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社會心理學心得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65W

因為說服的物件是五花八門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掌握了不同的資訊,不可能給出一個萬能的答案,只能從普遍的意義上總結出大多數人的行為傾向。

社會心理學心得

榜樣與權威。首先廣告無疑是說服人的有效途徑:“姚明都在用,難道你不用?”....“用了都說好!”廣告中都是美白粉嫩的美女、西裝筆挺的專家、清純無邪的小孩、白髮蒼蒼的老人等等主觀可信度高的人....其次,廣告中人們沒有反駁的物件,是被動的在接受資訊,一個廣告費牌每天遇到100次,你自然就無意識的記住了。於是你就會發現所有的產品銷量總是和廣告成正比,人們一進超市總是直奔“名牌”。價效比到底怎麼樣?不得而知。“但求最貴,不求最好!~”

還有一類是情緒感染類的廣告。似乎異常有效:“貧困山區的孩子沒操場,卻有夢想!”“下崗女工的孩子幫媽媽洗衣服”“藥品中的:噁心、劇痛、厭惡...吃了過後就快樂、健康、幸福...”。個人覺得這類廣告觸碰到了人類的心靈深處柔軟的肉,會讓人記憶深刻,產生正面印象,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時,情緒的激發往往能夠讓人失去理智。很多人被騙,往往就是被一點小便宜搞得很興奮,然後乖乖的說出了銀行卡密碼。

形象舉例,和顧客個體經驗產生聯絡。“用了這個產品,原來密密麻麻的青春痘馬上就一掃而光。”“用了××,一下頭皮屑就沒了,秀髮絲般柔順。”“上街拉著一個老太太,回家用用洗衣粉,嘿,太管用了。一大群中年婦女都說:××洗衣粉好的不得了!”“××化妝品,立刻讓黃黃的發皺的面板變得像18歲小姑娘一樣紅潤!”......對於很多受眾需要的就是直觀的案例,給他們解釋統計資料,模型,測量結果用處不大。試想你經過周密考慮各種資料對比,決定買deii的筆記本,但是就在你準備買的前一天,你的好朋友給你來了電話“什麼,你要買deii的筆記本?我一個月前買了一個這個型號的,沒過幾天光碟機不能讀了,突然黑屏,發熱量高的要死,幾個按鍵還不管用了!...”你會怎麼樣?絕大多數情況下你會換個品牌,至少換個型號!~

記憶簡單明瞭。很多廣告都有幾句很短但很上口便於記憶的廣告詞和一個商品標誌。“今天你吃了沒有?”“一切皆有可能。”“強壯中國人!”“好××,××造!”“選品質選××!~”。因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精力有限,對於思維經濟性和穩定性的需要讓我們廣告策劃人員無孔不入。

多次強化。紅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白金廣告就是運用了這樣的原理。如果一個廣告連續的在你面前出現3次,每次都是同樣的內容,或許你會感到厭煩,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你記住了它!~這類廣告需要謹慎的運用,因為在喜歡和厭煩之間觀眾很容易選擇後者,如何實現平衡是一門藝術。比如前段時間某個羊羊羊的12生肖廣告就激起了受眾強烈的反感情緒。

因果暗示。某個面板白嫩的美女回眸一笑:我一直用××洗面奶!~好像是在暗示,我的面板好全是因為用了××洗面奶。明星的頭髮都是因為用了某品牌的洗髮水,好身材都是減肥茶的結果。好空調,××造。利用了人們在推理過程中常見的錯誤,a推出b,並不能得出非a推出非b,只有a才b。而人們往往習慣的認為不是××造的就不是好空調,或者××空調全是好空調。

其他,耐用消費品強調質量好,售後服務周到,汽車強調檔次,高階化妝品強調品味,傢俱強調溫馨舒適,電子類的強調安全,能耗大的強調節省,低端的強調便宜.......消費者心理看重什麼,廣告就強調什麼!~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東西不是對所有的人都適用,如果你遇到的是一個見多識廣的人,你就需要提供正反兩方面的論據,不但要提供各種例項,最好要提供各種權威的資料。這樣才能有效果....對於受眾的各種型別、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資訊源、不同的渠道各種手段都要靈活的搭配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分析一下說服的要素:1 有影響力和可信度的人的示範。2 單向接受 3 激發人類的情感 4 用形象直觀的例子 5 簡潔明瞭的能夠記住。6 多次強化 7 因果聯絡和錯誤的思維習慣,8 其他

社會心理學心得(2):

節省付出的慘遭代價

如果問我人類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我會回答:命名和歸類的能力!因為這是人類一切思維活動的前提和基礎。為了應付複雜的世界,我們學會了用一個簡單的名稱來把一個複雜多變的事物框範起來,在根據各種標準把這些事物分門別類,一一貼上標籤。這是大腦有限性的必然選擇,我們需要節省我們的腦力以處理其他更加重要的生存問題。說了這麼多好像和偏見沒有關係,其實不然,正是因為人類的這種節省本能,我們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不是從現實中的具體情景去思考問題,而是簡單的從大腦中提取一個標籤,然後把這個標籤的內容強加給我們遇到的事物。這就是所有偏見的本質。

女人代表溫柔、順從...黑人代表無知、好鬥...猶太人是低等民族....穿制服的總是讓人相信...孩子是需要嚴加管教的物件...大學教授都是文質彬彬...商人總是見利忘義...中專學校的學生能力低下......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偏見會傳播。一種方式是通過文化的傳承,潛移默化的讓人接受偏見。 一種是媒體:偏見的傳播者和澄清者。媒體會根據受眾的喜好選擇傳播的內容,黑人做廣告的總是比白人少很多。代表弱者形象的老人和兒童總是在公益廣告中頻頻出現。暴力事件似乎總是發生在貧民窟。非洲大陸佈滿了艾滋病和需要救助的兒童。電影裡的理工科博士總是想著通過什麼發明來毀滅地球。 一種是個體之間的傳播,街頭巷尾的道聽途說總是有人信以為真。當你聽說“某某喜歡偷東西!”,這位青年下次來你家,你會怎樣?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怪不得古人對這種流言蜚語深惡痛絕!

更不幸的是,人類有維護自己觀點的傾向(證實傾向),如果現實的情況與我們的觀點不符(認知失調),我們不是去思考是不是自己錯了,而是極力找支援我們論據對不同觀點加以反駁。這對偏見更加有利!~如果你認為一個小孩很笨,即便是他一次考試考了高分,你也會說服自己“這很可能是考試作弊的結果,而不是努力學習!”。這種歸因偏見會產生積累效應而且相當難改變。

更為可怕的偏見發生在種族之間。每個民族都認為自己是優秀的,其他民族都次一等;自己宗教的人民都是純潔的,其他宗教都是異教徒....這些可怕的觀點在歷史上造成了駭人聽聞的屠殺。二戰數百萬猶太人還有今天的阿拉伯世界因為宗教信仰而爆發的不間斷衝突,美國黑人和白人之間的暴力事件.....都是這些偏見血的證據。

最常見的偏見:性別偏見。善意的性別區分和惡意的性別歧視。這個問題起源有很深刻的社會文化因素。情況千變萬化,三言兩語說不清楚。

最不幸的是,偏見是與生俱來的。因為我們的種族之間需要這樣的力量來增加凝聚力,對自己民族的自信偏見能夠更好的形成認同感,以抵禦那些可能的攻擊。人需要標籤,如果沒有這些標籤,人類大腦將變得不堪重負。人們也不可能絕對客觀公正的看待問題,因為我們的智力是那麼的有限。但是如果我們經過自己謹慎的思考,站在受偏見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要貿然就下結論,相互寬容與理解,努力克服先入之見。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和諧,世界就更加美好。

總結一下偏見的原因:

競爭和衝突。包括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個體與個體。實際上這也是造成暴力的原因。所以社會心理學的內容往往是相互交叉聯絡的。

替代性攻擊。一個受挫的人對挫折源有強烈的攻擊傾向,但是受挫源往往不甚明確,就像失業,於是泛化的攻擊源就給偏見提供了機會。失業源於中國的商品等等。

自我形象和地位的維持。某個團體做出了令我們痛苦的事情,我們就會貶損他們以獲得自我的平衡。對自我形象很在乎,地位較低或者自尊較高的人更容易形成偏見。

長期形成的偏見人格。榜樣的示範作用和認知的遷移性。

從眾引起的偏見。從眾會受到一定的心理壓力,同時示範作用也不容小覷。

強制的立法或其他策略能夠很好的消除偏見。媒體也有重要的作用和責任。相互依賴與合作能夠很好的消除彼此的偏見。拼圖教育,種族合作的方式,教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