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精選30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27W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

據說人們最喜歡生活的朝代就是宋代,英國史學家湯因比曾說:“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生活在中國的宋代。”由此我暢想,當我穿起麻布衣服乘坐寶馬香車來到宋代,過一個元宵節挺有意思的。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精選30篇)

蘇東坡雖曾說:“燈火家家有,笙歌處處樓。”我更願選擇的是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展開的北宋都城汴京(開封),當然錢塘(杭州)也不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看不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但在不經意間就能碰見一個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那裡有五的娛樂場所叫瓦子,咱也不是來這裡卡拉OK的,皇宮前的御街自然是去處,那裡一定寶馬雕車香滿路,皇上還經常微服出宮觀花燈,說不定在某個火樹銀花的'地方還能碰見他呢。

宋代的元宵節共五天,我選擇正月十五,不吃火鍋,雖然它是在宋代發明的;也不去吃火腿,東京的風味小吃應有盡有。那時“東坡肉”剛隆重上市,人們也不像現在的人怕膽固醇高,想大快朵頤機會多的是。如果在北宋,就吃油錘;在南宋,就吃元宵(湯圓)。這兩種元宵節食品現在還有,但到宋代吃才有原汁原味,不像現在,心境變了,過節的氛圍也淡了。

順便也大口吞嚥一些節日的喜慶氣氛。其實,無須用嘴,耳朵裡灌滿的聲聲爆竹早已將元宵的熱鬧渲染,抬頭看天空,繽紛的禮花給宋代的元宵夜開出各種色彩的花朵,比春天更早。

找一位宋代詩人,跟在他的背後,感受盎然的詩意在燈樹上千光照,跟隨你身後的是逐人來的明月。如果你跟隨的是蘇東坡,“飛火亂星球,淺黛橫波翠欲流”,這是宿州的元宵;“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這是蘇東坡眼中的燈火錢塘三五夜。元宵節的氛圍不僅在舌苔上繚繞,還會在你的鼻翼上溫存。“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那香會在我們的心底縈迴,讓心靈如化凍的河流。

跟隨王安石也不錯,你可以看一看花燈,猜一猜燈謎,還會看見一大戶人家高懸走馬燈,燈下懸一上聯,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你答不出不要緊,答出了就會被招為快婿,那就少了王安石的一段傳奇。你只需默默地品味著下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然後感慨那時的學問真值錢,不像現在隨房價的上漲不斷貶值。

吟詠著歐陽修(一說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跟在他的身後,想起去年的元夕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你可以給柳絲打一個結,挽住明月;然後以詩詞為道路,約來那個在多年以後走失的人,柔情脈脈地向她傾訴你藏在心底一千年的話語。“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今年的元夜當是到了現代了,那個在詩意中走失的人還在宋代的路上,在路上的寶馬雕車裡,那滿路的香和盈盈的笑語漸漸消失了,你的淚水和惆悵都是純粹的,只與愛有關,只與情有關,不似現在摻雜了很多雜質。

在宋代過一個元宵節,不用紅玫瑰,有詩歌和脈脈的眼神就夠了。你可順著辛棄疾的視線眾裡尋他千百度,那期待和失落都是實在的,很有質地,可觸可感。在宋代的你不必像現代人一樣感慨“聽說愛情會回來”,那時的愛情也是純粹的,就在不遠的地方。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

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國的四大節日之一,元宵節一過,春節也就算過完了,所以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熱鬧的。

以前,人們主要是看花燈與舞龍,現在燃放煙花,人們觀看煙花也就成為慶祝節日的方式之一了。晚上七點多一點,我就著急地叫爸爸媽媽帶我上街,因為晚上大街上要放煙花。走在街上,看到路上有很多與我一樣想看煙花的人,大家老老小小一家人,顯得十分的高興。人真是多呀,擠得水洩不通。到了鬧市區,只聽見幾聲沉悶的聲音,一個個煙花帶著紅紅的火星竄上了天空,幾聲脆響,夜空綻放出幾朵美麗的花朵。它們的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有五顏六色的滿天星,金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牽牛花,火紅的玫瑰花,粉紅的月季、銀色的百合……,絢麗多彩。

隨著一聲聲的炮響,人們在驚呼,在讚歎,夜色中,人們微微揚起的臉上也變幻著多姿的色彩,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們不也像一朵朵美麗的煙花嗎!生活是多麼的美好呀!

我最喜歡看煙花了!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3

今晚,媽媽帶我去中山公園看花燈。剛進中山公園,我的目光立刻就被旁邊的一叢花形的燈吸引過去了。那花型燈五彩繽紛,鮮豔奪目,有的大,有的小。整叢“花”就像一塊磁鐵,而我就像一枚鐵釘,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裡,遲遲不肯離開。

媽媽提醒我,既是來看花燈,應該每個都看,不能老半天才看一個花燈啊!我不由自主地隨著人群繼續前進。隨後我又看見了一個花燈。幾隻狗圍成一圈,上面有隻小狗,背上坐著一個小孩,他滿臉興奮,手裡還拿著一把翠綠色的如意杖。

這時,我看到了許老師所說的名字叫“神州六號”的那艘“火箭”。我只能看見上面的“火箭”,下面是什麼樣,完全看不到。因為人山人海的,要想看個花燈,折騰個半天,恐怕只能看到一些部分,還真不容易呢!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4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5

“賣湯圓,賣湯圓,小小的湯圓,圓又圓”這是首民歌,每聽到這首歌,人們就知道元宵節來了,每到著一天,家家戶戶都在一起吃湯圓,看燈會,放焰火!

記得小時候,一到元宵節,親人們都來到了我家,家裡變得可熱鬧了,媽媽從冰箱裡拿出一個個像小雪球一樣的湯圓,我把小小小的湯圓一顆一顆放進鍋裡,剛放進鍋裡的湯圓一下就沉了底,過了幾分鐘,湯圓慢慢的浮了起來,媽媽告訴我湯圓熟了。浮在水面上的湯圓顏色變了樣,晶瑩剔透,有點棕色,就像一顆顆大珍珠,真誘人呀!我們忍不住拿起勺子,舀起一顆大湯圓,聞了聞,嗨!真香。我迫不及待使勁吹了一下,小心翼翼地放進嘴裡,咬了口,甜甜的餡流了我一嘴,回味無窮,真棒呀!

吃完了美味的湯圓,我們來到了街頭去看燈會了,大街上人山人海,大家手上都拿著各自的燈,整條馬路都變成了燈的海洋,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讓人大飽眼福,有活蹦亂跳的“鯉魚”,有含苞欲放的“荷花”,有展翅高飛的“雄鷹”,還有一隻小貓咪正在興致勃勃啃著魚骨頭,這麼多的燈真是讓我看得眼花繚亂。忽然我眼前一亮,看見了一隻英俊的老虎,它的眼睛炯炯有神,散發著凶猛的光芒,它穿著一身黑黃相間的“衣服”,在老虎張開的嘴裡露出了兩顆鋒利的牙齒,幾根鬍鬚非常挺拔,看上去很有精神,它那凶猛的性格,完全符合它的動作,它頭抬的很高好象在向遠方長吼,這種樣子就連老戰士也會被嚇的聞風破膽的。

朦朧的月色投下神祕的影子,在水面上撒下了漂浮不定的光,好像無數的銀魚兒在那裡跳動,時間不早了,我該回家了,今天我過的很開心。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6

元宵節是一個熱鬧而又有著悠久歷史的節日。新年熱鬧的氣氛剛剛結束,元宵節又來臨了。

關於元宵節,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神鳥誤落在一個村莊。那時的動物都是很殘忍的,所以村裡有很多獵人,獵人看見神鳥不知他的來歷,以為是隻害鳥,就把它殺死了。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後大發雷霆,下令派3000天兵正月十五去村裡防火把村子裡的人都燒光。七仙女聽到了就讓一個神仙去幫大家,大家按照神仙的說法,在村子周圍點上篝火,再點上許多燈籠,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從天上看到此景,以為村民自己放火燒死了,也就沒派天兵,村民倖免於難。從此,大家每到正月十五就點篝火,掛燈籠,就有了元宵節。

這個傳說是假的,元宵節的真實情況是起源於漢朝,到今天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漢朝時,印度佛教流傳進中國,佛教中有供奉舍利子的習慣做法。於是漢朝的皇帝就從印度人哪裡學來了供奉舍利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整個皇宮張燈結綵,滿朝文武上朝,供奉舍利子。後來這種做法流傳到了民間,民間沒有舍利子,只是張燈結綵,放篝火,於是就形成了元宵節最古老的習俗。

到隋煬帝的時候,元宵節就更熱鬧了。開始演節目,光演員就有30000人,樂隊人數18000人,舞臺有8裡地長。到了唐朝,更是盛況空前,大唐盛世的元宵節過三天。唐朝是中國古代盛的朝代,唐玄宗年間,皇宮為了元宵節,製作了50000盞燈籠,做了一個大型燈樓,有150尺高,大家在裡面可以遊玩、喝酒等等,大街上的大家也都提著燈籠。街上還有“寶馬雕車香滿路”,一輛輛的花車,車上坐著主人,上好的寶馬拉車,車還散發著香味,後面還跟著成佇列的仕女。大家盡情觀看玩耍。

宋朝的皇帝很喜歡元宵節,就把過元宵節的日期由三天改為五天。元宵節的好多習俗都是在宋朝形成的。這時或元宵節的規模也很大,萬盞燈火,累成那個金山,百里之內燈火不絕。明朝朱元璋把元宵節擴大到10天,從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那時的元宵節很熱鬧,很好玩。

我國的元宵節歷史悠久,風俗很多,各種各樣,很是豐富。全國人民都在早晨吃元宵,那元宵一個個大大的,圓圓的,一嘗可香了,餡都往外冒。晚上去大街上鬧花燈,猜燈謎,燈籠上掛著紙條讓你猜。還有耍龍舞獅子,到空地上放煙花,一個個煙花像大傘一樣在空中綻開。還有踩高蹺、扭秧歌、跑旱船,都很好玩。

南方人也和我們一樣過元宵節。他們會在元宵節這天的白天或晚上走百病、偷菜、送孩兒燈。走百病就是婦女聚集在一起,沿著牆根走,一直走到村外,逢橋,這樣把疾病送到村外去,以保身體健康。偷菜就是未婚女性到他人家的菜園裡偷菜,希望自己將來生的孩子白白胖胖。送孩兒燈也不錯,是長輩或者親友給已婚未育的婦女送燈籠,祝願早生貴子。

在我們東北,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也很有意思你像滾冰和打花臉。小孩在元宵節這天,要到冰上去打滾,意思是滾了冰身體健康,抗凍。打花臉是在元宵節的晚上,把黑色塗在手上,遇見誰就往誰的臉上塗,也有的在家裡一夥小孩互相打花臉,誰臉上最花誰就,就有好命運。

啊,原來元宵節真是不錯,又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又有好看的。是的,元宵節是中國曆最熱鬧的節日,大家在一起快開心樂很有趣兒,我們中華民族一代代的大家都在元宵節裡得到了莫大的開心。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7

元宵節,古稱“上元佳節”,自古就是華夏民族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在這樣一個凝結著民族精神和情感,承載著浪漫傳統文化的日子裡,歷代詩人不僅勾勒出元宵佳節的美好,更寄寓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除夕的火,元宵的燈。”賞花燈、玩花燈是元宵節的重要習俗,詩人們在這樣一個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的夜晚,留下了不計其數的詩歌。無論是唐代詩人盧照鄰“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的磅礴氣勢,還是宋代詞人辛棄疾“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熱鬧情景;無論是唐朝詩人蘇味道“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的盛況描繪,還是明代才子唐寅“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的樸素哲理……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表達,都為我們呈現了繁榮、盛大的賞花燈景象。

元宵節,也被稱為中國情人節。在封建時代,平常女子不能隨便拋頭露面,但到了這一天,卻可以出來展現自己,甚至與鐘意的男子約會談情。宋代歐陽修在《生查子》中所寫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就生動描繪了古代情侶元宵約會的情景。試想,在萬人空巷、人頭攢動的月圓之夜,年輕女孩藉著賞花燈之機為自己物色物件,或郎有情妾有意地約定今生,是何等浪漫的場景。

湯圓就是元宵,元宵是元宵節家家戶戶必備的食品。一枚小小的元宵,不僅被美食者賦予了多種做法,也被文人墨客描繪成元宵節優美的風景。因湯圓寄託著團圓之意,元宵在遊子們的心中更代表著一種濃濃的鄉愁情緒。

“鬧”是元宵節的文化之“核”——敲鑼打鼓、舞龍舞獅等各地“鬧”元宵的習俗,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貼齒,奮迅毛衣襬雙耳”,就是對唐代元宵節舞獅子習俗的描述。

元宵節,千百年來一直在盎然、豐沛的詩意中流淌,而詩化的元宵節也對映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火樹銀花不夜天”,又是一年元宵節,願元宵詩篇繼續為元宵節增添無限光彩和浪漫,構成我們饒有雅趣的特色中國年!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8

今晚,我、爸爸和爺爺來到望月堤,去欣賞旺蒼縣一年一度焰火晚會。

天剛剛暗下來,美麗的縣城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美麗。望月堤上站著裡三層、外三層的人們。他們有的在教基地盼望煙花的到來,有的拿出手機,準備記錄下這美好的瞬間,有的猜測這次的煙花是什麼樣的……

突然,一道五彩的煙花劃過天空。“龍騰盛世,春詠紅城”的焰火晚會開始了。五顏六色的煙花“綻放”在天空,絢麗的焰火沖天而起。隨著“嘭嘭”的一聲巨響,煙花越來越多,粉的、黃的、藍的、綠的、紅的,這些煙花把天空照的絢麗多彩。“綠谷紅城,魅力旺蒼”的字樣格外醒目。那兒的“千年富貴”飛上天空,綻放出了美麗的花朵。這朵“天女散花”十分美麗。五彩繽紛的煙花向四面散落著,真像是一個仙女撒著花兒。突然,一束束火炬衝向天空,一位清潔工阿姨說:“真像我手中的掃帚,我要用它來留給人們一個清潔的旺蒼。”“真像一束束麥子,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我的白髮爺爺笑著說。

還有一種我叫不出名字的煙花,它像流星雨一樣飛上天空,又是垂直地落在地上一樣。多層次多視角、多色彩的立體效果畫面,每一次焰火升空都伴隨著觀眾的陣陣掌聲。隨著奼紫嫣紅的禮花一波波綻放,晚會被一次次推向高潮。玉龍廣場沿河兩岸爆發出了一浪高過一浪的驚呼聲、歡笑聲、讚歎聲,猶如陣陣春雷滾過。最後竟然放出“腳印”和“花兒”。“花兒”有“葉子”,有“花蕊”,乍一看真像一朵美麗的花兒。“腳印”一步一步地飛上天,是啊,這也象徵著我們旺蒼一步一步走向繁榮昌盛!

欣賞完了煙花,我們也依依不捨地回到了家。我的老爺爺也十分高興,這是他第一次在縣城看焰火晚會,真開眼界!焰火晚會真壯觀,明年我一定來看!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9

元宵佳節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祝福節日,象徵著中國人民心中對團圓、圓滿美好生活的祝福,同時也顯示出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每逢元宵佳節,當白白圓圓的元宵香氣飄滿屋即將出鍋時,總是會將我們的思緒拉回到從前,追憶曾經的每一個美好的元宵佳節,心中也充滿了對溫情滿滿的追憶和對曾經、現在、將來美好時光的無限眷戀和深深的祝福。

曾記得兒時、少年時期的元宵佳節,那時的元宵都是在大街現做,所以基本都是在元宵佳節早幾天就開始在街上叫賣,孩子們則跟隨大人排隊靜靜的看著在眼前快速被手搓成形的一個又一個白白胖胖的元宵,被裝進袋子裡,然後蹦跳著跟隨大人將一袋子的白胖元宵帶回家;在元宵節晚飯那天,孩子們都會圍著鍋沿,看著滿滿一鍋白胖的元宵從鍋底飄起翻滾,映襯著大人孩子們的笑臉,當把元宵吃到嘴裡更是香甜無比,歡笑聲充滿著家家戶戶;社火隊在元宵節這天都會在龍羊峽的大街上進行熱鬧非常的表演,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是龍戲珠,後面緊跟著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社火隊都是由水電四局各單位有社火才藝的職工組成,職工社火隊的技藝絲毫不差專業社火隊伍,像踩高蹺、劃旱船、龍戲珠……的技藝都很是精湛,引得圍觀的群眾喝彩聲、歡笑聲層起不斷;在元宵佳節這天大街上都是人山人海,孩子們都會在圍觀的大人們站著的縫隙中不斷的穿行、追逐玩耍;當天還沒有檫黑時,在大街兩側已經掛滿了由水電四局各單位職工手工製作的各式各樣的花燈:有花鳥燈、人物燈、動物燈、絲料燈、畫絹燈、走馬燈、宮廷燈等樣式五彩繽紛、琳琅滿目、漂亮非常。滿天空絢爛綻放的煙花,更是照亮了人們仰空觀望的紅紅的笑臉,美麗的煙花在綻放的那一刻,引來了人們聲聲的驚呼和喝彩。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0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了。每當這個日子,人們都要吃大餐,然後出門觀燈,觀禮花。我家也不例外。

我們的晚餐是排骨湯加湯圓。這次晚飯真是太豐盛了!可我最愛吃的湯圓他們卻只給了我六個。怎麼辦哪?我便說:“你們誰知道比利時在那個洲?”他們都答不上來。我便從他們的碗裡夾走了兩個湯圓。

我們又去博物館看花燈。那裡的花燈可多了,連每棵樹上都綁了四個花燈,亮起來可好看了!每當這個時候,博物館就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那裡不光有花燈,還有各式各樣的禮花:有的象綻開的花朵,有的象飛走的火箭,還有一種禮花,剛放出來的時候不太亮,等一會才亮。亮的時候好象天上又多了一個太陽……

真希望以後能多過一些象元宵節的節日!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1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今年的元宵節媽媽讓我獨自購買湯圓。我興奮地來到了超市,看著冰櫃裡琳琅滿目的湯圓,我從中精挑細選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湯圓。

回到家,媽媽將湯圓片刻煮熟了。我們一家人邊吃湯圓,邊欣賞仲秋節晚會。

團圓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爸爸媽媽帶著我出門看禮花。

我們來到樓區花園中心,抬頭仰望天空,天空中接連不斷的禮花給無邊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個個彩燈在我眼前閃過,我定睛仔細看,許多人家門口都掛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元宵節為什麼要掛彩燈籠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後,我在網上閱覽了元宵節相關的資料。

原來元宵節掛彩燈籠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啊。

以前,有一隻神鳥因迷路而迫降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百姓無辜受難,就冒險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

過了好久,有個老人想出了辦法,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積極響應。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驅邪避鬼神。

看來元宵節還有這麼多的習俗和傳說呀,真令我大開眼界。元宵節這一天讓我懂得了很多課外知識和文化習俗,中國是個文化古國,還有更多的奧祕正等著我們去發現它,探究它,把祖國傳統的文明的文化習俗傳承下去。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2

元宵節,這個傳統節日在很久以前就開始盛行了,放彩燈,舉國歡慶。但,我今年在學校裡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元宵節。

x月x日那天,我早早地來到了學校,學校早已煥然一新,操場上掛著幾個超大號的燈籠,張燈結綵。等到第二節課過去,變化更大了,操場上貼著很多燈謎,以及由許多同學組成的“大海”。

等到上課鈴響過後,猜燈謎活動開始了。我左瞧瞧右看看,都沒有找到合適的燈謎。再看看別人,都猜對一兩個了,我急得直冒汗。忽然,我看見一個超級簡單的燈謎:雪中送炭(打一歌名)。這也太簡單了吧,不就是冬天裡的一把火嘛!我馬上撕下來。可命運總是和我作對,我不知道209班在哪兒。

我以為在老教學樓,可是沒找到。後來我才打聽到原來在辦公樓,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四樓。可教室裡空無一人,我頓時感到我的心好累啊!找了這麼多次,難道最後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就當我要放棄之時,旁邊辦公室裡傳來一陣笑聲,這笑聲像是天籟之音,我似乎又看見了希望。只見老師們在裡面聊天。我把燈謎給老師看,老師也真大方,一條巧克力飛來,哈!原來我猜對了。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又開始在茫茫人海里搜尋燈謎,第二個燈謎很快被我猜對了,一根棒棒套到了我的手裡。在歡樂中,下課的鈴聲在不知不覺中響了起來,宣告這次活動圓滿結束……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3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今天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元宵節吧!元宵節是每年的正月十五,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在元宵節這一天,人們會賞月、猜燈謎、打燈籠、吃元宵……

賞月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會提著花燈籠東跑跑,西跑跑,我小的時候媽媽也給我買過燈籠,我提著燈籠玩的可開心了。這一天,公園裡的樹枝上都懸掛著大大小小的燈籠,上面寫滿了謎語,有許多遊客都興致勃勃的在猜燈謎,可好玩了。猜燈謎是從古至今人們在元宵節裡最喜愛的專案之一。

元宵節這天最重要的當然是吃元宵了!元宵是由糯米麵製成的,有豆沙餡、芝麻餡、桂花餡……我最喜歡吃豆沙餡的,元宵吃起來粘粘的、甜甜的。元宵節這一天一定要吃元宵喲!因為它代表著團團圓圓呀!

元宵節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我們要感謝先輩給我們留傳下來這麼好的傳統文化,更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4

無論是過節也好,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也好,這都與放假無關,只要我們能夠品味出節日的真味道,照樣能夠把元宵節過得美美滿滿,過得傳統文化厚厚重重。“元宵節”貴在過出“真味道”。

過出“美食”真味道。元宵是元宵節的美食,雖然這道美食在今天可以四季皆吃,但是,只有在元宵節這天才能吃出獨特的味道。這獨特的美食是人的情懷與美食融合在一起的味道,在品味美食中感悟生活的真味道,節日的真味道,精神的真味道。美食真味道,給人們帶來的是一種美麗生活,美麗情懷,美麗營養。品味到美食的這個真味道,是過好元宵節的基礎。

過出“團圓”真味道。天上月亮是圓的,地下燈籠多是圓的,桌上元宵是圓的,人們團聚是圓的,團圓是元宵節的真味道。而且,這個真味道與春節的團圓味道不同,春節的團圓味道是親朋好友的團聚;與中秋的團圓味道不同,中秋是一家親人的團聚;元宵節的團圓則是天下的團圓,是家人與陌生人的團圓,元宵節是走出家門與天下人團圓的節日。這個團圓的的真味道讓我們感悟到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獨特魅力,團聚最喜悅,團圓最幸福,團結最有力,在這裡得到了的體現。天下一家,其樂融融,在元宵節得到了最精彩的詮釋,品味到團圓的這個真味道,就品味到了元宵節的真諦。

過出“文化”真味道。元宵節,猜燈謎是固定節目,從古到今,生生不息,日久彌新。雖然元宵節的習俗更更迭迭,但是,猜燈謎卻始終能夠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永不衰竭。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人們在猜燈謎中感悟文化魅力,生活智慧,美好未來。猜燈謎是元宵節文化的重要載體,讓人們在雅俗共賞的文化之路上行穩致遠。品味到文化這個真味道,就能在元宵節的日子裡思想昇華,生機勃勃,充滿憧憬。

“元宵節”貴在過出“真味道”,美食的真味道讓我們的嘴巴香甜,團圓的真味道讓我們的情懷圓滿,文化的真味道讓我們的精神璀璨。在品味“真味道”中過元宵節,不放假又何妨?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5

元宵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在元宵節不但可以吃到熱乎乎的美味的湯圓,而且可以欣賞到各式各樣、令人眼花繚亂的花燈。

天色剛剛擦黑,我便催促著爸爸媽媽帶我去看燈。來到大街上,哇,大街上可真熱鬧啊!喜氣洋洋的人們摩肩接踵,處處都充滿了歡聲笑語,洋溢著一片節日的歡樂氣氛。快到濱河路了,遠遠望去,掛滿了花燈的濱河路宛如一條綴滿了五彩斑斕的寶石的絲帶,真是漂亮極了!

我們來到了濱河路,一盞盞花燈五彩繽紛,讓人目不暇接。今年是虎年,最流行最常見的自然是老虎燈了,平日裡威風凜凜的虎大王變成了溫順可愛的小寵物,調皮的孩子們還時不時地伸出手去逗弄他們呢!接著一枚正準備發射的“火箭”也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它載著五星紅旗,載著中華民族的希望,似乎馬上就要騰空而起……奧瑞金公司展出了一個卡通玉米小博士燈,它頑皮地微笑著,指著一穗顆粒飽滿的大玉米棒,彷彿在向人們誇耀:瞧,我多棒!接著是宮燈、走馬燈、八角燈、動物燈、蓮花燈等各式各樣的燈,它們栩栩如生的形象引得人們嘖嘖稱讚,紛紛在燈下拍照留念……

花燈看完了,回家的路上爸爸對我說:“這些美麗的花燈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對幸福和平生活的讚頌,以及對未來發展的期望啊!”我思考著爸爸的話,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讓所有美好的願望都變成現實,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強大,欣欣向榮!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6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馬上來臨。元宵節也叫“上元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因為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因此,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正月十五有“鬧元宵”的習俗。據說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劉氏宗室深感憤慨,呂后病死後,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絡,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有了一個普天同慶的“鬧元宵”習俗。

一提起元宵節,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吃湯圓”。“湯圓”也叫“元宵”,隨著時代的發展,湯圓的種類也越來越多,由傳統的芝麻的、花生的、豆沙的、到現在各種各樣的水果餡,琳琅滿目。元宵節吃湯圓也是有著濃厚的傳統意義,民俗專家表示,因為湯圓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裡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吉利。因此,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

“鬧元宵”的鬧法也各有不同。曾經的元宵節,因各地習俗不同慶祝的方法多彩多樣:舞獅子、走高蹺、劃旱船、耍龍燈、送孩兒燈、猜燈謎、走百病、迎紫姑……當下的元宵節,我們丟失了很多這些最珍貴的傳統文化本真。我們並不缺少湯圓,需要的是“文化節禮”來豐富精神生活。小家庭裡的一顆湯圓、一隻燈籠,大社會裡的一次燈謎競猜、一場舞獅表演,所有這些,都是對傳統文化的共同堅守。

元宵佳節月兒圓,全家團聚過大年。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形式怎麼變化,元宵節的文化內涵、精神實質不會變,老祖宗留下的民族精神、文化財富應該得到傳承和發展。過一個富有文化氣息、彰顯文化特色的元宵節,在堅守與傳承中與時俱進地創新“節文化”,讓元宵佳節更富活力,這是時代進步的標誌,也是現代社會的追求。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7

元宵、花燈、舞龍是附著情感的物質載體,如果只追求物質上的花樣翻新,節日就會失去凝聚力。新時代的社會生活發生了鉅變,但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仍需要不懈努力。如何“打磨”作為文化表達載體的傳統節日,是當代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一個傳統不是因為古老才有價值,相反是有價值才古老。元宵節傳統的價值經歷了千年歲月的錘鍊與淘洗,歷久彌新。今天,在城市化、資訊化、全球化、網路化的新時代環境之下,元宵節傳統民俗迎來創造性轉換與創新性發展的新機遇,積極看待傳統節日習俗在當代的變化與發展,背靠傳統,立足當代,面向未來,古老的元宵節將以青春的姿態,不斷吸納新的節俗元素,柔軟而持續地更新著自己的民俗傳統。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8

宋代的元宵節共五天,我選擇正月十五,不吃火鍋,雖然它是在宋代發明的;也不去吃火腿,東京的風味小吃應有盡有。那時“東坡肉”剛隆重上市,人們也不像現在的人怕膽固醇高,想大快朵頤機會多的是。如果在北宋,就吃油錘;在南宋,就吃元宵(湯圓)。這兩種元宵節食品現在還有,但到宋代吃才有原汁原味,不像現在,心境變了,過節的氛圍也淡了。

順便也大口吞嚥一些節日的喜慶氣氛。其實,無須用嘴,耳朵裡灌滿的聲聲爆竹早已將元宵的熱鬧渲染,抬頭看天空,繽紛的禮花給宋代的元宵夜開出各種色彩的花朵,比春天更早。

找一位宋代詩人,跟在他的背後,感受盎然的詩意在燈樹上千光照,跟隨你身後的是逐人來的明月。如果你跟隨的是蘇東坡,“飛火亂星球,淺黛橫波翠欲流”,這是宿州的元宵;“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這是蘇東坡眼中的燈火錢塘三五夜。元宵節的氛圍不僅在舌苔上繚繞,還會在你的鼻翼上溫存。“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那香會在我們的心底縈迴,讓心靈如化凍的河流。

跟隨王安石也不錯,你可以看一看花燈,猜一猜燈謎,還會看見一大戶人家高懸走馬燈,燈下懸一上聯,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你答不出不要緊,答出了就會被招為快婿,那就少了王安石的一段傳奇。你只需默默地品味著下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然後感慨那時的學問真值錢,不像現在隨房價的上漲不斷貶值。

吟詠著歐陽修(一說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跟在他的身後,想起去年的元夕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你可以給柳絲打一個結,挽住明月;然後以詩詞為道路,約來那個在多年以後走失的人,柔情脈脈地向她傾訴你藏在心底一千年的話語。“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今年的元夜當是到了現代了,那個在詩意中走失的人還在宋代的路上,在路上的寶馬雕車裡,那滿路的香和盈盈的笑語漸漸消失了,你的淚水和惆悵都是純粹的,只與愛有關,只與情有關,不似現在摻雜了很多雜質。

在宋代過一個元宵節,不用紅玫瑰,有詩歌和脈脈的眼神就夠了。你可順著辛棄疾的視線眾裡尋他千百度,那期待和失落都是實在的,很有質地,可觸可感。在宋代的你不必像現代人一樣感慨“聽說愛情會回來”,那時的愛情也是純粹的,就在不遠的地方。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19

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元宵節辦得越來越盛大,民族特色越來越濃厚,深受廣大人民群眾青睞。這其中既飽含著人們對當今新生活的滿足和喜悅之情,也體現了元宵節深厚的文化底蘊。

我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人們之所以對元宵節情有獨鍾,除了歷史悠久的民間習俗之外,還與元宵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密切相關,從元宵節的起源到民間習俗,都包含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一方面,元宵節豐富多彩的賞花燈、猜燈謎、舞獅子、踩街巡遊等活動,充滿了獨特的傳統文化特質。另一方面,元宵節適應了廣大民眾在物質、文化、審美等方面的需要,比如,"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著團團圓圓,和睦相處。

無疑,元宵節作為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不僅有著其悠遠的歷史背景和民間習俗,更重要的是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和底蘊。倘若忽視了元宵節的文化特質,元宵節就被庸俗化、邊緣化,如此一來,必將淡化和抹去元宵節賴以生存的文化基礎。顯然,元宵節作為高雅的民族節日,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潤,倘若是脫離了民族性,拋棄了文化元素,元宵節就會失去節日寓意和韻味。

從這個意義上說,元宵節不可缺少文化元素,要使元宵節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具有感染力和親和力,就必須賦予元宵節深厚的文化內涵,使元宵節根植於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體現出濃厚的民族色彩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因此,重視和塑造元宵節節濃厚的優秀傳統文化氛圍,豐富元宵節日內涵,開展一些格調高雅,健康向上的活動,是對優秀傳統節日的傳承。只有以優秀傳統文化作依託,多一些文化元素和鄉土氣息,才能在元宵節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節日氛圍。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0

元宵節到啦,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元宵節這一天要弄好多好多的菜,最主要的一碗是湯圓。元宵節嘛,當然得要有湯圓咯,沒有湯圓的元宵節怎麼算是過了元宵呢是吧。今天是元宵節,過完元宵節以後我就該去上學啦。我在還沒有過年之前就開始想著要去學校了,現在真的要去學校了,又不想去了,感覺好不捨啊。過完元宵以後,一家人就該東奔西走了,我和姐姐去讀書,爸爸和媽媽去打工,家裡就沒有什麼人了。就只剩下年邁的爺爺奶奶在家裡了。家裡原本是熱熱鬧鬧的,等元宵一過我們大家就要各奔東西啦。到時候家裡一定會變得很清靜很清靜的。我知道那清靜的環境裡待著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因為我嘗試過那種感覺,那感覺令我至今未忘。我不想再體驗那種感覺了,那種感覺很淒涼。

這個元宵節我既期待他的到來又不希望他來的這麼早。但是他始終還是到來了,他的到來讓我知道了,家人馬上就要一個一個的去打工、去讀書,家裡就會變得很安靜、很安靜。

元宵節下著雨,這雨下得讓我感覺好傷感,好像是快要離別的那種傷感。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1

今天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邊吃著香甜的湯圓,一邊看著精彩的電視節目呢?

我們家鄉,每年的元宵節都要放煙花,看花燈,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街上看花燈。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市中心的人群更熱鬧,花燈更漂亮!這兒琳琅滿目的花燈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看那漂亮的兔燈,粉紅色的身子,長長的耳朵,圓圓的小臉上掛著一副甜美的笑容,擺動的手臂,好像在跟大家說:“祝你們元宵節快樂!”看那桃燈,粉紅的底色,桃尖兒上塗點紅色,桃底有翠綠的大葉子,真是既漂亮又簡單。還有那紅豔豔的“五角星”、會動的“小雞”……

在看花燈時,我們突然發現在路東邊有許多人,於是,我和爸媽就走過去看了看。哦!原來是猜燈謎!燈上寫著“一雙長耳朵,眼睛紅又紅,不吃肉和魚,吃菜和蘿蔔”打一動物。想:謎底一定是“兔子,因為今年是虎年嘛!果然,我猜對了!

看完花燈,我們又來到龍山廣場觀看禮花。只見深藍色的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一顆顆五彩的禮花騰空而起,禮花炸開以後,一朵朵紙花飄落下來,甚至有的紙花還帶著一顆顆亮閃閃的東西,真像一顆顆彩色的流星;有的禮花炸開以後是雙層的,接著變成動物形狀了;有的炸開以後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還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環,把天空變得光彩奪目!真是漂亮極啦!還真有些“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味道。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得離開了。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我相信,隨著祖國的日益發達,今後的元宵節一定會更好、更令人們期盼!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2

正月十五這一天,我們全家人回家鄉歡度元宵節。

俗話說得好: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的家鄉雖然偏僻,但這一天出門在外的人幾乎都回家,所以家鄉到處人來人往,歡聲笑語。

進家片刻後,我隨媽媽去點香。我們要點的可不是普通的香,它有一根柱子那麼粗大,一米多高,而且這一柱香非常精緻漂亮,表面有一條張牙舞爪的龍盤著,那條龍栩栩如生,正要騰空而起,真是“神龍盤玉柱”。到了大宗祠,這裡早已香菸嫋嫋,許多人都在拜佛,以求平安。我們來到自己的那一柱大香前,只見盤在香上的龍張著大嘴,好象要來一招“靈龍吐珠”,又像是對我們說:“主人,你們終於來了,我已經等很久了,快把我點上吧!”大伯和二伯合力將桶和香搬到一邊。接著二伯拿出隨身帶著的一瓶油,倒在香的最上面,然後點著火。頓時,微小的火苗就迅速變大,變成一條火龍。很快油燃燒完,火滅了,“龍香”上不停地升起縷縷煙霧。

點完香,我們又來到二伯家門口,吊上鞭炮,等待歡慶_的隊伍的到來。聽二伯講,村裡有個習俗,就是每逢元宵佳節的時候,鄉里都組織迎春_,_的隊伍來到哪家門前,哪家就要放鞭炮。所以_的隊伍所過之處,鞭炮噼裡啪啦地響個不停。二伯正談著,_隊伍已經來到門口,只見長長的_隊伍像一條長龍,東不見頭,西不見尾,踏著平坦的村道緩緩向前進。有的吹橫笛,有的彈琴,有的打鼓,還有的扛錦標,錦標上寫著“萬事如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吉祥大字。我正看著,爸爸已經點響了鞭炮,噼裡啪啦地響了起來,鞭炮聲伴著歡慶隊伍動聽的笛聲、琴聲、鼓聲,組成了一首歡慶元宵的歌。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3

在文化傳播層面,央視元宵晚會延續春晚“奮進新時代、歡度幸福年”的主題,同時結合傳統元宵節特點,主打“金豬鬧春”,“鬧”與“樂”成為兩大關鍵詞,圍繞傳統文化、藝術表演、聯歡特色三大主線展開。以此充分發揮中華傳統節日思想薰陶和文化教育的功能,增強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在提升文化軟實力方面做出了引領和示範。

在休閒消費領域,人們燃燈放焰、看燈賞月、共吃元宵,賦予了古老節日現代的儀式感。此外,不少社群居民在假期舉辦包湯圓比賽、燈籠手工製作,並通過喜猜燈謎、做遊戲的形式讓孩子們瞭解元宵節的由來及習俗。可以說,元宵節正在逐步接軌現代社會規範與生產生活方式,並以其古老的價值理念釋放新的影響力。

在時代鉅變中,站在文化變遷的視角審視傳統節日,元宵節如何與現代生活更好對接,仍然需要找準定位、繼續創新。

增強文化自信和對國家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是其重要保障之一。從農耕社會走到今天,支撐節日習俗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規範發生了根本變化,曾經有序的節日系統逐漸變為零星的時間符號。就元宵節而言,如果不能將它獨有的情感寄託和精神價值現代化,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加以傳承和弘揚,就很難讓它“活在當下”,就不能真正成為一個“節日”而只是“假期”。

元宵、花燈、舞龍是附著情感的物質載體,如果只追求物質上的花樣翻新,節日就會失去凝聚力。新時代的社會生活發生了鉅變,但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仍需要不懈努力。如何“打磨”作為文化表達載體的傳統節日,是當代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一個傳統不是因為古老才有價值,相反是有價值才古老。元宵節傳統的價值經歷了千年歲月的錘鍊與淘洗,歷久彌新。今天,在城市化、資訊化、全球化、網路化的新時代環境之下,元宵節傳統民俗迎來創造性轉換與創新性發展的新機遇,積極看待傳統節日習俗在當代的變化與發展,背靠傳統,立足當代,面向未來,古老的元宵節將以青春的姿態,不斷吸納新的節俗元素,柔軟而持續地更新著自己的民俗傳統。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4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來到了,元宵節又稱上元佳節,是春節後迎來的又一個傳統佳節。

元宵節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

歲月不斷流逝,但元宵節的很多民間習俗至今非常盛行。比如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猜燈謎、放煙花等活動,給元宵節增添了光彩。

除了這些活動以外,元宵節還有包元宵的習俗。今天我有幸跟爸爸媽媽到外婆家,正巧碰到外婆在包元宵,我就跟外婆學了起來。外婆先用開水來和糯米粉,然後不斷地用力揉麵,一直揉的像橡皮泥一樣有韌性,接著把面揉成寶塔的形狀,從“寶塔”的頂兒上拽下一塊塊麵糰,搓成圓團,中間掏個洞,兩隻手相配合把洞越揉越大,把準備好的豆沙餡,放在這個洞裡,用大拇指和食指慢慢捏,接著把洞口封住。

最後,把做好的元宵放在手心,兩隻手柔和地將元宵搓圓,這樣一個元宵就做成了。看了外婆包元宵,我的手忍不住癢癢了,捲起袖子也包了起來。雖然我包的元宵餡子少、大小不一、奇形怪狀,但還是得到了外婆的表揚。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元宵了,我們把元宵放在燒開的水裡,不一會兒水滾開了,元宵一個個漂在水面上。看到這一個個白花花、圓滾滾的元宵真叫人眼饞!我們大家吃著這熱騰騰的元宵,心裡感到非常舒暢,我的臉上堆滿了笑容樂呵呵地說:“元宵象徵著我們的生活甜甜美美,團團圓圓。”

元宵,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元宵有此而的名為元宵。在元宵佳節來臨之時,所有的人們都像樂開了鍋似的都欣欣歡笑著。在這元宵之夜,最吸引人的當數放“煙花”,因為煙花不僅好看,而且它的五顏六色會讓人們看了感到心情愉快,使心情煩悶的人也樂開了懷。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5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正月十五我們那裡到處都在放煙花,就是一個煙花集會,你走在路上,從街這頭走到街那頭你就能看見各個地方的個人或團體組織的放煙火。

先從家門口出發,我們就能看見院裡的鄰居放的煙花。一會兒就一個響聲,然後在天空中就綻放一朵紫色的煙花,一會兒又一個響聲,天空就一朵亮藍色的煙花。就在院裡看了一會兒一會兒的,小小的煙花,慢悠悠的一個個的在黑色的天空裡開放。不過這個可是看著不過癮的,所以我們就往廣場上走吧。

正月十五的的日子,路上人可真多啊。走在路上一會兒冬天一個亮火,一會兒西邊一個彩色焰火,看的我可是眼花繚亂的。快接近廣場的人就變得更多了,看來人們都等著廣場的大號煙花呢。真正的煙花宴會可是在廣場上嗯。

等了一會兒,煙花宴會終於開始了。先是一連串的普通的彩色煙花,有的是綠色的,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黃色的,都是一個接著一個不停地在空中綻放。有的時候那些彩色煙花還會交錯在一起。然後放的就是變色煙花了,在天空中爆開先是金黃色,然後就是綠色的,接連不斷的煙花引起人們的接連叫好。

正月十五看煙花,看完煙花笑哈哈。看完煙花盛宴後,我們就可以心滿意足的回家了。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6

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叮咚叮咚”,快樂邁著無聲的步伐悄悄

降臨在人間這個仙鏡,在這繽紛的世界裡,我們迎來了元宵節,對了,在元宵節裡,“花燈可是主角哦!

站在遠處,連串的花燈好似兩條五顏六色的長龍,直朝街道的盡頭游去,它又像彩鏈,纏繞在兩旁的“聖誕”樹上,發出奪目的光彩,好象照亮了全世界,它還像銀河,望不到尾,而我們只是岸邊的綠葉,靜靜地欣賞著映在河面上閃爍的星星……

小攤邊,馬路兩旁,街道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擠進了人群,欣賞那美麗的畫卷,一隻小黃牛闖入了我的視線,定睛一看,這隻小牛花燈可愛極了,藍色的羊毛般的頭髮,兩顆烏黑的眼球好象在滴溜溜的轉著,還有那張可愛的嘴,大大的張著,好象什麼事讓它開心地合不攏嘴。更有趣的是那一對牛角,金色的,像金色的牽牛花,不停地打著轉,讓人心曠神怡。

除了小牛花燈,別的花燈也不差,一個個都在爭奇鬥豔。瞧!那隻小老鼠花燈,胸前掛著金色的帶子,咧著嘴,在歡呼我們的到來。長長的耳朵,紅紅的眼睛,白白的絨毛,這一下子讓我們聯想到了小白兔,它們前面露著兩顆大暴牙,耳朵豎的筆直筆直,好象正在思考什麼。臉譜燈更是不落後,託著長長的絲帶,隨風飄動,好象展現在我的眼前,一半臉黑,一半臉白,使我一下子沒有回過神來。更惹人喜歡的還是星星燈,它全身金黃,十分耀眼,時不時的閃爍著奇異的光芒,它不禁讓我想起了五星紅旗,它總是保持著自己的本色。在夜空也是如此,它總是站在月亮旁,雖然沒有月亮那樣亮,給故鄉照得分外亮,它是純潔的,招喚朋友,一起照亮人間。星星給月亮陪襯出更加絢爛的色彩。

好一個鎮海的燈會,它不僅是一個燈的海洋,而且是個人海,無數的燈和無數的人聚在一起,構成了景色奇異的燈和人潮。這也不正標誌著,我們鎮海的經濟在發展,吸引了許多遊客。我們在燈的海洋裡盡情地欣賞。

我完全沉浸在燈的海洋。漸漸的,天下起了毛毛細雨,風輕輕地吹著,我的心也隨風兒飄向美麗的城堡……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7

元宵節歷經千百年而不衰,就在於它富有文化張力,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我們歡度傳統節日,保持其中的儀式感,在習俗中感受文化的精髓,恰恰說明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難以抵擋的吸引力。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面對這些輝煌的藝術作品,使我們油然而生自豪之情。無論我們走多遠,都應該回過頭看看老祖宗留下的燦爛文化。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8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全家人團聚的日子。北方人把正月十五的元宵佳節當做是新年的結束。過了元宵節就該收拾心情,開始好好工作了。過了一個寒假,放鬆了一個寒假,都有點不想去上班了。今天是全家人團聚的日子,早早的吃了晚飯,坐在電視機前,等著元宵晚會的開始。不管南方人還是北方人,元宵節都會吃元宵或湯圓。圓圓的湯圓或元宵代表了幸福美滿,代表全家人圓圓滿滿。外面的鞭炮聲噼裡啪啦響的不停,五顏六色的煙火也在空中燃放。

記得小時候,正月十五我們都會去看花燈。正月十六,大家還會相約到一個地方去烤雜餅。烤雜餅就是把過年時家裡蒸的饅頭花糕或供香什麼的丟進火堆了燒一燒,這代表著人們在新的一年希望遠離各種疾病,健健康康的美好願望。長大之後,看花燈或烤雜餅的機會變少了,甚至有時候因為上學或工作的關係,十五都不能跟家人在一起度過。所以現在我格外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對於每個人來說,親情都是最可貴的,是任何感情都無法代替的。

不管以後我在哪個城市,家永遠是我的牽掛,親人永遠在我的心裡。我會好好愛自己的親人,珍惜親情,因為家永遠是我避風的港灣。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29

我一直以為中國是沒有情人節的,七月初七是傳統的七夕節,但那是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秦觀的《鵲橋仙》寫得纏綿悱惻:“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但七夕節只是牛郎織女的情人節,因為七夕節也稱為“乞巧節”或“女兒節”,少女們要於此夜陳設瓜果,朝天禮拜,向織女“乞巧”,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她們是否祈求愛情,肯定會的,但也只是祈求而已,七夕相會的只有神話傳說中的牛郎織女,不是現實中遭禮教束縛的人們,當然也不包括這些一廂情願的純真少女了。“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對愛情只有朦朧的嚮往,並沒有實際行動。所以我認為,七夕節並不能算情人節,最少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情人節。

中國青年男女也有過浪漫的時節,在宋朝的元宵節,鬱積的柔情在火樹銀花上綻放、燃燒。古人強調男女之大防,青年男女絕少有親近的機會。元宵佳節,少女們可以結伴出來遊玩賞花燈,禮教嚴防密守下的一個疏忽,給青年男女提供一個一見鍾情、約會的機會。女詞人朱淑真所寫的《生查子》就描寫這樣的情景: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也有人說這首詞是歐陽修寫的。作者是誰,並不重要,讓人喟嘆的是詞中所寫的愛情悲劇。去年元宵節約會,今年的元宵只有明亮的月和璀璨的燈光照亮臉上的淚痕。這中間有多少曲折,發生了什麼變故,不得而知。但這樣的悲劇在當時很有普遍性。在古代,中國式的浪漫總被淚水浸透,也難怪現在的青年人記不起我們中國曾經也有過情人節,紛紛過西方的情人節,給情人送紅玫瑰。

民間有在元宵節為愛情祈願的習俗。在中國臺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裡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在廣東揭陽榕城,元宵之夜“行彩橋”的風俗流傳年代甚久,年輕的小夥子“行橋肚(或摸獅肚),娶雅嬤(即漂亮妻子)”;姑娘們拿石塊或竹枝擲溪中說:“擲(或行)橋中,嫁雅翁“(即俊俏的丈夫)”。但也只是祈願而已,更多的人還是把婚姻交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的婚姻不能自己主宰。

在元宵節戀愛成功的概率低,所以戲劇舞臺上翻來翻去就是那些讓人羨慕的愛情佳話。如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但這樣的喜劇很少,更多的人心中的情猶如元宵節放的禮花炮一般,升上天空,綻放的時間很短暫,然後就凋謝,只剩下一地的炮紙。

我們看看辛棄疾那首寫元宵的《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朦朧的花燈燈光中,突然眼睛一亮,愛上一個笑語盈盈的女子,這愛的速度太快,也註定它會很快消失。這個被單方面愛上的女子很快淹沒在看燈的人群中,男子一直在尋找,終於在燈火闌珊處看見了她。但看見了又能怎麼樣呢?走上去向她表白,還是回家之後象舞臺上的文弱書生害單相思?中國人骨子裡就缺乏敢愛的勇氣,愛了碰到禮教的硬牆,又不敢恨,以頭撞牆的更少。也難怪,自由戀愛要等到上個世紀才得以實現。

有關元宵節的心得體會 篇30

“燈如晝,人如蟻,總為賞元宵”,放眼廣州,元宵節的歡樂氣氛在城市各處洋溢。商場內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寺廟裡輕煙嫋嫋,人們忙著拜神祈福;越秀公園裡華燈高掛,遊人如織……元宵節裡,廣州的節日氣氛濃厚。熱鬧的元宵節,最經典的是那份傳統味道——賞月、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挑燈籠、看舞龍舞獅……一幅“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的歡騰圖景在中華大地鋪展開來。幾千年來,這些傳統民俗代代相傳,是元宵節的“指定動作”,也是流淌在每個中國人血液裡的文化基因、身份標識,彌足珍貴。

曾有人調侃年味變淡、佳節不復,而細心的人會發現,年復一年,那些飽含文化內涵的節日,不但沒有被遺忘,反而在時光的淘洗中,越來越受民眾歡迎。尤其是包裹著民俗內涵的節日慶典,更是擁躉者眾。據報道,春節過後組織舉辦燈會的多個景區已進入預訂高峰。除了知名景區的傳統燈會,今年國內多個水鄉古鎮古村落也推出大規模的元宵民俗節慶活動,深受民眾歡迎。

廣州作為千年商都,歷史文化悠久,在元宵節裡“大秀家底”。今天正式開羅的廣府廟會,首次嘗試巡遊+匯演的形式,展示千年廣府文化,吸引無數街坊。這是民俗的嘉年華:不僅有《五羊仙舞》首次亮相、南國紅豆競芳菲,還有“龍獅隊”、“沙灣飄色隊”等奪人眼球。熱鬧的巡遊隊伍大張旗鼓、走街串巷,蔚為壯觀。這是活躍廣州的縮影,也是一張生動的地方文化名片,不僅豐富和活躍了民眾生活,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氣氛,也讓外來遊客瞭解廣州、愛上廣州,增強了文化影響力。

除了廣府廟會,省內不少地方的民俗活動同樣異彩紛呈。惠州西湖花燈展、佛山“行通濟”等同樣是民眾喜聞樂見的傳統品牌活動。這些大型活動一方面有深厚的民意基礎,它們如一位故知,如約而至,伴隨當地民眾走過一個個佳節;另一方面它們在傳承中創新,印刻著時代內涵。年年花燈展,年年均不同。技術、設計更新換代,不同的造型、不同聲色效果令人應接不暇。在安全形勢嚴峻的當下,堅持舉辦這些大型活動,管理者也煞費苦心,值得點贊。加強安保投入、實行交通管制、增加安檢、設定醫療應急救治……多部門聯動,多方位投入,公共管理在一次次大型活動的考驗中提升,“文化惠民”在一次次節慶活動中兌現。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傳統元宵節的熱鬧如約而至。小家庭裡的一顆湯圓、一個燈籠,大社會裡的一次巡遊、一場廟會,都是你我對傳統文化的共同堅守。樂見全城歡度元宵節,讓我們再次為璀璨的中華文化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