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精選18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22W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 篇1

但是,在此我們不僅應看到“禮儀”本身在中國歷史上所起的壞作用,同時也應注意到“禮儀”作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本身並沒有什麼罪過。問題在於“人性”,就是為深厚歷史文化傳統所塑造的人最本質的追求——“食色性也”!古代中國社會,個體欲求只能被限制,否則任其發展,整個社會就會陷入到無政府主義的災難之中。除非重新回到叢林之中,過原始人的生活,是沒有別選擇的。儘管有一次次的改朝換代。但兩千年來沒什麼改變,每一次“革命”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都沒有真正的改變,所以就無法改變中國人的“人慾”,就更無法改變“吃人”的社會現實。悲劇真正震撼人心的地方在於:就是“吃人”也是吃的有理,不“吃人”還不行!回顧歷史,我們不能不說:“吃人”專制的制度及其文化正是中華民族曾值得驕傲的東西。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精選18篇)

如果不是西風東漸,我們今天還會沉醉在古有的驕傲之中,欣然地承受著“吃人”的好處,忍受著“被人吃”慘痛,是西洋人給我們帶來了新的視覺。我們首先自慚形穢於西洋人的堅船利炮,而後是西洋人的國富民強,最後是西洋人的科學民主,但是學來學去只學了點皮毛,西方文化的根到底建立在什麼樣的世界觀上,我們是不清楚的。淺嘗輒止,感性直觀的學風叫我們一下子似乎就覺醒了……。我們在高呼打倒孔家店時候,忘記了還要倒老子的李家店……。不破不立,沒有徹底的破,就沒有真正的立。我們的前輩根本不知道要立什麼,儘管有很好的理想,但種下的龍種卻長出了跳蚤。對西洋人的文化之根——基督教我們只看到一個“教”字,而沒看到“那文字是叫人死的,那精意是叫人活的”。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 篇2

黑暗是什麼?是負著空虛的負擔,是嚴威和冷眼中走著所謂人生的路?是精神上的愚昧,是肉體上的束縛?是不可逾越的高山,是刺痛靈魂的荊棘?是刺破心靈的的暗礁,亦或是無知的奴隸,卑微的侍者;還是時代的詭異?

《狂人日記》中記敘了“人吃人”的災難,當鮮血淋漓的人被一個個飢腸轆轆的“野獸”狼吞虎嚥下去,他們面不改色,一副泰然自若,若無其事的樣子,誰會知道在他們虛偽的外表下,竟在籌謀瓜分人的陰謀。麻木的肢體,被俘虜的意志,被摧毀的精神,一個個眼神呆滯,時代的黑暗使他們蛻變了,蛻變的狠毒、無知,昔日善良的種子已被惡毒的藤蔓所纏繞,命運的不公使他們淪為這個時代的犧牲品。被奴役的肉體,被駕馭的思維,被溶解的頑強,儼然一副野獸的樣子。而時代的里程碑終以血腥,愚蠢,殘暴,無奈結束。

生存的意義就是打破這種局面?還是苟且偷生,淪為這個年代的戰利品?還是力挽狂瀾,用生命的薄弱去挑戰時代的高度,那無疑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被時代繳獲,被命運折磨,忍受莫大的恥辱,最後釀造一幕幕悲劇!將灰色的天空染上鮮紅的血跡,以喚醒支撐靈魂的血液,忘卻堅持生命的理由。被灌以汙水的幼苗,被摘取花瓣的蓓蕾,變得扭曲,變得醜陋。被侵蝕過的肉體,留下蛆的痕跡;被打碎過的內心,留下玻璃的足跡。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 篇3

“四千年來時時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多數人在被人吃的同時,也在吃人。看來,我們古代的文化無論怎樣的令人自豪,都抹不掉這些叫今天人看來極不人道的東西。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餓死是小,失節是大……”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確實不象在西方文化中有崇高地位。人的價值、人的尊嚴都是從屬於極其專制的社會秩序的需要。人是什麼?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只不過是能說話、會穿衣、過群居生活的“高等動物”,“食色性也”。

對人的定義必定是建立在對世界的認識之基礎上的。由於世界各民族的世界觀是不盡相同的,所以不同民族文化所塑造的人是不同的。在中國古代,人們對世界的理解是不明確的,是感性直觀的,除了對世界起源童話般的解釋外,僅有的一點理性所能述說就是“道法自然”,道又是什麼呢?“道之為物,惟恍惟惚。”面對這樣的世界人除了現實物質追求外,還有什麼令人心馳神往?人不過是會說話的“高等動物”!所以就不難理解:“天地不仁,以萬物無芻狗。聖人不仁,一百姓為芻狗。”牛羊之肉,人可以吃,因為人比動物聰明智慧;的確有的人確實比別一些人更聰明有能力,理所當然的就可以有“人吃人”了,“伴君如伴虎”,“養臣如養狼”。你不吃他,他就要吃你。當然,人與動物是不同的,吃的方法是巧妙的。想來想去,還是有序的吃為好,什麼“綱常”,什麼“禮儀”,不就是一部分“勞心”的聰明人對付另一部分“勞力”的蠢人的好手段嗎?“克己復禮”不難,但“為仁”卻很難,因為有限的物質利益總是“你多我就少的”。“存天理,滅人慾”更是“吃人”的武器,因為“天理”本身就是一部分人的“人慾”得到充分滿足,另一部分人的“人慾”得不到滿足的“公理”。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 篇4

今天我讀了魯迅的《狂人日記》,魯迅是我國的大文豪,拿起他的散文真還擔心讀不懂,翻開第一頁,靜靜地讀了起來。。。。。。。

文章不是很長很長,分為好幾篇,每一篇都是一天所寫,就像是日記一樣,從這個“狂人”的日記中,我們看出了一個人吃人的社會,所有人都想著如何去吃人,就連自己的親人都要吃自己,每天都是驚險的一天,都有人惦記著要吃你,描寫出了一個可怕無情的人吃人的社會,黑暗恐怖讓人害怕的一群人,讀來讓人膽戰心驚。

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人,這個社會多麼的無情和殘酷,不顧親情,什麼都不顧,只是去想著如何去吃人。

聯絡魯迅先生所處在的時代背景可見當時真是的社會就像書中所描繪的那樣,人吃人,殘酷黑暗,老百姓就像那要被吃的人一樣,毫無防抗之力,而那時的政府就像是吃人的人,殘酷無情。生活在這樣之中的人除了折磨就是站起反抗,可是國人的心早已沉睡,魯迅先生就是用這樣的文章來喚醒國人的心,使中華民族站起來,奮起發抗。

讀了魯迅先生的文章,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就社會,瞭解了那時的社會,是我對魯迅先生這個人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 篇5

《狂人日記》主體部分用日記體第一人稱講述了一個“迫害狂”在患病期間的遭遇及心理。狂人在沒有年代的歷史記敘“仁義道德”背後看出了“吃人”二字。

文章講述:“我”回到家鄉後,每個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那眼光另人毛骨悚然,連哥哥都和其他人商量如何“吃我”,我與他們爭執,他們根本不聽……

他們這樣盯著我,都是因為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在文章中魯迅講的“我”絕不是魯迅本人,而是被封建制度迫害的犧牲者,當時大家認為“我”是瘋子,而讀後我們會發現,只有這個“瘋子”的視角才是正常的,魯迅在這篇文章中發出振聾發聵的吶喊“封建禮教吃人、家族制度吃人”以喚醒那些被封建制度麻醉的人們。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 篇6

犀利的思想與凝練老辣的語言融為一體,撕開其潛意識裡面的自私,冷漠,懦弱等變態性的劣根心理,使他們在惶惶不安之中受到靈魂的折磨。

狂人的確是一個迫害狂患者,懼有恐懼多疑,知覺障礙和邏輯思維不健全等特徵。但作品的主旨並不是要挾下層勞動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個精神病人的紀實文學,而是要借狂人之口來揭露幾千年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因而作品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象徵性的形象,是一個站在時代前面的反封建禮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啟蒙者,是一個勇於向傳統世俗社會挑戰和反封建民主主義象徵形象。他的超前思想認識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

在那個變態的社會裡,狂恰恰是現實的不狂。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 篇7

“狂人”出生於封建士大夫家庭,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對社會的恐怖心理。他認定現在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會。他半夜察看歷史,看見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他對吃人社會發出勇敢的挑戰,相信將來的社會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小說揭露了封建禮教在仁義道德掩蓋下“吃人”的本質,被譽為“徹底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春雷”。

“狂人”的第一則日記就吸引了我。雖然,語言沒有太多的修飾,只是平凡普通的五句話。但這平凡與普通卻又與別處不一樣,平凡得出奇,普通得入勝。簡單的“我怕得有理”這句話,就讓我的心開始猜測:下面會寫些?

《狂人日記》中所謂狂人,就是一個精神錯亂的人物,語無倫次,意識好象也有些不清,魯迅用了非常顛倒的次序,借狂人之口,敘述了中國從前的本真:人吃人。雖說文章是虛構的,可也微微泛出點點恐怖的味道。整篇文章讀上去會感到壓抑,流露出十分暗淡的調子,可你只要細細“品嚐”如此深奧的小說,興許也會感到憂愁:高遠的夜空,朦朧的月光,以及“吃人”人的神情……魯迅以神一般的描寫,敘述了舊中國兒女的悽楚和絕望,又以神奇的筆觸,有道出幾千年無人敢道出的詠歎。

是啊,在這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優勢誰是能足以相信的呢?當然了,除了自己,還有誰呢?

在那位“狂人”眼裡,他不僅想保護自己,又想保護那些千千萬萬人當中又要被“吃”的孩子。

這篇小說是描寫一個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動,把他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覺柔和一體,用人物自敘的方式“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

“狂人”出生於封建士大夫家庭,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對社會的恐怖心理。他認定現在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會。他半夜察看歷史,看見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他對吃人社會發出勇敢的挑戰,相信將來的社會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小說揭露了封建禮教在仁義道德掩蓋下“吃人”的本質,被譽為“徹底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春雷”。

“狂人”的第一則日記就吸引了我。雖然,語言沒有太多的修飾,只是平凡普通的五句話。但這平凡與普通卻又與別處不一樣,平凡得出奇,普通得入勝。簡單的“我怕得有理”這句話,就讓我的心開始猜測:下面會寫些什麼?

《狂人日記》中所謂狂人,就是一個精神錯亂的人物,語無倫次,意識好象也有些不清,魯迅用了非常顛倒的次序,借狂人之口,敘述了中國從前的本真:人吃人。雖說文章是虛構的,可也微微泛出點點恐怖的味道。整篇文章讀上去會感到壓抑,流露出十分暗淡的調子,可你只要細細“品嚐”如此深奧的小說,興許也會感到憂愁:高遠的夜空,朦朧的月光,以及“吃人”人的神情……魯迅以神一般的描寫,敘述了舊中國兒女的悽楚和絕望,又以神奇的筆觸,有道出幾千年無人敢道出的詠歎。

是啊,在這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優勢誰是能足以相信的呢?當然了,除了自己,還有誰呢?

在那位“狂人”眼裡,他不僅想保護自己,又想保護那些千千萬萬人當中又要被“吃”的孩子。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 篇8

一提到魯迅的短篇小說,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狂人日記》。

民國時期,一位患有“迫害狂”症的病人寫下了一冊日記,日記中,他的世界到處充滿了恐懼。他覺得身邊所有的人都要吃掉他,不論親戚朋友還是街頭素不相識的路人,也包括他那現在正在養活整個家的大哥。

狂人想:大哥對我講書的時候,親口說過可以易子而食;有一回偶然議論起一個不好的人,他便說不但該殺,還當食肉寢皮。除了大哥的話,還有那些周圍發生的事也讓這個喪心病狂的人對“吃人”深信不疑。狼子村打死了一個惡人,幾個人把他的心肝挖出來油煎炒了吃;一個女人打她兒子,還罵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幾口才出氣!”一想到這些,狂人便從頂上直冷到腳跟。後來,狂人甚至以為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吃過人,大哥把小時候死去的妹妹的肉體放在飯裡給狂人吃。

這位狂人生動的描繪出了一個人吃人的社會,而也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可以說,狂人是被當時的非人道主義所逼瘋的。那些封建的想法,如:吃惡人心肝可以壯膽,都在記中表現了出來。狂人痛恨那些封建禮教假借道德的名義,宣揚殘忍和暴力。日記最後,狂人喊著:“救救孩子”,這是對舊社會的反抗和對新一代的擔憂。

最令我感動的是這樣一句話:“自己曉得這笑聲裡面,有的是正義和勇氣;老頭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的勇氣正氣鎮壓住了。”狂人所說的這一句話,讓我懂得,只要我們有勇氣,只要正義是站在我們這邊的,任何歪風邪氣、封建迷信都會迎刃而解。

狂人雖然是個喪心病狂的瘋子,但他並不傻,他懂得什麼是人性,什麼是真善美,他也知道:應該去追求一個真正美好的社會。也許更多像狂人的人出現,社會才會更有朝氣吧。

其實,回過頭來再想“狂人”的“狂”,在那個變態的社會中,反而是真正的不“狂”。魯迅先生只不過想借“狂人”的“狂”來喚醒沉睡的人來推翻那個充滿血腥味的社會而已。

最後,借用一下某教材書上的話來作為我的結尾,“犀利的思想與凝鍊老辣的語言融為一體,撕開其潛意識裡面的自私,冷漠,懦弱等變態性的劣根心理,使他們在惶惶不安之中受到靈魂的折磨。”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 篇9

他,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同時,他也是一位以筆為武器,與黑暗社會作不懈鬥爭的革命家。他的作品,看似只是輕描淡寫的雜文,但細細品味,便覺其中奧妙——寥寥幾筆便勾勒出當時社會的動盪、人性的變詐,可謂套用郭沫若的一句話“寫人寫事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他,就是魯迅。

提及魯迅,即可想到他開創中國白話文新篇章之作——《狂人日記》。它主要記敘了在黑暗的封建社會,“我”站在一個狂人的角度,憑空覺得周邊的人都要吃自己,而自己則是這個“吃人集團”爪下的一頭“獵物”。而這個“吃人集團”的老大就是自己的哥哥,自己就算哪一天要被吃了,也得揹負著“吃人的人的弟弟”罪名。後來,“我”還發現連小孩子和想吃人,也吃過人。

從這篇小說的表面來看,“我”絕對是一名狂人,一位名副其實的狂人。但,只要稍經思考、體會,就會發現:這篇小說蘊含著深深的諷刺意味。所謂“吃人的人”,實指當時的貪官汙吏、腐敗的政治條款;“狂人”,當時受其壓迫的平民百姓;“吃人”,可想而知,指當時統治者倚仗權利剝削百姓、魚肉百姓,令老百姓生不如死。在這暗無天日、民不聊生、貪官汙吏橫行霸道的舊社會裡,用“獅子似的凶心、兔子似的懦弱、狐狸似的狡猾”這句話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了。

小說的結尾,是意味深長四個字,發人深省:“救救孩子……”僅僅四個字,便道出了魯迅先生的心聲:對祖國的未來,對未經玷汙、不知世風汙濁的孩子的深深擔憂。由此可見,魯迅先生不僅是一位救國英雄,還是一個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和孩子的未來的偉人。

他自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正是他一生的寫照。魯迅先生雖然已經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 篇10

接受所謂的中國式教育已有十年,也由昔日大人們眼中的乖孩子變成了人們所說的思想叛逆的高中生。

其實我想我還不算是叛逆的孩子,對於父母從來沒有頂撞只是不再按照他們的意願做事;對於學習,成績不至於科科掛紅燈只是不再像從前那樣一根筋地往書堆裡扎;對於時下年輕人所說的時尚,我既不哈日也不哈韓,既不仰慕誰也不崇拜誰。因此,結論是我還算是一個規規矩矩的中學生

然而在更多的時候,我在想自己活了這麼些年,究竟幹了些什麼?呵,20xx年,值得光榮的是完成了一項巨大的工程:就是把自己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屁孩,變成一個正值花季雨季的高中生,但是很顯然這是一個錯誤的轉變,但是在這17個365天的日子裡,我除了吃得飽飽的,讓自己快快長大之外,還幹了些什麼?而10餘年的中國式教育又給我帶來了什麼?已經在理科班裡混了一年的我,早已回答不出鴉片戰爭什麼時候爆發,南京條約的具體內容是什麼,而這些問題,在高一時為了應付考試,我可是滾瓜爛熟,想想這是不是所有中國學生們的悲哀,為了考試,我們可以把整本厚厚牛津英語詞典背熟;為了考試,我們可以把十幾本資料書填得密密麻麻;為了考試,我們可以犧牲掉所有的興趣和愛好。然而,然而當我們結束掉一切考試,走出這個校門時,關於那些定理那些法則我們能記得多少?多年的校園生活,能夠讓我們回味的珍藏的又能有多少?

我們都是一群瘋子!深知自己根本不適合這種近乎摧殘教育的體制,卻依然義無返顧地往裡陷,深知這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把它看得太重太重。

身處在這種教育體制中,我們無法盡情地笑,無法痛快地哭,無法肆無忌憚地揮舞翅膀,無法致死不渝地堅持青春的夢想。於是,當我們看到某個人跳出來把中國教育批得一文不值時,我們痛快。當我們看到某個人另尋他路成才時,我們羨慕。而然後呢,我們還是會跑到書店去看那些所謂的大學聯考狀元們的學習方法,還是會紮在學生堆裡討論數理化,語政史,還是會在無數個漫漫長夜裡孤軍奮戰。因為身處在這種教育制度中,我們還有太多無奈。

我們矛盾著,我們猶豫著,但最終還是無法擺脫這種教育的束縛,於是我們繼續沉默著,因為我們深深的知道背後那無數雙充滿期望的眼睛,我們辜負不起;十餘載的青春歲月,我們賭不起……因此,我們只能讓自己成為瘋子,沒有快樂和痛苦,只是麻木地機械地學習的瘋子。在偉大的中國精英式教育下的一群瘋子。

後記:既然已是瘋子,就只能毫不在意的繼續瘋下去,雖然不知道前方的路是該向左還是向右,雖然不知道自己還能走多遠,但只能跌跌撞撞地繼續走,繼續走……相信是路,總該會有盡頭。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 篇11

“狂人”出生於封建士大夫家庭,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對社會的恐怖心理。他認定現在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會。他半夜察看歷史,看見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他對吃人社會發出勇敢的挑戰,相信將來的社會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小說揭露了封建禮教在仁義道德掩蓋下“吃人”的本質,被譽為“徹底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春雷”。

“狂人”的第一則日記就吸引了我。雖然,語言沒有太多的修飾,只是平凡普通的五句話。但這平凡與普通卻又與別處不一樣,平凡得出奇,普通得入勝。簡單的“我怕得有理”這句話,就讓我的心開始猜測:下面會寫些?

《狂人日記》中所謂狂人,就是一個精神錯亂的人物,語無倫次,意識好象也有些不清,魯迅用了非常顛倒的次序,借狂人之口,敘述了中國從前的本真:人吃人。雖說文章是虛構的,可也微微泛出點點恐怖的味道。整篇文章讀上去會感到壓抑,流露出十分暗淡的調子,可你只要細細“品嚐”如此深奧的小說,興許也會感到憂愁:高遠的夜空,朦朧的月光,以及“吃人”人的神情……魯迅以神一般的描寫,敘述了舊中國兒女的悽楚和絕望,又以神奇的筆觸,有道出幾千年無人敢道出的詠歎。

是啊,在這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優勢誰是能足以相信的呢?當然了,除了自己,還有誰呢?

在那位“狂人”眼裡,他不僅想保護自己,又想保護那些千千萬萬人當中又要被“吃”的孩子。

這篇小說是描寫一個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動,把他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覺柔和一體,用人物自敘的方式“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

“狂人”出生於封建士大夫家庭,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對社會的恐怖心理。他認定現在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會。他半夜察看歷史,看見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他對吃人社會發出勇敢的挑戰,相信將來的社會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小說揭露了封建禮教在仁義道德掩蓋下“吃人”的本質,被譽為“徹底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春雷”。

“狂人”的第一則日記就吸引了我。雖然,語言沒有太多的修飾,只是平凡普通的五句話。但這平凡與普通卻又與別處不一樣,平凡得出奇,普通得入勝。簡單的“我怕得有理”這句話,就讓我的心開始猜測:下面會寫些什麼?

《狂人日記》中所謂狂人,就是一個精神錯亂的人物,語無倫次,意識好象也有些不清,魯迅用了非常顛倒的次序,借狂人之口,敘述了中國從前的本真:人吃人。雖說文章是虛構的,可也微微泛出點點恐怖的味道。整篇文章讀上去會感到壓抑,流露出十分暗淡的調子,可你只要細細“品嚐”如此深奧的小說,興許也會感到憂愁:高遠的夜空,朦朧的月光,以及“吃人”人的神情……魯迅以神一般的描寫,敘述了舊中國兒女的悽楚和絕望,又以神奇的筆觸,有道出幾千年無人敢道出的詠歎。

是啊,在這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優勢誰是能足以相信的呢?當然了,除了自己,還有誰呢?

在那位“狂人”眼裡,他不僅想保護自己,又想保護那些千千萬萬人當中又要被“吃”的孩子。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 篇12

魯迅的話題講地話,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因為魯迅是如此的獨特、如此的博大。

單單就以他的文學作品而論,也要說上老半天。我看過他的狂人日記。魯迅他運用了日記和精神病人內心的獨白方式把他想所表達的內容發揮地淋漓盡致。那時候的人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而魯迅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存亡,在這生死悠關的時刻,他拋棄了學醫的夢想,拋棄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主義,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朝著文學殿堂為他展開的大門前進,用手中的筆跟敵人做戰鬥,用手中的筆挽救中華民族的靈魂,讓人們知道祖國的榮辱興衰。魯迅他是一個作家,也同時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他用他手中的筆描繪著屬於他自己的藍天,他就在這片藍天中盡情地展翅高飛,寫作則是最適合他的“翅膀”。

而他為了可以飛的更高更遠,就拼命地讓自己的翅膀變得更加完美,更加無懈可摧。也正是因為

這樣,才讓世人可以大飽眼福,欣賞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除了《阿Q正傳》,《狂人日記》就是魯迅最出名的小說了。這片短短的小說在今天被定為向舊

社會、舊禮教挑戰的“戰書”。與此同時,也成為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必修課、必讀物。《狂人日

記》“吃人普遍”這個“事實”在後邊屢屢出現,構成這篇文章的主題。趙貴翁、街上的人、打孩子

女人、兩個醫生、狼子村的佃戶,甚至自己的親哥哥、親孃也都吃人。最後,連“我”也未必

沒有吃過人。整篇文章連線緊密、層層深入是一篇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文章。

我想魯迅先生已經找到了一片更加寬廣的天空。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 篇13

他具體的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殘酷,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魯迅以其長期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深刻觀察發出了震聾發聵的吶喊:封建主義吃人。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從整片的文章來看,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他對別人充滿了猜疑和害怕,總認為別人會害他。在他被治癒後看到了世界的真相併且醒悟到“傳統”殺人,人們無法容納他的清醒而對他再一次的加以迫害,致使他重新屈服在惡勢力權下,與他們同流合汙。當時的社會對人的迫害是如此的深,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意識到了封建制度的可怕,不但使人發狂,也可以把人吃掉,已經沒有了真正的仁義道德。人與人之間只是猜疑,提防,殘殺,成為一種難以扼制的惡性迴圈。因此魯迅在絕望中以狂人的口吻吶喊,呻吟,“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讓人去關注社會。

那麼在今日的社會中存在怎樣的問題呢?現在是科學發達的社會,受全球化的影響,人們越來越傾向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與理解。特別在中國,由於一胎化,使孩子成為家裡的皇帝和皇后,同時他們也受社會的暴力現象影響,讓他們在社會環境中感到壓抑的心理,心態扭曲,缺乏道德意識,自控力差,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以暴力傷人,甚至以殘忍的手段殺人。可怕的是他們沒有認識到這後果的嚴重性,不知道他們所作的是犯罪的行為。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也要像魯迅那樣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

一方面要儘量減少未成年人接觸暴力媒介的機會,避免他們去學習模仿;另一方面,幫助他們認識真正的仁義之德,關注他們心靈的充實和健康,使他們成熟和成長起來,增強對不良文化和環境的抵抗力。這樣他們才不會成為現代的狂人,去與社會同流合汙,吃人或被吃。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 篇14

這篇小說是描寫一個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動,把他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覺柔和一體,用人物自敘的方式“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

“狂人”出生於封建士大夫家庭,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對社會的恐怖心理。他認定現在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會。他半夜察看歷史 ,看見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他對吃人社會發出勇敢的挑戰,相信將來的社會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 篇15

一提到魯迅的短篇小說,我頭一個想到的便是《狂人日記》。雖然我只需30分鐘便可以讀完這隻有11頁的作品,但它卻在我心中,使我久久無法忘懷。

民國時期,一位患有“迫害狂”症的病人寫下了一冊日記。日記中他的世界到處充滿了恐懼。他覺得身邊所有的人都要吃掉他,不論親戚朋友還是街頭素不相識的路人,包括他那現在正在養活整個家的大哥。狂人想:“大哥對我講書的時候,親口說過可以易子而食;有一回偶然議論起一個不好的人,他便說不但該殺,還當‘食肉寢皮’。”除了大哥的話,還有那些周圍發生的事也讓這個瘋子對“吃人”深信不疑:狼子村打死了一個惡人,幾個人把他的心肝挖出來油煎炒了吃;一個女人打她兒子,還罵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幾口才出氣!”一想到這些,狂人便從“頂上直冷到腳跟”。後來,狂人甚至以為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吃過人——大哥曾把死去的妹子的肉和在飯裡給狂人吃。這便是那篇《狂人日記》。

這位狂人寫的文字雖然雜亂無論次,但卻生動的描繪出了一個人吃人的社會。可以說,狂人是被當時的非人道主義所逼瘋的。那些封建的想法,如吃惡人心肝可以壯膽,都在記中表現了出來。狂人痛恨那些封建禮教假借道德的名義,宣揚殘忍和暴力。日記最後,狂人疾呼:“救救孩子”這是對舊社會的反抗,和對新一代的擔憂。

憶昔日,看今朝。我們現在的生活可充滿了幸福。每天,父母都會笑盈盈地看著我,朋友都會歡快地與我玩耍;每天,我都放鬆全身心。怎麼可能會覺得那些和我一樣歡樂的人會吃我?

最令我感動的是狂人所說的這樣一句話:“自己曉得這笑聲裡面,有的是正義和勇氣;老頭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的勇氣正氣鎮壓住了。”只要我們有勇氣,只要正義是站在我們這邊的,任何歪風邪氣、封建迷信都會迎刃而解。

狂人雖然是個瘋子,但他並不傻,他懂得什麼是人性,什麼是真善美,並知道:因該去追求一個真正美好的社會。也許正是因為像狂人那樣的分子太少了,才會出現腐敗的社會。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 篇16

書中狂人說:“我三十年未見過明月,......趙家的狗惡狠狠地看我幾眼,似乎馬上就要吃了我了......”當然這都是假的,一個人怎麼可能三十年沒見過月亮呢?狗怎麼會見誰吃誰呢?所以,這都是“狂人”瘋癲的想象。如果真把這當做想象的話,那就真的是在看瘋子的日記。

在我看來狂人口中的吃人是在批判封建禮教制度的毒害下,人們心理扭曲,卻還要對下一代灌輸封建理念,將下一代埋葬在這吃人的封建禮教之中。而在這樣幾乎人人都被封建禮教“吃掉”的社會中,被封建禮教毒害得太深的人們又要把未被汙染的人們拉進“吃人”的圈子。民眾的愚昧更是在對孝子應割肉煮了請生病的爺孃吃上體現出來。可以說實際上主人公發狂的階段是他短暫的從封建禮教中醒悟過來的時期。然而很可惜,主人公的醒悟之語,在當時只被人誤解為是發瘋是所說的瘋言瘋語。事實上,在世人取笑狂人時,他心裡正苦澀的吟著“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世人看不清。”

也許是預料到自己在短暫的醒悟後,終於還是要被吃人的封建禮教所吞沒,於是他在自己被吞沒前的最後一篇日記中發出了“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的呼喚。作者借狂人的日記,借其狂的狀態呼喚著被封建禮教所毒害的人們的人性的迴歸。那些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正是還未被封建禮教毒害的赤子。他們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在這樣現實與想象相交融的日記裡,魯迅先生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歷史的深刻理解和獨特發現。這樣的理解我或許達不到,我僅能借助先生的視角去看那我所不熟悉的歷史。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 篇17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說。令人驚異的是,這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具有開山意義的作品,已經顯示出極其成熟的特色,使後來的許多研究者為之傾倒,究其原因,除了魯迅深厚的文學素養外,我們也無法不歎服於先生的天才。

下面,我將對《狂人日記》進行個人化的解讀,其中自然有偏頗之處,然而作為一位讀者,我想也可以有放肆一下的權力。

翻開《狂人日記》,首先進入讀者視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這個狂人臆想的世界,是通過“常人視角”敘述出來的:狂人發病棗旁人側目棗家人延醫救治棗狂人復原。這一層的意思凡識字者均可以解讀出來,因為在小說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餘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訊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持歸閱一過,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型不一,知非一時所書。間亦有略具聯絡者,今撮錄一篇,以供醫家研究。

通過常人視角,我們可以合理地解釋狂人眼中他人對其的“迫害行為”。比如小說的第一節中狂人記道: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張著嘴,對我笑了一笑;我便從頭直冷到腳根,曉得他們佈置,都已妥當了。因為得知狂人發了狂,因此大家對他有些害怕,並且議論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裡,卻認定是大家謀劃好了,要害了他了。

有關於講述《狂人日記》範文 篇18

《狂人日記》儘管是魯迅先生寫在八十多年前的,但今天再看仍然是震撼人心的。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這實在太令人毛骨悚然了!幾千年來,引以自豪的“燦爛文明”,竟然被先生叱之為“吃人”。而且是“獅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許多年來,人們對魯迅先生的論述總是牢記在心,多少志士仁人對傳統文化口誅筆伐大加攻擊。但是時過境遷,每每想起,好象許多事情還是依然如故。張志新雖然沒有被吃掉,但她的死卻是叫人毛骨悚然的,某人的一句話就能將她的生命奪去,為防止她胡說什麼,竟然活生生對她的喉嚨做了“手術”。還有,幾年前,在某省打工的一些“草民”在宿舍起火中竟然無法逃命,因為這些打工仔住的地方,就象我們在動物看到的某些獸類的住宅,是有籠罩的!……

為什麼對“吃人”的問題,我們聲討這麼多年,還是沒有對“吃人”的文化傷筋動骨。有人說,這是因為“五四”新文化運動不徹底,隨著經濟的發展、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一切就會……。言下之意是因為沒文化,但對張志新下毒手的人不就是很有“文化”的人嗎?而且是深受“五四”新文化薰陶下成長起來的社會精英分子。為打工仔製造籠子的人也絕非深受傳統文化教訓的古董。看來問題不是那麼簡單。

“四千年來時時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多數人在被人吃的同時,也在吃人。看來,我們古代的文化無論怎樣的令人自豪,都抹不掉這些叫今天人看來極不人道的東西。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餓死是小,失節是大……”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確實不象在西方文化中有崇高地位。人的價值、人的尊嚴都是從屬於極其專制的社會秩序的需要。人是什麼?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只不過是能說話、會穿衣、過群居生活的“高等動物”,“食色性也”。

對人的定義必定是建立在對世界的認識之基礎上的。由於世界各民族的世界觀是不盡相同的,所以不同民族文化所塑造的人是不同的。在中國古代,人們對世界的理解是不明確的,是感性直觀的,除了對世界起源童話般的解釋外,僅有的一點理性所能述說就是“道法自然”,道又是什麼呢?“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面對這樣的世界人除了現實物質追求外,還有什麼令人心馳神往?人不過是會說話的“高等動物”!所以就不難理解:“天地不仁,以萬物無芻狗。聖人不仁,一百姓為芻狗。”牛羊之肉,人可以吃,因為人比動物聰明智慧;的確有的人確實比別一些人更聰明有能力,理所當然的就可以有“人吃人”了,“伴君如伴虎”,“養臣如養狼”。你不吃他,他就要吃你。當然,人與動物是不同的,吃的方法是巧妙的。想來想去,還是有序的吃為好,什麼“綱常”,什麼“禮儀”,不就是一部分“勞心”的聰明人對付另一部分“勞力”的蠢人的好手段嗎?“克己復禮”不難,但“為仁”卻很難,因為有限的物質利益總是“你多我就少的”。

“存天理,滅人慾”更是“吃人”的武器,因為“天理”

本身就是一部分人的“人慾”得到充分滿足,另一部分人的“人慾”得不到滿足的“公理”。

但是,在此我們不僅應看到“禮儀”本身在中國歷史上所起的壞作用,同時也應注意到“禮儀”作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本身並沒有什麼罪過。問題在於“人性”,就是為深厚歷史文化傳統所塑造的人最本質的追求——“食色性也”!古代中國社會,個體欲求只能被限制,否則任其發展,整個社會就會陷入到無政府主義的災難之中。除非重新回到叢林之中,過原始人的生活,是沒有別選擇的。儘管有一次次的改朝換代。但兩千年來沒什麼改變,每一次“革命”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都沒有真正的改變,所以就無法改變中國人的“人慾”,就更無法改變“吃人”的社會現實。悲劇真正震撼人心的地方在於:就是“吃人”也是吃的有理,不“吃人”還不行!回顧歷史,我們不能不說:“吃人”專制的制度及其文化正是中華民族曾值得驕傲的東西。

如果不是西風東漸,我們今天還會沉醉在古有的驕傲之中,欣然地承受著“吃人”的好處,忍受著“被人吃”慘痛,是西洋人給我們帶來了新的視覺。我們首先自慚形穢於西洋人的堅船利炮,而後是西洋人的國富民強,最後是西洋人的科學民主,但是學來學去只學了點皮毛,西方文化的根到底建立在什麼樣的世界觀上,我們是不清楚的。淺嘗輒止,感性直觀的學風叫我們一下子似乎就覺醒了……。我們在高呼打倒孔家店時候,忘記了還要倒老子的李家店……。不破不立,沒有徹底的破,就沒有真正的立。我們的前輩根本不知道要立什麼,儘管有很好的理想,但種下的龍種卻長出了跳蚤。對西洋人的文化之根——基督教我們只看到一個“教”字,而沒看到“那文字是叫人死的,那精意是叫人活的”。

魯迅先生在小說的結尾寫到:“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許還有?救救孩子……”如何救呢?他不知道,他只能發出吶喊,他希望有人能夠。中國人是聰明的,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不是不清楚明白的。除非有一個真誠的心靈,否則還是會對醜惡視而不見的、還是會拒絕對真理的信仰的。吃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不是為了吃,人和動物不同,人活著是為了靈魂,人的價值在於精神的而非物質的。改變我們的世界觀吧!人的世界只有“精神第一性,物質第二性”,人才能成為萬物之靈,人才能彼此相愛!人間才是真正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