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200字9月4日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49W

下面是整理的關於2019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200字9月1日,希望對你的個人學習心得體會寫作有幫助!

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200字9月4日

2019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00字:媽媽教會我寬容

每個人的第一位老師都是自己的媽媽,我的媽媽教會了我正直、善良,也教給我寬容、體諒。

我家來了一個小客人,我和他玩的很開心。休息的時候,他好奇地翻看我的東西,我也一個勁地向他介紹。他對別的不怎麼感興趣,卻饒有興致地玩起了我的小風扇。因為是夏天,他拿著它,愛不釋手地擺弄著,很享受的樣子,直誇這玩意兒真不錯。可是……一不小心,他把小風扇弄脫了手,只聽“啪”地一聲,扇片摔壞了。我呆住了,視線頓時變得模糊起來,淚水跟著漫了出來,我哭出了聲。他很緊張,突然間跑進了廁所裡。

媽媽聞聲趕到,把我叫進了書房,對我說:“把淚擦乾,對他說‘我原諒你’”。我不幹,媽媽又說:“他的心裡也很不安,你不能因為這件小事,就不和他玩了。”我啜泣著:“他弄壞……了……我的小風扇…….我……我很喜歡……小風扇。”媽媽安慰道:“不要緊,媽媽給你再買一個,但你得原諒他。”

此時他已跑到了樓下,我爬上窗臺,對他大喊:“你不要傷心,我……原諒你!”他飛快地消失在我的視線中。

第二天,他又來找我:“對不起,昨天我……”我說:“沒關係!”於是,我們又拖起了手。

寬容是一顆美好的種子,是媽媽將它播撒在我心頭。明日,它將長成生命中最美好的鮮花,來回敬我最親愛的媽媽。

2019《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00字:英雄不朽

“英雄不朽”是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節目採用我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以無數英雄的故事詮釋了“愛國”、“勇敢”、“團結”、“自強”的偉大精神。

國歌就詮釋了無數英雄的偉大精神。當主持人問國歌的來歷時,我腦袋一下子蒙了,我會唱國歌,卻從沒想過國歌是什麼時候創作出來的,誰創作的。主持人告訴我們,國歌就是在抗戰時期創作出來的,作詞是田漢,作曲是聶耳。並舉例解釋了歌詞的來歷。當日本鬼子打到長城腳下時,八路軍及時趕到,把槍放在長城的垛口上,猛烈地反擊著。子彈用光,他們就用自己的身軀堵住垛口,不讓敵人登上長城。“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新的長城”這句歌詞就是這麼寫出來的。看到這裡,我的鼻子一酸,眼睛一熱,我默默地對天堂裡的英靈發誓:“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你們!如果沒有你們,哪有幸福的今天?”

還有令日本鬼子聞風喪膽趙一曼,她不幸被日軍俘虜,敵人想盡一切手段來折磨她,可她還是堅決不說出關於部隊的任何資訊。敵人無計可施,只好將趙一曼殺害。在犧牲前,她給七歲的兒子寫了一封信,最後一句是:“可你不要忘掉,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像這樣的英雄還有很多,就比如,勇敢的王二小,團結一心救美國飛行員的八路 ……這些抗日英雄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英勇奮鬥。他們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牢記歷史,珍愛和平,努力拼搏,為實現中華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吧!

2019《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00字: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觀看《開學第一課》讓我聯想到春節期間央視推出的家風街訪引起的社會共鳴。曾記得街頭巷尾,一句“家風就是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做好人”詮釋家風的同時也向人們傳遞著一種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作為組成社會細胞的家庭,家風體現著祖輩人的價值追求和傳承,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魔化孩子的行為和價值取向。在“富二代”、“拼爹”、“拼媽”、“土豪”流行的當下,提倡淳樸之家風是清新劑,是及時雨,是正能量。“我們能給孩子什麼?”並不等同於“我們能帶給孩子什麼?”家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師。作為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了愛與付出,更重要的是用自身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有人形象地將父母比喻成青山綠水,給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正是印證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物質相對豐富的今天,家長更需要在精神方面的準確把握和定位,這對孩子是一種教育,對成年人則是一種提醒和誡勉。

《開學第一課》中從“童話大王”講家風說“孝”,到黑豹樂隊秦勇談“愛”,再到容祖兒言“禮”……縱觀全部內容,與其說是給孩子上的“開學第一課”倒不如說是給家長補上的“如何用家風培養孩子品德”的家長課堂。作為父母,在付出的同時我們還應教會孩子什麼?是討論,更是拷問。在親子倫理上,我們時常聽到“**家的孩子聽話”、“**家的孩子聰明”,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更完美。 “**的家長肯定會同意他這麼做的”、“**的家長與孩子相處的跟朋友似的”, 在孩子眼裡,你是否做到盡善盡美呢?逆向推斷,孩子是不是也覺得別人家的父母更好呢?

作為孩子天然的人生導師,如何指導孩子唱出命運的好聲音?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我敢斷定:賞識、陪伴、溝通、交流、傾聽、分享……是我們家長成為孩子良師益友充分而必要的條件,可做到這些需要我們通過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升自已素養。“我們能陪孩子多少年?”曾在網路上紅極一時,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輸,而是浸潤和點燃,是從生活細節和點滴中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著孩子的人格,而莫等孩子長大成人,質問在成長的關鍵階段“爸媽去哪兒了”時,我們用“工作忙”、“掙錢是為了給你創造更好地條件”給自己辯解、開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春晚小品中的“扶不扶”, 豆瓣極品上的“父母皆禍害”都折射出日常生活中父母表現出的兩面性讓孩子面對一些社會現象出現的焦慮和困惑。攀比、送禮、潛規則……有的家長無形中把職場的生存伎倆演繹成了童話世界裡的攻心計。而傳輸這種價值觀,則是來自靈魂深處的自卑:當下的惡劣不堪環境,必然成為孩子們未來要面對的野蠻叢林。“狼爸”、“鷹媽”的野蠻和粗暴,竟然能夠受到推崇和抬舉,不得不說,這是人類文明所不能解讀,也是不可理喻的返祖反智現象,需反省、詰問,更需摒棄、杜絕。

《開學第一課》從2019年汶川地震後的“用知識守護生命”到2019年建國60週年的“愛,讓中國更美麗”,由2019年世博會的“我的夢,中國夢”到2019年的“幸福是什麼”,四年的主題都圍繞著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和快樂成長,保護孩子的創造力,激發孩子的興趣,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樹立孩子的自信,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和責任心,讓孩子學會分享和寬容……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在更大意義上強調了家庭、家風和家長的作用,無論對孩子的成長還是對時代的變遷,都很重要。父母教給孩子什麼,決定著文明的軀體裡,奔流著怎樣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