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8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89W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

今年學校給我們大班佈置了古詩特色教學。對於古詩我們大班的幼兒們來說則是已經是非常的熟悉了,為了把古詩教學上好,我自己先給自己上了一課,我記得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幼兒的大腦,就是要開發幼兒的智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和聰明才智,引導他們積極地思考和主動地探索。於是我借鑑了陶行知先生的解放大腦的思想,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幼兒獨自思考和主動探索的機會,從而為幼兒營造了無限開闊和想象的空間,能讓一個不認識字的幼兒通過畫面就能“讀”出古詩大意。古詩是我國燦爛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那麼,如何讓孩子們領略古詩的美,讓孩子們通過古詩的學習,進而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呢?在教學的實際操作中,我們的老師往往陷入兩難的境地:講多了,破壞了古詩的整體意境美;講少了,我們的幼兒們們又難以逾越理解的障礙。吟誦古詩,需要的則是反覆不斷、要有感情。古詩的圖畫形式多樣,而孩子們讀古詩的熱情和不斷髮現其中的樂趣,會讓你見識到什麼叫“百讀不厭”。回顧這個學期的古詩特色教學工作,可以說是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現將工作總結如下:每週的1節古詩特色活動課,對幼兒來講是非常有趣,也是非常重要的1節課,可是對於我這個教者來講卻是比較難上的1節課,因此認真備這1節課,寫好教案,成了我最重要的任務。我常常查閱各種資料,能上因特網時還上網尋找好的教學材料,教學課件,把它們和我所從事的工作結合起來,為我所用教學中我既注意有的放矢,同時也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每節課幼兒都有一定的收穫。為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也為了讓更多的幼兒們瞭解認識。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8篇)

例如我在教幼兒們學習古詩《秋夕》時,先讓在幼兒們初步的理解詩意,我們老師最要注重讓孩子們進行反覆不斷地、有感情地吟誦。在反覆的感情誦讀中,孩子們會積極想象,把自己置身於古詩的意境中,探索古詩的意境美。我記得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幼兒的想象力則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而我們教師的古詩課堂提問不僅是教師的行為,應充分地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精神,古詩課堂提問才能由教師的單方面的行為真正變為師幼共同的行為,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功效哦!

再次我們在古詩教學時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不要過“細、全”,在教學中首先幫助幼兒們集中精力領會詩文的大體意思,讓幼兒們很快進入角色。如果過全過細的介紹作者與時代背景,一是會轉移幼兒們的注意力,正確的方法是選擇與該古詩有密切關係的且有助於幫助理解詩意的內容,左右重點的介紹,使幼兒們瞭解詩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

啊,古詩教學所給予幼兒的不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細節的領悟和心靈的體會……幼兒們在與古詩進行心靈對話中,在閃爍著人性光輝、充滿大自然和諧和童真童趣的字裡行間徜徉時,必定會開闊眼界,豐富內心,昇華境界,健全人格。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2

古詩,以她那豐富的內容,深遠的意境,優美的韻律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燦爛的明星。古詩在國小語文教材中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文化,是國小生接觸瞭解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的好教材。但由於古詩的形式體制、遣詞造句等方面與現在的語言習慣差別很大,因此,古詩的學習對於學生來說也是個難點。往往教師在教學古詩時,介紹講解,強調字詞,逐句解釋。學生埋頭筆記,學會的標準就以會背、會解釋來衡量。學生究竟從詩中領會了多少美的意境,無從談起;究竟得到多少語文基本能力的訓練,也無從落實。其實,古詩的教學也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發展他們的思維,鍛鍊他們的能力,讓古詩教學也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 一、 從整體入手,啟發學生思維 有些教師在教學古詩時,一般從字詞著手,逐詞逐句理解,往往把一首完整的古詩弄得支離破碎,也使學生學習失去了新鮮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探索性。我認為只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精心安排教學過程,從全篇著手,從整體出發,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索積極性。例如,教學《惠崇春江晚景》這一首詩時,教師精心設計了這一問題:你認為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學生帶著問題自學古詩,興趣倍增。他們通過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相互討論等辦法尋求答案,各抒已見,教師再適當加以點撥,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充分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 運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 選入國小教材的好多古詩,大多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是國小生喜聞樂見的題材,如《小兒垂釣》、《蟬》等,在教學這些古詩時,不妨讓學生自己來表演詩中的人物動作,使學生在開開心心演小品的過程中,體會詩中所描寫的內容,增加對詩意的理解。再如,在教學《早發白帝城》、《山行》等詩時,教師也可以運用簡筆畫來輔助教學。教師畫上一座高高的白帝城,學生添上朵朵彩雲;教師畫上一條長江,請學生加上一葉小舟,再畫上重重高山;或是請學生動動腦,畫出其中一句的畫面。在作畫過程中,學生在逐步加深對字詞、詩句的理解,同時因為動腦又動手,興趣濃,積極性高。

隨著教育技術的現代化,多種媒體都可以參與到古詩教學中來。學生可以從螢幕上了解"飛流直下三千尺",也可以在音響中感受"處處聞啼鳥"。不管用什麼方法,目的都是為了調動學生學古詩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探索,去發現。 三、 抓住朗讀環節,讓學生品味詩意  經常聽學生讀古詩如小和尚唸經,咿咿呀呀,拿腔拖調。其實古詩的語言極富音樂美,它和仄壓韻,本身的節奏、音律就給人以美的享受。學生通過正確朗讀,更能理解詩的內容,領會詩表達的意境。在古詩的朗讀教學中,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經常向學生傳授一些古詩朗讀的基本技巧,如停頓、重音、語速等,同時明確相對應的符號,如停頓 " / ",重音用 " · ",延長用"---"等。在古詩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古詩不斷深入的理解,讓學生動手動口,給古詩加上各種朗讀符號,自己練讀,再同學間互讀,接著全班試讀,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體會詩的音韻節奏,領略詩的音樂美,併發揮想象,感受詩的意境。學生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練習朗讀,不光提高了他們的朗讀水平,還能加深對詩的內容的理解,不是俗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嘛。 根據古詩的特點,以及國小生的實際,教師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用心編排教學過程,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啟發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古詩學習中,讓學生見前人之所見,聞前人之所聞,想前人之所想。讓學生在古詩學習中掌握一些學習方法,不斷向課外拓展。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3

最近幾天學習國小古詩詞專題講座,我掌握了國小古詩詞教學的四點重要目標:(一)領略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激發愛國熱忱。(二)感受古詩詞中所表現出的高尚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品位,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三)感悟語言優美,豐富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敏感力和鑑賞力。(四)拓展學生想象空間,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其中,第四點拓展學生想象空間,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使我受到了很大觸動:國小語文古詩詞教學要以閱讀和記誦為主,要讀出語感、讀出情感、讀出美感。“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詩詞的學習,要以閱讀、記誦為主,在在閱讀,記誦中追求精神的愉悅、情感的陶冶,藝術的創造感染與浸潤,在閱讀和記誦中有意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潘校長告訴我們新教師:不能以自己當年的經歷來評判現在學生的好壞!我想這也是我們新教師在今後從教中應該時刻謹記的。

潘校長講到新課改,給我們講了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轉變。對教學而言,教師具有怎樣的教學觀念,就會有怎樣的教學策略和教學行為。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認為自己只是教材知識的闡釋者和傳遞者,學生只能是教材知識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成了教師“表演”的過程,教師始終處於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總是配角、聽眾或觀眾。現在,新課改倡導的教學過程。不僅僅是教師教、學生學的簡單過程,更是一種師生相互交流、積極互動的、共同發展的雙邊活動過程。教學過程不只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更是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能力的過程、是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過程。

在講教學方法的轉變時主要提到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論“教育即生活”,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傳統的課堂教學,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忽視了方法的介紹,助長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泯滅了學生的創造性,也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學習興趣的激發,培養出來的好學生只不過是些應是高手,他們缺乏創新意識,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新課改關注學生的發展,不只是關注其學業的進步,更注重其人格的培養。教師在課堂上制定的教學目標,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水平,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特長,讓每個學生體驗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悅。

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即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他本人也極其熱愛教育事業,教育學生在樂中學,每一段苦都是在享受人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應該靈活運用教學法,讓學生學有所獲,在教育事業上做出一份貢獻!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4

聽了四位老師的精彩課堂,感觸頗深,下面就來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每一位老師以配樂、吟唱、朗誦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的古詩詞課,這幾堂課讓我眼前一亮,心頭一震。各位老師雖然授課的風格、運用的教學藝術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師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內涵,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富有魅力的語言藝術,將我們帶到經典詩文教學的神聖殿堂,讓我們回味無窮。每一堂都呈現出老師們精湛獨到的教學藝術,每一個教學案例都讓我們受益匪淺。高老師執教《水調歌頭﹒丙辰中秋》,讓我印象最深刻。高老師用學生最熟悉的《靜夜思》匯入,再通過簡介作者、寫作背景等 ,讓學生來整體感知詞,使學生對詞有更深的理解,更能體會詞的意境。學生結合註釋,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學中高老師融入學生最熟悉的節日中秋,讓學生融入具體的場景中,更能體會出詞人當時的心情。每個問題都設定得相當好,讓整個課堂很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既弄懂詩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詩的意境,以及詞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看到各位老師的風采以及培訓,我的心中對國小語文古詩教學有了一種新的感受和認識,多了一層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還缺乏更多的思考,以及厚重的文化積澱,因此要想在教學中不斷推陳出新,就必須要注重充分挖掘文字,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不斷總結,不斷反思。

通過此次學習,對我在以後的古詩詞教學有了一定思路,在以前的古詩詞教學中,只注重學生是否懂了句子的意思,而沒有讓學生深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古詩詞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要讀懂詩句的意思,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那就得藉助一些相關資料,如詩人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通過這些介紹,學生才能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心情。吟唱教學法也是一種很有趣的教學方法,這不僅要求老師要具備詩詞底蘊,還要具備一定的音樂知識。通過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對古詩詞感興趣,在快樂中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5

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歷史悠久,令世人矚目,這是人類精神文明寶庫中極為燦爛的一個組成部分,那些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充盈著精華與瑰寶。深邃的哲理、優美的詩情、雋永的文字像黃鐘大呂在現代社會中奏出悅耳的旋律,這一切正是青少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

正因為如此,新課改以來,我們語文教師紛紛投入到古詩文教學這塊陣地中,利用古代美文的薰陶優勢,大量誦讀、積累古詩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體會、移植詩人的思想精華,使語文素養得到綜合提高。

通過培訓和多年來的語文教學,在古詩文教學方面,我也有一二心得,現交流如下:

1、營造氛圍,培養興趣。

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對某件事情發生了強烈的興趣,他才會參與它,熱愛它,學習古詩文也同樣如此。為了讓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產生興趣,我在班級佈置上別出心裁,專門列出一個“每週古詩文專欄”,定時更換欄目內容,學生記誦,積累其中的內容並且定時檢查;再者是在班級文學社的手抄報內,設制古詩文專刊,總結歸納學生每日記誦的古詩文,以供學生傳閱、學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自身的古詩文功底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好的激勵。教師的出口成詩、字字珠璣是對學生最好的薰陶和感染,這種人格魅力,會促使、激發學生努力學習、自覺積累。

因而,我在教學的百忙之餘,見縫插針,蒐集了《古代文學作品選》、〈〈唐詩三百首〉〉、〈〈宋詞〉〉、〈〈千家詩〉〉等古文作品,一方面自己記誦、積累;另一方面更是激勵學生學詩、背誦,並且在年級以內設立“超師獎“,在學期末與學生進行比背古詩文,這樣在比、背中造成一種聲勢,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興趣也就培養了起來。

2、以點代面,多方積累。

笛卡爾曾說: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有了學習古詩文的興趣還不行,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文學素養的形成是個漫長的過程,底蘊內涵是靠日久天長的積累和打磨培養出來的,因而,學習古詩文時積累是至關重要的。我受唐代詩人李賀“錦囊妙句”典故的啟發,我也引導學生隨時隨地作積累,小卡片、鉛筆頭隨身攜帶,在電視、歌曲、閒聊中獲得的佳詞錦句都可以積累下來,整理之後背誦下來,讓他真正的成為自己的知識。

另外,在課堂教學時多方遷移和拓展也可積累。可由一首詩延伸與其主題相同的、內容相關的、或同一詩歌流派的其他詩,也可以是同一詩人的不同作品,由這樣的拓展可以是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交給積累的方法。還可以由教材中的課文,如《香菱學詩》這樣的文章,相應拓展到名著中的古詩文積累,像《紅樓夢》就是一個古詩文學習的典範,曹雪芹在這部名著裡撰寫的僅詩詞就200餘首,還有其它的銘文、悼文等,總計300多,引導學生積累、記誦。這樣就形成了以課堂為基礎、課內外相結合的教學體系,讓課內學習與課外積累,相互促進,讓學生在多層次、多方位的閱讀、積累、感悟中,獲得良好的語文素養,做到淨化學生的靈魂,滋潤學生的心智。

3、以讀促寫,讀寫雙行

學生在積累古詩文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語文素養,他們把言簡意賅、靈活秀美的古詩文,引用或活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使他們的文章增色添彩,底蘊豐厚,文采斐然。教師也在成功與喜悅中收穫著從教的快樂與幸福。譬如學生在作文《詩歌,它走進了我的心中》中,就曾有這樣的抒寫:“比如李太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比如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日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比如劉禹錫的‘人生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比如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每次讓我品讀,心靈都如初讀一般悸動,每次都別有一番滋味心頭”……學生之所以對詩歌能有如此之深的感悟,就是因為他們對詩歌那種強烈的愛好和多方面的積累、記誦。

同時還可以讓古詩文成為學生作文的載體,讓學生嘗試作文訓練,即使使學生既深刻地把握了古詩文的內涵,又鍛鍊了文筆,這樣做到以讀促寫,讀中學寫,以寫促寫的讀寫統一。如在學習《三峽》一文時,為考查學生是否達到文貴自得這種境界,讓學生通過聯想和想像改寫成遊記,可使用第一或第二人稱,學生動筆前讓學生反覆吟誦,使學生感悟聯想,然後再進行創作。在學習古詩文時還可以進行同類文對比,在類比中感悟,體會作者的感情。例如,在學習《答謝中書》和《小石潭記》兩篇文章時,通過類比聯絡,讓學生寫出心得體會,使學生的思想感情獲得了又一次的昇華,課堂教學的思想教育再一次得到體現。有些古詩文還可以改成劇本,如《石壕吏》等這樣情節性比較強的古詩文,可以通過課本劇的形式來表現,在編、寫、演的過程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4、創造機會搭建展示平臺

有了展示平臺,才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因而,我在教學中曾多次給學生創造機會,搭建展示的平臺。開展古詩文朗誦活動,古詩文積累大賽,古詩文積累彙報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表演的形式繁多,有詩詞配樂朗誦、詩詞賞析、詩文演唱、改編劇本、反串《長恨歌》等,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在這些活動中,充分展現了學生的古詩文積累功底。

梁啟超曾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要從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必須從青少年抓起。經典古詩文字句凝練,音韻優美,詞彙豐富,意境深邃,思想深刻,雖經歷滄桑,卻深深紮根在人們心中。誦讀、積累、運用古詩文,對於塑造青少年的靈魂,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具有無與倫比的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還要再接再厲,繼續研究古詩文的教學。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6

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歷史悠久,令世人矚目,這是人類精神文明寶庫中極為燦爛的一個組成部分,那些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充盈著精華與瑰寶。深邃的哲理、優美的詩情、雋永的文字像黃鐘大呂在現代社會中奏出悅耳的旋律,這一切正是青少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

正因為如此,新課改以來,我們語文教師紛紛投入到古詩文教學這塊陣地中,利用古代美文的薰陶優勢,大量誦讀、積累古詩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體會、移植詩人的思想精華,使語文素養得到綜合提高。

通過培訓和多年來的語文教學,在古詩文教學方面,我也有一二心得,現交流如下:

1、營造氛圍,培養興趣。

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對某件事情發生了強烈的興趣,他才會參與它,熱愛它,學習古詩文也同樣如此。為了讓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產生興趣,我在班級佈置上別出心裁,專門列出一個“每週古詩文專欄”,定時更換欄目內容,學生記誦,積累其中的內容並且定時檢查;再者是在班級文學社的手抄報內,設制古詩文專刊,總結歸納學生每日記誦的古詩文,以供學生傳閱、學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自身的古詩文功底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好的激勵。教師的出口成詩、字字珠璣是對學生最好的薰陶和感染,這種人格魅力,會促使、激發學生努力學習、自覺積累。

因而,我在教學的百忙之餘,見縫插針,蒐集了《古代文學作品選》、〈〈唐詩三百首〉〉、〈〈宋詞〉〉、〈〈千家詩〉〉等古文作品,一方面自己記誦、積累;另一方面更是激勵學生學詩、背誦,並且在年級以內設立“超師獎“,在學期末與學生進行比背古詩文,這樣在比、背中造成一種聲勢,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興趣也就培養了起來。

2、以點代面,多方積累。

笛卡爾曾說: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有了學習古詩文的興趣還不行,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文學素養的形成是個漫長的過程,底蘊內涵是靠日久天長的積累和打磨培養出來的,因而,學習古詩文時積累是至關重要的。我受唐代詩人李賀“錦囊妙句”典故的啟發,我也引導學生隨時隨地作積累,小卡片、鉛筆頭隨身攜帶,在電視、歌曲、閒聊中獲得的佳詞錦句都可以積累下來,整理之後背誦下來,讓他真正的成為自己的知識。

另外,在課堂教學時多方遷移和拓展也可積累。可由一首詩延伸與其主題相同的、內容相關的、或同一詩歌流派的其他詩,也可以是同一詩人的不同作品,由這樣的拓展可以是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交給積累的方法。還可以由教材中的課文,如《香菱學詩》這樣的文章,相應拓展到名著中的古詩文積累,像《紅樓夢》就是一個古詩文學習的典範,曹雪芹在這部名著裡撰寫的僅詩詞就200餘首,還有其它的銘文、悼文等,總計300多,引導學生積累、記誦。這樣就形成了以課堂為基礎、課內外相結合的教學體系,讓課內學習與課外積累,相互促進,讓學生在多層次、多方位的閱讀、積累、感悟中,獲得良好的語文素養,做到淨化學生的靈魂,滋潤學生的心智。

3、以讀促寫,讀寫雙行

學生在積累古詩文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語文素養,他們把言簡意賅、靈活秀美的古詩文,引用或活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使他們的文章增色添彩,底蘊豐厚,文采斐然。教師也在成功與喜悅中收穫著從教的快樂與幸福。譬如學生在作文《詩歌,它走進了我的心中》中,就曾有這樣的抒寫:“比如李太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比如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日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比如劉禹錫的‘人生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比如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每次讓我品讀,心靈都如初讀一般悸動,每次都別有一番滋味心頭”……學生之所以對詩歌能有如此之深的感悟,就是因為他們對詩歌那種強烈的愛好和多方面的積累、記誦。

同時還可以讓古詩文成為學生作文的載體,讓學生嘗試作文訓練,即使使學生既深刻地把握了古詩文的內涵,又鍛鍊了文筆,這樣做到以讀促寫,讀中學寫,以寫促寫的讀寫統一。如在學習《三峽》一文時,為考查學生是否達到文貴自得這種境界,讓學生通過聯想和想像改寫成遊記,可使用第一或第二人稱,學生動筆前讓學生反覆吟誦,使學生感悟聯想,然後再進行創作。在學習古詩文時還可以進行同類文對比,在類比中感悟,體會作者的感情。例如,在學習《答謝中書》和《小石潭記》兩篇文章時,通過類比聯絡,讓學生寫出心得體會,使學生的思想感情獲得了又一次的昇華,課堂教學的思想教育再一次得到體現。有些古詩文還可以改成劇本,如《石壕吏》等這樣情節性比較強的古詩文,可以通過課本劇的形式來表現,在編、寫、演的過程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4、創造機會搭建展示平臺

有了展示平臺,才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因而,我在教學中曾多次給學生創造機會,搭建展示的平臺。開展古詩文朗誦活動,古詩文積累大賽,古詩文積累彙報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表演的形式繁多,有詩詞配樂朗誦、詩詞賞析、詩文演唱、改編劇本、反串《長恨歌》等,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在這些活動中,充分展現了學生的古詩文積累功底。

梁啟超曾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要從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必須從青少年抓起。經典古詩文字句凝練,音韻優美,詞彙豐富,意境深邃,思想深刻,雖經歷滄桑,卻深深紮根在人們心中。誦讀、積累、運用古詩文,對於塑造青少年的靈魂,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具有無與倫比的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還要再接再厲,繼續研究古詩文的教學。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7

古詩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對祖國曆史和文化的認識,增強文化素養;有助於發展學生健全的人格。

那麼,在教學中,怎麼引導學生體會古詩的思想感情呢?

一、結合寫作背景,挖掘主旨。

詩必有感而發,優秀的詩作都是詩人感情被現實生活激發點燃後抒寫的。由於作者所處的時代、社會生活及個人際遇、經歷、創作意圖、個性氣質不同,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樣。

白居易元和年間被貶為江州司馬,寫了千古絕唱《琵琶行》,抒發的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之情;而李白的作品《夢遊天姥吟留別》則反映了詩人在長安受排擠被放逐後東遊齊魯時追求自由的心情。這一類詩歌教學,需要比較詳細地介紹寫作背景,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把握詩人的感情脈絡。

二、抓住詩眼,挖掘詩的內涵。

教學中要抓住重點詞句,圍繞重點詞句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隱的《無題》詩,詩眼就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抓住這兩句誘導,可以提挈全篇,領悟詩人忠貞不渝的感情;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極其完美地表達了詩人捨生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三、引導學生髮揮想像,體會詩的意境。

古詩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現得比較含蓄。教學時,必須啟發學生逐句逐段地進入詩中所描寫的意象中去感受,去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怎樣才能進入意境呢?這就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現象,引發學生體驗、感受、聯想和想像,從而拉近古代和現代的距離,賦予古詩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魚之江海中,自有無窮樂趣,而後發現情致理趣所在。如“古道西風瘦馬”、“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等都是富有情致理趣的句子,都可用來激發學生審美的興趣,從而引導他們一步步地深入到詩人的內心世界。

四、反覆吟詠,從感性意象到達理性領悟。

學習古詩必須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首先要使學生對詩歌充分感知,通過誦讀,在頭腦中想像,逐步形成詩歌所表達的整體形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道理就在於此。感知階段過後,則要使情景完美統一,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上升到對詩歌的理性認識。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兼及寫景與記事兩個方面,前十句重在詠雪,後十句重在送別,但送別又始終不脫離雪景。全詩用了四個“雪”字:送別前的雪,餞行時的雪,送別時的雪,送別後的雪。一幅幅鮮明的畫面,猶如電影的遠鏡頭、中鏡頭、特寫鏡頭,交替使用,錯綜多變,波瀾起伏,點染出塞外風光的綺麗,為讀者熔鑄了美好的意境。為了啟發學生想像,不妨設計如下提問:“北風捲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一下子抓住了什麼特點?一個“卷”字刻畫了什麼景象?一個“折”字使我們看到了什麼情景?一個“即”字則又道出詩人怎樣的心情?一連串的問題,打開了學生想像的翅膀,使他們看到了一幅邊地漫天大雪的壯麗景象……通過這些形象,感性認識就由此及彼上升到了理性認識。教師可根據詩中的“胡裘”、“錦衾”、“角弓”、“鐵衣”皆軍幕中實有事物,展開問題提問:詩中是通過胡裘、錦衾這些高階禦寒品似乎失去防寒作用,角弓被凍硬以至無法控制,都護的鐵衣冷得難以著身來表現邊地的奇寒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說明了什麼?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詩中的描寫加以補充擴充套件,漸入詩的意境,從對自然景物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悟出哲理。

顯然,以上幾種方法不是相互孤立的。每一首古詩的教學都要綜合應用多種方法,學生才會理解接受。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尋求最佳的教學思路,多角度、多層次地鑑賞,有的放矢,讓學生髮現作品的審美價值,從中悟出詩歌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8

古詩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對祖國曆史和文化的認識,增強文化素養;有助於發展學生健全的人格。

那麼,在教學中,怎麼引導學生體會古詩的思想感情呢?

一、結合寫作背景,挖掘主旨。

詩必有感而發,優秀的詩作都是詩人感情被現實生活激發點燃後抒寫的。由於作者所處的時代、社會生活及個人際遇、經歷、創作意圖、個性氣質不同,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樣。

白居易元和年間被貶為江州司馬,寫了千古絕唱《琵琶行》,抒發的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之情;而李白的作品《夢遊天姥吟留別》則反映了詩人在長安受排擠被放逐後東遊齊魯時追求自由的心情。這一類詩歌教學,需要比較詳細地介紹寫作背景,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把握詩人的感情脈絡。

二、抓住詩眼,挖掘詩的內涵。

教學中要抓住重點詞句,圍繞重點詞句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隱的《無題》詩,詩眼就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抓住這兩句誘導,可以提挈全篇,領悟詩人忠貞不渝的感情;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極其完美地表達了詩人捨生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三、引導學生髮揮想像,體會詩的意境。

古詩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現得比較含蓄。教學時,必須啟發學生逐句逐段地進入詩中所描寫的意象中去感受,去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怎樣才能進入意境呢?這就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現象,引發學生體驗、感受、聯想和想像,從而拉近古代和現代的距離,賦予古詩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魚之江海中,自有無窮樂趣,而後發現情致理趣所在。如“古道西風瘦馬”、“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等都是富有情致理趣的句子,都可用來激發學生審美的興趣,從而引導他們一步步地深入到詩人的內心世界。

四、反覆吟詠,從感性意象到達理性領悟。

學習古詩必須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首先要使學生對詩歌充分感知,通過誦讀,在頭腦中想像,逐步形成詩歌所表達的整體形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道理就在於此。感知階段過後,則要使情景完美統一,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上升到對詩歌的理性認識。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兼及寫景與記事兩個方面,前十句重在詠雪,後十句重在送別,但送別又始終不脫離雪景。全詩用了四個“雪”字:送別前的雪,餞行時的雪,送別時的雪,送別後的雪。一幅幅鮮明的畫面,猶如電影的遠鏡頭、中鏡頭、特寫鏡頭,交替使用,錯綜多變,波瀾起伏,點染出塞外風光的綺麗,為讀者熔鑄了美好的意境。為了啟發學生想像,不妨設計如下提問:“北風捲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一下子抓住了什麼特點?一個“卷”字刻畫了什麼景象?一個“折”字使我們看到了什麼情景?一個“即”字則又道出詩人怎樣的心情?一連串的問題,打開了學生想像的翅膀,使他們看到了一幅邊地漫天大雪的壯麗景象……通過這些形象,感性認識就由此及彼上升到了理性認識。教師可根據詩中的“胡裘”、“錦衾”、“角弓”、“鐵衣”皆軍幕中實有事物,展開問題提問:詩中是通過胡裘、錦衾這些高階禦寒品似乎失去防寒作用,角弓被凍硬以至無法控制,都護的鐵衣冷得難以著身來表現邊地的奇寒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說明了什麼?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詩中的描寫加以補充擴充套件,漸入詩的意境,從對自然景物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悟出哲理。

顯然,以上幾種方法不是相互孤立的。每一首古詩的教學都要綜合應用多種方法,學生才會理解接受。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尋求最佳的教學思路,多角度、多層次地鑑賞,有的放矢,讓學生髮現作品的審美價值,從中悟出詩歌所蘊涵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