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讀名人傳假期心得(精選8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84W

讀名人傳假期心得 篇1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開啟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顯然,羅曼·羅蘭要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矯正時代的偏向。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義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讀名人傳假期心得(精選8篇)

這本書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他是一個音樂天才,有幸被他父親很早的發現了,不幸的是父親的方法不得當,經常把貝多芬和小提琴一起放進屋子裡關起來,用暴力逼他學音樂。在他很小時母親就離開他,憑著他的天分和勤奮,貝多芬很快成名了。當幸福來臨時,不幸又一次降臨到他的身上,他的耳朵聾了。要知道一名音樂家憑藉著就是耳朵,可想而知這對貝多芬來說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事情。

雖然說貝多芬的一生很不幸,可是他成功了,他做到了。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鍥而不捨的精神。回想想我們在遇到生活中的困難時,都是怎麼做的呢?真的是很自卑、很慚愧。

我又突然想起有一次在電視上看一段舞蹈,看的時候我就為他們精彩的表演而心動,沒想到一細看居然是一個沒有腿、一個沒有胳膊,而他們卻配合的那麼默契。可以想象在平時的訓練中他們一定付出了常人所付出幾倍甚至更多倍。殘疾人都能做到了,而我們卻又有什麼理由而為自己辯解呢?

《名人傳》這本書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的是坎坷,因為這些名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更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正因為他有著超於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卻不是直面困難。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

《名人傳》很值得我們一看。

讀名人傳假期心得 篇2

他是寂寞的。他愛人,但沒人愛他。他恨人,也有人恨他。他一輩子無休止地戰鬥。

偉大的心靈就像高聳入雲的山峰,在大自然種接受風雨的洗禮和霧霾的餐繞,但是當人們登上山頂,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呼吸純潔清新的空氣,清洗內心的汙濁,變得更有力量。米開朗基羅就是這樣一座山峰,赫然毅力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人們遠遠地看著這座大山,卻找不到登山的路,接近不了他。而他,也拒絕任何人得接近。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生活在高峰之巔,但至少人們可以瞻望這座大山。這樣,當人們返回自己的生活的時候,才又勇氣去面對縮寫的日常生活。至此,他的風格影響了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以前,沒有看名人傳的時候,對這樣一個偉人一無所知,偉人都是怪人,你可以這麼說,或許是他們的思想已經超越了現代,遠遠在你之上,所以,你理解不了他,自然而然地覺得他們怪。很多時候,人就應該有自己脾氣,有自己性格,但前提是你確定那是對的。很多人聽不進去別人的話,自己碉堡天了,你不是偉人,你那是壞脾氣,而且你在現代社會混得很糟糕,混得越糟糕,脾氣越壞,cynical。

我看來,隨時保持清醒的頭腦,去分析事情的對與錯,那是最重要的,為人的好我們可以學,但是他們不是聖賢,也有自己的缺點,別把他們的缺點當做是自己的藉口就好了。

讀名人傳假期心得 篇3

“讀一本好書,使人一生受益”這句話說得沒錯,我用我的親身經歷見證了這句話。

我讀了一本叫做《名人傳記》的書,這本書講了許多身患重病,卻仍然在努力地做有意義的事。比如:達爾文,他不顧病魔纏著他的身體,仍然努力地鑽研課題。還有愛迪生,他有一次在火車上做實驗,引起了爆炸,還被人炸傷了耳朵,可他還是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不斷地努力,最終走上了成功之路,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發明家。此外,還有許多人都是這樣,他們不都是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才成功的嗎?

看到這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因身體原因而自暴自棄呢?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

合卷深思。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上次,學校組織文明小衛隊去觀察生活中不文明的人,並且提醒糾正。我也參加了這個活動,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像一盆冰涼的水澆滅了我的希望之火,於是我決定放棄。可讀了《名人傳記》這本書之後,我才感覺自己是這樣的渺小。像一根針,這些名人以他的精神,穿過我的外表,刺痛我的靈魂。也讓我明白,只有不斷努力,不怕困難,才能走向成功,登上巔峰。

讀好書,好讀書。讀一本好書,使人一生受益!

讀名人傳假期心得 篇4

失去了童年,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一個嗜酒如命的父親,一個卑微的母親,一臺破舊的鋼琴陪伴了他的童年。他沒有過真正的愛情,他孤獨,但他卻心中有著一個他愛得天使。讀到貝多芬抱著畫像傷心的滔哭得時候,彷彿看到一個偉人的孤獨,一個對愛情思念的偉人。

音樂家,卻失去了雙耳,他害怕別人知道,他害怕,他不只是害怕別人知道那麼簡單,他害怕失去自己的雙耳,以後再也不聆聽音樂。音樂就是他的全部,他的一生,他的追求。在最後一次的演奏裡,他已經聽不到任何聲音了,奏樂跟高音歌手之間對不上調,指揮跟奏樂之間的差異,他茫然了,心裡卻很清楚知道因為自己的耳朵啊!聽不到,聽不到,這一句話一直纏繞著貝多芬,那是多麼難受,多麼摧毀性的打擊。

童年很多時候決定你以後的發展,至少在以前,現在的孩子,太多享受的物質和生活,現在的父母,過於溺愛自己的孩子。怎麼才能成長呀,也難怪越來越少的偉人出現了。別說偉人,就一個能夠吃點苦的孩子也越來越少。

在騰訊實習,一起在酒店住的.小夥伴說不想在他朋友那裡住,那裡在樓頂,太熱了,又沒有空調。但是也只是老抱怨,抱怨這個,抱怨那個。生活很美好,既然朋友幫你省下找房間的時間,省下找房子的錢,就已經很不錯啦,有什麼好抱怨的呢?熱也是這樣過,冷也是那樣過,年輕人體格強壯,有什麼不能承受的。想想貝多芬的童年,想想偉人所受過的苦,我必須遇事要更加的堅強,要承受別熱看來非一般的苦難,定能成就非一般的成功。

貝多芬是快樂的,也追求快樂。

讀名人傳假期心得 篇5

“讀一本書,就像對生活打開了一扇窗戶。”不錯的,於我而言,讀書,便像是體驗他人的人生,這本羅曼羅蘭的“巨人三傳”同樣使我深有感觸。

“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貝多芬,一個婦孺皆知的音樂家,一個敢於扼住命運的咽喉的不朽者,開啟《貝多芬傳》,生命的烈火撲面而來。

良好的聽力,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正如傅雷所言“耳聾,對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灰,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灰”。然而貝多芬不僅未死,反而蓬勃而生,重塑那個灰暗的世界,為了人類,重奏華美樂章。他不屈,他反抗,他將自己的全身心獻給了創造的藝術,獲得永生。

貝多芬的一生除了病痛,還經歷了法國大革命前後歐洲社會的激烈變革,他的作品是時代和個性結合的產物。他敢於突破,敢於創造,和他那個時代的人們一樣,貝多芬也對周圍的世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擺脫了灰心喪氣的深淵,重新又達到了希望的頂點——為經典昇華,同時奏響黎明。他像雅努斯神一樣有兩張臉,一張臉面朝後,向古典主義做最後的頂禮膜拜;一張臉面朝前,向未來召喚,是19世紀的領路人和導師。

你知道貝多芬的力所推動的是什麼嗎?鍛鍊這股力的烘爐又是什麼?——受苦,奮鬥,為善。

“愈使我受苦的我愈歡喜。”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三傑”之一,追求完美,一個影響了三個世紀的藝術家的傳奇,一個最接近神的巨匠。翻閱《米開朗基羅傳》,彷彿被神聖之光洗禮。

羅曼·羅蘭在此傳結末處提及,他曾經糾結於是否要掩藏這些大人物悲苦的深淵。他最終沒有,所以我看到一個活生生的,有喜有悲的米開朗基羅,伸出手觸碰那令人窒息的,神聖的痛苦。他幼年喪母,青年時流亡,經歷過革命,感受過慘絕人寰。他雙肩寬闊,軀體瘦削,頭大,眉高,鼻子低扁,眼睛銳利卻小,在文藝復興這麼一個講究容貌漂亮和儀容的時代,他十分的不討喜。他的才華雖使他受人敬重,但也使他常被嫉妒,同時淪為權利的玩物——他的一生都在被一任又一任的教皇差遣。

到生命的末端,他只能把自身寄託於虛無的宗教。浮生苦厄,他生無可戀,日復一日地期待著死的解脫。

他是痛苦的,被世界逼得痛苦,被自己逼得痛苦。他的一生和藝術相連,到死的前一刻,他仍在完成他的雕塑。這種痛苦,很神聖。

對於他,一切都成為痛苦的題目,甚至愛,甚至善——“我的歡樂是悲哀。”這些種種,堆積成巔峰。

“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裡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這份痛不欲生的吶喊,使我震撼無比。托爾斯泰,俄國革命的鏡子,否定惡,否定產生惡的社會根源,正如高爾基所言“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讀著《托爾斯泰傳》,便能感受到一種悲壯。

托爾斯泰出生於名門貴族,從小便受到貴族式教育。但他並不專心於學業,反而迷戀於社交生活,進而很快感受到自己出身的優越性——他想改變這種現狀。

他擁有財富和地位,但他卻因此感到羞愧;他同情底層人民,卻又對他們缺乏信心。他,厭倦生活,厭倦社會,得不到支援,精神始終孤獨,但他也始終在奮鬥,他堅信:“如果忘卻自己而愛別人,將會獲得安靜、幸福和高尚。”

是的,列夫·托爾斯泰為真理而進行的鬥爭不是為了拯救自己,而是為了拯救全人類。他執行這項任務,從而成了英雄,而且幾乎成了聖徒。他為這項任務付出了生命,這使他成了一切人中最有人性的人。

崇高的他們,平凡的我。在羅曼·羅蘭帶來的精神洗禮中,我要塑造非凡人生,去追尋先賢偉大的精神境界。

讀名人傳假期心得 篇6

寒假期間,我讀了《名人傳》這本書,我為三位名人的一生感到惋惜。

《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的《貝多芬傳》、《米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的總稱。作品主要講了音樂家貝多芬、雕刻家米開朗琪羅和作家托爾斯泰一生的苦難和坎坷。

貝多芬作為音樂家,需要聽覺,但在他不到30歲,耳朵開始變聾,而且一天比一天嚴重。他幻想著擁有幸福,每次都幻滅。但無論是掌聲、榮譽還是經濟的困窘,都不能使他停止對事業的鐘愛。

米開朗琪羅與達芬奇和拉斐爾並稱為“文藝復興三傑”。他有偉大的夢想,卻一直讓皇族百般阻撓,同時疾病侵蝕了他的身體,再加上精神上的重負,他累垮了。

托爾斯泰是一個幸兒,他擁有權貴,卻長著一副農民臉,他熱愛寫作,寫作使他離開了腐化、墜落的貴族生活。他第一次寫作作品有《高加索紀事》、《養蜂老人》……卻因為戰爭中止,第二次寫作讓他再次進入他創作的盛年,在他第二次寫作中,《戰爭與和平》一書光耀了整個文壇。

《名人傳》讚美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

讀名人傳假期心得 篇7

《名人傳》講的是有關名人的故事,從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貝多芬,貝多芬是一個善良的人,即使有困難他也能跨過去,就像地上有泥土一樣垮了過去。貝多芬一出生就開始了他與命運抗爭。貝多芬的父親每天讓他坐在鋼琴前彈鋼琴或者小提琴,父親總是強迫貝多芬學習藝術,可是後來貝多芬喜歡上了藝術。

貝多芬是一個善良的人,我們要學習貝多芬的善良,不能自私。

讀名人傳假期心得 篇8

伴著和煦的清風,坐在教室裡,靜靜地讀一本《名人傳》,一番多麼愜意地享受。

伸出手,想要觸控那思想的高度,卻發現,那不是我可以企及的;交出心,想要感受一下那高貴的靈魂,卻驚奇地發現:哦!原來他們是把心凌立在了世界之上,容納萬物,兼濟天下。那是一種多麼博大的情懷,才能讓他們“相信在這人世間,只要我們彼此相愛,有了愛的力量,我們就會得到幸福。相信這種愛的力量的增長能夠幫助我們在塵世間建立幸福的天國。相信生命是永恆的,愛也是永恆的!”

即使他們的身心早已被摧殘得千瘡百孔;即使他們早已看透世間的黑暗和險惡;即使他們早已看過無辜的生命在他們的眼前被剝奪;即使他們曾在或者正在過著黑暗社會最底層的生活,他們也未曾在生活的無奈中倒下,即使他們想過甚至行動於自殺……

這或許就是他們永遠屹立於世界的原因。他們“不知什麼是甜,什麼是苦,只知道確定了就義無反顧。”即使有時生活對他們並沒有那麼慷慨,他們也沒有選擇回報吝嗇。

他們的精神世界,好像總是有太多的矛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信仰與生活的矛盾……自古名人多煩憂,內心深處,我竟有了這番感慨。“生活的無奈,有時並不源於自我。別人的無心築就,那是一種陰差陽錯。生活本就是矛盾的,白天與黑夜間的距離,春夏秋冬之間的輪迴,於是有了挑剔的喜愛,讓無奈加上了喜悅的等待。”更何況,他們那雙犀利的能夠看透一切的眼睛,早已看盡了世界深處。

而我終於懂得:

“生命是一朵嬌嫩的花,而青春便是花開的瞬間。只有在那一刻,這朵花才會開的馥郁芬芳,才會美得動人心魄。”就像我曾經看到的一番話:苦澀的青春仍是青春,含淚的笑仍是笑。所以,只要心中充滿希望,即便是陰雨天,也能看到最明媚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