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通用12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4W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 篇1

課堂觀察是課堂研究廣為使用的一種研究方法。課堂觀察是指研究者或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藉自身感官以及有關輔助工具,直接或間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通用12篇)

好的課堂觀察可以改善課堂學習的質量。教師可以用不同的追問方式:追問—形成精準的理解;探問—掘一口井引一泓清泉;轉問—另闢蹊徑;逆問—逆向思維。好的追問能使課堂生成豐富的教學資源;能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走向“深度”,出現質疑批判;創新思維的嚴密性、敏捷性等品質得到訓練;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變得更有寬度、更有厚度、更有溫度;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也得到培育。

正是通過教師對自己的和同事的課堂的觀察,增進了教師對自己行為的意識以及對自己行為的責任心,促進其系統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學行為,發展其自主性的專業判斷力,並通過觀察研究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學校得到發展的同時,也使自己的職業成為一個自我發展的過程。如果在一個學校裡,課堂觀察在教師之間形成風氣,它就像一箇中樞活動,連線了個別教師,促進教師成對或成組地協作,使教師成為一個整體,使學校更有活力。課堂觀察是伴隨新課程實施的產物,是教師教育教學實踐反思的鏡子,通過觀察能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研究課堂教學觀察對於促進我們教師的學習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 篇2

聽了韓剛專家對《課堂教學的觀察與記錄》的講座,本人頓開茅廬,受益匪淺,

課堂觀察的心得體會。對觀察教學課堂有了以下的感悟。

一.觀察教學課堂對教師的重要性。本人認為課堂觀察是一種改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它有明確的目標者性,計劃性。課堂觀察與記錄是讓我們聽課者和評課者消除了很多疑慮,因為它所關注的問題不再是對教師的評價,不再是為教師的教學劃分等級,它指向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課堂觀察的過程是合作關注學習,研究學習和促進學習的過程。它旨在提高課堂效率。明白了這點,對今後的評課有了明確的引領,有了很大的作用。

二、反思課堂教學觀察的不足之處。課堂教學觀察的內容:1.教學活動,過程,課型特點;2.活動時間與學生積極投入活動的時間長度;3.學生完成的主要學習任務及其使用的主要學習策略;4.教師提問的型別和學生回答的機會,內容與方式;5.同伴、小組活動的方式,所作迴應,所作語言,小組的活動;6.師生,生生之間的交往關係等。通過學習課堂教學觀察的內容,本人認識到今後要由觀察他人課堂中去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從感悟中去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以往聽課,我們更多的是關注老師的教學情況,如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情況,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等,

然而,在課堂上我們更多忽略了探討師生互動與教育成效之間的關係;觀察學生的態度及其行為表現(如投入學習或非投入學習);課堂觀察不清,很顯然,由於聽課目的不明確,加上課堂觀察的技術或策略不明確,更無法有效進行聽課活動。,而課堂觀察要求我們更多是把視角更多地投向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有四十分的過程,投入越多產出也就越多。即使老師講得再精彩,學生如果沒有認真的聽講,對於這樣的學生課堂效率就相當低。課堂的學習氣氛,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還左右教師的講課情緒。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應注意觀察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否形成,學生反應是否積極,學習興趣是否濃厚,是否開動腦筋自主探索並在小組討論中進行積極的交流,課堂教學目標是否達到等。除此之外,還要注意課堂上是否有人在打瞌睡、開小差,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對提出的問題毫無反應等負面情況。當我們把視線轉向學生時,可以更好的瞭解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好的或者壞的,以後再從自己的課堂上可以在這方面做一些調整或者採取一些特別的措施。課堂觀察是教師獲得實踐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教師用以蒐集學生資料、分析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瞭解教學與學習行為的基本方法,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也為教育決策與教育評價提供有力的事實依據。

課堂觀察中,教師不只是在觀察,其實是在通過觀察而參與研究,所以“當看到課堂教學中的相關情景,自然會聯想到自己平時的教學情形,從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誤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並及時基於自身教學理解和實踐的教學假設:如果我來教,可以這樣設計……”我們在觀察他人的同時,實際上在對照自己,從他人身上學習優點,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法,促成了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專業發展。這種假設其實是對自身教學行為的一種改進。所以在觀察中,不要只停留在記錄教學環節的層面上,更要記錄自己聽課時的即興思考和設計。練就這樣一種反思自己的教學自覺,讓我們的眼睛變得敏銳起來。

總之,課堂觀察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還可以增進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提升學習成效;可以有助於教師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與學的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本人要積極對自己教學行為的進行分析與反思,善於觀察教學課堂,使自己從多種渠道獲得資訊,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 篇3

什麼是課堂觀察?課堂觀察是幹什麼的?以前我是一無所知。

它是教師日常專業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課堂觀察的基本理念關涉的是課堂觀察“為什麼”、“是什麼”、“追求什麼”的問題。通過觀察,提升教師教學業務水平,使課堂學習得到改善。課堂觀察不但是教育科學研究中收集資料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種獨立的教育科研方法,它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課堂觀察是由觀察員組成的觀察小組,每個成員的分工也各不相同,記錄了教師在本節課中進行的提問、策略等。

通過課堂觀察讓青年教師更加深入的熟悉教材、瞭解教學手段、清楚教學方法,加強教師之間的團結與合作,讓語文課堂充滿效率。讓青年教師儘早的成長起來,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培養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習慣,充分熟悉教材內容,掌握教學目標。

我想,課堂觀察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每一個參與課堂觀察的老師一定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重視活動,迎難而上,集思廣益,共同發展。

2)活動的準備一定要充分。包括上課者的說課,量表的製作,觀察者的報告等,都要用心去做。觀察者在參加課前會議之前,要對執教者的內容有所熟悉、瞭解,為確定觀察點做些前期的思考與準備,不做無米之炊,不為不瞭解而茫然不知所措。

3)觀察點的確定不在於多,而在於準確與有效,一定要根據上課者說課材料去挖掘、提煉,根據學情、教學設計、教師的特點與需要去選擇、確定。

4)量表製作是關鍵。根據觀察點去學習相關的材料,設計觀察點的構成要素。應剛開始實踐,一個教研組不要確定很多個觀察點,以兩至三個為好,還可以將一個觀察點中的某些構成要素分配給幾個觀察者,這樣。觀察者既可以側重地記錄所需資料資訊,也可有餘力關注教學的全過程。

5)為便於觀察者記錄,上課的老師可把教案縮小影印分發給教研組中的觀察者。

課堂觀察離不開課堂,一問一答之中彰顯教師的智慧和學生的靈性。有效的提問可以有利於老師瞭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有利於開拓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決定了這堂課的好壞。在教學過程中,直白的說教,千篇一律的表情,是不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課堂情感的。我們的老師必須要有創造性的開展活動,組織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學習課堂觀察的相關知識,讓我知道了課堂觀察的魅力之所在,讓我懂得了課堂觀察是一種新型的學科評價體系,它對老師上課進行了實時的監督,促使教師在課堂上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 篇4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要想“長教常新”,只有不斷學習,不斷讀書,不斷思考,才會不斷提升,不斷成長。本次假期,通過拜讀《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一書,使我對“課堂觀察”這一嶄新的課堂研究方法有了深入瞭解,心中疑惑得到解答,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領會,學習和借鑑到新的經驗方法來改善聽評課的方式,從而提高教學課堂效益。

一.認識“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

課堂觀察,就是通過觀察,對課堂的執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發展的專業活動。課堂觀察是研究者或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藉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直接或間接(主要是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堂觀察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它要求觀察者帶著明確目的,直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分析、研究。“課堂觀察”對改善學生課堂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形成學校合作文化等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課堂觀察與傳統聽評課的關係

傳統聽評課主要體現形式:

1、進入課堂時,聽評課者自己沒有充分準備,也未與上課者進行有效的溝通。

2、聽課過程中主要關注教師單方行為,沒有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足夠的關注;評課時缺乏有證據的觀點,漫談式、即席發揮話語過多。

3、評課結果往往只是體現為一個無法解釋的分數。

4、使用結果時往往錯誤類推,以一堂課類推教師的其他課。

5、“為聽評課而聽評課”。把聽評課當成任務來做,教師聽評課不是主動的為了自身專業發展和學生有效學習的願望,而是迫不得已完成學校安排的任務。

6、評課形式化。參與聽評課的老師在發言時,要麼大而全,要麼過於客套,要麼由專家或教研員把課堂變成了“一言堂”。

三.傳統聽評課群體中存在的三種獨立角色:

1、評課專業戶———自己很少或幾乎不上課,評課卻是他們的中心工作

2.模仿專業戶———聽課僅僅是為了模仿。

3、聽課任務戶———聽課就是為了聽課。簡單處理、任務取向,沒有問題,不去思考,沒有反饋,按規定填寫“聽課手冊”了事。

四.聽評課改革趨勢——三大轉變

三大轉變——簡單變複雜、對立變理解、業餘變專業。

1、改變思維方式。對一堂課的評價,要考慮個體、時間、空間、情境等多種因素,把小整體放到大整體中去思考。必須正視教學的複雜性,以複雜的思維和觀點去看待教學活動。無論是聽評課的動機、過程還是結果,都要主張多樣性的統一,並且多樣性之間必須要有必要的張力。

2.注重對“聽評課”的研究;對教師進行專門的教育或培訓。

3、明確聽評課的主體應該是教師特別是同行(學科)教師,而不是誰都可以充當聽評課者。

五.課堂觀察的目的

“觀察他人的課堂,最終服務於自己的課堂”,這才是課堂觀察最為根本的目的。通過課堂觀察,不僅要豐富自己的課堂經驗,修正自己的課堂教訓,還要加深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性認識。

1、觀摩別人的課堂教學經驗

2、拓展自己的課堂教學經驗

3、反觀自己課堂教學不足

4、探尋課堂教學的內在機理

總而言之,課堂觀察既不是對他人的課堂進行鑑別與改造,也不是裝飾或者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而是通過優化聽課人與上課人的課堂教學理念,以此提升聽課人與上課人的課堂教學能力,實現上課人與聽課人課堂教學的優化與改造。

“教學無涯,教無止盡”。通過閱讀《課堂觀察》一書,我汲取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期待課堂觀察能真正地幫助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定位,認識自己,提高自己對課堂教學、對整個教學流程的思考能力。取人之長,為我所用,從而不斷自我充實、自我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 篇5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要想“長教常新”,只有不斷學習,不斷讀書,不斷思考,才會不斷提升,不斷成長。本次假期,通過拜讀《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一書,使我對“課堂觀察”這一嶄新的課堂研究方法有了深入瞭解,心中疑惑得到解答,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領會,學習和借鑑到新的經驗方法來改善聽評課的方式,從而提高教學課堂效益。

一.認識“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

課堂觀察,就是通過觀察,對課堂的執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發展的專業活動。課堂觀察是研究者或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藉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直接或間接(主要是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堂觀察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它要求觀察者帶著明確目的,直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分析、研究。“課堂觀察”對改善學生課堂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形成學校合作文化等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課堂觀察與傳統聽評課的關係

傳統聽評課主要體現形式:

1.進入課堂時,聽評課者自己沒有充分準備,也未與上課者進行有效的溝通。

2.聽課過程中主要關注教師單方行為,沒有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足夠的關注;評課時缺乏有證據的觀點,漫談式、即席發揮話語過多。

3.評課結果往往只是體現為一個無法解釋的分數。

4.使用結果時往往錯誤類推,以一堂課類推教師的其他課。

5.“為聽評課而聽評課”。把聽評課當成任務來做,教師聽評課不是主動的為了自身專業發展和學生有效學習的願望,而是迫不得已完成學校安排的任務。

6.評課形式化。參與聽評課的老師在發言時,要麼大而全,要麼過於客套,要麼由專家或教研員把課堂變成了“一言堂”。

三.傳統聽評課群體中存在的三種獨立角色:

1. 評課專業戶----自己很少或幾乎不上課,評課卻是他們的中心工作。

2.模仿專業戶---聽課僅僅是為了模仿。

3. 聽課任務戶---聽課就是為了聽課。簡單處理、任務取向,沒有問題,不去思考,沒有反饋,按規定填寫“聽課手冊”了事。

四.聽評課改革趨勢----三大轉變

三大轉變——簡單變複雜、對立變理解、業餘變專業。

1.改變思維方式。對一堂課的評價,要考慮個體、時間、空間、情境等多種因素,把小整體放到大整體中去思考。必須正視教學的複雜性,以複雜的思維和觀點去看待教學活動。無論是聽評課的動機、過程還是結果,都要主張多樣性的統一,並且多樣性之間必須要有必要的張力。

2.注重對“聽評課”的研究;對教師進行專門的教育或培訓。

3.明確聽評課的主體應該是教師特別是同行(學科)教師,而不是誰都可以充當聽評課者。

五.課堂觀察的目的

“觀察他人的課堂,最終服務於自己的課堂”,這才是課堂觀察最為根本的目的。通過課堂觀察,不僅要豐富自己的課堂經驗,修正自己的課堂教訓,還要加深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性認識。

1. 觀摩別人的課堂教學經驗

2.拓展自己的課堂教學經驗

3.反觀自己課堂教學不足

4.探尋課堂教學的內在機理

總而言之,課堂觀察既不是對他人的課堂進行鑑別與改造,也不是裝飾或者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而是通過優化聽課人與上課人的課堂教學理念,以此提升聽課人與上課人的課堂教學能力,實現上課人與聽課人課堂教學的優化與改造。

“教學無涯,教無止盡”。通過閱讀《課堂觀察》一書,我汲取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期待課堂觀察能真正地幫助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定位,認識自己,提高自己對課堂教學、對整個教學流程的思考能力。取人之長,為我所用,從而不斷自我充實、自我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 篇6

假期裡認真翻看了《課堂觀察》這本書,受益不淺,感受很深。書裡不僅提到了許多對我們教師教書育人方面可知道的理論,還提供了一些真實的故事和優秀的案例,下面我針對“課堂觀察技術”一節,談談我自己的所見所聞及我的看法。

課堂觀察技術是一種重要的質性評價方法,它是建立在對課堂教學要素進行科學分類的基礎之上的,課堂教學要素的9個方面,即:課堂溝通、課堂行為互動、師生話語、課堂過程、課堂管理、課堂教學語言、教學資源、教學媒體和教學現場機智。

在課堂上,當我們老師提出一些問題後,只要孩子能對答如流,回答的問題能迎合老師的心裡,老師往往會不吝嗇的大加誇獎:“你真聰明、你回答的真好”等等。如這位教師,前者學生的回答雖然只回答了一個結果,卻迎合了老師的心裡,得到了表揚;後者學生沒有找到正確的答案,但學生的智慧火花已在閃現,但卻沒有被老師重視,而一句“再想想”了知。

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這也就需要適時進行肯定和表揚。尤其是學生智慧的火花閃現之時,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而這智慧的火花並不代表只瞭解一個結果,更要關注一個過程。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一定要慎重評價,對有錯誤但又孕含點滴創新的思路,指出不足的同時,也要給予鼓勵,保護這難得的創新火花。

作為教師一定要始終牢記“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的教師座右銘,一方面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不斷通過教學反思,促進自己專業發展;另一方面要不斷按照教師行為規範和教育法對教師語言和行為的要求,加強自身的修養,規範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成為一個讓學生尊重的教育者。

通過“課堂觀察技術”的學習,使我深感自己做得還很不夠,一定要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合格的教師,爭做優秀的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 篇7

x年5月10日,瓊山中學的張華老師來我校進行《課堂觀察與診斷》專題講座,聽了她的講座,使我對課堂觀察更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收穫。

一、課堂分解成四個維度

1、學生學習。

2、教師教學。

3、課程性質。

4、課堂文化。

今天我聽了物理課?學生學的怎麼樣?教師教的怎麼樣?這是物理課嗎?體現什麼樣的課堂?

二、聽課中要細緻觀察。

1、聽課時,既要看教,也要看學生。

2、教:對教材的鑽研,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法、學法的設計,教學基本功的展示,技術的使用。

3、學: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學習參與的情緒,學習的效果。

三、觀察的角度,從教學流程分析,重在教師。

1、目標是什麼?與該班的適切性如何?

2、教學環節設定的效度如何?

3、教師是如何呈示?效度如何?

4、師生怎樣對話?達成的程度如何?

5、教師是怎樣指導的?效果如何?

6、創設的情境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7、教師是怎樣檢測學習目標達成的?效度如何?

8、目標達成程度如何?生成的學習目標效果如何?

通過本次的學習讓我明確了聽課時如何進行課堂的觀察與診斷,教師鑽研教材,處理教材、分析學生、選擇教學策略、制定教學程式、反思研究教學等等方面做出觀察透視,提高具體改進意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 篇8

剛看到書名以為是一種教學模式,講的是如何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所以就選了它。翻開書一看,原來“課堂觀察”一詞就是“聽課”的意思,講的是一種新理念的聽課操作模式,頓時大失所望!耐心看下來,瞭解到這本書是探索課堂觀察,研究如何從“教學中心”向“學習中心”轉型的問題。

書的封面上有一段話:“學習伴隨我們一生,學生的大多數時間都在課堂中學習。但是,課堂中的學習真的發生了嗎?這是一個值得思考和判斷的問題。”

在以往的聽課中,我們往往側重於教師的角度,觀察教師的教案設計、重難點把握、新課匯入、新知講解、作業佈置、鞏固複習、板書、提問、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學節奏、教師儀表儀態、教學語言等等,卻常常忽略了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因素:學生。我們常常會被似乎巧妙的教學設計、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所迷惑,而誤判了學生的學習結果,學生的學習並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樣成效卓著。

如果不深入到具體的學生學習過程中去觀察,不積累學生具體的學習證據,我們往往會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誤判。所以,我們要改變聽課模式,要以學習為中心。

如何做到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呢?它有四個特徵:

首先,我們要理解學生的學習。每個學生的學習是獨特的個性化程序,理解的方式是多樣化的。

第二,在真實自然的環境中獲取學習的多種資料。在教室後面聽課會影響學生的聽課,得不到真實有效的資料,最好採用錄影的方式。

第三,觀察認知學習與其核心要素間的整體關係。

第四,基於學習證據推論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課堂觀察還要有先期的理論準備,本書提出“對理論的迴避就是迴避一種立場和價值判斷”。課堂觀察作為一種具有強烈理性色彩的研究行為,必定是一種有理論觀照的行為。觀察一個主題,就必須對這一主題進行理論思考。

“知識與技能類學習目標達成的觀察”方面,對目標達成的觀察旨在解決“有效教學”的問題。本書提出“以目標作為分析課堂的腳手架,搭建起了我們觀察一堂課的‘核心架構’。通過這一架構,我們能夠迅速釐清一堂課的脈絡,這樣課堂中的零散片段才具有了歸整的意義,才能在意義框架內加以探討。”

要觀察目標,就要對目標進行理解。本書提出,判斷目標達成的標準有三:預設目標的合理性、學生學習的進步度、目標達成過程是有意義的。

觀察教學目標的達成,其核心是觀察學生,觀察學生的學習,觀察學生在學習目標達成上的前後關係:“上課前後他們對目標的理解有多少,在課前是怎樣的表現,在課後又是怎樣的表現。”

書中還提出了“迷思概念”這個概念。課堂觀察要觀察學生的迷思概念,本書認為“迷思概念在課堂中經常體現為學生的‘錯誤’,有些‘錯誤’看似粗心,其實揭示了學生先備經驗的侷限性;有些‘錯誤’看似荒謬,卻揭示了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的負遷移”,“對迷思概念的觀察是揭示學生認知觀念和認知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對這些錯誤進行分析,將會改進我們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它是課堂觀察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們平時聽課時有關注它,卻很少去分析錯誤的原因。

這本書開闢了聽課活動研究的新領域,開拓了我們教學研究的新視角。以上是我對這本書一些觀點的摘要和表述,談不上感想,因為我還沒有這個理論高度,在平時聽課時也沒有探討過這個領域。其實對我感觸最大的只有一句話:“學習伴隨我們一生,學生的大多數時間都在課堂中學習。但是,課堂中的學習真的發生了嗎?這是一個值得思考和判斷的問題。”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 篇9

20xx年5月14,我有幸參加了吉林省思想品德中國小教研員省級培訓班。此次培訓的主要內容就是關於課堂觀察的理論與實踐。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理論。感覺很新奇,也很有收穫。

5月16日下午,吉林省教育學院副院長楊玉寶教授,給我們做了《課堂觀察的理論與基本技術》的專題講座。為我瞭解課堂觀察這一新事物提供了理論依據。接下來,師大附中思想品德學科郝主任,給學員講解了《思品學科課堂觀察記錄的內容與方法》。讓課堂觀察由理論走向了實踐。5月17日在師大附中我們又聽了兩節課,親身實踐了一下課堂觀察的幾個環節。雖然還有些茫然和忙亂,但是這一新的理論卻讓我有了很多新感受。

一、課堂觀察體現以學生為本

課堂觀察作為一種新的研究方式,最早源於西方的科學主義思潮。它的基本理念是服務:服務教師,服務學生。它轉變了以往聽課的理念,由對講課人挑剔到對聽課人指導服務。以往聽課,我們更多的是關注老師的教學情況,如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情況、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等,而在這次聽課我們把視角更多地投向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投入越多產出也就越多,即使老師講得再精彩,學生如果沒有認真的聽講,對於這樣的學生課堂效率就相當低。當我們把視線轉向學生時,可以更好的瞭解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好的或者壞的,以後再自己的課堂上可以在這方面做一些調整或者採取一些特別的措施。

二、課堂觀察為了“有效教學”。

追求有效是教學的永恆主題,但是“有效教學”的追求究竟落實在哪裡?我們認為最終應落實到“課堂”。那麼,有效的課堂教學又從何而來?通過課堂觀察,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課堂觀察最直接的目的追求,也是落實有效教學的基礎工程。

傳統的教研方式逐漸顯露出三個嚴重的不足:

一是離散化,缺少基於主題的研究,所謂的研究沒有聚焦的內容,呈現出“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是哪裡的”現象;

二是粗放化,缺少精細化的描述與分析,因此,“好象”、“感覺”、“似乎”這類的模糊詞彙充塞在課堂教學研究的過程中,不痛不癢,沒有“衝擊性”;

三是正規化化,以種種先驗性的評課套路與話語詮釋千變萬化的課堂,這種教研方式在生動的教學現象情境中常常會捉襟見肘,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針對性的效果。課堂觀察有利於這三個問題的解決。

課堂觀察試圖在實踐層面解決教學理念的問題。事實上,教學理念的更新最終必須依靠“自覺的實踐”,而不是“書面的言說”。課堂觀察中呈現的現象與細節,常常會給人以“刺痛感”,以“震動感”。“怎麼會這樣的?”“真的是這樣啊!”之類的感嘆常常會出現在教師們的感言中,在這樣的感言中,真正深層次的理念就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課堂觀察就似一面鏡子,可以照亮被我們遺忘或者沒有引起重視的教學環節。

我通過學習課堂觀察,產生了不少的困惑:我們進行課堂觀察時,我的觀察物件是學生,由於時間和精力的原因,會疏忽了課堂的其他細節,對於教學環節會記錄不太詳細,對於課堂的整體性沒有很好的把握。同時觀察點的選定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量表的設計在實際操作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我想存在這種問題一個是對課堂觀察的認識、理解還不夠全面、深入,教學思想還沒轉化過來吧,以後還要深入學習,在課堂觀察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得失。

課堂觀察是一朵盛開的“奇葩”,它改變了我們以往聽課時對課堂教學缺乏反省意識、對很多問題視而不見的狀況。課堂觀察離我們並不遙遠,只要我們願意以它為鏡,它就會使我們從提高課堂效率的迷茫中解脫出來;只要我們願意走進它,它就會成為我們教師專業發展最有效的輔助手段。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 篇10

課堂觀察就是要求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藉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 (觀察表、錄音錄影裝置),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做相應的分析、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它是教師日常專業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課堂觀察的基本理念是課堂觀察“為什麼”、“是什麼”、“追求什麼”的問題。通過觀察,提升教師教學業務水平,使學生的課堂學習得到改善。課堂觀察的方法可以是多元的,觀察者可以通過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就課堂上一個或幾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進行觀察,也可以是對不同教師的同一節課進行觀察,還可以是對一個教師的多節課進行跟蹤觀察.課堂觀察不但是教育科學研究中收集資料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種獨立的教育科研方法,它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教師走進他人的課堂,可能會因此而發現他人的課堂經驗,也可能總結出他人的課堂教訓;但對於自己來說,既然主動地走進了他人的課堂,當自己走出他人的課堂時,也就得問自己一句話:我在他人的課堂中得到了什麼?這才是課堂觀察最為根本的目的。觀察他人的課堂,鼓勵他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終還是要服務於自己的課堂,不僅僅要豐富自己的課堂經驗,修正自己的課堂教訓,還有必要加深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性認識。

剛結識“課堂觀察”這個新穎的概念,儘管抽象,沒有任何經驗,感覺實施課堂觀察,能夠很好地改變教師教學理念,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提高教師課堂教學實效。 首先,課堂觀察的起點和歸宿都是指向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教學是依賴教師和學生而存在的。無論是教師行為的改進、課程資源的利用,還是課堂文化的創設,都是以學生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落腳點。即使所確定的觀察點不是學生,其最終還是需要通過學生是否學得有效來得到檢驗。因此,課堂觀察始終緊緊圍繞有效課堂的進行而存在。

其次,課堂觀察研究能提供教師教學行為的客觀素材,為教師提供反饋資訊,提供實踐性反思素材,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課堂觀察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無論是觀察者還是被觀察者,無論處在哪個發展階段的老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觀察,從而獲得實踐知識,汲取他人的經驗,改進自己教學的技能,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課堂觀察不僅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研究活動。可視為一種促進教學的方法,可以增進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提升學習成效;課堂觀察也是一種探究,通過這一途徑,可以有助於教師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與學的問題。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在美苑國小聽陳傳榮校長的《從課堂觀察和診斷談有效教學》在唐惠慧青年成長助推站的講座報告。

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聽課只是聽老師如何去講,學生如何參與課堂教學,聽了陳校的報告以後我才認識到應用課堂觀察技術才能夠更清晰具體的對一節課進行診斷和評價。而作為一名教師,理解認識了課堂觀察技術這一科學有效的研究方法後,能夠促進自己更加註重一些教學環節的'設計與處理,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使得教師個人專業素養有著更快的提升。

那課堂診斷的意義何在,難道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評課能力?不是,而是教師參與課堂觀察、診斷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課堂觀察、診斷有助於促進教師個人的發展和所教班級的改進,通過觀察研究能使得教師更為注重如何去關注學生、研究與促進學生的學習,因為學生學習是課堂的重要組織部分,教和學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不管是觀察、診斷教師,還是學生,最終都是指向學生的學習,由學生的輸出結果來檢驗,課堂觀察、診斷的起點和歸宿就是為了改善學生的課堂學習。

在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同時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也能得到快速的提升,通過課堂觀察、診斷,教師藉助合作的力量在實踐性知識、反省能力等方面將獲得新的發展,進而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質量。因為,無論是觀察、診斷者還是被觀察、診斷者,無論是處在哪個發展階段的教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觀察、診斷,經由觀察、診斷他人課堂或接受同伴的診斷,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形成新的認識回饋,發展個人的教學實踐智慧。故而,通過課堂教學觀察與評價學習吸收大量的教學理論、經驗和先進的資訊,在教師教學中去運用。從而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概括形成理論。如此迴圈反覆,教師的教學業務素質必然會獲得很大的提高。

聽完陳傳榮校長的講座才意識到課堂教學中應該關注的幾個方面:如陳校講到的關注學生的成長水平與內在學習的要求,關注教學的現實性、真實性,關注數學的本質,關注學與至用,關注情境和數學化。從而使自己在今後聽課和參加評課中,知道應從哪個方面去看待一節課及如何去評價一節課的好與壞,要想很好的觀察一節課的有效性還需要不斷的學習,以及不斷的觀察課堂及記錄分析,只有多做、多想、多實踐,才能從課堂觀察和診斷的有效性教學才能夠讓自己的課堂更加高效。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 篇12

通過學習讓我對課堂觀察有了初步的認識。課堂觀察與傳統的聽課相比,我認為傳統聽課關注的是全面的整體的課堂,而課堂觀察則把觀察的視角縮小,從點中看全面。也可以說課堂觀察是在傳統聽課的基礎上把聽課目標更細緻化,更明確化。另外傳統聽課基本上是每個人各自聽完課後發表相關的意見。然而在一堂課上,一個聽課老師既要觀察開課老師的一言一行,又要注意學生的一舉一動,這樣對於聽課老師來說確實很難觀察得細緻、全面。

課堂觀察則是通過集體合作,分清各小組聽課目標,在此基礎上更明確地把握聽課重點,甚至有時會通過觀察到的結果進行資料統計,得到有力的資料證明,從而更加客觀地進行評論。通過某個細節,某個特定的角度,觀察課堂,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課堂觀察後的反思,讓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為青年教師,如何通過課堂觀察使自己的教學有效性提高,除了平常開課時,作為被觀察物件,在課後從其他老師那聽到指正和建議外。我覺得自己平常在教學中的自我反思則更加重要,畢竟聽課的次數有限,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每堂課都錄下來。所以每節課後能及時地反思課堂上觀察發現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課堂上,有時候我也會不自覺的問學生“對不對?是嗎?”諸如此類的口頭禪。雖然沒有統計過,但自己也感覺到出現的頻率好象還挺多的。另外,在問題的設計上,也存在著問題多,問題散的不足。自己感覺在設計問題的時候都有必要問,但是在實際課堂上操作的時候,有些問題就顯得太淺,一問就知道,要麼就問得太深,學生無從下手。這些是對教師自身的觀察反思,那同樣如果是對後進生每節課也進行觀察反思,通過記錄下的內容再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也是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時可能只能觀察到一部分不足之處,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反思是找到存在的問題,而從觀察老教師的課堂中則是找到解決自身不足的方法,從而積累經驗。觀察他人的課堂,可能因此發他人的課堂經驗,也可能總結出他人的課堂教訓,但課堂觀察歸根結底還是要服務於自己的課堂,加深自身對於課堂教學的理性認識。

通過學習,覺得對自己的日常課堂教學實踐很有指導意義,教學目標的觀察診斷,從這個維度來審視我們的課堂,一般都會考慮幾點:

1、教學目標確定是否恰當(符合課標;結合教材;適合學生;是否具有整體性或系統性;是否可操作)。

2、教學目標是否明確

3、教學目標是否落實

這裡就有一個疑惑,教學目標需要讓學生明確嗎?一種反對的觀點認為數學課的教學目標通常都是類似的,比如情感與價值、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只是根據學生年級段的不同,教學目標要達到的程度不同而已,因而教學目標不需要每節課呈現。我個人比較贊同另一種觀點,也就是說教學目標我們要讓學生明確,尤其是像我們的學生,至少明確了學習目標,他們學習的內驅力就有可能形成,也能促使部分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