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時代楷模黃文秀英雄事蹟心得體會範文5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5.12K

愛美是女孩子的天性,投身扶貧事業後的黃文秀將自己的愛美之心悄悄地“藏”了起來。她北師大的師妹、南寧市第十八中學教師蔣金霖說,在北京讀書時,文秀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但當了駐村第一書記,她就收起了漂亮的裙子,穿上運動裝在山野村屯間奔忙,身上有一股濃濃的鄉土氣息。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20xx時代楷模黃文秀英雄事蹟心得體會範文5篇,歡迎借鑑參考。

時代楷模黃文秀英雄事蹟心得體會範文5篇

時代楷模黃文秀英雄事蹟心得體會

人生該如何度過?在本職崗位上默默奉獻,用一顆無私的真心溫暖他人,是許多人用行動給出的答案。

輸電運維人員謝莉蓉攜帶專業裝置在戶外認真巡線作業,為輸電線路保駕護航,悉心呵護電網安全;畢起美毫不猶豫地報名成為單位選派的駐村幹部,面對剛滿週歲、無人照顧的女兒,選擇帶著娃娃去扶貧;畢業於名牌大學的年輕幹部黃文秀,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毅然回鄉投身脫貧攻堅一線,在工作途中不幸遇難……這些奮戰在一線的工作者,雖崗位不同,但勇擔重任,為了公共利益不惜犧牲個人利益。這種奉獻精神打動你我,也映照出青春最美的樣子。

xxxx在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勉勵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看吧,“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三尺講臺託舉莘莘學子的夢想,這是人民教師的奉獻;“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用汗水澆灌累累碩果,這是勞動者的奉獻;對於保家衛國的戰士而言,奉獻更意味著“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以小我成就大我,才能拓展人生的寬度和深度。

涓涓細流匯成滔滔江河。一個人的無私奉獻帶來個體價值的提升,千千萬萬人默默付出,匯聚的是國家發展進步的磅礴力量。今天,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80多萬名駐村幹部、第一書記和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他們用無悔的青春書寫下“最成功的脫貧故事”;在創新發展的最前沿,無數科技工作者埋頭攻關、擼起袖子加油幹,以孜孜不倦的努力有力推動科技進步……正是因為有著無數兢兢業業、忘我工作的奉獻者,我們的國家才能蒸蒸日上,老百姓的生活才會越過越好。

有怎樣的選擇,就能詮釋怎樣的追求;有怎樣的堅守,就能書寫怎樣的人生。立足工作崗位傾情投入,在青春征程中奉獻自我,我們必將在奮鬥中唱響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黃文秀:化作春泥為護“脫貧之花”

黃文秀的生命定格在了30週歲。6月16日晚,這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的第一書記,在驅車探查暴雨災情時,所乘車輛被山洪捲走,不幸遇難。

20xx年3月,黃文秀主動請纓到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當時的百坭村,472戶中還有103戶未脫貧,貧困發生率達23%。

在黃文秀服務百坭村的1年多裡,她幫助百坭村發展電商,將當地的砂糖桔等土特產遠銷全國各地;她為百坭村申請通屯的路燈專案,讓村民走夜路不用再打手電筒;她挨家挨戶走訪全村建檔立卡戶,清晰地記錄每一戶的致貧原因。

這名來自百色市田陽縣農村的姑娘家境十分困難,20xx年,她從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後,選擇當一名定向選調生,回到廣西基層時,她家剛剛脫貧。

在百坭村的駐村宿舍,記者看到黃文秀曾居住過的1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內,除了床鋪,僅有簡易書架和電腦桌,桌上放著她下村時戴的草帽,書架上擺著兩本她的駐村日記。這一年多來,黃文秀在駐村日記裡記錄著她對百姓脫貧致富的期盼,也記錄著她的每一步成長。

“從3月26日到現在,一共67天,我是我們村脫貧攻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我還不夠勇敢。”

“20xx年7月26日,我們村產業園的牌子一直在努力中,5個致富帶頭人也在培養中。每天都很辛苦,但心裡很快樂。”

“20xx年8月15日,我發現我的方言進步了,可以和貧困戶完整用桂柳話交流了。”

百坭村村民班統茂曾是一名貧困戶,在黃文秀的幫扶下,他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他告訴記者,百坭村那用屯種有300畝砂糖桔,之前因為疏於管理,產量一直上不去。黃文秀到村後,組織力量統一管護,20xx年,那用屯砂糖桔產量大增,從20xx年的年產6萬斤增長到20xx年的50多萬斤。黃文秀又幫村民聯絡客商,並向上級部門爭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把村路修好以解決運輸問題。20xx年,共有8戶人家的那用屯,有6戶靠砂糖桔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

黃文秀來到百坭村1年後,當地有88戶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2.7%。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4萬元,百坭村被評為20xx年度“鄉風文明”紅旗村。

6月22日上午,前來送別黃文秀的親友和群眾將百色市殯儀館的告別大廳擠得滿滿當當。在鮮花翠柏中,黃文秀的骨灰盒上覆蓋著一面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告別大廳中央懸掛著黃文秀的遺像,照片中她笑容燦爛。

當天凌晨4時,百坭村村委主任班智華和十多名鄉親摸黑出發,前往百色市參加黃文秀的告別儀式。

“如果她能親眼看到全村村民奔小康該多好!”告別儀式上,村民班統茂含淚用手機拍下黃文秀的遺像,哽咽地說:“文秀書記最遺憾的就是,還沒走完她的扶貧路。她走了,我們會更加努力,完成她的心願。”

站在黃文秀的遺像前,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導師郝海燕淚流不止。為了送黃文秀最後一程,她特地從北京趕來。在她的印象中,黃文秀骨子裡非常有想法。“她本可以有很多選擇,以她的能力,留京或出國都沒問題,但她還是非常堅定地要回來。她割捨不掉她的家鄉情結,她的家鄉、親人都在這裡。”

在朋友圈裡,黃文秀總在“秀”她的百坭村。黃文秀走後,她在北京師範大學的室友張江雁於6月21日專程和同學趕到百色,去看她生前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去走她每晚都要經過的那條小路。這一行,張江雁理解了黃文秀當初的選擇:“回到家鄉幫助家鄉脫貧致富,就是她內心的使命。”

“今天,我們一起送別文秀!”6月22日,北師大教育基金會、校友總會、中國社會救助基金會聯合發起“文秀一路走好”慈善專案線上捐贈,其資金將優先用於撫卹文秀家庭,並經家屬同意後開展黃文秀生前心繫的百坭村扶貧和教育事業。

在北京師範大學20xx級哲學與社會學碩士班群裡,黃文秀的同學邱建忠留言說,“文秀之公心,實乃師大校友、我輩青年之榜樣!我認為追念文秀,就是在追念一種精神,一種我們這個時代迫切需要且極為珍貴的精神--為祖國事業獻身的精神!”

今年3月26日,黃文秀駐村滿一年,她的汽車儀表盤里程數恰好增加了2.5萬公里。她特意發了條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週年愉快!”

奔波在理想的路上

從首都機場飛回南寧,黃文秀爸爸和陳麗美聊了起來,問起她和黃文秀在校的事情,問起了工作。

和黃文秀一樣,陳麗美也是選調生,現在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科員。

黃文秀的離開,讓她和她身邊的校友們雖然心痛卻更加堅強。因為在他們身邊,還有無數個“黃文秀”相互支援——他們或許就是同學、朋友、同事,或許是沒有名字的黨員幹部,他們或紮根一線,或駐守崗位,腳踏實地做著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工作。

現任廣西欽州高新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幹部的劉科踐清晰地記得那次選調生校友分享會時的情景:在北師大就業指導中心一樓小教室內,黃文秀帶著百色的菠蘿和他們互動交流,聊入職第一年從學生到公職人員的身份轉變,聊第二年下鄉扶貧的生活,聊當地人才政策,甚至還聊到戀愛婚姻。

“師姐談及扶貧工作時的那份快樂與滿足堅定了我要考取廣西選調生的決心。”劉科踐說。

曾經的校友正進入角色。

剛剛入職半年的劉科踐成為欽州華為數字小鎮專案攻堅小組的一員,負責小鎮入口廣場設計及改造、欽州大資料產業展示中心的建設等工作。學著黃文秀師姐,他保持著樂觀積極的心態,用笑容減壓。攻堅70天,劉科踐從“工程小白”活脫脫成了一名“工地‘黑’男”。

向渭旭,現就職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廳,從事防汛抗旱工作。遭遇洪水襲擊,超強颱風“山竹”侵襲,他連續奮戰,組織作業漁船回港避風,組織危險區群眾轉移。一條條資訊被準確收集,一份份通知檔案及時發出,及時部署防風搶險工作,為戰勝自然災害掌握了先機和主動。

曹暢,畢業後即加入南寧市興寧區人民法院大家庭,成為法官助理,開始人生全新的旅程。

作為一名廣西選調生,他們常常思考:到底怎麼樣活才叫活得有價值,到底做什麼樣的事才能真正問心無愧?

20xx年2月,從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在南寧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工作僅半年的唐愷,成為南寧市橫縣56個駐村第一書記中的一員,開始了為期兩年的駐村工作和生活。

駐村第一書記的工作是繁雜的:產業增收、黨建引領、清潔鄉村,總有一款等著去處理。

駐村第一書記的生活是清苦的:買菜不易,看病不易,風裡來雨裡去那是家常便飯。

駐村第一書記又是幸福滿滿的:當慰問村裡困難老黨員時,那份對黨感激的心情溢於言表;當村子裡點亮太陽能路燈,再也不用摸黑走夜路時的歡暢與痛快;當第一批扶貧雞苗發到貧困戶手裡時,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與充滿希望的喜悅之情。

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奉獻的人生最幸福。一個村子、一個縣成功脫貧摘帽,會成為他們青春最值得回味的記憶。

唐愷說:“不會忘記自己曾是一名選調生,一名駐村第一書記,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夢想,將青春與汗水揮灑在基層這片沃土之上。”

盧書兵是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資源學院20xx級博士研究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招錄的20xx屆定向選調生,目前任梧州市國土資源局副調研員、掛任蒙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盧書兵說:“忘不了基層調研中貧困戶期待的眼神,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被需要。被需要是一種榮幸和沉甸甸的責任。我積極投身於脫貧攻堅戰,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貧困群眾的生活一天天得到改善,讓他們對未來的日子更有盼頭。”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芳華,一百個人有一百種對芳華的解讀。

“我所理解的芳華是,在美好的年華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奔波在理想的路上,回頭盤點,我們有一路的故事;抬頭展望,我們有清晰的目標;帶頭落實,我們有堅定的腳步。”盧書兵說。

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選擇選調生,選擇一種生活;選擇選調生,選擇一種成長;選擇選調生,選擇一種未來。

張洲,北師大法學院20xx級碩士研究生,20xx年考取四川急需緊缺專業選調生並分配至德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作,20xx年9月7日赴九寨溝縣地震災區開展援建工作。

“作為一名選調生,也許做不出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既然堅定地選擇了選調生這條路,就應該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細微做起,不忘初心,努力成為一名合格乃至於優秀的選調生。”張洲說。

在基層工作中,一位當地幹部傳授給張洲的“一線工作法”讓他受益匪淺。這便是“情況在一線掌握、問題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創新、難點在一線突破、能力在一線提高、作風在一線轉變、形象在一線樹立”。

“對老百姓反映的任何一個問題,都要認真分析,能辦的馬上就辦,一時不能辦的要給群眾一個明確的時間,不可能辦的也要給百姓講清楚,要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覆。”張洲自信地說。

丁佼,北師大資源學院20xx屆博士畢業生,雲南省定向選調生,現就職於雲南省水利廳。目前被派駐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西灑鎮壩尾村任駐村扶貧幹部。

丁佼剛到壩尾村不久,就根據村委檔案和實地收集的一手資料建立了工作資料庫,運用科研工具整理相關資料,分析資料規律,製作了區域現狀圖。

就如她在全縣大學生村官和選調生青年幹部交流座談會上所言,“只有分析掌握了相關資料,才能客觀準確地瞭解全域性情況”。

“西疇有美麗的岩溶地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樸實好客的西疇人民,當然也有小城市的落後閉塞,無處排遣的孤獨,這些喜憂參差的感受,只有面對過,經歷過,才能不遺憾這段寶貴難忘的時光。”丁佼見景生情,“遵循內心的聲音,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不給自己人生設限,多嘗試各種可能性,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面臨畢業,不少學子也會彷徨、猶豫、迷茫,不知何去何從。“眾多機遇與選擇面前,我最終選擇成為一名選調生。不是因為穩定、清閒,而是源於一份熱愛。遵從自己的內心,追逐自己的夢想。”已赴天津市容和園林委黨辦就職的楊麗萌告訴師弟、師妹。

離開固有的舒適圈並不容易,紮根基層、服務群眾是學子們必修的一課。

李瑞雲成為一名河北選調生。“入職第一天,董奇校長來到河北,看望每一位新入職的師大學子,令大家感動的同時,更深切感受到母校的牽掛。”李瑞雲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群眾工作蘊含著無窮的智慧,但真心是永恆不變的‘訣竅’。”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中心主任白勇介紹,北京師範大學20xx至20xx年共有354人被選調至全國各省(區、市)工作,其中共有44人被選調至廣西。20xx年有92人被選調至全國各省(區、市)工作,其中有8人被選調至廣西。

楊波,體育與運動學院20xx級碩士研究生,是廣西20xx年定向選調生,即將開啟新的人生歷程。“選擇了吃苦也就選擇了奉獻,選擇了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我們應該像文秀師姐一樣有正確的義利觀,我們的擇業選擇不僅是個人的選擇,更是未來整個民族發展的動力源。”

“更多的北師大學子積極投身基層建設和國家發展的巨集圖偉業,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白勇說。

“像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

大雨來得很突然。

下午兩點多,黃文秀沒吃飯,就急匆匆地要出門。父親看了天氣預報,知道晚上會有暴雨,勸她,“要不明早再回吧?”

“就是因為要下暴雨,村裡可能會受災,更應該馬上回去”,黃文秀堅持要走,臨走前,她叮囑父親“記得吃藥”。

回村的路上,黃文秀一邊開車,一邊給周昌戰發訊息,詢問村裡的情況。她很擔心,當地的地質比較疏鬆,一到雨季,容易發生塌方和滑坡。

去年6月,也是雨季,黃文秀在自己的《駐村日記》裡寫,“樂業近日進入雨季,通往樂業縣的路段發生了塌方,情況非常危急,凌雲有一戶6口人家不幸被埋入土中,田林縣有地方樓房倒塌,我知道訊息後,馬上聯絡村支書,讓其時刻關注百坭村情況,這個週末過得十分緊張。”

周昌戰回憶,當時,村裡好幾條路都被塌方阻斷了,黃文秀第一時間組織了幾個村幹部,一起去疏通道路。

在黃文秀的工作中,“修路”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百坭村有5個屯都在山上,儘管早在幾年前修好了通往屯裡的砂石路,但砂石很容易被雨水沖刷,每到下雨天,路面都會變得泥濘、坑窪不平,騎摩托車也難以通行。再加上偶爾會有泥石流、滑坡,村民的出行就更加不易。

更重要的是,村裡的主要產業都集中在這5個屯裡,如果不把路修好了,這些產業也難以發展。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黃文秀天天往屯裡跑,畫下了詳細的地形圖,精確到了每一戶的位置,再向縣裡遞材料申請。到今年,有兩條路已經完成了修繕,其餘三條路的修繕計劃也被縣政府提上了議程

根據黃文秀的規劃,硬體設施達標以後,下一步就是要發展穩定的產業。黃文秀查閱資料後發現,百坭村冬暖夏涼、降水豐富,適合種植砂糖橘、杉木、油茶樹,儘管以前村裡也有人種這些植物,但每家都只種了幾畝,平時沒有好好管護,所以沒發展起來。

於是,黃文秀就自己上網查種植攻略,發給村民;想辦法幫缺乏資金的村民籌錢,如果是貧困戶,就幫他們申請無息貸款,不是貧困戶,就建議他們幾家一起湊錢合種。她還專門聯絡了外地的果商,請他們直接開貨車到百坭收貨,同時,在村裡建起了電商服務站。

在她的努力下,百坭村砂糖橘種植面積從500多畝擴充套件到了20xx多畝。其中的一個屯,有5戶村民年收入超過了10萬。

有了近半年的工作經驗後,黃文秀髮現,貧困戶有一個很普遍的思想:“只要是貧困戶,就要吃低保”。如果不把村民的這種思想觀念扭轉過來,無法實現真正的脫貧。

在村裡,貧困戶黃邦旋沒申請上低保,每次黃文秀來都不肯給她開門。後來,黃文秀碰見他就親切地叫他“哥”,日子久了,黃邦旋也不再給她使臉色。

看見對方態度轉變,黃文秀趕緊趁機向他說明情況,告訴他雖然不滿足低保的條件,但可以申請產業補貼資金,用這筆錢來種水果,照樣能脫貧。

還有一次,有戶人家孩子考上大學,黃文秀幫忙申請到了5000元的“雨露計劃”補貼,其他的貧困戶知道以後,心理不平衡,責怪她區別對待。黃文秀只好上門親自解釋,“錢是給別人家孩子上學用的,如果你家孩子能考上大學,也能拿這筆錢。”

到20xx年底,黃文秀帶領全村88戶、417人實現脫貧,完成了屯內1.5公里的道路硬化,4個蓄水池的新建,一個屯17盞路燈的亮化工作,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6.38萬元。

擔任第一書記一週年時,她在手記裡寫下了一句話,“讓扶過貧的人像戰爭年代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