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精選21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98W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

_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時間響應中央、省委、市委關於疫情防控的各項決策部署,迅速謀戰,科學應戰,以“1346”作戰法,動員廣大群眾,群防群治、嚴防死守,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精選21篇)

一、強化1個統籌,確保戰“疫”有方

成立縣委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和縣委主要領導任指揮長的指揮部,下設“一辦十一個工作組”,抽調人員集中辦公,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排程。各鄉(鎮)、各級各部門迅速成立相應工作機構,科學有序開展防控工作。縣委主要領導先後組織召開縣委專題會議_次、縣委常委會議_次、領導小組會議_次對疫情防控整體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確保疫情防控工作協同開展、密切協作,全覆蓋、零死角。

二、建立3個清單,確保戰“疫”有底

(一)建立從省外返鄉縣籍人員清單。建立_籍大中專學生、外出務工人員、職工親屬(子女)等從省外返回_人員清單,尤其是從湖北(武漢)疫情流行區返鄉人員清單,登記造冊、建檔立卡,清楚掌握其活動軌跡及健康狀況。對排查出來的“三類人員”,實施“三聯一保”,1名鄉鎮幹部、1名村組幹部、1名醫護人員三方面人員聯合監督管理服務物件,確保居家隔離14天以上。

(二)建立縣籍幹部群眾進出人員清單。建立全縣常住居民1月15日後離開_,節後返回_人員清單,全面排查出行活動、接觸人員情況,每日動態更新_次,一監測一報告,一分析一通報。

(三)建立縣外籍進入_人員清單。建立1月15日以後來_,當前在_縣境內工作、學習、生活旅遊的外省籍人員、港澳臺人員及外國籍人員,全面掌握出現發熱、咳嗽等人員情況底數。

二、強化4個力量,確保戰“疫”有序

(一)強化行業部門的聯防聯控力。釋出_條排程令、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24條措施和嚴防嚴控12條規定。建立縣鄉(鎮)村(社群)三級聯防聯控機制,實施網格化管理,地毯式追蹤,所有縣處級領導及部門主要負責人對所包聯鄉(鎮)、村(社群)、小區進行疫情防控督導。

(二)強化醫療衛生的診療救治力。組建以縣疾控中心醫務工作者為主的_支專業防控隊伍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為輔的_支疫情監測隊伍,深入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全縣衛健系統_名工作人員,除因病、長期在外培訓等特殊情況外,全部在崗。縣醫院、疾控中心等應急隊伍和專家團隊,主動請戰,分梯隊24小時值班備勤,隨時待命;應急藥品、器械、車輛等全面處於備用狀態,確保一旦發現可疑病例,第一時間收治到定點醫院,嚴格進行隔離治療。

(三)強化基層群眾的群防群控力。出臺群眾舉報獎勵辦法,明確十項具體舉報情形。依靠群眾自制疫情防控口罩、自用防毒酒精;廣泛動員群眾實施“一村一卡口、一組一摸排、一戶一承諾、一戶一提示、一人一監管”行動和“大清掃、大消毒”愛國衛生運動,採用土辦法潑撒石灰對環境衛生進行消毒,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

(四)強化社會各界的捐資捐物力。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積極捐資捐物,參與疫情防控。組成_名志願者、_支隊伍,積極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疫情調查摸排等工作。目前共收到信用社等疫情防控捐款_萬元、_個醫用口罩、_雙醫用一次性手套、_件礦泉水、_公斤含氯消毒粉。

四、狠抓6項措施,確保戰“疫”有效

(一)嚴格排查,不漏一人。把加強人口管理作為疫情防控最基礎的工作,充分發揮黨員、駐村工作隊、村組幹部、小區樓長等密切聯絡群眾的優勢,嚴格排查湖北(武漢)到_人員、_籍外出省內外人員,對_名從湖北(武漢)到_人員實施電話隨訪、測量體溫、居家觀察等包保,做到“五清五不漏”,即:常住人口底數清、流入人口底數清、重點疫區流入人口底數清、發熱人員底數清、社會層面流動人口底數清,確保縣不漏鎮、鎮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

(二)嚴格疏散,不聚一群。暫停開放博物館、宗教活動場所等文化娛樂場所、旅遊景區景點;暫停網咖、電影院、民宿等經營活動;暫停秀山碼頭客運船舶、道路客運班線、公交車輛、網約車營運等工作;關閉活禽交易市場和禽類宰殺點,禁止活禽上市交易;一律取消“農民街”人群聚集趕集日,對參與人員較多的活動和大型會議一律取消或延期,延期推遲“兩會”等大型會議,截止目前,全縣共取消婚宴、生日宴等聚餐136家。

(三)嚴格堵卡,不鬆一刻。在交通要道和通村道路出入口設立防控監測點_處,嚴防死守。從公安、交運、衛健等部門抽調人員,實行24小時全天值守,逢車必檢,查車輛、查人員、查身份證、查去向,逐車逐人監測體溫、摸排登記,堅決杜絕輸入性風險。截止2月5日,防疫檢查車輛_輛、_人,勸返外地州車輛_輛。

(四)嚴格宣傳,不留一角。充分利用微信、電視、宣傳橫幅、小喇叭等平臺向全縣_萬幹部群眾推送疫情防控提醒信;用三種民族語言、吉他彈唱和山歌對唱等民間文藝普及防護知識;學習強國平臺採用《醫生指導下,__一鄉鎮自制_餘口罩應急》等精品新聞稿件,湧現出摩托車宣傳隊、移動喇叭宣傳隊等民間宣傳隊伍,形成了聯防聯控無死角、群防群治全覆蓋格局。

(五)嚴格保障,不失一萬。堅持將預防關口前移,多渠道做好防護物資供應,確保應急保障需要和中長期物資儲備,至目前,統籌調配口罩、防護服等醫療裝置_萬餘個,群眾自制口罩_萬個。目前,全縣設定_家發熱門診,_家定點醫院,預檢門診和發熱門診24小時開放;設留驗站_個,可留驗_人。

(六)嚴格督查,不推一責。成立_個督查組,分別由_名縣委常委和_名副縣長擔任組長,對各鄉(鎮)和縣直部門(單位)履行職責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做到“四查四保”。查黨委政府履職情況,查各個職能部門履職盡責情況,查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履職情況,查措施執行情況,確保每一項決策部署落實到實處。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2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阿克蘇地區機關事務管理部門作為黨的政治機關、行政機關、服務機關,在疫情防控中自覺做到思想上重視、行動上緊跟、責任上壓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黨委和地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精神,充分發揮辦公區集中整合的優勢,注重全面部署、科學防範、精準施策,動員黨員幹部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把各項措施抓細、抓實、抓到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走在前、作表率,為機關黨員幹部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在政治上高站位

深刻認識做好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始終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重大實踐檢驗。

1月22日,阿克蘇地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黨組提前謀劃、果斷決策,第一時間召開黨員大會,組織全體黨員幹部學習傳達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部署安排,當日採購11箱84消毒液和20個噴壺對地區綜合辦公一區所有辦公樓的公共區域、各大會議室進行消毒處理,引起全體機關黨員幹部職工的重視,共同做好防控工作。

1月26日大年八年級,做好各集中辦公區疫情防控工作,組織各集中辦公區管委會、地區疾控中心、各集中辦公區物業公司等10名負責人,對防控疫情工作進行周密部署、細緻安排,打好疫情防控的主動仗。同日,成立領導小組,正式啟動疫情防控工作,組建22名骨幹人員參加的主戰應急小分隊。在疫情防控全域性中,機關事務系統黨員幹部挺身而出,舍小家、顧大家,時刻衝鋒在前,發揮出“中流砥柱”的作用,讓黨的旗幟高高飄揚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

在工作上不缺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圍繞當前工作重心,牢固樹立“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思想,立足機關事務主責主業,把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為當前頭等大事,明確疫情防控工作方向和目標,努力實現疫情在地直集中辦公區、訪惠聚駐村工作點和機關內部“三不出”。

抽調15名精兵強將,著重做好地區綜合辦公一區疫情防控工作,該辦公區有21個單位集中辦公,分別為阿克蘇地區四大班子及黨委組成部門,是阿克蘇地區的中樞大腦。嚴格控制人員車輛進出集中辦公區,認真執行一天三次清洗、消毒、通風措施,加強內部人員及來訪開會人員健康檢測,對體溫異常者隔離觀察,聯絡疾病控制中心部門協助做好防控、消毒等工作,與時間賽跑、與疫情戰鬥。

組織安排專人每天對各集中辦公區開展防疫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先後針對2個集中辦公區落實酒精噴灑門把手、電梯按鈕等密切接觸部位消毒滯後下達整改通知單,督促各集中辦公區管理委員會真正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推動疫情防控規範化、標準化開展。

選派1名正縣級領導和1名技術人員赴訪惠聚駐村點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為群眾發放口罩500個、水銀體溫計20根、紅外線電子測溫儀6個、500ml裝84消毒液24瓶等防控物質,夯實基層群防群治工作基礎。

在機關內部實行工作人員、聘用人員、離退休幹部及家屬一天兩次測量體溫日報制度,對有工作任務和值帶班人員要求24小時在崗在位,對沒有工作任務的同志統一下達學習篇目留在家中學習提升,確保對疫情防控有關要求及相關措施全面掌握,做好自我防護。

目前,阿克蘇地區地直各辦公區運轉正常、機關黨員幹部體溫穩定、人心安定。

在落實上不虛位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和嚴峻複雜的形勢,阿克蘇地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緊緊扭住“防、治、控、保、穩”的五字方針,嚴格落實“一級響應”,切實落實防的要求和控的措施,在嚴防死守、嚴管嚴控、嚴格排查的基礎之上,勇於擔當,多方聯絡,指定一名副縣級領導幹部長期蹲守藥品集散部門,想方設法為各集中辦公區疫情防控人員統一採購配發消毒液、酒精、溫度計、口罩、噴霧器、噴壺等疫情防控用品,確保各集中辦公區疫情防控有力進行。

自疫情發生以來,阿克蘇地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累計籌集一次性醫用口罩5000個,紅外線電子測溫儀30個,100ml裝75%酒精消毒液540瓶,過氧乙酸22瓶,500ml裝外科手洗消毒凝膠36瓶,500ml裝84消毒液48瓶,水銀溫度計50根、散裝酒精500公斤、散裝消毒液20__公斤。堅持對疫情防控用品分類登記造冊,完善入庫出庫臺賬,建立從上至下、分工明確、規範有序、銜接配合、運轉高效的防控體系,確保疫情防控工作不散、防控鏈條不斷、工作不留死角,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傳播途徑,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構築起嚴密的安全防線。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3

1.嚴格落實上級決策部署。疫情就是“集結號”,中央、省、市、區緊密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衡陽市石鼓區合江街道黨工委嚴格落實上級決策部署,進一步壓實疫情防控工作責任,高標準、嚴要求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2.多措並舉開展防控工作。一是強化宣傳引導。通過採取張貼標語、發放宣傳冊、入戶宣傳、微信群、QQ群等方式,向轄區群眾傳達疫情防控相關知識,樹立良好導向,發動群眾積極配合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強化值班值守,全街黨員幹部放棄休假,堅守疫情防控一線。三是強化摸排力度,細緻、全面、準確、安全開展排查工作,做到入網入格入家庭。四是強化保障力度,全街採購口罩8000個,醫用酒精、80消毒液各20箱,確保轄區疫情防控物資保障到位。

3.高舉黨旗奮勇向前。街道機關、村社群共計118名黨員幹部放棄休假,從大年八年級起堅守基層一線,衝鋒在前不畏艱辛、不畏風險,紮實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用自己的行動行動書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新篇章。

4.織網入格責任上肩。截止1月30日下午,全街共摸排從湖北、武漢返鄉人員43人,落實三包一責任43人,並每天開展身體常規檢查2次;取消群眾操辦紅白喜事2起;配合轄區派出所取締家庭牌館8個。同時,繼續入網入格入家庭開展好“摸排、宣傳”工作,引導居民“多居家少外出、多散居少聚集,多步行少乘車”,確保轄區疫情防控工作平穩有序開展。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4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長廖俊波雖因車禍不幸離去,但他在面對各種“誘惑”“橫眉冷對”的政治覺悟和黨性原則,在對待百姓“甘為孺子牛”、“撲下身子,沒有架子”的服務態度,在對待工作“拼、嚴、快、實”的奮鬥精神將被百姓永遠銘記和傳揚。

廖俊波為什麼會如此深受百姓歡迎和愛戴?據採訪手稿報道,“政和縣鐵山鎮東澗村村主任胡說,“我們村過去多年是空殼村,零村財,900多人的村子,300多人出去打工了。”“村裡沒錢,你怎麼當村主任,怎麼做事啊?”廖俊波說,“這麼多撂荒的土地要用起來。種花收入多也沒汙染,你們想幹的話,我全力支援!”土地流轉起來,村民有了新奔頭。20__年,村民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村財也入賬10萬多元......”,沒有比腳更遠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廖俊波用一名黨員幹部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這句話的真實價值和深刻意義。只要把腳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俯下身子,把百姓所需作為自己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急百姓之所急,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親臨親為,就沒有過不了的河,解決不好的“難題”。

在困難面前是否敢於“面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也考驗一名黨員幹部黨性是否堅定,能力是否過硬的“試金石”。據採訪手稿報道,“武夷新區用“再造一個新城”的決心做招商、上專案。拆遷,地方幹部眼中的“天下第一難題”,必然繞不開、躲不過。廖俊波恨不得蹬上靴子自己上陣,一怕貽誤發展良機,二怕群眾利益受損......”,這是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是黨員幹部先鋒模範形象的“再現”,是人民好乾部的“典範”和“縮影”。正是由於在改革創新和扶貧攻堅的道路上有無數像廖俊波一樣“敢於擔當”的優秀黨員幹部,中國的經濟和社會才取得一個又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和突破性的進步。就拿20__年四川的脫貧攻堅來說,據資料統計顯示,四川省在去年扶貧攻堅中,就有27名優秀黨員幹部在扶貧攻堅中殉職,有50多名在扶貧攻堅中受傷......

懂得珍惜和感恩的民族才是優秀而充滿希望的民族。人民的好乾部“廖俊波們”用鮮血乃至生命為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築起了一座座通向富足和幸福的“陽光大道”,應懂得“珍惜”,要心存“感恩”。作為黨員幹部應繼承其“優良精神品質”,踏著“他們”沒有走完的“足跡”繼續前進,不辱使命、不負重託,積極主動作為,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事業奮鬥不息!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5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著億萬人民的心。在這場無硝煙的戰鬥中,“您們”主動站出來勇敢無畏!“您們”迅速衝進去與時間賽跑,同病毒作戰,拼命搶回我們的親人、愛人、朋友、同事!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期待“您們”也能好好走出來,我們一道共賞春暖花開!

從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確診到隔離病區組建,作為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的一名呼吸內科醫生,彭銀華深知“有場硬仗要打”。得到妻子的理解,他推遲了原定正月初八的婚禮,主動請纓上一線,一直堅守在隔離病區,"白加黑"輪班倒。

大年三十,同事們心疼他,讓他回家休息,他婉言拒絕,“讓更多有家人的同事多休息,我年輕,我先頂上”,簡短和妻子通完話,彭銀華醫生再次義無反顧穿上隔離衣,全身心投入到更需要他的戰場。

但是,不幸還是發生了。正月七年級這一天,彭銀華被確診了。

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學科主任陳浩:他正在工作崗位上,我們讓他去做個CT,做了CT就是磨玻璃影,然後我們讓他趕緊停下手中工作,住院。

在金銀潭醫院住院期間,彭銀華在朋友圈裡留下這樣一條動態:“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醫生,但是我也要向積極分子學習,申請入黨,在共產黨的帶領下,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未曾想到,2月20日晚上,年輕的彭銀華在醫院裡被救治了27天,最終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如果沒有這場疫情,此時,彭銀華應該正在和妻子度著蜜月。如今,斯人已去,他辦公桌抽屜裡的婚禮請柬,還沒來得及發出去,推遲的婚禮,也再也無法舉行。

我們要銘記像彭銀華這樣的英雄,我們要銘記每一個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爭作出貢獻的英雄,當人們都在躲避退讓,你們卻在勇敢逆行;當人們都在惶恐不安,你們卻在堅定前奔。時代需要英雄,人民需要榜樣。一個英雄可以影響感召千萬人,可以匯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一個榜樣可以鼓舞士氣,可以帶動起全民打贏防疫戰爭的信心。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我們一定會勝利!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6

8月17日,一位滿頭銀髮的老人迎來了100週歲生日。北京友誼醫院舉行了簡樸的儀式,為老人慶賀生日。面對鮮花和蛋糕,老人默默許下心願:“願人類早日消滅麻風病,願天下再無麻風病!”

李桓英,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她選用的短程聯合化療方案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並在全球推廣,讓數萬名麻風病人重獲新生。她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全球麻風病防治事業,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重大貢獻。

“作為中國人,我渴望回到祖國的懷抱,把我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

李桓英,1921年8月17日出生於北京。1945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1946年,前往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攻讀細菌學和公共衛生學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微生物學系助理研究員。

1950年,世界衛生組織成立。李桓英因成績優異,被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推薦擔任世衛組織首批官員。任職7年間,她被派往亞洲、美洲等許多地區,為遏制傳染病蔓延作出艱苦努力,受到世衛組織的好評。

1957年,在李桓英工作期滿時,世界衛生組織主動提出與她續簽合同。然而,李桓英親眼看到不少國家由於貧窮而導致疾病流行,深感新中國更需要自己。

“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正是急缺人才之際。我曾在美國雜誌上看到過錢學森的名字,當聽到他毅然回國的訊息時,內心有了很深的觸動。作為中國人,我渴望回到祖國的懷抱,把我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李桓英回憶說。

當時,李桓英全家已移居美國,父母兄妹都希望她留在美國。但是,她婉言謝絕了世衛組織的邀請,瞞著家人,隻身一人繞道倫敦,幾經周折,於1958年從莫斯科回到了祖國。這一年,她37歲。

從此,在漫長的歲月中,無論是晴空萬里,還是風雨交加,她都無怨無悔;無數次的親情召喚,都不能改變她報效祖國的決心……

李桓英說:“很多人問過我,當初已經離開祖國那麼多年,為何選擇回國?我都毫不猶豫地告訴他們:因為我是中國人,我在北京出生,不能忘本。”

1978年底,李桓英調入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時任所長鍾惠瀾院士讓李桓英以訪問學者的身份,由世衛組織資助出國考察,其中包括訪問美國等6個國家的麻風病中心。

1980年,李桓英來到美國,為父母掃墓,並與弟弟妹妹團聚。這一次,她又堅定地拒絕了親人們的挽留。在詳細考察了美國的醫療成果後,李桓英如約返回祖國。

“只要是我認準的事,就決不回頭。”李桓英說:“我是中國人,我的根在中國,我的事業在中國。離開了祖國,我的人生還有何價值?”

李桓英認為,自己一生最正確的選擇就是能夠回到祖國、報效祖國。她說:“我在國外跑了那麼多國家,漂來漂去,就像浮萍似的,沒有根。你要做事業,還是要回到自己的國家。”這,就是她的赤誠愛國之心。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7

昨日,昆明市延安醫院、昆明市兒童醫院、昆明市婦幼保健院、雲南昆鋼醫院(昆明市第四人民醫院)4家醫院舉行援助湖北醫療隊出征儀式,共有40餘名醫護人員將赴湖北咸寧進行支援。

昆明市延安醫院有5名醫生、7名護士,共12人蔘加援鄂抗疫醫療隊。其中7人是共產黨員,3人是高階職稱專家,學歷方面,5人是博士、碩士學歷。涵蓋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科、心血管專科、感染性疾病科。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心內科黨支部書記周旭是此次昆明市延安醫院出征醫療隊的隊長,也是醫院第一個提交請戰書的人。“我參加過20__年非典醫療隊,積累了相對完整的呼吸道傳染病防控經驗。這次疫情有部分確診患者有心血管疾病,我去到當地能更好地為這部分患者提供診療服務。”周旭說。

“昆明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昆明市兒童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啟程儀式上,12名隊員喊出口號。擔任醫療隊醫師組組長的高瑾說:“我們將在湖北疫情一線,發揮自己的專業醫療特長,全力抗擊疫情。”1月29日,昆明市兒童醫院經過認真篩選,從幾百名自願報名醫護人員中精挑細選出17名醫護人員,組成援助湖北醫療隊,並對17名隊員進行疫情防控方面的專業培訓。最終,確定了12名醫護人員援鄂名單,其中有4名呼吸科、感染科主任或副主任醫師,還有8名護士。

“爸爸加油,注意安全。”一句簡單的話語、一個深情的擁抱,是孩子送給張廣斌的離別祝福。2月12日,昆明市婦幼保健院婦一科副主任醫師張廣斌將和9名同事赴湖北進行醫療援助。在出徵儀式上,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震介紹,疫情當前,院裡的醫務人員和護理人員紛紛主動請戰支援湖北。最終經過遴選,在符合條件的200多名護理人員和100多名醫務人員中,挑選了2名醫生和8名護士。

2月11日晚7點,安寧市醫共體舉行援助湖北醫療隊出征儀式。來自雲南昆鋼醫院(昆明市第四人民醫院)的10名醫護人員將作為醫共體派出的首批醫療隊馳援湖北咸寧。這支醫療隊包括2名醫生、8名護理人員,其中黨員2人,隊員們分別來自重症醫學科、呼吸內科、感染性疾病科、腎內科等科室。同時,安寧市醫共體緊急召開會議,醫共體內的雲南昆鋼醫院、安寧市人民醫院、安寧市中醫醫院通力協作組建隊伍並籌集物資。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8

學習了“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時刻對標先進,學習先進,爭做新時期艱苦奮鬥的楷模。

做艱苦奮鬥的楷模,首先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體現在思想上。歷史和現實證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科學發展觀這些科學理論,它們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指導革命和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有了這個強大的思想武器來武裝頭腦,才能確定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種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和干擾,少走彎路並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做艱苦奮鬥的楷模,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落實在工作上。共產黨員要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堅持胸懷大局、立足本職、銳意進取、勇於開拓、樂於奉獻。要認真履行《黨章》規定的義務,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熱情,融會貫通在具體工作和實踐之中。要通過身邊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活動,來加深對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認識。要堅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事事處處表露先進性,聚精會神謀發展,一心一意幹事業。做到“平常時刻看得出、關鍵時刻衝得出、危機時刻豁得出”,各項工作跑在前、幹在先,自覺為群眾作好表率。

繼承和弘揚艱苦奮鬥精神,是新世紀偉大實踐的需要。今天艱苦奮鬥,明天的事業就會更美好;世世代代艱苦奮鬥不斷前進!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保持艱苦奮鬥精神,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並且堅持不懈的用艱苦奮鬥精神教育、激勵、鼓舞廣大人民群眾克服困難、振奮精神,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全面推向前進。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9

懷著崇敬的心情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事蹟,學習完後,我心情更是難以平復。張桂梅同志紮根於教育事業,與時俱進,勇敢克服生活帶來的困難,沒有被病魔嚇退,又出任孤兒院院長,愛學生如自己子女,將自己的一生都無怨無悔的奉獻給了黨和教育事業。

張桂梅同志對黨忠誠,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絕大部分工資用於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路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

張桂梅同志是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人民教師的優秀模範。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對黨的無限忠誠。

作為一名黨員,更應學習張桂梅同志的捨身取義的大無畏精神,更應在教學中學習她的信仰和堅持,並將這樣的信仰深深放入心底,在教學中不斷創新,努力奉獻。工作中樹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全心全意為學生的前途考慮,爭取做一個優秀的黨員教師。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0

呂_老師,他的事蹟我早已耳聞,未見其人時,便被他美好的品格所感動,而真正見到他,他的樂觀、幽默讓人動容,我原本以為,這樣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老師身上一定有很多悲情的東西,但是從他身上,只看出對美好生活、教育事業和學生的熱愛與希望。是啊,真正熱愛教育的人又怎麼會悲情,有的只是對這份事業的無限嚮往。而他對學生的無私和奉獻更讓我在臺下數次紅了眼眶。一個老師能夠拯救一個學生,我們便可以稱之為偉大,而呂老師拯救了千千萬萬的孩子,是我們身邊最偉大的榜樣。正如呂老師的專題題目——不能讓任何一朵花在我的手中無聲地枯萎,我們一定要學習這種精神,不能讓任何孩子在我們手中誤入歧途,要讓他們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所以趁著我們風華正茂,趁著我們年輕,心中正燃燒著青春的火焰,一定要苦練基本功,掌握一套科學靈活而有效的教育教學技巧。當然,我們更需要修煉一顆充滿著大愛的心,愛我們耕耘著的三尺講臺,愛我們有時可愛有時又可恨的學生。

徐_老師,是我們學校的一名老師,今年我有幸和她做了同事,看過她的視訊,聽過她的事蹟,我為她而心疼,為她而感動,更加感覺身邊有這麼的“最美教師”而如此幸福!

個人的成長,從心開始。做任何事,“有心”和“無心”千差萬別。所有外境都是我們心靈建造的,所有外境,也會隨著我們的心靈去改變。對教師而言,如果我們認為教書是很享受的事情,我們就會覺得每件事都很有意義,我們就會滿懷激情去做。但是,如果只把教書看成一種職業,你要從中賺錢,獲取生存,可能你就會特別計較,如果帶著這種心態去工作,你可能就會度日如年。我們應該有自己做教育的“信仰”:教育在我們手上,我們要從中發現,除了掙錢,養家餬口之外更高的意義。這其實就是一種自我認識。

那麼,一個教師的意義和價值,到底體現在哪呢?——是讓學生的生命因你而動聽。錢理群老師的一句話:“中國小教師工作的全部意義,就在於成為青少年學生回憶中美好而神聖的瞬間。”於漪老師也曾經說過她自己是:“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其實,那些優秀教師和被我們熟知的名師,一輩子都在不斷地學習當中,正是因為學習,才讓他們更加優秀,最終為我們熟悉。

教師的成長是對自身完整的不斷追求。波斯納提出了一個關於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所謂“經驗”,就是經歷和體驗,所謂“反思”,就是隔一段時間,回頭看看自己所經歷的,這樣更可能找到前進的方向。

這些最美教師他們為什麼眼含熱淚,因為他們對教育這片沃土愛的深沉,我們為什麼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感所想眼含熱淚,因為我們明白,是前輩們對教育這片沃土的熱愛,讓國家的教育和未來越來越好。

感謝你們的堅持,我們一定要和你們一樣,守護這片沃土,為國家的教育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1

我敬佩的人有很多,這次武漢疫情蔓延,我敬佩那些奮戰在防疫前線的工作人員,我更敬佩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

在20__年非典疫情爆發,人們恐慌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來到前線,他無愧中國呼吸系統傳染病防治的領軍人物,不顧自身的生命危險治療重病人與死神奪生命,20__年,鍾南山被廣州市賦予“抗非英雄”的榮譽稱號。

17年後的今天,武漢疫情蔓延,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鍾南山老院士提出建議,不要去武漢,但是18日晚,84歲的他還是義無反顧的掛帥出征,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尋找戰勝病毒的抗體,正在疫情最危急的時刻,鍾南山院士成為了人民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戰勝病毒的信念,您就是人們心中的英雄,您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博士的擔當,我向您致敬!您就是我最敬佩的人。

通過這次武漢的疫情,我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掌握科學知識的必要性,從現在起,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科學知識,以便將來有用武之地。

最後我相信鍾南山院士和科學家一定能研製出抗病毒的抗體,戰勝冠狀病毒,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2

快遞小哥汪勇,為了節省醫務人員的時間以便搶救更多的感染者,主動發起了志願者團隊,目前武漢市接送醫務人員的志願者達到4000多人。

汪勇有一段話樸實又感人:“人這一輩子碰不到這麼大的事情,不管做什麼,盡全力做,不後悔。其實想想,我開始做這件事的初衷很簡單,一天接送一個醫護人員可以節省4個小時,接送100個就是400小時,400個小時,醫護人員能救多少人,怎麼算我都是賺的。”

汪勇以自己的行為告訴我們:只要力所能及地為別人、為社會、為國家做出奉獻,一個普通勞動者也可以在平凡崗位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

汪勇同志是在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中默默湧現出來的平民英雄,是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勇挑千斤重擔的“逆行”者,是衝鋒在疫情最前沿的最美快遞員。學習汪勇同志先進事蹟,就是要學習汪勇同志情繫公眾、一心為民的宗旨觀念,堅定信念、忠誠使命的政治品格,忠誠使命、恪盡職守的敬業精神,開拓創新、擔當有為的時代精神,友善無私、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我們要向汪勇學習,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上級的決策部署上來,真抓實幹,勇當先鋒,為疫情防控工作大局貢獻行業力量。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3

“你都退休了不在家好好待著,還每天跑出來幹嘛?”

今年春節以來,每當小區進出的鄰居打趣道,老史總會笑著說道“我是老黨員了,遇到這樣的大事,全國人民都動起來了,我有責任也有義務做些分內的事。”說完便又在小區門口疫情防控黨員先鋒崗上。

在疫情剛發生時,_市道德模範、內蒙古好人、退休交警_就已經拿上自己的消毒液,戴上口罩、扛起鐵鍬,行動起來了。他每天早早地到小區的垃圾傾倒點拿著手中的消毒液噴壺進行殺菌消毒,然後將周圍散落的垃圾撿拾到垃圾桶,隨後換了衣服就急急忙忙地來到小區門口的黨員先鋒崗進行疫情防控工作。

進出小區的居民都會主動與老史打招呼,並主動到登記檢測點進行登記。“老史是我們小區的老好人,也是我們的老相識,雖然他退休了,但是每天他還是在辛苦的為我們忙碌,我們應該主動配合他,不能給他添亂。”一位小區居民感慨道。

疫情肆虐,_只是_市各級各類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投身防疫一線做貢獻的一個縮影。在戰疫一線,還有許多道德模範通過捐款捐物、值班站崗、義務巡邏等方式為防控疫情獻出一份力量,用實際行動展現著_市道德模範的責任與擔當!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4

面向新百年,哈工大建校100週年賀信精神為引領,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繼承和發揚以劉永坦院士為代表的老一輩哈工大人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加快推進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內部治理四項重點領域改革,堅持紮根東北、愛國奉獻、艱苦創業,不斷改革創新、奮發作為、追求卓越,為各類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平臺,培育更多傑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不負龍江大地的養育之恩,不負龍江百姓的熱忱期待,不負黨和人民的莊嚴囑託,在新百年卓越之路上再立新功,再展擔當。

劉永坦院士是踐行科學家精神的傑出典範,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先鋒榜樣,也是哈工大“八百壯士”精神的典型代表。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劉永坦院士“時代楷模”稱號,是對劉永坦院士的卓越貢獻和崇高品質的充分肯定,體現了我們黨始終重視培養人才、團結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團結和支援各方面人才為黨和人民事業建功立業,一校三區全體師生備受鼓舞。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5

雲南農職學院組織全體師生通過各種方式觀看了“時代楷模”釋出活動,大家被朱有勇院士的先進事蹟深深感動了。夜闌人靜時,校園裡、行政樓、學生宿舍,師生們仍在興奮熱議。大家表示,朱有勇院士是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榜樣,是廣大教師學習的楷模。學院全體師生將在朱有勇院士崇高品格的鼓舞下,牢記育人初心,不忘報國使命,紮根雲嶺大地,著力培養知農愛農新型人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顆初心,始終躍動。雲南民族大學審計處副處長,雲南民族大學駐彝良縣海子鎮中溝村扶貧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張昆說,朱有勇院士把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無償提供給農民朋友脫貧致富,與農民打成一片,手把手傳授技術,心貼心助推脫貧,切實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身處精準扶貧一線幹部的學習榜樣。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作為一名具體負責扶貧工作的工作者,我深深為朱有勇院士的精神和行為所感動和激勵。我們將以朱有勇院士為榜樣,用情用心用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全面決勝小康而努力,我們更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懈努力奮進。”昆明醫科大學扶貧辦主任李建明如是說。

“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事業,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變了當地貧困落後的面貌。”昆明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趙曼曼表示,要學習朱有勇院士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不斷積累知識,提高自己的學術修養,把學術研究立足於實踐,學有所專,學有所用,服從國家需要,把自己的知識貢獻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雲南大學保護生物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王佳冠表示,要深入學習朱有勇院士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加強創新實踐,將個人的學習研究與農村農業的發展需求緊密結合,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不辜負朱院士“把科研論文寫在大地上”的要求和囑託。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6

在觀看了劉博、張潤秋、景生啟等十位先進典型的事蹟後,我深受鼓舞。他們全部來自於鐵路工作的基層一線,但是代表了鐵路行業300多萬職工勤勞奮鬥的優秀品格。“守護列車安全的資料俠”劉博、高鐵第一站傳遞溫暖的張潤秋、大秦鐵路“中國過載”第一人的景生秋、挺立鐵路科研第一線的朱挺等等,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根本宗旨,展示出了當代鐵路人的服務本色和擔當品格。

在這次的直播中,我看到了他們的無畏無私,看到了鐵路兒女奮力拼搏的奉獻精神,也看到了在他們身上對映著的無數鐵路職工舍小愛顧大局的光輝品格。

時代在不斷前行,他們是我們前進的榜樣,而我們也會湧現出越來越多愛崗敬業、認真負責的企業楷模,我們要傳承領悟他們的精神,讓中國鐵路走向世界,讓鐵路事業更上一層樓。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7

張楠同志的先進事蹟,集中體現了武警官兵爭做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價值追求,充分彰顯了武警官兵永遠做黨和人民忠誠衛士的時代風采,生動展示了武警官兵忠誠使命、獻身使命、不辱使命的精神風貌。廣泛學習宣揚張楠的先進事蹟,對於動員和激勵廣大官兵自覺獻身強軍實踐、爭做“四有”革命軍人,對於推進部隊現代化建設、履行職責使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示範導向作用。

部隊官兵和黨員幹部要以張楠先進模範人物為榜樣,深入學習貫徹“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堅定愛黨信黨跟黨走的理想信念,永遠保持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砥礪血性膽氣、有效履行使命,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使中華民族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英雄的事蹟令人敬仰,榜樣的精神讓人追隨。

張楠的故事在部隊迅速傳播,感召的力量流淌進每名官兵的心田。七支隊特勤中隊指導員孫明軍在學習動員時聲情並茂地說:“在張楠20xx年的軍旅生涯中,鍋爐工張楠、訓犬員張楠……,沒有哪一個是拯救世界的英雄選項,但每一個都是一名士兵純潔信仰、堅守承諾的回答。”不久前在一起持刀殺人事件中見義勇為制服嫌犯被記二等功的一支隊銅梁區中隊應急班長邢康說:“雖然張楠烈士永遠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將一直與我們同在,會一直激勵我們在強軍征程上奮勇前行。我決心向張楠同志學習,以實際行動詮釋一個好兵的樣子!”

張楠雖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必將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激勵廣大官兵精武強能、獻身使命。總隊廣大官兵表示:將從一言一行、一崗一哨、一招一式做起,努力爭做“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爭當“張楠式”的好兵。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8

一身深藍色粗布衣服、一頭剛蓋住耳朵的短髮,在1975年剪掉長辮子之後,申紀蘭4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這種在農村最常見的打扮。

她一生不曾離開勞動,即便89歲高齡,每天還是力所能及地參加勞動。

“要和鄉親們在一起,把根永遠紮在農村大地上。”她說,這是她的初心。

申紀蘭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順縣山南底村,是全國唯一連任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人,一生堪稱傳奇。

她嫁到西溝村時才18歲,婚後第六天就下地幹活,一生信守“勞動就是解放”。

上世紀50年代,她帶著十幾個姐妹加入互助組,和男人一樣種樹開荒,把男女“同工同酬”變成了現實。至今,村裡仍流傳著這樣的“鬥爭故事”:

春播快開始了,成堆的糞要往地上勻。婦女裝一天糞7分工,男人挑、勻一天10分工。幹了一天,婦女們都想挑糞勻糞。男人不願意,就比賽。一樣多的人和地,男人休息了,婦女不休息,不到晌午,婦女們都勻完了,有的男人還沒勻完,連最反對同工同酬的男社員也說:“該提高婦女的底分了。”

1983年,西溝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迎來改革開放後的新起點。2年後,申紀蘭帶領鄉親們辦起了平順縣第一個村辦企業,西溝村逐漸走上了快速發展道路。

現在,西溝村有集體企業4家、民營企業12家。20__年,村集體可支配收入2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800元。

在申紀蘭身上,“勿忘人民、勿忘勞動”的初心已經化為血液。即便在擔任山西省婦聯主任期間,她依然早早起床,給大家掃地、開啟水、擦桌子,也不曾將自己和孩子戶口遷到城市。

申紀蘭對物質生活看得很輕。她住的仍是上世紀60年代的老房子,有一張舊桌子和一箇舊式小櫃子,一張老式木床佔了半個屋子,沒有一件現代化傢俱和高檔電器。但她卻多次將獎金捐給村集體。她堅持不領廳級幹部工資,原來每月只拿村集體150元補貼,這兩年才漲到300元。

“什麼時候也不能忘記黨的教導,不能脫離群眾,要給群眾幹工作。”申紀蘭說。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9

在全國上下埋頭苦幹、萬眾一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之際,中央宣傳部12月2日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朱有勇的先進事蹟,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

提到朱有勇,就不得不提起他20__年兩會在人民大會堂向中外媒體推銷土豆的場景,面對媒體的人大代表朱有勇難掩臉上流露出的激動和自豪,手裡抓一顆碩大的土豆,向大家講述他在西南邊境科技扶貧的故事。普通土豆不過鴨蛋大小,而他指導村民種的土豆比鴕鳥蛋還大,重的一顆就有5斤。通過種植冬季土豆,邊陲村寨裡村民的冬閒田變成了高產田、脫貧田,靠著這顆“神奇土豆”,貧困山區的村民實現了脫貧致富奔小康。

出身農家的朱有勇在曾經下鄉插隊的勞動中,體會到了因農作物病蟲害帶給農民和農業生產的苦難,後來的他考上雲南農業大學,通過刻苦鑽研農業科技,成為了農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靠著長達20多年紮根冷門領域的研究,他成為了國際知名的植物病理專家,為世界糧食安全生產做出了傑出貢獻。

拳拳赤子心,殷殷報國情。就在20__年,已經功成名就的朱院士在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去最艱苦的地方扶貧。出身農家的他深知農村條件的艱苦,但是他毫不退縮,從昆明驅車14小時駛入西南邊境的貧困山村,撲下身來,用自己的畢生所學助力祖國的脫貧攻堅大計。

扶貧必先扶智,治貧必先治愚。在這塊素質貧困的邊境山村,朱有勇和村民們同吃同住,學習說拉祜語,帶領他的團隊一次次深入山野林間、用雙腳走遍深山密林,為村民選擇適合種植土豆的冬閒田,在冬季缺少蔬菜的季節種植出熟期早、薯形好、個大光滑、口感好的“神奇土豆”,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讓村民種上一畝即可脫貧,種上兩畝直奔小康。至此,“神奇土豆”在朱院士的手裡發揮出了巨大的魔力。

助力貧困地區群眾脫貧只是第一步,保證村民不再返貧才是扶貧攻堅的長久之策。為此,朱院士決定親自開辦技能培訓班,免費吃住,免費學習,他帶領著他的農民學員一起犁地、播種,享受豐收的喜悅。這個培訓班不僅教授種植土豆,還教授蔬菜種植、茶葉種植、林業、畜牧業等多種適合在林間山區開展的致富產業。在他和他的團隊的精準扶貧下,朱院士用他的實際行動將科研論文寫在了祖國的西南邊境脫貧攻堅主戰場,用科技扶貧的豐碩成果譜寫了一曲時代讚歌。

大山無言,一石一礫皆是見證。5年的時間,這位年過60、活力四射的“農民院士”,用“神奇土豆”將一片片常年閒置的農田變成了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用科技扶貧的力量幫扶了我們祖國最需要幫扶的貧困群眾。朱院士的雙腳沾滿了山野林間的泥土,汗水揮灑在脫貧攻堅戰的戰場,書寫的脫貧傳奇在遠山之外續寫。朱有勇的事蹟啟示我們,樹立“以國家之務為己任”的志向,懷揣一顆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發光發熱,用自己的生動實踐書寫出無愧時代、無愧歷史的人生答卷。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20

學校組織全體黨員向吳__學習,通過學習有關吳__的事蹟材料,我從內心的深處被吳__所折服。

吳__——一位為了黨和國家奉獻了一生的優秀共產黨員。

他是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他對祖國充滿了無限的熱愛,對黨無限忠誠。

吳__將一生的精力致力於適應我國國情的新型航空發動機研製方法和程式的研究,主持研製了多種型號的航天發動機,被人譽為“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報國有成的黨員專家”。

“既然你活著一天,就應當為你的事業和工作操心一天”是吳老的工作感言,也是他的真實寫照。

他的故事在祖國大地傳頌著,於平凡之中見其偉大。

它們感動著每一個用心解讀他故事的人。

吳老一直對黨心存感激,他說,是黨給了他報效祖國的舞臺,他不計較功名,不計較利祿,強調的始終是自己對黨的奉獻有多少。

“人生是施與不是索取。”這是吳老的生活信條。

在如今物慾橫流的社會,功名、利祿這些我們所看重的東西,吳老卻不屑一顧,他淡泊名利的一生真的讓我們感到深深的慚愧。

反省自己,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作為一名普通的黨員、一名教師,已經沒有了剛從師範畢業時的那種幹勁了。

現在的自己已沒有了創新,缺少了鑽研。

再看看吳老,自己深感慚愧之極。

九十歲的高齡,還有這樣一顆赤誠的心,我真應該向吳老學習,端正思想,改變方式,遠離職業倦怠,體驗教育幸福。

如今站在特教戰線上已經第四個年頭了,面對這些特別需要關愛的智障孩子,我已經慢慢喜歡上他們,因為他們可愛,他們純真,他們善良。

可是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有不斷學習的精神,從而提高業務水平,才能服務於我們的孩子,讓他們真正享受的愛的教育。

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21

張桂梅在華坪的這些年,在黨組織的培養教育下,自己從一個普通老師成長為聞名全國的人,先後獲得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十佳精神文明人物、全國十大師德標兵、全國十佳知識女性、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黨的xx大代表、雲南省勞動模範、雲南省優秀共產黨員,雲嶺先鋒獎章等榮譽。作為一個充滿了正能量的模範和榜樣,社會各界千千萬萬的人們,都從她身上受到了精神激勵。多年來,一批又一批人來到華坪縣女子高中學習張桂梅,體驗華坪縣女子高中的精神風貌。她也一次次走出校,走出縣門,走出省門,通過受邀外出演講、出席報告會、參加各級黨委會議、領取各種獎項,把張桂梅式的人間大愛灑向五湖四海,影響著全社會……

在華坪縣女子高中,在張桂梅的影響下,經過十年磨礪,形成了跟張桂梅一樣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一個教師團隊。教師緊緊團結在張桂梅的身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各項教育方針,自覺堅定理想信念,埋頭苦幹、無私奉獻,教師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日夜陪護著這群特殊的學生,立志要用實際行動把一屆屆貧困山區女孩送上好的大學,將這些貧困女生真正培養成為以繼承革命傳統文化,發揚延安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做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這些老師當中,有的去昆明做手術出院回來,才請了兩天半的假就走了了講臺開始上課。有的懷孕七個月了還堅持講課、守早晚自習。有的摔斷了腿骨,上醫院做完接骨手術後,讓丈夫揹著到教室繼續上課。各種讓人感動不已的事蹟,在華坪縣女子高中層出不窮。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團隊,在張桂梅老師的帶動下,形成了女子高中如今的朝氣蓬勃與奮勇直前的局面。

華坪縣女子高中自建立十年來,已經有一千多人先後進入學校就讀,六百多人考上大學,走向社會,這些孩子已經圓了上大學的夢,在各自的大學裡堅守共產黨人的信仰,以能吃虧、能吃氣、能艱苦樸素、能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被大學的同學親切的稱為“女漢子”。一名考上重慶大學的孩子,每週都到敬老院照顧老人,一次在給老人表演節目時她演唱了《紅梅贊》和《繡紅旗》博得了敬老院老人高度讚揚,回校後同學纏著她教這兩首歌曲。目前有兩名女高畢業的孩子進入大學後,由於品學兼優被部隊直接招錄,一名在武警廣東某部服役,另一名在陸軍某部野戰部隊服役。在入伍時部隊領導問她們部隊的苦你們能吃嗎?她們堅定的回答說:能,從女高畢業的孩子有什麼苦都能吃。這樣的例子在畢業的女高孩子中枚不勝舉,她們的舉止言行釋意了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女高精神也使得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四處傳承。

隨著張桂梅老師的“名氣”越來越大,全省各地的學校、機關、企業、街道、社群經常邀請她出去做報告。面對鮮花和掌聲,張桂梅老師依舊保持著她作為一個老師的本色、一個女性的本色、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本色,把她幾十年來從教、辦學、扶助孩子的感人事蹟,一件件、一樁樁如數家珍地講給千千萬萬的人聽。掌聲伴著感動的淚水,鮮花化為前行的力量,天南海北的人們被張桂梅老師的事蹟所打動,華坪縣女子高中成為了改革開放程序中的新時代號角,吸引著人們去學習,去奮鬥。雲南省委、麗江市委、華坪縣委先後發出了向張桂梅老師學習的號召,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雲南日報等權威新聞媒體也對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展開了深入報道。張桂梅,一個人民老師的楷模的形象,一個新時代平民的人生航標的嶄新形象,正在全國人民的視野中,越來越鮮活,越來越生動。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張桂梅和她的華坪縣女子高中,在改革開放的新徵程中,伴隨著時代的腳步一路前行,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在與時俱進的變化中,只有全身心投入基層教育事業的初心沒變,為了孩子們爭取一個美好未來的執著沒變,為了黨和人民的重託奉獻一切的宗旨沒變。如今的華坪縣女子高中,每天清晨五點鐘,張桂梅總是會按時起床,孩子們一路小跑的腳步聲總是會在女子高中的校園裡響起,這樣一群人,在每一次朝陽升起之前,爭分奪秒地跑過昨天,跑過今天,奔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