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黨員幹部要適應學習新常態(精選5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3W

黨員幹部要適應學習新常態 篇1

“新常態”是當前我國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一個熱詞。新常態之“新”,在於不同以往;新常態之“常”,在於相對穩定。“新”是表象,“常”是目的。新常態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對穩定的一種狀態,是新的發展態勢、新的行為規範或新的“習以為常”。如果說增速換檔、結構調整、政策轉型是經濟新常態;那麼,狠剎“四風”、肅紀清源、恢復傳統日益成為作風新常態。黨員幹部如何正確認識新常態,能否自覺適應新常態,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對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談一些粗淺體會。

黨員幹部要適應學習新常態(精選5篇)

首先,思想上要有新認識。以來,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全面落實、“三嚴三實”的深入人心,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紮實推進、反腐倡廉力度的不斷加大和xx屆四中全會的勝利召開,作風建設呈現出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問題整改與制度完善相銜接,專項督辦與綜合治理並舉,臨時性檢查與全方位監督並進,“老虎”與“蒼蠅”齊打,德政與法治齊抓等新常態。作風新常態反映了黨中央的堅定信心,順應了廣大群眾的殷切期望,正風肅紀的螺絲將越擰越牢,關住權力的籠子將越織越密,聯絡群眾的發條將越上越緊。黨員幹部要充分認識作風新常態對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實現中國夢的重大現實意義,徹底打消作風建設一陣風的幻想,摒棄重溫舊夢的僥倖心理,克服“且行且觀望”的消極心態,儘快適應作風新常態,減少作風轉變期的陣痛,更好地融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中。

其次,言行上要有新習慣。作風新常態打破了黨員幹部舊有的工作、生活模式,很多同志產生了諸多不習慣和不適應。有的抱怨工作紀律嚴了,懷念“八點上班九點到,十點回家做飯了”的輕鬆日子;有的感嘆工作節奏快了,認為“壓力山大”、“官不聊生”、“為官不易”,留戀過去“一張報紙一包煙,悠哉遊哉過一天’的愜意;有的怨恨禁令多了,吃喝受限、開支透明、乘車不便、用房變小、福利取消、收入減少、特權“清零”、監督多元,覺得“越來越不自由,越幹越沒意思”;有的信奉“少幹事,不出事”、“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在其位不謀其政,只當和尚不撞鐘,為政不勤、為官不為。面對作風新常態,哀嘆報怨毫無意義,重溫舊夢絕不可能,頂風違紀自我毀滅。廣大黨員幹部應痛定思痛,自我革新,對照好乾部二十字標準,認真反思入黨的動機、從政的目的、做人的價值,淡化“官”念,定準座標,將個人需求從物質層次向精神層面提升,少一點蠅營狗苟,多一份光明磊落;少一點功利實惠,多一些勤廉美名。牢記當幹部就不要想發財,想發財就不要當幹部,尤其要從違規違紀者的“歸零”結局中接受警示教育,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敬法畏紀、遵規守矩。要善於把持自己,把好關口,不撞紅線,不越雷池,不闖禁區,習慣於在遵章守紀中謀劃發展,習慣於在嚴格律己中履職盡責,習慣於在清風正氣中幹事創業。

第三,工作上要有新業績。古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崇高追求,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錚錚鐵骨,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心烈義,有“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的超凡脫俗,民間也有“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不吃涼粉騰板凳”等俗言俚語。黨員幹部是公僕,理應付出更多的辛勞,接受更嚴格的約束;黨員幹部是勤務員,理應成為最忙碌的人,枕戈待旦,夙夜在公。要自覺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為價值追求,把“三嚴三實”作為人生信條,深學、細照、篤行焦裕祿精神,胸懷“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激發“為民務實清廉”的正能量,心存敬畏做人、胸有成竹幹事、兩袖清風為官,敢於擔責、勇於創新、善於作為。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為利己之小事、多為惠民之大事,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檢驗、對得起黨性良心的新業績。

新風帶動革新,革新促進常態。我們要以習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遵循,牢固樹立“永遠在路上”的思想,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持續努力、久久為功的韌勁,堅持不懈地推進作風新常態。

黨員幹部要適應學習新常態 篇2

全面從嚴治黨其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關鍵在嚴,要害在治。其目的是要求每位黨員自覺維護黨的光輝形像,提高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筆者認為,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應當自覺保持四種新常態,自覺適應全面從嚴治黨,以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紮實的工作作風,立足本職工作,做出應有的成績,喜迎黨的。

一是讓抓學習成為新常態,使自己又紅又專。要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讓抓自身學習成為一種新常態;要通過學習,使自己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業務能力更加熟練、服務水平更加全面。

談到學習,首先是搞清楚學習什麼的問題,學什麼?一是乘“兩學一做”常態化的東風,進一步學習黨規、黨章和的系列講話精神等理論知識,補足精神之“鈣”,提高理論水平,自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二是學習業務知識,補足行動之“源”,提高業務水平,使自己的服務物件少跑路,將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和當面辦結制等制度落到實處,杜絕讓服務物件跑冤枉路;三是學習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使自己遠離拖、拉、散,力爭快、靜、齊。

其次是明白如何學的問題,如何學?一是擠時間學,一些同志一談學習就說沒時間,其實時間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你真心想學,就自然會擠出時間;二是抓機會學,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三人行,必有我師。”等千古名言告訴我們,只要你善於學習,就會時時抓住機會的;三是找平臺學,主動出擊與人交流、溝通,藉助會議、工作等平臺學,如在會場學習領導安排工作的思路和抓工作的方法,在檢查別人工作時學習人家的經驗等;四是帶著問題學,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勤于思考、善於發現問題,然後帶著問題學、學以致用。

二是讓講擔當成為新常態,使自己敢想敢做。擔當精神是一名合格黨員的基本條件,只有勇於擔當、才會用真心去謀事,只有善於擔當、才會動真情去做事。那麼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應該擔當什麼呢?筆者認為應該主要從“五敢”著手。

一是敢想。記得一位哲學家說過:“你的心有多大,你的舞臺就有多大”,因此工作中,我們應在原則範圍內大膽去想,想出新方法、走出新路子,方能實現後發趕超。如果人人都不敢去想、不去突破,工作必將成為一潭死水,走別人未走過的路,是有一定風險的,因此需要有承擔風險的擔當精神,需要有為別人鋪路的犧牲精神。

二是敢說。就是不論何時、何地,面對不正之風都要敢說出來、面對不當言論都要敢指出來、面對惑眾言語都要敢道出真相,隨時隨地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在資訊化時代,各種媒體鋪天蓋地釋出海量訊息,有的一葉障目、混淆視聽,有的斷章取義、矇蔽真相,有的是非不分、蠱惑民心,作為一名黨員幹部,當我們面對這些時不能置若罔聞,要敢於張口說出真相、道出實情。

三是敢做。做是擔當的具體體現,就是在急難險阻面前要衝鋒在前,在扶危濟困面前要行動在前。要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體現共產黨員吃苦在前、衝鋒在前的良好作風,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引導廣大群眾勤勞致富。

四是敢爭。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在工作中要敢於創先爭優,不能安於現狀、追求平庸,要營造一種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

五是敢當。一方面是在失敗面前不推卸責任,敢於承擔責任、接受處罰;另一方面是在成功面前不推辭功勞,敢於承擔榮譽、接受獎勵。

三是讓講規矩成為新常態,使自己從嚴從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可以規矩貫穿我們的整個人生,因此讓講規矩成為每一名黨員幹部的新常態,使自己謀事做人都從嚴從實。

講規矩,首先是講政治規矩、不發噪音,自覺將自己的言行向黨中央看齊,向身邊的群眾傳遞黨的聲音,向身邊的朋友傳遞正義的力量,向家人傳承良好的家風。

其次是講紀律規矩、不碰紅線,自覺遵守黨紀國法,杜絕僥倖心理。

最後是講道德規矩、追求高線,道德是無形的,可又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她涉及到我們的衣食住行;道德是有形的,她能夠綁架我們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中有不同行業的職業道德,在公眾場合有各種各樣的社會公德,在家庭中有尊老愛幼的家庭美德。

總之讓講規矩成為新常態,從嚴從實去要求自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踐行“三嚴三實”,讓我們面對工作時善作善成,面對任務時善始善終,為單位樹立良好的行風、為社會帶動良好社風、為家人傳承良好的家風。

四是讓樹新風成為新常態,使自己無羞無愧。何為新風?向一切陳規陋習發起挑戰的就是新風,一切有利於為民謀福利的措施辦法就是新風。樹新風,既需要在工作中樹,也需要在生活樹。在工作中就應圍繞方便群眾辦事,立足實際改善工作方法、針對實情改進辦事流程,要讓群眾門易進、事好辦的工作作風成為常態。在生活中要讓黨徽在胸前閃耀、黨旗在群眾中發光,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甚至是切身利益去帶動群眾打破陳規陋習,樹立健康、文明的新風尚。

總之,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黨員幹部,應緊追時代步伐,消除慣性思維,自覺適應新常態。

黨員幹部要適應學習新常態 篇3

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關鍵時刻,中央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於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併發出通知。通知既對“兩學一做”教育做出了總體安排部署,又對進一步加強黨員幹部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是進一步深化從嚴治黨,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保持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的重大舉措。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長期以來,我們黨十分重視幹部隊伍建設管理和學習教育活動的開展。從“古田會議首次確立用無產階級思想建軍建黨”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先後開展過十次重要的整黨整風和學習教育活動。學習教育貫穿了我們黨建設發展的始終,成為我們黨員幹部隊伍建設的永恆主題和重大課題。

與往常學習教育活動不同的是,通知強調,“‘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是一次活動”,而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要真正把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抓在日常、嚴在經常”。這就意味著,“兩學一做”教育不是“一陣風”,更不是一次“運動”,是推動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舉措。它是黨員幹部終身學習和行動改進的恆長過程,需要久久為功,馳而不息,構建的是黨員幹部學習教育向“終身制”轉化的一種“新常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黨員幹部不加強學習教育,見識就不開闊,觀念就會落後,黨性就會弱化,甚至會跌入違法犯罪的深淵。不少鐺鋃鐺入獄的腐敗分子對自己過去放鬆了學習追悔莫及,枉嘆當初“理想信念動搖”、“法制觀念淡薄”,從而由一名黨員幹部淪為“階下囚”。教訓固然深刻,關鍵在於不斷充實更新,補足精神之鈣、掃除行為之垢、強化擔當之責。黨員幹部是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的引領者,如果不去構築自己的思想高地,必然是一知半解,井底之蛙,即使沒有蛻化到違法犯罪的地步,也只能當“落後烏龜”。倘若如此,這樣的黨員幹部又怎能算合格的黨員幹部,又如何能引領事業,榜樣示範,體現先進?

本固才能枝榮,根深才能葉茂。黨的思想政治建設關鍵在黨員幹部,落腳點也在黨員幹部。黨員作為黨組織建設的細胞,必須全身心融入到組織中,始終向黨“看齊”。堅持學習黨綱黨章,才能時時懂規矩、守底線,才能銘記宗旨牢記使命,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覺悟。只有全面理解把握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才能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才有主動擔當作為的思想覺悟;在學習中不斷純潔,在進步中不斷學習,是做一名合格黨員的必然要求,也是學習教育的最終目的。

黨員幹部要適應學習新常態 篇4

我們偉大的祖國正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邁向更加巨集偉壯麗的征途,實現偉大的“中國夢”。面向未來,我們要繼續發揚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繼續肩負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主動適應新常態,彰顯政協新作為,努力樹立新形象,不斷提升人民政協工作科學化水平,在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中再創新輝煌。

主動適應新常態 建轉型發展之功。

新常態、新起點、新任務、新徵程,為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建功立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主動適應新常態,順勢而為,更好地為轉型發展獻計出力。

要圍繞經濟發展新常態,獻發展升級之計。要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新常態帶來的經濟執行新規律、新特徵、新要求,以開闊的視野、戰略的思維和創新的方式,探索新常態下促進區域升級、產業升級、開放升級的新路徑,為推動新一輪科學發展提供智力支援。要圍繞黨委、政府發展經濟的新部署,開展新常態下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發展專題調研活動,積極為發展升級建言獻策。圍繞構建新型工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找對策,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要圍繞深化改革新常態,建改革攻堅之言。要堅持問題導向,圍繞經濟、社會、民生等重大改革問題開展調研。要重點圍繞“園區體制改革、農業經營體制改革、擴權強鎮改革、城鎮建管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等領域改革,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推出較高質量的調研成果,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及時反映人民群眾改革意願,幫助黨委、政府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和釋疑解惑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匯聚力量,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利因素,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合力。

要圍繞依法治國新常態,獻法治建設之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政協組織要自覺按照黨委的戰略部署,開展調研視察,努力為法治建設獻計獻策。要引導廣大政協委員,針對全面推進法治建設中的問題,通過調研視察、社情民意等形式,反映真實情況,幫助查詢不足,提出建議意見,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協調關係、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為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貢獻力量。同時,廣大政協委員要爭做法治建設的模範推動者,增強法制觀念,帶頭遵紀守法,依法辦事,依法創業。

彰顯政協新作為 聚創新進取之力

要確保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在政協工作中得到貫徹落實,始終保持與黨委、政府同心同向同行,為實現同步小康貢獻智慧、凝聚力量。

在加強協商民主上要有新作為。在政協成立65週年大會上指出,要堅持發揮人民政協在發展協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切實落實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這一戰略任務。要把協商民主貫穿政協履職的全過程,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注入新的活力;要進一步健全協商機制,圍繞與誰協商、怎樣協商、協商什麼、協商成果如何運用等,不斷完善協商選題、協商活動組織、協商成果轉化、協商結果反饋等機制,提高協商民主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式化水平;要進一步豐富協商形式,積極探索多元化協商格局,推進協商民主有序開展;要進一步增強協商實效,按照“三在前三在先”原則開展政治協商,做到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在促進民生事業進步上要有新作為。要緊緊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深入開展民生問題的調查研究,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通過調研視察報告、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推動民生問題的解決。要重點圍繞扶貧開發、教育、衛生、就業等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積極建言獻策,同時找準與上級政策和專案資金扶持的對接點,促進民生設施的不斷健全和完善。

在貫徹落實黨委、政府決策部署上要有新作為。政協組織作為四套班子之一,要在貫徹落實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上率先垂範、毫不遲疑、毫不退縮。要團結和帶領廣大政協委員,在加強城市建設管理、保護良好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等方面,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項中心和重點工作。政協委員尤其是經濟科技、工商聯等界別的政協委員,要大膽創業幹事,大力創辦經濟實體,帶動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骨幹作用。

努力樹立新形象 興求真務實之風

新時期、新常態,賦予人民政協新的任務使命,呼喚人民政協新的責任擔當,期待人民政協新的努力作為。廣大政協委員要務實創新、提升素質、強化履職、展現新形象,要無愧於組織、無愧於時代,做一名人民滿意的政協委員。

要樹立積極向上、善學善思的新形象。要把學習貫徹中共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在政協成立6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以及《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等政治理論的學習,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做頭腦清醒、信念堅定的踐行者;做遵紀守法、依法辦事的執行者;做開拓進取、創新創業的佼佼者;做崇文正氣、修身養性的倡導者。通過學習,不斷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聯絡群眾能力,增強履職本領。

要樹立合作共事、有為有位的新形象。水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形成波濤洶湧之勢。政協委員只有合作共事,才能形成政協組織的集體智慧和成果,才能營造團結協作的幹事創業環境。在合作共事中,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促進。發揚求同存異、體諒包容的優良傳統,貫徹民主協商、平等議事的工作原則。提倡熱烈而不對立的討論;開展真誠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勵尖銳而不極端的批評;尊重不同意見的存在和表達,從而使人民政協始終保持生生不息、勃勃生機。

要樹立履職盡責、親民為民的新形象。要把推動改革發展作為政協履職的第一要務,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優勢,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要把促進民生改善作為政協履職的根本,體察民情、反映民意、為民解憂、為民謀利,真正把履職為民的要求落到實處;要把加強自身建設作為政協履職的基礎,積極創新履職方式方法,大力加強履職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政協工作科學化水平。政協委員既是榮譽,更是責任,要實現崗位責任和社會責任的有機統一,做到專心瞭解國計民生,精心學習政協理論,真心反映社情民意,潛心履行參政議政職能,全心維護和諧社會,切實發揮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作用、政協工作中的主體作用、界別群眾中的代表作用,進一步樹立和展示政協委員的良好形象。

黨員幹部要適應學習新常態 篇5

今天,在校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學習了《適應反腐帶來的官場“新常態”》這篇文章。官場的“新常態”對於領導幹部的從政品德和行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狀態不是一陣風,因此官員要對之充分認識,堅定信心,不應該抱觀望和應付的態度。

“新常態”是一種新的正常狀態。之所以說是“新常態”,就是說這種狀態不是一陣風。這種“新常態”,將是領導幹部從政新的基本環境,因此也就形成了對領導幹部的基本的底線,不能違背和僭越。當然這種“新常態”也是會變化的,但是其變化只能是對領導幹部的要求更高、更明確,而絕不是相反。

現在仍有少數領導幹部對於這種“新常態”持猶疑、觀望、猜測的態度,認為中央這樣的嚴要求不可能持續太久。這種判斷一方面是出自於以往的所謂“經驗”,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利益關係而懷有一種不切實際的願望,其實這實在是低估了中央的決心和勇氣,也沒有認識清楚資訊化時代人民群眾高度的反腐敗積極性和中央堅定的反腐敗部署之間的緊密互動、互相促進效果。

實際上,清楚的事實正擺在面前: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全面徹底地治理腐敗的頑疾,既抓“蒼蠅”又抓“老虎”,既抓小事又抓制度建設,既把腐敗分子關進監獄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這樣的反腐就絕對不是選擇式、運動式和有退路的反腐。如果中國的政治生態沒有一個完全的改觀,“新常態”沒有完全穩定和充分到位,中央在這方面的推進是絕不會停止的,何況這已經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和絕大多數領導幹部堅定的支援。

反腐敗帶來的官場“新常態”,切切實實地向領導幹部們提出了新的要求。權力行使要有明確的邊界和規則了,監督無時無刻不在了,以致有些領導幹部私下裡感慨現在工作不好做了,因此出現了消極應付的現象。這種不作為心態正是對官場“新常態”不適應的典型表現。當然,在官場“新常態”下工作確實要求高多了,所以暫時有所不適應也還可以理解,但是一味抱怨的態度要不得。“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作為領導幹部,應該善於從長遠看問題,並且善於從自身找原因,要看到自己同黨和人民要求之間的差距,及時調整心態,儘快學會在這樣的“新常態”下開展工作,實現自己的“轉型升級”,爭取在新的條件下、按照新的標準要求,有更大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