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2心理健康月學生心得體會(通用5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88W

2022心理健康月學生心得體會 篇1

今天,我們古寨學區開展心理健康教研活動,有幸聽了《我挨批評了》這堂課。《我挨批評了》的設計我覺得很精緻:通過同學們表演挨批評後的表現,引出今天的話題——我挨批評了,通過交談讓學生明白批評和罵的本質區別,再讓學生幫助同學解答疑惑談心裡感受,到最後讓學生重新演繹《我挨批評了》的小品,通過學生精彩的表演,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可以看出這上課老師的用心良苦,而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也可以看出十分的有效。宋老師的心理健康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課雖然沒有像文化課那樣令老師們、家長們、專家們重視,但卻顯得如此的重要,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啊!不懂做人的道理,學知識又有何用?這也是本次心理健康課留給我的深深思考!

2022心理健康月學生心得體會(通用5篇)

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對學生的批評在所難免,而且也很正常,只不過各自採用的方法不同而已,但最終目的是教育好學生。

從心理學分析,人總是喜歡得到表揚,不喜歡受到批評。因而,無論班主任是和風細雨式地批評學生,還是暴風驟雨式地批評學生,只要是批評,即使學生當時心悅誠服地接受了教育,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不同程度上會產生一些負效應。而這些負效應很可能帶來某種消極的影響。這就要求班主任及時做好批評的善後工作。批評教育學生要講方法,講藝術,同樣做好批評之後的工作也要講方法講藝術。相信通過此次交流,我將進步很大,今後會做的更好。

2022心理健康月學生心得體會 篇2

“人啊,認識你自己!”成為德爾斐神殿的三大箴言之一,先賢老子亦提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中西偉大思想家對人重要性的有力強調說明了人作為主體的重要之處。

“人貴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確的自我認識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基礎。正如一曲完美經典的鋼琴曲,在鋼琴大師無數次冥想中,漸顯無簌,獨成曲風,人的意識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逐漸成長中,通過他人、環境並加以自身調控下產生,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馬克思唯物論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通過意識,我們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生理特徵,明白肢體活動的意義,透析自己的思維、情感。正如周國平所說: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把“認識你自己”理解為認識你最內在的自我,那個使你之所以成為你的核心和根源。認識了這個東西,你就知道怎樣的生活是合乎你的本性的。你究竟應該要什麼和可以要什麼了。正如英國浪漫作家濟慈,早期被送去當藥劑師,本應成為一名醫者。但他無法假裝自己熱愛醫學,忠於內心提筆寫詩。意識的存在讓濟慈更加了解自我。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世界上亦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可以說,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擁有自己的閃光點。全面剖析自己,找到自己的優缺點,挖掘自己的特質,更加豐滿自己的形象,看到更加全面、更加真實的自己,使自己的優異得到更近一步的發揮,缺陷得到一定的彌補,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獨特風采。看向社會上的趨同風氣,例如當今大學生報所謂的“熱門專業”,而不是把自身興趣放在首位,這種選擇不正是反其道而行之,埋滅自己的天賦?“熱門專業”的存在表明的是在社會發展的當前階段缺少這一類人才,卻無法保證將來步入社會所謂的“熱門專業”的職業缺口仍然存在,我們做出的任何決策,首要考慮的便是自己,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選擇適合自己的人生即可,又何必人云亦云,跟隨大眾,讓自己的獨特被無情地時光埋沒?唯物辯證法: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每個人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我們擁有不同的人生,擁有自己的閃光點!

馬克思在談論人的本質時曾言:“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可見,人與社會不可分割,相互制約,相互影響。每一個嬰兒呱呱墜地時,他現在乃至將來的生存環境早已固定。人是環境的產物,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意識,不同的人奔向不同的人生,如貧民區中的小孩倍受歧視,從少年起便早早當家,苦苦為生計奔波;富家子弟則受萬千寵愛,不用為柴米油鹽醬醋茶擔心,肆意揮灑青春,不同的環境造就了迥然的人生。

人不是孤立於社會的存在,我們在社會的打拼中會遇到很多人,有些人很投緣。卻有人是相看兩相厭的存在,不過,不要質疑自己,正如《親愛的,你只是遇見了你自己!》中言:有人喜歡你,那只是喜歡他喜歡的本質,屬於他的喜歡,其實跟你沒關係。有人討厭你,那只是不接納經由你投射出他的自己,其實跟你沒關係。

在和他人的相處中,相信自己,不要隨意質疑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認識自己能力的人將擁有自己的天下,正如阿基米德所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

潛意識,泛指“已經發生但並未達到意識狀態的心理活動過程”。亨利“當我相信時,它就會發生!”這就是信心,心理學家表明:人的行為受信念支配,你想要做出什麼樣的成績,關鍵在於你的信念,也可以說潛意識在起作用。潛意識無處不在又異常強大,如夢的存在,日常生活中口誤的出現。世界潛能大師博恩·崔西說:“潛意識的力量比意識大三萬倍以上。”潛意識是強大的,毋庸置疑。正如菲迪波德斯在潛意識信念的支撐下奔跑了42千米,只為傳遞勝利的喜悅。相信自己,全面認知自己。

弗洛伊德在人生晚期提出自我、本我、超我形成人格,當三者之間平衡被破壞,則會引發自我焦慮,從而促使自我防禦,阻礙個性發展。本我有些原始本能,滿足自我快感;自我以現實原則行事;超我則代表人性的至高境界,有著道德準繩的捆綁。當人的行為受到慾望支配,會受到超我抵制,正如弗洛伊德所言:“良心是一種內心的感覺,是對於躁動於我們體內的某種異常的抵制。”從而自我焦慮,焦慮的產生讓人類在本能下轉移或逃避,我們稱之為自我防禦,弗洛伊德將其歸納為壓抑、否認、投射、合理化、反向作用、替代和昇華等幾方面,當人格在發展中受到刺激,自我防禦無法起作用,當事人則會保留下受挫記憶和習慣性動作,我們將人格的發展期分為口腔期、肛門期、性蕾期、潛伏期、生殖期五個階段,如中國人有著明顯的口腔期人格,日本人的肛門期人格等。

全面認識自己,學會客觀評價自己,對自己下達積極暗示,通過快走、著靚裝、鍛鍊、樹立好心態等有效調控自我,瞭解自己的能力並不斷超越,更加全面的發展自己。

認知自己,大學聯考後的時光在懵懵懂懂中度過,想著自己能幹什麼?忽然腦洞大開“擺攤賣花卉”,剛開始,不敢叫賣,不敢交談,不服輸,不甘心的念頭湧上心頭,而後向周圍的大人請教,虛心接受,太陽一日日變得灼熱,我卻愈加興致高昂。我大膽地邁出了步伐,生意漸漸上了軌道,縱然僅是一個賣花卉的小小生意,卻讓我更加自信,更加了解自己。

松下幸之助說過:“我們不必羨慕他人的才能,也不須悲嘆自己的平庸,各人都有他的個性魅力。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的個性而加以發展。”全面認識自己,瞭解支撐我們自己行動,信念的意識,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也不必忽視自身的不足,明瞭自己的獨特性並利用,洞悉環境他人社會與自身的相互作用,並昇華自身,從人格的高度看到本我,自我,超我的關係,思考自我焦慮與自我防禦的聯絡,全面認識自己。

2022心理健康月學生心得體會 篇3

今天上午,我們錦華國小和古寨國小共同舉行了依次健康教育研討活動。參加本次活動的的有來自兩所學校的教師10多人,同時參會的還有教科所的主任和心理健康負責人。活動中聽取了縣國小心理健康負責老師,對於目前他們學校有關心理輔導活動的開展的一些情況與做法,並且聽取了三節心理輔導課聽課之後,與會的代表就有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展開了討論,教科所主任還轉達了區教育委員會的有關精神和要求。由此可見,我們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無疑是先行了一大步,通過學習,感慨頗多,讓人感到沉重與責任重大。下面談幾點我對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認識體會:

一、我認為,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衝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學校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牲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二、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四、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

2022心理健康月學生心得體會 篇4

本人有幸捧讀了《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一書。讀完之後,我深受啟發。我進一步理解在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學活動。當今社會,我們不僅要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以下是我學習後的一些心得:

一、教師自己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過一線的教學經歷,深深的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會對學生產生人格上的影響,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有利於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響會更加深遠。因此,教師不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還應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有些教師缺乏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比如,仍有不少教師把中國小生的心理問題看成是思想品德問題;有的教師雖然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卻認為是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事,與自己無關,類似思想觀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對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著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教師才會有意識地培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著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二、經常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輔導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責,遇到問題學生怎麼辦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體的作用,在寬鬆平等的班級氛圍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隊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採用講座法、認識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為訓練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機,並在活動中得到領悟。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係。

考慮學生一般心理規律的同時,也要對暴露出來的個別學生的個別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在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中,我一方面通過心理輔導室兼職心理教師的個別諮詢輔導,另一方面也進行了個別談心與輔導。通過學校開通的心理諮詢箱,打通教師和學生的心理通道,及時瞭解學生的真實思想,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

通過讀此書,我的收穫是巨大的,請重視我們自己的心理,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幫助我們身邊的人,希望我們都能保持開闊的心境,良好的心態!

2022心理健康月學生心得體會 篇5

學區心理健康教研活動在我們學校舉行,有幸聽了三堂精彩的課:《掌聲響起來》、《快樂成長》、《捱了批評後》。三位老師給我們展現了三種不同風格的課堂教學,說實在的我是一個外行,在外行的角度來審視這三堂課,我覺得可以用這麼幾個型來概括這三堂課分別是:層層深入型、活動體驗型、情感渲染型。《掌聲響起來》的設計我覺得很清晰:通過三次掌聲層層深入,真正開發孩子的潛力、發揮孩子的潛力。老師的良苦用心沒有白費,孩子也真正由唯唯諾諾到最後的大大方方,自信真的在他們心裡滋長起來,潛力也在慢慢發揮!每一個層次都有著遞進的關係,環環相扣,一氣呵成,老師的思路非常清晰,話語雖然不多,但每一句都是有效的提問點撥,顯得幹練,成熟。《快樂成長》主要是從青少年時期孩子的情緒波動中確立的課題,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易衝動,衝動的無法正確思考自己的行為。到底該怎樣壓住這股衝動而正確思考問題呢?本節課老師讓孩子動手畫出的心情,在活動中將孩子的內心世界展現出來,又在交流中找到適合自己消除不良情緒的方法。雖然蘇老師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設計,但我覺得這節課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其實我們在教孩子當自己情緒的主人的時候,也是在教我們老師如何做到我的情緒我做主。老師何嘗沒有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如何做到我的情緒我做主?特別是當學生一次一次的犯錯,一次一次的不聽話,我們如何控制我們的情緒。當我們在課堂,學生不聽招呼的時候,我們如何控制我們的情緒?換角度思考,在孩子的立場考慮,看待,我想,在對待孩子的時候,我的情緒我可以做主了。蘇老師也給我們老師上了生動的一課。而《捱了批評後》雖然平淡沒有多大的情感起伏,但在平淡中告訴了我們批評並不可怕,批評的始終都出自一個字,那就是“愛”!並且老師一直以聊天的方式使孩子區分批評與責罵,在聊天中使孩子明白怎樣坦面對批評,受了批評後應怎樣去做。通過小記者的採訪,加強了孩子與聽課老師的互動,一方面使孩子知道批評原來每個人都能遇到,哪怕是他們十分崇敬的老師也有,只要正確面對批評,這將是自己人生的一大寶藏!一方面在老師的引領下,孩子消除了緊張的心裡,象老師一樣袒露心扉,說出自己的心裡話。整個課堂顯得真實,不造作,不誇張。

同時三堂風格不一的心理健康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課雖然沒有像文化課那樣令老師們、家長們、專家們重視,但卻顯得如此的重要,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啊!不懂做人的道理,學知識又有何用?尤其像這樣的心理健康課,我甚至跟同事們談論是不是可以把這種課放在家長開放日裡上,效果或許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