新編

·教學策略——注意協調好發現策略與接受策略的關係

教學方法、媒體、組織形式選擇

合理選擇、優化組合、適當轉換

優勢互補、揚長避短、區別使用

重在互動、促進學生、師生交往

·教學行為安排:

即事先大體上確定了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如何具體執行。

·表達方式有:敘述式、表格式、流程圖式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 篇5

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應該首先從課堂教學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那麼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呢?

一、充分的課前準備

我們知道,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五分鐘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不能因為自己預設得不充分、目標掌握得不明確,對於課堂即時生成調控不力而浪費時間。新《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此外還要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體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之處,重點加以突破;合理地講練,每節課都要有比較深入的資訊反饋與調整,確保每節課中目標的達成度。

二、師生角色的分配要科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們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我們老師的教學方法要有根本的改變。我們要讓學生先學,讓學生按照老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在導學提綱的指導下進行看書、自學。然後老師再根據學生自學的情況進行下一步的“教”。在這個“教”的過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漁”。讓學生在自學中自己發現問題,並且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者要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參與合作探究。讓老師的“教”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完全融入到一起。

三、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教學藝術的提高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教學藝術性強給人的感染力就深,反之就蒼白無力。教學藝術的體現是多方面的,包括老師基本功,諸如普通話、粉筆字等,就語言表達來說,普通話幹練流暢,節奏感強,抑揚頓挫,生動形象,感染力就深,印象就好。還有匯入、過渡、提問、板書設計、教具使用等。總之教學藝術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它是教師素質的綜合效應。一節好課會使人感到是一種藝術美的享受,它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樂學好學的氣氛中掌握知識。

四、適當的激勵機制

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培優補差工作不是課後的工作,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有事實表明,利用課餘補課的學生的成績並不比不補課的學生成績好。因此,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培優補差工作,尤其是補差工作尤其值得我們重視。補差,首先是“治懶”,差生之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懶”,包括思維上的懶和練習中的懶。思維上的懶常常表現為學習過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練習中懶的表現為練習速度慢,作業完成不及時,家庭作業拖拉等。針對以上情況,分別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課堂中加強“快速提問”,增加提問的密度,把一些略簡單的問題請差生回答,讓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給他們板演的機會,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三是課堂作業堂堂清,教師要嚴格監督,不給他們抄襲的機會;四是不能讓他們有拖拉家庭作業的機會,一經發現及時進行批評,並嚴格處理。

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課堂更大面積高效作準備。

總之,理想的課堂教學是充滿生命力的,是“真實、樸實、紮實”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致力於“追求高效,減少低效,杜絕無效”的境界。全情的投入,注重研究,於細節處下功夫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

通過學習,我深刻地感到:

1、要有新的教學理念

教學改革的成功往往取決教師先進的教學理念。當前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情感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積極的探究。如果不能捨棄已有的固定模式和觀念,就不會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想上好課堂,必須在頭腦裡有新的教學理念。只有這樣,才會在課堂改革中注重能力、素質的培養。

2、真誠的讚揚

對於那些缺乏自信的學生,真誠的讚揚他們取得的每一點成績最能激起他的學習熱情,仔細尋找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且及時,適當地給予讚揚。如:你的嗓子真甜,你的聲音真好聽等等。尤其對於那些很少得到表揚的學生,真誠的讚揚會讓他充分發揮內在的潛力,甚至會成為他的人生轉折點。

3、中肯地分析

通過耐心細緻又合理的分析,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也許別人在有些方面比你強,但你卻在另一個方面要比他強。當學生在由於嗓音不佳,音唱不準或其他原因而不敢開口唱歌時,明確的告訴她,她的其它方面比別人強,鼓勵他用其他音樂形式表現音樂給學生增添勇氣,戰勝自卑。

4、多提供嘗試的機會

在課堂上儘量為學生提供嘗試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潛能,體驗到成功的惡快樂。

5、設計的要求不必過高

在音樂課上有意識的降低難度,增大成功的機率,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6、“快樂”教學,讓學生愉快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收穫快樂,找尋快樂元素,在放鬆愉悅的心境下學習。這種觀念與新課標總提出的“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注重個性發展”剛好吻合。“快樂”教學的具體實施辦法。我們可以借鑑國外一些著名的教學法。其中德奧爾夫教學法是“快樂”教學的典範。它在創造培養、團結協作精神、自信心提高、與他人的社交能力及其他優良個性的培養上都有著很大的幫助。我們還可以通過小型音樂劇、即興表演等形式來對青少年的性格進行重塑。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 篇6

我通過一學期的業務理論學習,逐漸感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現就個人的學習經過,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幼兒教育需要創設有利於幼兒發展的機會與條件,通過幼兒自主的創設活動,促進幼兒發展,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著重創造各種條件和環境力求在幼兒的啟蒙階段為他們作好鋪墊,充分發覺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為今後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性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發展。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並靈活地執行。最後通過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幼兒教育必須堅持保教相結合的原則,在幼兒園的教育工作中,保教結合的原則表明了幼兒園教育與其它教育的重要區別,同時也顯示出幼兒園教育自身的獨特性。所以,我更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水平,通過各種教育活動的觀摩,評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行為,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幼兒發展。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 篇7

別讓數學教學淪為解題教學 實際教學中,數學教學目標常常被簡單地理解為數學知識的掌握。以知識掌握的數量和牢固程度作為唯一標準的教學評價,引導著師生對知識的單一追求。為了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抽象、嚴謹且具有廣泛應用性的數學知識經常被教師們分解為一道道數學題,解題成了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解題成了數學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和手段。

理論上,所有人都知道數學的教學目標是多元的,遠不只是掌握知識和解題那麼簡單。然而,具體到教學一線,教師們總希望能抓住一些有形的、易於測量的東西來操作。於是,解題成了一線教師教學評價的抓手。的確,面對一道數學題,學生能否呼叫相關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可以折射出學生相關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能靈活呼叫數學知識來解決相關的問題,也表現為數學能力。於是,解題就成了教師衡量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標尺,學校也通過編寫試卷,讓學生解答批量的數學題來呈現學生的學習狀況,瞭解、檢驗教師的教學。

說到底,還是評價的導向在起決定作用。如果大學聯考的影響力及其指揮棒的作用、考試評價的方式一天不改變,教師和學生們追逐成績、把解題能力當作數學教學最高目標的現狀也將很難改變。

華羅庚說過:“學數學不做題目,等於入寶山而空返。”這說明,數學教學離不開解題,但是解題只能作為數學學習的重要途徑,而不是數學學習活動的全部。數學教學對解題的依存關係表現為:

數學學習過程需要解題這一重要的手段。解題作為數學學習過程的重要手段,其作用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首先,解題過程引導學生邏輯思考。許多數學知識之間的關係非常嚴謹,知識的起源、認識、理解和掌握蘊含著嚴謹的推理、推斷過程。這一過程往往是通過解決一個個數學問題來完成的。數學解題過程是若干數學知識的綜合呼叫和一系列邏輯推理的組合,是一項重要的數學思維活動。所以數學解題過程成了數學學習活動的重要組成,成了一次次邏輯推證的過程。其次,解題是引導學生有步驟地走進數學的過程。數學知識本身是一個邏輯鏈,數學知識被分解為一系列相關聯的問題,數學教學就是通過這些問題串,以舊引新,層層深入,引導學生逐漸走進數學的核心。再其次,數學問題直接挑戰學生的智慧。數學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解題過程中學生首先要直面問題,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能很好地挑戰學生的智慧、啟用學生的思維,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解題不能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全部學習狀況。解題的過程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表現也可能是片面的,只能反映學生數學學習的部分情況。人們對知識呼叫的速度和思維的靈活度與心情好壞、注意力集中程度等都有密切的關係。解題也會受題目質量的影響,如問題的呈現方式、表達習慣、定位的明顯程度。個人的經驗和成長曆程以及對問題及其情境的熟悉程度,也決定個人對問題的適應性和感受性。許多老師要求學生“多做題”,認為多做題目就增長了見識。正是這種“一回生,二回熟”的信念,造成了對解題結果的過分追求,對提高解題能力手段的過度研究,使得解題成了操練的工具,解題也因此失去了呈現學生真實學習水平的意義。

準確把握數學教學的目標與價值。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資訊,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是接受數學思想、數學精神的薰陶,提高自身的思維品質和科學素養。這需要每一位教師準確地把握數學教學的目標與價值,讓數學課堂教學成為學習者思維活動交流的過程。

充分發揮解題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功能。要想讓數學教學不淪為解題的教學,就要幫助教師正確定位解題在數學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一是要選擇有教學價值的典型問題。二是要把問題的教學價值發揮到極致。充分挖掘問題的教學價值,適當安排時機發揮題目資源的效用,儘可能一題多用。三是在評價解題時,把通法(一般的普通方法)放在第一位,不一味追求速度或技巧。四是要關注解題過程反饋的價值資訊。在關注解題結果的同時,考慮給過程分,關注解題過程中的各種表現,收集有效資訊,幫助診斷教學,發現、利用有價值的教學資源。一方面引導學生重視解題過程,另一方面提醒教師從過程中收穫資訊的教學價值更甚於結果。教師應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思路,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見解,教師在理解的基礎上應尊重各種合理的解題思路,並給出中肯的評價。五是要重視解題後的反思。解題過程中的試誤過程和成功經驗都值得反思。回顧自己如何經歷“山窮水盡疑無路”,又如何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分析解題過程給帶來的認識上的得與失。這些收穫不亞於題目本身帶給我們的價值。

在數學學習中,我們既要紮紮實實地學好數學知識和技能,又要牢固地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而且要能靈活應用數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學習數學需要解題,但不取決於解題的多少,而在於解題前的分析、探索和解題後的反思。我們要讓學生要成為解題的主人,要從解題中吸取解題的方法、思想,鍛鍊思維。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 篇8

在博奧實驗學校參加了博興縣中國小體育教師業務培訓,上午聽了柳橋中學教師劉福山關於《農村中國小體育教育教學存在的有關問題和對策》和喬莊中心國小藺向輝教師關於《國小體育課程教學設計與改革》的報告,下午聽了博興縣首屆名師樂安實驗學校的安朝陽老師的成長經歷和縣教研室趙桂國老師下半學期的工作安排。這次學習感觸頗多,簡單總結如下:

通過這次的學習,學到了許多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讓我從中受益非淺,解決了不少之前模糊不清的概念或不懂的東西。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老師的教決定了學生的學。”在聽了劉老師的講座後,讓我明確了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同時絕不是說要忽視教師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上要起主導作用。比如:明知蹲踞式起跑是當今最好的起跑動作方法,為什麼一定要先讓學生來個什麼自主練習,去探究最好的起跑動作,我認為這完全是為了探究而探究,沒有什麼意義。通過這次學習,我覺得要對今後的教育教學的方法進行重新的思考,什麼樣的教學內容、什麼專案、什麼年級的學生該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教學方法,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一個什麼角色是我們值得探討的。耿教授的講座讓我明白學生的主體作用要靠教師的主導作用來引導,教師的主導方向、主導的技巧對於成長中的學生起到一個主導的作用。我們應該“以學生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知識、技能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為目的”這是我們體育課的任務。

講座中藺老師提到:“現在教師評價學生時太吝嗇,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採取多種形式的鼓勵方式,以激發學生的信心和動力。”教師根據學生的發展水平要如何表揚,是有學問的。應該多表揚那些真正努力的孩子,而不是單純通過成績來表揚。對於如何評價我們的學生,如何評價的恰到好處?聽完講座後我作了反思,反思自己的課堂,表揚學生也很少,最多隻是在學生考試成績很好時,才會給予肯定與表揚,或者是學生的動作非常規範優美時才會表揚。總覺得作為一個體育老師教的班級多,每個班上的課也不多,只要學生能做到課堂上遵守紀律就行,至於學生心裡方面關注得確實太少。

有時候老師的一句話確實能影響學生,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表揚與肯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愛學樂學,只要學生愛學樂學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要儘可能地肯定學生的進步,而不應該簡單地認為這是作為一個學生做好的,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有的學生可能因為先天原因,再努力再刻苦也不能很好地完成某項運動或做好某個動作,但只要學生努力了,作為老師都應該給予肯定,甚至要表揚給全班學生聽,讓這樣的學生樹立起信心,讓這些學生心理明白老師也在關注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正是耿教授講的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缺一不可,教師主導技巧和應用在教學中起到關鍵作用。

最後趙老師留給我們一句話是:“當今體育課的教案沒有統一的格式,一線教師也應積極參與教案到底應該怎樣寫,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建議和意見,做出一些東西來。”這也就意味著我們一線的體育老師們有自己的空間,但更應當結合實際動腦筋去想辦法備出實際科學的課。

剛剛過去的暑期,對體育老師來說是一個收穫頗豐的暑期,這個暑期,教研員給我們進行暑期培訓,培訓主題鮮明,教師專業成長及有效課堂教學,給予了我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一個個教學資源例項、一個個有效教學的內涵,使我們在感悟中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首先,李雪峰對課程改革做了回顧,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主要特點進行了闡述。面對社會的發展,我們體育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必須遵循體育教學的規律,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然後,對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教學內容的構建以及編寫依據、體育教學方法與體育教學行為的區別、評價體系的變化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講解。

其次,李雪峰重點講解了當前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問題分析和當前體育教學方法帶來的利與弊等。重點講解了體育教學方法的運用,並結合教學實際,在新課改下的體育課教學方法,學生學法.怎樣評課等,教師素質的提高和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等內容。對我今後的學習有了更大的幫助。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 篇9

9月20日至9月26日,在__教師進修學校參加了__市國中體育教師培訓班的培訓。為期7天的培訓讓我認識了很多教學一線的體育教師,並認真聆聽他們每一節課的精彩講座,給我以深刻的啟發與思考。無論是課上還是課外,我們都一起分享著各自的教學經驗,這是最讓我獲益良多的。下面就簡單的談談我的培訓感受。

在這七天的培訓學習時間裡,市局為了提高國中體育教師的教學質量,增強教師業務水平的能力,特意開展了一系列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體育課程,讓廣大教師不斷進步成長。

9月20日上午,惠州學院的蔣新國教授給我們講的是《中國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與發展》,在這裡他主要提到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體育課程的新理念;

二、課程的指導思想;

三、課程的性質;

四、體育課程的總目標;

五、體育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拓展;

六、課程教學形式多樣化。

在授課過程中,蔣教授用一個又一個的教學實力和生動的語言教學與講解, 同時還涉及到我國體育教學的課程、教學的方法與外國的相結合,這讓我的思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讓我不斷地去思考,反思,不斷總結,總是把以前的教學情況和上課老師的講解進行對比,看看自己那些地方需要改進和提高,這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蔣教授提到的 “課程指導思想”裡幾點:①強化體育專案為我所用的選擇性;②淡化體育專案的系統性,需要合理培養學生對體育專案的興趣,有選擇性、娛樂性的去啟發學生,不必要做到細化。尤其是談到的第②點,傳統的體育教學課程都是比較枯燥乏味的,都是一板一眼的去進行體育訓練,更多的老師對待課程可以說是比較嚴格,完全按照課程安排去進行,要求面面俱到,讓學生儘可能掌握課本內的所有內容,其實這樣不好,會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對體育產生厭惡感,從而達不到體育課程的理念要求。而蔣教授談到現在的體育教學必須要合理培養學生對體育專案的興趣,讓他們能夠學會自覺地去鍛鍊學習,自主地融入到體育課堂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熟悉學生,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有選擇性、啟發性的去安排課堂,同時不必做到細化,讓學生在課堂中養成自覺參與體育專案活動的良好習慣。

其次,課程教學形式多樣化,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得到發展。談到這裡蔣教授舉了一個例子:比如站隊。課上教師可以改變以往傳統的站隊,課堂由站隊進行,學生可自由、活潑、輕鬆地站隊,完成課堂口令指揮,達到課堂有效進行。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同時也避免扼殺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

與美國學校的教育方式作對比。美國學校的體育課堂完全由學生自主去掌控,而教師只是作為一個輔導者,上課老師會把本課的重點、需要完成的任務用紙條的形式貼到牆上,讓學生去看並且自覺的獨立或小組形式去完成。而老師只是在旁觀看,很少去幹涉學生的活動。若學生遇到困難時,才會去講授。這種教育方式比較獨特,能夠很好地鍛鍊孩子的自覺能動性,讓他們自由地去發揮自身所長,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任務,讓孩子養成自覺參與體育專案活動的良好習慣。這是我國體育教育上無法比擬的。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9月21日上午,鄒若萍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有趣的課堂。鄒老師講授了團體心理遊戲(趣味體育)的課程,在學習過程中,我掌握了許多適合學生進行的團體遊戲,如:蜈蚣競走、兩人三足或多人三足、音樂舞蹈等遊戲,在課上開展既可以起到鍛鍊的效果,又能豐富課堂。鄒老師還提到體育遊戲的創編內容,我們都知道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使課堂教學不在枯燥無味,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和眼球,體育遊戲的創編是必不可少的,什麼樣的課堂需要什麼樣的遊戲去融合,起到什麼樣的效果,這是作為老師授課前必須要考慮的方面。但事實上,卻很少有老師能做到。經過學習後,我明白了遊戲有分類,怎麼樣去創編體育遊戲,怎麼樣合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對我的啟發很大,之後我才知道原來我校可用的體育教學器材很多,沒有的我也可以大膽的想象和創新。

接著,鄒老師又帶我們到職業中學的操場去進行活動實踐——團體活動。這次活動的安排是10人為一組,推選隊長;為隊取隊名、口號、隊歌,然後進行解說,在這個活動中,每一位老師都積極參與,積極融入到各自的集體中去,為這次活動營造了很好的氛圍。總之,在活動中我得出的結論是:建立和諧、團結向上的團體。

接下來的幾天裡,我們都分別上了很多有意義的課程:如太極拳的學習、籃球裁判基礎理論與臨場實踐、體育活動現場觀摩、田徑專案的學習等,在這些日子裡,我都學到了很多的知識,豐富了自己的教師業務水平。

總而言之,短時間的培訓,長時間的實踐;簡單的培訓過程,豐富的培訓結果,就像我經常跟學生說的,“老師只能給你們指引通往成功的道路,真正去走的是你們自己,能不能到達終點,也要靠你們自己”。同樣,給我們上課的老師只能是給我們指路,而今後能否在他們所指的道路上指引好我們的學生,就要靠我們自己了。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 篇10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生長點是“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是“探究性學習”。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即由被動接受性學習向主動探究性學習轉變。要實現這一轉變,除了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外,還必須推動教師角色的轉變。從傳統中走出來,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應該引導教師逐步實現下列轉變:

1、由“權威”向“非權威”轉變

我們應該允許在某些知識領域有不懂的問題而不是絕對的權威。教師可以向學生學習,可以向學生承認自己不懂的問題,可以請學生幫助老師解決教學中的疑難,讓學生消除學習的“神祕感”。教師不應該以“知識的權威”自居,而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平等的交流,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生命的呼喚。

2、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

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不僅僅是指導者,要變“牽著學生走”為“推著學生走”,要變“給學生壓力”為“給學生動力”用鞭策、激勵、賞識等手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3、由“導師”向“學友”轉變

我們倡導專家型教師,但不提倡教師站在專家的高度去要求學生。教師要有甘當國小生的勇氣,與學生共建課堂,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快樂一起分享、一起成長。教師不僅要成為學生的良師,更要成為學生的學友。

4、由“靈魂工程師”向“精神教練”轉變

長期以來,人們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實教師不應該作學生靈魂的設計者,而應該作學生靈魂的鑄造者、淨化者。教師要成為學生“心智的激勵喚醒者”而不是“靈魂的預設者”,要成為學生的“精神教練”。

5、由“資訊源”向“資訊平臺”轉變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成為學生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缺乏師生互動,更缺乏生生互動。在新課程中,教師不僅要輸出資訊,而且要交換資訊,更要接受學生輸出的資訊。教師要促成課堂中資訊的雙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師要成為課堂中資訊交換的平臺。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轉變

我們曾經認可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要有一桶水的觀點,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教師原來的一桶水可能已經過時,這就需要教師的知識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的更新,需要教師成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尋,以尋到知識的甘泉。

7、由“挑戰者”向“應戰者”轉變

新的課堂中不能僅僅是教師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解決問題。它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因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便是對教師的挑戰。開放的課堂中教師隨時可能接受學生的挑戰,而成為應戰者。

8、由“蠟燭”向“果樹”轉變

中國的傳統文化把教師比作“春蠶”、“蠟燭”,不管是春蠶還是蠟燭總是在奉獻給客體的同時而毀滅掉主體。新時代的教師不能再作“春蠶”或“蠟燭”而應該在向社會奉獻的同時不斷的補充營養,成為常青的“果樹”,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盡了芳絲後就毀滅掉自己。

9、由“統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轉變

教師不能把課堂視為自己的課堂,而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不能作課堂的統治者,因為統治者總免不了令人“懼怕”。教師應該從統治的“神壇”上走下來,與學生融為一體。在新課程中教師不能再是居高臨下的,而是與學生站在同一個平臺上互動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爭論中做“首席”。

10、由“園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轉變

“園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園丁”又是令人遺憾的,因為園丁把花木視作“另類生命”。園丁在給花木“澆水、施肥”的同時,還要給它們“修枝”、“造型”,他們是按照園丁自己的審美標準把花木塑造出來供人們欣賞。在園丁看來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殘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們可以隨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為美的“病梅”。然而教師與學生的生命同源,教師應該允許學生的缺點存在,應該允許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發展。教師應該給學生的成長引路,給學生的人生導向,而不是限制學生的發展空間,更不能給不服自己管教的學生或有某種缺陷的學生“判死刑”。教師應該多一些愛心,多一些對“問題學生”的理解與關懷,將學生的缺點當作財富而施教,因為它可能使你成為教育家------沒有任何一個教育家不是因為對問題學生的教育獲得成功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家的。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 篇11

在全國眾多的農村學校中,江蘇省的洋思中學、東廬中學和山東省的杜朗口中學脫穎而出,成為課程改革的佼佼者。在正常的開學時間,每天都有幾十乃至幾百人到這三所學校參觀學習。這三所學校都是農村鄉鎮國中,他們原來的辦學條件在當地都是最差的,他們的改革始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前,但真正體現他們改革價值的是新課程改革。他們的辦學理念和課堂教學鮮明地體現了新課程的特徵,成了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排頭兵,每天都在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朝聖者”前去參觀學習。那麼,他們究竟為新課程貢獻了什麼?從天津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王敏勤教授的點評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1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對傳統教學的一場革命

每堂課教師都不要先講,先讓學生自學

建國以來,我們中國小的課堂教學模式基本都是“先教後學,課後作業”,在課堂上教師以講為主,每堂課都是假定學生對這些問題一無所知,教師要不厭其細地系統講授,唯恐哪個知識點講不透,學生不明白。如果課堂上有時間就練習鞏固,如果沒有時間就留到課後練習。江蘇省泰興市洋思中學對這種傳統的課堂模式進行了顛覆性的改革,他們提出“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模式,每堂課教師都不要先講,先讓學生自學。學生不是盲目地自學,而是在教師指導下自學,教師的指導要做到“四明確”,即明確時間、明確內容、明確方法、明確要求。比如:“同學們,下邊我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明確時間),大家自學教材的第23頁至24頁(明確內容),在自學的過程中可進行小組討論(明確方法),5分鐘後請回答下列問題(明確要求)”。只有做到四明確,學生才能高效率地進行自學。

“先學後教”的“教”字不是系統講授的意思,是“點撥”的意思,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點撥,或規範其不準確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問題,或糾正其錯誤的理解。由於學生通過自學已基本掌握了書上的知識,所以教師真正講解的東西不是很多。課堂上能夠省出很多時間讓學生“當堂訓練”。洋思中學規定:“每堂課教師講授的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學生練習的時間不能低於20分鐘”。這些規定似乎有些機械,但改革的初期,給教師一些基本的規定和模式便於教師遵循,一旦教師理解了新的課堂模式的意義,就能夠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教學的內容靈活變通。

在洋思中學改革之前,國內已經有很多提倡學生自學的實驗,如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盧仲衡老師主持的“中學數學自學輔導實驗”,常州市邱學華老師的“嘗試教學實驗”,盤錦市魏書生老師的“中學語文教改實驗”,等等。這些實驗都為洋思中學的改革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經驗,但在整個學校、在各門學科都推行“先學後教”的做法,洋思中學在全國確屬首例。他們的做法體現了新課程所提倡的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轉變師生的教學方式。洋思中學的做法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被稱為“洋思現象”。

2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大面積轉化“學困生”

不是僅僅打出一條標語,而是有一系列轉化“學困生”的措施

在全國的中國小,似乎每個班都有“學困生”。個別轉化“學困生”的經驗很多,但大面積轉化“學困生”卻往往難有成功的措施。在洋思中學的教學樓上有一條醒目的標語:“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是洋思中學的辦學理念,也是洋思中學的追求。“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似乎有些絕對,但它卻對教師、學生、家長產生了震撼心靈的作用。對於那些已經失去上進心的學生來說,看到這條標語會重新鼓起上進的勇氣——“既然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我肯定也能變好!”他們在這裡又找到了自信,又恢復了往日的朝氣和勇氣。對於那些責任心強的教師來說,看到這條標語會反覆地責問自己:“既然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如果我的班內出現了“學困生”,肯定是我的責任”,他會想方設法把學生教好。在洋思中學,我曾經看到有的老師“懷著歉疚的心情”給學生補課,他們把學生的落後看成是自己的責任。對於那些已經對孩子失望的家長來說,看到這條標語,對孩子的前途又充滿了希望——“既然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我的孩子也肯定會被教好”,因此他們不遠千里跨省市把孩子送到這所偏僻的農村學校來。

當然,洋思中學不是僅僅打出一條標語,而是有一系列轉化“學困生”的措施,如“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的制度。前去參觀的許多校長說:“這四清制度,就像四道攔河大壩,截住了學生後退的道路”。所謂“堂堂清”是指:每堂課所學的知識,學生必須當堂鞏固,不留尾巴。每堂課的達標測試,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不能看書,不要討論,教師要當堂批改。在下課時,可能有3名學生沒有做完,4名學生沒有做對,這7名學生沒有做到“堂堂清”,就轉變成了“日日清”,教師在當天的課外和自習時間就要找這7個學生補課輔導,使他們對當天所學內容及時鞏固。每週星期五下午,班與班進行對調檢查,主要是對那些所謂“學困生”的數學和外語進行檢查和輔導,這是“週週清”。每個月的月考是“月月清”。

另外,他們還有許多措施,如“從初始年級開始抓起”,從學生入學的第一天就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就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如有的學生基礎知識差就要給他補課,有的學生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就要幫助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不要等學生到了高年級才採取措施。另外,如把“學困生”按在前排,與好學生相伴而坐,減少他們的“求助”難度,採取“兵教兵”的戰術,等等。正因為他們有許多具體而有效的措施,有責任心很強的教師群體,所以他們才敢向社會承諾: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3 “上課要像考試一樣緊張” 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像考試一樣緊張,就是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節奏

“上課要像考試一樣緊張”,這是洋思中學前任校長蔡林森經常說的一句話。乍一聽覺得有些極端:現在學生負擔過重,每天作業都要做到晚上十一二點,如果課堂再像考試一樣緊張,學生還有輕鬆的時刻嗎?學生的負擔不就更重了嗎?但仔細一想也有道理:為什麼現在的學生負擔重?固然與應試傾向和追求升學率有關係,但也與有些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有關係。有的教師課堂教學效率很低,學生在課堂上沒有緊張起來,知識並沒有真正掌握,只能課上損失課下補,校內損失校外補。於是,作業越來越多,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有的學生還要參加各種校外文化補習班,補的還是書本上的知識。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緊張起來,把應該掌握的知識都掌握了,課下就可以少佈置作業或不佈置作業,把課外時間還給學生,學生就有更多的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特長。

所謂“上課要像考試一樣緊張”,就是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節奏。考試的特點是在規定的時間內要完成規定的任務,所以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寫字的速度比平時都要快,人的潛能也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都是40分鐘或45分鐘,為什麼有的教師不留課後作業或作業很少而學生學習成績很好?而有的老師每天都佈置大量課後作業而學生成績還不好?根本的區別就在於課堂教學效率是否高。課堂教學的辯證法就是如此,課上老師講得多了,學生自學和練習的時間就少;課上學生輕鬆了,課後作業就多,負擔就重。因為時間是個常數,學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識也是一個常數。

4 “兩案合一” 教與學不再兩張皮

師生共用“講學稿”,老師的“教案”同時也是學生的“學案”

為了上好一堂課,教師要認真備課,這是教學常識。但老師的教案往往是“講案”,只考慮老師怎麼講,很少考慮學生怎麼學,即使教案中設計了一些雙邊活動,也往往是自導自演、自問自答,如有的老師在教案中寫道:“師問:……生答:……”就像一個設計好的話劇指令碼,上課時只要把它演出來就行了,效果主要是看老師講得生動不生動,學生配合得好不好。有些老師的教案不允許學生看,因為學生一旦看了“教案”,教師在教案中設定的一些“包袱”就洩密了,上課時老師就沒法施展教學藝術。

實際上,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與學還是兩張皮,老師講的東西不一定是學生想學的東西,也不一定是學生不會的東西。而江蘇省溧水縣東廬中學師生共用“講學稿”,老師的“教案”同時也是學生的“學案”。“講學稿”以學生的自學為主線,按照學生學習的全程來設計,充分體現了課前、課中、課後的發展和聯絡,主要包括四大環節:課前預習導學——課堂學習研討——課內訓練鞏固——課後拓展延伸。“講學稿”在課前就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學教材。實際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礎知識學生在課前就學會了,上課時老師按照“講學稿”檢查和點撥,以學定教。學生會了的老師就不再講,不會的進行點撥,教的就是學的,學生不會的東西正是教師要點撥的東西,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也是老師要補充的東西。沒有多餘的廢話,沒有多餘的活動,沒有故弄玄虛的東西,課堂效率高,真正實現了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學生學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們多年來苦苦探索的教與學的最佳結合點,在“講學稿”中得到了體現,在學生的自學和教師的點撥中得到了落實。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減輕學生負擔的奧妙所在。

5 “兩本合一”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課前預習的是這一張紙,課後複習還是這張紙

大多數中國小學生至少需要為每門課準備兩個本子:一個是課堂筆記本,學生要把老師講的東西記下來,以備複習考試用;另一個是課後作業本。作業本往往不止一個,而除了老師佈置的課後作業外,還要買社會上各種複習資料、練習冊,這些複習資料和練習冊往往很難做到精選題目和符合當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說的學生負擔過重,實際上主要是指學生的課後作業和家庭作業,一般中學生晚上都要做到11點以後。而東廬中學的學生上課只有老師發的一張“講學稿”(一般是8k的一張紙)。課前預習的是這一張紙,上課看的還是這一張紙,聽課時需要記錄的東西就在“講學稿”的空白處補記,沒有專門的課堂筆記本。課後學生複習的還是這張紙,沒有專門的作業本,也不買社會上氾濫的各種複習資料和練習冊。過一段時間,學生把“講學稿”裝訂起來,就是精選的複習資料,考前也不再專門出備考題。有些講學稿中還有“會考題回顧”,提醒學生在以往的會考中有這類的題。另外還補充一些相關的知識和資料,如國中語文《曹劌論戰》的講學稿,補充了文言文《小港渡者》讓學生隨堂練習,合理地開發了課程資源。在課堂上掌握好的學生課後不需要做作業,學生有更多的課餘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特長,個性得到張揚,素質教育落到了實處。

近年來教輔資料已成為一個很大的產業,催生了許多億萬富翁和千萬富翁,同時也培養了許多教師的惰性。現在有很多中國小教師講完了課不會設計練習題,不會出考試題,買些現成的複習資料和考試題讓學生做,不管是否符合學生實際,都要從頭做起,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和經濟負擔。有一箇中學教師說過,要想把學生從題海里解救出來,教師首先要在題海里暢遊,教師要從成千上萬道練習題裡精選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題讓學生做。實際上,真正有水平的教師很少買現成的練習冊讓學生做,都是自己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點給學生編題,也只有這樣的練習題才能做到舉一反三,以一代十。東廬中學“講學稿”中的練習題也都是老師自己出的,哪是重點、哪是難點,學生已經會了什麼、還不會什麼,老師最清楚。只有精選練習題,才能真正減輕學生的負擔。如果老師吃透了教材,把握了重點和難點,熟悉了會考和大學聯考的命題規律,還需要在考試前猜題押寶嗎?還需要靠題海戰術來提高升學率嗎?東廬中學的做法給了我們許多啟示,減輕學生的負擔首先應當從教師自己精選精編練習題開始。

6 “備研合一”發揮優秀教師和集體的作用

集體備課的做法,使校本教研活動落到了實處

新課程改革提出校本教研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課程改革全面推開,單靠各級教研員和一些教學專家是指導不過來的,只有自力更生,通過校本教研,使全體教師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的過程中學習和實施新的課程理念。另一方面,每個學校的師資力量都不平衡,即使一些重點中學和名校,也不是每個教師的水平都很高。只有通過校本教研,把備課和教研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一般說來,每個教研組既有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又有剛畢業的大學生,水平不同,經驗不同,教學質量自然有差別。教師的勞動又是一種個體勞動,一個人負責幾個班的一門課,別人很難代替。如果學生遇到一個水平高的老師算是走運,幾年下來提高很快。如果碰到一個剛畢業的青年教師,學生也就成了教師成長期的實驗品。如何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本校的優質教育資源,這是各學校都在考慮的問題。如有的學校實行師徒制,讓老教師帶徒弟,師徒共同備課,共同研討。有的學校設立“青藍工作室”,制訂青年教師培養計劃等。但由於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任務,師父也很難把自己的教學思路和經驗都傳授給徒弟。而東廬中學採取集體備課的做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優秀教師和集體的作用,使校本教研活動落到了實處。

他們的具體做法是:主備教師提前一週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式,將“講學稿”草稿交備課組長稽核。備課組長初審“講學稿”後至少提前二天將“講學稿”草稿發給全體組員,然後召集組員集體審稿,提出修改意見;主備教師按集體審稿的意見將“講學稿”修改後交稽核人審查,再由備課組長將稽核後的“講學稿”交分管領導審定,製成正式文字。上課前一天將“講學稿”發至學生,任課教師對“講學稿”再次進行閱讀理解和補充。第二天師生共用“講學稿”實施課堂教學,課後教師在“講學稿”的有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課後記”,用於下次集中備課時小組交流。

這樣的備課週期比較長,看起來有些繁瑣,但卻務實有效,可操作性強。現在有些學校雖然每週學校領導都檢查教師的教案,但往往只注意形式而難以顧及內容和效果,至於在課堂上教師用不用這個教案,有多大效果,就很難說了。而東廬中學的做法,過程完備、環環相扣,即使有個別老師不認真,也很難在整個過程敷衍過關;即使有的青年教師經驗不足,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受到老教師的指點和幫助。這是一個不斷打磨,不斷提升的過程。在這種集體備課的過程中,優秀教師的經驗得以擴散,集體的智慧得以發揮,青年教師不斷成長,校本教研的功效和過程得到了落實。

東廬中學的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由過去的“教師帶著書本走向學生”變為現在的“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書本”,由“先教後學”變為“先學後教”,由“教學分離”變為“教學合一”,找到了教與學的有效結合點。雖然還不能說這是一個最佳結合點,但畢竟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7 “開放課堂”打破傳統教學的封閉式管理

教師沒了講臺和講桌,學生髮言時不必舉手

與洋思中學和東廬中學相比,山東省茌平縣杜朗口中學的課堂改革力度更大,這所學校最典型的特徵就是開放,完全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那種封閉性管理模式。

課堂的開放首現表現為整個學校24個教學班全天候的開放。在正常的上課時間,參觀者隨時可以到任何一個班級聽課,不需要預先通知。許多學校每年都搞一次開放日或開放周,有的放膽搞一個開放月,事前都要精心準備,師生認真排練,屆時伴以各種標語、展牌,邀請有關領導、新聞單位和學生家長到校參觀,藉以展示學校的教育教學成果。而在杜朗口中學,長年全天候的開放,不需要預先準備,學校不怕“亮醜”。這樣的做法不僅需要膽量,更體現了對自己辦學的自信。說實話,作為一所農村學校,從硬體到軟體,與城市重點中學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杜朗口中學之所以敢開放,就在於對自己的辦學理念深信不疑,他們每天展現的都是自己實踐的教育原生態,不需要粉飾和包裝,想的、說的、做的是一致的,不用擔心露了什麼“馬腳”。另外,每天的開放對老師與學生也是鼓舞和督促,天天都是公開課,每天都有外地的老師“督教督學”,老師要認真準備每一節課,不能有僥倖心理;學生也不敢在課堂上打瞌睡,唯恐被別人攝入鏡頭。

課堂的開放還表現為獨特的教室設定。作為近代學校的課堂管理形式——“班級授課制”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學生單向而坐,教師站在黑板前系統講授,講臺、黑板、粉筆、教鞭,既是教師的專用工具,也是教師權威的象徵。在中國,班級授課制與傳統的“師道尊嚴”結合起來,學生在課堂上更是服服帖帖、中規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學校規定學生聽課揹著手,發言先舉手,舉手不能高過頭頂。而在杜朗口中學,徹底打破了這種封閉式的課堂管理模式,教室裡沒有講臺、沒有講桌,一面窗戶、三面黑板,學生分組對面而坐,不再朝著一個方向。教師沒了講臺和講桌,也就沒了權威。學生髮言時不必舉手,誰有想法站起來就說。“我的課堂我主宰,我的命運我掌握”成了學生的信條。

8 “張揚學生個性” 轉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

不僅可以寫出來、背出來、說出來,還可以表演出來

新課程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然而課程改革已經進入第六個年頭了,有的學校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師生的教學方式並沒有多大變化。而在杜朗口中學,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這種改革的力度和效果。

杜朗口中學的課堂教學分為三大板塊:預習——展示——反饋。在“預習板塊”,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課題的重難點並初步達成目標。在“展示板塊”,學生展示、交流預習板塊的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在“反饋板塊”,教師根據預設的學習目標對學生進行迴歸性的檢測,讓學生通過說、談、演、寫,真正掌握所學知識。特別是在“展示板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本質性的轉變,他們不僅僅是把所學的知識寫出來、背出來、說出來,他們要用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表演、辯論、歌唱、講解、朗誦等方式多種多樣,小品、相聲、獨唱、合唱、舞蹈、辯論賽、小組展示等形式豐富多彩。學生的展示不再是把書上的東西簡單表述出來,而是創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種形式開發課程資源。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者和唯一的評判者,甚至作文講評課也大多由學生相互點評。教師真正實現了角色的轉化:由過去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啟發者。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他們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發揮。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 篇12

一、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基本認識

新的課程計劃將所有課程分為三類: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 課不僅僅是國家課程中新增的一門必修課程,更是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具有許多不同於其它學科的特徵。開設這門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自主地、探究式地解決與自身聯絡密切的學習、生活、實踐中的問題,同時獲得積極的體驗,形成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聯絡的整體認識,發展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2]。

增設這門課程,在巨集觀上有利於改進我國基礎教育中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微觀上適應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僅僅是非學科課程知識的總和,更不是“非主科”內容的總和。它是對前幾年提出的“活動課”的繼承和發展[2],要求學生走出教室,參與實踐活動,結合所學知識,從中提出問題,並進一步分析問題,確立一套或多套解決方案,進行試驗和探究,其中可能變換各種方法,反覆迴圈直到成功(或失敗),總結經驗,最後以一定的活動向外界作出反饋。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徵:

首先是學生自主性:在資訊科技部分和勞動與技術部分,學習內容一般由教師根據教材或學生實際給出,在學習過程中就提倡任務驅動式的探究性式學習,在研究性學習部分,就是讓學生自主選擇課題,自主參與活動和研究等一系列步驟,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則主要作為以上三個部分的載體,其本身就明顯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課程的實踐性也是一大特徵,是由自主性所引發的。

其次是內容的綜合性。活動中牽涉的知識、技能一般是多方面、多學科的、綜合的。資訊科技部分大力提倡課程整合,反過來其它學科提倡利用資訊科技這一工具進行課程整合。勞動與技術往往與製作、創新、發明聯絡在一起,,也明顯體現綜合性,新的七年級教材就非常明顯體現這一思想。

再次,學生在一系列活動後應有一定的反饋活動,如報告會,成果展覽,小發明,科技製作,寫論文,演小品,演講等,甚至是專題活動。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其它教育環節的關係

1、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學科課程的關係:新課程計劃要求所有學科都要有一定比例的課時用於探究性教學,這種課是屬於該學科內部的探究性學習,而綜合活動實踐課則突出跨學科的,甚至是超學科的,即不屬於任一學科內容的。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靈活程度,拓展思維的廣度,藉此將知識融會貫通,大大促進綜合能力,這種作用是學科教學所達不到的和不能替代的。

2、綜合實踐活動課在升學考中的體現:自20xx年的高中新課程改革起,已提出大學聯考、會考的各學科均有綜合探究性的大題目,並努力在其它題目中體現這個思想,特別是大學聯考的X科目,除了希望實現大綜合外,還要實現探究性學習的題目佔15%-30%的目標。這幾年的大學聯考、會考題不斷朝降低解題難度,提高分析問題的靈活度和綜合應用能力方向發展,顯然隨著考試改革的深入,這個評價思想會得得到進一步加強。

3、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學校課程(校本課程)關係: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國家課程的一部分,它的教學原則、目標、基本內容範圍、教學時間由教育部制訂,學校或其它教育行政部門無權改變,。但它與其它學科不同之處是沒有教材(不提倡編寫學生用書)、形式不固定,相對學生而言,指導師可以不固定。學校課程是學校根據學校自身情況、當地教育資源確定教學內容、目標及形式,可以自編教學提綱。一般只針對一項內容,展開深入學習和探究,如小發明、書法、集郵、國小一二年級的資訊科技等,並努力形成學校辦學特色。在某些情況下兩者內容、形式可以相同,但兩者的發展方向不同。

4、綜合實踐活動與課外活動、興趣小組的關係:首先,綜合實踐活動是要求所有學生參與的課程,課外活動是針對數量較多的部分學生的,如有些學校舉辦藝術節,運動會,讀書節等,興趣小組則針對一小部分學生,往往帶有競賽輔導的作用,如資訊學奧賽,航模、書法、運動隊、科技等各種小組開工存在的活動等。可看出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面向全體學生,要求學生以實踐為主,鍛鍊綜合能力,課外活動和興趣小組是針對部分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 選擇學習內容,不排除教學為主學習方式,以專業和鑽研為主要特徵。另一方面,三者之間內容上互有關聯,時間上可以互相穿插。要注意的是要朝各自的特徵方向發展,不能是簡單的代替。

三、綜合實踐活動實施中有關問題

1、理清四部分關係: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的四部分並不是平等的和同類的,其中研究性學習是核心和重點,其它三個部分一方面為研究性學習服務,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學習目標和特有教學形式,但同樣也具有綜合實踐活動的特徵。這也是把這四個部分歸入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原因。所以原則上,綜合實踐活動課應有四種課型,其中資訊科技和勞動與技術的課型是在傳統的課型上進行改良的形式,主要為自身教學目標展開的,這裡不展開論述。

圍繞研究性學習的四部分關係是:在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中發現和提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並展開探究活動和研究性學習,完成較為簡單的,帶回有意義且一時不能解決的(注意:研究性學習課題的來源不一定來自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後續的活動則是有計劃,有目標的探究、調查和學習,直到課題完成,最後向外界釋出課題的成果(反饋性活動)。這整個過程會經常用到資訊科技和以手工製作為代表的幾種技術性勞動,用於查詢資料、製作研究工具和輔助反饋性的活動的實物等方面。

2、實踐綜合實踐活動的思想障礙:可以說中國兩千年的教育文化,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重理論而輕實踐,重科學而輕技術的思想,這既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產生的原因或需求,也成為在中國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最大思想障礙。包括廣大教師在內的所有教育工作者應放遠眼光,努力學習,轉變思想,才能主動跟上時代的步伐。

3、理想的師資結構和當前形勢下的師資調配措施:基於四部分的關係,理想的師資結構應有兩種專職教師和兩種兼職教師:資訊科技、勞動與技術兩方面是專職,另兩方面則由各學科教師兼職,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有專職教師,但一般學校應有一二人為學校的主要負責人,例如教科室主任負責研究性學習,政教處主任負責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

我省的新課程計劃將資訊科技課獨立出來,勞動與技術(原稱為勞動技術)則是半獨立,它們都有規定的課時,指定的教材,這種做法也說明了上文所述的四部分關係和理想的師資結構的合理性。

在當前情況是:本學科剛起步,一缺廣泛而正確的的思想認識,二缺操作經驗,三缺專職教師,有些學校甚至不能按要求開足課時。如何配置教師,開展學科教學和教學研究是當務之急。我們認為:1、缺乏資訊科技和勞動技術專職教師的學校,要創造條件讓其它教職工兼職,以保證按上級要求開足課時。2、要對絕大多數教師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理論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培訓,包括一些各級檔案要求。通過培訓,形成氛圍,從而培養一批本學科的帶頭人。3、在對教師進行培訓的同時,開展學科教學的探索。4、學校要通過制訂管理條例來督促教師不佔用、改變課程計劃中的課時分配。5、排出專門時間開展本課程的教研活動。

4、探究性學習選題[5、6]:探究性學習的特徵雖然是跨學科或超學科的,但在確定具體課題時,應定位在一個較大領域,如人與自然(科學),人與社會(人文),自我關係(心理),人與文化(文化藝術),或者象工程技術(技術),社會危機(人文)、經濟現象(人文)之類,作為指導師,應該熟悉以上各大領域內包括哪些小的領域或具體的可選內容,如:心理健康與個性發展、飲食與健康、情緒調節,消費觀念等。當然,這些課題本身可能在幾個領域中交叉。當一個主題確定後,一般會有所側重於某些教學的學科,例如:對鄉土歷史、人文情況研究的,側重政史地方面;聯絡課本,進行實地汙染調查,即側重理化生。如果選擇範圍在一個學科內部的課題,主要由該學科教師安排探究性學習,超出一個學科,又在一個大領域內,帶有專題性的內容則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5、教材的選用和證訂原則:這幾年,由於各種原因,資訊科技、勞動與技術兩學科的教材和教學配套材料的徵訂比較混亂。我們依據的原則是(1)、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廳的有關檔案精神:“任何進入中國小課堂的教材及教材的配套材料,必須經省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未經審定的,應立即停止使用”。(2)、試用教材通過教研室徵訂,正式教材通過新華書店證訂。按目前情況,作為試用教材的高二資訊科技選修教材(四選一),國中資訊科技教材,國小資訊科技教材、高中勞動與技術教材均通過教研室證訂,國中勞動與技術

教材(每學期均為多選一)、國小勞動與技術教材均通過新華書店證訂。各中國小校和證訂工作相關的單位,應密切注意下一學期的訂單,注意是否有變,並在弄清其性質後再行訂購。

四、綜合實踐活動的備課

因綜合實踐活動有四種課型,對應的也有幾種不同備課的形式或方法。資訊科技技術課的備課與普通學科的備課相差不大,主要區別在於要準備大量的資料供不同層次學生作幫助。本文的第五部分中給出比綱更詳細的參考內容,活動形式則根據有關原則和實際情況,由指導師自行設計。根據《浙江省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指導意見》等材料精神,我們認為備課的總思路是“學校定方向,教師分組集體備課,個人指導實施”三層次備課。

第一層次:學校在每學期開學初,召開由於校長,教導主任,教科室主任,政教主任,總務主任,各學科骨幹教師組成的校級討論會,確定本校各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課時安排和功課表編排方法,指導師聘任方法以及活動前後有關的與校外聯絡,學生組織什麼樣的反饋活動等等相關事項。根據實際情況,如果校級會議能一學期召開多次,則更好。

第二層次:以年級為單位,教師分文理兩小組討論本年級學生一學期的具體活動內容與形式。在一定的條件下,也可請某些學生參加。注意:供選內容一般是單一性,要進行合理的組合,使每次活動有綜合實踐活動的各環節。再安排時間,場地,費用等,確定分組形式和指導師人選。分組形式可以是按原來的班級進行,如有些內容是與個人能力愛好關係不大的,也可指導師給出可選方案(可以多個),學生自願選擇而分組。本層次應每一到兩星期進行一次。

第三層次:教師分組同上,頻率同上,加上選聘的指導師,詳細準備綜合活動的每個步驟,提出明確的要求和原則,注意事項等,最後由指導師單獨統籌,進一步考慮,付諸實施。

在實施中,有一些具體情況,如:二三層次的備課可能連在一起的;全年級一起活動;對一組學生的活動同時有多位指導師;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一學期集中安排一到兩次,研究性學習分配給各班任課教師。

學校安排舉例:一學期教學時間共17周,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每週一節,勞動技術每週一節,實際各用15節,多餘4節,社會實踐與社群服務、探究性學習共17*2+4=38節,社會實踐和社群服務安排1、遠足為主要內容,(遠足中調查,採集,回來試驗,製作標本、展示板和中華節,詳細本處略)一天計7節,2、對社群中飲食衛生、環境衛生、人群健康意識方面進行調查,用於研究性學習(聯絡七年級科學的生理衛生部分內容),再將結果製作成展覽板,進行鍼對性小發明,製作實物在社群中用各種形式宣傳。安排不連續的一個上午和一個下午,共7節。兩項內容全段教師有所側重地分工,共同承擔指導師角色。這樣前七個星期的課已統一安排。接著10周的每週2節,單週兩節連排,雙週兩節分開排,探究性學習由各任課教師分擔,分別上側重某一方面的某一類探究性學習,因有10門不同學科教師,每人每學期上兩次,每次 一節或兩節,共25節。第二層次的備課採用學科教研組為主的集體備課形式。

變化舉例:因擔任探究性學習的教師較少,後10週中再安排一個或下午兩個下午或一整天用於社會實踐和社群服務,所餘時間仍是單週兩節連排,雙週兩節分開排。只是總週數減少。

五、詳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及選擇注意事項

(一)、中國小生常見或重要的活動內容

1、中學生日常行為與文明禮儀教育2、法紀法規教育3、各種安全教育4、學習方法指導5、走向社會他人交往、基本人際交往能力訓練6、科技小發明7、針對學科教學內容的探究性學習8、手腦並用的,左右腦協調,開發右腦的訓練。

由於是全體學生必須參加的活動,可以班級為單位,由任課教師進行指導活動,形式絕不應是講授式,而應是學生參預活動(為主),也參預準備(為輔),如智力搶答式,猜謎語式,製作並參觀展覽式,先學生自學、提問,再進行參觀、訪問調查、看展覽、聽講座、看電影等(代答疑),最後寫論文,寫心得,演小品,小製作等反饋活動。

(二)、中國小生均可選擇的一般性活動內容

1、社會教育活動: 通過廣播、班刊、校刊(校內部分),報告、參觀、集會、訪問、社會調查、校內外勞動、社群服務,家庭勞動、成人工作一日體驗,參與重大節日、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活動等形式,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以及日常行為規範的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思想感情,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增強學生組織觀念和集體觀念以及自我管理和人際交往的能力。

2、科學技術活動:通過發明、科技論文、製作、種植飼養、科學調查、人文考查、探究性實驗、利用計算機獲取和處理資訊、各種資訊傳播等科技方面的活動,使學生了解人類科技發展的過程及對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巨大影響,瞭解我國曆史上的科技成果,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和發展趨勢;體驗或嘗試進行科學研究;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科學創造意識,有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精神和運用科學方法對待生活、學習中實際問題的意識。

3、文體藝術活動:通過讀書、講座、器樂、書法、雕刻、工藝製作、影視戲劇欣賞、體育比賽、國防體育、登山、遠足等形式,開拓視野,培養學生文學藝術方面的興趣和感受各種形式的美,認知美,培養團結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難、堅韌不拔的意志品格。(三)、側重中學生選擇的活動內容:

讀書節活動、時事報道、主題班會活動課、社群服務活動、專題夏令營、學習理論、學習方法指導與學法訓練活動、智慧訓練活動、家政、職業指導、走向大自然生物班等自然興趣組、科技節活動、科技“三小”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科技勞技興趣小組、

(二)、(三)部分因是可選擇的內容,建議學校確定課題,教師集體備課,以教師個人特長為依據,確定某內容的指導師,學生根據公佈的指導師選擇自己的活動內容的模式,也可以按班級指定內容。學校確定課題時,校長、教務處、政教處、教科室、各學科骨幹教師集體商量,要充分考慮課時和課題數量、難度的關係;教師集體備課時,以本年級教師為主,其它相關教師,有關職工,如實驗員,或社會上有關聘請的人員要一併參加;確定的指導師可以是本校教職工,或社會上聘請的專業人員;學生必須人人蔘加,每課不缺。

(四)、課題詳細舉例

國小部分舉例:1、樹木是人類的好朋友2、家鄉工廠對環境的影響3、修正液對人體的影響4公路的植樹情況調查(研究)5、交通違章調查6、課間或課外活動安全程度調查7、家電的安全使用8、走訪執法人員9、保護牙齒10、認識我自己11、“今天我當家”12、認識人的情緒13、趕走嫉妒,為成功喝彩14、毅力培養ABC 15、與人相處的學問16、與未來科學家見面17、做剪報18、名家名篇知多少19、課本劇表演20、水杯樂器21、國小生理財情況

中學部分舉例:1、汽車尾氣的汙染調查2、家鄉工廠對環境的影響3、食品的分類與營養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4、美化校園活動5、廢物再利用6、野生草藥的分佈及種植草藥情況7、校園周邊環境對我們的影響8、水資源(如水庫等)的汙染或保護9交通知識宣傳與競賽10、滅火器安裝及掌握使用方法情況調查11、計算機使用安全教育12、森林防火調查(火災調查)13、消防知識競賽14、班級模擬法庭15觀看禁毒片16、身高的祕密17、我為什麼會害怕、煩惱、嫉妒、焦慮等,及對策研究18如何找出自己缺點,克服缺點20、正確對待挫折和逆境21、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論教育22、關於太陽能(如熱水器)利用研究23、航模、空模、無線電作品的製作24、家鄉與名人25、課本劇表演26、新聞論戰27、自制樂器28、小區的環境與居民生活狀況調查29、為特定人群服務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 篇13

7月上旬,陽泉市礦區教育局在礦區教育系統組織了教師業務素質測試考試,礦區全體中國小教師參加了此次考試。作為礦區國小的一名體育教師,這次考試給了我強烈的感悟與深深的理論引領,讓我對教師應有的業務素質有了更清晰地認識和界定。在考試過程中我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現談談我的心得。

一、增強自身師德修養

教師素有“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美譽。在對靈魂塑造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有比較廣博的知識,更要有崇高的道德和崇高的精力境界。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榜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文明的楷模。為此,教師要時刻謹記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由此可見,教師的職業道德與素質關係到青少年一代的確健康成長,關係到祖國的未來。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務必不斷學習,不斷進取,鍛鍊自己的道德修養,敬崗敬業,做一個名副其實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二、考試激勵著我

考試雖然已經結束,可是留給我的思考卻沒有那麼快就停滯,我知道在激烈的職業競爭和沉重的工作壓力下,我必須以良好的心態看待工作中的困難和挫折,努力學習充實自己,用一個教師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教育是全社會的大事,但重擔重要落在教師身上。時期在變,對人才的要求也在變,教師必須認清終身學習對自身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自覺地建立終身學習的觀點,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以適應現代的教育需要。為此,我還應增強長期學習。雖然我已人到中年,魄力比不上年青人,但我有充分的信念,只要肯努力,信任以後再大的困難都能夠克服的。愛我的職業,愛我的學生,這是我最大的目的。

三、考試提高能力

這次業務考試,以考代訓,增強了教師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了教師自學能力,強化了教師自我發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有利於促進教師隊伍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有利於建立學習型學校、培養研究型教師,有利於進一步更新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對教師的學科知識儲備和學科教學能力也進行了有效評價。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 篇14

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教師道德品質不僅是教師自身的行為規範,而且還是作用於孩子們的教育手段。其高尚與否,關係到到素質教育能否得以正確順利地實施。通過暑期的學習,我對師德的含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孩子、感化孩子,使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地成長髮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於奉獻。必須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教師對幼兒要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教師對幼兒慈母般的愛心應來自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對教育事業的強烈事業心和高度責任感。教師的母愛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徹底地化解孩子們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最大限度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像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孩子,幫助孩子,對有生理缺陷的孩子不嫌棄,不歧視,給他們多一點愛,就能極大地激發孩子們的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上(繪畫、摺紙、遊戲、體操、舞蹈等)有無窮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師的成功經驗都證明了母愛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當然很重要。因作我們是直接面對孩子的教育者,孩子們有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孩子之“惑”,傳為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於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著量和質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因而,我們這些為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 篇15

5-4,為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__-20__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關於“堅持全面發展,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組織廣大中國小生參加科學健康、生動活潑的體育和藝術活動,提高運動能力和藝術素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我部在總結近幾年來試驗區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在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施“體育、藝術2 + 1專案”,即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內外體育、藝術教育的教學和活動,讓每個學生至少學習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實施“體育、藝術2+1專案”是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重要舉措。實踐證明,“體育、藝術2+1專案”是培養學生運動技能和藝術特長的有效載體,是一項學生歡迎、家長支援、社會贊同、惠及億萬中國小生的素質教育工程,對於提高中國小生的體育素質、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育人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國小要切實加強領導,制訂專案實施計劃,建立長效管理工作機制。要開展創造性工作,積極探索“體育、藝術2+1專案”的活動內容和組織形式,提高學生文體活動水平。教育行政部門要把專案實施情況納入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專項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定期實行檢查、督促,促進“體育、藝術2+1專案”健康發展。各中國小校長是實施“體育、藝術2+1專案”的第一負責人,學校各部門和全體教師要關心、支援、參與專案實施工作。

二、明確目標,科學考核,提高專案實施水平

各地各校要開齊開足音樂、體育、美術課程,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把“體育、藝術2+1專案”的相關內容納入教學計劃,創新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中國小校精選體育、藝術專案,研究制訂認定標準和實施辦法。各中國小校要根據本校音體美師資條件、教學裝置條件以及體育傳統、藝術特色,確定符合學校實際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體育、藝術專案,供學生學習和選擇,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體育、藝術2+1專案”的認定標準和評定辦法,要簡易可行,有利於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要做好考核登記、檔案管理工作,將學生參加專案活動的情況和取得的成績記錄到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三、認真組織,搭建平臺,營造良好活動環境

各中國小校要充分利用大課間和課外活動時間,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活動,營造校園文體活動的良好環境,確保學生參加活動、展示才藝的時間。要圍繞“體育、藝術2+1專案”組織開展對抗賽、挑戰賽、才藝展演、作品展示等多種形式的群體性校園文體活動,充分發揮體育競賽和藝術展演的激勵作用。廣泛組織各種文體興趣活動小組,定期組織校園體育節、藝術節等活動,為學生參加文體活動搭建平臺,讓每個學生都成為“體育、藝術2+1專案”的受益者。

各地要積極組織體育、藝術活動走出校園,向社群和家庭延伸,共同營造重視體育和藝術教育的良好社會環境。

四、優化資源,提供保障,確保專案持續推進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體育、藝術教師隊伍建設,按照國家教學計劃要求配齊體育、藝術教師,要加大專業培訓工作力度,提高體育、藝術教師業務水平和輔導“體育、藝術2+1專案”的能力。對全體教師進行體育和藝術教育的輔導,鼓勵其他學科教師通過自修和培訓,提高體育、藝術素養,成為“體育、藝術2+1專案”的參與者和指導者。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體育、藝術教育資源配置,配足體育、藝術教育裝置器材,充分發揮體育、藝術教育設施裝置的使用效果,為實施“體育、藝術2+1專案”提供服務。

各中國小要發揮本地社會人才資源的優勢,聘請有體育、藝術專長的人才進校園,對學生學習體育、藝術技藝進行輔導。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聯絡有關部門,利用當地體育場(館)、藝術館以及校外教育機構等社會體育、藝術活動資源,拓展學生文體活動空間。

各地要認真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及時總結反饋專案實施情況,做好輿論宣傳工作,使 “體育、藝術2+1專案”成為推進體育、藝術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 篇16

“好課堂”一直是教學管理者所關注的,也是教師所爭取的,更是學生所期盼的,那麼教師究竟怎樣做才能構建一個好課堂呢?

★搜尋正確的課堂元素:構建“好課堂”的前提

所謂正確的課堂元素在這裡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上組織教學活動的依據,它主要包括“好課堂”的標準、“好課堂”的文化和“好課堂”的藝術等。

1.把握“好課堂”的標準讓師生有據可依

“好課堂”的標準在於它不僅是知識傳播的平臺,而且是構建和生成知識的過程。

在這樣的過程中,知識既可以由教師的經驗和興趣生成,也可以由學生的經驗和興趣生成;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被允許與別人交流自己的生活故事,與同伴一起分享自己進步的快樂,同時也體驗同伴發展的喜悅;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被給以適當的壓力與動力而不是處於一種舒適的狀態,從而感受到挑戰,以努力達到能力、技能與思想上的新水平。

在這樣的過程中,全班具有不同能力的學生均受到關注,學生不會因為其天資不同而形成關係尖銳的等級,每一位學生都會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愉快地學習、主動地探究、及時地進行自我評價,教師確保學生學習行為的順利進展。可以說教師不僅僅是在教知識更是在教學生。

2.積澱“好課堂”的文化讓學生接受薰陶

“好課堂”的文化在這裡主要指教師使用恰當的課堂語言,鼓勵學生敢於質疑、追問、合作和參與。

一方面,“好課堂”的教師語言是十分講究的。首先,它注重語氣委婉、溫和的一般疑問句,而儘量避免語氣生硬的祈使句,如“×××,請把門關上,好嗎?”,而不是“×××,把窗戶關上!”;其次,它注重使用“我”的感受而儘量避免強調“你”的行為,如“我不喜歡上課說話”,而不是“×××不要說話”;再次,它善於對事不對人,如“上課吃東西是不妥當的”,而非“上課吃東西的同學站起來”。

另一方面,“好課堂”的學習氛圍是催人奮進的。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創造的是一個敢於質疑、追問的環境,設定的是一個勇於合作、參與的情景,讓學生一進入這樣的課堂,就會產生一種條件反射——主動學習、積極合作,善於發現、提出並解決問題。學生學會了在適當的時候要教師提供幫助,教師也掌握了幫助學生的最佳時機。

3.掌握“好課堂”的藝術讓學生體驗美感

“好課堂”的藝術在於,教與學的過程往往給學生以“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動態感覺。教師要在教的過程中,注重平淡和激情的轉換,注重“喜怒哀樂”表情的更替。

教師“教”的內容不能一味地平淡無奇,也不能一味地激情飽滿,教師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餘地,同時還要用激情同化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全力學習;教師還要在適當的時機給“教”的內容新增一些“調味料”,這些“調味料”可以是歷史故事、可以是奇聞軼事、可以是幽默笑話、也可以是自己的杜撰,學生的感情在“調味料”中起伏的同時也鞏固了記憶,加深了理解。

在教師教的過程中還要強調課堂的“音樂感”。教師要善於採用重複、停頓、加快語速以及聲音忽高忽低的講解,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不斷感受驚奇和驚喜。

★採取恰當的課堂措施:構建“好課堂”的關鍵

所謂恰當的課堂措施在這裡指的是教師運作課堂,讓課堂成為“教學相長”的平臺。它包括提高教的能力、激發學的興趣和促進師生互動等。

1.提高教的能力樹立新的教師形象

教的能力在這裡不僅僅指的是傳授知識的能力,而且指的是讓學生如何理解、運用知識的能力。

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生非常容易理解符合他們年齡階段認識水平的新知識,也非常容易理解經由他們身邊熟悉的事物來匯入的新知識,而以陌生的事物來記憶或理解陌生的事物卻大為困惑。

比如,當教師用學術性的語言來講解複雜的物理原理或數學公式時,能夠在第一遍聽懂的學生為數不多,除非學生都實際上達到教師的理解水平。

因此,教師傳授了知識只是完成了第一步,還需要下一步教會學生如何來理解這些知識,幫助學生怎樣儘快理解、記憶這些知識,並最終具備靈活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

2.探求學的方法創設新的學習路徑

學的方法在這裡指的是學生有效學習的方法,它包括課堂上學生良好學習態度的養成、學習時間的合理支配和學習機會的及時利用等。

“未來的文盲是不會學習的人”,學的方法應該在課堂上被師生重視。為此,教師應幫助學生找到適應每個學生的好的學習方法,讓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善於支配時間,抓住最佳學習機會,學會在“恰當的時間裡做恰當的事”。

同樣在一個課堂裡學習,學期結束時出現了明顯的差別,除了一定程度上的智力因素以外,這些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習失效的重要原因。

3.促進師生互動塑造新的師生關係

侷限於人們常說的師生之間的人際交流與溝通,它著重強調的是“教”與“學”的多維關係,也就是說“教”與“學”的多種相長。

《學記》有云:“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在《學記》中,“教學相長”原來指的是教師自身的學習與施教的相互促進,亦即教師在“教”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學”的不足,在“學”的過程中又發現自己“教”的欠缺,而使兩者相互促進。

摘自20xx年2月《中國教育報》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 篇17

這幾天邵陽縣教育局給全體的體育教師業務培訓,聽了好幾位精英教師的發言。這次學習感觸頗多,簡單總結如下:

首先先說一下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羅老師對我們要求,一定要上好體育課,讓農村的學生健康成長。我總體感受就是:發自肺腑。姑且不談論羅老師的專業情況,就從他的談話就讓人感覺到他是一個積極向上、責任心強的好老師。同時也是我第一次聽到羅老師站在為全體學生根本利益、人生髮展的高度去談論這次培訓。我覺得很實際到位,需要我們每個一線的體育教師深刻的反思!

其次這次的學習,讓我們學到了許多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讓我從中受益非淺,解決了不少之前模糊不清的概念或不懂的東西。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金稱市一位中學體育老師的武術知識。講的具體到每個動作,還用了許多大型比賽的具體例項說明,形象生動、易於識記,在平時教學工作中,針對學校的武術運動讓我們有了大概的輪廓,雖然是基層的武術教育,我們也應該做到認真細緻、具體到位,只有這樣不斷的積累,我們才能把每一項工作做好,聽了塘田市一位體育老師的講座後,讓我進一步明確了學習是教師成長的必備要素,只有不斷的充電,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需要。

還有就是足球的培訓給我的印象也很深刻,足球培訓是很讓學生熱愛和接受的一項體育運動,每當遇到體育課的時候,學生都要求我教足。可自己沒有學這個專業的,教起來心裡總是不那麼的順心。原因就是對足球不瞭解、不吃不透,總是半桶水的水平。這樣時間長了,學生也就越來越不想學我教的足球了,長此以往對學生的教學也會出現錯誤的情況。這次的培訓把平時的教學中出現的許多問題加以清晰化,明朗化、規範化,對今後的教學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

通過這次培訓,在今後的的工作中,我決定做到以下幾點:

一、體育教學實際上就是一個長期的,反覆的過程,需要教師“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只有把平時的體育課當做是自己不斷充電的過程,認真去研究每一位學生,“找己不足、揚己之長”,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爭取師生共同進步。

二、明確學習目標,尤其是體育教學的中的總體目標、階段性目標和課時目標一定要明確,甚至是每一節你要幹什麼一定要清楚,讓學生幹什麼、達到什麼樣的要求一定要具體,只有做到事無鉅細,教學實踐才不盲目。

三、靈活運用資源。把現有的資源和周圍的(學生及生活中)資源加以利用,力求普遍化,多強化,在實踐中不斷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只有素質提高了,什麼樣的運動孩子們都能夠靈活運用,否則再多的都是空話!

四、多學習研究。只有平時下功夫,才能做到課堂不盲目。體育課看似簡單要想上好其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就好比“畫虎畫皮難畫骨”、形似神不似,就是這個道理。

五、還有一個建議:這樣的培訓要經常進行,最好多做一些具體的教學培訓,不能老是高高在上,起不到教學的實際意義。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要想搞好體育的教學,全面的提高學生的素質,更需要領導階層轉變思想,嚴格執行國家的政策。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 篇18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要想在教學和教研上有所成就,不僅要鑽研教材和課標,還要經常學習一些提高教師素養的理論來指導自己不斷成長。於是我在教學之餘學習了“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的課題,現將我的學習筆記及心得總結如下。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應該首先從課堂教學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那麼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呢?

一、 充分的課前準備

我們知道,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五分鐘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不能因為自己預設得不充分、目標掌握得不明確,對於課堂即時生成調控不力而浪費時間。新《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此外還要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體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之處,重點加以突破;合理地講練,每節課都要有比較深入的資訊反饋與調整,確保每節課中目標的達成度。

二、師生角色的分配要科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們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我們老師的教學方法要有根本的改變。我們要讓學生先學,讓學生按照老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在導學提綱的指導下進行看書、自學。然後老師再根據學生自學的情況進行下一步的“教”。在這個“教”的過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漁”。讓學生在自學中自己發現問題,並且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者要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參與合作探究。讓老師的“教”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完全融入到一起。

三、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教學藝術的提高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教學藝術性強給人的感染力就深,反之就蒼白無力。教學藝術的體現是多方面的,包括老師基本功,諸如普通話、粉筆字等,就語言表達來說,普通話幹練流暢,節奏感強,抑揚頓挫,生動形象,感染力就深,印象就好。還有匯入、過渡、提問、板書設計、教具使用等。總之教學藝術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它是教師素質的綜合效應。一節好課會使人感到是一種藝術美的享受,它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樂學好學的氣氛中掌握知識。

四、適當的激勵機制

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培優補差工作不是課後的工作,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有事實表明,利用課餘補課的學生的成績並不比不補課的學生成績好。因此,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培優補差工作,尤其是補差工作尤其值得我們重視。補差,首先是“治懶”,差生之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懶”,包括思維上的懶和練習中的懶。思維上的懶常常表現為學習過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練習中懶的表現為練習速度慢,作業完成不及時,家庭作業拖拉等。針對以上情況,分別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課堂中加強“快速提問”,增加提問的密度,把一些略簡單的問題請差生回答,讓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給他們板演的機會,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三是課堂作業堂堂清,教師要嚴格監督,不給他們抄襲的機會;四是不能讓他們有拖拉家庭作業的機會,一經發現及時進行批評,並嚴格處理。

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課堂更大面積高效作準備。

總之,理想的課堂教學是充滿生命力的,是“真實、樸實、紮實”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致力於“追求高效,減少低效,杜絕無效”的境界。全情的投入,注重研究,於細節處下功夫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

通過學習,我深刻地感到:

1、要有新的教學理念

教學改革的成功往往取決教師先進的教學理念。當前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情感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積極的探究。如果不能捨棄已有的固定模式和觀念,就不會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想上好課堂,必須在頭腦裡有新的教學理念。只有這樣,才會在課堂改革中注重能力、素質的培養。

2、真誠的讚揚

對於那些缺乏自信的學生,真誠的讚揚他們取得的每一點成績最能激起他的學習熱情,仔細尋找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且及時,適當地給予讚揚。如:你的嗓子真甜,你的聲音真好聽等等。尤其對於那些很少得到表揚的學生,真誠的讚揚會讓他充分發揮內在的潛力,甚至會成為他的人生轉折點。

3、中肯地分析

通過耐心細緻又合理的分析,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也許別人在有些方面比你強,但你卻在另一個方面要比他強。當學生在由於嗓音不佳,音唱不準或其他原因而不敢開口唱歌時,明確的告訴她,她的其它方面比別人強,鼓勵他用其他音樂形式表現音樂給學生增添勇氣,戰勝自卑。

4、多提供嘗試的機會

在課堂上儘量為學生提供嘗試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潛能,體驗到成功的惡快樂。

5、設計的要求不必過高

在音樂課上有意識的降低難度,增大成功的機率,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6、“快樂”教學,讓學生愉快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收穫快樂,找尋快樂元素,在放鬆愉悅的心境下學習。這種觀念與新課標總提出的“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注重個性發展”剛好吻合。“快樂”教學的具體實施辦法。我們可以借鑑國外一些著名的教學法。其中德奧爾夫教學法是“快樂”教學的典範。它在創造培養、團結協作精神、自信心提高、與他人的社交能力及其他優良個性的培養上都有著很大的幫助。我們還可以通過小型音樂劇、即興表演等形式來對青少年的性格進行重塑。

優秀教師業務學習感悟 篇19

我透過一學期的業務理論學習,逐漸感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現就個人的學習經過,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幼兒教育需要創設有利於幼兒發展的機會與條件,透過幼兒自主的創設活動,促進幼兒發展,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著重創造各種條件和環境力求在幼兒的啟蒙階段為他們作好鋪墊,充分發覺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為今後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幼兒園的教育資料是全面性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資料相互滲透,從不一樣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潛質,知識技能等方面發展。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狀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並靈活地執行。最後透過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幼兒教育務必堅持保教相結合的原則,在幼兒園的教育工作中,保教結合的原則證明了幼兒園教育與其它教育的重要區別,同時也顯示出幼兒園教育自身的獨特性。因此,我更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水平,透過各種教育活動的觀摩,評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行為,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幼兒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