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精選30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28W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1

首先,感謝領導為我爭取名額給我這次深入學習的機會!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精選30篇)

這也是我第一次的出差經歷,感覺很充實,平時在家我基本上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父母的依賴還是很大的,現在獨自在外出差,還好有3年大學住校獨立生活的經歷,所以生活上面都是可以自己照顧的井井有條,不會有不習慣,加上也有領導和很多同事的陪伴,雖然課程很滿很辛苦,早起晚歸,腳步匆忙,無時間在異地遊玩,無時間享受五一假期的輕鬆,也無時間去走訪在無錫的親戚,但我還是很開心的。

在這3天半的學習當中,給我心靈上的震撼還是很大的,首先是那300多名義工,一路上到處都是他們的身影,不論多辛苦,早上比我們來的早,晚上比我們走的遲,仍然精神飽滿,給我們每一個人都鞠躬問好,不管我們的年齡層次是怎樣的,都會尊稱“老師”,每天耳邊聽的最多的就是:“老師您好!歡迎您!老師辛苦了!感恩您!”,用餐時也是一樣的恭敬,同樣在門口一遍又一遍的給我們鞠躬問候:“用餐愉快!”,心裡非常感動,開始很不習慣,後來也感染到了自己,我也開始會給他們鞠躬,表達對他們發自內心的敬意。這樣的禮節我覺得不必在意每次做的是否一定要刻意達到標準的90度,重點只要心誠,自然會給人感覺是姿態標準的真誠的。雖然這些天的素食飯菜很清淡,但有這麼多志願者服務我們,美化我們,我覺得飯菜味道也變的很美,我每次也都吃完了,沒有浪費。

在這次論壇講座學習當中,我的收穫也很大,在講座開始前全場也會一起誦讀《弟子規》,深深淨化了我們的心靈,傳統文化的力量感召了全場。以下列舉幾位老師的分享心得:

一、田秀英老師和蔡振國老師的分享,讓我淚止不住,他們真的是人間的奇蹟,田老師是位偉大的母親,她的奧運火炬手的那張照片給我感覺非常美麗,是讓人充滿敬意的美麗母親,給所有遇到困苦的人帶來了希望和信心,要不是她,她的兒子根本不可能活下來也來給我們做講座,偉大的母愛創造出了另人無法想象的生命奇蹟,田老師的堅強、樂觀,對長輩的孝敬,對兒子的愛,最終上天沒有辜負她!有其母必有其子,隨後蔡振國老師給我們的分享,很振奮人心,蔡老師的言語很幽默風趣,我感覺他很樂觀和自信,巨大的磨難在他臉上一點都看不出來,他用他優異的學習成績,豐富的學識回報了母親回報了社會,笑對人生,把快樂和自信帶給了我們大家!

二、靳雅佳老師的分享,也給了我很深的印象,她的講座方式首先很好,每段感人的故事或者道理都會有一首非常好聽也好學習的歌曲帶給我們,與大家互動,一直進入到我們的心靈最深處,讚美生命,歌唱祖國,感恩父母,將我們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用優美的樂曲來演繹,傳遞著傳統文化的教誨,美化了每個人的心靈!

三、肖先華老師的分享,讓我心生敬佩,踐行孝恩信義,做終身志願者,他不畏艱險,3次徒步考察黃河,全身心投入到母親河的懷抱,不管路途多遙遠,不管前方有沒有路,克服恐懼,仍然堅持走了下去,連狼都與他相敬,羊群給他帶路,他那顆赤誠的心感染著眾生,感染著萬物,創造著大自然的奇蹟,另人感嘆!汶川地震時,他也克服自己身體的不適,對抗著高原反應,奮戰在救援志願者工作的第一線,給遭遇災難的人們巨大的生命力量。也有些志願者奉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們真的是我們心中的英雄!

四、陳靜瑜和劉芳老師給我們做出了當代完美女性的典範,女德也是很重要的,優秀的女性就應當是一位孝順的兒媳、賢德的妻子、稱職的母親,同時婆婆也是媽,對婆婆的孝敬也和自己的母親一樣,這樣的女性必定會受到社會的尊敬和讚美!她們是最美麗的!激發了我向她們學習的決心!

五、王希海老師,印證了久病床前有孝子,他放棄了出國工作的機會,放棄了結婚成家的念頭,選擇了全身心投入照顧自己生活無法自理的父親,每半小時給父親翻一次身,每天給父親換洗衣服和床單,給父親買牛奶,甚至用吸管嘴對嘴給父親吸痰,這是常人無法想象和做到的,他的孝心感動了全場,他無怨無悔,孝道,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最傳統最優良的倫理道德,王希海完全做到了,用心用愛做到了,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思考。

六、呂明晰老師,作為媒體工作者,他意識到了自己的責任重大,創辦了《天下父母》欄目,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個節目真是太好了,喚醒了大家一定要多孝順父母,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愛我們真是太不容易了,他們那偉大的無私的愛,作為兒女的我們,是一定要回報的,父母對我們的恩情真的比山還要重!媒體的關注和社會的重視是非常必要的。

七、傅衝老師,作為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的明星,能夠加入到學習和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隊伍中來是很不容易的,她把自己對待父母的親身經歷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大家面前落淚懺悔也是很不容易的,給我內心很大的感動,從對父母的辱罵仇恨,到現在這麼大的轉變,看來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挽救了人們的內心,拯救了整個家庭,印證了孝道的正確性和重要性。

八、趙良玉、鍾茂森老師,他們母子共同給我們做的分享,讓我欽佩,這位偉大母親的教育成就了一個優秀的兒子,全天下人都會為他們驕傲,母慈子孝,趙老師充分盡到了母親的天職,其真正的內涵在於母教和先天的培養,“轉惡為善、轉愚為智、轉凡為聖”,體現了和諧社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母親對子女的愛和奉獻,子女對母親的愛和報答在這兩位老師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鍾茂森博士放棄了大好的前程和豐厚的收入,聽從母親的教誨,不談戀愛不結婚,全身心投入學習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這樣的精神和胸襟是常人不可比的,鑄就了他一生的卓越,對於我們人生的疑惑,在他們母子身上也都能找到完美的解答,受益匪淺!

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覺得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的道義確實很有魅力,只要時刻提醒自己去做,去實踐,人生也就成功了,哪怕我們依然還是那麼的平凡,沒有成為至聖先賢。心誠、心淨、心輕、心善是我總結出來的,心誠代表著內心誠心誠意、真誠;心淨代表內心乾淨,無不好的雜質;心輕代表著內心的煩惱與困苦要學會放下,就不會活得太沉重太累,一切病苦也會減少和消失;心善代表著我們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周圍的人和萬物,這樣尊敬別人,受人尊敬,真心的朋友多了,人生也會少走很多彎路,面對大自然也是一樣,我們感謝大自然的給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天人和一,這樣上天、大地的災難也會遠離我們。孝道在這次的論壇中也很重要,是核心,百善孝為先,我覺得真正實踐傳統文化的精神,就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在家裡對待父母做起,一定要去好好孝敬父母,這樣任何事情也都會順了都不難了。另外,5月10日親戚結婚,主要不是為了想去玩,以前的想法是這樣的,現在不是了,內心自然有種迫切的願望,想趁家人團聚的機會將學習傳統文化,學習《弟子規》的心得能和家人分享,把這個巨大的力量傳遞給家人,讓他們也加入進來,讓他們也把中華偉大的傳統美德繼續傳遞,我準備送給親戚的結婚禮物就是《弟子規》,我想一定會使他們終生受益,和和美美!

最後,再次感謝領導給我爭取到的這次深入學習的機會!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2

今天,到了我們重新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的時候了,中央提出“八榮八恥”就是要樹正氣、講團結、求發展。xx大也提出和諧社會,黨章第六頁明確指出共產黨人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我黨信仰推崇的共產主義是以和諧為基礎的,學習傳統文化會更堅定我們的共產主義信念。中華傳統文化生生不息,千年萬年不衰敗,她是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

我們身體受之父母,“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我們要珍惜自己,健康第一,為父母負責。修善積德,是為父母為自己兒女為家族培福。好惡不善,道德敗壞是讓父母蒙羞,是大不敬大不孝。養父母之身只是小小孝,是最基本的孝,所以,只是寄錢給父母不陪伴老人不為孝。“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古人做到了,我們呢?養父母之心為中孝,那就需要“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叫,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順著父母,不頂嘴,要對父母關心貼心用心,讓父母舒心順心開心,氣順則血順,健康就開心。養父母之志才是大孝大順,不但要孝順父母,還要“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為父母長臉爭光,做父母的驕傲。在企業經營中更應該做到“事員工,如事兄。”在德行修行方面,“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氣。”不攀比,勤儉持家。“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看到別人錯,要常自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鬥鬧場,絕勿進;邪僻事,絕勿問。”網路、娛樂場所、色情場所、媒介黃賭醜不進不看不近不傳不問,約束自我,讀好書,讀聖賢書,提高自己的修養。“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年紀輕輕多學習少喝酒,喝多酒醜態百出,誤事誤工誤人傷身體,百害無一利。“揖深圓,拜恭敬。”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不能支應差事。做錯事要知恥近乎勇,有羞恥心,用於改過自新。“凡是人,皆須愛”,“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揚人惡,即是惡”,都是兄弟姐妹,在一起就是緣分,就是一家人,切忌搬弄是非、說三道四、挑撥離間、流言蜚語,否則會聰明反被聰明誤自食其果的。

分享嘉賓皆是大愛之人,以前惡多,學習傳統文化,改變很快,甚至改變家族命運,和諧家族,課間傳統文化的魅力無限。我們的堯舜祖先,皆是厚德載物大孝大順之人。“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嚴師出高徒,正確理解父母領導的一片苦心,一味的讚美,會助長虛榮、攀比、自大之風,貴在掌握度。“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德高望重不是吹出來的,念出來的,也不是靠相貌得到的,而是需要我們身教親力親為,悟到做到,以理服人,身教服人。“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不改,還做掩飾,錯上加錯。

人、家庭分四種:天堂人、快樂人、煩惱人、地獄人,家庭也是。我們如何做快樂天堂人呢?陳毅委員長說過;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辰不到。慾望驅使的人,煩惱自然多。知足常樂需要休養啊。我們只要修好德行,堂堂正正的做人,正正規規、規規矩矩做事,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用愛心做事,用感恩的心做人,相信我們理性傳統文化,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交好人,順應萬事萬物自然規律,做事業必然成。感恩一切,孝心開智慧,財富自然來。貴在相信、聽話、照著做。天地萬物本事一團和氣,仁愛應該對萬物同心。多學習傳統文化,不犯國法、不謗國君、不做國賊、不漏國稅,堅持原則,經營誠信,我們的事業發展會越來越好!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3

我正式接觸佛教是從聽陳大惠老師的中華傳統文化論壇開始的,陳老師的第一講便是趨吉避凶——重新認識傳統文化,他讓我從新認識到了道德,認識了人生規律,陳老師講到道是什麼?其實很簡單,道就是自然萬物執行的規律,天地萬物執行的規律,這個叫道,比如說早上太陽在東邊升起,晚上一定落下;蘋果一定要秋天結果。這是永遠不變的自然規律,這個就叫道。什麼是德呢?按照自然規律,按照自然的秩序,去生活、去工作、去待人接物,這就叫德。現在有人說傳統文化是糟粕,要打倒它,這是一種誤會。還有人說這個太高深了,我跟各位講,一點不高深。秋天結蘋果,您覺得這個蘋果高深嗎,一點不高深。蘋果樹結果、老母雞生蛋,這有什麼高深的。自然大道,這個道,最樸實,最生活。您手摸到、眼看到、耳聽到的一切都是道,都是傳統文化。它一點都不神奇,一點都不奧妙,非常通俗易懂,問題是現在沒有人講。農民春天播種,秋天收穫,所作所為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他就叫有德。這個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按照自然規律生活,不要破壞自然規律。

今天我們的人變得很浮躁,變得很功利,我們已經失去了人的純樸的本質。這是個快節奏的社會,這是個強者的社會,因為什麼都需要競爭,社會需要強者。然而很多人活的不快樂,不論是有錢的,沒錢的,有名的,無名的,都活的痛苦。

後來我初讀了了凡四訓,看到了了凡先生的人生改造過程,了凡在沒有遇到雲谷禪師之前光是知命認命,聽憑命運的安排,那是消極而被動的。後來雲谷禪師對了凡說人的命運是可以被改變的,而在後期了凡根據立命之學自強不息地改造命運,則是積極而有益的。他教導子孫後人以正確的處世做人之道,照此實踐,也既是自利利他之道。

了凡先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而改變了原本被算定的命運,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怨天憂人不滿上天的不公平,卻不知道有些東西是命中沒有的是求也求不來的,有些東西是命中有的遲早會得到的。了凡先生沒有去怨天憂人,通過努力得到名利財富,那是遲早的事,如果我們沒有德行是不能獲得相匹配的東西的,因為那是德不配位。

佛學其實是博大景深的一門學問,科學的發展是無止境的,而佛學開導人對世界的認知,讓人知道富貴榮華只是過眼雲煙,開心是暫時的,痛苦也是暫時的,我們不能時時快樂開心,我們不可能永遠悲傷痛苦,一切都將過去。然後佛學教導人在思想上改變,教導人樂觀,不論是痛苦還是快樂,不論是富貴還是貧苦都是暫時的,世事無常,我們不可能知道明天將會發生什麼。佛學告訴我們不因為快樂而興奮不已,也不要因為痛苦而悲傷,因為這是暫時的,遇到困難時要想這是暫時的,富貴時也要想這也是暫時的。佛教導我們要時刻反省自己過錯,不要迷戀一時的快樂,不要遇到挫折就沮喪,我們要知道我們從來到世間開始就註定一切都是會離我們遠去的。

我們只有捨得放下才會得到,捨得放下富貴德到智慧,捨得放下仇恨就會得到快樂,舍便是得,不捨便不得。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4

中華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讓梨”等典故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至高無上的美德,更說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文化之都。但是中華美德在今天,彷彿早已被人們忘卻,人們對它不管不問,正所謂:此道今人棄如土。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我們國家也不例外。而中華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我們都是中國人,自然要理所當然地繼承我們祖先給予我們的一筆豐厚的禮物,就像我們是中國人,就要說中國話一樣,和諧的社會需要中華美德來構建,來填充這個空虛的世界,否則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枯燥無味,這正是中華美德給予我們的,一顆中國心。

想想這句名言吧: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如果你真的對中華美德棄而不管,你就等於背叛了中華民族的祖先,雖然這是一個愈發進步的社會,但是不是因為進步了,就可以把中華美德像扔垃圾一樣遺棄呢?然後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國文化,而自己家鄉的文化卻遭到冷漠呢?那麼,你到底還是不是龍的傳人,還是不是一條地地道道的.中國龍?如果是的話,你又怎能甘心,做一隻外國驢呢?

啊!讓我們保持一顆純正的中國心吧,並且是一顆有著中華美德的中國心!要永遠記住,你是個中國人,要學習中國文化,中國美德!

雷鋒叔叔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因為他身上有許多我們所沒有的中華美德。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擁有,團結同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謙虛好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為爸爸媽媽洗一次腳你也擁有了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就在細微之處,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發現它。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5

傳統文化,形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然而,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工業與商業的全球化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消解著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瀕臨消失。

首先是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一種良好方式。然而在現在,隨著西方聖誕節,情人節等一系列節日的廣泛傳播,傳統節日卻漸漸被淡化了。鮮少有人在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在重陽節登高插茱萸;在中秋節賞月,慶團圓;在臘月初八熬一鍋熱騰騰的臘八粥祈平安。在西方節日被人們熱火朝天的慶祝之時,誰還會想起這些內涵豐富,意義非凡的傳統節日,與習俗呢?恐怕,早已將它們拋之腦後了吧?

其次是傳統的歌舞。鳳陽花鼓,雲南花燈,東北秧歌等早已被人們認為是俗不可耐,在公園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時,還有許多的年輕人加以嘲諷,而西方傳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卻被年輕人大加追捧,成為他們的心頭大愛。而在一些搖滾,Rap等流行歌曲廣為傳唱的同時,中國的一些民間音樂以及國粹京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人拋棄了傳統歌舞,轉而奔向了流行音樂與舞蹈的懷抱。

不僅如此,曾經在民間大放異彩的民間藝術也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傳統的繪畫書法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傳統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遺棄。這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不禁令人堪憂。傳統文化瀕臨消失,而我們卻不加以挽救,而還是為了各種外來的文化,節日,興奮不已。在我看來,在這樣下去,不用多久,傳統文化就會完全消失,不復存在。

為了不使我們中國人遺憾,後悔,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努力使傳統文化重新綻放光彩,恢復生機與活力,為我們將來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了傳統文化的恢復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發出奪目的光芒。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6

黨的xx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歷程中,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自強不息,共同創造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並強調:“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 全面正確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闡發和傳承,維護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促進民族文化的創新發展,是實現中華文化繁榮復興的重要基礎,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戰略舉措。

一、文化、傳統與中國傳統文化

文化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創造出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即所謂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狹義的“文化”則多指意識形態領域裡的內容,包括語言文字、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文學藝術、道德觀念等,也就是所謂的精神文化。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人改造自然、改造社會,進而也改造人自身的活動。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創造了人。一方面,文化不過是“人化”,即人按照“人”的需要和理想改變人以外的世界,以滿足人生存發展的需要。一塊天然的岩石不具備文化意蘊,但經過人工打磨成為一件石器或藝術品,便注入了人的價值觀念和勞動技能,從而進入“文化”範疇。因此,文化的實質性含義是“人化”,是人類主體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社,適應、利用、改造自然界客體而逐步實現自身價值觀念的過程。另一方面,文化又是“化人”,即人按照“人”的需要、價值和理想優化、美化和完善自身,把人的品質、思想和行為方式等提升到優雅、完美和高尚的程度。人是“文化的動物”,正如西方哲學家卡西爾說“人是符號的動物”。人改造自然,創造語言、神話、宗教、藝術、科學等符號系統,使人生活在符號的意義世界中;人創造自己特有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包括風俗習慣、行為方式、社會結構(倫理、政治、法律)、價值觀念;人創造人特有的精神世界,極大地拓展了“人”的理念。所以,人是生活在自己所創造的文化之中的,是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的。物質生活並不能保證人的幸福,因為幸福是一種精神感受。人的幸福感、歸屬感來自於精神文化生活。

在漢語系統中,文化的本義就是“以文教化”,表示對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對人的品德的教養。《周易·賁卦·象傳》:“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段話裡的“天文”,即天道自然規律;“人文”,指人倫社會規律。治國者須觀察天文,以明瞭時序之變化,又須觀察人文,使天下之人都能遵從文明禮儀,規範行為,塑造人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所謂傳統,指的是世代相傳的文化習俗。傳統具有歷時性和廣泛性的特點,它是人們歷經千百年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選擇和積澱下來的經驗和觀念,又是一種反應了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規律、具有廣泛的適應性、為大多數人沿用的文化模式。一般認為,傳統是“過去時代留下的文化”,這種觀點是不全面的。因為傳統不是靜態的積澱物,而是動態的價值取向。傳統是保留在現代人記憶、話語和行動當中,對現在仍然起作用的那一部分過去。也就是說,傳統是一種精神觀念傳承的過程,是肇始於過去、表現於現在、直達未來的一種精神趨勢和存在。一種文化現象一旦成為傳統,必定是在社會組織及人的心理結構中有著強大生命力和潛在影響力的東西。這些業已積澱為人的普遍心理和生理素質的因素,時刻在規範、支配著人們未來的思想、行為。傳統是現代開拓和成長的因素,是現代發展的一種資源。

一個民族要有傳統。傳統構成了我們的文化記憶,使我們獲得了有別於他人的特殊品質。傳統是一個民族得以延續、得以生長的根脈,它把我們和本民族久遠的歷史連線起來,使我們感受到自己是一棵有根的大樹上長出來的枝葉,而不是現代化潮流之下的浮萍。保護我們的傳統,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

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思想文化為基線,涵括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其他各種思想文化內容的有機的文化體系,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與精神家園。

在中國傳統文化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農業文化是基礎,它決定著中華民族的生存方式,塑造著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身。中國是世界農業的發源地之一。古代社會東部為農業區,西北部主要是遊牧區,由此使中國傳統文化中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並存又相互補充。東部的農耕經濟佔優勢,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要經濟基礎。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以農為本”、“重農輕商”,從而形成了輝煌的農業文明。

在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裡,儒家思想一直佔據著正統地位,對中國文化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可以說,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主流。道家文化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儒家講究剛健、有為、進取的入世精神,道家則偏重於柔順、無為、潛隱的出世精神。它們相互對立,又相互吸收融合,共同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和中華民族性格的形成。佛教文化在東漢時期從印度傳入中國,佛教以人生為苦,把追求人生的解脫作為最高理想,以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影響和改造著中國的學術思想、道德觀念、藝術審美、風俗習慣等。經過轉化的佛教文化與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一起成為中國文化的三個重要源流。

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四個方面的突出特徵:一是延續性。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與中國被尊為“四大文明古國”,然而前三個古代文明或因異族入侵而中絕,或因部族衝突而衰落消亡,文化出現了大幅斷層,有些文字至今不能識別。唯有中國傳統文化雖歷經磨難,卻能數千年一脈相承,表現出無與倫比的延續性。二是統一性。中國傳統文化是匯聚了中國區域內各民族文化的統一體。即使在內憂外患的危急關頭,在政治紛亂、國家分裂的情況下,它仍能保持完整和統一。這一特徵在世界任何民族文化中都極為罕見。三是倫理性。中國人以家族為社會生活的中心,血親意識構成社會意識的軸心,宗法式的倫理道德長久而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行為規範。整個傳統文化體系呈現出一種倫理道德至上的價值取向與文化精神。第四是實用性。中國的學術文化、科技文化、物態文化、精神文化都可以稱為“經世致用之學”,都是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

“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重要支撐。它像流淌在人們生命肌體內的一條難斷的血脈,能把人們的心靈聯結在一起;它像一臺播種機,能在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中孕育創造的力量。在人類歷史上,不少曾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落敗的民族,靠著頑強的文化生命力歷經磨難而綿延不絕。那些擁有璀璨文化並充分展示了文化力量的民族和國家,必將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留下絢麗的一筆。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愈加凸顯。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7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那可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春節了。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為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己動上手。

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麵。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裡,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合適,光和麵就這麼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又加了一點乾的麵粉,面總算弄好了。可是一聽媽媽說面還要放半個小時,真等的我不耐煩了。

面好了我等不及的衝到面旁邊,拿出一小塊面學著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一個細長條。結果揉的一節粗一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間終於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製作難度。為了吃上美味的餃子努力!

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擀皮。擀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準備擀皮了。我一手拿著小餅,一手拿著擀麵杖擀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擀皮好難啊,我實在學不會最後我就像擀大餅一樣擀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還是不錯。

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蔥餡。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著包餃子。包出一個餃子之後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那麼困難。

終於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著餃子煮熟。看著餃子在鍋裡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遊戲。餃子煮熟了!嘴裡吃著餃子心裡說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愛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8

一條大河奔騰於華夏版圖紙上,時而遇到峽灣,飛沫四濺,趣意橫生;時而流經平地,流觴曲水,沙白水清;時而跨過高山,事宜奔騰,萬馬齊喑,不捨晝夜如它。

古往今來,歷史的浪潮哺育了多少文人名家,從先秦諸子,到秦漢散文,再到唐宋八大家,再到晚明小品,文學芬香一直傳於今朝,即使穿越百年仍帶著民族獨特的氣息。

李白之詩仙最豪情,劍光月色躍然於字裡行間;王羲之之《蘭亭集序》龍鳳舞動,堪稱天下第一;王昭君之冰清玉潔,繽紛著唐詩宋賦的音韻。

王國維去了,去了他嚮往“國學”天堂,他很是平靜。尚在人間時,他很是激憤,國學的腳步越走越遠,在那個趨於猛獸般的時代裡,他的聲音太小,罷了,既然不能挽救這個時刻,那就去博取精神的自由吧!他捨棄了世俗,去追隨那內心的獨標孤高,他對國學的堅守,讓人仰視。

而今,人們對傳統文化議論紛紛,隨著英文縮寫字母編入新華字典的浪潮,有的人漠不關心,有的人嗤之以鼻,諷刺中國人的無能,還有的'人似乎緊跟時尚的步伐。不要說這個小事了。甚至日常交流中也混雜這半不拉幾的英文。我們太過自以為是,傳統文化殿堂仍熠熠生輝,我們卻視之鐵鏽,這樣的民族,這樣的子孫,它又能存活多久呢?

曾經,魯迅棄醫從文,以筆代刀,挑開黑暗的帷幕,刺痛那一雙雙黑暗的眼睛,挽救邊緣的國人,他聲聲吶喊,聲聲祝福,讓中國文明重新在大地上開出血紅的花,讓中國脊樑在此鏗鏘有力。如今,我們也需要這樣一些人,為華夏,為文明,為傳統而奔走呼號。我們需要用血淚灌溉,讓中華傳統文化之林屹然挺立於世界東方,我們需要取飲華夏大河之水,讓祖國的未來,祖國的花朵綻放最美姿態。

我的華夏文明啊!我願跟隨你的腳步,去跋山涉水,領略四季變化!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9

在兩天的學習中華傳統文化過程中,使我受益良多,也有一些感想體會。首先家和萬事興,富而不樂,貴而不安。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這些都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判斷力、智慧以及不斷的學習,所以人要時時地停下腳步來思考,方向是不是正確,不能在“忙、盲、茫”中度過。在我們的人生中,處處都充滿了抉擇,從擇食、擇言、擇業、擇偶、擇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們要有判斷力,要有智慧,而這些都歸於我們是否學明白了,不能因為我們自己退卻的心,消極的心,壞習氣而打敗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會有大得。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倫八德: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為首,我們就應該以身作則,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慧。

人生當中有很多挑戰,改壞習慣的過程是不斷上進的,但不是直線上升,而是總會有很多波折的曲線上升。另外“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很有道理,當我們遇到了挫折或困難,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總是怪別人,怨天尤人。在我們平常處事行事的過程中,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確。“各自擇,天心地寧;各相擇,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少說諷刺的話,多說真誠的話;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尊重的話;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家裡的每個人,都做好了,那這個家自然興盛,自然和諧。

其次百善孝為先,什麼是孝?如何行孝?有父母去奉養,有親爹、親孃可以叫,是一種人生的幸福,不能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後悔事。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故天經地義乃為孝。並且我們中國人的孝並非愚孝,舜的故事告訴我們孝敬父母,不能讓父母難受,傷心,“大杖則走,小杖則受”的心靈才是對父母真正的孝順。

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今之孝者,立身行道,而揚名於後世。

還有禮在人際關係中的運用“鞠躬”之禮,並非在於形式,而真正的是關乎行禮之人的內心是否恭謙,鞠躬之禮就是要告訴自己應該常處下,用來降服自己的傲慢之心。

有禮之人,禮可以成為他生命中的助力,而無禮的人,則是阻力。“禮者,敬而已矣”,有禮之人,為人真誠,可以得到長輩的幫助和提攜,因為人際關係就像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就對你笑,你對他不友善,他也不會對你好,“而凡人之所以為人也,禮儀也”。

弟子規就是人生的交通規則,學弟子規的每一句,是學它每一句話後面的存心。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更需要努力逐步改掉壞習氣,培養好習慣。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10

中華傳統文化豐富多彩,但我最感興趣的是剪紙。

舅媽會剪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窗花,非常漂亮,我很羨慕,於是纏著舅媽教我剪一些簡單又漂亮的窗花。那天,舅媽拿出兩把剪刀和兩張白紙,要教我剪一個“喜”字。舅媽讓我把紙對摺,再寫上半個“喜”字,然後慢慢地剪下來。一開始,我怎麼剪都剪不好看,在舅媽的幫助下,我終於剪出了一個大的“喜”字,我喜出望外。舅媽不但會剪“喜”字,還會剪“鳳凰”、“喜雀”、“蝴蝶”、“小魚”、“小鹿”……個個栩栩如生,讓人愛不釋手。

媽媽還特意讓我上網查找了一些有關剪紙的資料。原來剪紙藝術是從唐代一直流傳到今的,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有些人,還能把一張張普普通通的紙,剪成一張張“花草樹木”、“山山水水”、“活潑的小孩”、“年邁的老人”等等,真是太神奇了。

剪紙不僅豐富了我的課餘生活,還訓練了我的動手能力,更發揮了我的想象力,設計出一張張美麗的剪紙。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11

在眾多傳統文化中,我最喜歡景泰藍。因為它很高貴,是從宮裡傳來的。最好的景泰藍是明代景泰藍,因為那時的景泰藍雖不如清代的精細,花紋樣式多,但釉底較厚,鍍金線條飽滿,更加生動。所以明代的景泰藍最好。

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琅”,景泰藍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製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製胎,接著,工藝師在上面作畫,再用銅絲在銅胎上根據所畫圖案粘出相應的花紋,然後用不同色彩的琺琅釉料鑲嵌在圖案中,最後再經反覆燒結磨光鍍金而成。景泰藍的製作既運用了青銅和瓷器工藝,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大整合者,這種銅的琺琅器創始於明代景泰年間,因初創時只有藍色,故名景泰藍。

有一次,我在中央二套的《鑑寶》欄目中,看見了一個深藍色的明代景泰藍,上面花紋不多,但畫的栩栩如生,像真的有花和樹長在上面似的。鍍金線條都鼓了出來,非常漂亮。我便喜歡上了景泰藍。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真聰明,造出了景泰藍這種既漂亮又不失高貴的工藝品。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12

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我最喜歡的就要屬過年了。每到春節,家家戶戶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辭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麼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裡面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現在讓我給你講一講吧!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無比。“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寨的人們都要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半夜時分,“年”獸又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只見村東頭老婆婆家裡,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便向老婆婆家撲了過去。快到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劈里啪啦”的炸響聲,“年”嚇壞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

從此以後,每到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光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後來這風俗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13

語文,它猶如一縷春風,邁著輕盈的步履,掠過我們複雜的情緒。有了它,人們不再有交流上的隔閡;有了它,世間的一切都變得美好,到處充滿了關愛;有了它,世間的語言將會騰空發展,讓交流傾注在人間的心田……所以,語文是無處不在的,小至平常的交談,大至史書卷本,它才是成就世界的基礎。

語文是對聯,在家家團圓,歡慶過年的時候,總是需要一些美好的祝福語祈求來年的幸福,這時,對聯就產生了。比如:“五湖四海皆春色,萬水千山盡德輝”,看這些絕美的詩句配在那紅色的字條上,充滿了喜慶,所以到了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把以前的舊對聯撕掉,再貼上新的“總把新桃換舊符”,也代表了在新年伊始,新的運氣和新的計劃。

語文也在那詩詞中。春天,桃紅柳綠,我會情不自禁吟誦“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夏天觀看自家池塘的時候,都忍不住吟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來表現出快樂之感。不僅這樣,這些詩也很押韻,聽了一遍之後就立刻會聯想到在那夏天的池塘邊,剛剛長起來的荷葉上,尖尖的花苞才露出水面,但是蜻蜓早已知道了夏季即將來到,早已在河面上飛來飛去了。

當秋天來到時,農民在外面辛勤收割,最後磨成大米盛飯到我們的飯碗裡時,大人們總是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來教育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知道了這些米飯來之不易,是辛勤的勞動人民培育的結果,每一粒都浸透了農民的汗水,不能浪費。

所以,語文是美好的,它是民族文化和特殊美好象徵的結合體,我們要在傳統文化中學好語文。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14

我喜歡刺繡,你沒聽錯,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刺繡。無聊的時候我總是用刺繡來打發時間,但是我想並不是所有人都跟我一樣喜歡刺繡的。

說到刺繡,你又瞭解多少關於刺的事情呢?還是讓我來告訴你吧——刺繡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之一,刺繡與養蠶,剿絲是分不開的,所以刺繡又叫做絲繡。

你知道上海的什麼刺繡最有名嗎?那當然是“露香園顧繡”了。顧氏家族世襲相傳,善於刺繡的聲譽名揚大江南北。

現在,中國的刺繡工藝幾乎遍佈全國——蘇州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四川的鐲繡,廣東的粵繡。各具特色,被譽為中國的四大名繡。

發展到今天的刺繡藝術品,工藝精細複雜。例如:雙面繡(貓),是蘇繡的代表作品之一。藝人們把一根頭髮粗細的繡發線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的細線繡,並將十萬多個線頭藏的無影無蹤。無論是從正面還是反面都可以看倒小貓調皮活潑的神態。繡貓最難的是一對貓眼睛,藝人們要用二十多種絲線才能把貓眼睛繡的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你知道現在拍賣會上的刺繡能佔怎樣的地位嗎?你一定不會想到。在中國古代的刺繡價格平平,直到1993年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才開始有人專門收集。據市場分析家推論:要使刺繡成為市場上的“新寵兒”還需要收藏家十年的努力。可是在近兩年的拍賣會上刺繡拍品價格卻非常高。

通過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喜歡上刺繡了呢?跟我一起拿起針繡看看吧,一起體驗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究竟技藝如何高超。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15

剪紙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藝術,是智慧的結晶。

剪紙,剪刀和紙是離不開手的。剪刀要選擇輕巧、靈活、鋒利的,這樣,剪出的作品才不顯粗糙;紙張以紅紙或其它光澤為好,質地薄的紙為宜。如果要剪出好的作品,則要根據造型,先決定紙張的摺疊,一定要折得整齊、嚴實,並要壓平。初學剪紙者可先將花紋畫上,然後根據畫上的筆印剪。以後有經驗了,便可隨折隨剪。花樣可不拘一格,但是不宜總使用直線型的,應多采用些曲條紋,因為曲條紋往往耐看,富有流動感。在剪的過程中,手對紙的轉動和剪的方向要配合好,這樣,剪出的紋路才清晰連貫。

最後,去除多餘的部分,再剪出一個外框,這時,一件小小的作品即告完成。 有了上述的一般剪法後,你還可以豐富一下想象力,剪條龍,剪個網袋……總之,當你運用自如時,你會發現,你是那樣富有耐心。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16

一間古色古香的茶館裡,兩位年輕人身穿長衫,表演起了相聲,他們時而嬉笑怒罵,時而哀怨抹淚,說唱功夫了得,“笑果”明顯。伴隨著沁人心脾的茶香,臺下茶客不僅豐富了味蕾,還被傳統文化浸潤著……這樣的場景,本週日將出現在湖城衣裳街區館驛河頭邊,隨著這家附帶傳統表演專案的茶樓開門迎客,湖州人從此又多了一處文化客廳。

來到這個名為“百坦茶樓”的場所,發現茶樓整體設計沿襲中式古典風格,空間設計講究“禮制”,中國古典元素的飾物在整個茶室中充分體現。比如所有桌椅、板凳均選用傳統木質定製傢俱,鏤空雕花,配備紅木小件,仿若置身於儒雅文化氛圍,感受到淡雅的東方神韻。茶樓中央醒目的.舞臺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一位姓潘的負責人介紹,茶樓每月安排不少於6場文藝類助興表演,除特殊表演活動外,表演時間均安排在晚間,每場約1.5小時至2個小時。每月6場表演中固定2場為相聲專場,1場為曲藝魔術外,其餘3場表演形式包含海派脫口秀、單口說歷史、中式民謠、評書等。值得一提的是,演藝人員均有較高水準,以相聲專場為例,邀請的是“湖口笑聲”團隊,其是湖州本土發芽的相聲社團,由一群湖州名嘴組建,兩年來已舉辦相聲專場10餘場,單項演出50多次,廣受觀眾好評。

在採訪中瞭解到,湖州人歷來愛喝茶,清代咸豐、同治年間,湖州的茶館已經很為興盛,且多設在臨水依岸的河邊橋頭,比如湖城的駱駝橋、儀鳳橋、華樓橋一帶曾經是茶樓雲集的地方。“以前茶館往往通過說大書等來招徠顧客,現在茶樓被賦予更多的商務、休閒、娛樂功能,但文化味卻少了。”從衣裳街歷史文化街區管理委員會獲悉,承載著老湖州人記憶的衣裳街,經保護性改造驚豔亮相後,已成為時下眾多市民和遊客休閒的好去處。與此同時,群眾紛紛期盼炭畫、剪紙、木雕、竹編、箍桶等湖州老手藝和相聲、曲藝等傳統文化能在老街“復活”。“一方面傳統文化需要獲得新的生命力和社會認可,另一方面湖城需要一個能夠代表城市文化名片的茶樓,‘百坦茶樓’由此誕生了。”據悉,藉助茶館的傳播平臺,讓傳統文化得以傳承,是衣裳街區管委會強化老街活態文化的一種新嘗試。

我們打聽到,茶樓裡的表演團隊將緊跟大眾審美,用創新的形式演繹傳統藝術,同時本著繁榮湖州人文化生活的主旨,票價也很親民,有興趣的市民不妨可以去感受一下。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17

咱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就像一座巨大的寶,有中國書法、篆刻印章、皮影、武術……今天,我就向大家說說中國書法吧!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是中華文化的燦爛之花,漢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這些過程。

從古至今,中國有很多偉大的書法家,有顏真卿、柳公權、蘇東坡、米芾、懷素、張旭……王羲之就是我國偉大的書法家之一,人稱“書聖”,他的行書《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

我練習毛筆字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剛開始寫時,毛筆在我手裡可“不聽話”了,手不停的抖,字也寫得歪歪扭扭的,難看極了。

爸爸媽媽說,多多練習,寫多了就不抖了。我聽了以後,認真地練習,果然,練了一段時間後,手就不抖了,字也越寫越好看。

都說“字如其人”,我一定要練好毛筆字,把祖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18

在學校領導對新教師的關心和重視下,在路老師的率領下。我有幸於20xx年5月23日到5月27日參加在昆明舉辦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這次學習受益頗多,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瞭解。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豐富了大腦的知識。現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感受如下:

學習傳統文化,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諧快樂,這既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原因,又是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收穫。以前,我們遇事很多時候都是根據自己當時當地的心情、情緒來處理面對的問題。如果我們學了傳統文化,有一顆寬愛地心,我們會在矛盾衝突發生以前有預見性地化解矛盾,無論何時,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從對方的出發點考慮問題,理解對方,從而更有效地溝通思想,解決問題。

《中庸》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講的是治學求進得道理。一個人要廣泛地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地思考,明確地分辨,踏踏實實地行。在工作中,如果我們時時如此,積極主動地工作。那麼,我們的工作該是多麼和諧愜意的一件事。因此,我們要把傳統文化學深,學透,學到我們的骨髓裡,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去。

學習傳統文化,對於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傳統文化中蘊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不斷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學習傳統文化應該體會到以下幾點:學會愛社會,愛祖國和遵紀守法、學會感恩、學會禮儀為先、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廉恥、學會替他人著想、學會與人和諧相處等等。

希望中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深入更多人們的心靈,走向大眾。帶來一個和諧的社會。走向一個美好的未來。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19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

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

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上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裡觀了燈。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瞭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

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為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20

如今相對開放的國際環境,使得各種地域文化交匯融合,過各種洋節日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漸漸地不被重視。現今保護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肩負著的使命。

中國的傳統和文明需要傳承。這些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存和發展的產物。現在的中國人,未來的中國人,若是無法瞭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發展,輕視這些傳統和文明,那麼這樣的中國人也就失去了屬於自己的特色。

中國的傳統節日和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品性的緊密聯絡,也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容被西化。中秋節寄託了遊子對家的思念;端午節展現了耕作的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喜悅;清明節表達了親人對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則體現了人民嚮往和平快樂生活的樸素願望。這些節日背後所存在的意義,是任何一個洋節日無法替代的。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保護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端午從原來沒有節假日變成了休假一天,電視媒體也日益加大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提高人們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在這個受到外來文化強烈衝擊的21世紀,我們太多地關注於西方萬聖節的南瓜;情人節的玫瑰;聖誕節的白鬍子老人。從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餅,對於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來說這都是一種本土文化的丟失,沒有了這些文化和傳統,我們也將丟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處於現今社會的我們依然要懂得不崇洋的道理。外國的傳統和特色往往不適合擁有古老歷史的中國。就像君主立憲制不適用於中國;刀叉無法成為中國人吃飯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說話方式無法改變中國人的婉轉一樣,洋節日也不應該成為中國人的節日。

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歷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長期積澱和凝聚之後又經後人總結和實踐而成的,從種.種節日風俗裡,後世的人們可以清晰地體驗到先民生活的歷史文化圖景。當承載著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不再受重視,節日的文化內涵漸漸被遺忘,中國“文明古國”的盛譽也將不復存在。

我們需要加強對傳統節日的宣傳與弘揚,從自身做起,堅守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21

我愛書法,不僅愛它的結構,還愛它的外形,意境。甲骨文,金文……這些象形文字的演變,是一種希望,是中華文明永久傳承的希望;是一種寄託,寄託著中國人對祖國的熱愛;更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積極向上的精神。

我喜歡他們的結構。我有時看到花體的英文,會對它甚是喜愛,那用鋼筆巧妙拼湊的美麗曲線,實在令人對其讚歎不已。但是,這些英文始終是由一個個字母構成,單看一個字時,只會因為其形式的優美而喜愛,不會想到更深遠的意境。而漢字卻不同了,看以前的古文時,就算從未接觸,也可以根據其意境將其含義猜個八九不離十。那是一種漢字中的意境,意境中的詩,詩中的山水畫。看看用毛筆寫的“一”字吧,要是仔細看看“書聖”王羲之的“一”,你就會發現那不同尋常的美。毛筆輕輕一頓,收筆一提,就造就瞭如此美麗的漢字。它的結構單一它的結構單一,就是簡簡單單的一橫為何給人一種用千言萬語都無法描繪出來的感覺呢?似乎無法將其強硬地安在一個形容詞之上。這就是中國書法,這就是它的強大魅力!

我還愛它們的外形,意境。你看,那簡簡單單的筆畫,是那麼優雅,細膩,又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般的壯闊。簡單的漢字在書法家們靈活的筆下行雲流水,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似一汪清泉從山澗流下,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當我用眼睛仔細的欣賞這字時,彷彿被這小小的字帶到了一個奇異而美麗的地方,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一般閒適;有“更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一般的不捨;還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般的孤寂……一個小小的漢字,竟有如此深遠的意境。這,就是中國書法,這就是中國書法的強大魅力!

現代化的風謿洗去了糟粕,但也在侵蝕著中華文化的精華。朋友,也許你已經很少寫字,更不用說寫毛筆字了,也許你經常用手敲擊著骨幹的鍵盤,目不轉睛地盯著熒光屏,不妨去看看名家的書法,再親手臨摹一下,你一定會重新熱愛漢字”體會到中國書法的魅力。讓我們從新拾起蒙塵的筆,一同書寫中華文明的美麗畫卷吧!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22

生活中的我們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她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的文化。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給我們留下一座巨大的寶庫,寶庫裡有著許多的“寶藏”。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等;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元宵節鬧花燈等……但是,我對民族藝術國畫情有獨鍾。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水墨畫,也是一幅名揚中外的國畫,是北宋時期畫家張擇端畫的。這幅畫很長,有528釐米呢!它寬24.8釐米。畫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清明上河圖》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現在還安然無恙地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裡呢!

張擇端畫這幅畫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畫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個,有從鄉下來的農民,有走江湖的醫生,有撐著船的船工,有做各種買賣的生意人,有擺小攤的攤販,有留著長鬍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讀書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畫上了。

那裡的街市可熱鬧了,街上有掛著各種各樣招牌的店鋪、作坊、酒樓、茶館……裡面熱鬧極了。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趕著小毛驢,有的小孩在歡快地放風箏,有的挑著擔子,有的推著那時的獨輪車,有的悠閒地街頭溜達……畫面上的人有的還不到一寸,但我們能看清楚人們都在幹什麼。

我國的民族藝術真是有趣!咱們中國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哦,我忘記了,我們可不要只觀看不發揚呀,我們要把祖國流傳下來的東西發揚光大哦!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23

傳統文化,形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中華民族的5000年的傳統文化,在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工業與商業的全球化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消解著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瀕臨消失。

首先是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一種良好方式。然而在現在,隨著西方聖誕節,情人節等一系列節日的廣泛傳播,傳統節日卻漸漸被淡忘了,認為可有可無了。但是傳統依舊,人們還是在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在重陽節登高插茱萸;在中秋節賞月,慶團圓;在臘月初八熬一鍋熱騰騰的臘八粥祈平安。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需要我們去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讓我們的文化不會被淡忘,讓更多的人瞭解到我們的文化也是多麼的博大精深!

在隨著我們對傳統的不重視,曾經在民間大放異彩的民間藝術也在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傳統的繪畫書法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傳統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遺棄。這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不禁令人堪憂。傳統文化瀕臨消失,而我們卻不加以挽救,而還是為了各種外來的文化,節日,興奮不已。在我看來,在這樣下去,不用多久,傳統文化就會完全消失,不復存在。

為了不使我們中國人遺憾,後悔,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努力使傳統文化重新綻放光彩,恢復生機與活力,為我們將來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了傳統文化的恢復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發出奪目的光芒,讓這種文化在我們的身邊繼續傳播!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24

我觀看了《國學小名士》總決賽後,很受鼓舞。“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這口號像是一面旗幟,引領我們走進博大精深的國學文化中,來學習它,傳承它。

在比賽中,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通過十二位能書善畫的小名士精彩展示。我為小名士的詩詞儲備量感到欽佩,他們對國學的喜愛和努力是我學習的榜樣。在觀看中,我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感到驕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讓我們從國小會讀書修身,志向高遠,胸懷天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讓我們懂得與人相處,熱情友善,虛懷若谷;“梅花香自苦寒來”“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讓我明白堅強正直,堅持不懈的精神。

我在學習軟筆書法、葫蘆絲和竹笛。這是一個艱苦但很有意義的過程,雖然練習它們比較辛苦,但我還是每天堅持練習。當我感到枯燥心煩的時候,一句句勵志的詩句就會浮現在我腦海,“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業精於勤荒於嬉,形成於思毀於隨”,“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它們會讓我浮躁的心安靜下來,用心去練習每一個筆劃,揣摩每一個字;去調整指法和發音,吹出每一個動聽的音符。它們是我精神力量的源泉,引領我前行。

這個節目加深了我對國學的認識,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做為一名小學生,我希望自己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多誦讀經典、讀書看報,學習傳統文化。我希望讓我們這悠久的歷史文化繼續發揚,讓我們每一箇中華民族兒女因她而優秀,而驕傲。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25

中華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讓梨”等典故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至高無上的美德,更說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文化之都。但是中華美德在今天,彷彿早已被人們忘卻,人們對它不管不問,正所謂:此道今人棄如土。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我們國家也不例外。而中華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我們都是中國人,自然要理所當然地繼承我們祖先給予我們的一筆豐厚的禮物,就像我們是中國人,就要說中國話一樣,和諧的社會需要中華美德來構建,來填充這個空虛的世界,否則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枯燥無味,這正是中華美德給予我們的,一顆中國心。

想想這句名言吧: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如果你真的對中華美德棄而不管,你就等於背叛了中華民族的祖先,雖然這是一個愈發進步的社會,但是不是因為進步了,就可以把中華美德像扔垃圾一樣遺棄呢?然後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國文化,而自己家鄉的文化卻遭到冷漠呢?那麼,你到底還是不是龍的傳人,還是不是一條地地道道的中國龍?如果是的話,你又怎能甘心,做一隻外國驢呢?

啊!讓我們保持一顆純正的中國心吧,並且是一顆有著中華美德的中國心!要永遠記住,你是個中國人,要學習中國文化,中國美德!

雷鋒叔叔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因為他身上有許多我們所沒有的中華美德。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擁有,團結同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謙虛好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為爸爸媽媽洗一次腳你也擁有了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就在細微之處,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發現它。

“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勢在必行。這是保護中國文化的一次行動,讓我們保護好那一顆中國心,不要讓它日積月累沒有了往日的風采!請不要只展望未來而忘記過去,過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回味的地方!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26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多了!我一下子還說不完,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中國的陶瓷藝術吧!

中國傳統陶瓷藝術,尤見裝飾匠心。中國傳統陶瓷裝飾形式,大體上有刻鏤、堆貼、模印、釉色、化妝土、彩繪六型別。圖案紋樣裝飾於陶器早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現。先民們感受生活的自然現象創造出波拆紋、圓形紋、編織紋等圖案,以二方連裝飾形式呈現在陶瓷器物上,在西安半坡遺址出土一件繪有精美的人面和魚紋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時代彩陶中的精品。

陶器上的紋飾體現了先輩們對於自然和人自身觀察的結果,陶工們對於點、線、面的熟練融合,對於花紋繁密的組合,以及對於旋紋與孤線的審美感,不但表明了他們對於自然和人類自身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還表明了自然界已經脫離了他們的原貌,增加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想象力,以及人對自然的美化和崇拜。商、周時代是以青銅器為時代標誌的歷史階段,這一時期的陶瓷紋飾和青銅器飾相似,刻紋白陶的燒製成功是製陶工藝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用高嶺土製坯,燒成的溫度達1000多攝度,素潔可愛的造型與優美的紋飾相結合,逗人喜愛。追溯中國歷史各個時期的陶瓷產品,陶瓷裝飾有兩大特點:一類是以適合陶瓷器皿上進行工藝轉換表現形式;另一類是以中國繪畫形式在陶瓷器皿上進行工藝轉換表現形式。

中國傳統的藝術——陶瓷的故事是多麼有趣啊!陶瓷還是我國最為大的創造呢!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27

今天一起床,我看了看論語日曆:2月14日,星期六,七九第一天,西方情人節。我換上昨天就選好的唐裝背心,媽媽還給我紮了配唐裝的髮型。為什麼呢?因為今天我們蘋果小隊的八位同學要在我們家開展“傳統文化代代傳”的小隊活動,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首先,媽媽說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先把客廳裝扮得有中國味兒。於是,我找出了串串裝飾彩炮,三羊開泰圖,彩色亮片蝴蝶,福滿家門的祝福牌,我寫的書法作品“仁以為己任”“福”等。想到我們班的同學們平時就在有濃厚的國學氛圍的教室裡誦讀論語,我就拿出了寒假裡挑戰胡老師要背的《學庸論語》,平時我最喜歡的一套書《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爸爸小時候的一本古書《唐詩三百首》:它和現代書可不一樣,裡面是繁體字,而且是從右往左翻頁的,是中華書局出版的,1959年9月新1版,1982年6月第13次印刷的,定價0.57元。整個客廳頓時喜氣洋洋了!

爸爸去奶奶家把我的阿太接來了,九十三歲的阿太教我們小隊隊員包粽子是我們這次活動的重頭戲。媽媽小時候放寒假會跟著她的阿太和她的外婆洗棕葉包粽子,我還從來沒包過粽子,今天我也可以體驗媽媽小時候的寒假生活了。阿太今天穿著花棉襖,她紅光滿面地告訴我這可是老底子的緞子棉襖,叫真絲織錦緞呢。哈哈,阿太真好看!同學們也都準時到了我們家,大家都打扮成了標標準準的中國娃娃的模樣。媽媽們說看著阿太和我們八個中國娃娃,真有一種以前大戶人家過年的感覺呢。阿太教我們包的是赤豆紅棗粽,只見她左手拿起一張粽葉,右手將粽葉折出一個角,放進赤豆糯米和紅棗,再將粽葉蓋住米後一折一彎,抖出棉紗線後把粽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看了後覺得不難,也開始做了起來。雖然我也把粽子五花大綁了,但是我包的粽子卻會漏出米來,我問阿太是不是我的粽葉破了,阿太看了後笑著說:“粽葉沒有破,是因為你沒有摺好粽葉的緣故。”我看了看旁邊的呂昱萱,她已經成功包好了一隻,我仔細地琢磨了她的成功之作,又和自己的粽子比了又比,看了又看,終於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我確實沒有翻好粽葉,才讓米成了漏網之魚啊!最後,我包了三個粽子,趙愷瑞第一名,他竟然包了七個粽子呢!不光小朋友,還有好幾個媽媽也興致勃勃地學著包了幾個粽子呢。

我們還男生一組女生一組進行了我們中國傳統節日的知識問答,交流了寒假學習《國學》第6冊的心得體會,誦讀論語,讀唐詩,猜字謎,寫書法。最後我們八個還親手學著包了湯圓燒給爸爸媽媽們吃,我們包的湯圓有的大有的小,但爸爸媽媽們說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湯圓。湯圓真是為我們蘋果小隊的這次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啊!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28

中國,一個泱泱的文明古國,五千年的滄桑綿長的歷史淘盡了不盡的文化遺產。從流傳至今的儒家文化到雄偉壯觀的歷史遺址,無一不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3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哺育著一代代華夏兒女茁壯成長。因此,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方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詩愛國主義精神的表現。隨著外來文化的不斷衝擊,作為華夏兒女的份子,我們都應義不容辭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但是,現實往往卻是相反的。正當外國開展“漢語熱”的活動如火如荼的同時,我國的國民部對國語學習不屑一顧,甚至有的年輕人還盲目地搞起“哈韓族”。“哈日族’等。這實在是令人揪心。因此,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刻不容緩,任重道遠的。我們可以通以網路傳播和學校教育等方式向社會宣傳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引領人麼走回正確的文明思潮,讓愛國主義精神在每一箇中華兒女心中迴盪。這樣,優秀傳統文化才得以傳承,民族才得以強盛,華夏文明才得以延續。

傳承傳統優秀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設精神文明家園。從古至今,從流傳萬世的儒家思想,到風騷一時的唐詩宋詞等,無一部深深地影響著華夏兒女;還有令人驚歎的北京故宮,西安兵馬俑等“世界奇觀都不同程度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風采,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去維護,傳承和發揚。以至可以更好地建設與當代發展一脈相承又與時俱有的精神文明家園。沒有了文化家園的記憶,我們將成為精神的流浪兒,難道我們還要重演“端午節被搶”的悲劇?因此,這就需要我國傳統文化不斷深入發展。是中華文明不斷擴大!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需要重視文化遺產的管理,隨著城市化程序的推進,一些文化遺產受到破壞,如“愛蓮堂”“飯冰室”等一個個文化名人故居遭到被拆遷的厄運;沉澱幾百年的“晉翼會館”等歷史建築被用來作用掙錢之具;故宮的“三重門”困擾……為何我國的文化遺產管理如此疏忽呢?放觀文明古國埃及,專門籌建國家控股公司對之進行保護等。因此,我國應建立和健全文化遺產管理機制,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才得以保障。只有政府對文化遺產進行合理地管理,使其保護制度化和規範化,我們才能更好地傳承華夏的優秀傳統文化!

在外來文化不斷衝擊的今天,我們華夏二兒女應該理性地面對世界多樣的文明,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才能讓優秀傳統文化保持旺盛持久的活力。

悠悠千載,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的傳承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神聖職責。行動起來吧,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讓華夏文明薪火相傳,延續千秋萬世。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29

我的外婆家在江蘇,屬於江淮一帶,爺爺奶奶家在遼寧瀋陽,兩地的傳統習俗有些不同。

昨天週六,一大早,外公外婆就買回來大包小包許多食材,“今天什麼節日?”我有點好奇,“明天冬至,就是大冬,俗話說‘大冬大似年,北方餃子南方湯圓’”,北方過年大年三十包餃子,我們江淮是包湯圓,所以我們今晚包餃子吃,明天早上吃湯圓!”“哦,耶!”我開心地歡呼起來,“我們家真好,南方北方的習俗都有呢!外婆,我來幫忙,我們早點包餃子和湯圓啊!”“呵呵,看你這個小饞貓急的!”媽媽笑道。“餃子皮我揉,這個我拿手”,爸爸自告奮勇道,“湯圓的豆沙餡兒還是我來!”外公得意地自誇道,“這自制的豆沙餡兒,可是買不到的好吃哦!”“呵呵……”

下午,寫完作業,我突然聞到了很香甜的味道,來到廚房一看,果然是外公把豆沙熬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一旁在和餃子餡的爸爸樂了,“餃子餡你也來一口吧!”“那是生的,我才不上當呢!我也來包!”

一切準備就緒,外公外婆包湯圓,爸爸媽媽包餃子,我兩邊忙著,“外婆,其實,這南方北方的餃子和湯圓其實根本是一樣的,你看,都是把餡兒包到皮兒裡,只是南方用米粉,北方用麵粉!”“嗯,總結的準確”,外公讚揚道,“寓意也都是希望一家人團團圓圓,把幸福和祝福隨著餡兒包進去”,外婆跟著總結道。“嗨,你怎麼把餃子餡兒包到湯圓裡去了!”媽媽驚呼道,我低頭一看,包錯了,“這樣也好,你們看電視上,菜湯圓的做法也很多,今天這是我為大家做的菜湯圓哦”,“哈哈,不錯,再包幾個菜的吧!”外公高興地笑道。一家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暖暖的親情,洋溢在溫暖的屋子裡,洋溢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我覺得很幸運,我常常可以感受到南北方兩種傳統文化。雖然南北方傳統文化有些不同的地方,但是對家的愛,對家人的愛,都是一樣的。傳統文化讓我們家更加和諧歡樂!

傳統文化論壇學習心得 篇30

剛開始接觸到這本書這時候,翻了幾次目錄,就覺得內容好像很深奧而且無聊,但是,當你真的是靜下心來,細細地品讀,就會發現,其實真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它會帶你領略我國傳統文化的美。

我覺得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積累,是中國文化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每一代人都應該瞭解,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把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古人沒有現代人的忙碌節奏,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人生思考未來思考那些我們現在可能覺得是瘋子似的問題,他們之所以睿智,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用心的去觀察了這個社會,我們被更多世俗的東西蒙住了眼睛,我們被侷限到了一個自己的小世界裡,我們無法認識更廣闊的天地。假如我們思考問題只從自己出發,那麼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膚淺的利益。那麼為社會為他人犧牲更是無從說起。但是,如果把我們置於一個群體中,置身與我們大社會,我們就不會過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個人的得失了。我想一個人如果懂得了這些,那麼心胸會開闊很多。文化是一個太深厚的主題,我無力探討什麼。但是以一個虛心學習者的身份,我覺得,將自己放在一個歷史長河中,或是說站在一個歷史的角度,我們身後那麼博大的文化,我們個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因為我們的無知,所以我們必須要學習前人的知識與智慧。

儒家學問裡有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要想成才,那麼首要的是修身-----修身養性! 讀書可以修身,但是讀些怎樣的書?怎樣才算修身養性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學習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我們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資格談能力。一個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學富五車也是徒勞。這樣的人於社會於他人也將是無所益處的。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以一顆真誠虔誠謙虛的心努力學習好我們炎黃子孫的文化精華,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將資訊化為知識最終成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裡漸漸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後應該怎麼更好地去學習。

現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專心的去學習一些傳統文化,讓曠久的時間靜默的歷史浩瀚無聲的文化來安靜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在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後,我知道一個人要有著豁達心胸才可以寧靜平和的心態去對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塵世的浮華與虛無,我要尋找我的快樂的精神家園。只要肯於學習,勤思考,相信,總有一天可以達到我想要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