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金庸逝世一週年感想心得體會5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02W

20xx年的10月30日,武俠泰斗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歲,今天是老先生的一週年祭。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感想體會,供大家參考。

金庸逝世一週年感想心得體會5篇

20xx金庸逝世一週年感想

10月30日是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先生逝世一週年的日子,去年的這一天無數人為金庸的去世感到哀痛。而10月29日晚上,導演張紀中也特地髮長文緬懷先生。

張紀中表示“這一年來我總是思念你,時常想跟你說說話。你雖離去了,可你的精神早已融入祖國的山川大地,融入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張紀中還坦言在夢中夢見了金庸,他頭髮雪白,但是風度翩翩,精神矍鑠。

張紀中直言會在金庸的指引下將武俠精神永遠傳揚下去,雖然武俠文化現在式微,但是仍然會綻放出光彩。同時他表示雖然手裡現在正在製作的《飛狐外傳》面臨諸多變動,但是一定會將這部作品創作好。

張紀中是金庸的老朋友,而且他曾經制作拍攝過《笑傲江湖》《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等多部金庸作品,雖然口碑上有褒有貶,但毫無疑問張紀中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再現了金庸小說的精神和風骨。

而這部《飛狐外傳》有可能是張紀中拍攝的最後一部金庸作品,不知道能不能超越前作呢?

20xx金庸逝世一週年有感

20xx年10月30日,農曆九月廿二,一代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去世,享年94歲。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去年今日,襄陽城為金庸點亮燭光,無數讀者在網上表達追思。參演金庸小說改編影視劇的演員們,也以角色之名送別大師。

金庸葬禮上的那副橫聯“一覽眾生”,表達著他對芸芸眾生的體察。猶如他的兩支筆:一支寫武俠,雕刻人生百態;一支寫社論,道盡世間冷暖。

年輕時,金庸曾以林歡為筆名,為長城電影公司編寫劇本;也曾以姚馥蘭為筆名撰寫電影評論。後來,他與梁羽生定下武俠小說之約,將名字中的“鏞”字一分為二,就有了我們現在熟悉的名字。

自30歲左右創作《書劍恩仇錄》開始,到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金庸共創作了15部長、中、短篇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只有14個字,卻是幾代人的青春記憶。

除了小說家,金庸還是學者,是報人。“做學問是自己得益的,可以有快樂的。”金庸曾說,“學問不夠,是我人生的一大缺陷”。

20xx年,81歲的金庸為修讀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學位,特地飛赴當地上課,引起不少關注。20xx年,他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而至於辦報,則從更早的時候就開始了。中學時,金庸開始向東南地區的一家大報《東南日報》投稿。

他早年曾在上海《大公報》、香港《大公報》及《新晚報》任記者、翻譯、編輯。1959年他創辦香港《明報》,任主編兼社長曆35年。

他曾說,自己“辦報是真正拼了性命來辦的,寫小說是玩玩”。

20xx年10月29日晚,曾拍過《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鵰俠侶》的導演張紀中,在微博上發表長文悼念金庸逝世一週年。他寫道,你雖離去了,可你的精神早已融入祖國的山川大地,融入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我想,你與我一樣堅信,俠是中國人骨中的風神、心裡的情懷,武俠精神是真正的中國精神。”

其實,俠客精神在中國源遠流長。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寫《遊俠列傳》,李白寫《俠客行》,施耐庵寫《水滸傳》,清代有《三俠五義》。俠客們被世人嚮往、尊重,也讓江湖充滿了個性的光輝。

都說武俠是成年人的童話,而金庸的作品讓俠客精神在當代得以流傳並重新演繹。在書裡,金庸為讀者構建了一個武俠江湖。有《笑傲江湖》的波詭雲譎,有《天龍八部》的義薄雲天,也有《白馬嘯西風》裡簡簡單單的兒女情長…他的作品,還曾被多次拍攝、製作成影視作品,影響好幾代人。

俠是什麼?是道義,是家國。而在金庸小說裡,它有了一個個具體的人物,是有情有義的喬峰,是孝義愛國的郭靖,是豪邁不羈的令狐沖……

有網友說:“我對江湖的憧憬以及個人身上的俠氣都是因為先生。”馬雲也曾在微博上悼念,“若無先生,不知是否還會有阿里。”他還敬上輓聯,“一人江湖,江湖一人”。

有人曾經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他也有一個俠客式的回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一年過去了,先生雖逝,俠義永存。

20xx金庸逝世一週年體會

武俠,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獨有的一種情懷,自太史公筆下刺客列傳,到後來的金庸古龍大綻放,再到如今玄幻仙俠多開花,已經走出了一條立根於傳統文化的特殊道路,而真正把武俠文化推到爭相傳頌的,是金庸老前輩,但在去年,老前輩去世了,如今逝世一週年,張紀中發文稱:一定要把《飛狐外傳》拍好。

關於張紀中,那也是大導演了,導演過很多的電視劇,其中有不少是金庸劇,在他的鏡頭下,可以表現出恢弘壯闊的景象,可以將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能夠在劇情和畫面上最大化程度的還原作品,就在這一週年之際,他在社交平臺發文,還搭配了與金庸老前輩的生前合影,用以紀念。

他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之中,多次強調,自己很長時間裡面,都是不敢接受老前輩逝世的訊息,知道現在朋友們提醒這是金庸先生逝世一週年,才不得不面對這個慘痛的真相。他的長文,表達了對金庸先生的思念,以及對武俠精神的讚歎,還說要將武俠精神走下去。

在文章末尾,還說,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把金庸老先生的作品《飛狐外傳》拍好,無論如何都不能辜負了大家的期望,一定會把最好的作品呈現給大家。由這篇文章,情深意切,字字珠璣,令人感動。使人不覺想到了那個夢想著一柄劍闖江湖的年少自己。

20xx金庸逝世一週年心得

距離1955年金庸在香港《大公報》連載《書劍恩仇錄》,已經過去六十四年了。

歷經大時代輾轉,金庸一生行止都將傳統風骨與現代實踐融為一爐。無論作為文人、報人,還是商人,金庸都在近百年中華歷史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俠客道義,恩怨情仇,江湖是什麼樣子沒有人見過,但我想,它應該是金庸筆下的那樣。做人,便要至情至性笑傲江湖;朋友,便要肝膽相照至死不渝……

眨眼時間,楊過找到了小龍女,郭襄創造了峨嵋派,一代大俠蕭峰自盡於雁門關外,程靈素將命一口口渡給胡斐,令狐沖和東方不敗的愛恨也消失在江湖。

凡有少年處,皆可讀金庸。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是他留給時代最好的禮物。

蕭峰的豪邁、段譽的痴愚、韋小寶的混世哲學……

兒女情長今猶在

江湖俠骨已無多

再見,金庸;再見,江湖

20xx金庸逝世一週年緬懷

20xx年10月30日,這是金庸去世一週年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金庸大俠的逝去,成為了無數人眼中的可惜。也正是在這樣的日子裡,導演張紀中,為金庸寫出了一篇文章,想要以此來紀念金庸。

張紀中是一位資歷頗深的老導演,在他的攝影機下,我們看到了許多部金庸的武俠小說。林志穎胡軍劉亦菲那一版的天龍八部,李亞鵬周迅那一版的射鵰英雄傳,還有李亞鵬許晴版的笑傲江湖等等。有人曾說,張紀中版的武俠電視劇,是最對金庸味道的。這是觀眾的嘉獎,也是這兩位藝術家的合作模範。

張紀中在自己的緬懷文章中,回憶起自己與金庸的相識,也講述了金庸心中的俠義文化。張紀中導演盛讚金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盛讚他對中國精神的表達,更是表示金庸大開大闔的情懷,才是對中國精神的展現。可以說,這是張紀中對金庸的褒獎,也是普通民眾想要對金庸的褒獎。

在緬懷文章的最後一段,張紀中也表示,因為金庸的不凡,所以自己才更加覺得任重道遠。自己在拍攝的電視劇飛狐外傳,經歷了太多的變數,也有太多的阻礙,但俠骨當前,自當百折不撓。張紀中導演表示,一定會將這部電視劇創作好,拍攝好,然後再呈現給觀眾。

可以說,這是張紀中先生的表態,也是無數個熱愛武俠文化的人的表態。

金庸的去世,對於無數的華人來說,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悲傷。有人曾說過,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說,可見其傳播的範圍之廣!金庸去世時,在小說中屢屢被厚愛的襄陽城,更是舉萬里燭火,只為送這位老俠士遠行。

如今,一週年在即,我們能做的,就是熱愛著金庸的武俠小說,感受這其中的俠士精神,方能不負金庸先生多年的筆耕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