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精選27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71W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1

我想小兵張嘎這個電視劇或書很多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看見過。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精選27篇)

我特別羨慕裡面的小嘎子,他為了救奶奶和老鍾叔他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救老鍾叔,他特別喜歡老鍾叔給他做的那把木頭手槍,可是現在老鍾叔受難了,你說小嘎子能袖手旁觀嗎?當老鍾叔被槍斃的那一刻,小嘎子的心不知已經自責了多長時間。但是再自責也沒用,從此小嘎子為了給奶奶和老鍾叔報仇,他不知進行了多大的努力,終於有一天,小嘎子告別了隊長,自己提著心,抱著膽走進了鬼子的司令部,我想他當時就在想,我一定要給奶奶和老鍾叔報仇。

記得一次在剿滅敵人的戰爭上小嘎子奪下了一支手槍,他很喜歡這隻手槍,可是在繳槍的時候,他故意的把手槍留下了,可是到最後他還是戀戀不捨的把手槍交給了隊長,仁慈的隊長決定把手槍送給他,當小嘎子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心裡好像都樂開了花,最後隊長決定讓小嘎子成為正式的八路通訊員。

在戰勝日本人的時候小嘎子在奶奶和老鍾叔的墳前說了這樣一句話:“奶奶,老鍾叔,我給你們報仇了!

看著小嘎子遠去的背影,我由衷的要向他說一句,嘎子你最棒!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2

不記得在多大年齡時看的小兵張嘎這部電影,是八九歲?還是十幾歲?說實話,真是記不清了。但是,我確信小兵張嘎這部電影是看過很多遍的。真的,否則不會對張嘎這個人物形象印象這麼深。記得裡面有一個特寫鏡頭,就像一張黑白照片一樣,定格在我記憶的大螢幕上,即使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仍然非常清晰,讓人難以忘懷。嘎子虎頭虎腦的一張臉,一雙機靈的大眼睛,透著聰明、倔強;一張緊閉的嘴巴又透著剛毅和頑強。我個人覺得在當時那個戰爭年代,這應該是極為普通的一張臉,每個村莊都有很多,但他卻又做出了許多不普通的事,最後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偵查員。這應該就是小兵張嘎這個人物的人格魅力之所在吧。所以說當小兵張嘎這部作品一搬上銀幕,當嘎子這個人物形象一出現在螢幕上,立刻成了當時少年兒童的偶像。以至於我們當時都痴迷了,總喜歡跟著放映隊跑,十里八村都去看。

今天,終於拜讀了徐光耀老先生的原著小兵張嘎,又重新認識了嘎子,對他的喜愛又增添了幾分。應該說小兵張嘎這部電影是忠實於原著的,幾乎沒有多少更改。這充分說明了徐老先生的小兵張嘎,是一部優秀的、成功的作品。尤其裡面一些對環境的描寫,讓你感覺是在欣賞一幅水墨畫:“那清澈可見的白洋澱水,那搖曳生姿的風中蘆葦,還有那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青紗帳、高聳入雲的白楊樹,以及古樸的小村莊和嫋嫋升起的炊煙。還有作品第十三章,描寫玉英撐船帶嘎子去葦塘的環境描寫:“小船向前漂著,一股微風吹來,推起層層細浪,拍得船頭濺濺地響。澱水藍得跟深秋的天空似的,朝下一望,清澈見底。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3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小英雄事蹟: 十三歲的小兵張嘎離開自己的親人, 到白洋澱當小八路。他用自己的智慧, 智鬥可惡的日本法西斯。他機靈勇敢、胸懷大志。有一顆善良的心。我非常敬佩他。別看他長得虎頭虎腦的,其實他是一個機靈勇敢的抗日小英雄。他本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怎麼去當抗日英雄呢?這個問題使我深深陷入 了沉思。

張嘎的童年與我們的童年是一樣的,大家的童年都是充滿了快樂與歡笑,張嘎的微笑是因為某次戰鬥勝利,而我們的微笑並不是因為某次戰鬥勝利啊!特別是本書的第十八章,更清晰生動地表現出了張嘎的機靈勇敢。張嘎在“紅眼兒”面前裝瘋,說自己要抽菸,“紅眼兒”才不把他當成回事,把一根抽過的菸頭給他,“紅眼兒”哪想到張嘎竟敢把菸頭放進“太君”的口袋裡,弄得自己差點被肥田一郎吊樑燒死。你說張嘎可愛不?

讀完張嘎的故事,我再回頭想想自己,我與張嘎的距離實在拉得太大了。張嘎敢於做一些不太可能成功的事。而我卻恰恰相反, 一天晚上,我做完作業已經九點多了,可媽媽還要我做家務。我想:明天還要值日呢!於是我睡覺去了,現在我一想起這件事情,我就感到羞愧。

小兵張嘎的故事永遠值得我們懷念,他的性格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4

讀了小兵張嘎這篇課文,我更深切地感到祖國今天美好的日子是來之不易的。張嘎的童年是在槍林彈雨中度過的。

正是像他一樣的革命先烈不懈的奮鬥,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的鮮血染紅了我們的紅領巾,也染紅了飄揚的五星紅旗。抗日戰爭時期,小男孩張嘎就是生活在冀中白洋澱的。在炮火連天的戰爭年代,小兵張嘎面對敵人,不屈不饒。

今天,我們有幸成長在新中國,新中國給了我們和平,安定的讀書環境。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擁有著幸福美好的生活,可是遇到困難就止步不前,都沒有腳踏實地去克服困難。一天晚上,我做完作業已經九點多了,可媽媽還要做家務,我想:明天還要值日呢!於是我睡覺去了,現在我一想起這件事,我就感到羞愧。

小兵張嘎的故事永遠值得我們懷念,他的性格和精神值得我們現代少年兒童學習。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5

小兵張嘎這本書描寫了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一個孩子身上的事情。這個孩子叫張嘎,他和奶奶住在白洋澱邊上,一個叫“鬼不理”的小村莊。那幾年日本鬼子非常猖狂,八路軍在作戰中傷亡慘重。有幾次受傷的八路軍戰士無處可躲,只好藏在嘎子家。晚上,傷員叔叔給他講故事,教他打敵人。這樣,受傷的八路軍都成了嘎子的朋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嘎子無形中受到了很多革命薰陶,想到要去當偵查員,打鬼子。於是去找八路軍幹部老鍾叔,老鍾叔看到嘎子機靈聰明,答應了。開始只是當小通訊員,後來,老鍾叔被鬼子抓住了,奶奶也被鬼子殺害了,小嘎子很傷心,為了報仇,參加了八路軍。經過多少場大戰,八路軍終於打敗了日本鬼子,嘎子也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八路軍戰士。

我讀了這部書後覺得,小兵張嘎很勇敢,很聰明,很佩服他!他和我差不多大就能去打敵人,雖然現在沒有戰爭,我也要多學點本領,長大了好建設我們的祖國!我還喜歡一些描寫嘎子的段落,如:嘎子不言聲,笑眯眯地站起來,腿往炕上一跪,只一滾,就滾到奶奶身前去了。嘎子說:“奶奶,下回我一定像小貓,慢慢回家。”能看出來嘎子是個懂事的孩子,也是個討喜的孩子。我真喜歡嘎子!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6

小兵張嘎這本書講的是年僅13歲的小兵張嘎英勇殺敵機靈作戰的英雄事蹟。

故事是這樣的;張嘎的奶奶被殺,老鍾叔被抓之後張嘎就去找區隊。當了小偵察員的時候,每到一個宿地營部隊剛隱蔽好,他就先去放哨。區隊夜夜行軍,天天轉移,可不管多累,天沒亮,他就背個草筐,拿把鐮刀溜到村頭上去了。他有時蹲在直通據點的路口,有時爬上大樹,有時隱在青草中,有時掩在房角下。每次發現敵情,他都清楚的報告,從來沒有一回誤事。張嘎的鬼點子最多了,一次張嘎本來要用送雞蛋的含義,闖進敵人的所在地韓家大院。敵人都吸引到韓家好調動他們的兵力,然後救老鍾叔,但是純剛大叔怕他闖禍,倒替他把雞蛋送進去了,張嘎靈機一動,就從韓家大院的一條大狗“小虎”身上打主意。張嘎把一掛鞭炮拴在“小虎”的尾巴上點燃了,那狗害怕得到處亂躥。弄得韓家大院雞飛狗跳。村東頭的日本鬼子真的以為八路軍襲擊韓家大院了全部擁了來,結果把敵人全部消滅了。

並且我在書中,還看到了作家徐光耀的原稿,只見上面塗塗改改很多很多而我卻沒有像他那樣認真,以後我一定要學習他那種精神。還有,我以後還要學習張嘎的機靈。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7

假期裡,我和媽媽一起讀了一本書,名字叫《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小女孩的夢是多麼的荒誕離奇,一個無聊的午後,一隻揣著懷錶的兔子帶著這個可愛的小女孩,開始了她的奇幻之旅。書中的主人公愛麗絲是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孩,她天真活潑,充滿好奇心,她富有同情心,懂得明辨是非,在愛麗絲身上發生了許多事,都是些不可思議的事,我覺得我們應該像她學習,學習她的勇敢、堅強、天真和機智。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兒吧!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8

再讀畢淑敏的文字,是這本《幸福的七種顏色》。與《心靈密碼》相比,讀《幸福的七種顏色》,讀出了更多的理性。

“提醒幸福”,“幸福的鏡片”,“幸福家庭預報”,“幸福盲”……這是作家筆下對幸福的感受。“享受幸福是需要學習的”,“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裡經常看看太陽,心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生活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發現幸福的眼睛”。我們不幸福,是因為“我們常常過多地把眼睛注視著別人,而自己則在不知不覺中失落著最寶貴的東西”。

“轟毀你心中的魔床”,“自拔”,“我很重要”,“千頭萬緒是什麼”,“第二志願”……這是作家描述的處理不幸的技術技巧。“魔由心生”。在自己心靈的寶庫中,儲藏勇氣,儲藏智慧,儲藏經驗、教訓,期望和安慰,拋卻“我應該是怎樣的”念頭,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把自己從過重的壓力中拔出來。在適當的時候提醒自己,“我很重要”,“在填寫第一志願的時候,把其後的每一份志願也都認真地考慮”。這是人生“不屈不撓的法門”。

“素面朝天”,“幸福與不幸永在”,“苦難之後”,“泥沙俱下地生活”,“切開憂鬱的洋蔥”,“忍受快樂”,這又是作家敢於面對自我,敢於面對生命之苦難的深度解讀。“我相信不化妝的微笑更純潔美好,我相信不化妝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誠”。“災難是一把雙刃劍,可以把一個人從精神上殺死,也可以把他鍛造得更加堅強”。“憂鬱是一種面對失落的正常”,不要否認我們的憂鬱,憂鬱使我們成長,“不要被憂鬱嚇倒,擺脫了憂鬱的我們,會更加柔韌剛強”。生活並不總是色彩斑斕,“泥沙俱下並不完美的生活,才是組成寶貴生命的原材料”,“快樂是我們人生得以有所附麗的紅楓葉”,“忍受快樂,是一種怯懦;享受快樂,是一種學習”。

讀著作家筆下的文字,我不時地閃出這樣一個念頭:這是人生的一種“悟到”,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的。這是人生歷練的結果,是積累了豐富閱歷之後的“參透”,是必須到達某個時間點之後才會有的“對生活的咀嚼之後的反芻”。就像一位作家,他首先呈現的作品是小說,然後是散文,最後才是人生哲理小品。年輕時的信馬由韁,可以成為小說;中年時的形散神聚,可以成為散文;到了老年時的對人生經歷的“悟到”,即為哲理小品了。這在於是否到了這個時間點。

“悟到”,有的人可能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有的人費時一世一生,才能找到;還有的人,“乾脆終生在暗中摸索,不得所終”。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9

媽媽說我平時幹什麼事都拖拉,就給我買了一本書《再見了,拖拉》。看過以後,我深有感受。

明月是這本書的主角,以前她是一個很愛拖拉的女孩,幹什麼事都沒有計劃。經常不是忘記這就是忘記那,還經常上課睡覺,作業不按時完成,還經常給老師找麻煩,由於上課經常睡覺就學習不好,學習不好,媽媽就給她報了許多補習班。害得明月從早忙到晚,成績還是沒提高。有一次,還沒有上課,明月就犯了十條校規,老師懲罰她刷馬桶刷一個月。沒有辦法上補習班,還被媽媽吵了一頓。六月的一天,明月的媽媽突然身患重病,住進了醫院。沒有人管明月了,明月反而學會了努力學習。一次,在打掃廁所的時候,她的同學走了進來,說要去參加播音主持,明月高興極了,也去了,而且被選上了。可是由於她上課老是睡覺,又被老師罰掃廣播室。掃著掃著,一本書從書櫃上掉了下來。她拾起來一看,原來是一本魔法筆記本。上面記載了一個叫金奇虎的小男孩學習成績從語文55,數學46,英語33分上升到語文99數學100,英語98分的神奇故事。明月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看完以後才發現原來就是一張計劃表的緣故。於是,明月也做了一張。好象真的不錯呀!最後,明月終於改掉了拖拉的臭毛病,成了一名出色的主持人。

這本書告訴我們,人要有計劃才可以做好事情,現在讓我們也做一張計劃表,計劃一下我們的未來。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10

卡夫卡在《變形記》裡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離奇的故事:年輕的推銷員格里高爾是家中惟一經濟來源,每天過著繁忙、壓抑的生活;父母和妹妹都很疼愛他。結果他在一夜好夢結束之後,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大甲蟲。全家都因此惶恐。並且格里高爾也因為這一奇怪的遭遇,經歷了家人從震驚、恐懼到冷漠、厭煩的現實,雖然他的母親和妹妹都試圖用剩餘的一絲對他的愛來照顧他,但是還是被他那可怕的樣子所疏遠,而他父親更是對他深惡痛絕,屢次攻擊他,傷害他,並在最終直接導致了他的死亡。我想,也許格里高爾的離去對他來說是一件好事,否則,生活在這個被異化了的世界,留給他的也只會是無盡的寂寞與孤獨,被社會壓的喘不過氣的他,在這個恐怖的社會只會承受更多的折磨。

也許你會說這個故事實在是太過荒誕,但是荒誕的背後是社會的現實,現在,人們都被物質世界衝昏了頭腦,為了追求利益,不擇手段地破壞我們的世界,沙塵暴的侵襲,荒漠化的逐漸擴大,濫砍濫伐,毀林開荒,人類正用自己的行動一次又一次的將這種卡夫卡式的無奈、痛苦、憂鬱延續,這種感覺並沒有因為文明的日趨完善,反而愈加嚴重。

我們應該感謝卡夫卡,他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要是這種對利益的追逐在這樣擴張下去,或許故事真的有可能變成現實,這樣,我們的家園會變成什麼樣子,醒悟吧,人們,讓我們重新呼喚我們的精神世界,人與自然只有和諧相處,我們才能夠可持續發展。希望卡夫卡的《變形記》可以呼喚起我們的心靈,喚起我們的良知……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11

培根是英國著名的學者,作家、思想家和科學家。《培根隨筆》這本書對我有很大的感觸和收穫,他的人生哲理啟發了我,他所說的論是我們人生上的缺點和優點以及人生觀。

在這本《培根隨筆》中,培根寫到了政治,宗教、友誼、藝術、性格、教育等話題,以及觸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談及的問題有發人深省的見解的獨特方式,那些發人深思的語句是培根的思想精髓,內容應有盡有,大到國家,小到個人內心世界問題。這些篇章中也處處閃爍著智慧的光輝。

就比如說文中的”論嫉妒“,每個人都會有小小的嫉妒心,培根所寫的嫉妒基本包含了大多數人以及所有人的嫉妒心。什麼樣的人容易招致嫉妒,什麼樣的人容易嫉妒別人。我也經常會有嫉妒之心。比如考試成績發下來,沒有其他人好,會悶悶不樂。而培根所說的:”從而刺激了他們,耿耿於懷“我會奮發圖強,更加努力,爭取下一次超過其他人。

比如文章中的”論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美,心靈美、外表美。她就像花一樣,蓮花的清高高潔,菊花的高尚,牡丹的富貴等等不要因為自己的醜陋而斷定自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並不是那樣,也許外表醜陋但內心並不醜陋,有所長必有所短,上天是公平的,天底下沒有哪個人是十全十美的。那些容貌雖美的人多半是胸無大志平庸一生,但這些結論也不一定完全正確,也有許多容貌美麗且德才雙優的人存在。除了人之美之外,還有自然之美和心靈之美。世界上的萬物都有她美麗的存在,只是每個人的審美角度和方式大不相同罷了。就算是人類再鬼斧神工也達不到自然創造本身的境界。每一次晚霞、每一次雨過天晴、每一次白皚皚的大雪等等,對於我們它們是千變萬化的。保護自然界的生態環境是最重要的。

《培根隨筆》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讓我懂得了,學到了如何去看待去面對人生的各個方面,是坦然面對是勇敢面對,不要以自己的一點小脾氣去看待去面對每一件事情。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12

從我們呱呱落地之後,我們便沐浴在幸福之中,有父母的疼愛,有爺爺奶奶的寵愛,有朋友的關愛……然而《陳情表》中的李密從小便遭遇了諸多不幸,父死母嫁,大小和祖母相依為命。祖母長期臥病在床,李密端茶匙藥從來沒有停止過,面對新朝的優厚待遇,他知道“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他選擇繼續的侍奉祖母,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從而放棄了高官厚祿。自古以來,聖人提出“忠孝”為一個做人的基本準則,對待國家要忠心,對待長輩要盡孝道。所以“忠孝”不能兩全,自古始終是“忠”在前,而李密卻選擇了“孝”。“忠”是對一個人的高標準要求:“孝”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李密能以“烏鴉反哺”精神引導自己做一個盡孝之人,對年老多病的祖母不離不棄實為可貴。

其實仔細想想,人這一生當中最悲哀的事莫過於“子欲孝而親不在”了吧?!李密是幸運的,畢竟在他想一盡孝道的時候,還有一個祖母可以讓他去孝順。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不忘根本,報答親情。不禁讓我深思,我帶著父母的關心、愛護走過了16個春夏秋冬,在帶走父母愛意的時候,我是不是該留下一份孝心?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13

《戰爭與和平》給了我許多東西,包括宇宙萬物執行的道理、人生的啟發以及心靈上的慰籍。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皮埃爾這個人物,並在精神上把他當作一個知心朋友來對待。他隨和、善良、落拓不羈、貪享受卻又沒有貴族老爺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裡以至於顯得魂不守舍,這些特點都讓我感到親切。娜塔莎很可愛,不過略顯輕浮了些,所以一經阿納托裡誘惑便放棄了對安德烈的愛情。經歷了戰火洗禮後的娜塔莎沉穩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時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潑與快樂。安德烈則是另一種性格,他冷峻、聰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爾的那種寬容氣度,所以常常後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結局來安排他,畢竟在臨死時他徹悟了。

《戰爭與和平》裡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們咀嚼回味,如羅斯托夫一家因戰亂遷出莫斯科時娜塔莎與皮埃爾告別的場景。娜塔莎從車窗裡探出頭來,看到穿著邋遢匆匆走過的皮埃爾,就向他打招呼。他們簡單聊了幾句,皮埃爾因為痴戀娜塔莎又考慮到自身的處境而顯得漫不經心,最後他向娜塔莎揮手道別:“明天,不!再見,再見了。”隨即停下腳步落在了馬車後面。娜塔莎則好一陣子還把頭伸出窗外,對漸漸遠去的皮埃爾露出親切、快樂的微笑。

這一段特別使我感動,雖然他們之間的談話非常平淡,幾乎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覺到戰爭陰影下人與人之間的依依真情。尤其是皮埃爾那句:“明天,不!再見,再見了。”更加可貴。他似乎覺得這一分別,與娜塔莎將永無再見之日,戰爭逐漸臨近,明天風雨不定,所以說出這麼看似不經意卻沉痛之極的話來。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14

看完古典老師的作品——《拆掉思維裡的牆》,我很受感觸。我認為古典老師正是這個時代中為數不多的獨立思考者。任何困於現狀無法突破或者試圖追求更大成功的人,都應該讀一下這本書,它將有助你改變習以為常的思維定式。推倒束縛自我的思維之牆,就會發現改變命運的鑰匙。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深知一種好的思維方式是如此的重要。記得小時候,因為父母為我提供上學的機會,我才能夠有機會學習知識。然後進入國中,但我不知道這樣一直學習意味著什麼。後來,我又進入高中,因為只有通過高中三年以後的大學聯考,才可以進入大學,所以我拼命地學習。可是即使進入大學,以後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也許以前是父母在引導我前行,所以我的思維處於被動狀態。但現在,作為成年人,我必須要鍛鍊自己,讓自己拆掉思維裡的牆,從而不斷超越自己!

古典老師在這本書裡談到很多方面的問題。譬如:買房、愛情、工作、如何提升安全感以及如何才能成功等等。通過閱讀,我產生好多對自身現狀及未來的思考。或許會有一些擔憂——對未來的擔憂,但我也會克服它們,自信、快樂地生活下去。

正如俞敏洪對此書的評價:讓我們的生命有自己的價值。誠然,既然上帝賜予我們生命,我們為何不珍惜?我們應當珍惜每一秒鐘,換一種思考方式,努力拆掉思維裡的牆,這樣你才會對生活充滿無限的渴望與期待……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15

記得去年年底,經過一年的備考,終於考完了試,在之前許多個夜晚,都想過考完的瞬間,我應該感到無比的幸福,幸福感應該爆棚,畢竟付出了很多心血。然而考好的瞬間,我非常平靜,也沒有幸福的感覺,即使有也就那麼短暫的一瞬,至今我還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當我看完了這本《幸福的方法》後,我才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書中最核心的觀點是:幸福和狀態無關,幸福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感知力。

國外對很多殘疾病人進行統計,當他們不幸致殘以後,需要花費平均1年才能恢復到原先幸福的狀態。與此同時,對於中大獎人群的統計,只要一個月就會回到之前的狀態。可見幸福和狀態無關。

我們心目中的幸福狀態是如何呢?讓你有許多錢,長的好看點,還需要有點地位,對了,還要健康,有自己的事業,哦對,還要有愛你的人。大家想想,我在說誰---張國榮,但是他卻從樓上跳了下來。為什麼?因為他喪失了感知幸福的能力,即使他擁有那麼多我們認為幸福的要素。

我是80後,還記得小時候過年,很開心,一桌好吃的,春晚前去放鞭炮,看著電視吃著晚飯收著大紅包,感覺那是一輩子最幸福的時候。看看現在過年呢,吃著更豐盛的晚飯,已經懶的去放鞭炮了,春晚比之前好看多了,紅包更是1秒到賬,但是你問問自己,大年夜你幸福嗎?大多數人都是走走形式,如果沒有微信搶紅包,都不知道那天晚上應該做啥。這是為什麼呢?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1500字.jpg

因為我們看的太多,吃的太好,生活太便利,我們漸漸喪失了幸福的感知力。

那麼既然是能力,就應該像肌肉,可以鍛鍊吧。如何才能提升我們幸福的能力呢。

現在幸福/不幸福VS未來幸福/不幸福有四種組合

1、現在幸福->未來不幸福

及時行樂型:

典型的就是沉迷網路遊戲,雖然知道這樣不好,但是為了當下幸福,即使知道未來會不幸福,浪費時間也不管了(吸毒可能更加典型,只是太極端了)。還有些人賺著很少的錢,你和他說要學習,為了將來賺大錢,他卻和你說,沒事,現在開心最重要,以後再說。

這種型別的人註定不會幸福。

2、現在不幸福->未來不幸福

習得性無助型:

這種無助感是生活教會你的,可能之前你碰到過類似的情況,其實你可以通過學習等方式擺脫,但你卻主動放棄。很多女生閨蜜聊天到最後總會聊到男生,只有一個結論: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為什麼,可能之前遇到過,所以理所當然認為未來也不會改變。

這種型別的人註定不會幸福。而要幸福的方法就是放棄這種固定思維,改變自己。

3、現在不幸福->未來幸福

忍辱負重型:

絕大多數人是這個型別。典型的就是等我考上哈佛大學就好了。等我創業成功就幸福了。等我熬過這個坎就沒問題了。這樣的人永遠不會幸福,讀後感.永遠體會不到快樂。因為其幸福感全部來自外在,在達到目標之前完全是忍受痛苦。而當達到目標的瞬間,支撐你的理由消失了,你不但感覺不到幸福,反而有點茫然不知所措(就像文章開頭的我)。如果幸福感都來自外部,在過程中沒有樂趣,那麼也是註定不會幸福的。

4、現在幸福->未來幸福

失去讓人珍惜,你現在擁有的足以讓你幸福。有些人抱怨擁有的太少,你想想,你能走路,能吃飯,能呼吸是不是比很多人強了,能看到自己所擁有且不等到失去才去珍惜的人,才擁有真正的幸福感知力。不在乎事情大小,即使坐著讀一兩本書,只要你能去感知,活著當下(佛教叫做正念)你就足以能體會到幸福的感覺。

當然,人可以有慾望,也需要有慾望,但關鍵是不要被慾望所折磨。

比如一個朋友買了寶馬,卻說一點都不幸福。問他買了寶馬怎麼不幸福,他說我的目標是瑪莎拉蒂。看到沒有,你可以有更高的慾望併為之努力,但關鍵是當你擁有寶馬的時候,你應該為你擁有的而感到幸福。

活在當下,享受當下。

最後用兩種心態來做個總結

逆水型心態:

等我考好了就會開心,等我創業成功我就幸福了。目標實現前好比在水裡憋氣,充滿了不開心。

郊遊型心態:

小時候去春遊,老師剛剛說了一句要去西郊公園,你就開心死了,這不還沒去嗎,對,那是你擁有郊遊心態。然後呢,你開心的準備零食,準備玩具,想象當天的情形。到了那天和小朋友一起爬山,雖然很累,但是你整個郊遊的過程都很開心。這就是我們推崇的感知幸福的心態。

我們應該擁有哪一種心態,不用我說了吧,記住,幸福是一種能力,不是一種狀態,是否有這樣的能力,取決你自己。人生苦短,好好鍛鍊自己,享受幸福。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16

一開始覺得這本書好無聊,但是深入進去,感慨甚多。

《時間簡史》這本書讀的人可能不多,但我相信只要讀過這本書的人就一定有這樣一種感覺:窺探茫茫宇宙,人生的那些小事又何足讓你筋疲力盡,何不到茫茫宇宙中暢遊一番。這不就有了蘇東坡的“寄浮游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古人尚且如此,我輩何為小處而大傷腦筋。

《時間簡史》所闡述的大部分內容都會牽動你的每一根神經,讓你為之動容,為之感嘆。茫茫宇宙在她誕生之日起就註定有那麼多的故事,讓你有讀不完的精彩,讀不完的快樂,更有讀不完的追求。回首往日,生活讓我輩容顏盡失,儼然失去了生活的無窮空間,在被填充滿滿的生活中,我還能找到什麼呢?對,也許那是對的,當一個空間束縛你時,你需要做的不是逃離這個空間,而是在另一個高度去享受它。達到這個高度需要不是一本書的閱讀,而是對一本書的感悟。

《時間簡史》一本科學界的劃時代著作,為何被冠以人生的禮讚。不有一位名人說的好嗎:有一百個人讀《紅樓夢》,會有一百零一個觀點去洞悉這部偉作。一部科學著作除去它身上的科學價值外,還有它那不可或缺的文學光環。科學留給理性的人,而文學留給的是感性的人。而具有的是理性的頭腦感性的思維,因而我讀《時間簡史》就會有不同的思維火花碰撞出來,讓我不禁一陣舒心,快感之意不言而語。

忽然間我發現平日裡的那些瑣事早已把我的生活搞的亂七八糟,讓我渾渾噩噩,但終不知為何忙碌,為何心驚膽戰。如今換個高度,你會有不同的感受,生活依然忙碌,但你卻不會心碎,因為一切已變得那麼淡定,那麼從容;生活依舊殘酷,壓得喘不過氣來,但你不會放棄,因為你早把一切盡收眼底。原因在於你站得高度不同,把生活的高度比作宇宙空間的長度,這種比喻不禁讓人有些難以理解,但細究起來,還是頗有意味的。廣度決定高度,高度決定人生的寬度,寬度就是人的施展程度了。由此可以看出眼界之廣可以反應出你的思維的廣度。放棄思想包袱,做一個輕鬆的有心人,不要累壞了,才知道你在做無用功。

《時間簡史》一部科學著作折射出不同的人生理論史,沒想到此心裡不易樂乎!跳出生活來觀察生活,多靜下來回頭看看,不會累壞了,也不會沒有方向。會生活的人就會駕馭生活,而不會讓生活牽著鼻子走!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17

假期裡,我讀了英國作家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集》。我十分佩服小說中的大偵探福爾摩斯,他很勇敢,很聰明,看了他的各個故事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努力、細心才能成功。讓我來大體介紹一下書中的福爾摩斯,他在華生醫生的幫助下,破了許多的案子,推算能力可好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五個橘核》,這個故事既可怕又有趣,讓我來給大家說一說吧!

在一個九月的中旬,約翰來到福爾摩斯的家裡拜託一個很奇特的案子,就是約翰的父親和伯父都離奇的死亡了,他們在臨死之前收到有五個橘核的信。約翰繼承了父親和伯父的遺產也收到了這種信,所以他來找福爾摩斯幫忙,結果在回去的路上約翰也死了。福爾摩斯毫不猶豫地接下查清事實真相的任務,發現主謀是臭名昭著的“三K黨”,於是他就和“三K黨”鬥智鬥勇,深入險境,運用智慧揭開了謎底。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辦法來對付主謀,也寫了一封信給主謀,兩個月後主謀的船在荒島上被發現,福爾摩斯圓滿的完成了案子的偵破,結束了可怕的暗殺。

在看故事的時候,我整個人的情緒隨著故事案情的波折而起伏,一會兒害怕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看到了希望一會兒又為福爾摩斯而擔心。讓我害怕的地方是連環的殺人案,人被殺了還看不出是謀殺大家都以為是不小心的意外。但是隨著福爾摩斯慢慢的去發現事實的真相又很有趣,到了最後才發現原來是這樣呀!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18

兜兜轉轉中間停了好久終於在昨晚看完了呼蘭河傳。

蕭紅可以說是我最期待的女作家之一了,區別於張愛玲的驕傲與沉淪其中的虐人虐己,蕭紅有鄉村文學的質樸與自然,想想卻一直沒有正式看完呼蘭河傳也是挺不該的。

讀的時候一個個的故事看過去我彷彿陷入了一種認為它永遠不會完結的漩渦,祖父和我到團圓媳婦到有二伯…我心裡好像總是暗暗地認為,呼蘭河住了這麼多人,哪有說的完的時候呢。馮歪嘴子的章節看完後便直接來到了尾章實在是令我一時間難以接受,原來,也就只能寫到這裡了啊。

紀實的文學作品最易感受也最令人悲傷,紙上的文字每一個都紮根在那座小城裡,然後生長於我的眼前。用當年孩童時期的視角來呈現也最能讓讀的人體會她提筆寫下時的感覺了吧。在祖父呵護下的蕭紅好像很不懂事也不敏感,卻把這些事記了這麼多年,直愣愣的童言無忌再回首時又會有多少複雜的感情呢。

淡然的風格讓我明明是昨天剛看完現在卻好像也忘了其中的一些細節,特別是時間隔得更久遠的開篇。但這樣也很好,這樣我可以再過幾年重新拿起來看一遍。現在就只記得坐在祖父的後花園,雨後溼噠噠的地上放著小板凳,旁邊藤蔓纏繞著架子上掛著雨水滴溼的黃瓜倭瓜,有蜻蜓有蝴蝶,肯定還有螞蚱和昆蟲,我坐著發呆,等啊等,好像時間是永遠浪費不完,好像我永遠不會知道以後和現在能有多大的區別。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19

《不跪著教書》是吳非的一部教育隨筆,由於是隨筆,閒暇時讀的很輕鬆,在輕鬆的文筆中,透著作者點點思想和智慧,給我許多啟發。作者寫道:面對最早接觸到的生活矛盾,孩子首先總會學習父母的態度。這讓我很有感觸,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在孩子的教育中起很大作用。

曾看到這樣一個案例,讓人匪夷所思。案例:小A是一個平時少言寡語的小女孩,打扮得卻很像一位假小子,非常聽話,上課從來不講話,卻也從不發言。可是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她竟然接連好幾天沒做作業,考慮到她性格內向,開始我讓她回家補上就行了,老師不批評。可沒想到平時那麼聽話的她竟然只補了一小部分。問她原因,她一句也不回答。我心想:“這孩子怎麼了,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應該問問家長怎麼回事?”於是讓她請家長來一趟,結果等了三天都沒來,而且每一天她都會撒一個在我們成人看來十分可笑的謊。事情更嚴重了,我於是親自在放學時到校門口請其家長來談談。她媽媽到辦公室後,我剛跟她媽媽說了一句:“小A這幾天作業一直沒有完成。”我話還沒說完,她媽媽就衝上前,“啪”地使勁打了小A一巴掌,自己馬上也紅了眼眶。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小A還只是一個國小生呢。她犯了錯誤自然不敢跟媽媽承認,老師要請她媽媽來,她為了逃避,自然要撒謊,而為了圓之前的那個謊,她又不得不編出更多的謊,這無疑是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的怪圈。

在對兒童實施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學校教育始終處於主導地位,然而家庭教育卻起著關鍵作用,由於這種關係,二者必須有機結合達到合諧統一。做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是連線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紐帶。教師要經常與家長聯絡,反映學生在校情況,瞭解在家表現,針對情況制定措施。作為家長更應該主動到校瞭解學生在校表現,配合老師做好工作,限事態於萌芽狀態,切實負起家長的職責。可一部分家長往往是臨渴才掘井,發現自己的孩子落後很多了才來關心,表現為被動教育,不利於孩子成長。讓我們為共同的目的一道擔負起對孩子的教育吧!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20

最近頗喜歡讀散文,喜歡一篇篇短小的文章中去找尋自己似乎早已明白的“真理”。於是在“欣然有所得”,“自詡頗有見地”中得到一種阿Q似的自我滿足。散文讀了不少,可是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卻是這樣一篇小文——《提醒幸福》。

幸福還需要提醒嗎?它不是一種感覺嗎?幸福是什麼?是戀人相見時相擁而泣,是家人團聚時的觥籌交錯,還是課堂上酣暢淋漓地演說……似乎都是幸福,又似乎都不是幸福。畢淑敏真的是一個走進人心的女人,她透過生活,關照人的心靈,是的,似乎從小到大我們都在接受的是一種“提醒痛苦”的教育方式。“別忘了多穿衣服”、“小心他是騙子”、“別驕傲”……一系列看似關心、關切的話語原來都在不經意間提醒著我們:生活處處是艱險,我們要理性地去面對,要有憂患意識。古語不是有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嗎!在這樣的提醒中,我們大人們、成人們忘記了告訴孩子,生活的主色調是幸福的絲絲縷縷,是由幸福的絲線編織成的流光的銀河,幸福是需要被提醒的。

我們成人如此,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我們理所當然地站在有經驗的大人的角度去關照孩子的世界,不要這樣,不要那樣,成功的時候不要驕傲……殊不知在這樣的教育中,我們的孩子和我們一樣陷入了一個體驗即將到來的苦難的怪圈。孩子的思維模式在同化中感受到,我取得了成功並不是終點,我要擔心的是我接下來要面對的苦難。下次我能不能同樣取得這次的成功呢!

孩子是天真無邪的,與其教給孩子如何去恐懼未知的災難,不如教給孩子如何享受幸福。享受幸福是需要學習的,當幸福即將來臨的時刻是需要提醒。幸福是一種心靈的震顫,它像會傾聽音樂的耳朵一樣需要鍛鍊。

當春天到來的時候,我們要對自己說,記住這一刻!心裡就會泛起春的綠意;當幸福來臨的時候,我們不妨也和身邊的人分享,請記住這一刻!豐收的季節,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災年,我們還有漫長的冬季來得及考慮,不要管以後的風霜雨雪,讓我們先把麥子磨成麵粉,烘一個香噴噴的麵包。

幸福並不與其他東西同步,它只是一種感覺。只有常常提醒自己和身邊的人注意幸福,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幸福的快樂!就像在寒冷的日子裡看看太陽,心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在我的教育中,我也要改變自己,做一個點亮幸福的師者,不是讓孩子在學習中體會痛苦,而是讓他們從小就去發現幸福、體味幸福、感受幸福,我想這樣的教育才真正是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因為他們將比別的孩子更能體味生活、體味人生,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珍惜、學會尊重,在人生之路上充滿陽光地前行。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21

文章講的是主人公葉藏的故事。曾經,他是一個自閉的孩子,總是喜歡迎合別人,通過搞笑的方式讓身周圍的人歡樂,在讀了中學後,父親把他接到東京去讀高中,在高中認識了絕木,一個跟他性格很像的混混,在絕木身上,他學會了吃喝嫖賭,後來還因為殉情與父親決裂,殉情後父親不再給葉藏寄錢,失去經濟支柱的葉藏,深刻的體會到了錢斷情亦斷的人間冷暖,並由此沉淪。

讀完這篇小說,我第一的感受是:其中的主人公看似一個三觀不正的混混,實則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從他小時候說起,他活著就是為了別人,他極盡一切的搞怪,僅僅是為了博身邊人一笑,但從他的行為中,我看出了他的恐懼,那種時刻得不到認可的恐懼,就如同魯迅先生狂人日記中的主人公一樣認為周圍的人,是吃人的野蠻人;不過細細品味,我倒覺得,主人公是一個追求“真”的人,追求一種狹隘的“真”,他認為周圍人做的一切都是虛假,你對他們真,他們對你反而有很大的看法,甚至排擠你,而如果你對他們假,他們反倒會哈哈大笑,無比快樂。他定義的“人”終究是要成為人們滿意的“人”如若不然他們便會視你為垃圾,使你受盡折磨,而他正因如此便失去了自我。不過他忽略了一點,就是人性的善和美,親人對他的愛都是純粹的親情,但在他的眼裡,卻成了虛偽的。所以當父親問,他要什麼禮物的時候,他並不想滿足父親這種虛偽的滿足,於是就拒絕了父親對他的好意,其實父親那並非是為了尋求虛偽的滿足感,那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美好和溫暖的親情。

葉藏還是個懦夫,他不敢接受現實,只會通過嗜酒抽菸和使用藥物來麻痺自己,逃避現實,當他因殉情自殺父親不再跟他匯錢後,他開始一蹶不振,過起了無業遊民的墮落生活,感覺全世界都拋棄了他。

人世間本來充滿了美好的東西,但他卻不曾擁抱它,而是去以狹隘的眼光去判斷它,曲解他,那只是會讓你沉淪。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22

只那一個月臺邊的背影,便成了父愛最好的象徵;只那兩行感動的清淚,便教會了我們感恩。

一個背影,讓朱自清禁不住潸然淚下。其實,真正令他感動的,是父親對他深沉的愛。朱自清的父親那並不挺拔,甚至有些臃腫的身姿,在朱自清的筆下顯得那麼高大,從而深深地烙在了我們心靈的最深處,給予我們最深的感動。

自古以來,親情似乎永遠是文人墨客筆下亙古不變的話題。古有“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感人親情,而現今歌頌親情的辭藻更是數不勝數。可真正打動我的,是那篇抒情的散文——《背影》。有時,越是平常的人或事卻越具有令人震撼的力量。

“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的眼淚從那一刻綻開了……奶奶的辭世,父親的下崗使他家更加困難!在他的眼中,他父親有點哆嗦,兒子那麼大了,還不放心。家,是一個一直想擺脫的網,但風雨來了卻成了避風港!

父親辛勞攀過石欄為兒子買下硃紅的橘子,提著的只是橘子嗎?還有沉甸甸的父愛!離開的時候,走幾步,回頭看……捨不得。擔心,期盼和關心,彷彿書寫在他的背影上,清楚而又深刻,不能忘卻!兩年後,他的思念隨著信向朱自清寄來。家境一日不如一日,父親離大去之期不遠。在這個貪病交加,悽慘冷落的季節。“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朱自清嘆息著!悔恨,歉意與思念交織在晶瑩的淚光中化開了……

愛,就是樸素中出高尚;愛,就是無聲中響出歌曲;愛,就是透明中折出光彩。為兒子攀欄買橘是一件平常又非凡的事情。在千千萬萬愛的付出中顯得平常,在千萬的平常背後顯得非凡!“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在生命的人海里,相信會一下子認出那個步履蹣跚的背影,那個正是當天為“自己”買橘子的父親。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的,我們要報答父母的深恩,要知道感恩。但感恩,並不只是口頭上的一句空話,它需要我們付諸於實際行動,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去詮釋。感恩,是在父母疲憊的時候為它們捶捶背、揉揉肩;是為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為父母分擔;是努力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一點一滴,都是感恩,感謝父母的辛勞,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23

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的《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哥倫比亞作家,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百年孤獨》的問世,為馬爾克斯贏得了世界各方的聲譽,馬爾克斯也因該小說“把幻想和現實融為一體勾畫出一個豐富多彩的夢幻般世界,反映了 拉丁美洲大陸的生活與爭鬥”[1]而於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初次閱讀時,我們總會感覺到懵懵懂懂:它到底想表現什麼?作者因本書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那這本書的內涵應該很深刻,它到底是什麼?一個家族興衰的過程及結束的原因?還是告訴讀者人類與生俱來的孤獨無法逃 避?抑或是拉丁美洲一個世紀的真實再現?

通過閱讀,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全書近30萬字,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 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繚亂。這也是魔幻現實主義最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

通過閱讀,我們可以領悟到,作家在講述這個家族七代人所經歷的神話般的故事時,也著力描述了馬貢多的興盛衰敗,它濃縮了哥倫比亞的百年滄桑,也蘊涵了拉美人民在內憂外患下所受的屈辱與苦難。而作者正是要通 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括弄的正確途徑。他把讀者引入到這個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 純粹的現實交錯的生活之中,不僅讓你感受許多血淋淋的現實和荒誕不經的傳說,也讓你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深刻得讓你覺得害怕,那種孤獨令你無所適從。

孤獨是《百年孤獨》的母題,也是這部小說悲劇精神的核心,在小說中,孤獨不僅僅是一種情緒,它成為了人類一整生存狀態,是作為一種社會性的精神特質來反映的。孤獨是《百年孤獨》無所不在的影子,它附著在每 個人的身上,籠罩著小鎮馬貢多,與之相隨的是對宿命的恐懼,對生存的絕望。[2]布恩地亞家族延續了100多年,雖然這個家族的成員們孤獨的緣由卻不盡相同,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獨中,並在其中終其一生 。雖然布恩地亞家族歷經六世,也有過繁華與鼎盛,但自始自終沒有人能逃離孤獨。每一個靈魂都在孤獨中游蕩,家庭成員中沒有情感,沒有交流,沒有溝通與理解。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沒有人關心他人,沒有人 關心身外的世界。他們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著,卻不知道為何忙碌。他們在忙碌中體味孤獨,甚至享受孤獨,最後在孤獨中離開這個世界。

作者在表達這種孤獨的思想時,並非是一味的消沉,他在剖析孤獨的同時,也進行了深刻的歷史反思和理智的民族反省。孤獨意味著封閉,封閉意味著愚昧的到來,而愚昧的民族必然滅亡。[3]作者以冷靜的眼光、犀利 的筆觸剖析了因長期愚昧封閉而造成的迷信、落後、狹隘的民族心理。而這些狹隘的愚昧觀念則會成為民族振興、國家進步的障礙。從這種百年的家族孤獨中,我們可以進一步設想,這只是一個家族的孤獨,如果這種孤獨、 這種人們之間的漠不關心,演繹成一個人民族、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麻木,那這必將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人作為社會群體中的一員,有群體性;人又是獨立的個體,孤獨是存在於靈魂深處的,是 我們人性的一部分,它可以讓我們冷靜,善思,讓我們浮躁的心有一份清涼。所以,我們一定要善於利用孤獨,把它的麻木不仁從孤獨的本質中剔除出去,充分把孤獨有益的一面發掘出來,讓孤獨成為我們淨化心靈、反省吾 身的利器!

加西亞·馬爾克斯遵循“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經過巧妙的構思和想象,把觸目驚心的現實和源於神話、傳說的幻想結合起來,形成色彩斑斕、風格獨特的圖畫,使讀者在“似是而非, 似非而是”的形象中,獲得一種似曾相識又覺陌生的感受,從而激起尋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創作真諦的願望。魔幻現實主義必須以現實為基礎,但這並不妨礙它採取極端誇張的手法。

《百年孤獨》中充斥著神話與幻想,這些與現實相結合,營造出既魔幻又現實的小說境界。在這其中,引用了大量的印第安傳說,東方阿拉伯民間故事和《聖經》經典,進一步加強了本書的神祕氣氛。如本書寫外部文明 對馬貢多的侵入,是現實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賽人拖著兩塊磁鐵“……挨家串戶地走著……鐵鍋、鐵盆、鐵鉗、小鐵爐紛紛從原地落下,木板因鐵釘和螺釘沒命地掙脫出來而嘎嘎作響……跟在那兩塊魔鐵的後面亂滾”[4 ]又如寫夜的寂靜,人們居然能聽到“螞蟻在月光下的鬨鬧聲、蛀蟲啃食時的巨響以及野草生長時持續而清晰的尖叫聲”;再如寫政府把大批罷工者殺害後,將屍體裝上火車運到海里扔掉,那輛火車竟有200節車廂,前、中、 後共有3個車頭牽引!作家似乎在不斷地變換著哈哈鏡、望遠鏡、放大鏡甚至顯微鏡,讓讀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虛實交錯的畫面,從而豐富了想象力,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而馬貢多一連下了四年十一個月零兩天的大雨則 是《聖經·創世紀》中有關洪水浩劫及挪亞方舟等故事的移植。

書中花了較多筆墨敘述的人物是次子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他步哥哥的後塵,成人後與庇拉爾。特爾內拉苟合,留下一個兒子,仍被送回家族,命名為奧雷里亞諾。何塞。差不多同一時期,他和一位叫做蕾梅黛絲的女 孩發生了一段愛情。書中被描述得幾近完美的是馬空多里正(相當於鎮長一職)堂阿波利納爾。摩斯科特的小女兒蕾梅黛絲。奧雷里亞諾自從第一眼見到年僅9歲的她,便無法遏制地愛上了她,以至於他上門提親的時候,里正 家裡炸開了鍋,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明白,家裡總共七個女兒,奧雷里亞諾居然會無視其餘六位待字閨中的姐姐們的存在,單單看上還沒有發育的最小的妹妹。表面看上去懵懂不諳世事的蕾梅黛絲,成為青春少女後嫁給奧雷裡 亞諾,她很快適應了一家的女主人的生活。她為人敦厚善良,孝敬長輩,善待刁鑽的大姑。她將私生子小奧雷里亞諾視為幾齣,她無微不至地照料被綁在慄樹下、精神失常的的公公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這樣一位幾 乎沒有瑕疵的完美女性,命運卻是那樣悲慘,死於烏爾蘇拉的過失中。後者本想毒死情敵麗貝卡,卻鬼使神差讓蕾梅黛絲喪生,同時喪生的還有腹中的一對雙胞胎。烏爾蘇拉一輩子生活在內疚中,她將侄子奧雷里亞諾。何塞 撫養成人。痛失愛妻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在緊接下來的戰亂期間,與保守黨的代表——他的岳父堂阿波利納爾。摩斯科特產生分歧,投身自由黨。

又一個表現手法是象徵的運用,《百年孤獨》中象徵主義手法運用得比較成功且有意義的,應該就是關於不眠症的描寫。馬貢多全體居民在建村後不久都傳染上一種不眠症。嚴重的是,得了這種病,人會失去記憶。為了 生活,他們不得不在物品上貼上標籤。例如他們在牛身上貼標籤道:“這是牛,每天要擠它的奶;要把奶煮開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5]這類例子書中比比皆是,作家意在提醒公眾牢記容易被人遺忘的歷史。人類對 歷史的遺忘,形成了悲劇的輪迴,生存的麻木,人類也只有牢記歷史與現實,才能在反思中前進。

另外,作家還獨創了從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例如小說一開頭,作家就這樣寫道:“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6]短 短的一句話,實際上容納了未來、過去和現在三個時間層面,而作家顯然隱匿在“現在”的敘事角度。緊接著,作家筆鋒一轉,把讀者引回到馬貢多的初創時期。這樣的時間結構,在小說中一再重複出現,一環接一環,環環 相扣,不斷地給讀者造成新的懸念。

《百年孤獨》被認為是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時代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各地掀起了拉美文學風。馬爾克斯也因這部作品走向了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臺,成為拉美小說界的“掌 門人”。評論界稱讚《百年孤獨》為“20世紀用西班牙文寫作最傑出的長篇小說之一”, 是“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24

暑假的時候,我從年級推薦書目裡選出了兩本書,《城南舊事》和《上下五千年》,進行了閱讀,讀完之後,我對《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感觸最深,激動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上下五千年》記錄了各個朝代的大事,從盤古開天闢地,到日本侵略中國,事情記錄得一個不落。看了之後,裡面有許多人成為了我學習的榜樣,如司馬遷,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在遭受屈辱後仍能發憤著書,寫下了不朽的巨著--《史記》。

司馬遷誕生在一個史官家庭。他的父親曾做過漢武帝的太史令,掌管天文,記載史事。司馬遷以父親為驕傲,從小就刻苦學習。他誓拜董仲舒、孔安國等人為師,學習古文,後來司馬遷入宮廷做了官。不久,他的父親得了重病,在臨死之前給他留下了遺言,要司馬遷繼承他的事業,編寫史書。公元前99年,正當司馬遷的寫書工作進入高潮的時候,一場災難降臨了。正直的司馬遷因為替投降匈奴的大將李陵辯護,被投入監獄慘遭宮刑,非常丟人。

受了奇大恥辱的司馬遷痛苦萬分,他想到了自殺,可是他知道如果現在去死和死一隻螞蟻沒有什麼不同。他想到父親的遺願,便決定在這殘酷的現實中忍耐下去。公元前93年,司馬遷終於完成了不朽巨著《史記》。這部書在史學、文學和哲學上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被後人譽為“史家之絕唱”!讀到這,我不由得想到了我自己,我有時在做事情的時候常常因為受到了一點點挫折,就堅持不下去而放棄了。

可是想過嗎?司馬遷受盡了恥辱,卻還能堅持下來,這是因為什麼?難道不是他的那種堅持不去的精神嗎?!我也想到自己學習書法,書法是個漸進的過程,我卻常常因為耐不住而中途放棄,以致進步不大。現在看了司馬遷的故事後,我一定要堅持下去,力爭在下一次書法比賽中獲獎。我要以司馬遷作為榜樣,好好向他學習!司馬遷的這種頑強不屈、忍辱負重的精神值得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去學習,我們一定要把這種精神發揚光大!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25

在國富論中,第四章起名為論政治經濟學體系,可通讀全章,看到更多的是亞當斯密對重商主義、限制進口、出口退稅、獎勵金、通商條約、殖民地等涉及國際貿易的內容,可能在亞當斯密的概念中,凡涉及國家干預經濟的內容就屬於政治經濟學。

由於我所理解的政治經濟學更多的是強調國家與市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國家維持社會穩定及國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各種管理制度,所以在理解上,無法同意亞當斯密將自己所寫的第四章納入政治經濟學理論中,在我看來,重商主義、限制進口等更準確而言應該歸屬於國際貿易的內容。

這裡有一個名詞解釋一下:

“重商主義——18世紀在歐洲受歡迎的經濟管理體現,它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上:一國的國力基於通過貿易順差——既出口額大於進口額所能獲得的財富,這是16、17世紀西歐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一種經濟理論或者說經濟體系,反映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和政策體系。”

這個理論目前依然有許多經濟學家引用,包括中國國內目前奉行的國際貿易政策。從具體表現上看就是,為了維持貿易順差,一國政府會傾向於通過關稅(提高進口商品的成本)、出口退稅(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獎勵金(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等手段,在國際貿易體系中,提高本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實現出口大於進口的目的,達到吸收貿易逆差國的資本流入本國,藉以提高本國的資源條件,從而增加本國的國民總收入,以實現經濟的增長。

亞當斯密由於是堅定的市場經濟倡導者,其一直提倡小政府理念,所以在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第四章幾乎每頁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意思——重商主義提出的絕大多數的維護貿易順差的手段,都在某種程度扭曲了市場在資源調配中的決定性作用,從長期看都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國家應該減少監管,應該放手由市場自發調節進出口。也許是由於時代背景,也可能由於其他原因,亞當斯密並沒有完成對重商主義的批判,只是在字裡行間表達了與重商主義觀念不一致的思想和理論。

回到現實,回到本文所述的國際貿易體系,在我看來,國際貿易的最大作用和好處主要是兩個,其一讓市場擴大,其二促進了社會分工並使得生產效率提升。市場擴大比較容易理解,比如中國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商品生產國,各種細分市場的商品,尤其是家電類產品(手機、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其主要生產地都是中國,如果沒有國際貿易,中國已經形成的生產體系就會出現生產過剩。所以對於目前的中國而言,因為國內的生產體系已經形成,我們已經建立並形成了自己的工業體系,短期內實現改變不是太現實的事情,所以相比於世界上的任何國家,中國都更需要國際貿易的自由但又有序的發展。但是否意味著我們必須要追求貿易順差呢?我的觀念是,貿易順差來源於國際分工的比較優勢,由於我國的勞動力成本日益上升,我國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也有限度,貿易順差用最簡單的言語表述就是,我們通過勞動及資源投入,生產出來了商品,但本國消費不完,那麼就出口到外國,而外國給予的是本國無法流通的紙幣,其實這種貿易順差實現的外匯儲備,類似一種債券。也就是逆差國用債券,購買了順差國的各種商品。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短期看順差有利,但長期看,貿易順差就如同幾個世紀前的殖民地一般,順差國就是逆差國的殖民地。

更簡單的說,我反對維護貿易逆差,從社會分工的角度,出口等於進口是對一國人民最公平和合理的勞動獎勵。

除了順差逆差外,關稅、出口退稅等都可以單獨成文書寫,本文不做累述。

希望看完本文,你對重商主義有所瞭解,對國際貿易有初步認識,最好能理解貿易順差的意義和缺陷。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26

藍藍的天下面小小的我,用心大聲的唱你最愛的歌,縱然世界不同你曾給我的夢境,只要有你陪著哪怕再多哭樂,你的笑聲是我生命的書籤。——題記

海洋天堂講的是一個身患絕症的父親與患有自閉症兒子相依為命,他父親得知自己身患絕症,時日不多的時候,他苦苦的想要為自己那可憐的兒子找一個家,卻歷盡波折。最後他將兒子留在了兒子“最愛”的海洋館裡,他告訴兒子,大海龜就是他,兒子看到大海龜就是看到了他,大海龜會代替他陪伴著兒子,最後他笑著離開了人世……

讚頌母親的文章太多,歌頌母親的詩句太多,父親總是常常被人遺忘在角落裡,但父親從不會介意,因為父親有著寬廣的胸懷。我們常常為母親的柔情打動,為母親的體貼落淚,而父親那嚴厲面孔下的慈祥常常被我們忽視。我們常常哭著抱怨父親的鐵面,父親的凶狠,父親的鐵面無私,但誰又想過父親打我們時他的心又何嘗不是在滴血?

父親的鐵面中夾帶的柔情,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冰天雪地時接我放學,父親不會像母親一樣拉著我們的手,總是走在前面,為我們遮風擋雪;炎熱酷暑時,父親將我背在背上送我去醫院,豆大的汗水滴落下來,滴在了我的心間;在過年過節時,父親從不多言,只是默默地為大家準備好豐富的宴席,往來在人群中,樂此不疲。

父親,您有著堅韌的性格,在我意氣用事時澆滅了我的衝動;您有著堅強的意志,在我遇到困難退縮時激勵我堅持下去;您有著高瞻的視野,您喜歡帶著我周遊各地,開拓了我的視野,您豐富的閱歷讓我目瞪口呆,我暗自在心裡更加對您佩服不已。這一切的一切,加深了讓我對您的敬愛,您對我的愛,賜予了我無窮的動力。

藍藍的天下面小小的我,用心大聲的唱你最愛的歌,縱然世界不同你曾給我的夢境,相信最美好的一起在下一刻降落,親愛的父親,我想大聲的對您說:我愛你!

小兵張嘎讀後感錦集 篇27

三毛是一個不講道理的人,她只是用一顆真誠的心在講故事。她的文字天真爛漫、樸實無華,但就是由這些簡單的字句組成的小文章,讀起來讓人感動不已。她和荷西兩個人在撒哈拉大沙漠的日子艱苦極了,好像越是生活艱苦的人,心境就越是平和。反而是我們這些沒怎麼受過苦的人,受到一點點委屈就憤憤不平。她的生活同樣是充滿瑣事和爭吵,她寫的也正是這些瑣事、爭吵和委屈。她受過許多苦,許多委屈,但筆下的文字永遠是那麼平和、樂觀,彷彿只是在玩遊戲而已。讓後人稱道的她和荷西之間的愛情,其實也是充滿了矛盾和爭吵,面對這些,三毛是一個懂得生活的姑娘,她和荷西用相互包容和妥協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矛盾。是啊,生活的藝術就是相互包容和妥協,誰都得讓一步,硬碰硬只能不歡而散。

一般人受一點點委屈就憤憤不平,在心裡留下一個結,而三毛呢?她是那麼地好奇,彷彿永遠有新鮮的事物在等著她,吸引著她的眼球,根本沒精力去關注什麼委屈。她是一個往前看的人。然而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這樣的一個人曾有著嚴重的憂鬱症。我很好奇她是如何在面對黑暗時,寫下如此陽光的文字的?也許她的好奇心正是擺脫憂鬱症的工具,唯有專注於他物時,內心才能平和。她寫下這些文章的時候,應該一個遊戲人間的人,而不是一個憂鬱症患者。

看完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再看《雨季不再來》。懂得了原來三毛也曾是神經質,整天嘴裡叼著煙的憂鬱女子。所謂的豁達,樂觀,不過是時間和經歷把人磨成了那副磨樣罷了。人都是可以改變的,只是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