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通用20篇)

欄目: 培訓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19W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1

經過今年暑期的高中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總的說來通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通用20篇)

1、通過觀看視訊,聽到了專家對問題的精闢講解,使我掌握如何把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通過網路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地理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

2、做作業的過程,使我對以前自己做的很多教學工作進行了很好的反思,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我體會到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鬆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3、線上研討,讓我們與全省各地的教師、與專家近距離接觸,通過討論開闊了眼界;很多好的創意迸發出來。

通過此次學習,不僅使自己的眼界更開闊,而且使自己對高中地理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2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今日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並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在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尤為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它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文明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課改讓我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這樣一種契機下,在不斷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課程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幾次培訓,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

一:轉變教師角色,關注學生自主探究

新課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師進行角色轉換,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不是僅是學習的參與者更是合作者。教師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想法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改教師教學生學為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合作,努力創設民主、輕鬆、雙邊互動的教學方式,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使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在培訓中,我不僅認識了許多音樂教育的同行,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充實而又愉悅,使我受益匪淺。為我在以後更好的搞好音樂教學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課改教學工作展開以來,新的理念使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進行了反思和重新審視。要積極學習和貫徹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改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教師要敢於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通過各種手段使學生懂得“愛學”與“如何學?”培養學生熱愛音樂及高尚的情操。

二:如何上好音樂課;

如何上好音樂課?怎樣才能把課程標準的理念貫徹到音樂課堂中去?音樂課堂該注意哪些問題……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急待解決的問題真的還不少,要重視對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能夠放在學習者的視角,圍繞本課的目標,設計符合學生生理特點與心理需要。音樂審美符合認知規律,教學過程從頭到尾貫穿著濃郁的教學情境,清晰的展示出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等教學方法,體現師生互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發展的特徵。同時注重了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挖掘、對教材人文教育的內化和發揚。

首先,這次我們音樂教師的培訓對我們一線的音樂教師來說是及時而有效的。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從觀念上,從理論知識水平上,方法與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認識與提高,在某些方面有了質的進步。如羅文忠老師講的電腦多媒體制作軟體。

其次,通過這次培訓,促使我在自己的音樂教學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語說:“吾日三省吾身。”是指道德層面,借用這句話,我覺得對自己的教學也進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一名教師能成為教學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長期的磨練,在反思中不斷地成長起來的。過去我自以為自己的音樂水平應該可以教好學生了,對與教學中的深層次的思考認識不足,反思不夠。通過培訓,我更加清楚了音樂課應該怎樣教。我們以往的照本宣科確實很重要,但是要看到教材提供的內容與方法;要正確把握學生唱會與唱好的關係,唱會是目標,唱好則是過程;對於音樂作品,我們音樂老師要做出藝術化的設計與詮釋;我們音樂教師要強化示範作用,音樂教學部需要捉迷藏;在對音樂的表現,往往教師的一手勢更勝過於教師的說教;對於一首歌曲來說,旋律永遠比歌詞更重要;而我們平時的檢測,不僅只在於期末進行;我們音樂老師一定要要教會學生聆聽歌曲的方法。所以,在今後的教學與學習中,我要改變自己以往的教學模式,以要用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對學生的藝術教育方面作出自己應做的貢獻。

三、重視音樂實踐,深化學生體驗

《標準》指出:“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的藝術實踐過程。因此,在所有的音樂教學活動中,都應重視藝術實踐,將其作為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基本途徑”。音樂教師應該認真地貫徹上述原則,在教學中儘可能地為全體學生提供接觸、表現音樂的機會。通過培訓發現,音樂課若僅依靠每一節課有限的四十分鐘時間, 是很難達到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的.合唱團、舞蹈隊只能使部分學生得到鍛鍊,校級歌詠比賽、藝術節雖然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時間較短,仍屬短期性活動,不能滿足多數學生對藝術的強烈需求。課堂教學,僅僅是引起學生喜歡,親近音樂的動機,使此動機更積極地加以昇華.而有助於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變被動為主動.更應該讓音樂走出教室,增加學生接觸音樂的機會,促成更多的音樂氛圍環境,寓教於樂.在課堂上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靈活而自然地發揮學生的無限潛能,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提升愛樂風,增加愛樂人口.讓音樂走進各班教室.走進每個家庭.甚至走進社會.與生活結合,從而進入每個人的心靈.在教學上,能引導學生更多.更大的思考創作的空間,並賦予更多更大的彈性,讓學生在自由生活中自我成長,懂得關懷自己.包容別人,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提升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的新詮釋,樹立以生命為本的教學過程觀、以研究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觀、以促進發展為目的的教學評價。

葉瀾教授曾經指出:“今日教學改革所要改變的不只是傳統的教學理論,還要改變千百萬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他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作為學生生命成長的重要支柱,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認識到教學活動並不是圍繞書本傳授“符號”的過程,做教材的“奴隸”,而在於以課程為中介,通過師生之同的積極互動,將課程“動態化”,通過體驗和發現去開發新的課程,能動地、個性地解讀教材,去建立新的課程意義,使課程活起來,使教學活起來,力求達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著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3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目標之一,就是順應時代的發展,使學生改變接受性學習方式,學會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進行的一種較高層次的學習方式,其作用在於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根據所學習到的知識,談談個人粗淺的體會。

一、平等對話,濃化探究氛圍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

任何一個健康人心理都有一些需要,當滿足了基本需要,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現。在教學中,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見"新課程標準"),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應"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嚴",應"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樣普通的本色"(馬斯洛語),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裡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不再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應該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教師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質疑、討論和辯論,把閱讀的自由還給學生,把想象的空間留給學生,把表達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閱讀、提問、思考、討論,成為問題的發現者、分析者,為成疑難的思考者、研究討論者,使學生在做學習主人的意識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廣益,從而以極大的學習熱情去遨遊知識的迷宮,以"敢探未探明的真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陶行知語)的膽識,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尋找適合的答案。基於以上理解,教師在課堂上常用語應是:"想讀嗎?""想怎樣讀?""想說什麼?""想表演嗎?""想知道嗎?自己試試看。""老師有個問題不明白,誰來幫幫我?謝謝!"等等,甚至有時候,教師還要給他們創造條件,滿足他們想當"老師"的願望。首先,以合作學習小組(3--4人)為單位,組織學生討論,相互幫助自學,解決自學過程中碰到的個別疑難。其次,教師解疑,教師向其他小組的同學"請教",由願作"導師"的學生解疑答難,老師則當"旁聽生",在他們講疑答難的時候,會驚喜地發現他們所具有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極大地出乎教師的想象,同時,也只有給學生足夠自由的空間和活動的機會,把課堂變為"師生共同交流資訊和切磋學問的論壇",探究才能成為現實。

二、創設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探究性學習的起始點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不再像一般教師活動那樣,把沒有爭議的定論教給學生,而是本著"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語)的精神,抓住契機,用心製造"問題場",設定一些問題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誘因"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點燃學生探究問題的靈感和熱情。

三、質疑問難,搭建探究平臺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可見,在學習過程中,有懷疑才會去思索,有思索才會進一步探究,然後才會有所得。另一方面,"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蘇霍姆林斯基語)。因此,教師可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在任何時候都要鼓勵學生提問。"(肯尼思.H.胡弗語)比如在學習一篇課文時,我們可先讓學生根據教學目標,緊扣教學要求,認真誦讀或默讀,在閱讀感知、思考領悟中圈點勾劃,旁批側注,翻字典,查資料,掃除閱讀障礙,在此基礎上,再由他們自己提出在閱讀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開始的時候,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可能會帶有任務觀點,比較膚淺,不著邊際,甚至在課堂上招致學生的唏噓聲,這時教師一定要加以鼓勵,要善於把握學生們思維火花閃現的瞬間,使它燃起智慧之火炬,久而久之,學生們便具有善於疑的能力,能提出較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四、表達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評價探究結果,具有共享學習成果,激勵後繼學習的意義。由於學生在探究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小組成員之間對探究的成果也進行了小範圍交流討論,對探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質疑,對來自各方的觀點進行了歸納總結,對探究的問題有了較全面、深刻、獨特的見解,他們內心有著想展示思維成果的渴望與衝動,他們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現自我。因此,教師要設定豐富多彩的展示平臺,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來彙報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型別的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都能從探究閱讀中獲得收益。善於表演的同學,可將文中的精彩片斷改編成小品,舉行書中人物化妝扮演會;心思細膩,不善言辭的同學可寫探究報告,心得體會;善於辭令的同學可進行辯論,以展示思想。在探究成果展示會上,喜歡古詩詞的同學朗誦、賞析了古今中外描摹春天的詩文來盛讚美春天。擅長丹青的學生則用手中的彩筆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長於寫作的學生則寫了一篇聲情並茂的文章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的喜愛……這種表達和交流是完全自發的,沒有任何的強制色彩和顧忌,表演不分優劣,認識不分高低,理解不分深淺,只要積極交流,積極展示,就給予熱情鼓勵。在展示探究成果中,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智慧和能力。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的"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能落到實處。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麼,就讓我們給學生一個探究的天空,讓他們用"探究"這一支點去"撬起"整個知識王國吧!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4

我參加縣教育局國小數學新課標學習培訓,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教育。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材目標,明白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那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 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經歷與人合作並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善於傾聽他人發言,樂於陳述自己的想法,敢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有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於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才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發展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5

我聽了太谷縣教研室張四保主任所作的“做智慧型教師,建立高效課堂”的課改報告,聽過後受益匪淺,觸動很大。結合自己看的《24字教學模式》操作手冊,知道原來老師也可以這樣當,這樣教,教得輕鬆,教得幸福。更重要的是知道了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

我首先從思想方面有了很大的收穫。作為教師不只是給學生講明白,學生聽明白,更重要的是學生會自己思考、會自己學習。不僅對學生的教法要改變,更重要的是對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改變。張老師的講話對我是觸動特別大,我除了要當好老師,也要當好家長。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張老師的《24字教學模式》,使自己要有一個全新的改變。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助,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師生間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人人蔘與,意味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教師在教學中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困此教學是師生互助、互惠的關係。

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做到下面幾點:

1.在對待師生關係上,做到尊重學生、讚賞學生。尤其要尊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學習成績不良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或缺陷的學生、智力發展不好的學生、孤獨的學生、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同時要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如不體罰學生、辱罵、訓斥等等,我們教師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讚賞他們的興趣、愛好、專長、微小的成績進步,讚賞他們的善意,讚賞他們對教材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當學生回答問題時,多給學生激勵性的鼓勵,使學生感到自我價值是肯定,從而形成一種發自內心的精神力量,促使積極上進。

2.在對待教學關係上,強調幫助、引導。教的職責在於幫助。幫助學生檢查和反思自我,使學生在明白學習什麼、獲得什麼、達成的目標;幫助學生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髮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幫助學生髮現自己潛能和性向。

3.對待自我上,強調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教學前反思,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教學中反思,即及時、自動在行動過程中反思,使教學高質高效;教學後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可使教學更專業化。

總之,在自己以後的教學中,要多學習新思想、新教法。使自己的學生在收穫知識是同時,也體驗到獲得知識是樂趣。力爭使自己向“智慧型”教師靠近。我相信,只要一切從學生出發,一定能達到成功教育的彼岸。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6

xx年x月x日,我有幸參加了xx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教師遠端視訊培訓師大授課點的集中培訓學習,聽取了朱明光教授對新課標的解讀培訓,聽取了陳友方教授對經濟常識模組的培訓,聽取了吳少榮教授對政治常識模組的培訓,聽取了盧志老師對課改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的培訓,觀摩了雙流棠湖中學張雪梅老師和綿陽南山中學高欣老師的新課改示範課。通過四天課改培訓學習使我對新教材有了較清晰的認識,現總結如下:

第一.整個高中課改的總佈局。

在這個過程中,我瞭解了整個高中即將實行學分制,即各科規定相應的學分,在學生修完相應的學分後,即可高中畢業,獲得畢業證。政治在這個總學分中佔20分。

第二. 瞭解了思想政治課的課程的總體佈局。

在思想政治這個板塊中,共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其中必修部分有四個模組,修完考試合格可獲得8個學分,選修部分有六個模組,修完考試合格後即可獲得12學分。在必修模組中,包括《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整個必修部分以生活貫穿了主線,真正體現了“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原則。部分包括《科學社會主義常識》、《經濟學常識》、《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科學思維常識》、《生活的法律常識》、《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選修課程是基於必修課程教學的延伸和擴充套件,是體現課程選擇性的主要環節。

第三、新課改勢在必行,教師應該做一個積極的倡導者、推動者、踐行者。

(一)把握新課標,吃透新教材。 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理念,以鄧小平同志關於“三個面向”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充分展示了二十一世紀中國教育的改革方向和思想航線,為

廣大教師進行新課程改革實踐提供了思想和理論依據。現在,仍是推行新課程改革的初期,在學習和研究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針對在實踐教學中對新課程改革理論的認識, 新教材的著眼點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簡單給予,而是把形成知識的過程的體驗、把獲取知識的能力的培養放到了突出的位置。我們在給予學生知識的時候,並不是像過去那樣把知識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是要給學生提供案例、問題和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體驗、去選擇、去解決,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判斷是不是、能不能、該不該、值不值,讓學生自己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

(二)自覺轉變教師角色,大力推進開放式教學

教師注意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把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促使學生從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中生長出新知識,給學生提供了思維的空間和路徑,促使學生自己得出並表達結論。倡導研究性學習,把思考問題、利用資料、得出結論、解決問題貫串於教材的全過程,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自覺地實現課程標準所規定標準。實現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新教材不再片面強調學生的知識來自書本和教師,不再片面強調學生既有知識和生活經驗與課本知識的差異和衝突,而是把學生已經擁有的知識和經驗作為出發點,對許多現象和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並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它的基本途徑就是課堂教學。面對新課程,每位教師思想觀應有新的轉變,在實踐中,每位的思想觀念應由重“教”不重“學”中解脫出來。新課程《綱要》明確要求,教師應充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和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援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教師角色的改變,需要教師的膽量和勇氣,只有這樣,新課程改革才能順利進行,取得實效。

(三)深入學生,交流情感,打造民主和諧課堂有時學生往往認為老師所講的,除了應付考試外,和自己再無任何關係。好的思想和理論反而引不起學生的關注,政治已經脫離了學生生活。這時要與學生溝通,及時轉變其思想,使其親其師而信其道。還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發揮電視錄影、甚至網上教學的優勢。製作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教學課件。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觀摩課和課改區一線教師的經驗體會是:

1、收穫: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儲備;改進教學方法;促進自身發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2、教學設計:要有自己的思想,重生活、重體驗、重情景、重過程和方法;教材依據課標,但又不拘於課標。

3、挑戰:學生知識的斷層、重疊;有些內容須強化、有的須淡化,理論沒必要祥講,就要求教師全面把握教材,統籌安排;教師要有承受精神、體力等壓力的思想準備等。

4、態度:面對新課程教師要心態平和,不能大張旗鼓,虛張聲勢,要積極探索,反對拿、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努力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儘快投入到新課改中來。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7

去年國中數學新課程、新教材教師的兩天培訓學習,在縣教師進修學校教室舉行的國中數學教師的培訓,雖然此次培訓僅有短短兩天的時間,但還是讓我收穫頗豐。會議安排的緊湊有序,在有關領導和老師的引導帶動下,與會老師積極參與,集中會神地聽講,認真做好記錄。通過老師們的精彩講座,無論從知識上,還是從思想上,都給我們以啟示。

每次學習或者培訓,我都會認識到自身的一些不足和差距,都會給我一些啟發,都會感受到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就淡忘了。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看著感動,聽著激動,缺少行動。這是影響我們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跨越這個障礙,把認識到的貫徹到日常工作中,學以致用,才能促進個人成長。

通過培訓學習,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並知道新課程對數學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數學教育對培養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下面就本次的培訓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課程基本理念”的修改。

1、將“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改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將“數學學習”和“數學教學”兩條合併成一條“教學活動”,整體上闡述數學教學活動的特徵。表述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二、“設計思路”的修改。

1、對“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方面的課程內容做了明確的闡述。

2、將“空間與圖形”改為“圖形與幾何”、“實踐與綜合應用”改為“綜合與實踐”。確立了“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推理能力”、“資料分析觀念”等八個關鍵詞,並給出具體描述。

三、課堂教學要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導作用。

新課標要求“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即組織學生髮現、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組織學生營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引導學生啟用進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經驗,引導學生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但不能替代學生探索、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自主獲取知識。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導作用。

四、新課改下的數學課堂。

數學課堂上應該給學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課堂上的討論、交流、合作首先有利於學生培養自主,自信和學習的主動性,;其次,有利於創造自由、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思維的伸展,這也是愉快學習的一種形式;最後有利於學生培養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這正是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每個人生存的必備條件,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五、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國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積極投身於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設計一堂課時,新課的引入,題目的選取及安排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條件。總之,通過本專題的學習使我感受到: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面對新課改,我們不再是知識的,課堂上要求必須放下“架子”,讓學生喜歡你,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著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8

今天是研修的第一天,我先認真學習了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受益匪淺,提出自己的學習心得。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儘管主要任務是要頑強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但是課改是一項綜合性改革。因此,在語文學科實施新課標,進行課改中,不論是思想觀念上,還是具體操作層面上都發生巨大轉變。大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增強教師的服務意識。新課標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變“一言堂”為群言堂,不少時候會把教師請下講臺,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與此同時,還要接受學生對教師服務質量的評判。這種角色意識和授課方式的轉變是實施新課標的基礎。

二、圍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堅持實踐性教學原則,著重培養學生8種習慣:(1)默讀和“速讀”習慣;(2)圈點批註和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3),置疑和發問習慣;(4)使用工具書和看書下注釋的習慣;(5)按照先指明X頁X段X行再回答問題的習慣;(6)分析字結構記憶生字的習慣;(7)寫完作文先讀一遍和修改文章的習慣;(8)集體討論的習慣。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閱讀、探索、思考、質疑等過程。

三、走出單一的課堂授課模式,堅持多元化教學形式。“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這將打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外出參觀、考察、實地測量、現場製作、模擬面試、辯論會、排練節目、座談會、賽詩會和“上網”蒐集有關資料等都將成為語文教學的形式。

四、教師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談創作過程和站在讀者角度談學習過程和學習體會,給學生以示範。新課標 要求 “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能說出自己的體驗”,這將使教師再不能以學生大腦為容器------一味地灌輸知識,一味地把學生的認識和體驗歸攏到教學參考書的答案上,甚至強迫學生背答案;而應該以教師自己學習的過程為示範,使學生通過一次次模仿形成學習能力。

五、突出教與學的互動,教學由實施預案向增加準備如何回答學生現場提出的問題轉變。課上學生會主動提出的問題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這種

現場發散式提出的問題是教師始料不及的,這就需要師生間互相尊重、欣賞,相互交流、溝通、理解和補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

六、講讀和閱讀教學以課文為單位和與 “教學單元”為單位相結合”設計、施教。目前七年級上冊(原七年級第一冊)課本有30篇課文和6個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單元,儘管有15篇略讀課文,但還要加上自讀篇目。如果再沿襲原有教學方法是完不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新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課文間有較明顯的內在聯絡,可按照教學單元組織學生進行 “求同與求異”的合作、探究式學習。

七、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強調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和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學生將圍繞自己對課文中最感興趣的部分和知識深入探討、思考和學習。因此,教師分析課文要突破由“從頭到尾撫摩一遍”的教學習慣。要注重學科間的聯絡和知識結構的綜合性,通過指導學生首先尋找、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其寫作手法,並強調學生個體的需求和體驗指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八、批改作文要針具體文章提出指導性修改意見。培養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那種“中心明確、內容具體、層次清楚、語言通順”顛來倒去的“總批”一去不復返了。伴之而來的是增加眉批,要求教師指出學生的具體文章好在哪裡、怎麼個好法兒,並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九、教師將自覺地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不斷更新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放式教學和探究式和討論式學習,結束了教師憑藉一本教科書和一本參考“打天下”的歷史,要求教師不但要為學生解答問題,還要為學生提供尋找輔導材料的線索。因此,教師必須建立和實踐終身學習思想,才能實現自我完善與自我發展。

由上可知,教育科研在教學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明顯、不可替代。課改最終要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這次培訓是一種綜合素質的培訓,它要求教師全方位地瞭解教育物件、教育過程。因此,我一定會珍惜這次機會,多向專家請教學習,爭取自己在這次學習中取得較大進步。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9

我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也進入了執教生涯的第六年,可以說在我從事教育工作的這段時間裡,歷經新舊課程是一半對一半,下面我粗淺總結一下自己經歷新課改後的幾點體會。

一、真正從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

新課改給人最直觀、最強烈的衝擊就是教材的全面一新。高中的政治教材從過去的五本必修,轉變為四本必修和六本選修,表面上看必修的教材數量上減少了,但是內容上卻增加了一個過去所沒有的文化生活的模組,而且增加的選修內容也都是全新的領域。

1、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改變以往以學科教材為本的傾向,強調教材既是教師的教本,也是學生的學本。

2、體現“以素質教育為指導”。改變以往圍繞“應試”要求組織教學內容的傾向,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目標,更多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情感陶冶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3、體現“以行動引導為導向”。改變以往過分強調“落實雙基”的傾向。突出強調知、情、行的統一,並把重點放在“行為指導”上。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感的陶冶、思想品德的培養都落實到行為實踐上。

4、體現“以實踐活動為突破口”。改變以往忽視實踐活動的傾向,突出實踐性,把“實踐活動”設計作為新編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並以此作為突破口,帶動整個教材呈現形式的改革。

過去用舊教材的時候,在教師備課階段我們也在反覆強調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由於受教材內容的制約,我們只能是在教教材。現在進行新課改,首先教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內容變少了,深度增加了;學生能夠自讀了,深入理解卻困難了;形式更新了,內容更是與時俱進。因此,這也就讓我們政治教師需要真正的轉變教學觀念,先要轉變對教材的認識,把它真正的看作一種幫助學生學習,輔助教師教學的工具。

二、運用全新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工作

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上課是汲取知識的主要活動,是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教學的關鍵在於如何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資訊加工的主體和學科知識的主動構建者。在新課改實施的過程中,一些教師盲目地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認為只有“討論”才叫課改,只有“合作”才叫轉變觀念,不考慮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和認知規律,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比如,有的問題討論難度較大,學生無話可說;有的又太簡單,學生不屑一顧;有的討論時間不夠,學生剛進入主題就被拖回來……雖然討論熱熱鬧鬧,但該講的未講清楚,該聽的未聽清楚,使課堂難以駕馭,教學任務難完成,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其實,採用合作討論的學習方式關鍵在於是否符合實際,是否具有實效性。若是譁眾取寵,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就難以形成。

究竟應該採取何種方式進行教學,不是“新”就好用,關鍵是要滿足學生的需要,能夠結合現有的條件。長期的“灌輸式”到突然的“探究式”學生往往很難一下接受,所以在這種轉變的過程中,學案導學這種教學方式就起到了很好的過渡作用。

所謂“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一改過去老師單純的講,學生被動的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和諧統一,發揮最大效益。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學案,認真閱讀教材,瞭解教材內容,然後,根據學案要求完成相關內容,學生可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見解,師生共同研究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滿足了高中學生思維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滿足高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需要,對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價值的體現有十分積極的作用。而教師則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習慣,教會他們怎樣學習、怎樣思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新課改中應用學案導學的方法進行授課主要有如下幾點好處:

1、“學案教學”較好地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辯證統一。整個學習過程,是一個雙邊、多邊活動的過程。學案用一系列利用知識點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學習,把學生推到主動地位,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學習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2、學案教學較好地體現了學科知識教學和進行素質教育的辯證統一。學案教學不僅較好地把學習目標交給學生,並在自己學習中得到有效落實。而且注重了知識點的能力價值。每個知識點的內涵,每個知識點的分析整合過程,都是能力培養的過程。學案的設計中強化了問題設計,思路引導。在學案的實施過程中,交給學生足夠思維量,強化了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學案實施中的自研互研,注重培養了學生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總之,學案教學在落實知識的同時,側重了學生的能力培養、素質提高。

3、學案教學較好地體現了能力培養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辯證統一。在學案教學中,教師依案引導,學生有序而學,學習目標明確,思路清晰,便於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在學習、掌握知識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變學會為會學,真正的學習是在學生走進課堂之前和在學生走出課堂之後的後續學習。“學案導學”是改革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根據“學案”進行預習,目標步驟清晰,可以避免預習的盲目性,尤其對學習習慣不好的同學,他們沒有預習的習慣,更不知道如何預習,有了“學案”他們可以根據“學案”逐條看書,初步理清教材內容,記錄預習中的問題,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通過學案導學,讓學生獨立地接觸知識,獨立地學習知識,能夠促使學生運用有效的學習策略自主探索,並根據學案的要求,有效地訓練和掌握自主探究的方式。尤其是通過課堂的展示,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喜悅,把成功化做學習的動力,學生一旦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自然會產生更大的成功的慾望,誘發更為主動的參與意識,從而使主動參與學習成為學生持久的意識,最終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機制。

5、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通過預習學生有了認知衝突,教與學都有了明確的方向,教師只是有重點地幫助學生解決疑點,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學案”提綱充分展現課堂的學習任務和課堂知識結構,學生對照“學案”,只須作適當的記錄,節省了大量板書的時間和學生作課堂筆記的時間,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對問題的理解和深化上。另外也提高了學生聽課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提高課堂效率由於預習時間有限,學生總會有一些不懂的問題,有了問題,聽課自然有了重點,目的性和針對性強了,注意力會更加集中,避免了合作學習中的“跑題”,避免了自主學習的隨意性。

6、將若干個“學案”集中起來,就是一份很不錯的複習資料,簡明扼要提綱挈領,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再現學習情景,提高複習的效果。

7、“學案”在導學和助學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在課堂內消化、理解、鞏固和提高,很多思維訓練和練習都能在課堂上完成,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課外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開展發揮特長、發展個性的活動,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8、學生在自學時可能提出一些問題,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師沒有考慮到的問題,課前收集這些問題,有利於促進教學相長。

三、重新認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改倡導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離開了學,教就沒有存在價值,因此必須確立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觀念。教學評價標準也相應當以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為主,要求教師更加註重與學生情感的交流,更加註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從課堂的主講成為教學的促進者、參與者和引導者,要求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時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然而,有些教師在實施的過程中誤認為不管什麼內容和情況,課堂上老師講的愈少愈好,就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其實,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否認教師的重要作用。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對教師則是一種新的挑戰。它對教師的素質和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正確地把握教學目標,深刻挖掘教材內涵,掌握較豐富的相關學科知識,巧妙地進行教學設計更深層次地為學生釋疑解惑。有些教師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內容由學生自己提,學習方式由學生自己選,學習夥伴由學生自己挑,這樣的課堂展現的是學生虛假的主體性,失去的是教師價值的引導、智慧啟迪、思維點撥的神聖職責,新課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學生的主體性,又要充分發揮好教師的引領作用,二者不可偏廢。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貫徹“三講三不講”的原則,即講規律、講重難點、講易混易錯點,三不講是指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能自己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教師只要是本著這個原則,就能在課堂上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教師需要不斷“充電”以迎接新課改的挑戰

單從教材這一基礎環節來看,教師就需要不斷的進行學習,過去一本教材教十年的事情不會再有了,新課改後,國家的方針是政治教材要“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真正體現政治教材的與時俱進的特點。因此,就需要教師在平時要多關注國家大政方針的變化,各種會議的召開以及學術界對於時政熱點問題的不同分析,只有把握住了這些內容教師才能在教學中做到得心應手。

其次,在當前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中學政治課教學出現了新的矛盾和變化。其中之一是我們的教育物件的在開拓創新,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環境之中。改革的洪流、社會、家庭的寵愛和厚望匯合成現實交響曲,伴隨著學生們成長。新課改是基礎教育的一次重大變革,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由此必然會引發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材處理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變革。作為一線的政治教師,我們理應以滿腔地熱情投身進去,為此我們必須不斷學習相關的新理念,新思想,在不斷的變化中尋找適合新課改的教育教學方法,從而促進新課改這一新事物的發展與完善。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我國正面臨著一場轟轟烈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過培訓和學習,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新課程它打破了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體現了“為了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全新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層次的核心目標,新課程培養出來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發展的“整體的人”。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由執行者變為決策者、建構者,由實施者變為開發者。新課程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為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為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換來的是一張錄取通知書,沒有朋友,沒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沒有美好的回憶,沒有對生活的熱情,沒有穩定而深刻的興趣和愛好,這樣的學生將來怎樣生活在社會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一、首先,通過學習,我覺得我們還應努力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體現新課改的核心理念--- 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們應在此基礎上科學地整合並使用教學資源,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幫助我們的英語思維教學,用淺易的英語來表達,提高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發展學生用英語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允許學生有錯誤,鼓勵學生開口。創造真實、有趣的環境讓學生樂於英語思維。

其次,當今英語教學主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培養其交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要達到這些任務,首先,教師應儘快從舊教材舊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來,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應重視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時期英語教學要提倡“樂”的觀念,情緒越好,越樂觀,對所學內容便會發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效果也將越好。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自覺轉變過去以應試為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特點,以突出教材的交際功能為主線來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儘快解決教材新與方法舊的矛盾,變“不適應”為“適應”,掌握教學的主動權。為學生們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氣氛。“解決情感問題有助於提高語言學習效果。消極情感如焦慮、害怕、羞澀、緊張、憤怒、沮喪、懷疑、厭惡等,都會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如果學習者受消極情感影響太大,再好的教師,教材,教學方法也無濟於事。與此相反,積極情感如自尊、自信、動機、愉快、驚喜等能創造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狀態。為了瞭解學生的情感態度,幫助他們培養積極的感情,克服消極情感,教師首先必須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及時克服情感態度方面的困難,使語言學習上的成功體驗與情感態度的發展相互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往往與他們學習上的成功與失敗有密切關係。學習上的成功能夠促進情感態度的積極發展,而積極的情感態度又利於促進學習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因為學生能獲得知識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他們的發展前途比我們老師大得多,我們關鍵要做的是如何調動學生,教學生怎麼做,指導他們,服務他們並管理他。

三、有目的地使學生獲取資訊、資源,老師加入引導、啟發。設計活動或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們先討論,再解決,共性問題全班解決,個別問題個別解決,以求做到共性統一,個性張揚。關注學生們說了什麼,注意學生們的反應狀態。眾所周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成功或失敗,在心理上會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成功體驗能使學生產生自我滿足和愉快的情緒感受,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而失敗體驗則會導致學生放棄努力,特別是學困生,過多的失敗使他們受到老師的冷落、同學的歧視、家長的責備,不能成為集體中平等的一員,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消極悲觀,進而喪失學習興趣和信心。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應該重視造就學生的成功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

四、合理地使用教材,就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地、有創造性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取捨,對教材建議的教學方法做適當的調整。幾節優秀課例給了我極大的啟示:教師應該對學生懷抱期望,應該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創新潛能,都能通過努力學習獲得成功。所以應該設法創設民主自由、和諧寬鬆的學習環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勵的微笑、溫和的目光、親切的話語,將自己殷切的期望傳遞給學生,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他們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從而能自由表達思想,消除害怕出錯的膽怯心理,樹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學習熱情。

此次培訓也使我的評價觀得到了更新:不應該把分數和聽話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是進行多元化、全面化的評價,使學生能從老師公正的評價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例如:對學困生出現的問題,採取延遲評價或分解評價的辦法,有針對性地讓他們進行補償練習。每練習一次,每進一步都給予及時的鼓勵,讓他們也能切身體會到經過努力就一定能進步的道理。此外,除了學業成績評價,對於學生的注意力、參與課堂活動的表現、動手操作的積極性等等,還要進行情感評價。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讚揚,從而增強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積極性,使學生對學習感到雖苦尤樂,最終成為學習創新的主人。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我相信,課程改革後一定會培育出來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的全面發展的人。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10月13日,我參加了河西教辦舉辦的培訓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內容、目標、和理念,深切感悟到學習新課標是適應教材改革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發展潮流的需要。通過學習,我對以下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國小英語教學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

國小英語屬於英語啟蒙教育,學生通過聽、說、讀、演、唱、玩等方式獲得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進而獲得初步的聽說能力和一定的語感。由於國小生天性愛玩的特點,課堂教學必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感到英語很好學,也很樂學,幫助他們建立起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二、課堂教學要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學必須適合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建立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力求採用聽、說、讀、演、玩等多種方式,將英語知識先輸入學生的大腦,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大膽表達,將英語知識輸出大腦。課堂內容也應該豐富多彩,讓學生在輕鬆自然的氛圍中習得知識。

三、課堂教學應以創新為特色。

教學是一門藝術,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供我們套用,只有教師潛心學習,精心鑽研,不斷探索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才能創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彩的課來。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認識到今後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要大膽運用新理念、新方法,用自己的教學熱情去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學習新課標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和師生主角的轉化!

1、教育理念的轉化

新課程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式顯現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某些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潛力,把自我定位於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以*自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起輔導、幫忙、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忙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透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用心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潛力。

2、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學習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我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職責,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職責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群眾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取和確定專題,透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構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用心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潛力。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是現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

總之無論我們多麼習慣和喜歡從前的教學模式,無論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新課標已經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只有跟著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才不會迷失自我的方向!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13

今天是研修的第一天,我先認真學習了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受益匪淺,提出自己的學習心得。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儘管主要任務是要頑強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但是課改是一項綜合性改革。因此,在語文學科實施新課標,進行課改中,不論是思想觀念上,還是具體操作層面上都發生巨大轉變。大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增強教師的服務意識。新課標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變“一言堂”為群言堂,不少時候會把教師請下講臺,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與此同時,還要接受學生對教師服務質量的評判。這種角色意識和授課方式的轉變是實施新課標的基礎。

二、圍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堅持實踐性教學原則,著重培養學生8種習慣:(1)默讀和“速讀”習慣;(2)圈點批註和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3),置疑和發問習慣;(4)使用工具書和看書下注釋的習慣;(5)按照先指明X頁X段X行再回答問題的習慣;(6)分析字結構記憶生字的習慣;(7)寫完作文先讀一遍和修改文章的習慣;(8)集體討論的習慣。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閱讀、探索、思考、質疑等過程。

三、走出單一的課堂授課模式,堅持多元化教學形式。“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這將打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外出參觀、考察、實地測量、現場製作、模擬面試、辯論會、排練節目、座談會、賽詩會和“上網”蒐集有關資料等都將成為語文教學的形式。

四、教師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談創作過程和站在讀者角度談學習過程和學習體會,給學生以示範。新課標 要求 “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能說出自己的體驗”,這將使教師再不能以學生大腦為容器------一味地灌輸知識,一味地把學生的認識和體驗歸攏到教學參考書的答案上,甚至強迫學生背答案;而應該以教師自己學習的過程為示範,使學生通過一次次模仿形成學習能力。

五、突出教與學的互動,教學由實施預案向增加準備如何回答學生現場提出的問題轉變。課上學生會主動提出的問題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這種

現場發散式提出的問題是教師始料不及的,這就需要師生間互相尊重、欣賞,相互交流、溝通、理解和補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

六、講讀和閱讀教學以課文為單位和與 “教學單元”為單位相結合”設計、施教。目前七年級上冊(原七年級第一冊)課本有30篇課文和6個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單元,儘管有15篇略讀課文,但還要加上自讀篇目。如果再沿襲原有教學方法是完不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新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課文間有較明顯的內在聯絡,可按照教學單元組織學生進行 “求同與求異”的合作、探究式學習。

七、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強調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和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學生將圍繞自己對課文中最感興趣的部分和知識深入探討、思考和學習。因此,教師分析課文要突破由“從頭到尾撫摩一遍”的教學習慣。要注重學科間的聯絡和知識結構的綜合性,通過指導學生首先尋找、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其寫作手法,並強調學生個體的需求和體驗指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八、批改作文要針具體文章提出指導性修改意見。培養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那種“中心明確、內容具體、層次清楚、語言通順”顛來倒去的“總批”一去不復返了。伴之而來的是增加眉批,要求教師指出學生的具體文章好在哪裡、怎麼個好法兒,並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九、教師將自覺地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不斷更新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放式教學和探究式和討論式學習,結束了教師憑藉一本教科書和一本參考“打天下”的歷史,要求教師不但要為學生解答問題,還要為學生提供尋找輔導材料的線索。因此,教師必須建立和實踐終身學習思想,才能實現自我完善與自我發展。

由上可知,教育科研在教學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明顯、不可替代。課改最終要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這次培訓是一種綜合素質的培訓,它要求教師全方位地瞭解教育物件、教育過程。因此,我一定會珍惜這次機會,多向專家請教學習,爭取自己在這次學習中取得較大進步。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14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採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誇大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著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絡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15

自20xx年參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我們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在學習和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收穫的更多。除了各級教師培訓中接觸最新觀念和了解學科前沿,觀摩其他老師研究成果外,學校組織的每週一次的教研活動,也為我們的常規教學帶給了一個交流平臺,指導著我們每一次的教學活動。我們也因此能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不斷豐富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此談談自我的幾點感想和收穫,期望能夠引起老師們共鳴。

一、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提高

新課程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但同時也為教師帶給了開發自身潛力,發揮自我潛力的機遇。每一位教師在這場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認識定位自我的主角,重新改善自我的教學。為了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老師們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尋求用心有效的教學方法。我是學英語的,擔任地理教學,在知識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學經驗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透過每週的教研活動以及自已的不斷學習,地理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覺已經能基本勝任地理教學了。

二、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因材施教是一項古老的教育教學原則,全面、深入地瞭解每一個學生,是實施因材施教,進行有效教學的基礎。教師需要透過多種多樣的課堂和課外活動,關心關注每一個學生,瞭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為學生帶給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基本忽略了學生的存在,是學生適應教師的過程。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重在學生怎樣學而不是老師怎樣教,活動過程要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成功與否,關鍵取決於是否讓學生主動參與了學習的過程,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各種潛力。例如,在講解地球公轉時,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果教師只是憑空講理論,學生聽得雲裡霧裡,總是認為很難很難。我在課前準備了一個簡單的道具,就能讓學生直觀地分析出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用兩根細鉛絲綁成垂直狀態,一根表示晨昏線,另一根用紅線繞起來且可上下移動,表示直射光線。教師演示給學生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晨昏線的相應移動。讓所有學生隨意拿兩支筆就可做同樣的演示。演示過程中學生就能看出:晨昏線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相應移動,而晨昏線的移動引起全球晝夜長短的變化;同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此輕而易舉就能讓學生領悟地球公轉的好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動手動嘴動腦,全部精力集中於學習中,一次性就能帶動學生掌握重點難點知識,在迎刃而解的基礎上學生的用心性很高。

三、教師與學生的和諧關係

師生關係的和諧,首先在於教師對學生的愛。老師對學生的那份愛是溢於言表的,是沒有對學生的隔閡,也沒有偏愛。這種愛是無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其次,也是更為重要的,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健康人心裡都有一些需要,當滿足了基本需要,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現。當學生滿足了師生間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學生才會因此發展了自尊、自重。當學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在和諧的學習環境裡,感到自身的價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認,才會簡單地、愉快地投入學習,避免了無謂的爭端、煩惱以及恐懼。

四、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潛力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美國商界某知名人士的這一感嘆,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務必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裡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並肩作戰,一齊完成任務,這樣能夠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群眾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於與人交往,善於與人交往。

五、在欣賞中引導學生學習彼此的長處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著以下三層含義:第一,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和牽掛;第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我們精心設計教學資料、教學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段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用心的情感體驗,幫忙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第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我們不僅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用心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幫忙學生建立愛心、同情心、職責感。在新課程“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欣賞能夠是組織學生看展覽,也能夠是同學的優秀作業的相互觀摩。從某種好處上來說,欣賞同學的優秀作業更有價值。因為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模仿同學更勝於模仿老師。這是因為他們的水平接近,更易於模仿。我們在課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賞,讓他們一齊討論、評價,取長補短,這樣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種欣賞有的是課前的,也有課後的。我們更多的是在課堂中間組織學生觀摩,因為這樣能夠學習到別人的繪製過程和技巧,利於學生及時地對自我的實踐進行調整,從而取百家之長,釀自家特釀。這對拓寬思路以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極有好處的。

總之,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透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潛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以後的路還長,我的教學經驗還是很不夠的,為全面提升學生的水平,我會繼續探索、繼續努力。著名教師李鎮西以前說過,教師“首先是認清自我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我會以此為鑑的。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16

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今日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並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在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尤為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它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文明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課改讓我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這樣一種契機下,在不斷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課程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幾次培訓,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成為學生的朋友和榜樣。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倫理關係和情感關係。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的師生倫理關係,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係。師生倫理關係是師生關係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應面向新時代,努力建立民、平等和促進個性發展的師生倫理關係,真正使師生關係煥發出迷人的光彩。這將成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高亮麗的風景線。

師生情感關係,從整體上說,目前的狀況仍難以另人滿意,師生之間的情感冷漠缺乏溝通的現象比比皆是,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情感關係,不僅使得一直為人們所珍視的師生情誼黯然失色,也使教學活動失去了寶貴的動的源泉。優化師生關係,重建溫馨感人的師生情誼,是師生關係改革的現實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師生情感關係應該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係。創造新型的師生情感關係,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教師需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第二,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第三,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要利用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等優秀品質,這是優化師生關係的重要保證。為此,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擴充套件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

二、上好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就在每個學生的身邊,如熱點新聞,醫療健康,個人生活,當地資源,環境保護等,都含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內容,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並能夠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求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裡,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3、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絡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麼,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改進,力求將中國的教育事業推向一個更新的臺階!

幾天的培訓,我的腦海裡充斥著新的教學理念及以人為本的教學態度。關注全體學生,放下架子把學生當作朋友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教學資源共享成為本次培訓的一大收穫。通過培訓對新課程有比較深刻的理解與體會。但對具體實施仍有一定的困惑,還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和反思,希望今後能有機會參加類似的活動。

新課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課程理念,如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倡導課程的綜合化,及以課程管理的“去集權化”等。這些理念對廣大教師來說是全新的,在教學實踐中沒有遵循過的,因此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教師應積極對其做出迴應以推動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傳統教育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忽視表現在很多方面。在課程設定上,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課程曾經是必修課程一統天下,學生沒有迭擇的餘地,傳統的學校管理的觀念和方式有利於控制和效率,但不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與傳統的課程與教學相比,新課程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關鍵一點,就是新課程能夠保障學生的個性化的學生權力的實現,保障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力,就是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性。求得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種全新的理念對傳統學校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我國曆來有精英主義教育的傳統,追求學業成績的優秀,追求在考試競爭中打敗同伴,脫穎而出,這是一種精英主義的教育,它是以犧牲很多學生的發展為代價的,新課程就是從關注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力,求得每一個學發展的角度來對學校文化進行重建的,在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中,為了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有個性的發展。在課程結構上開設大量的選修課,讓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標準的前提下獲得更多的自由發展的機會。從而實現個性發展。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17

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裡一起學習。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的氛圍中學習。因為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

經過一個階段的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總的說來通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經過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大致內容。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於新增部分大學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裡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對於一個高中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於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於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於新增內容,哪些是大學聯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於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於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組組成的,各模組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絡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於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於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高中數學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2.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數學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絡起來。所謂的主線即貫穿於某一階段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種運算,或者是某種思想方法等等。這條主線也許只貫穿於我們的初高中階段,也許會貫穿於我們的國小、國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數學的主線,對於一個高中數學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是把握數學中的主要脈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與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鬆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3.通過網路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點評,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通過網路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使我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

新課程培訓心得(2) 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已經認識到新的大學聯考越來越傾向於“重視基礎,能力立意”。 “重視基礎”,意思就是從最基本的知識出發。從近幾年的大學聯考試題中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試題,追根求源,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謂“能力立意”,意思是說試題不是基礎知識的簡單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組裝,通過這種組裝,題目就給人一種新穎、陌生感。“重視基礎,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學府選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學子將來從事各種工作,研究和解決生活、社會問題的需要。因此,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通過把握課堂教學來達到以下兩個目標:一方面,通過我們的日常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學繼續深造;另一方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新教材的安排與設計充分體現了編者的良苦用心。作為教師,應該通過自己與集體的創造,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生和社會服務。

通過此次學習,不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開闊,而且使自己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上星期的週四,週五,我們備課組參加了在嘉善舉行的嘉興市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 兩天的學習緊張而有序,簡單的開幕式之後,嘉興一中等6位老師給我們作了簡短的報告。接下來就是吳林華和吳明華兩位教研員給我們詳細介紹了高中數學必修2和必修5的具體內容。通過這次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讓我對高中新課程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特別是本學期要上的必修5和必修2。不僅瞭解了新教材的設計思路,還了解了新教材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18

我教的是國小五年級英語,通過讀教材我深切感悟到教師必須學習“英語新課標”才能適應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適應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能適應當今素質的需要,才能把握新知識體系和學生實際,提高課堂效益達到“英語新課標”設計理念的基本要求。一句話,順應教育改革發展潮流,當一名合格的國小英語教師。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反覆學習新課程標準理念,深刻領會英語課程的要求。我們要學習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國小英語教學屬於英語啟蒙教育,學生通過聽、說、動唱、玩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並獲得初步的聽說能力和一定的語感。基於國小生的心理特點,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國小英語教學應該以提高興趣為主。

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英語有濃厚的興趣才會願意學,要讓學生有興趣,我們首先得讓學生感到英語易學,其次讓學生樂學,最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二、教學方式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學必須根據國小生的學習特點,建立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採用聽、說、唱、玩、演的方式對於零起點的農村的學生來說, 1

我認為要儘可能讓他們多聽地道的英語,語言介紹宜採用先輸入後輸出的方式。

1、Just Listen

即儘可能讓學生多聽,運用聽覺記憶,使他們用第一語言做出反應,在課堂實際教學中如何進行操作呢?例如,教文具單詞時,以前教師大部分採用這樣的方法:Look at the picture and read after me.出示圖片,學生跟讀。現在新教材要求在Just listen這一步時教師出示圖片,反覆示範發音,讓學生靜聽,使他們處在聽覺記憶的過程中,然後可以把圖片朝下,打亂順序,由教師本人抽出一張,做猜謎遊戲,教師問:Pencil? Is it a pencil?學生只要回答Yes或No即可,這一步學生仍然是聽,並用第一語言作出反應。

2、Listen and move

即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指一指,找一找,做出相應的動作,這一階段他們運用的是形體或運動記憶。如Listen and point/colour/number/circle/check.也就是教師發指令,學生動一動,例如在教數字時,教師快速報數字,學生做出手勢,再把數字卡片發給學生,按照老師的口令排順序,我們還可以設計這樣的遊戲:在教室前放幾把椅子,讓手持數字卡片的學生坐在椅子上,教師報出兩個數字,手持這兩個數字的學生儘快更換位置,教師也可參與進去搶座位,這樣,形體記憶在這一階段得到發揮。

3、Listen and pass it on

即學生先聽再重複,這時他們運用的是短期記憶,也就是跟讀 2

學說的過程,如在教對話時,教師放錄音學生邊聽邊看,繼續放錄音,學生聽替換進對話裡的新單詞,邊聽,邊說,就屬於這一過程,在教句型時,由於不講語法,我們可以教學生唱語法歌,教材中配有相應的語法歌。

4、Choose what to say

在這一階段學生能夠開始用英語說話,這時他們運用的是長時記憶,他們可以用英語選擇他們會說的,每個學生都會有成功的愉悅。例如,教食物bread, ice-cream?和句型I like ?, I don’t like ?可採用開放式教學,讓他們自由選擇所知道的食物來說出喜歡吃的和不喜歡吃的,有的學生就會說出,sandwish,salad?這樣能使學生感到成功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5、Just say it

在這一階段學生能說出他們所學的內容,甚至能脫口而出,這是長期記憶起著作用。在這一步中,可讓學生表演,自由對話,複述故事,同時教師不必急於糾正學生語言表現中的錯誤,要讓學生有安全感,並積極主動地學習外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使學生從動腦、動口、積極思維參與教學活動。如低年級學生可靈活處理教材內容,將其編成兒歌、童謠。課堂中多采用遊戲教學法,加上教師靈活親切的身體語言,使得課堂豐富多彩、輕鬆活躍。培養學生能在圖片、手勢的幫助下,聽懂語速較慢的話語或錄音材料。

三、創設情景

用自己充滿激情的表情和動作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 3

學習中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創設情景,相互交流,啟發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心。直觀情景教學是國小英語教學之中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技巧。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來創設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旅遊、問路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通過新教材的學習,我們迎接了新理念新考驗新挑戰。我們只要大膽運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課堂實踐中。努力落實新課標。就回探出一條用好新教材的新路子。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19

通過對新課程培訓的學習,我感覺受益良多,讓我在教育教學方面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點心得。

高中新課程的實施是我國高中教育戰線上一場深刻的變革。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帶來了教育理念、內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變化;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評價,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的核心之一的化學學,對於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和文化素養,尤其是人文素養,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我國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八次課程改革。新一輪高中化學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大力推進教育創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充滿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課程體系,為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奠定基礎。作為一名一直處在高中化學一線教學的教師,怎樣做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走進新課程呢?

一、理論學習與觀念轉變,是走進新課程的必然起點

有不少教師認為,新課程理念高高在上,距離課堂實際太遙遠,對課堂教學起不到具體的指導作用,其實這種想法是片面的。有什麼樣的理念,就有什麼樣的行動,一個人的教育教學行為往往受他的意識理念所支配。因此理論學習與紮根課堂並不矛盾。

新課程理念,相對一線教師是陌生的,實施新課程,必須進行理念翻新,深刻領會其內涵精要。觀念不變,理念不明,根本無法走進新課程。沒有教育觀念上的徹底轉變,即使用上新教材新教法,新理念也只是停留在表層,甚至發生曲解,如果遭遇坎坷,還會拿出老一套來拯救。所以有效地搞好理論學習,是進入新課程的第一重要關口。

二、研究新課標與新教材,提高把握新課程的能力

研究新課標與新教材必須和比照舊大綱舊教材同時進行,這樣才能在實施新課程的時候心中有數,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捨棄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課程的實施方向。

我個人觀點是:在聆聽專家進行新課程新教材的解析之後,組織教師將本學科新舊課標與教材中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列出,進行比較研究。查閱網路、雜誌等有關資料,吸收其他實驗區新舊教材探索的成果,和本校的研究結果彙總一起,形成文字,記錄下最初始的探索,為今後的正式實施準備寶貴的參照資料。通過比較分析,教師的研究視野開闊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課程的能力增強了。

三、突出學生主體和學生學習過程。

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與高中化學教學大綱比較看,有一點值得提醒的,就是課程目標有明顯的不同,在高中化學教學大綱中教學目的分為: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而在新課程標準中,把課程目標分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裡的“過程與方法”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所以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尤其應該當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一般來說學生學習化學的過程主要有七個環節:一是學習動機的確立;二是化學知識的積累;三是對化學的體驗與感受;四是相關能力的培養;五是對化學事件、化學人物和化學現象的評價與理解;六是對化學線索、化學規律的概括與總結;七是對相關化學知識、方法和理論的應用。

四、評價手段多樣化。

在教學評價上,要改變過於強調考試成績的單一評價方式,建立了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教師積極進取和促進課程不斷髮展的多元化評價體系。

1.評價物件和參與者多元化,不僅僅侷限於學生和教師,而且包括學校、家長、教育主管部門等對化學教學起作用的各種因素,當然,評價的主要物件是學生。

2.學習評價目標和內容多元化,不再侷限於知識及能力領域,還包括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學習評價方法多元化,有學習檔案、化學實驗、化學調查、考試等,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

這種評價方法突出地體現了“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教育目標”的理念,寓學生的學習活動於平常的生活活動中,將極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深切感受到:更新教學理念是新課程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較高層次的要求:要不斷的更新知識,關注最新研究新動態,引入新觀點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為學生更好地認識現實,適應新時代提供借鑑。

高中地理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20

首先,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性檔案,上新課程之前教師必須學透。很難想象,對新課程標準不熟悉的教師,能把國中語文新課程教好。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準時要在學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語文新課程標準只是一個教學原則性、方向性、計劃性的指導檔案,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

其次,新課程標準不只是為教師制訂的,也是為學生的學習制訂的。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學語文,也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在課堂外學語文。

第三,教師要轉變觀念。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準,也執行不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為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但我個人認為:新課程標準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在轉變觀念時,有些教師認為應該徹底否定原來的教學觀念,我不贊同這種看法。強調要轉變觀念,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全盤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揚棄。

第四,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要轉變角色。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為服務者,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陪伴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服務。這樣,教師要轉變為服務型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三備”,一備學生、二備教材、三備教法(包括教具)。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比較科學的教案,為學生所想,想學生所需,解學生所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必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不必把每一篇課文都變成劇本來讓學生去表演。特別是像沒有先進教學裝置的農村學校,能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用好黑板和粉筆也是很不錯的。不能錯誤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啟發式教學,也不能錯誤地認為課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動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應基於以下幾點來考慮:看看能不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於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是否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