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減負增效心得體會(精選6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4.43K

減負增效心得體會 篇1

中小學生負擔過重已引起了教育部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減負”成了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減負”並不是不要教學質量,在“減負”的同時還要設法增效,這就對每一個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下面是本人在英語教學中關於“減負”增效的一些成功做法。

減負增效心得體會(精選6篇)

一、明確如何“減負”

首先,應該明確減什麼。“減負”是減去超出學生承受能力的學習任務,減去學習活動中機械重複而又對發展學生能力無用的作業,去掉落後、煩瑣或對培養學生能力和發展學生智力毫無益處的教學內容,放棄“滿堂灌”、“題海戰術”等違反教育規律的教學方法。其次,正確把握“減”與“加”的關係。英語老師動輒就讓學生抄寫單詞、背育課文的做法要堅決摒棄。《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指出:“要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而且要切實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這說明“減負”並不是只減不加。引導和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方面的教育要加強;養成刻苦拼博、博聞強記、勤學好問、持之以恆的學習品質,這方面的教育要加強;形成禮貌、文雅、友愛、自尊、自重的交際習慣和健全健康的人格品德的教育也要加強。

二、明確如何增效

“減負”不能以犧牲學生的學業成績為代價。“減負”的真正目的是在減少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向前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學得輕鬆,讓每一個學生都學得愉快,讓每一個學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發展。下面是本人“減負”的具體做法。

1、改革英語課堂教學結構,保證教學效益

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必要手段。具體做法是:(1)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能讓學生自己說出的知識點就決不從教師口中說出;能讓學生自己總結的結論就一定不要教師包辦;能讓學生對話表演的課文,老師堅決創造讓學生動嘴的機會。(2)對於英語單詞,本人放棄了過去領讀若干遍讓學生死記詞的方法,變為教給學生拼讀單詞的方法和記憶記單詞的規律,並讓學生回去聽錄音5分鐘左右,大大縮短了對單詞的講解時間,也縮短了學生對單詞的記憶時間。(3)對於課文和“reading”部分,做到精選要背的內容,不必要的內容做到堅決不背,大大減少了學生的讀背任務。(4)課堂活動多,讓學生對話、表演、學會交流是我常用的手法,學生樂於參與。(5)講課詳略得當,重點內容多訓練多講解,一般內容少講解,超過大綱要求的內容堅決不講解,句型、時代多變化,涉及的詞彙多與新學內容有關,讓學生能得到及時鞏固。(6)不讓英語課堂學習枯燥無味,發現學生犯困、打盹時及時活躍課堂氣氛,尋找學生熟悉而又感興趣的事例,與這堂課的知識和教學目標整合,生動有趣而又能達成教學目標。這些做法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學生都喜歡上英語課。

2、利用多種教學手段

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課堂上積極思考,認真學習,樂於訓練。每節課學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單一的教學方法或手段,學生很容易出現感官疲勞,注意力分散,這就要求我們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採用多種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常的做法有:(1)用對比或比較的方法將有關的新舊知識點結合起來。(2)特地準備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小故事。(3)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豐富學生的視聽。幾乎每節課都有與之對應的課件,有時到網上下載一些生動形象的圖片,有時擷取一段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視訊,有時尋找一篇與課文相關的文字資料。

3、作業壓縮到最少

作業總量堅決控制在30分鐘以內,每天的讀背任務不多於15分鐘,每天精選兩篇有時代氣息、學生感興趣的英語閱讀材料,閱讀時間不超過15分鐘,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週末除佈置一張雙休日作業外,佈置一些有彈性(視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強行劃定範圍)的英語課外閱讀任務,以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每兩週佈置一次錯題訂正任務,讓學生及時回顧所學內容。

做好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工作,直接關係到素質教育的成敗問題,關係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關係到中華民族未來的主人應對複雜國際競爭的能力。在“減負”的同時,創造優異的教學實績,讓過去學習英語嫌苦嫌累的學生真正體會到:“英語不過如此。”

減負增效心得體會 篇2

我是杭州景芳中學的一名七年級學生,進入國中才不到三個月時間,對我來說卻是一個非常大的跨越。在國小裡,我可以睡到早上七點鐘,現在我一般都在六點前起床,睡覺不到八小時;在國小裡,我揹著不到五斤重的書包,現在每天揹著個超過二十斤重的書包還有作業本;在國小裡,我可以七點五十分到校,現在必須六點五十分到校;在國小裡,我可以在不上課的時候去操場上跑跑跳跳,現在除了體育課和大課間時間,我只能坐在教室裡為下一堂課做準備,甚至連上廁所也被規定不能跑步;在國小裡,我可以在下午四點十五分放學回家運動一下,現在學校規定五點二十分放學,而我們七年級學生很少有班級能夠在五點半之前走出校門的,經常是回到家已經超過六點了。現在是冬天啊,回到家,天也黑了,飯菜也涼了;在國小裡,我的回家作業八點半之前就能完成,九點鐘肯定能睡覺,現在一般都要到十點鐘才能結束。注意哦,是結束,而不是完成。因為父母覺得十點鐘必須睡覺了,留下的作業只能早上早起加油了。為了節約時間,我的早飯從來都是在上學路上吃的。作業做多了,當然有好處,每一種型別都做過了,考試當然遊刃有餘。但是,我已經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做作業上了,根本沒時間進行身體鍛鍊。

在國小我可是體育鍛煉先進分子,曾被請上講臺傳授家庭體育鍛煉經驗呢;所有的興趣愛好都已經割捨而去,體音美全面發展曾是我的理想,或許這世間因此而少了一位優秀的運動員、音樂家、美術家;對於做不完的作業心生厭惡,只是為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由於不交作業是不能進教室的,部分同學不是抄襲就是湊數字。美國教學問題專家哈里斯·庫帕對家庭作業與學業成績的關係進行了研究,他通過對比研究,得出了令人深思的結論:家庭作業對高中生成績有重要的積極的影響,對國中生也有用,但功效大約只有一半,對國小生來說,就算作業對他們的成績真的有效,那也是微不足道的。澳大利亞教育專家說家庭作業沒有太大作用,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的家庭作業,並不會讓孩子的成績在班裡有所提升。事實上情況恰恰相反——花在家庭作業上的時間越多,學習效果越差。據最近杭州市中國小體質健康情況公佈表瞭解到,景芳中學的近視率達到88.37%,我們班就有三分之二的同學戴上了近視眼鏡。處在生長髮育關鍵時刻的我們,已經過早的被教育制度綁架了,考一個好分數已成為我們唯一的人生目標。

梁啟超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少年急功近利只為考個好分數,則國家急功近利只為增加個GDP。都市快報評論員徐迅雷說:在今天,對於越來越弱不禁風的學生們來講,“開動雙腿”,已經比“開動腦筋”更重要了。聽說某大學取消了5000米長跑專案;某大學軍訓6000人暈倒;甚至有升旗儀式上站幾分鐘就有人暈倒的。這種“四體不勤”是瘋狂的應試教育所帶來的。這樣下去,怎麼行?奧運會拿金牌的水平上去了,全民的體能卻明顯下降了。“心欲遠而身須強”,這是一個基本道理。去運動場所越多去醫院就越少。強身健體,需要一種傳統,需要從小就養成一種習慣。這在最根本上還是教育者的理念問題。如果總是把升學率看得天一樣大,如果總是拿應試成績來壓倒一切,那麼我們必然會被澆灌成溫室裡的弱苗。教育教育,“教”而不“育”,真是一種本末倒置。

最近都市快報報道了《夏令營中的較量》,描述了中日少年們的生存能力對比,中國少年完敗。報道用了一個振聾發聵的標題:“東亞病夫”的帽子將要回來了?報道說:日本中國小每天都有體育課,學生放學後,還規定得鍛鍊1小時——這才是硬碰硬的“家庭作業”,日本每天鍛鍊兩個小時以上的學生佔總數四成多。而我們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從早到晚都是瘋狂地做習題寫作業。日本幼兒園的孩子經常在大冬天裡光著上身跑步,而我們則有許許多多學校田徑運動會取消了長跑比賽,根本原因是我們已經“跑不動”了。這就是差距,這就是差別。不僅僅與日本是這樣的區別,與歐美等國家相比也一樣。

體育已經被擠壓到近乎可以忽略不計;學校組織的鍛鍊大抵形同虛設。應試教育,不僅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而且會把下一代壓迫成新的“東亞病夫”。 這真的是輸了。如果硬是要說有什麼“起跑線”,那麼這才真的叫“輸在起跑線上”。輸在孩子,錯在成人。這錯,錯在教育本身,錯在教育體制,錯在人和人才培養的根本理念上。學校急功近利,不比拼體質,只比拼分數,拼得個個都弱不禁風,拼得人人都苦不堪言。所有這些都有悖於我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這樣的教育註定是沒有前途沒有希望的。這基本道理就在於:體制錯,體質錯。我們一股腦兒全都擠錯了路、上錯了船,可是,從學校到家長到社會,卻一直認為這樣方式是對的——這才叫全社會的悲劇、全民族的悲劇。這不是學校的問題,這是政府部門的大事。希望人大會的領導對於教育制度的改革多多關照。

此刻,我覺得很有必要重溫這段話:“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你看看,這裡所說的“更好的教育”、“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哪個與健康教育沒有關係?“更好的教育”能不包括健康教育嗎?離開了身體健康,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嗎?被分數榨乾了所有業餘時間的學生還有快樂可言嗎?回顧一下樑啟超的話: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於地球,則國弱於地球。

減負增效心得體會 篇3

“課堂作業”顧名思義課堂中完成、並得以反饋的作業,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數學課堂,作業不能做到當堂完成當場反饋的現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師把課堂作業變成課外作業,剝奪了學生活動時間的同時,也增加了教師的負擔,事倍功半直接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

存在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老師。有些教師認為,教師課堂講授時間與教學效果成正比,認為教師課堂講,學生課外練,既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又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課外時間。因此不惜擠掉學生獨立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講授,認為這樣就能提高教學效果,就能取得好成績。殊不知學生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均離不開自身的獨立活動,單*教師講授和師生共同活動,充其量只能使學生“懂”,而達不到“會”。

更有些教師認為儘早把書本教完,儘早開始總複習效果較好,因此,他們砍掉學生課堂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敢進度。應試教育觀念指導下,強抓分數的教學嚴重違反了資訊接受原理與學生認知規律,結果適得其反,不利於學生知識的獲取,技能的形成和認知結構的構建。

課堂獨立作業是學生課堂獨立作業的一項重要活動,它一方面能促使學生將剛剛理解的知識加以應用,在應用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學生對新知識應用上的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共同活動,必能獲得一定成效,這些成效若得到及時反饋,就能成為進一步調整教與學的新資訊。對學生來說,及時瞭解學習的結果,可以很快得獲得矯正性資訊,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學習,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的、恰當的評價,是一種很重要的反饋形式,是推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設計練習時,教師要充分估計學生每次聯絡中困難出現的情況,在教學時,還要不斷從學生的練習中,及時,全面的獲得反饋資訊,調整教學程序,促進學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當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幫助和指導下解決問題後,教師就應該對他們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教師的評價特別是對學生個體的評價,應使學生生產一種“學習成功”的情緒體驗,這有助於學生形成“樂學”的心態。教師對學生評價時使用的“個性色彩”語言,應是幫助學生對自己為什麼能夠取得練習成果進行合理歸因。實踐證明,有歸因的評價要比那種“公式化語言”評價更有效,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信心十足,情緒高漲的心理狀態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培養學生探索、創新意識。

減負增效心得體會 篇4

中國小生“減負”受到社會各方面的普遍關注,為何“突圍”這麼難呢?筆者以為主要矛盾是中國小“減負”沒有與“保質增效”掛鉤,學校和家長擔心“減負”會降低教學質量,影響學校的升學率,影響學生的升學和前途。怎樣做到既“減負”又“保質增效”呢?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提高中國小教學質量主要依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進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來實現。學校應該加強教學研究和探討,改進教學形式和方法。教師要採取“啟發式”教學法,精講多練。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也就無需補課了。

二、加強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三、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勞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能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而輕視德育和體育,讓孩子失去愉快而美好的童年。一個班上學生的學習狀況參差不齊,老師要分層次進行教學,照顧方方面面,特別是要關注“差生”,及時彌補薄弱環節。學習有張有弛,不要繃得太緊,使學生沒有咀嚼和消化的餘地,沒有喘息的機會。提倡個別輔導,對症下藥,注重對學生個性化的指導。減負的同時,中國小要創造條件讓學生髮展個性特長。開設多種拓展型、研究型課程,成立學生社團,開放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房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又喜聞樂見的活動中增長才幹,脫穎而出。

依法治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也是切實減輕中國小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關鍵所在。我們應該拿起教育法規的有力武器,切實落實教育部有關“減負”的各項規定,同時加大會考、大學聯考的改革力度,使“減負增效”真正落到實處。

減負增效心得體會 篇5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減負”已不再是新鮮話題,可不少地方學生負擔過重卻依然存在。過重的負擔不僅使學生體力難支,更是給他們心理壓上了學生的思想包袱,嚴重影響學生的心智正常發展和身體健康,不利於素質教育的有效推行。給學生“減負”必須落在實處,才能實現“提質”的目的,才有助於素質教育的整體進行。

我認為:“減負提質”首先要有針對性的落實減負措施,減輕中國小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和心裡負擔,其次是要通過採取提高課堂效率、落實課程方案、科學安排作息時間、還學生一個健康身體等措施,達到提高教育質量,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學習時間過長,導致一些學生睡眠嚴重不足,身體素質下降。一些學生在緊張、壓抑的心理狀態中,缺乏自信心和進取心。在學校和家庭壓力下,一些少年兒童對學習、對學校、對教師、對家長產生了逆反心理,甚至釀成了一些悲劇。

減輕學生過重負擔,使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是關係教育發展的方向,關係培養為社會主義建設所需的人才,關係國運興衰和民族復興的大事,已成為社會共識。

“減負”是減輕學生不必要的、不合理的過重的課業負擔,減輕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心理負擔以及沉重的經濟負擔。“提質”是提高教育質量。“減負”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育質量。“減負”和“提質”同等重要,必須統籌考慮。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都明白,評價一堂課好與壞,這堂課的知識容量是一個重要的標準,這堂課的知識層次是否體現出來是另一個重要的標準。其實這就是一節課的質量體現與否,效率體現與否。筆者以為,這樣的一堂好課其實就是“減負提質”的一個表現方面。因為在這樣的課堂上,每一個孩子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樂於探究,勤于思考,在最短的時間內吸收最多的知識,這樣的學習是不會讓人感到疲憊的,相反,樂在其中。

這樣的課堂學生學得輕鬆,教師教得輕鬆,實現了真正的“雙贏”,所以這才是真正的“減負提質”。而這樣的前提是,教師在課前要有充分的準備,有充分的知識儲備,在課中要展現充分的個人魅力,擁有充分的教學機智,在課後要有充分的反思的空間。的確,這顯然是個艱苦的過程,減了學生的“負”,卻似乎無形之中加了教師的“重”。實則不然。試想一下,如果老師們能夠持之以恆地這樣堅持下去,那麼每一堂課的準備只會隨著自己的成熟,隨著自己經驗的積累,隨著自己知識的充盈越來越輕鬆,越來越遊刃有餘。所以,只有先加上了這樣的“重”,才有後來減掉了的“負”。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一線積累的經驗又告訴我,當美好的漢字變成了聽寫的符號,當優美的修辭變成了選擇的專案,當動人的段落變成了支離破碎的分析,當內心的傾訴變成了填充一個個格子的換分器,多少孩子對語文的熱愛被磨滅了,抹殺了,又有多少孩子變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得高分的巨人,課外知識的矮子!我認為語文教學的“減負提質”重在閱讀,大量的豐富的課外閱讀,是興趣的源泉,是知識的沃野。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積累,在閱讀中感悟,在閱讀中充實,這絕不是課內寥寥幾篇文字可以達到的。而興趣的培養,更不是幾篇精心刪減精雕細琢的豆腐塊所能辦到的。因為真正的興趣是自由的,隨心而發,隨性而行,在興趣的驅使下,語文學習自然不是負擔。所以老師在語文教學的“減負提質”中真正要做的是,學生閱讀世界裡的指路人,閱讀旅程中的同路人,閱讀領悟中的點金者。

一個人只有處於全面健康的狀態,才能免除各種精神壓力對身體的影響,更好地生活,一個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素質是人生獲得成功和幸福的基礎,只有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才有可能德才兼備。因此,作為父母,應該明確地認識到這一點,把培養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教育的首要動機,然後才有可能來談成才。

減負增效心得體會 篇6

多年來一直在提及為學生減負的事,“減負”在短時間裡對老師來說,絕對是增負。因為各級領導在減負的同時,又考慮如何減負不減質。就是要求老師捨得花更大精力去鑽研教材,研究教學,以最有效的方法落實好每一項需要落實的知識、技能,以達到減負提質的目標。

我曾與同事說過玩笑話:過去資本家為了獲取最大剩餘價值的手段都是:延長勞動時間和提高勞動強度。老師要提高分數,最簡單的方法,也是加班加點的題海戰術。同事接問我說:“那我們也是資本家嘍。”

“當然,這不相等。只是有點相似而已。”“別忘了,你自己也是。”“當然,忘不了。我也是。”

但實際上獲取最大的剩餘價值還有別的方法,那就是更新裝置和培訓提高勞動者的技術水平。這一方法就要花消資本家的錢,傷到資本家自身的利益,但這是創造剩餘價值最根本的長效機制。

因為我們是老師,不是資本家。我們在減負面前,絕對要選用第三種最根本的有效措施。那就要我們教師,吃透兩頭備好每一堂課,使學生學得輕鬆,學得紮實,既不增加負擔,又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達到減負提質的最終目標。為學生減負,短時間內老師是要增加自身壓力,去鑽研教材,去認真備課,去研究教法,但是若能長期堅持下去,對每一位老師都是一個提高和進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學校領導要精心研究,深入抓好課堂教學常規管理,組織教師加強學習,不斷充實自身各方面的知識,天文、地理、歷史、文學,方方面面的知識,老師都需要。精心設計教案,把提高備課能力作為貫徹“減負”工作的切入口。強化“集體備課”工作,實行同年級為教研備課單位,切實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因為備好課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保證“減負”與“提質”應成為教師努力追求的工作目標。留給學生的作業,教師們精挑細選,努力先做、全做,做到心中有底,提高家庭作業的有效性。

當然“減負”不僅要減輕學生的負擔,也要努力實現減輕教師的負擔。在備課中也留給教師擁有自我支配、主動工作的空間。老師們的教案也應該具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教師喜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一份優秀教案為參考,去粗存精,尋找到自己學生的切合點,修改完善;有的教師喜歡修改自己的老教案,注重反思自己的經驗,在自己原有備課基礎上不斷完善、昇華;有的教師喜歡在教科書上圈圈畫畫;有的教師喜歡在電腦上寫教案,因這修改很方便,真正實現有效備課。可是學校大多不敢這樣放手,還是考慮到:怕到時過不了上級統一規定模式的檢查關,只得重走老路,教師備課還是不管有效無效,只要完成上級統一模式的備課任務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