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康復護理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8.66K

康復護理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

康復護理是康復醫學的基本內容之一,是在總的康復醫療計劃實施過程中,為達到軀體的、精神的、社會的和職業的全面康復的目的,緊密配合康復醫師和其他康復專業人員,對康復物件進行的除基礎護理以外的功能促進護理。預防繼發性殘疾,減輕殘疾的影響,使患者達到最大限度的康復和重返社會。康復護理只有十餘年的歷史,是為了適應康復治療的需要,從基礎護理中發展起來的一門專科護理技術。康復護理是康復醫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康復醫學的發展而發展。我國對康復護理的研究著重在骨科、神經科、心臟、老年病等臨床專科患者康復的工作中。

康復護理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1、基本情況

我院康復醫學科從20__年3月至20__年12月,聘請的護理人員15名,均為女性。年齡<25歲5人,25~30歲7人,31~35歲2人,年齡>35歲1人,平均年齡26.8歲;工齡5年及5年以下9人,6~10年3人,11~20年2人,年齡>20年1人,平均工齡6年;學歷:本科2人,大專5人,中專8人;職稱:主管護師2人,護師5人,護士8人。所有人員均無接受正規的康復護理課程教育,無專業的康復護理知識,其中僅3名護理人員曾外出進修學習。

2、康復護理存在的問題

2.1康復護士基礎醫療水平偏低15名護理人員中低年資、低學歷的護士居多缺乏臨床護理經驗,基礎理論知識不紮實。

2.2缺乏系統的專業的康復護理知識及技能15名護理人員均未接受系統的康復知識培訓,對康復醫學認識不深,存在著康復護理知識少,技能缺等問題,完全勝任和承擔康復護理工作十分困難。

2.3臨床其他科室的護士對康復護理理解認識不深康復護士面對外界的不解及自身信心不足容易產生心理壓力,影響正常的護理工作。

3、康復護理與一般護理的共同點與區別點

康復醫療是一個新的醫學領域,康復物件是各種功能殘障者,因此,對從事康復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但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基礎醫學水平,還要學會康復護理的技術與技巧。

康復護理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2

20xx年4月2日—3日我有幸在第七個世界自閉症日來臨之際參加了由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組織的“自閉症兒童評估與干預”培訓班。在這充實的2天學習中,我聽取了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小俚教授、胡曉毅教授、澳門身心醫學會劉建新教授等人的講座。內容包括:自閉症評估與干預新技術、自閉症早期教育干預、沙盤心理療法應用於兒童自閉症治療、自閉症兒童早期診斷和綜合干預等等,通過參與此次培訓我感想良多,現分享其中一些學習心得:

首先,此次培訓進一步加深了我對自閉症兒童的認識。

自閉症又稱為孤獨症,是一種由大腦、神經以及基因病變引起的發展性障礙。因此有著特殊的行為特點,主要表現為人際關係的隔離、語言理解和表達的.困難、刻板的行為障礙等。對於自閉症兒童,還有一種說法“星星的孩子”,美麗而孤單地生活在遙遠的世界裡,好像一切都與他們無關。他們的思維模式大大限制了在心智解讀、中心聚合、執行功能方面的運用。例如:在心智解讀方面:與人交談時,只會留意到對方說話的表層意思,對一些語言是完全聽不懂的;在中心聚合方面:對一些圖片不會縱觀,只能傾向過分專注於細微的事物;執行功能方面:他們缺乏彈性思考,在解決問題的方法單一。

其次,我更多的瞭解一些對於自閉症干預的技能。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小俚教授介紹了一些比較新的自閉症干預的技術:眼動技術、電生理技術、腦調控技術、3D教育技術。之前對於這些技術我都是一知半解,但通過李小俚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我對這些最新的干預技術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這對我今後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在澳門身心醫學會劉建新教授的帶領下分享了不少自閉症兒童參與沙盤心理治療的案例,在案例的分享中我看到了沙盤治療對自閉症兒童的“神奇”療效,並在劉建新教授的帶領下體驗了沙盤心理療法團體體驗活動,在活動中我即是治療師也是來訪者,在不同的角色中體會著不同的心理體驗,2個小時的體驗活動讓我對沙盤治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也期待能夠有機會進一步學習沙盤治療,並把沙盤治療應用在我所管理的自閉症青少年身上。

康復護理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3

就如同所有的病人都有一個康復的祈盼一樣,神經症患者也同樣有者極其強烈的康復意念。以至於他們熱烈的祈盼往往加劇了病情的進度,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很可惜的是心理疾病與生理疾病的康復有著迥然不同的評判標準。生理疾病在外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去除病痛,恢復機能,人的心理只在生病之前惴惴不安,一旦確診能夠治癒,便又恢復到了昔日的狀態中。而精神心理疾病則不相同,它與人的慾望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你越是急於康復,結果是精神心理問題越突出,這就是森田正馬先生說過的拴在樁上的驢子,你越是想掙脫這種束縛,那麼束縛就越緊湊,直至把自己攪死在這根木樁之上。

那麼我們有什麼辦法能夠避免這種情形的出現呢?這就要從我們致病和康復的動因上去找到問題的答案和突破口:人的疾病無怪乎二種型別:生理的和心理的,中國人只願承認前者而把後者歸結為精神病而加以牴觸。其實這是一個問題的二個方面,我們有生理疾病特別是當這種疾病不能夠確診時,就會產生恐慌、焦慮、抑鬱的心理症狀;相反如果我們有了心理上的疾病而且這種疾病困擾我們很久,便會伴生軀體症狀。

那麼致病的因素也有二大類:一類是先天的,另一類是後天的。遺傳類疾病屬於先天性疾病,而傳染病屬於自然回饋人類的。除此之處更多人的生病與其生活的環境、生活的習慣以及生活的態度有著極大的關聯。也就是說我們生病是因為我們追求了錯誤的東西,從而導致我們身體資源被過度透資而產生的,現代醫學發現糖尿病、癌症等疾病與個人的生活習性和生活環境有著極大的關聯就能夠說明這一點。而精神心理問題更是如此,“貪婪”是精神心理問題的第一要素,求不可得才會導致心理失去平衡,長期的失衡罹難精神心理疾病。

森田正馬先生把它歸結為生的慾望過於強烈。事實也如先生所言,的確是這樣,記著父親說我小時候的吃相就很嚇人,象是幾輩子沒有吃過東西,不過現在想起來這和幼兒期的哺育有極大的關聯,這裡就不多說了。總之,生病是身體和心理給予我們的警告,我們應該就此反省自己過往的生活態度。但是,很少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一則是所謂標榜的人生追求在招喚著我們,另一則是慾望象皮球不段的受到刺激而膨脹。所以無論經歷過何種樣的疾病,懂得反省是很重要的。

不過可治癒的生理疾病帶給我們心靈的影響是有限的,我們不用擔憂康復後對生活的適應度問題;然而,精神心理問題因為牽扯到慾望、適應、生存的一系例問題,而變的複雜化。而且康復的標準和生理疾病有著根本區別。精神心理問題,針對的是一個人成長的經歷,是對過於生活的總結和反饋,而往往患者急於康復目的卻是想重塑昔日輝煌。可能還夾雜著對失去的一切急於補償心理在發揮作用。這叫穿新鞋走老路,問題肯定得不到解決。要想徹底康復,就要和過去徹底決裂。

精神心理問題的患者首先要做的不是如何的康復,而是在配合一些專業治療的前提下,深刻的反省,反省我們的生活目的和生活態度。如果能夠通過有效的反省和專業心理技術的調節相結合,康復是必然。但有一點所要強調的就是:不要指望身心恢復到從前的標準,因為從前的生活證明是錯誤的,如果還要以從前的標準來衡量心理康復,那隻能說我們還有待於治療和反省。精神心理疾病的康復絕不是重溫舊夢,而是重新開始建立自己的生活目標、生活態度和生活圈子。這一點尤其重要。在精神心理的問題上,外力只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真正要發生改變的是我們自己。

康復護理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4

通過近幾年的教育實踐,我感覺對自閉症兒童的補償教育重要並不僅僅取決於課程設計本身,還取決於實施補償教育中教師對自閉症兒童的態度與行為。

1、要能無條件地接納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自閉症患兒普遍表現出對親人沒有依戀感,會出現不明原因的問題行為。這些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的缺陷往往會讓父母都覺得很絕望。作為特殊學校的教師,實施補償性課程的前提是接納孩子,無條件全方位地接納孩子。這個原則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理解問題行為,寬容刻板行為,緩解損傷性行為,保護好孩子,給孩子安全感。

2、學會走近孩子的世界

自閉症孩子像是和我們生活在兩個世界裡,我們和他們之間有很大的隔閡。真的像有些人詩意的描述:這些孩子是星星的孩子。正常的人在交往溝通中尚有難以逾越的鴻溝,更何況這些被人們打入另冊的自閉症孩子。教學行動守則的第一條是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第二條就要更進一步,走近孩子的世界。不是“走進”,是走近,每個人都無法真正走進另一個人的世界,我們只是希望能去靠近他們,走出互動的第一步。

3、行為訓練比智力開發更重要

自閉症孩子的教育訓練中普遍有這樣的誤區,重認知,輕生活能力、行為習慣的培養。不少自閉症孩子記憶力不錯或者有某些方面特長,家長在為孩子不是弱智慶幸的同時,也走進了認知學習的死衚衕,很多機構和教師也有此傾向,這樣的孩子雖然可以學會很多特殊本領,可是很難主動進行社會交往與溝通,獨立生存與生活,他們的情緒行為問題還會為今後的父母、社會的撫養造成很大負擔。

4、情感溝通比語言本身更重要

語言是思想和情感的載體,是溝通和交流的工具。自閉症兒童很多都有語言,有的孩子很能說,但是他們的語言缺乏溝通作用。所以我們教師一定要把握這個原則,那就是實實在在的溝通交往比語言本身重要。不要在課堂裡讓自閉症孩子僅僅是模仿語言本身,而是要著重讓語言發揮其溝通功能。

康復護理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5

我是20xx年畢業的新進教師,現從教於特殊教育學校。在學校中我的專業是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方向,對於特殊教育的學習並不深入,對孤獨症更是瞭解甚少。通過這次為期六天的學習讓我更深的瞭解學習了關於孤獨症一些概念特點、教學方法等。

在大學的學習中對於孤獨症的瞭解全部來自於謝鳴教授的自閉症選學課中,由於是學前教育系所以在實習也是在幼教機構中沒有實際接觸過這些型別的兒童。這次的學習培訓給了我一次學習的機會,也讓我體驗到不同的學者專家對於孤獨症的不同的看法與研究。我相信這對我以後在教學活動中都有積極的引導作用。王梅教授的學識淵博、劉勁老師的風趣活潑、劉明清老師的嚴謹認真、柳瑞蘭老師的來自於實踐、胡金秀老師的學術的專業,這些都讓我為他們的知識所折服!深感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對孤獨症的瞭解卻少之又少。一想到即將入學的兩位孤獨症學生,我身為教師更應該提高自己專業水平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六天的學習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梅教授的課,她風趣幽默,學識淵博。但我更佩服她的是她深入到實踐,實心實意為孤獨症兒童發展的精神。我覺得這是現在社會上很多所謂的專家學者所缺少的!只有真正深入實踐的專家才能有自己的東西,才能在給我上課時生動有趣又能給我們深刻的啟發!印象中記得王教授在課中舉了一個列子:一個孤獨症兒童問她"你為什麼戴眼鏡",她回答了七八次"因為近視"等原因,最後在兒童第九次問她"你為什麼戴眼鏡"時她把眼鏡摘掉了,這時兒童笑了,不再繼續問了。此刻我想到了來我們學校預報名時那個一直問她媽媽"這裡有個洞"問了10遍的孤獨症男孩他想表達什麼。他是否是想讓他媽媽把手放進洞裡,他是否是想把洞堵起來?他是否只是問問而已沒有任何意義。我覺得這些都讓我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另外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老師是柳瑞蘭老師,在課的開始瞭解到了她是一位孤獨症兒童的母親,那時的我對她充滿了同情!而在之後又知道她為了她的孩子不斷學習孤獨症的有關知識康復訓練她的孩子同時又建立了康復機構幫助更多的孤獨症兒童和家庭。那時我對她肅然起敬!那是怎樣一種毅力才讓她堅持到現在!那是怎麼一種胸襟才讓她忍著內心同樣的劇痛伸出自己的雙手幫助別人!她讓人同情同時也讓人覺得可敬!她的課與她一樣的樸實無華同時也對我們在實踐中有重要的指導借鑑作用!特別是她所講述的個訓課的環境要求對教師的要求以及教學教法。她的課都是她多少年來的經驗精華,在實踐中總結的方法規律。我在她身上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