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習慣養成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02W

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1

閱讀不僅是一種學習手段,還是人們一項最為基本和重要的生存能力。怎樣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我覺得:

習慣養成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要給孩子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給孩子提供一個放書的地方,使孩子可以隨時翻閱,這不僅有利於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也利於培養孩子愛護書籍的好習慣。而且父母經常與孩子交流閱讀經驗和心得,在這種環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要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幼兒的閱讀主要是憑興趣,他們的目光往往被自己感興趣的畫面所吸引。幼兒的情感感染性較強,從情感入手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要給孩子選好書。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幼兒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提倡閱讀經典、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經典童話等,滋養孩子們的心靈,潤澤孩子們的童年。

要加強親子閱讀。

親子共讀是加強早期閱讀教育的良好方式。每天堅持半小時的親子閱讀,不僅可以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幼兒在媽媽的懷抱裡很有安全感,這對孩子的性格、心理成長都很有利,讓孩子在快樂中獲得心智全面發展。

家長要正確引導。

當孩子看完一篇東西時,要鼓勵孩子敘述出來。家長一旁要注意適時鼓勵、表揚和引導,讓寶寶們感到興奮和自豪,由此產生閱讀更多書的願望。好的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養孩子讀書習慣的養成是天長日久、不斷重複的結果。而總有那麼一天,孩子會捧起以前由家長捧著的書自己看,也不用大人在一邊陪伴了。

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2

培養幼兒講衛生、愛清潔的習慣和能力,既有利於幼兒健康,也是幼兒園文明美德教育的一個方面。幼兒園應該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堅持對幼兒進行講衛生的教育,幫助幼兒改正不良的衛生習慣,使幼兒在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同時,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最大限度地杜絕傳染病的發生。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自己堅持在保教活動中採取多種方式、措施培養幼兒的衛生習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寫出來供幼教同仁參考:

一、充分利用教學活動

幼兒學習有兩種情況,被迫與自願,後者來自幼兒主動、積極的反應,有利於良好習慣的培養,幼兒年齡越小,尤其要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我在活動中多采用童話故事與富有童趣的兒歌,如《洗手歌》、《小豬變乾淨了》、《打噴嚏》等相關教學內容。讓幼兒扮各種小動物參與表演等教學手段從而大大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們將根據幼兒的實踐生活體驗,讓幼兒理解良好生活習慣給自己帶來的好處,進而從內心發出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二、適時開展遊戲活動

幼兒好玩、愛做遊戲,這就為我們寓教於樂提供了很多契機。在組織活動中,我根據幼兒喜愛模仿大人這一特點,把各種生活習慣內容滲透在遊戲中,把枯燥的內容轉化為生活的遊戲。如適時開展“洗手帕”、“刷刷牙”、“拖地板”、“倒垃圾”等遊戲,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增強孩子們的衛生意識與習慣。

三、給幼兒反覆實踐的機會

良好衛生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個不斷養成、不斷鞏固提高的過程。受年齡特點限制,幼兒園的小朋友不可能像成人那樣一學就會,我們無論在教學態度上還是在教學方式上,都要有足夠的耐心,給幼兒充分、反覆實踐的機會。做任何事情都貴在堅持,幼兒保教工作更應該持之以恆。我們應和幼兒約定一些“規定”和“辦法”,讓幼兒“有章可循,違章必究”。如在洗手、喝水這兩個環節,我們可以規定:幼兒每天在幼兒園必須用毛巾擦手、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喝水儘量定時進行,要求用自己的杯子,喝完再接,避免疾病傳染與水資源浪費。同時,我們要注重引導:在要求幼兒喝水時,我也與幼兒同時進行;幼兒洗手,我也與幼兒共同洗手,並在與幼兒共同活動中,做出洗手的正確方法,讓幼兒模仿。嚴格的要求和反覆的練習,會促進幼兒良好衛生習慣的逐漸形成,最後習以為常,形成自覺的行動,

四、堅持督促檢查

幼兒的自覺性、堅持性和自制能力都較差,需要不斷督促提醒和檢查,這樣可使其良好的習慣不斷強化,逐步形成自覺行動。如有些孩子由爺爺奶奶帶,老是不洗手,不剪指甲。我就天天檢查,檢查完後,我也不說什麼,幫孩子把指甲剪了,剪了兩回,以後再也沒發生這種事。督促檢查可以使幼兒容易記住,下次不會忘記。

五、家園合作,家園同步

幼兒良好生活衛生習慣的養成,要有良好的環境和必要的條件,幼兒生活衛生教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密切配合。幼兒最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幼兒時期,對周圍環境十分敏感,願意聽從成人的教導,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極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響,並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痕跡,行成一些定型的概念並逐漸養成行為習慣。但幼兒知識貧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差,學好學壞都在無意識之中。所以,我在加強幼兒在園教育引導的同時,充分利用家長接送、來訪及家長會等時機和途徑,要求家長特別注意對幼兒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盡力避免不良衛生行為對幼兒的影響。

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得好:“習慣養得好,終生愛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這就需要我們幼兒園的教師負起責任,傾注我們的愛心、細心、耐心和誠心,

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3

一、良好的時間觀念。

一年級的孩子是沒有時間觀念的,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按時到校不遲到,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比如:寫作業、打掃衛生等),不拖拉。

二、規矩的意識:

孩子其實是一張白紙,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時候沒有規矩都是不可取的。給予孩子良好的規矩意識,孩子自然就形成良好的習慣。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正是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活潑好動貪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幾乎是沒有孩子能夠在老師和家長不教導的情況下自覺明白的養成好的習慣遵守一切規矩的。

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正確的寫字姿勢

相信大部分孩子在上一年級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學習寫字、寫拼音了。孩子提前進行書寫,根據現在情況來看弊大於利。孩子的骨骼發育是隨著年齡的長大而不斷成長的,過早的讓孩子拿起筆寫字不但不利於孩子骨骼的發育,而且還會讓孩子養成一些很難糾正的習慣。

1、拿筆姿勢:

很多孩子要麼拿筆寫字時手指的力度不到,是在畫字。要麼與之極端的卻是孩子的拿筆姿勢過於僵硬,三個小手指在寫完作業後,因為過於用力出現了中指指端有一處陷進去的現象,而整個手臂非常僵硬,似乎是整個身子在寫字。正確的拿筆姿勢是三個手指捏住筆端,手腕帶動筆端。

2、寫字時的坐姿:

寫字時要求,背直腰挺,兩腳自然放在座位前面,兩個胳膊要自然撐起。可是很多孩子,把板凳離的桌子很遠,整個身子趴在桌子上,兩個胳膊沒有做到自然撐起,眼睛離的書本太近。

可能空口要求學生上課不要趴在桌子上他一會就忘了,但如果告訴學生坐的時候凳子腿儘量靠近桌子腿,這樣一個簡單的要求可能就會改掉學生上課趴在桌子上,腳踩在凳子上的壞習慣。再比如正確的站姿,一天說好多遍站好可能還站不好,可告訴學生站的時候雙腳併攏,雙手自然放在兩邊的褲縫處可能學生做起來就好多了。

(二)語文學習習慣:

1、正確的讀書習慣。

語文學習到底學些什麼?其實主要就是讀讀寫寫。古代的教育家朱熹曾經說過:“凡讀書,須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總結這幾年低年級教學經驗,有些孩子讀書水平不高,這不能不說是因為平時沒有按照正確的讀書習慣的一個重要原因。把工夫紮紮實實地花在讀原文上,這是學好語文的金玉良言。另外讀書時因為孩子年齡的特點,可以讓孩子在剛接觸課文時指讀課文,就是一邊讀一邊用手指每一個讀的字。等讀熟之後再讓孩子端起書來讀,大聲讀。

2、良好的預習習慣。

預習作為課文學習的先導,在教學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年級學生的課文很短,大部分是以一首很美的兒歌的形式體現出來的。這半個學期的學習,我發現學生學習中課文中兩條綠線內要求認識的字是難點,很多孩子課文能流利地讀出來,但是拿出單個的字卻不認識,這主要就是練習不夠的原因。課堂大部分的時間用來認讀課文、讀準讀通課文了,幾乎是沒有時間讓學生去美讀課文、練習認讀生字。

針對一年級識字量比寫字量大的特點,應該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的預習課文的習慣,在平時提前預習的時候做到能把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出來,甚至達到背誦,課文每個自然段標出序號,把兩條綠線內要求認識的字在課文中用三角標出來,把田字格里要求會寫的字在課文中用圈圈出來,並能把要求認識和會寫的字都會認讀了,書空課後第二題要求會寫的字的筆順。這樣有了充分的預習,課堂上老師就能有時間指導學生把課文讀美了,就有時間講授要求寫的字,也更有時間鞏固對生字的認讀了。有了時間指導孩子美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朗讀能力才能漸漸提高,理解能力也會漸漸提高,這對於孩子以後自己讀課外書和到高年級後對課文自讀自悟都是有很大益處的。

3、良好的複習習慣。

每天抽出5分鐘的時間和孩子交流一下當天的學習內容,不但可以讓孩子鞏固當天的學習內容,還可以檢查孩子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4、認真書寫的習慣。

看到一份書寫乾淨整齊的作業,心情總是很舒暢的。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寫字,不知道怎樣才能把作業寫的整齊乾淨,這個時候老師會告訴他,寫字時不用的東西放在桌子的左上角,鉛筆盒放在桌子的中央,課本放在左手邊,本子墊好墊本後放在右手邊,鉛筆尖不能太粗,橡皮要乾淨,每個字哪一筆在田字格的位置要記住,寫字時要看一個拼音寫一個拼音,看一個字寫一個字,不要看一個筆畫寫一個筆畫,這樣寫出來的字不美。寫字時要養成一個一筆一畫寫字的認真態度,養成一個寫字前若手太髒要先洗手的好習慣。寫錯了擦時要擦乾淨,本子要把角壓平之後再把胳膊壓上。雖然老師在學校裡不厭其煩得天天強調,可孩子年齡太小,很多時候說過了會馬上忘記,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反覆強調、反覆提醒。

5、良好的作業習慣。

每次寫課堂作業時快的孩子十幾分就寫完了,可是有些孩子兩節課甚至個別孩子下午放學是還寫不完,一節課學習的生字就那麼幾個,有些孩子一邊玩一邊寫,寫的作業不是掉一筆就是加一筆,不是本子捲了角就是書寫很髒甚至擦爛了。課堂作業如此,家庭作業也如此。在課堂上老師嚴格要求,回到家渴望每個家長在孩子寫作業時看看是否按照良好的書寫習慣,認真快速地完成作業。

家庭作業首先強調的是:每天都有家庭作業。剛開學就佈置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抄家庭作業的本子,把每天佈置的語數作業都抄下來,到現在還有個別同學每天隨便找張紙或乾脆抄在家庭作業本的反面。從開學到現在大部分孩子書面作業能較認真完成,只有個別孩子經常不完成書面作業。要求讀的作業老師沒法挨個檢查就佈置孩子讀書自學之後讓家長簽字,可很多孩子總是做不到,所以在第二天上課時,課文的學習就自然不如其他孩子掌握的快了。提醒學生:每天在完成作業時都要自己檢查學習用品是否準備好(尺子、墊板、橡皮、鉛筆削好)第二天上課的書本是否準備好,家庭作業是否都已經放進書包,並把自己的學習桌整理好。因為教室的抽屜洞很小,所以晚上只需裝好第二天所上課程的書本即好,用不到的先放家裡。

(三)認真傾聽和複述的習慣。課堂上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課,在其他同學發言時認真傾聽並在心裡把同學回答的正確答案複述一遍,有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聽講習慣。

總之,孩子的時間觀念,對規矩的意識,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彼此相聯絡的,這三者不光是對孩子現在,我相信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影響。

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4

我國教育家葉聖陶認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可見培養習慣的重要性。好的習慣能讓人一生受益,壞的習慣有時會毀掉一個人的一切。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下面就結合筆者的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要及早開始培養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國小入學的第一天起,就要有目的有計劃的注意培養,否則,當不良習慣養成後再糾正就困難了。筆者從抓課堂常規入手,因為課堂常規是正常教學的保證,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保證。國小生課堂常規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學習用品放置的位置。應培養學生到校後就按當天課程表將書包裡的教科書和作業本一一取出放在一定的位置,每節課後要準備好下一節課的學習用品,上課時不能削鉛筆打墨水借學習用品等。

2、坐、站的姿勢要正確。坐的姿勢:頭要正,眼睛看前方,兩肩要平,背要挺直,兩腿併攏,雙手放在膝上或自然下垂;站的姿勢:向左或向右側跨出一步,呈立正姿勢。課前向老師行禮,課上發言都要保持正確的站立姿勢。

3、課前發言要舉手,不隨便插嘴。一般舉左手,舉起手時五指併攏,肘關節與肩平。老師指定某一同學發言後,其他同學將手放下。

4、聽到預備鈴聲立即不再講話,以最快的速度跑進教室,入座後靜候老師到來。通過這樣的常規訓練,班上一般都能形成較好的教學秩序。

二、循序漸進,逐步發展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養成,也不能全部一下子養成,它有一個由簡單到複雜逐漸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教學的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要求,使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少到多,由部分到整體,持續穩定地得到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水平的提高、知識的不斷增多,到國小高年級,就要在簡單的學習習慣基礎上逐步訓練養成更高要求的`學習習慣。如閱讀習慣、勇於創新習慣等。那種不遵循習慣形成規律,幻想一朝一夕就養成某種學習習慣的想法是不切合實際的,也是極其有害的。

三、加強訓練,密切配合良好習慣的養成,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覆的實踐,並且對學生來說,應主要放在課堂上進行。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只講要求,而應結合教學實際,精心備課,細心指導,反覆訓練,認真檢查,嚴格督促,對做得好的個人或小組給予語言鼓勵或授予小紅星,使良好習慣的養成融於課堂教學之中。同時在反覆實踐和強化訓練中,尤其要注意各科老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班與班之間的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否則會降低強化效果,影響良好習慣的形成。

四、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樹立榜樣不僅對國小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對高年級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如在班上多表揚上課認真聽講、開動腦筋、獨立完成作業、作業本整潔、認真檢查的學生,舉辦優秀作業展覽會。使其他學生自覺模仿,形成習慣、對學生的每一點良好行為,教師不僅要及時給予表揚,而且要在班上營造一種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家長和教師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學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習慣“傳染”到孩子的身上。對高年級的學生則要給他們多講一些名人怎樣持之以恆、勤奮好學、刻苦鑽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導他們多讀一些課外書籍,從中感受良好習慣對一個人成才的重要影響,從而自覺養成良好的習慣。

五、發揮“主導”與“主體”的和諧作用在培養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要發揮巨大的作用,必須要靠教師正確的、合理的、及時的引導。在學生學習行為出現異常時,及時與之探討互商對策,並尊重學生的意見和想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不是一味的“講”“灌”“壓”。只要師生關係融洽了,“主導”與“主體”的作用也就體現了,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教師要以一個參與者、指導者、監督者的身份來教育影響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使“主導”與“主體”之間達到和諧統一,從而取得最佳的培養效果。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永久性的話題,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工作。隨著社會的變革,培養的策略也要與時俱進。要適應21世紀的教育特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不斷總結。

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5

人們渴望上天賦予自己高智商,盼望擁有大智慧,卻往往忽略了最大的智慧——習慣。

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盧致新在談到成功的人們似乎永遠在成功,失敗的人們似乎永遠在失敗的原因時說:“習慣兩個字在起作用,一個人習慣懶惰,他就會無所事事地到處溜達,一個人習慣於勤奮,他就會孜孜以求,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每一件事情。”

可見,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它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在《培根論人生》一書中,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曾專門論述了習慣與命運的關係。他深刻地指出:“人們的行動,多半取決於習慣。一切天性和諾言,即使是人們賭咒、發誓、打包票,都沒有多大用,都不如習慣有力。”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

“是在幼兒園。”

“您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

“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最主要的東西就是這些。”

這段對話是頗讓人深思的,從幼兒園學到的最基礎的東西,直到老年時還記憶猶新,說明從小養成的習慣會伴隨人的一生,時時處處起作用。

有這樣一首小詩:

丟了一顆釘子,壞了一隻蹄鐵;

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戰匹馬,傷了一位騎土;

傷了一位騎土,輸了一場戰鬥;

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國家。

這首小詩,它雄辯地說明了一顆釘子與一個國家的關係,細細品味,就可以看出小詩裡寓含著一個大哲理,那就是:要想成功,必須有良好的習慣,而這種良好的習慣就是要從小事做起,誠如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說:“三歲決定一生。”因此從小就應該養成好習慣。

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6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我認為有以下幾點要做好。

一、興趣的培養要體現於每個教育環節

首先,新頒佈的課程標準識字量要求下降,有利於各種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養成。教師要認真地落實課標要求,精心設計教學,讓學生在入學不久就喜歡漢字,做到自主識字。

二是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例如,可以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識字。比如,學生入學不久可以佈置這樣的家庭作業:做一個可以有圖畫等裝飾的姓名卡片。上學後,在課間或課下鼓勵同學之間互相交換,互相認識。學生會很容易、愉快地認識許多字,並激發一定的認字興趣。語文學習和社會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學校的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都可以作為識字的途徑,作為學生識字的課堂。如指導學生把平時閱讀、生活中認識的字剪下來或寫,貼上製成自己的識字樂園。比如說,每天上學經過的商店、路牌、廣告、書店都有自己的名稱;人民幣上面的漢字,這些都是學生識字的好機會,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能讓學生喜歡識字。

三是在課堂識字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培養學生識字的願望。還可以利用遊戲、競賽、表演等形式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比如,在進行識字單元教學的時候,為學生創設比賽情境,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競爭的慾望。在識字教學過程還要關注學生個性化的識字策略。

四是不同的識字方法都有各自的優勢,要選擇合適的識字方法來教學。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識字方法。教科書所要求會認、會寫的字,是最基本的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儘可能完成。但是應該給那些已達到基本要求的學生提供一些空間和機會,體現差異性。當學生掌握識字方法,樂於識字、善於識字後,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讓語文因生活而精彩,讓識字因閱讀而豐富,讓我們的學生更加喜歡我們的語文課。

二、保持好寫字的姿勢,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首先,語文老師要寫一筆好字,要具備這種指導學生寫字的基本技能。然後把寫字教育和書法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去。

二是不僅僅是語文老師,其他學科的老師,如果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寫得非常精彩的字的話,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引領、引導和影響。因此,所有學科的老師都要練字,我們大家來享受書法藝術的.薰陶,享受它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三是通過教師的感染與示範幫助學生在課堂上認認真真寫好字。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能夠做到在黑板上板演、範寫,注重筆順,注重間架結構,同時讓學生在老師範寫的時候認真看,用心記,模仿寫,這樣做的話,寫字教學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文化。學生寫字的姿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非常重要,這不僅僅關係到寫字的質量,還關係到學生的身心健康。

四是在寫字的評價方面,一定要以鼓勵學生為主,形式要活潑。在佈置寫作業時,作業量要適中,作業形式要多樣化,可以讓學生把同偏旁的字寫在卡片上,把卡片剪成水果狀在全班交流,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把卡片貼上去等。識字評價要激勵學生識字的興趣,展示學生識字的成果,不要讓寫字成為學生的負擔。

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7

生活是人生的第—課,也是最基本的課程。生活活動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平凡而瑣碎,由許許多多生活細節組成。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兒綜合素養的體現,因此,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中教師會利用遊戲化課程,培養教導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美國教育家約?凱恩斯的名言有力地說明習慣養成對孩子的重要性。它對幼兒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將伴隨幼兒的一生,使幼兒終身受益。壞習慣一旦形成,我們要花掉十倍、百倍的努力將他改正,會使幼兒終身受其害。有許多葉曾指出一些青少年的違法犯罪行為,追根溯源,都是由於早期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因此,良好習慣作為一切教育的基礎和歸宿,應最先培養最先形成,它是幼兒成人之根本。17世紀捷克著名教育思想家誇美紐斯指出:德行應在邪惡尚未佔居心靈之前,早早就教。所以,早期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務就是要紮實地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這時候,幼兒園遊戲化的課程會曾加幼兒的興趣,起到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幼兒生活方面的習慣養成在家庭中的更為重要。長期以來,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一直未受到家長足夠的重視,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殊不知,早期家庭教育首要的、關鍵的任務就是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這項工作應是家長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能力差,以後學習也不晚。然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孩子的這些請求:“我來洗,我來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還小,不會做”。家長過度愛護,許多應該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長習慣包辦代替。孩子是家庭中的“心肝寶貝”,在家許多大人圍著他轉,哄他們開心,認為只要孩子健康就好,認為穿衣服、吃飯等能力孩子到了一定年齡,自然而然地就會學會。現在孩子小,不必急於讓他們自己動手,而且越小越難教,孩子大了,學得也快。因此許多小朋友吃飯要喂,有些爺爺奶奶為了哄好孩子一頓飯,要跟著走好多路,或邊餵飯邊讓孩子看電視;幫他們解小便,穿脫衣服,大人認為這是義不容辭的事。卻不知處處包辦代替,幼兒的獨立願望會漸漸消失,養成依賴心理,從而導致發展遲緩。

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需要從多方面開始。需要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首先,家庭成員要統一認識。這樣才能使幼兒朝著一個目標去努力,鞏固已有的好習慣。其次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很多家長在家中怕麻煩,嫌孩子動作慢,或吃得髒。由於小朋友小肌肉發展還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協調還不夠。讓孩子自己吃飯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長嫌髒,認為還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結果手沒洗乾淨,還弄溼了衣服,家長後悔沒幫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結果衣服穿反了,還要重穿,耽誤了上班時間……所以許多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做,不如自己做,節省時間,減少避免麻煩。其實,家長這種拒絕孩子動手做,包辦代替的做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礙了能力和獨立性的發展。

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家長必須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方式方法不得當,即使家長再努力,效果也不好。良好的家庭環境包括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在這兩個因素中,家庭的精神環境是更為關鍵的因素。良好的家庭精神環境帶給幼兒的不僅是健康的體魄,更重要是健康的心態。溫馨、民主、和睦的家庭,使幼兒富有愛心、同情心,能懂得什麼是尊重和理解,同時也能養成幼兒活潑開朗、樂觀外向的性格;乾淨、整潔的家庭環境,會讓幼兒潛移默化地形成講衛生,做事有秩序有條理的意識和習慣。

教育不是萬能的,教育的過程也不是永無錯失和疏漏的。教育的錯失和疏漏,可能會使幼兒形成一些不良習慣。但是,幼兒的可塑性很強,一些不良習慣雖已形成卻尚未根深蒂固,只要及早發現,及早糾正,還是可以亡羊補牢的。

總而言之,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育兒工作的重要內容,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陳鶴琴先生十分重視幼兒的習慣的培養,認為“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終身受其罪。”培養幼兒的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能為其一生奠定基礎。

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8

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是國小教育的重要內容,事實上國小中每堂課都十分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不然一苗未正,何以成材。而國小五、六年級的學生處於童年晚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心理髮展處在一個從幼稚走向逐漸成熟的變動時期,在這個時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可以使學生到中學學習時事半功倍,一生受益。

1、從閱讀、書寫技能開始

家長多和孩子聊天,讓孩子朗讀一些兒歌、繞口令,給孩子定一個閱讀時間表,不超過一個小時,還可以邀請同年齡的小孩一起讀,過節日或星期天全家人都在場時,讓孩子把讀過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同時教給孩子讀書方法:益智讀物可一邊讀一邊體會;思想教育讀物著重理解含義;娛樂性讀物可用泛讀、跳讀;名篇佳作要精讀,還要記筆記,及背誦,還要教給孩子正確的握筆姿勢(身離桌邊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要注重糾正孩子的錯字、別字。

2、讓孩子掌握學習方法

①課前預習。②上課注意聽講。③做作業前要複習課堂講授的內容,不懂的地方要多看幾遍。④完成作業後要檢查。⑤每學完一個單元后自己要小結。

3、養成上課主動作筆記的習慣。

記筆記要求學生記重點、記難點,根據自己情況記要點,而不是照搬板書。

4、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首先按時完成作業。第二要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第三養成作業清楚整齊的習慣。第四養成自查作業的習慣,同時教給孩子自查作業的方法:正向法,從審題開始,一步一步地看有無錯誤和遺漏。反向法,從答案向前推,用相反的計算來驗算。重做法,把題重做一遍看看同上次結果是否一樣,如不一樣認真查詢問題出在哪裡。第五要養成及時、按時預習的習慣。

5、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

課外閱讀量決定著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濃度。閱讀量大的學生進入高一級的學校學習往往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都較強。教師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給予指導和檢查,使之形成習慣。使學生把讀書作為一種人生樂趣,一生以書為友。

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9

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意思是說,在兒童時期養成的習慣,會伴隨孩子一生,影響孩子一生。不管這個習慣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當然好習慣受益終生。一年級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更是進行良好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然而怎樣培養這些好習慣呢?

培養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需要遵循的原則。

1、起點要低

一年級的學生,只有六、七歲,他們年齡小,依賴性強,動手能力差,沒受過正規的教育訓練。再加上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長輩寵愛有加,大多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有的甚至刁鑽任性。這時,教育切不可太心急。欲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只有耐心,對學生所設定的目標要求起點低,教師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學生的承受、掌握情況,學生才能踏踏實實、循序漸進,步步走好。也才能樹立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自信心。如剛入學時,學生還不懂得怎麼做作業,為了克服學生對做作業的畏難情緒,為以後養成良好作業習慣打下基礎,我佈置較少的作業;在課堂上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做作業;並只提兩個小要求:做作業時一不講話,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認真做作業的好孩子。要求低學生很容易就獲得了滿足感、成就感。這個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這樣為學習設定臺階,使其不斷進步。

2、要求要細

一年級學生,天真活潑,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夠,也把握不好尺度。為此,教師對學生提出的習慣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籠統,要細,要實,要學生一聽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強。如要求學生上課要專心聽講,那到底怎樣做是專心聽講呢?我就編了一首兒歌“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聽老師,小小手舉起來,不亂說,不亂動,不亂站,這樣上課真正好”。有時學生上課開小差了,做小動作了,隨便講話等,教師一說兒歌前半句,學生馬上接著說後半句,既是複習了上課聽講常規,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紀律的孩子。

3、檢查要勤

國小生永續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現迴圈往復的現象。因此,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工作。檢查是督促學生長久做好一項事情的良方。因此,平時我對於提出的要求勤於檢查。採用定時檢查和不定時檢查相結合,普查和抽查相結合

4、評價要快

每個人都急於想知道自己通過努力所做的事會得到人們怎樣的評價,一年級的學生更是如此。為了迎合學生的這種心理,在訓練、檢查過程中細心觀察、記錄典型情況。好的、進步的及時表揚。表揚方式多樣,可以是一種讚許的微笑,一次親暱的撫摸,一句由衷的贊養,敲一個表揚章,送一顆小紅星,貼一張小照片等,可以是當眾表揚,也可以是單獨表揚;不好的、退步的及時提醒。提醒方式也很多:可以是自身示範,可以是談心教育,可以是榜樣學習,總之要以鼓勵為主,激發學生的信心。

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要付出心力的,它不僅需要愛心、耐心,也需要理智、意志和智慧。為了孩子,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10

兒子上國小已經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裡,作為家長可以說是每天都在擔憂和困惑中度過,擔憂孩子如何才能儘快適應國小的學習和生活,儘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國小生;困惑的是如何轉變和適應國小生家長的角色,更好地配合老師早日把孩子引導到正確學習和成長的“正軌”上來。

眾所周知,好習慣成就好人生,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養成好習慣一直是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的目標,下面我就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在這裡簡單交流一下本人的心得體會。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研究表明,出色的孩子都來自有著濃厚學習氛圍的家庭。正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不讀書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殘缺的家庭。”

在日常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對兒子閱讀習慣的培養。自兒子一歲多開始,就開始買《嬰兒畫報》、《幼兒畫報》、《東方娃娃》等兒童期刊讀物,每天睡前讀給他聽,到兒子兩三歲的時候,由於男孩天性使然,兒子逐漸表現出對西遊記、哪吒鬧海、葫蘆七兄弟等神話故事的喜愛之情,每天都要纏著讀給他聽,對其中的故事情節和內容總是津津樂道,看到兒子興趣濃厚,我開始慢慢引導他說給媽媽聽,沒想到他拿著書一邊翻一邊講給我聽,竟然把一本故事書的內容從頭到尾全都複述出來了。

不知不覺,兒子逐漸愛上了看書和聽媽媽講故事,出門的時候看到與聽過的故事情節相關聯的情景都會興奮不已,隨口就能說出某些曾經讀過的詞彙和成語,到書店看書、買書更是經常的事了。

這種習慣現在已經發展成了一種穩定的生活方式,兒子主動和我約定,每天睡前半小時都是和媽媽共同閱讀的“親子時光”,儘管兒子現在還不能自主閱讀,但既然兒子喜歡,我也就樂於接受了,對於他喜歡的故事讀的更是不計其數,兒子有時戲稱我說:“媽媽是我的免費復讀機,”偶爾我有偷懶不想讀的時候兒子還會說:“好書要讀一百遍,你懂嗎?”

為了讓兒子在上國小之前儘快熟悉和適應國小的學習和生活節奏,我買來了《直映識字》教材,和兒子一起商定了學習計劃,大約用了半年的時間,兒子的識字量達到了1000字左右,識字量增加了以後,我有意給兒子借閱了一些介於繪本書和純文字書之間的“橋樑書”,每天讀給他聽,有時他也能自己看。看到兒子樂於接受這種方式,我又下載了諸如《一年級的小蜜瓜》、《窗邊的小豆豆》等音訊故事,每天睡前放給兒子聽,聽了故事內容,兒子對國小生活充滿了嚮往和憧憬,時常和我就故事中某些國小生學習生活的故事情節進行討論。

與此同時還買來了《弟子規》、《三字經》等國學經典讀給他聽,雖然這類書籍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沒能激發起兒子濃厚的閱讀興趣,但也對這些經典圖書多少增加了些許瞭解。

閱讀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持續堅持的過程,需要家長積極的引導和支援,在我們家裡,床頭、沙發、窗臺上到處都有書,兒子想看的時候,隨手拿來就看,有一次,在兒子自己看書的時候,我不合時宜的問了他一個問題,兒子生氣的說:“你不要干擾我好嗎?”我趁機說了一句:“你小孩知道什麼叫干擾嗎?”

兒子氣呼呼的說:“干擾就像是天上飄著的兩個風箏,飄著飄著線攪到了一起,你明白吧。”聽到孩子的解釋,我心中暗喜,看來這些年給兒子讀書讀到嗓子啞也值了啊,兒子能把“深奧”的道理融合到身邊簡單的生活中來解讀,這就是所謂的“理解能力”吧。

二、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獨立完成家庭作業的好習慣國小階段正是確立自主學習意識、激發自主學習願望、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自從一年級入學後,每天都有家庭作業,剛開始,兒子對於老師佈置的書寫拼音和數字的作業都能很快獨立完成,但在做三維同步訓練的時候,有時不能按照題目要求獨立完成,主要表現在:不願讀題、讀“破”題、或者是沒讀懂題意就下筆做題,其結果可想而知,看到這種情況我心急如焚,忍不住對兒子發了幾次脾氣。

一直到開學三週後,到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聽仇老師講要對孩子心平氣和的說話,才悔悟自己方法不當,過於急躁。回家後,我慢慢嘗試,委婉地告訴孩子在讀題的時候要耐心一點,一遍讀不懂再多讀幾遍,幾天下來,效果就呈現出來了,做對了題,兒子也漸漸找到了成就感,有時還自言自語的說道:“哦,我明白了,應該照著這個例題做。”

對於拼音和“畫眉鳥”這類讀的家庭作業,兒子一般都能順利完成,但在對待老師要求背誦的內容時,有些操之過急,讀了兩三遍就著急讓媽媽聽他背,結果背的很不流暢,有點挫敗感。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是耐心解釋,讓兒子先按照老師要求熟練念上六遍以後,再試著背,結果當然是顯而易見的,兒子毫不費力很快就能熟背了,試了幾次,兒子像是嚐到了某種“甜頭”一樣,慢慢這種習慣也就養成了。

在整理書包和準備學習用具的問題上,我一直是堅持放手讓兒子自己做,晚飯後,每天提醒他自己對照課程表整理書包、削鉛筆、帶好家庭作業和老師要求準備的各種材料等,時間長了,兒子自己慢慢總結出了一條規律,每晚整理書包的時候,總是說:“不用看課程表,我也知道,語文和數學每天都得帶到學校去。”

通過這一個月的國小學習,兒子確實有了可喜的變化,國慶假期逛超市的時候,無意中看到貨架上“學生日記”樣式的筆記本,兒子非要買一本說要記日記,回家後我就把這事給忘了,沒想到晚飯後,兒子真就像模像樣的做到學習桌前寫起了日記,還不時的問我今天是幾月幾日、什麼天氣、某某字如何寫等等問題,寫了雖然只有那麼三四行字,而且整篇下來沒有一個標點符號,但在兒子的耐心“翻譯”下,我還是勉強讀懂了全部內容。

綜上所述,以上觀點僅是我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點點體會和感悟,一路走來,我也時常感到擔憂、困惑、自責、惆悵,有時感覺措手不及,有時感覺沒有方向。但一直堅信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穫一種命運。

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將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在家切實做好對孩子的引導和培養,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並虛心向各位家長請教,相互加強交流學習。“儲蓄”好習慣,摒棄壞習慣,繼續陪伴兒子學習、改變、成長。

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11

一、獨立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1、按時:按照老師要求的時間完成,不拖拉。

2、獨立:自己獨立完成老師的作業,不抄作業。

3、規範:作業格式嚴格按老師的要求去做,不自作主張。

4、認真:書寫認真、工整、漂亮。

5、準確:作業完成正確率高,有錯誤及時改正。

6、快速:在以上要求完成的基礎上,力求快速。

(首先說獨立。很多一年級的家長,孩子剛入學,生怕孩子作業不清楚,要陪著讀題,講解,直到孩子做完。這樣孩子容易養成了依賴的習慣,以後做作業非要家長坐在旁邊陪著,試問,以後的12年的日子怎麼辦?習慣是要培養的,從一開始入學寫作業就培養是最容易養成的。 因為剛入學識字不多,該念題要念題,一般一道題念兩遍,然後讓孩子自己思考。寫完了檢查。實在沒弄懂的,可以給孩子講解。一次可以,兩次可以,如果孩子經常這樣,一定要找老師問問情況了,是不是上課沒有聽講,因為晚上作業都是對白天新課的鞏固,只要孩子課堂上聽懂了,作業不會存在太多疑問。

再來說按要求時間完成,不拖拉。最好是讓孩子一放學稍作休息就開始做作業,讓他們養成先做作業再玩耍的習慣,也就是,讓孩子潛意識裡感覺到,作為學生,學業是最重要的事情,每天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先做完,再活動和玩耍。同時,作業要規定時間,一二年級老師各科作業加起來一般一個小時左右。教委一般要求是一、二年級不留家庭作業,但是,哪個學校做得到呀。超過這樣的作業時間,家長就要多跟同班其他家長交流,瞭解是自己孩子情況還是老師作業過多。)

二、認真書寫的習慣

1、握筆姿勢正確,注意手與筆尖的距離、眼與本的距離、身體與桌子的距離。書本與身體平行、正直。

2、書寫認真,不潦草、不馬虎。

3、書寫準確,不寫錯字。

4、書寫規範,不缺筆少劃。

5、書寫漂亮,注意筆畫、筆順、間架結構等。

(孩子開始握筆寫字時的姿勢家長高度關注,孩子姿勢一定要正確,不然以後很難糾正,學校裡一個班人數太多,老師往往沒能仔細觀察到每個孩子,即便負責的老師看到了。又有幾個能耐心地反覆地握著您孩子的手來糾正他的姿勢,所以,作為親爹親媽的我們,還是自己注意得好。不然長此以往字寫不好是小,傷了眼睛,很快成了近視眼就是大了。)

三、良好的閱讀習慣

1、良好“讀”姿、保護視力:養成只要閱讀,就端座於書桌前。讀書30分鐘後,眺望遠方5分鐘。

2、固定時間閱讀的習慣。

3、經常去圖書大廈和少兒圖書館。選書時考慮孩子的閱讀興趣。不強迫孩子讀他不感興趣的書,以避免造成他對書籍的反感。

4、愛護書本、擺放圖書有條理、善於使用工具書。

5、讀書要善於交流。孩子及時與家長分享讀書的樂趣,比如讓孩子給父母朗讀書中的精彩片段。

(一年級的孩子,哪怕還沒有學完拼音,就要開始培養閱讀的習慣。閱讀對於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對於識字量的作用,對於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力的意義,不需要我在這裡再贅述了。但是,要讓孩子真正愛上閱讀,可不是一日之功。每天引導孩子拿起書本安靜地看十分鐘到半小時,逐漸地增加。開始家長一起看,慢慢地家長和孩子各看各的書,然後互相交流,最後到孩子自己願意獨立看書。向家長分享讀書的樂趣。)

四、預習複習的習慣

1、預習第二天的課程,加強聽課的針對性。

2、當天下午放學,首先複習今天課堂所講內容,沒有不懂的問題後,開始寫作業。

3、週末對上週所講內容進行復習,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鞏固提高。

(溫故而知新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真正每天堅持去做的人卻很少。從一年級開始,讓孩子養成複習和預習的好習慣,比如,讀一讀第二天要學的課文,圈畫出來生字,試著根據拼音認一認,因為一年級學習任務比較緊張,西城人教版的都是西城人教版的基本是十月中旬學完拼音,如果在幼兒園或學前班沒有很好的拼音基礎,孩子是會比較吃力的。十月底中旬以後,孩子開始學習課文,一般一兩天一課書,一課書要學寫六個左右的生字,又要學認十個左右的生字。如果不提前預習,上課時接受會比別人慢,會影響孩子的積極性。)

五、每天積累一點點的學習習慣

1、每天10——30分鐘的經典誦讀。

2、每天做兩道奧數題。

3、每天聽讀20分鐘英語。

4、每天收集五條資訊(看新聞聯播、上網或讀報紙。)

(任何知識的獲得,貴在堅持,貴在日積月累。一年級的小豆包,最富裕的就是時間,這個時候,讓她們養成每天積累一點點,一句話、一首詩、一首小兒歌,積少成多,一定量之後就會有質的飛躍。你會發現,三年級寫作文時,您的孩子語言比別人更豐富,思維比別人更開闊。英語比別人更流利,行動吧!從現在開始積累!)

六、關於背誦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背誦其實不像我們成人想的那麼枯燥,孩子的記憶力很好,記憶文章對於他們來說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很多孩子喜歡背誦,大多時候是一種“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狀態,並不用動多少腦筋,只是他們記得快忘得快,需要不斷地複習。在讀書和背書時,孩子如果不向家長提問,家長也沒必要去講解什麼意思,只需要陪著引著他反覆讀,反覆背,直到直到熟背為止,“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很快就顯現了。

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12

剛由幼兒園進入一年級的孩子,對學校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新鮮。他們的好奇心和模仿力極強,可塑性也極強,只要我們平時善於啟發誘導,孩子們是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無論在兒童的學習活動上,或兒童的個性發展上,都是極為重要的,將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十分重視低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1、培養學生課前認真準備的習慣。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後,要讓他們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國小生了,主要的任務是學習,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就要課前做好一些準備。如:每天晚上都要按課程表提前準備好第二天要用的書本、削好的鉛筆等學習用品,每一節課前應把書本擺放整齊等等。在家中,家長開始可在一旁耐心指導孩子怎樣收拾學習用品,但千萬不要代勞。這樣讓孩子自己堅持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會慢慢養成習慣。

2、培養學生傾聽習慣和表達能力。

在低年級上課的老師,怎樣做到課前精心備課,課堂又能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我認為教會孩子認真傾聽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隨機應變,根據學生的情感變化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指導他們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我在課堂上常應用這三種方法來幫助他們更認真地聽課。1、眼神暗示法。在上課過程中,我一般不輕易停下課去批評學生,遇到不認真的學生我會用眼神與他們交流。通過眼神關注讓他們意識到要馬上停手,認真聽講。2、手勢提示法。對於個別還是無法馬上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我會邊上課邊走到他們的面前,摸一摸他們的頭或將他們的手擺好以示提醒他們。3、被動控制法。如遇到他們手上在玩一些與課堂無關的東西時,我會暫時先將它們收上來,等下課時讓他們來找我承認錯誤後拿走。這樣做一是避免了經老師提醒他們收起來後有可能再拿出來玩,二是使他們懂得,課堂不注意聽講是不尊重他人的行為,就要找老師賠禮道歉,學會尊重別人,知錯了以後才會去改正。4、不定時檢查法。發現思想不集中的孩子,我會故意請他來評價前面的孩子,或讓他們學著前面孩子說的再說一遍,這樣,多次提醒、暗示,課堂傾聽有了極大的飛躍。

3、培養學生髮言做到大聲、大方、大膽。

我主要從兩方面來訓練。1、示範。面對能大聲,大方發言的孩子,我經常會請他們當小老師進行示範。2、鼓勵。對於膽小的孩子,不管他發言的好壞我首先都會先表揚他敢於舉手站起來的勇氣,再告訴他們你說的很好,如果再大聲些,小朋友會更佩服你的。以此給他們自信。對於發言有進步的孩子,我經常會向他們豎起大拇指,並說“佩服”“太棒了”“小紅花對你笑”“小紅星閃閃亮”“給你照一張相,喀嚓”或嘖嘖稱讚。使學生有了一份成功的自豪感。我還會給他們講故事,告訴他們大聲、大方、大膽表達的好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發言更積極了,膽子更大了,聲音也更響亮了。

4、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在教學實踐中,我針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國小生可塑性很強和“先入為主”的原則,首先向學生示範講清正確執筆寫字的要求,然後進行嚴格的訓練和強化,使學生真正做到書寫時“頭正、身直、肩平、足穩”。寫字時唱寫字歌。每節寫字課和做作業時先抽查書寫姿勢的規則,然後按要求擺好姿勢再開始寫,以強化學生對養成良好書寫習慣的意識。在寫字過程中,反覆表揚書寫姿勢好的學生,糾正差的,並提醒學生觀察糾正自己的寫字姿勢。我還班級中定期舉辦“寫字”優秀作品展,要求每個學生在做到姿勢正確的基礎上才可以參評參展,把書寫姿勢作為條件,促進班級群體重視寫字習慣的養成。同時要提高孩子的寫字速度。有的學生一筆一劃書寫很慢,有的學生寫一個擦一個,還有的學生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課堂上,我會經常開展寫字比賽。用鼓勵的辦法提出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得又快又好,卷面整潔,並且坐姿,握筆姿勢很棒的孩子用加分的方式進行獎勵,孩子一有了比賽,勁頭就足了,寫字速度明顯快了。在經過長期的這樣的訓練之後,學生養成了較好的書寫習慣,書寫質量也不斷提高。

5、要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督促學生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良好學習習慣。

我會在家長會上詳細告訴家長我是如何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建議家長在家裡也設計一張評比表,由學生自己評。而後與家長積極互動,學生每糾正家長三次讀音,每認識三個字,寫字姿勢正確,握筆姿勢正確,閱讀課外讀物,按時完成作業,都可以由孩子自己在評比欄的各項上新增笑臉或紅花,這樣,既不增加家長的過多負擔,又能使家長在家裡更輕鬆地管理孩子在家的表現。最主要的是在家裡的這些笑臉、紅花的評比情況家長定時向老師反饋,然後由我在班級裡表揚,並獎勵他們一張“你真棒”參加班級的評比活動。這樣,雙重的表揚和激勵,使的低年級的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更高,做到在家裡和在學校一個樣。我也驚喜地看到每個孩子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孩子都能按時完成作業,書寫認真,有的還提早完成了老師準備要佈置的作業。

看到他們學習習慣養成了,懂事了,學習進步了,而且學得一點也不辛苦,孩子高興,家長樂意,我也感到挺欣慰的。

有人說,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穫,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穫,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穫,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穫。也有人說,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些話似乎有些絕對,但良好的習慣對人生的確太重要了。習慣是一種慣量,也是一種能量的儲蓄,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人,要比那種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人以及養成不良學習習慣的人具有較大的潛在能量。

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13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應當是多層面的。國小數學教育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傳統學習習慣培養,二是創造性學習習慣的培養,三是合作性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傳統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根據學科本身的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這一層面,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課前預習的習慣。

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學習的質量。數學學科的學習,要十分重視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實際操作中,一開始可以通過佈置預習提綱的方法來進行,以後逐步過渡到只佈置預習內容,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發現問題,讓學生課前對新知識有所瞭解。有些課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活動,也可以讓學生課前去做。如講統計表時,就可以讓學生課前調查好同組同學的身高、體重等資料。

2.認真聽'講'的習慣。

這裡的聽'講',應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說課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與學習無關的動作,要認真傾聽老師的點撥、指導,要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舊知識的聯絡,弄清公式、法則的來龍去脈。二是說要認真地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對他人的觀點、回答能做出評價和必要的補充。

3.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學習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從小就養成:

(1)規範書寫,保持書寫清潔的習慣。作業的格式、數字的書寫、數學符號的書寫都要規範。

(2)良好的行為習慣。要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不要跟別人對算式和結果,更不要抄襲別人的作業。

(3)認真審題,仔細運算的習慣。

(4)驗算的習慣。

二、創造性學習習慣的培養

進入新世紀,時代的發展對國小數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計算技術和解決常規問題為重點的數學教育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國小數學教育必須關注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養成創造性學習的習慣,比獲得了多少知識更重要。這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培養學生善於質疑的習慣。

在參與、經歷數學知識發現、形成的探究活動中,善於發現,提出有針對性、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質疑問難,是學生創造性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

學生質疑習慣的培養,也可從模仿開始,教師要注意質疑的'言傳身教',教給學生可以在哪兒找疑點。一般來說,質疑可以發生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法則規律的結論處、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及關鍵點處,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中、動手操作的實踐中;還要讓學生學會變換角度,提出問題。

2.培養學生手腦結合,注重實踐的習慣。

皮亞傑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絡,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國小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援下才能進行,因此國小數學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良好習慣,使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擺一擺、講一講來獲取新知。例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時,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有沒有聯絡?這個問題就可以通過操作自制的活動角,邊操作、邊觀察、邊討論,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開展類似的教學活動,就能使學生養成手腦結合,勤於實踐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習慣。

贊可夫有可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在教學活動中,要特別注重為學生創設'創新'的實踐活動,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猜想、聯想、發散思維、推理、操作、實驗、觀察、討論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他們思維的多向性和靈活性。通過'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你還能想到什麼?''你有獨特的見解嗎?'你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嗎?'等言語,啟發和誘導,鼓勵學生敢想、敢說,不怕出錯、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如:一位老師在講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要求學生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請大家折一折,試一試,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學生很快找到了下面三種方法:老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鼓勵學生繼續努力,看看還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學生經過努力,又找到了下面的分法: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還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習慣。

三、合作性學習習慣的培養

合作學習是21世紀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合作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團隊觀念和交流能力,並在思想的碰撞中迸發創新的火花。在數學課的學習中,可讓學生通過課前共同預習、課中合作實驗、合作操作、同桌討論、小組交流等形式開展合作學習活動。老師佈置的學習內容要有價值、有意義,不要流於形式。

對於學生而言,要積極參與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要學會傾聽他人的發言,學會評判他人的觀點,學會接受他人的意見。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積極參與,逐漸養成習慣。

總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必備的素質,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最基本保證,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人才。

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14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的興趣。

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你要特別注意培養孩子有利於他學習和學校生活的習慣,如:傾聽和提問的習慣、表達和發言的習慣、閱讀和書寫的習慣、遵紀和守時的習慣、合作和分享的習慣。

相信你對培養孩子這些基本的學習習慣也會持贊同的態度,如:遵守紀律、遵守作息時間這些習慣的養成會使他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好好休息,暗示完成作業,勞逸結合,身心愉悅,有助於培養他的責任心,提高他的學習效果,體驗學習的快樂。

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既要有心理上的正確引導,還有在行為上持之以恆地加以訓練。以下是我的工作心得:

1、以身作則,以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來影響孩子。

2、對孩子的行為提出一些具體、細緻的要求,便於檢查、督促。

3、進行反覆、持久的訓練,要有耐心、循序漸進,切忌隨心所欲、有始無終。

4、幫助孩子在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中品嚐成功的歡樂。依此激發孩子的主動性。

5、尊重孩子的意見,並使培養好習慣為孩子的主觀意願和自覺行為。

6、用恰當的“懲罰”來作為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輔助手段。

7、經常主動與學校老師溝通配合,做到校內外要求一致、相輔相成。

習慣養成心得體會 篇15

養成良好的習慣可以使你更加完美。好習慣成就一生,壞習慣則會使你更加墮落,甚至錯上加錯。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不錯,在任何地方都有規矩。在學校,在家裡,在公司裡,在某個城市,在商場裡…。。。這樣的公共場所和私人場所都有制定一些必須要去遵守的規則,也正是這些在必要場合的規則,維持了社會秩序,維護了社會和諧,才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有條理。

許多名人就是因為有了許多好習慣來要求自己,他們才會有那麼高的成就。比如文人魯迅,他總是要求自己不能浪費時間,而且他還會在別人喝茶或者幹別的一些事的時候看書讀報,他還說過:“浪費自己的時間就等於慢性自殺,浪費別人的時間就等於謀財害命。”不錯的,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寶貴,可是有的人卻不懂得去珍惜時間,任時間白白流走,事後才知道後悔,可那時已經晚了。雖然每個人都知道《長恨歌》這首詩,可是又有誰會明白它的真諦?

還有句話說:“紀律是鐵的保證”,沒有一個好的紀律又怎麼會有一個好的習慣呢?正如有些同學在上自習課那樣,經常和旁邊的人交頭接耳,可是有的同學卻能約束自己。這兩種型別的同學,不同的習慣也明確了他們對學習的不同的態度和行為舉止的規範程度。能約束自己的學生自然是好學生,好孩子了,可是那些上課交頭接耳的同學卻恰恰相反。

綜上所述,說明養成良好的習慣的重要性,所以好習慣能幫助我們走向成功。還習慣是我們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