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通用22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1W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1

一、注意多媒體課件資訊綜合應用的心理效應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通用22篇)

多媒體課件的一個特點就是資訊載體的多樣化,即綜合採用多種形式的資訊,從而賦予多媒體課件一定的人性化特點。如何更好地應用多種形式的資訊是多媒體教學課件中較為重要的一點。有學者就這方面進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結論,可以總結如下:

1、在使用課件的教學環境中,多媒體課件系統產生的各種教學資訊組合要能充分引起學習者的注意,否則不可能產生有效地學習。

2、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中應注意合理使用動態方式的資訊。

3、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中合理運用佔用不同感知覺通道的`資訊能產生好的學習效果。有實驗研究證明:當聲音資訊與動畫資訊同時用於進行某一知識的教授時,學生同時進行視、聽的感知活動可以相得益彰,能取得良好的記憶效果。同樣的道理,當文字資訊與聲音資訊,聲音資訊與影象資訊等同時用於教學活動的時候,也能產生教好的學習效果。根據這樣的實驗結果,我們可以知道在設計課件時,要注意各種資訊綜合使用的效果和效率,注意正確使用。

二、合理選擇多媒體的型別與內容

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關於媒體資訊的選擇與設計,根據對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分析的結果和各類媒體資訊的特徵,合理選擇適當的媒體資訊(如文字、圖形、影象、動畫、視訊解說、效果聲等)和具體內容,實現原定的媒體使用目標,並把它們作為要素分別安排在不同的教學內容(知識點)中。

三、堅持英語教學原則

英語教學原則是根據英語教學的性質、目的、任務反映英語教學過程的客觀規律,是通過長期以來對教學經驗的總結和概括而制定的指導英語教學實踐的基本原理。正確理解和全面貫徹英語教學原則是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

1、寓思想教育與英語教學之中。

2、情景與情意相結合。

3、紮實打好雙基(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掌握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掌握運用英語的能力之能通過運用語言形式規則和使用規則才能實現。

4、聽說領先,讀寫跟上,在四會基礎上著重培養閱讀能力。

5、多資訊,高密度,快節奏。多資訊是指課堂教學要增加學生接觸的英語材料和資訊量;高密度是指學生實踐的量大而寬;快節奏是指教學節奏明快,練習轉換、環節交替緊湊,語速正常。三者緊密聯絡,相輔相成,互為提高。

以上是本人對英語教師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應注意的幾點問題的膚淺認識。多媒體教學應用發展前途廣闊,只要我們運用得當,英語教學質量必將達到更高的水平。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2

多媒體技術已經遍及國民經濟以及社會生活的每個領域,並且給人類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變革。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能為孩子們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因為多媒體集圖、文、聲於一體,所以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下面我就簡單地談談多媒體教學的點滴感悟:

(一)多媒體教學直觀性特強,能幫助我們突破視覺的限制。

在教學《翠鳥》一文,我先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觀看了現實生活中翠鳥的樣子,然後再請學生找找文中描寫翠鳥外形的段落,即便是班級中平時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也能準確地找到。

有的孩子甚至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翠鳥的外形。

(二)多媒體的動態效能夠幫助我們突破教學的重、難點,降低教學的難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我在教學《翠鳥》這課中,為了讓學生通過重點詞語體會翠鳥活動時的特點“愛貼著水面疾飛。才見它飛起,一眨眼它又輕輕地停在桅杆上了。”學生在理解“疾飛”時,聯絡上下文談到了此詞是“飛得快的意思”,藉助動態性就能體現得更具體,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三)圖、文、聲於一體,可以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

我在講述《讓我們蕩起雙槳》一課時,先讓學生聽這首曲子,學生結合歌詞邊聽邊想象。有個學生長這麼大還沒有坐過船,當聆聽到“小船兒輕輕漂盪在水中”這句時,情不自禁地說:“要是我能坐在上面就好了,可以感受漂盪的滋味。”聽完她的感慨,我說:“老師可以讓你藉助滑鼠先感受一下,以後生活中有機會,老師一定讓你真正地漂盪一次。”結果,班裡的很多坐過船的孩子也想和她一樣,為了不讓孩子們掃興,我讓他們(她們)都嘗試了。臨近下課時,一個很內向的孩子居然主動站起來誇獎了我:“今天的廖老師最漂亮。”我微笑地反問道:“我平時很醜嗎?”很多孩子說:“你平時也不醜,只是今天您特別照顧我們的情緒,我們很滿足。”

(四)大資訊量、大容量性,節省了空間與時間,提高了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拓展知識,為學生進一步發展創設和諧氛圍。

孩子們在學習對聯時,教師通過多媒體可以讓學生收集很多的對聯,並對對聯的特點有所瞭解,有的孩子居然愛上對對聯,利用課間十分鐘都在嘗試對對聯,這樣,可以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總之,多媒體教育技術在飛速發展,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越來越普遍,我們惟有加倍學習,運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多媒體教學,才能發揮它的最大優勢。編輯評語 多媒體教育技術在飛速發展,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越來越普遍,我們惟有加倍學習,運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多媒體教學,才能發揮它的最大優勢。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3

如今,利用計算機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達到資源共享。多媒體教學已成時尚。運用多媒體,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認識,也使課堂教學目的完成、教學難點的突破更省時、更省力、更有效。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此談談我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心得體會。

一、在多媒體教室上課,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於多媒體教學是集影象、聲音、圖片、文字、動畫,影視等多種媒體為一體,用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段向學生展示學習內容,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有了深厚的興趣,在教學中,老師講得輕鬆,學生學得自如,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很多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比較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多媒體教學以一種動態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在多種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開發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給學生一個更好的學習空間,在多姿多彩的圖片展示下,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的感覺,更能體會所學內容,這樣的新鮮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學生由於長時間坐著上課而帶來的疲備,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

三、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助於加快教學速度,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練習鞏固。在普通的教室裡上課,老師要用粉筆板書教學內容、習題、解題過程等,這樣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利用多媒體,預先製作好課件,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增加教學的密度;還可以即時反饋,體現反饋的廣度。

四、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深刻體會到它的優勢,從而促使我去認真學習計算機操作,學習製作課件,在網上收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成績。

總之,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合理利用好課堂時間,在相同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又促進我們老師學習,提高教學能力。當然我清醒地認識到它也有弊端,應該如何發揮它的用處,揚長弊短,這也是我所要思考的。

作為教師,身處這個物質文明和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社會,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技術再結合現代化的思想在教學中去勇於創新,探索出更好的教學方法。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把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長處,靈活地運用多媒體,讓它在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恰到好處的作用。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4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更新和完善,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通訊技術為標誌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普及和運用日益廣泛和深入。它不僅可以促進教學內容快速更新,緊跟科技發展步伐,使教學方式形象生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而且對教學資源的傳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積極作用。

眾所周知,多媒體能得以迅猛發展在於它具有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延伸課堂教學等等功能。優秀的多媒體課件適當運用於課堂教學,通過光、聲、色、像,渲染教學氛圍,構置特定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化靜為動,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顯示文字功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展示幾十甚至幾百個文字和圖形,這樣教師就不用花很多時間在課堂上板書,寫例題、畫例圖等,從而無形中增大了教學容量。

其二,對那些教師不能用語言詳盡描繪、圖片不能充分展示,實驗不易觀察之處,可利用多媒體,通過模擬、實驗重現,讓學生能更容易理解、掌握概念。

其三,校園網的建立和網際網路的開通,使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單一的課堂學習方式,教材及教師也不再是學習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通過教師講授及多媒體教學方式獲取知識,也可以通過多媒體網路課件,進行自主學習、自我測試、自我矯正,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創造機會,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課件活動,利用計算機進行小實驗、小製作,從而使課堂得到了延伸。

然而,由於執教者的教學經驗、電化教育水平存在差異,在實施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就表現出許多問題,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首先,在教學中重形式而輕內容。多媒體課件集聲音、影象、文字等多種資訊於一體,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了學生對多媒體課的極大興趣,於是很多教師便在這一方面大做__,在課件中集中了大量聲音影象資訊,並在課堂上充分運用。但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於學生想象力的發揮。譬如在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中,一位教師想讓學生計算幾道進位加法而設計一幅美麗的迷宮,在迷宮內寫出算式,然後問學生:“看哪個小朋友最先算出來?”沒幾個小朋友算出來,原因是大部分學生被那美麗的迷宮迷住了,這樣的多媒體課件就偏離了教學目標,沖淡了教學主題。

其次,重媒體而輕教師。有些多媒體教學課,會出現不分課程內容,過分依賴媒體技術,僵化地使用現代化媒體的現象。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除了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外,更重要的是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這種情感的交流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通常有語言手勢、肌體動作以及神態等等。而現在的有些多媒體教學缺少了教師的熱情參與,教師成為課件的放映員,學生成為缺乏活力的觀眾,課件成了一本供學生觀看的“課本”。既不利於學生集中注意力思考,又增加了學生視覺上的負擔,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很不利。我認為現代媒體只能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輔助手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是不應喪失的,現代教育技術是達到教學目的的手段之一。

鑑於以上原因,我認為在課件的設計和應用上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從實際出發,避免追求表面,處處濫用。多媒體計算機雖然具有多媒體、超媒體的功能,但在教學過程中它僅僅是一種媒體的作用,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所以課件的好壞應該體現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課件時,必須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那種為了趕時髦,為運用而運用的做法將會造成教學的失誤。使用多媒體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有一位教師在一堂課裡,僅使用了5分鐘的多媒體手段,然而,聽課的老師幾乎都認為那是一節最成功的多媒本教學課。可見媒體使用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因此,我認為從實際出發,處處不能濫用。

二、緊扣教材重點,避免隨意呈現,喧賓奪主。合理使用電腦多媒體,能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不容易觀察到的事物用媒體充分顯示出來,調動學生的視覺直觀功能,為突破難點創造出良好的氛圍。這樣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而動態的畫面與學生的思維活動緊密相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發揮,思維能力和空間的想象力得到發展。在不失時機發揮媒體作用的同時,還需考慮展示媒體的最佳時機,以最佳的方式呈現,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切不可隨意呈現,喧賓奪主。

多媒體技術的優越性是無與倫比的,運用得當可以使教學如虎添翼、錦上添花,使用不當也會事與願違。我們必須充分認識這一點,從國小學科的特點出發,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出發,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出發,從優化教學過程出發,嚴格遵循實用性原則、恰當性原則、綜合性原則、輔助性原則和啟發性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越性,使之逐步從幼稚走向成熟。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5

一、 找準最佳切入點。

所謂最佳切入點是指在最適宜的地方運用。課堂教學時,運用多媒體手段,有利於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深化。如教第十一冊第3課古詩《暮江吟》時,為了啟發引導學生理解詩意,我先讓學生找出詩句中難理解的詞“瑟瑟”和“可憐”,然後演示課件,讓學生在動聽樂曲配音中聽詩歌朗讀,觀察詩歌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歌的意境,通過學生看音像課件,並與課文對照,化難為易。教學中認真啟發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欣賞大自然從黃昏到晚上的美景,欣賞夕陽照射下江上半紅半綠的景色,領會深秋夜晚實在非常可愛,從而引導學生理解詩中的“瑟”實則是“綠”的意思,“可憐”則是“可愛”的意思。這樣,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想象力和分析力。又如教第13課《草原》,學生未見過一碧千里的草原景色,因而課文中“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到處翠流,輕輕流入雲際”等重點句學生較難理解,我利用多媒體手段,播放草原的風光課件,把一碧千里的草原景色帶進了課堂,稍一引導觀察,學生立即明白“並不茫茫”的意思是不朦朧,“流入雲際”實質上是因為草原廣大,遠望去,草原與天相接,那翠綠色的小草和天相擁抱,就有“流入雲際”之意境。這樣,學生從直觀的畫面上理解了課文中較抽象的知識,這對提高學習效果很有益處。

、抓住最佳時機.

最佳作用時機就是根據不同的教材確定多媒體使用的時機,以求得“四兩拔千斤”的作用。因為要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牢固掌握,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創造一個愉快的、直觀的學習情景,把學生“帶到”作者所描繪的環境中去,讓他們有如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習效果就最佳。如教第12課《鳥的天堂》一文,課文的第二部分寫的作者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景色。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讚美大榕樹表達的喜愛之情,學習靜態描寫的方法,我先放課件錄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投影幕上的美麗畫面,著重抓住畫中榕樹的枝、葉、根等幾種不同的景物特徵,啟發他們想象當時的情景,從中領略南國翠綠而美麗的.榕樹,然後體會“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句話的含義,就是讚美了生長茂盛的大榕樹,表達了作者對榕樹的喜愛之情。這樣,大多數學生都能根據畫中的景物,一下子就把第二部分的內容理解了。尤其足文中的一些詞語:“一簇”、“堆”、“不留縫隙”、“翠綠”、“顫動”,學生都從直觀現象得到感知,進而理解其意。

三、在必要的時候反覆用。

課件放映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從有限的播放時間中所得的影像是大多是朦朧的、淺顯的、模糊的,若要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或景物有個清晰的印象,教學時有必要反覆播放課件,再現人物形象或景物景象,以利於學生鞏固所學的內容。如《鳥的天堂》這篇課文第三部分重點是學習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的動態進行描述。我讓學生先找出本部分描寫動態的句子,然後板書中心詞“到處”、“應接不暇”、“興奮”等。緊接著,我再演示課件,讓學生聽著音樂,仔細觀察螢幕上小鳥活動的情景,細細品味描寫動態的詞語,提出問題:作者昨天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畫面?(演示榕樹靜態畫面特寫鏡頭),第二天作者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畫面?(再演示榕樹動態的鏡頭),學生憑藉課件鏡頭直觀的幫助,圖文結合,對榕樹動靜兩幅圖有較深的認識,對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有較深的理解,從而掌握了景物的動態和靜態的描寫方法。

四、恰當選擇媒體,當用則用

在現代教學中,選擇媒體不僅要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而且要根據教學條件和教學物件,充分考慮各種媒體的作用,利用其優點,讓不同媒體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利用投影就難於表現物體的運動過程及微觀世界,利用計算機技術為主的多媒體就能很輕鬆地解決此問題。但不是說傳統的電教媒體就沒什麼作為了,相反,只要恰當運用,同樣可以表現課堂教學內容。如:國小語文“刻舟求劍”的故事過程。通過在一張大的膠片上繪水紋,在一較小的膠片上繪上小船,在最小的膠片上繪上劍,而後將它們有機組合成動片。在教學中教師演示船的行進,使學生對整個過程一目瞭然,從而理解“刻舟求劍”的含義。此過程製作簡單,操作方便,學生理解起來也較形象直觀。可用計算機演示此過程,學生的注意力會轉移到教學內容以外的事物上,其效果反而不理想。因此,在教學中要走出誤區,以計算機為主的多媒體不能代替一切,利用CAI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講求實際,真正體現以計算機為主的多媒體的優越性,以提高教學的效果和效益為目標,不要單純去追求那些花哩胡哨的外在形式,能用則用,不牽強依附。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6

三年前我校開始使用暢言進行教學,通過使用暢言多媒體教學系統教學,我的感受很深,下面我就談談對使用暢言多媒體教學系統教學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暢言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系統功能多,作用大。

暢言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系統中有書架、目錄、隨寫版、橡皮擦、圖片,生字教學中包括拼音、筆順、部首、結構。還有放大,縮小,單頁雙頁切換,聚焦,顯示全屏等功能。例如:我在上《歡慶》這一課時,先點選書架,找到這一冊書,然後開啟電子課本。在進行生字教學時,我會先在資源庫中找到這個字的動畫演示。在教學時,就很方便,而且它讀音很準確,在擺筆順時,它形象直觀,能讓學生跟著筆順去做,有利於糾正孩子們的書寫錯誤。這樣學習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連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學會了生字,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厚。

二、上課教學氣氛活躍,教學方式多樣多媒體教學資源使用心得

以前我們用黑板上課,主要是老師在前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課堂氣氛沉悶,講的時間長了學生也就沒有什麼興趣,教學效果很不好。而暢言多媒體教學系統可以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呼叫需要的素材,而且資源庫中的資源非常多,可以根據需要靈活地進行編輯、組織、展示與控制,使教學的靈活性增加,學生有了更多的展示、表現、練習和合作的機會,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了,參與的方式更加多樣化了,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積極探索、主動建構的能力和意識,也有利於迴歸富有活力的課堂。電子白板的視覺效果還有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特點都為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了技術上的便利,促進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的形成。

三、教學方便,豐富了教學內容和資訊

以前上課,教師只是把課文內容展示給學生,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師精心設計的活動環節中去,課堂教學失去活力。而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授課,教師只需在白板上點選需要的工具或圖示,即可實現所需要的操作,且暢言互動式教學系統自身的介面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書寫板書的空白區域,教師可以當黑板使用,順應了教師的講課習慣,隨時就可以批註、儲存,使得授課自如。又由於暢言電子白板教學系統與各種軟體能很好地相容,其自帶資源庫中存放有各學科的文字、圖片、音訊、課件設計等等,教師可以靈活方便地引用所需的資訊資源和教學軟體,輕鬆的開啟PPT、word等教學文件,豐富了教學資訊。例如:我在上《紙船和風箏》一課時,利用電子課本中設計好的資源,開啟《紙船和風箏》的課文動畫,通過看動畫片,學生就把課文內容掌握住了,並且學生還很有興趣。電子課本中還有圖片,課件,音訊,和其他資源,我都進行了展示,所以,教學很方便,教學能達到預期效果。

四、及時反饋,有利於教師調控教學

暢言互動式教學系統中的練習題,可用於課堂上組織學生回答做題,生字,詞語,詩詞可以用暢言互動式教學系統評測,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計算機系統能迅速統計讀音準確度情況,教師根據學生讀音的準確度,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例如:這學期我班學生經常這樣對生字,詞語,詩詞進行測試,發現錯誤及時糾正,現在孩子們的語音和普通話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總之,暢言互動式教學系統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7

多媒體技術好啊!它給我們帶來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然而在具體的教學中,不少教師在認識與實踐上還存在著一些誤區。下面就談談對多媒體教學活動的一些膚淺的認識和感受。

一、多更新觀念,與時俱進

在我們身邊不少人認為運用多媒體教書是年輕人的事,自身已達到了一定的年齡,也就不需要學習了,或懶得去學習研究。殊不知,在基於計算機網路、通訊技術的教學環境中,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轉變,從傳統的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幫助者、促進者、啟發者,而學生的學習更注重對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利用評價,學習興趣也是教育產出之一,學生不再是傳統的積累型學生,而是現代的創新型學生,那麼作為教師,每一個人都要責無旁貸的跟上時代要求,嚴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難,作出表率,與學生一起學習、研究、創新,以終身學習者精神來鼓舞帶動學生。

二、多媒體教學,不獨用之

計算機是功能十分強大的工具,傳統的教學手段似乎都可以由它來代替。於是有人覺得有了計算機,黑板、粉筆也可以不要了,投影儀也可以不要了,幻燈機、錄音機、錄影機也都可以不要了。在不少人的眼裡計算機就等於是多媒體的同義詞,多媒體課就是用計算機上的課,多媒體課成了獨媒體課。有的課例甚至只有計算機在從頭到尾地唱戲,連老師的聲音都見不到了。

計算機確實擁有傳統教學工具的一切功能。但有必要讓計算機來代替一切嗎?錄影機、放錄影也很方便,把帶子往機子裡一塞就好了,幹嗎非要把錄影資料轉到計算機中去呢?計算機轉存影視檔案要花很多時間,考慮到效率和效益,這時間花得不值得。也有不少人喜歡把圖片轉存到計算機中去。多媒體室有實物投影儀的話,這樣的轉存也是在浪費時間。

舉個例子:某人要向快餐店訂快餐,打個電話,說一聲,電話放下,事情就辦妥了。如果那人是個電腦瘋子,他非選擇上網來訂購他的快餐。他得開機,移動滑鼠,點滑鼠,一步步進入特定的網站,再鍵入他要的物品名稱,然後確定,他這快餐才算是訂好了。從這例子我們學到什麼?電腦是什麼都能做,但不是什麼都非得讓電腦來做。當我們在設計課件的時候,一心想著什麼環節可以用計算機,那很容易覺得每個環節都可以用計算機。筆者的意見是,我們的思路應該反過來,應該想著什麼地方可以不用計算機,首先把沒必要使用計算機的地方確定好,剩下的就是可使用計算機的地方。能用別的工具達到預想的效果,就用別的工具。多媒體不等於獨媒體,能把計算機跟其它傳統媒體結合得好的課,才是真正好的多媒體課。如果只是把教材、教案、圖片簡單地‘搬’到電腦上,和放幻燈片有什麼區別?重形式而輕內容,用電腦玩花樣,使多媒體課件看上去像一塊塊美觀漂亮卻內容貧乏的黑板報。

三、多增強互動,服務教學

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師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誤,為圖方便,就讓計算機教師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上課時只需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這樣上出的課便是“流水課”,教師總要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引到電腦的既定流程上來。更有趣的是,筆者曾多次看到,由於教師在操作電腦時多按一次鍵,電腦便頓演“蒙太奇”手法,執教者尷尬不已。此類現象實在是多媒體教學的悲哀。究其根源,這實質上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演變成了“以電腦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不過更強化了教師的主動性和學生的被動性,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教學過程是由教和學兩方面構成的有機的、活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各種不同的情況甚至是一些事前難以預料的情況適時調整教學方案。因此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必須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充分考慮各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饋情況。在課件結構上,可採用模組化思想,變“線性結構”為“非線性結構”,同時注意增強課件的互動性及其介面的人性化,使課件流向能根據教學需要而隨意排程,還可適當增強課件的智慧化。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的作用。

四、多恰當運用,提高效率

多媒體豐富多彩的視聽效果,可以增強教學直觀性和生動性,在課堂設計和使用時,一些教師在追求豐富多彩的視聽和動畫效果時,容易忽略心理學中的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規律。在課件中過度採用與教學內容無直接關係的影象、音樂、動畫等,只會使學生把更多的無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畫面和悅耳的音樂上,而無法專心於這些畫面和音樂所蘊含的教學內容,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因此,在設計課件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適當選用多媒體效果,適時、適度地把聲音、動畫效果穿插於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應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課的重點、難點的突破上,每一堂課突破一、二個難點,解決一、二重點足矣,不要總想面面俱到,只要真正能把教師感到難以講清楚的問題用多媒體特有的優勢講清楚就可以了。比如四年級數學怎樣量角一教學環節,難點就是兩對齊,即量角器的零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對齊,量角器的中心與角的中心對齊。如果教師用正常的量角器在黑板上進行演示,將有很多的學生弄不明白或一知半解,若換上動畫演示,形象、生動地再現量的過程,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幫助學生理解,那麼這個難點就解決了。

眾所周知,多媒體以其暢通的資訊渠道,集光、影、資訊處理、傳遞、文字輸送等功能於一身,直面五彩繽紛的世界,為教學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正確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不當,就得不償失。從這個意義上說,多媒體就像一把“雙刃劍”。面對多媒體,我們不能“甘為他人作嫁衣”。廣大教師要做多媒體的真正主人,不要成為多媒體的套中人。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8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很多老師在利用多媒體優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嚐到了不少甜頭,而今天我想說的是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一些心得體會。

多媒體的優點很多,表現在教學上就是通過文字、圖形、影象、動畫、聲音和視訊等來輔助教學。比如,課堂的激趣匯入、情境朗讀、突破難點的動畫模擬演示、風俗民情的再現、趣味練習設計、單元複習以及專題學習的知識梳理等等,好處不勝列舉。現就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激趣匯入,效果事半功倍。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習一篇文章如何匯入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而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文章內容在空間上跨度很大,例如《離騷》這首詩歌是戰國時期的作品,不管是內容還是寫法都離我們相去甚遠。如果按照常規教學,一支粉筆,一本書很難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老師上課辛苦,學生也一臉茫然。相反如果能借助多媒體視訊輔助教學,讓學生時空倒轉置身體驗於楚國忠臣報國無門的氛圍當中,那麼對理解這篇文章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通過視訊畫面再現當時的生活情景結合聲情並茂的經典片段朗讀來匯入課文,就能立刻把屈原那種“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愛國激情與苦悶傳遞給學生,學生在這憂國的哀傷氛圍中,不用過多講解,就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基調。從而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新《語文課標》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而培養想象力是語文教師一項頭疼的工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在很多時候,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成了一句空喊的口號。如果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則輕而易舉的實現了這一教學目標。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老師在即將結束課文教學時,通過多媒體播放了音訊——“廚房交響曲”,鼓勵學生細心傾聽廚房發出的這些聲音,在傾聽中想象母親為自己忙碌早餐的情景。我們知道情感是想象力的動力,這樣的設計恰好觸動了學生的情感因子,激發學生急於表達的慾望,進而創造性地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這樣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促使學生想象的翅膀高飛遠揚,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不再是一句空話。

三、利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寫作修改。

作文幾乎可以說是語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學要著力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要提高語文寫作水平,關鍵是要讓學生自主寫作,自由表達,自主修改。葉聖陶向來反對寫作教學中“學生只管寫,老師只管改”的做法。他說:“教師給修改不如學生自己修改,學生個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而多媒體為學生共同修改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方法是每次寫作由學生推選一篇最好的文章出來共同修改。把要修改的文章輸入電腦文件,中間設定一條豎線把修改前和修改後的文章隔開,修改前的文章顯示在左邊,修改後的文章顯示在右邊。課堂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針對需要修改的語句語段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議,而電腦將這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痕跡及時地以動態演示的方式顯現出來,並且這些思維的痕跡在生生對話,師生對話中逐漸趨於完美,直至得出讓學生一致滿意的文章。這樣利用多媒體輔助,動態演示作文修改,學生在共同修改中取長補短,互相提高,享受到了學習帶來的快樂,這是傳統教學所無法給予的。

四、利用多媒體,單元複習、專題學習輕鬆有效。

葉聖陶先生說過:要學好語文,離不開基礎知識。而語文基礎知識零星分散在每一篇文章中。在學習一篇新的文章時,對於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大多停留在只要能疏通文章內容就停止的階段。要想深入理解,透徹掌握,還得在單元複習,專題學習中歸納運用。而在單元複習,專題學習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多媒體應成為首選的教學輔助工具。因為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文字、資料、圖象、動畫、聲音等素材提供給學生,既能大容量,高速度的儲存和傳遞相關教學資訊,又能比較系統地、完整地呈現語文基礎知識。這樣的學習學生學起來容易理解,輕鬆又有效。

五、利用多媒體,將時政新聞和語文教育緊密結合。

在課改的新形式下新課標極力倡導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與生活聯絡密切,拋開生活去談語文教育不太可能。特別是關乎國家大事,人民生活的時政新聞與語文教育之間更應該找到兩者的連結點。例如在《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篇文章裡我們認識了言行一致的聞一多先生。可是那段時間學生在學習方面很消極,有畏難情緒。為了教育學生做個言行一致的樂觀者,我特地播放了汶川地震中被困廢墟75小時的22歲少女被解救的視訊。當解救人員來救她時她笑著說:“我很高興我還活著,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的。”生死關頭的樂觀深深感染了學生,接著我讓學生就今後如何做個言行一致的樂觀者談了自己的看法。這樣巧妙的利用時政新聞視訊輔佐教學,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六、利用國家教育資源網,把語文課上得有聲有色。

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逐漸退出教學舞臺,新課程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正逐漸地成為教學的主流。而國家教育資源網以其“內容豐富,新穎別緻”的教學資源成為眾多教師必備的教學網路平臺。在這個平臺有教學需要的素材、資料、課件、還有專家上的公開課、有寓意深刻的漫畫、有奇形怪狀的文字、還有精妙絕倫的片斷。在這樣的教育資源網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尋找課堂教學中所需要的資源,從而最大化地實現我們的教學設想。例如在國家教育資源網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課件--《阿長與山海經》。該課件包含課文原文、作者簡介、相關資料、相關作品、相關網址以及課文學習、課文練習、還配有聲情並茂的原聲朗讀、疑難解答等環節。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設想有選擇地利用這課件來優化教學過程,把語文課上得有聲有色。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讓自己嚐到了甜頭,不過語文教學應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它只有在語文教學之中找到契合點才會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在教學運用中應把握好度,喧賓奪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巧妙的結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9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我國教育發展的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實施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它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發揮的作用愈來愈大。

通過在本校的培訓電腦一體機學習,電腦一體機的使用技能培訓,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在當今這個“瘋狂資訊化”的計算機時代,教育要實現現代化,首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形態要實現現代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改善教學環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和學習動機,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創新意識,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自動化、增強知識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本次培訓主要包括裝置的使用、案例展示、現場操作等內容。通過學習,我對資訊科技多媒體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體會到技術培訓勢在必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新的時代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培訓,否則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通過老師現場操作演示,讓我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從而讓我們的課堂更生動、更有新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創造性地發揮我們的課堂教學。

總之,電腦一體機對我們的教學真的是太神奇了,操作起來很方便、很實用。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一定要加強學習,多實踐操作,不斷提高一體機的實用技能,打造高效的課堂。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10

多媒體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形、影象、活動影像和聲音等多媒體資訊,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使計算機成為能以人類習慣的方式提供資訊服務的一種新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能給學生提供介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互動式學習環境,能給學生提供圖文聲並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還能讓學生按超文字方式組織與管理各種教學資訊和學科知識,這將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當前科技發展異常迅猛,每個人,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不斷學習。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利用多種媒體組合,優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參與和學習積極主動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首先通過自學及時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給學生提供自學條件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地學習。

當今社會要求教師本身徹底轉變自己的教育思想觀念:一方面改變過去的"應試教育"為現今的"素質教育";另一方面,要徹底改變老一套的"填鴨式教學法",也就是說弄清"教"與"學"的辯證關係,變老師主動"教"為學生主動"學"。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質,然後對學生"授之以漁",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教師要利用現有的現代化教學條件去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教師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的首選裝置。多媒體教學軟體集聲、光、動畫為一體,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眼、耳、手、腦等多種器官同時接受刺激,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更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恰當的教學情境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促使他們能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創設一種使學生主體參與,興趣濃厚的課堂教學學習氛圍是喚起學生主體參與的前提和保證。學生在愉快而輕鬆的學習氛圍中容易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並且能激發內在的學習要求。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往往離不開生動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體正是具有形聲、動畫兼備的優點,在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方面比其他媒體來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這一章的第一節"面積和麵積單位"時,首先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物體的表面後,再歸納出面積的含義。於是我先讓學生觸控桌面、書本面、文具盒的表面,而後用電腦出示一些物體,並讓學生用滑鼠點選這些物體的表面。點對的會得到電腦的誇獎:"真聰明,點對了!",同時觀察到物體的表面變成了另外一種顏色。而點錯的學生會聽到電腦的提示:"再看看,再來一次。"多媒體的這種設定不僅使做對的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也會使做錯的學生不氣餒從而產生積極尋求正確答案的意識。

二、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容易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在教學中,有些重點難點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少年兒童的生活經驗不豐富,觀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具體。因此教師要採用比較容易使學生接受的教學過程,達到知識的遷移。例如:在教學"1平方釐米"這個面積單位時,利用多媒體演示:先出現一條線段,並閃爍兩次,線段下面出現"1釐米"幾個字。然後由四個同樣是1釐米的線段圍成一個正方形,正方形下面顯示一句話"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最後整個正方形的內部閃爍兩次,並塗滿顏色。在"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這句話的後面顯示"它的面積是1平方釐米"。

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感受到"1釐米"是長度單位,是一條線.。而"1平方釐米"是一個面,是面積單位。這樣的對比演示,使學生把舊知識"長度"和新知識"面積"既區分開來又建立相互間的聯絡,使之系統化。教學面積單位的重點與難點就在於面積單位是測量物體表面的大小的尺子。學生往往會把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混淆在一起。經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學生在頭腦裡建立起自己的認知結構,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的特徵,強化了對新知識的印象。同時,教師也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完成了教學目標。

三、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容易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與學習的方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思維和操作形成。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多向思維的情境。因為它有聲形並茂,生動有趣的特點,提出與新知有關的問題後往往在新知與學生的求知心理之間製造矛盾衝突,進而激發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在這種情境之中會積極思考,在活動中會主動參與操作。

四、利用多媒體提供多層次的練習,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學空間,並能加大練習密度。

課堂練習是學生鞏固所學新知的重要環節。學生對所學新知的掌握情況也從課堂練習中體現出來。教師對課堂練習要精心設計,不但能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而且能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充分發揮多媒體圖文並茂的優勢,設計多層次的習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練習。在設計習題時,要照顧全體學生,就要把習題分成多層。一般來說,第一層是與所講例題相仿的練習,目的照顧比較差一點的學生;第二層是基本知識的變式練習,目的解決重、難點知識問題,照顧中等學生;第三層是要稍微動腦筋的思考性練習,目的照顧優秀學生。這種多層次的練習,讓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等生"吃得飽吃得好"。學生在做題時不但不感到乏味反而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老師也達到了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

總之,多媒體輔助教學有許多優勢。同時它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給孩子們一個享受快樂學習的機會,只有把多媒體輔助教學納入整體優化素質教育中,合理安排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特殊功能和藝術魅力,才能達到提高學生素質,優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11

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教學、資訊科技平臺等成為活躍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主要手段。“國培計劃”為提高教師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愜機。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每個教育者應不斷地加強,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不斷的開拓進取,勇於創新,才不至於被社會淘汰。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高科技的發展,需要老師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利用網上的教育資源為教學服務,促進學生的發展。

通過本次學習,我在瞭解了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之後,掌握了不少的教學設計新理念,有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教學方案及基本流程。本次培訓的實用性非常大,拓寬了我的知識面,培養了我們交流提問、互相學習、勤于思考、樂於研究的良好習慣。它不 “花架子”和“空頭理論”,而是讓我們學員確確實實有收穫,並將之應用到教學當中。 本次網路學習更新我的教學觀念,讓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更注意自己的教學態度、對學生的分析更徹底,比如說對教學的表現性評價就讓我學以致用等,會使我們的教學更精彩。 在我校的磨課活動中,我充分運用本次所學習的知識,選擇的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並自己設計出的PPT,在活動中得到老師們的一致好評。本次學習,我不僅在此平臺受益匪淺,還結交了不少的同行,在此,我感謝在本次培訓過程中給與我幫助的前輩,感謝你們給我許許多多的技術上的解惑。在培訓過程中,我積極嘗試與其他學員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注意到他們是如何處理教學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以及他們對教材的把握與處理。在培訓中,我們不斷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間的“相長”。學員們暢所欲言,提出的許多觀點和問題,都是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引起全體學員的一致共鳴的同時,大家的回答也給了我很好的啟示,對於我今後的教學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我愛上了網路,在網路上可以分享到平時在我們山區很難得到解決的問題,雖然沒有面對面的互動,但是很及時、很方便。 學習是辛苦勞累的,但是讓我享受了教育,收穫著快樂。通過培訓,我的教育技術理論和專業教學水平同時得到提升,使我懂得了只有不斷地為自己充電,才能適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現在的一桶水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我們要給孩子們注入源頭活水,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記錄下來。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動中研究,這將是我今後所追求的目標。 學習已經結束,有一種不捨。但結束培訓不是我們的最後,我們肩負著教育的使命,遠端教育帶給我的是一種新的理念,新的體驗,只有不斷參與各種形式的學習,才能不斷提高教師適應新形勢的能力,才能將新的教育形式應用於教學實踐。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12

當前,資訊科技的普及化使得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成為一種主流教學的方式,而多媒體課件是目前實施形象化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極大為我們提升了教與學的效率。從教育網心中得到的資料可知教學課件中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如下幾類:文字、流程圖、表格、線圖、結構圖形、實踐過程。在這幾個方面合理規劃地使用現代資訊科技,可以最大效果地吸引學生們,使他們更加喜聞樂見,從而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下面結合我個人的整個一學期的學習來探討一下對以上所述幾類教學素材在多媒體課件製作中的具體體現。

錄影片和動畫效果的處理

可以說錄影這種方式是對處理實踐過程的有效手段,實踐環節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無須多言,以往這一過程只能由教師口頭表述,具備條件的則可以在講臺上邊動手邊講解,或者帶領學生到現場授課。但很多實踐過程需要很大的代價甚至不可能帶領學生去完成,如參觀一個現代化工廠的產品製造過程,一個重要的實驗過程等等,這時可採用錄影裝置進行素材錄製。本學期內,我們學的了很多有用的辦法以及技巧可以更為精彩的實現這種模式------教師還可在電腦上對這些素材進行編輯處理,選擇關鍵的部分用於教學,使學生對整個過程更加清晰。另外,網上的錄影或動畫資料,以及光碟中的資料如果允許共享、不侵權的前提下,還可以在播放時用前述的抓圖軟體原樣“抓”下其中要用的一部分來,處理後嵌入到課件中。

雖然錄影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但是還是有很多情況不能用錄影的方法實現,如微觀粒子的運動、資訊的傳遞過程、巨集觀宇宙中星系的運動,機器工作時內部傳動系統的工作過程等等,如果能將一個過程用動畫表示出來,則無疑將使教學更有說服力,目前以繪製(或其它方法得到)的基本圖形為基礎進行深加工得到一份動畫片的技術也非常成熟了,常用的軟體就是我們已經接觸到的flash,動畫製作的原理很簡單(主要是製作關鍵幀、如何生成中間幀等),但製作過程卻很複雜,因是人工製作的,所以其播放速度快慢、出場順序,觀察角度、細節顯示及圖形效果等等都可人為控制,使學生更能體會“過程”和“細節”,在很多方面比錄影更具優勢,因而將是極有前途和必然發展的方向,在多媒體課件製作中應儘量多地採用,它也可以說是動態的許多圖形的組合,是圖形應用的高階階段。

另外,我在網上查詢的一些其他的資料,例如,字表的處理字表處理包含文字和表格兩方面的內容,在多媒體教學中對文字和表格的處理可以說能做到隨心所欲了,關鍵是看教師如何構思,以及對軟體功能的掌握程度。

文字的大小、字型、顏色、樣式甚至動態效果等都可隨意設定或更改,因此,將平常在黑板上板書的內容復現在多媒體課件中是毫無問題的。而且差錯少、正規,顯示速度快,課件製作者如有一定的美學基礎,製作效果可以令人賞心悅目。

雖然多媒體課件製作擁有許多優勢,但是仍然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⑴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學生不喜歡一次出現大段的文字,而喜歡逐句地呈現,以順應人的認知習慣和教師的授課節奏。傳統的教學法中教師一般是按順序講到哪寫到哪,但課件製作時這樣做卻需要非常細心和耐心。可以說是一個工程量很大的工作,尤其是教師的時間其實並不充裕。

⑵有些人喜歡在文字出現時對文字配以聲音效果或動畫效果,以期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趣味性,但若用得太濫,反而易引起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疲勞,效果適得其反。同樣的收集素材等等是一個耗時耗力的工作,與傳統的備課模式相比,有時這樣的工作會顯得事倍功半。⑶文字要儘量精煉,做到言簡意賅,同時要儘量多用圖例。傳統教學方法和教材受條件限制常是用“圖”來配文,文為主,圖為輔,而目前電腦繪圖能力極大地提高,可大量採用以“文”配“圖”的形式,即圖形為主要內容,而將文字作為註釋等進行輔助。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採用此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實圖形中蘊涵的知識資訊比文字更大,有些教學內容如果用文字來描述將很繁瑣,而用圖形表達更為直觀和形象生動,兒童認識世界首先是識“圖”而後才是認字,不正是這個道理嗎?

教學中少不了表格,表格這種呈現方式會使資訊變得簡練通透,因為它本身一般是很多資料的組合,傳統教學法中一般是讓學生對照書中的表格查閱資料,有了多媒體課件,可以將表格搬上投影螢幕。 學生可以直觀地觀察教師的查閱過程,也可以直接地觀察表格中標明出的知識要點。

所以在製作課件的時候要注意的是如何讓重點資料突出於其它資料醒目地顯示,這可以採用單元格填色等多種方法,而填色又可以有多種效果(如漸變色、逐漸填色,漸近漸遠、閃爍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表格中資料較多,受螢幕的大小限制,則可能單個數據小得不易讓後排的學生識別,這時可以將表格分解處理,或者先整體顯示,後區域性放大。

雖然多媒體課件製作開始越來越多的被使用,但是它本身仍舊存在一些缺陷,這使得我們在使用它的時候需要多加斟酌。

教學是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所進行的課堂活動。教師在課堂上所採用的任何教學手段都是為了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我們必須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精心篩選和運用適合的教學手段,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如板書、直觀教具的演示或類比等直接或間接方法能夠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就沒必要花大量的精力去設計課件。例如數學這一課程涉及很多公式的推導,採用多媒體的方式反而不如以黑板書寫的方式,更能夠讓學生清楚推導的過程,增強印象。濫用多媒體不僅讓授課老師加重備課的負擔,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一些教師製作的教學課件只是把書上的文字利用幻燈片的方式呈現出來,在課堂上照本宣科的念,並沒有科學地利用多媒體的圖文並茂、動靜結合等特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者增加條理性。幻燈片上出現過多的文字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視覺和心理的雙重疲倦甚至產

生牴觸情緒。所以設計課件時要避免出現過多文字,儘量以畫面、流程圖等方式進行表現,以體現多媒體課件生動活潑的特點。

多媒體課件可以利用聲音、影象、文字等帶來豐富多彩的視聽效果,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可以增強教學直觀性和生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有很多教師容易忽略心理學中的"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規律"。在多媒體課件中頻繁地出現與教學內容無關的畫面、聲音和小動畫,雖然能夠達到吸引學生興趣的目的,然而過於繁雜的畫面和動畫往往使學生分散注意力,不能專注於所學的內容,最終效果適得其反。因此,在設計課件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適當選用多媒體效果。要避免採用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動畫,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作為教師,作為面臨素質教育在全國全面推行的今天的教師,課件的製作已經是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它將使我們的教學工作更加走上現代化的模式,使學生的學習更加走上自主性、主動性,能更加體現學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面對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學生學習知識的多面性、廣泛性、自主性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靠一本教案,一支粉筆的教學方式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也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更不利於創造型人才的產生,所以課件製作方面的知識的瞭解和運用,勢在必行,更是十分必要的。

Flash製作的特點有以下幾點:第一、利用Flash製作的動畫是向量,不論你把它放大多少倍,都不會失真,保證了畫面的亮麗、清晰。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13

一、容易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幼兒對學習有了深厚的興趣,在教學中,老師講的輕鬆,幼兒學得自如。在教學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利用童易多媒體軟體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很多幼兒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比較直觀地、形象地展示在幼兒面前,使幼兒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符合幼兒認知特點。

看電視是一項幼兒喜歡的活動,老師只要說一聲:“請小朋友學本領了”,孩子們就會都安靜下來,等待老師開啟電視。

童易多媒體軟體教學就相當於播放電視片,電視畫面鮮明生動,活潑多變,刺激性強,特別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抽象單調的說教幼兒難以理解,而且容易疲勞,最終影響教育效果。而童易多媒體軟體教學能將較抽象的道理和要求,藉助畫面表達出來,非常具體。如:在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中,光對幼兒說比較抽象,難於理解,光憑老師用嘴巴講解於事無補,於是我們就選用了安全教育vcd,讓幼兒通過畫面來具體感知畫面的內容,讓他們通過觀看鏡頭,從而知道畫面上的人是怎麼做的?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使幼兒很快理解到小朋友也應該象他們一樣應該注意安全。又如:在繪畫《海底世界》教學活動中,可設計一個會動的畫面。當畫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魚在海底暢遊的優美畫面時,孩子們的情緒高漲,馬上就會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孩子們就更容易畫出各種魚的暢遊的畫面,而且充滿童趣。

四、運用童易多媒體軟體教學手段,可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從幼兒年齡特點出發,應當引導他們積極運用感官,主動的去感知很多認識事物。這一方面,童易多媒體軟體教學手段具有其它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無法比的優越性。一些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往往需要較長時間和一定的外界條件,若只是抽象的講解過程,幼兒只能被動的接受,無法獲得對這些過程的深入的認識,而童易多媒體軟體教學手段可以將其集中在一個向當短的時間內。如:小蝌蚪是怎樣變成小青蛙的?光靠說是不行的,用童易多媒體軟體教學手段,讓幼兒更直觀的瞭解到小蝌蚪的演變過程。從而更能理解好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內容。總之,利用童易多媒體軟體進行教學,既有助於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和教學效果,又促進我們老師學習,提高教學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各個領域和各個行業有著特殊的作用,利用計算機既提高工作效率,有可以達到資源共享。在此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 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只有幼兒有了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講的輕鬆,幼兒學的自如,在教學中遇到很多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 利用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幼兒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比較直觀形象的展現在小朋友面前,便於幼兒理解和接受。

三、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助於加快教學速度,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讓小朋友練習鞏固,在普通的課堂上,老師要用粉筆板書,這樣浪費時間,教學中常常出現完不成教學任務的情況,利用多媒體充分利用時間,也有效利用時間更好完成教學任務。

四、 通過多媒體教學,深刻體會;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從而促使我去認真學習計算機操作,學習製作課件,在網上收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以便於提高教學成績。

總之,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既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合理利用課堂時間,在相同的時間中學習更多的知識。由促進我們老師學習,提高教學能力。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14

當今教育,日新月異。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髮展、更新,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被應用到教學過程中,為教學活動衝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形象具體、生動活潑地表現教學內容,為實現教學最優化創造了條件。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多媒體技術給傳統教育帶來巨大影響,它改變了千百年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手段。改變以單調的教學手段、單純的教學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傳遞教學資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認知能力及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是我們每一位教師要面對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對推動教學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必將呈現出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採用這種教學手段,可將抽象內容具體形象化,複雜問題簡單化,並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學生傳遞教學資訊,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與效果。

1.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1)創造良好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學習的內在動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堅持不懈地進行學習。例如品德與社會學科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幾乎都是歷史知識,在網上搜一些相關歷史畫面,播放給學生,這樣講課即簡單明瞭,又富有啟發性,能有效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很好的效果。

(2)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政治課教學的關鍵,是要在教師主導作用的影響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兩者關係達到和諧統一,其中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能力的培養,應當是在主體意識支配下的自覺行動。例如高年級品德課《我愛祖國山和水》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插入一段影片《上學路上》通過多媒體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畫面,富有情感的聲音,再加上教師適時的恰當講解,能充分藉助視聽優勢,促使學生主動思考、不斷探求,並聯系自己找到解決中學生要履行哪些受教育的義務?從而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拓寬師生互動空間,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學生的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而其中教師的主導地位主要體現在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用教材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新課標下,品社課採用多媒體教學使師生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自己的事情自己幹中如何解決自立的重要性和自立對我們成長的意義這一問題時, 我選用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之一洪戰輝的視訊材料,對多媒體展示的材料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討論,對學生的回答,作簡要評述,這樣師生之間變為“零距離”,教學交流變成了情感交流、心靈交流。

2.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多媒體在課堂上的運用只有遵循品德與社會教學本身規律,選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材料,充分發揮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輔助作用,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標,我認為應注意兩點:

(1) 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性。在資訊科技與教學整合過程中,師生要明白資訊爆炸時代的特點,進行資訊節食,避免資訊汙染,即運用選擇性學習策略進行資訊篩選,做資訊的主人,不做資訊的奴隸。總之,品德課極強的現實性與時代性,要求其教學必須“與時俱進”,隨時根據社會的發展,特定的教學情況及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而重新調整、優化組合。因此,以靈活的教學內容要素補充相對固定的教材要素是一個必然結果,而資訊要素的加入,為政治課在現代化教學環境下注入新鮮的血液。當然,恰當地將多媒體運用到政治教學中並非易事,作為政治課教學的組織者──教師,要勇於探索、善於總結、精心設計、巧妙運用,使政治課教學在多媒體的支援下如添雙翼,以達到最佳效果。

(2) 課堂教學過程的適時性。在課堂教學中,並非整個教學過程都用多媒體就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應該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把握好該用時才用,用得恰到好處。有的教師過分追求全程效果,整節課從頭到尾都使用課件,電腦的播放替代了教師的講解,教師成了放映員,學生成了觀眾。譬如在講解時,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留給學生必要的思維空間,不能因多媒體成為學生思考注意力的分散因素,因此一般不宜頻頻使用課件。事實上,並不是每個教學環節都需要計算機輔助教學,常常只是在一節課的某個階段才使用電教手段。因此教師課前要周密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15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嘗試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在這一領域有了一些初淺的體會,以下試作一概括。

第一、語文教師應重視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資訊時代呼喚著語文教育技術的更新。多媒體的運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們只是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筆,或者再多上一張掛圖、一塊小黑板。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有些學生甚至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現代多媒體技術介入課堂,以它豐富的多媒體形式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充分展示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枯燥和乏味,豐富了學生的直觀感受,讓學生在無意識下主動、輕鬆地接受語文知識。科學研究資料證明:人們從語言訊號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而從圖象訊號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25%,如果同時使用這兩種傳遞知識的工具,就能夠接受知識內容的65%。多種媒體的綜合運用能拓寬教學時空,向學生提供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詳實、典型的具體經驗或感性材料,為思維活動的展開構築堅實基礎。多媒體的語文課件以課本內容為依託,藉助計算機採集、加工、儲存、輸出資訊極為快捷的優勢,對教學內容進行開放式的充實,,增加文字、聲音、圖形、圖象、動畫、視訊等,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效果也有了顯著的提高。現代化教學技術的加盟,必然將給過去沉悶的語文審美教學注入美的無限生機。新編初高中語文教學大綱都對現代教學手段的開發和利用做了很明確規定。由此可見,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語文教學,製作更好、更高質量的課件去適應教學要求,將逐漸成為語文教師的一項基本功。

第二、合理運用課件,教師角色不可異化。實現CAI教學,必須藉助課件。現在許多課件由計算機專業人士開發製作,他們缺乏一線的工作體驗,忽略教學過程設計的科學化,有的就是教材教參或習題集的搬家,而成為一堆語文文獻碟片化的資料庫。因此要運用所購課件,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以直觀實用為標準合理利用。不可硬搬進教室,或讓學生放任自流地去看資料庫,那樣達不到培養思維之目的。最好的方法是一線教師自己編制課件。可運用所購買課件的有用部分,再加進自已設計的內容,適時適當地呼叫以輔助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們會製作課件,但無論怎麼會製作課件,語文教師的定位還是語文教師,不是定位在我這堂課用沒用電腦,或是我是多麼善於製作課件上。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把握好分寸,不可捨本逐末,忽視了精心構思教學設計、合理使用教學方法,忽視了對學生的正確引導、激勵。要做到合理使用媒體,必須考慮以下幾個要求:1、目的性:即運用教學媒體要達到什麼教學目標。2、必要性:用和不用效果一樣的就不用,用了能提高教學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的才用。3。實效性:媒體運用要講求實際效果,不能只是簡單演示,走過場。

第三、上多媒體課應緊扣主題。學生的接受能力反應能力畢竟有限,過多的資料使他們目不暇接,一些重要的內容學生往往還未抄下來就一閃而過,不少多媒體課堂常出現學生的筆記不完整的情況。如果與課堂教學無關的插圖、動畫、音響充斥整個課件,刺激了學生的無意注意,嚴重地影響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注意力,學生表面看似興趣盎然,課堂看似活躍,但實際上教學的效果可能並不好。語文老師應尊重學科特點,製作課件時,切忌濫用畫面來代替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深入細緻的體驗和理解。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同時也注意到在運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多媒體教學的應用目的不在於給學生灌輸了多少知識,而在於側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應根據教學要求來進行課件設計這樣才有助於提高多媒體教學的質量。應關注學生接受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方法,是否有助於學生掌握理解文章。我們在製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必須充分認識多媒體課件的特性,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出發,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出發,從優化教學過程出發,嚴格遵循實用性原則,恰當性原則,綜合性原則,輔助性原則和啟發性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凸現出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越性,使之逐步從幼稚走向成熟,實現多媒體課件與語文教學的最佳整合。例如,在《蘇州園林》一文的教學中,我精心製作了課件,對於本課的重點—蘇州園林的圖畫美,我做了如下設計:首先通過錄像片段展示蘇州園林的美麗風光,讓學生從中直觀地感受出蘇州園林的美,引出了本課的教學內容。

第四、多媒體教學不是減輕了教師的勞動的強度,而是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多媒體課不是讓學生看電影。老師必須督促學生在上多媒體課時,牢牢抓住教學重點,勤于思考,學會記錄,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不要把教學的雙邊活動變成教師指揮課件播放、學生死盯螢幕的過程。如果學生得不到教師生動言語的誘導、形象神態的感染,從頭至尾只聽到音箱裡的聲音、看見銀幕上的影象;教師只顧忙著操作機器,播放事先製作好的課件,不能深入到學生中間瞭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那麼,課堂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例如:在《琵琶行》的教學中要充分而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首先,我們得找到一支感天動地、旋律跌宕起伏的琵琶曲,讓學生在欣賞中領會課文中的摹聲比喻;還可以配上一幅秋江月夜圖,去分析課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烘托。但對於這一千古名篇,顯然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教師巧妙地去"導"、去"引",去探尋江州司馬與琵琶女兩個人物的關係,去研究作者是怎樣刻畫兩個人物形象的,去思考何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當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最大限度確立的時候,教師的主導地位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認同。多媒體教學仍處於探索階段,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應著眼於其"輔助"作用,正確運用於課堂教學。如果喧賓奪主,把課堂變成毫無生機的"人機對話",或為追求時尚,藉此來譁眾取寵,裝點門面,將會使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失去其積極的意義。《語文課程標準》中多次提到"體驗"一詞,這個體驗包含很多的過程,其中不乏:動腦思考,動口讀說,動手寫做,調動全身感官表演。"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行乎動靜",進而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

第五、不要因製作課件耽誤了教學的常規工作。製作語文課件往往花去很多時間,本人在學習用Flash MX製作課件之初,一個課件要花十多個小時才能初步完成。如果想一鼓作氣盡快完成,就難免加班加點,甚至通宵達旦。以致上班時間疲憊不堪,影響了備課、批改作業等常規工作的正常進行。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有的老師一味地花時間在課件製作上,而忽略了教學過程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備課,他們錯誤地認為製作課件的過程便是備課的過程。而事實上,備課是尋找、搜尋、構造、備選教學方法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檢驗、評價、挑選滿意教學方案的過程。也可以說,備課是整個教學過程的總策劃和總設計,要備教材、備學生、備課堂,而製作課件只是設計教學區域性的過程,並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備課。由於當前語文科現成的共享課件很少,資料庫也並不健全,且大多數教師對於課件製作及電腦操作仍不甚熟練,準備一個課件往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很大的精力,因而不可能深入鑽研教材,分析瞭解學生情況,設計教學方法。

第六、多媒體輔助教學設計應給學生留出思考的餘地。僅僅採用直觀手段來組織教學,對學生思考力、想象力、聯想力是一種極大的限制。為避免此種弊端,常用的辦法是:①、藉助圖文資料,激發學生的想象。如簡介作者,可選取作者不同時期的照片,並配以文字資料的介紹。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去思考、去想象作者的生平事蹟及其精神品質,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簡介文章的寫作背景,擷取些背景資料,最好能配上聲音,引領學生進入作品的境界中去品讀作品。②、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供學生思考。為了使多媒體教學不至於束縛學生的思維,我們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供學生探討,不要求有標準答案,只要學生能暢所欲言,各圓其說就行。其實問題設計得好,多媒體手段更能啟發學生積極地思考,開拓思維空間,發展思維能力。如教讀課文《咬文嚼字》時,可以設計以下問題供學生思考以啟發學生髮表各自的見解:文中舉了多個例子各說明什麼道理?你同意作者的分析嗎?請說說各自的見解。

第七、語文多媒體輔助教學應努力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詩歌和散文情感豐富,意境優美,除了運用誦讀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時空造境。借用多媒體的光、影、聲、像等資訊傳達出形象而又具體的物象,再啟迪學生動用想象的翅膀,進入詩情畫意之中,品味詩文的美。戲劇作品則涉及到舞臺說明、人物的扮演和出場、環境的烘托等內容。借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舞美設計,燈光設計、音像設計等,使戲劇藝術能更好地體現出其作為綜合藝術的'特點,則有利於學生對戲劇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製作和使用課件應重視節奏美。節奏是一種音樂語言,它指各音在進行時的長短關係和強弱關係。教學的節奏美,表現在教學速度適度,對教材內容的處理與安排富有彈性,即有疏有密,有起有伏,有張有弛,就如音樂的節奏一樣,密的地方教學內容多,速度快,學生注意力要集中,疏的地方坡度緩,進度慢,讓學生靜觀默想,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特點。使用音樂要適當。音樂是人類心靈的詩章。真正的音樂,它所獨具的藝術魅力,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人們隨著音樂的律動,旋律的變幻起伏,或喜或悲,或驚或嘆。科學研究證明,人的左右大腦,各司其職,左右大腦的適時呼叫,有利於大腦的平衡發展,而音樂正促進了大腦的平衡使用。背景音樂,是多媒體課件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平時要積累較好的課件素材。課件素材包括圖片素材、聲音素材(尤其是課文朗讀)、文字素材等。只有平時積累了豐富的素材,製作課件時才能得心應手。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收集中學課文的朗讀錄音,與課文有關的圖片和背景知識(包括與課文有關的評論文、同一題材的文章等等)。這樣,製作課件時,若需要用到的素材便可信手拈來,方便地使用。比如把課文錄音匯入到課件中,可以省去了提錄音機和準備磁帶等一系列的麻煩事,而且朗讀的效果比用錄音機要好得多,更不會出現卡帶等現象。用多媒體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學生的感受就會具體、深刻得多。

第八、語文教學不可過多依賴多媒體技術。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使學生的口頭、書面表達規範、生動、有說服力。而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只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教學難以實現。而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閱讀教學是不可缺少的。學習語言,不用心讀是不會有收益的,而這一點多媒體幫不了多少忙。茅盾能背整部《紅樓夢》;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學典故錢鍾書能瞭如指掌,順手拈來;毛澤東深厚的古詩文功底,才使他文章佳句疊出,文采斐然。由此可見語文學習中閱讀的重要性。如果一味的想靠多媒體來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恐怕難以達到預期目標。語文課不是政治課,也不是藝術欣賞課。它和數、理、化等別的科學也不同。其它學科,師生雙方主要是在課上研究語言媒體所承載著的各種知識資訊,而語文則是研究承載各種資訊的語言媒體本身,研究語言媒體的組合規律,語文教學的終極任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文課的主要媒介只能是傳統的語言文字。多媒體技術中的聲、像、畫永遠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師生雙方的語言交流。有些東西,只可"意會",是很難用聲音和畫面來表現的。我們儘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營造氣氛,喚起情感,引導想象,但決不能用螢幕、畫面來代替文學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間遠遠大於直觀。我們在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同時,不能忽略語文學科本身具有的特點和傳統的教學規律,應該根據實際需要,尋找合適的切入點。CAI課件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必須著力渲染,對一些疑難的問題,關鍵的過程要側重設計處理,真正體現課件的長處和輔助教學的功能。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16

電腦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國小語文課的教學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手段。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而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它具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政治性,語文新課程強調要注重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通過運用中國語文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達到愛國主義的教育目的;二是實踐性,語文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三是綜合性,語文新課程強調通過綜合知識的運用,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而多媒體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工具恰恰具備了幫助實現新課程理念的作用。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能夠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活潑、逼真,有助於學生的發展。但在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手段的優勢,較好的實現語文新課程理念的教學目的,必須注意處理好以下五方面的系。

一、 要正確出處理教學目的與教學手段的關係。

在處理目的和手段的關係上,我認為始終要把目的放在首要位置上,讓多媒體手段為教學目的服務。新課程理念要求的教學目的是通過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精神和開放的視野。應該看到,我們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文課的教學,其主要目的是通過運用多媒體的方法,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從而達到語文課程的教學目的。因此,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必須始終圍繞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我在剛使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語文教時因使用多媒體技術不恰當,雖然花了許多工夫,但教學效果並不明顯。在這個問題上,我進行了多次的嘗試,使我體會到一是要把教學目的作為一條主線,始終貫穿於多媒體教學的始終,讓手段為目的服務,如果對實現教學目的幫助不大或不太一致的方面,不管技術如何精湛,手段如何美妙,都要忍痛割愛。多媒體手段有多種,有動畫,有聲音,可以運用影像,也可以運用模擬,在一堂具體的課程中,應該運用哪種手段,哪些手段多些,哪些手段少些,哪些手段先用,哪些手段後用,都要根據內容的需要,以服務教學目的為標準。例如在教學《麻雀》一課時,抽拉式幻燈片能很好地突破課文中的難點:“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學生很容易從演示中理解老麻雀救子心切的感情,體會比喻句的作用,且課堂教學中使用方便。所以,我就沒有費事費力地製作多媒體CAI課件。只有緊緊圍繞教學目的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才能到達教學目的,真正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

二、要正確處理運用多媒體和教師主導作用的關係。

在教學中,不論運用何種媒體,教師都處於主導地位,起著主導作用。多媒體為教師所用,教師要成為教學的設計者、主持者、示範者、及評價者,要將不同媒體在不同情況下的功能進行比較,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學生的情況精心選擇,恰當運用媒體。如我在教學《海底世界》時,為學生提供景物錄影,向學生展示自然景物,用媒體創設情景,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獲得真實的感受。

使用電教媒體時,教師要牢牢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根據教學實際、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的選用媒體,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他們所要學習的方面,達到所要學習的目標。如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我用電視、錄影等動態的畫面媒體;如為激發學生的情感,我交叉使用多種媒體;如為了解決重點、難點,我運用幻燈、投影教學。

三、要正確處理運用媒體和學生認知規律的關係。

電教媒體的運用必須遵循學生的認識事物的規律。國小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多媒體手段可以以鮮明的形象為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架起“橋樑”,從而放緩坡度,逐步攀登陡坡。如《小站》一課,我指導學生觀察畫面時,因畫面上景物太多,學生不容易抓住重點,我設計了一套三層的複合投影片,把平面的圖畫分成了若干的層次,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按方位順序細緻觀察畫面,幫助學生掌握景物的方位順序,從而記憶課文內容。這對學生以後按方位順序觀察事物、學習寫景有很大的幫助。

四、要正確處理教師講解與多媒體演示的關係。

教師講授與多媒體演示的關係,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為中心,通過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的智慧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有它獨到之處,這既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有利於營造創新的氛圍,對教師授課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忘記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必須把多媒體教學與教師的講授有機結合起來,讓機器為人服務。在教學過程中之所以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一是因為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和學生相互交流的過程,通過教學活動,教師不僅可以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會通過自身的人格力量影響學生,促進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這個作用是計算機及其多媒體手段不能替代的;二是多媒體的運用本身離不開人的操作,無論是教學設計、軟體製作或教學演示。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手段時,不能忘記自己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新課程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五、要處理好教學過程中學生技能性發展和品德性修養的關係。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接班人上。多媒體教學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接班人無疑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多媒體提供的全方位、超前性的理念深深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多媒體能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促進優良品格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培養人文素質。我們現在意義上的專,不僅僅是以前所說的專,而是具有現代意識、現代科學知識、現代技能的體現。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上,對培養合格人才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這種合格人才的根本在於政治上的合格。多媒體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比如可以通過多媒體先進的技術,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展示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從而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因此我們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新語文教學中,必須在注意技能性發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

總之,要實現新課程、尤其是語文新課程的教學目的,要積極運用多媒體的現代科學技術,達到培養學生自主性、開拓性、綜合性發展的目的。這是近幾年來我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的一些體會。

語文多媒體教學心得體會範文4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很多老師在利用多媒體優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嚐到了不少甜頭,而今天我想說的是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一些心得體會。

多媒體的優點很多,表現在教學上就是通過文字、圖形、影象、動畫、聲音和視訊等來輔助教學。比如,課堂的激趣匯入、情境朗讀、突破難點的動畫模擬演示、風俗民情的再現、趣味練習設計、單元複習以及專題學習的知識梳理等等,好處不勝列舉。現就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激趣匯入,效果事半功倍。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習一篇文章如何匯入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而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文章內容在空間上跨度很大,例如《離騷》這首詩歌是戰國時期的作品,不管是內容還是寫法都離我們相去甚遠。如果按照常規教學,一支粉筆,一本書很難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老師上課辛苦,學生也一臉茫然。相反如果能借助多媒體視訊輔助教學,讓學生時空倒轉置身體驗於楚國忠臣報國無門的氛圍當中,那麼對理解這篇文章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通過視訊畫面再現當時的生活情景結合聲情並茂的經典片段朗讀來匯入課文,就能立刻把屈原那種“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愛國激情與苦悶傳遞給學生,學生在這憂國的哀傷氛圍中,不用過多講解,就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基調。從而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新《語文課標》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而培養想象力是語文教師一項頭疼的工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在很多時候,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成了一句空喊的口號。如果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則輕而易舉的實現了這一教學目標。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老師在即將結束課文教學時,通過多媒體播放了音訊——“廚房交響曲”,鼓勵學生細心傾聽廚房發出的這些聲音,在傾聽中想象母親為自己忙碌早餐的情景。我們知道情感是想象力的動力,這樣的設計恰好觸動了學生的情感因子,激發學生急於表達的慾望,進而創造性地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這樣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促使學生想象的翅膀高飛遠揚,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不再是一句空話。

三、利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寫作修改。

作文幾乎可以說是語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學要著力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要提高語文寫作水平,關鍵是要讓學生自主寫作,自由表達,自主修改。葉聖陶向來反對寫作教學中“學生只管寫,老師只管改”的做法。他說:“教師給修改不如學生自己修改,學生個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而多媒體為學生共同修改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方法是每次寫作由學生推選一篇最好的文章出來共同修改。把要修改的文章輸入電腦文件,中間設定一條豎線把修改前和修改後的文章隔開,修改前的文章顯示在左邊,修改後的文章顯示在右邊。課堂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針對需要修改的語句語段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議,而電腦將這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痕跡及時地以動態演示的方式顯現出來,並且這些思維的痕跡在生生對話,師生對話中逐漸趨於完美,直至得出讓學生一致滿意的文章。這樣利用多媒體輔助,動態演示作文修改,學生在共同修改中取長補短,互相提高,享受到了學習帶來的快樂,這是傳統教學所無法給予的。

四、利用多媒體,單元複習、專題學習輕鬆有效。

葉聖陶先生說過:要學好語文,離不開基礎知識。而語文基礎知識零星分散在每一篇文章中。在學習一篇新的文章時,對於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大多停留在只要能疏通文章內容就停止的階段。要想深入理解,透徹掌握,還得在單元複習,專題學習中歸納運用。而在單元複習,專題學習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多媒體應成為首選的教學輔助工具。因為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文字、資料、圖象、動畫、聲音等素材提供給學生,既能大容量,高速度的儲存和傳遞相關教學資訊,又能比較系統地、完整地呈現語文基礎知識。這樣的學習學生學起來容易理解,輕鬆又有效。

五、利用多媒體,將時政新聞和語文教育緊密結合。

在課改的新形式下新課標極力倡導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與生活聯絡密切,拋開生活去談語文教育不太可能。特別是關乎國家大事,人民生活的時政新聞與語文教育之間更應該找到兩者的連結點。例如在《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篇文章裡我們認識了言行一致的聞一多先生。可是那段時間學生在學習方面很消極,有畏難情緒。為了教育學生做個言行一致的樂觀者,我特地播放了汶川地震中被困廢墟75小時的22歲少女被解救的視訊。當解救人員來救她時她笑著說:“我很高興我還活著,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的。”生死關頭的樂觀深深感染了學生,接著我讓學生就今後如何做個言行一致的樂觀者談了自己的看法。這樣巧妙的利用時政新聞視訊輔佐教學,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六、利用國家教育資源網,把語文課上得有聲有色。

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逐漸退出教學舞臺,新課程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正逐漸地成為教學的主流。而國家教育資源網以其“內容豐富,新穎別緻”的教學資源成為眾多教師必備的教學網路平臺。在這個平臺有教學需要的素材、資料、課件、還有專家上的公開課、有寓意深刻的漫畫、有奇形怪狀的文字、還有精妙絕倫的片斷。在這樣的教育資源網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尋找課堂教學中所需要的資源,從而最大化地實現我們的教學設想。例如在國家教育資源網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課件--《阿長與山海經》。該課件包含課文原文、作者簡介、相關資料、相關作品、相關網址以及課文學習、課文練習、還配有聲情並茂的原聲朗讀、疑難解答等環節。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設想有選擇地利用這課件來優化教學過程,把語文課上得有聲有色。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讓自己嚐到了甜頭,不過語文教學應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它只有在語文教學之中找到契合點才會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在教學運用中應把握好度,喧賓奪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巧妙的結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語文多媒體教學心得體會範文5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嘗試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在這一領域有了一些初淺的體會,以下試作一概括。

第一、語文教師應重視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資訊時代呼喚著語文教育技術的更新。多媒體的運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們只是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筆,或者再多上一張掛圖、一塊小黑板。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有些學生甚至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現代多媒體技術介入課堂,以它豐富的多媒體形式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充分展示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枯燥和乏味,豐富了學生的直觀感受,讓學生在無意識下主動、輕鬆地接受語文知識。科學研究資料證明:人們從語言訊號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而從圖象訊號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25%,如果同時使用這兩種傳遞知識的工具,就能夠接受知識內容的65%。多種媒體的綜合運用能拓寬教學時空,向學生提供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詳實、典型的具體經驗或感性材料,為思維活動的展開構築堅實基礎。多媒體的語文課件以課本內容為依託,藉助計算機採集、加工、儲存、輸出資訊極為快捷的優勢,對教學內容進行開放式的充實,,增加文字、聲音、圖形、圖象、動畫、視訊等 , 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效果也有了顯著的提高。現代化教學技術的加盟,必然將給過去沉悶的語文審美教學注入美的無限生機。新編初高中語文教學大綱都對現代教學手段的開發和利用做了很明確規定。由此可見,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語文教學,製作更好、更高質量的課件去適應教學要求,將逐漸成為語文教師的一項基本功。

第二、合理運用課件,教師角色不可異化。實現CAI教學,必須藉助課件。現在許多課件由計算機專業人士開發製作,他們缺乏一線的工作體驗,忽略教學過程設計的科學化,有的就是教材教參或習題集的搬家,而成為一堆語文文獻碟片化的資料庫。因此要運用所購課件,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以直觀實用為標準合理利用。不可硬搬進教室,或讓學生放任自流地去看資料庫,那樣達不到培養思維之目的。最好的方法是一線教師自己編制課件。可運用所購買課件的有用部分,再加進自已設計的內容,適時適當地呼叫以輔助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們會製作課件,但無論怎麼會製作課件,語文教師的定位還是語文教師,不是定位在我這堂課用沒用電腦,或是我是多麼善於製作課件上。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把握好分寸,不可捨本逐末,忽視了精心構思教學設計、合理使用教學方法,忽視了對學生的正確引導、激勵。要做到合理使用媒體,必須考慮以下幾個要求:1.目的性:即運用教學媒體要達到什麼教學目標。2.必要性:用和不用效果一樣的就不用,用了能提高教學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的才用。3.實效性:媒體運用要講求實際效果,不能只是簡單演示,走過場。

第三、上多媒體課應緊扣主題。學生的接受能力反應能力畢竟有限,過多的資料使他們目不暇接,一些重要的內容學生往往還未抄下來就一閃而過,不少多媒體課堂常出現學生的筆記不完整的情況。如果與課堂教學無關的插圖、動畫、音響充斥整個課件,刺激了學生的無意注意,嚴重地影響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注意力,學生表面看似興趣盎然,課堂看似活躍,但實際上教學的效果可能並不好。語文老師應尊重學科特點,製作課件時,切忌濫用畫面來代替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深入細緻的體驗和理解。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同時也注意到在運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多媒體教學的應用目的不在於給學生灌輸了多少知識,而在於側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應根據教學要求來進行課件設計這樣才有助於提高多媒體教學的質量。應關注學生接受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方法,是否有助於學生掌握理解文章。我們在製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必須充分認識多媒體課件的特性,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出發,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出發,從優化教學過程出發,嚴格遵循實用性原則,恰當性原則,綜合性原則,輔助性原則和啟發性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凸現出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越性,使之逐步從幼稚走向成熟,實現多媒體課件與語文教學的最佳整合。例如,在《蘇州園林》一文的教學中,我精心製作了課件,對於本課的重點—蘇州園林的圖畫美,我做了如下設計:首先通過錄像片段展示蘇州園林的美麗風光,讓學生從中直觀地感受出蘇州園林的美,引出了本課的教學內容。

第四、多媒體教學不是減輕了教師的勞動的強度,而是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多媒體課不是讓學生看電影。老師必須督促學生在上多媒體課時,牢牢抓住教學重點, 勤于思考,學會記錄, 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不要把教學的雙邊活動變成教師指揮課件播放、學生死盯螢幕的過程。如果學生得不到教師生動言語的誘導、形象神態的感染,從頭至尾只聽到音箱裡的聲音、看見銀幕上的影象;教師只顧忙著操作機器,播放事先製作好的課件,不能深入到學生中間瞭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那麼,課堂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例如:在《琵琶行》的教學中要充分而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首先,我們得找到一支感天動地、旋律跌宕起伏的琵琶曲,讓學生在欣賞中領會課文中的摹聲比喻;還可以配上一幅秋江月夜圖,去分析課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烘托。但對於這一千古名篇,顯然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教師巧妙地去“導”、去“引”,去探尋江州司馬與琵琶女兩個人物的關係,去研究作者是怎樣刻畫兩個人物形象的,去思考何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當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最大限度確立的時候,教師的主導地位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認同。 多媒體教學仍處於探索階段,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應著眼於其“輔助”作用,正確運用於課堂教學。如果喧賓奪主,把課堂變成毫無生機的“人機對話”,或為追求時尚,藉此來譁眾取寵,裝點門面,將會使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失去其積極的意義。《語文課程標準》中多次提到“體驗”一詞,這個體驗包含很多的過程,其中不乏:動腦思考,動口讀說,動手寫做,調動全身感官表演。“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行乎動靜”,進而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

第五、不要因製作課件耽誤了教學的常規工作。製作語文課件往往花去很多時間,本人在學習用Flash MX 製作課件之初,一個課件要花十多個小時才能初步完成。如果想一鼓作氣盡快完成,就難免加班加點,甚至通宵達旦。以致上班時間疲憊不堪,影響了備課、批改作業等常規工作的正常進行。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有的老師一味地花時間在課件製作上,而忽略了教學過程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備課,他們錯誤地認為製作課件的過程便是備課的過程。而事實上,備課是尋找、搜尋、構造、備選教學方法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檢驗、評價、挑選滿意教學方案的過程。也可以說,備課是整個教學過程的總策劃和總設計,要備教材、備學生、備課堂,而製作課件只是設計教學區域性的過程,並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備課。由於當前語文科現成的共享課件很少,資料庫也並不健全,且大多數教師對於課件製作及電腦操作仍不甚熟練,準備一個課件往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很大的精力,因而不可能深入鑽研教材,分析瞭解學生情況,設計教學方法。

第六、多媒體輔助教學設計應給學生留出思考的餘地。僅僅採用直觀手段來組織教學,對學生思考力、想象力、聯想力是一種極大的限制。為避免此種弊端,常用的辦法是:①、藉助圖文資料,激發學生的想象。如簡介作者,可選取作者不同時期的照片,並配以文字資料的介紹。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去思考、去想象作者的生平事蹟及其精神品質,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簡介文章的寫作背景,擷取些背景資料,最好能配上聲音,引領學生進入作品的境界中去品讀作品。②、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供學生思考。為了使多媒體教學不至於束縛學生的思維,我們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供學生探討,不要求有標準答案,只要學生能暢所欲言,各圓其說就行。其實問題設計得好,多媒體手段更能啟發學生積極地思考,開拓思維空間,發展思維能力。如教讀課文《咬文嚼字》時,可以設計以下問題供學生思考以啟發學生髮表各自的見解:文中舉了多個例子各說明什麼道理?你同意作者的分析嗎?請說說各自的見解。

第七、語文多媒體輔助教學應努力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詩歌和散文情感豐富,意境優美,除了運用誦讀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時空造境。借用多媒體的光、影、聲、像等資訊傳達出形象而又具體的物象,再啟迪學生動用想象的翅膀,進入詩情畫意之中,品味詩文的美。戲劇作品則涉及到舞臺說明、人物的扮演和出場、環境的烘托等內容。借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舞美設計,燈光設計、音像設計等,使戲劇藝術能更好地體現出其作為綜合藝術的特點,則有利於學生對戲劇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製作和使用課件應重視節奏美。節奏是一種音樂語言,它指各音在進行時的長短關係和強弱關係。教學的節奏美,表現在教學速度適度,對教材內容的處理與安排富有彈性,即有疏有密,有起有伏,有張有弛,就如音樂的節奏一樣,密的地方教學內容多,速度快,學生注意力要集中,疏的地方坡度緩,進度慢,讓學生靜觀默想,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特點。使用音樂要適當。音樂是人類心靈的詩章.真正的音樂,它所獨具的藝術魅力,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人們隨著音樂的律動,旋律的變幻起伏,或喜或悲,或驚或嘆。科學研究證明,人的左右大腦,各司其職,左右大腦的適時呼叫,有利於大腦的平衡發展,而音樂正促進了大腦的平衡使用。背景音樂,是多媒體課件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平時要積累較好的課件素材。課件素材包括圖片素材、聲音素材(尤其是課文朗讀)、文字素材等。只有平時積累了豐富的素材,製作課件時才能得心應手。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收集中學課文的朗讀錄音,與課文有關的圖片和背景知識(包括與課文有關的評論文、同一題材的文章等等)。這樣,製作課件時,若需要用到的素材便可信手拈來,方便地使用。比如把課文錄音匯入到課件中,可以省去了提錄音機和準備磁帶等一系列的麻煩事,而且朗讀的效果比用錄音機要好得多,更不會出現卡帶等現象。用多媒體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學生的感受就會具體、深刻得多。

第八、語文教學不可過多依賴多媒體技術。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使學生的口頭、書面表達規範、生動、有說服力。而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只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教學難以實現。而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閱讀教學是不可缺少的。學習語言,不用心讀是不會有收益的,而這一點多媒體幫不了多少忙。茅盾能背整部《紅樓夢》;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學典故錢鍾書能瞭如指掌,順手拈來;_深厚的古詩文功底,才使他文章佳句疊出,文采斐然。由此可見語文學習中閱讀的重要性。如果一味的想靠多媒體來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恐怕難以達到預期目標。語文課不是政治課,也不是藝術欣賞課。它和數、理、化等別的科學也不同。其它學科,師生雙方主要是在課上研究語言媒體所承載著的各種知識資訊,而語文則是研究承載各種資訊的語言媒體本身,研究語言媒體的組合規律,語文教學的終極任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文課的主要媒介只能是傳統的語言文字。多媒體技術中的聲、像、畫永遠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師生雙方的語言交流。有些東西,只可“意會”,是很難用聲音和畫面來表現的。我們儘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營造氣氛,喚起情感,引導想象,但決不能用螢幕、畫面來代替文學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間遠遠大於直觀。我們在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同時,不能忽略語文學科本身具有的特點和傳統的教學規律,應該根據實際需要,尋找合適的切入點。CAI課件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必須著力渲染,對一些疑難的問題,關鍵的過程要側重設計處理,真正體現課件的長處和輔助教學的功能。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17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隨著科學技術的革命,新生事物層出不窮。而由於大眾傳播媒介技術的現代化、資訊的迅速,使孩子們的見聞更廣了,懂得的事情更多了。我覺得,要使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內容和方法富有時代氣息,以適應孩子發展的需要,有必要在幼兒園開展各項教育活動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知識,以拓寬幼兒的視野,豐富幼兒的知識,開發幼兒的潛能。我認為適時、適量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對活躍課堂氛圍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還可以幫助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因此,我覺得運用多媒體教學來優化教育活動勢在必行。

一、多媒體教學的運用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看電視是一項幼兒喜愛的活動,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活動中,老師只要說一聲:“下面要請小朋友看電視了!”活動室裡就會很快安靜下來,小朋友也會很自然地瞪大眼睛,挺直身體坐好,等待老師把電視開啟。多媒體教學就相當於播放電視片。在幼兒時期,幼兒的無意注意和無意識記都佔優勢,電視畫面鮮明生動、活動多變、刺激強烈,很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和被識記。心理研究表明:如果能將識記任務和幼兒感興趣的活動聯絡在一起,那麼識記的積極性和有意性會明顯提高,識記效果也更好。而且鏡頭中推、拉、特寫、定格、慢進等等手段的運用可使原來細微的、看不清的或被幼兒忽略的地方,變得清晰、醒目,便於幼兒觀察和記憶。

幼兒期的思維主要藉助於具體形象來進行的,而不是以概念判斷推理來進行。抽象單調的說教幼兒不僅不易理解,而且容易疲勞,最終影響教育效果。而多媒體教學能將較為抽象的道理或要求,藉助畫面表達出來,非常具體。例如:在對幼兒進行熱愛“國旗”的教育中,“尊敬國旗”對幼兒來說比較抽象,難於理解。光憑我們老師用嘴巴講解於事無補。於是我們就選用了《升國旗》的電視教學片,讓幼兒通過畫面來具體感知畫面的內容。讓他們通過觀看鏡頭,從而知道畫面上的人是怎麼做的?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使幼兒很快理解到小朋友也應該象他們一樣尊敬國旗。又如:在繪畫《戲水》教學活動中,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個可視、可動的活動畫面:當畫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人的游泳姿態,以及沙灘的美麗景色時,孩子們的情緒高漲。馬上聯想到自己在夏天去游泳時的場面。在直觀圖片的影響下,幼兒看了以後興趣倍增,他們好象覺得親身來到了沙灘上一樣。實際操作時,他們迅速地、創造性地畫出了各種戲水圖。真是栩栩如生,充滿童趣。

二、形象生動的課件感染力強,能激起幼兒強烈的興趣,擴大幼兒的認識範圍。多媒體課件不僅有鮮豔的色彩、生動的形象,而且還配有悅耳的音樂和富有感染力的音響,可以說是集形、聲、色為一體,幼兒可以邊聽、邊看、邊娛、邊想,極易產生相應的情緒體驗。幼兒認識世界是從認識周圍的事物開始的。幼兒教育的花草樹木、家鄉的名勝建築、風土人情都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這些內容可以通過觀察和參觀、遊戲和故事等形式進行。

但是,現在的小朋友,他們的求知慾望並不滿足於認識周圍的事物。他們從大眾傳播媒介中獲得的祖國各地以及海底、天空的新鮮事物,都能使他們產生進一步的探究的好奇心。而多媒體教學就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把孩子們帶到遙遠的空間,使他們身臨其境,象認識周圍事物一樣去感受平時感受不到、認識不到的事物,從而擴大幼兒的認識範圍。例如:大班幼兒在認識動物時,為了讓幼兒從認識常見的動物範圍裡跳出來,把他們的視野擴大到廣闊的天空、浩瀚的海洋、無垠的沙漠,我們根據電視片《動物世界》中的《動物的尾巴》,製作、選緝了幼兒能在動物園裡見到的猴子、孔雀以及一般難以看到的巨鯨和袋鼠。幼兒以濃厚的興趣、好奇的眼光,集中注意地觀察著,思考著各種動物的尾巴有什麼不同?它們各自有著什麼功能?當活動結束時,教師留給了孩子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動物的身上還有哪些有趣的東西?”進一步激發幼兒去探究動物的奧祕。課件把時空濃縮和搬遷,世界在課件裡展現。好的教材,能化遠為近、化大為小、跨越時空,擴大幼兒的認知領域。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促進幼兒智力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資料表明,幼兒時期是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但是幼兒的大腦功能並不成熟,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不平衡,單調而過久的興奮容易引起幼兒的疲勞,因此幼兒教育特別要研究方式。烏申斯基說:“兒童是用顏色、形狀、形象來思維的,因此藉助直觀事物,會更容易、可更鞏固地學習一切。”多媒體教學能使客觀事物的形、聲、色多種刺激同時直接地作用於幼兒的視覺、聽覺感官,從而引發幼兒的注意和興奮,促進幼兒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原來彼此孤立的事物,通過組合和拼接,使他們之間產生一定的順序和聯絡,這樣更有利於幼兒從對事物的“點”的認識跨越到認識事物的“線”的認識,這對發展幼兒思維是十分重要的,又十分有利的。如“認識四季”的總結性談話。雖然幼兒對四季中的事物特點已有認識,但他們對時間概念的認識是很抽象的,往往只能與當時所發生的事件聯絡起來,而對過去和將來的事物的“印象”容易混淆或遺忘。我們採用了活動投影片的教學方法,既突出四季事物的特點,又按春、夏、秋、冬的次序拼接起來。

在活動過程中,我們提供了四個季節的“點”態資訊,如:春季(楊樹、小草發芽、花兒綻開、燕子飛來、蝴蝶飛來飛去);夏季(烈日、青蛙呱呱叫、荷花翩翩起舞、樹葉茂盛、穿夏裝的小朋友);秋季(金色田野、樹上結滿果子、樹葉飄動);冬季(光禿禿的樹幹、雪花飄飄悠悠落下、小朋友溜冰等),並且從提供的“點”態資訊開始,啟發幼兒補充,想象春、夏、秋、冬還有哪些現象?孩子們展開了活躍的發散思維。在此基礎上再把“點”態資訊發展成為“線”態資訊,孩子們能夠概括出的四季變化是:長出嫩綠葉子——濃密的葉子——枯黃的葉子——樹幹光禿禿;概括出的四季花的情況是:桃花開放——荷花翩翩起舞——菊花五顏六色——臘梅花陣陣清香;概括出動物四季的活動:燕飛來——小青蛙,知了活躍——蟋蟀鳴叫,螞蚱蹦跳——青蛙冬眠;概括出人在四季的活動:春遊、春耕——游泳——拾落葉、秋收——堆雪人、溜冰。由“點”狀思維到“線”狀思維。這說明幼兒思維能力已得到了發展。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應當引導他們積極運用感官,主動地去感知很認識事物。這一方面,多媒體教學手段具有其它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某一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或某一事件的展示過程,往往需要較長時間和一定的外界條件,若只是抽象地講解過程,幼兒只能被動地接受,無法獲得對這些過程的深入的認識。而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將其集中在一個相當短的時間內。如:小雞是怎樣從蛋孵化成小雞大?小蝌蚪是怎樣變成小青蛙的?關於他們生長過程的知識,靠靜止的圖片是觀察不出來的。我們就製作了幻燈課件《可愛的小雞》、《小蝌蚪找媽媽》。這些生物變化的過程動態地表現出來,首先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使他們無須意志的努力,就能感知和認識從蛋孵化成小雞的條件、溫度、時間,小蝌蚪演變成青蛙的過程階段。

又如《動物的尾巴》,幼兒通過觀察,從外形特徵上比較出孔雀、猴子、袋鼠、巨鯨雖然是不同的飛禽走獸,但都有尾巴;而他們的尾巴大小不同,顏色不同,但都有著同樣的作用,這就是能平衡身體,使他們活動靈活。這些平時看不見、摸不著的深惡痛絕成長過程和生活現象,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集中在一個短暫的時間和窄小的空間之內,就能使幼兒獲得感性知識,這是多媒體教學手段優於其它教育手段之處。多媒體教學聲色並茂、動靜結合、高度智慧化等強大的技術,在傳統的教學中無法或難以表達的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幼兒的面前,可激發幼兒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使他們思維積極、想象豐富,調動了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全面和諧發展。

在幼兒的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有著化大為小、化小為大;化長為短、化遠為近;化靜為動、化動為靜;化快為慢、化慢為快等諸多特點,直觀生動、感染力強,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是一種知識性、趣味性很強的有效教育形式。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老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精心設計課件,並適當地運用,使多媒體教學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發揮優勢,相信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18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恰當地使用多媒體,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助於加快教學速度,有效擴充套件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更新速度明顯加快。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也明顯增多,而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畢竟有限。實行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縮短教師的板書時間,擴充套件課堂容量。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練習鞏固。在普通的教室裡上課,老師要用粉筆板書教學內容、習題、解題過程等,這樣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利用多媒體,預先製作好課件,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增加教學的密度;還可以即時反饋,體現反饋的廣度。並可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擴大學習容量,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有了深厚的興趣,在教學中,老師講得輕鬆,學生學得自如,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多媒體教學能向學生提供生動形象、色彩斑斕的畫面,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行程問題”時,通常採用畫線段示意圖或演示的方法,由於受學生年齡特點的限制,掌握起來總是很困難,教學效果不太理想。我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化靜為動:先出示一輛車從甲地行駛到已地的動畫,然後出示這輛車返回的過程,邊演示邊講解。使這些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動感表象,使學生對行程問題當中的速度、路程和時間三個數量關係能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增強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又如:在教學《億級數的讀寫法》時,利用多媒體出示一幅中國地圖,地圖上面有各省市的土地面積,可以根據地圖上面積的數字來教學億級數的讀、寫法,而且通過地圖,學生可瞭解到中國有這麼多個省市,又能直觀地對比哪個省市的面積大或小等。這樣用具體、生動、形象的畫面來呈現新知,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馬上就調動了起來,注意力高度集中,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夠啟發、誘導學生進行判斷、推理、抽象、概括、比較、辨析等,而且有助於學生開拓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如:在執教《圓的面積》一課時,就通過多媒體演示:先把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然後將每個小扇形拉開,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讓學生直觀地感知到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想象無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圓能轉換成一個面積相等的長方形。這樣既推匯出了圓的面積公式,又滲透了無限分割的思想方法。降低了教學的難度,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探求,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能直觀形象的分析演示,助“知識的理解”

知識的理解既要重視學習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習的過程。而用多媒體制作的影象既清晰又形象,有很強的啟發性。在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展示知識建構過程,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這是其它媒體難以取代的優勢。如教學“射線”這一概念,多媒體演示出電燈的光、太陽的光,更好的是從端點引出一條直線無限延長的動態過程,配之由強漸弱的音響,聲、形、色於一體,短短几秒鐘內,初步滲透了極限的思想,將射線的內涵、特點十分清晰地展示給了學生,學生對這一知識理解得輕鬆、準確、深刻,低教學的難度,省時高效。

總之,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可提供事實、可顯示過程、可舉例驗證、可提供示範,也可設難置疑,這對理解重點知識,突破難點,提高教學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19

20xx年9月23日至25日,我有幸參加了20xx年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多媒體裝置專案人員培訓,通過為期三天對《專案建設與管理》、《多媒體技術理論和應用方法》、《多媒體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等三個模組的學習,結合自身的工作性質和環境,我深刻認識到農村中學對多媒體裝置和多媒體教育資源的使用和推廣確實有待提高,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本次培訓談一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關於對遠端教育專案建設與管理的看法

農村中國小遠端教育專案的建設是決定農村中國小未來走向的關鍵因素,現代的農村中國小,雖然大多數已準備配備模式二、模式三,但對其管理和對多媒體教育資源的攝取和使用卻是一項艱鉅的任務。讓多媒體裝置能發揮起最大限度的作用,是我們農村中國小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們農村義務教育將面臨的長久性問題,農村遠教專案建設,能為我們提供一個與現代化教育接軌的平臺,能讓學生走出傳統教育模式,讓學生能夠在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中瞭解當今社會和自己的人生軌跡。

二、多媒體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與農村中國小現狀

多媒體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實現多媒體裝置最高利用率的唯一途徑,在農村中國小,這也是現代化教育普及的一個瓶頸,因為現在很多農村中國小,教師的資訊科技水平相對落後,有的教師連基本的辦公軟體操作都有問題,更不要說是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所以我個人覺得,要提高和加強多媒體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首先是要給學校提供足夠的教學裝置,其次,還要加強教師的自身資訊科技修養,提高教師的資訊科技能力,讓教師首先掌握多媒體教育資源,然後才能將其應用的具體教學中,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把多媒體教育資源廣泛推廣開來,學生會在耳濡目染中逐漸適應和學會對多媒體教育資源的學習。當然,這也是我們資訊科技教師的任務之一,培訓好教師的資訊科技能力,讓多媒體教育資源能夠早日在農村中學普及開來,是我們目前農村中學教育的重要目標。

三、電子白板對基礎教育資訊化的作用及意義

課堂教學正在經歷從黑板到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歷史演進,今後的多媒體教室必須安裝互動式電子白板,互動式電子白板終將替代黑板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流技術,成為中國小未來教室設計施工的標準常規,極大地推動學校教學資訊化的程序。互動式電子白板提供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資源、本班師生與外界師生及專家的互動平臺,極大地促進了多種多樣的互動活動;這是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在技術整合和資源整合基礎上得以實現的對於課堂教與學最有價值的特徵,互動式電子白板支援構建一個課堂教與學的協作環境,師生的教與學的角色和行為都發生了積極的變化。在互動式電子白板提供的互動平臺上,可以開展基於豐富的教育資源的協作教學與學習。在基於互動式電子白板的課堂協作教學環境中,有利於教師發揮導學和助學的作用,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可以有更靈活的或強或弱的控制,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充分發揮學習主體的作用,學生會表現出更多的參與和協作、活力和凝聚力。儘管互動式電子白板支援構建一個課堂教與學的協作環境,具有技術整合高、資源整合強、互動功能好等優勢,以及親近師生、易於實現傳統與創新的結合、適應多種教學結構與模式和各類學科課程的日常教學等特徵,但基於互動式電子白板的課堂教學成功與否歸根結底取決於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取決於師生的課堂教學活動與協作。因此,要加強教師的培訓和教研活動,加強教師的學科素養、教育學及學科教學法素養以及資訊科技素養的能力培養和專業發展。在教師專業發展領域,互動式電子白板為教師培訓和教研活動同樣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平臺、環境和工具。

四、遠端教育裝置對農村中國小未來的影響

通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教師整合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水平,還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例項效性。教師不再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網路,等電教設施開展教學。所以這種教學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資訊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資訊科技與各學科的密切聯絡,資訊科技今後將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未來教育應溶入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最新的資訊科技,致力於資訊科技在課堂上的有效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衝擊著傳統教學模式。

培訓內容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絡,實用性很強。經過培訓,我不僅理解了多媒體遠端教學裝置的使用與維護,還掌握了資訊資源的獲取方法、處理方法,對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也有了一定的認識。經過這次培訓,我掌握了多媒體遠端教學裝置的實用技巧,更深刻地體會到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裝置給課堂帶來的高效便捷,在今後工作中,我將結合自身工作要求用心專研,充分利用資訊,技術手段,服務課堂教學,儘快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20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各個領域和各個行業有著特殊的作用,利用計算機既提高工作效率,有可以達到資源共享。在此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 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只有幼兒有了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講的輕鬆,幼兒學的自如,在教學中遇到很多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 利用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幼兒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比較直觀形象的展現在小朋友面前,便於幼兒理解和接受。

三、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助於加快教學速度,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讓小朋友練習鞏固,在普通的課堂上,老師要用粉筆板書,這樣浪費時間,教學中常常出現完不成教學任務的情況,利用多媒體充分利用時間,也有效利用時間更好完成教學任務。

四、 通過多媒體教學,深刻體會;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從而促使我去認真學習計算機操作,學習製作課件,在網上收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以便於提高教學成績。

總之,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既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合理利用課堂時間,在相同的時間中學習更多的知識。由促進我們老師學習,提高教學能力。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21

多媒體技術作為計算機應用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在教學領域的應用範圍也在不斷擴充套件。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表明,應用和推廣多媒體技術,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有著重要作用。較好地解決了課程內容更新和增加的問題,使教學學時大幅度縮減;緩解了教室較少與招生人數增多不相適應的矛盾;改進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為此,僅對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認識。

1 多媒體教學是生動、形象的教學形式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認識興趣,認識興趣有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之分。直接興趣是由學習過程本身和知識內容的特點引起的,對自己希望看到的、喜歡看的,就有直接興趣,就能較好的理解和記憶,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較少。間接興趣不是對活動本身或活動物件有興趣,而是對活動的結果和工具性價值感興趣。例如學習外語的學生,並非都對外語感興趣,而是在當今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下,掌握外語非常重要。儘管是自己不喜歡的、當做任務完成的,還是要學,故只能有間接興趣;往往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其效果卻是事倍而功半。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直接興趣,依賴於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其關鍵是教學內容———教材。因此,心理學家強調,最好是抓住學習者對教材的興趣來促進學習。然而,傳統的教材就是教科書,它只提供靜止的文字和圖片,沒有聲音和動作。傳統板書口授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對引導學生的直接興趣有一定的制約性。許多抽象的、複雜的數學內容等,課堂上難以進行圓滿的表述。

課程內容難度提升與教學學時壓縮的矛盾日益突出,為在有限課時內使學生獲得更豐富、更新穎的知識,又不致大量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必須改變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運用錄影、光碟、計算機等媒體,把書本知識轉換為直觀形象的、圖文並茂的、情景交融的、有聲有色的計算機輔助教學(cai)課件,能把間接興趣轉變為直接興趣。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多種感覺接受知識,有利於學生獲取和記憶所學知識,進而提高思辨能力和理解運用能力。例如《三角函式》課程,採用cai課件,使教學效率有較大的提高。課件以動靜影象結合,理論闡述與現場真實機械相配合,以動畫方式模擬運動的形成,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深刻的認知。

2 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與應用

多媒體課件涉及的資料,容量龐大、體裁豐富;多媒體課件是優秀教師教學經驗、教學方法的綜合,教學內容的濃縮;多媒體技術對計算機平臺要求較高;多媒體制作技術是綜合處理文字、圖片、影象、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的系統技術;初次投資甚高。一般學校尚不具備獨立製作完成大型多媒體課件時,宜採用引進與開發並舉,以引進為主、開發為輔的方針。充分發揮引進課件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資訊互利;這些課件屬綜合統一教材,稱之為“共性”大課件,可在大範圍內使用。對於特色專業和新開專業的教學課件採用自主開發的方式;這些課件稱之為“個性”小課件,屬特別特定教材;是為講授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特色課程的內容。引進與開發並舉的作法較好地解決了“共性”與“個性”協調發展的問題。公共課程使用大課件,實現資源共享、資訊互利、教材優化;自主開發的小課件有其獨特性、創造性、個性化,授課教師能密切結合所選教材或自編教材的內容,融入教師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創造性的個人特色。教師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而且要分析、綜合、整理來自學生的反饋資訊、修改教學課件,使教學課件更具特色、更有適應性。對學生來講,“共性”,“個性”教材的並舉使用,既能聆聽“四海名家”的教誨,又能領略“一方獨秀”的風采。

應用多媒體課件要以教學內容而定。對於那些用文字難以表達的、要求直觀形象反映的物件,該物件又是運動狀態的、需要開發想象力的,需要大量例項才能加深理解的,應選用cai課件和錄影教材。對教學內容以靜態文字及少量動畫為主的則宜採用powerpoint幻燈片課件,在教學活動中應用多媒體課件,也發現了一些弱點。課件的使用,確實可以節省近20%的教學學時,但是在單位學時內增大了資訊量,卻不能保證學生實際攝取資訊量的同步增長,這就是多媒體教學的弱點。而傳統的板書教學是學生從國小到中學十幾年學習生涯中習慣的,教師板書時,學生有一段調節思維的過程,可將前一段知識點回顧總結,準備進入下一個知識點的學習。教師的口頭表達、形體語言和眼神交流,對傳授知識和技能均有促進作用,這正是傳統教學的優勢。只有多媒體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實現最優化的結合,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針對多媒體教學資訊量大的特點,採用了佈置課程預習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學生就會對大資訊量不致茫然。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在教師採用新的教學手段時,學生也要主動適應。這有助於培養學生對大量資訊的攝取、篩選和吸收的能力。課堂上要掌握好講解與播放的關係,在模擬運動及真實的運轉畫面播放後,設計幾個相關的問題,課堂提問或自由回答,讓學生的思維有一個“緩衝”。播放動畫,對學生而言,從看到想,再到理解的速度是跟不上動畫播放的速度,因此要多次播放同一動畫,最好是分段播放。授課模式改變後,教學效果有所提高,學生掌握知識點的速度有所加快,認知能力、空間想象力有所增強。

3 多媒體教學尚需繼續改進

目前,多媒體教學的使用面比較狹窄。在多媒體教室上課最多的是計算機文化,計算機原理及網路技術,少量的是機械、紡織、環保、人文學科。這與多媒體教室的數量有限,真正適用的多媒體課件較少有一定關係。即使是使用較多的課目,也只使用了多媒體教學的部分功能,其全面功能尚待開發利用。

以我國國情及一般學校的現實情況而論,現階段擁有的還是低檔計算機和簡易網路(頻寬窄,速度慢);cai課件處於開發推廣階段,僅直接用於演示型課堂教學,未能體現cai的個別化和互動性特點。互動型多媒體教學,它打破了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提供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手段。能使教師照顧到程度不齊的各類學生;學生也能自行安排學習時間、地點、內容和難度,有利於跟不上課程進度的學生主要掌握基礎知識,儘快趕上來;更有利於學有餘力的學生自學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提高性的知識;調動各類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改善學習效果;能達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效果。然而,互動型多媒體教學的真正實現,涉及到很多問題:學校擁有的互動型多媒體教室總是有限的;發展網路教學不失為萬全之策,網路教學是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訊結合的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但傳輸網路和眾多的學生終端,以及互動型多媒體課件的製作都是投資很高的。短時期內互動型多媒體教學不會有大幅度的增長,這已成為互動型多媒體教學發展的“瓶頸”。隨著國家教育投入的增大,企業積極參與教育市場,其狀況將會有很大改觀。

多媒體教學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現代教育技術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而且給現代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在當今擴大教育規模,提高教學質量的環境下,要努力發揮多媒體教學這一教學模式,促進教育現代化。教育現代化,除教育觀念現代化、教育設施現代化外,還必須有教育技術的現代化作基礎,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集中表現之一。因此,發展現代教育技術是教育現代化的主要內容,它是教育現代化的突破口和制高點。

我對多媒體教學感悟 篇22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計算機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各個領域和各個行業有著特殊的作用,利用計算機既提高工作效率,有可以達到資源共享。在此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一、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有了興趣,教學中教師講的輕鬆,學生學的自如,在教學中遇到很多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恰當的教學情境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促使他們能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創設一種使學生主體參與,興趣濃厚的課堂教學學習氛圍是喚起學生主體參與的前提和保證。學生在愉快而輕鬆的學習氛圍中容易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並且能激發內在的學習要求。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往往離不開生動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體正是具有形聲、動畫兼備的優點,在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方面比其他媒體來得更直接、更有效。

二、 利用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比較直觀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由於已經創設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在電腦演示之後,教師提出問題一步一步引匯出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會興趣盎然地討論、總結,然後歸納。從而使枯燥的問題化為具體的形象,學生不但會順理成章的接受而且很容易就記住。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激發了學生的強烈參與意識,同時也達到了教師的教學目標。

總之,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既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合理利用課堂時間,在相同的時間中學習更多的知識,又可以促進我們老師學習,提高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