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通用22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7.79K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

過這次的學習,對教學設計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課堂上又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結合自己的單元教學設計嘗試了教學評價。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通用22篇)

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並給以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

自己認識到:教學評價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教學目標是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規定了學習者應達到的終點能力水平。教學評價需要採用一些有效的技術手段。通常,通過測量來收集資料,但是測量不等於評價,測量是指以各種各樣的測驗或考試對學生在學習和教師在教學過教學評價要對教學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教學評價,不僅僅是評價教學的結果,更要對教學的過程,對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進行評價。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加以數量化,給學生的學習結果賦以數值的過程。

還認識到:教學評價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發揮著許多重要的作用。教學評價的結果為改進教學與檢驗教師提供依據;教學評價的結果為學生在學習上的進步情況提供反饋;評價作為教學研究與實踐中的一種工具,用於查明在達到一整套教學目標時,可供選擇的程式是否同樣有效;利於實現教學過程的科學化,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有利於端正教學思想,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這樣的學習,會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促進自己專業化水平的發展。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2

通過學校組織的優秀教案學習活動,我有幸觀看了我校三位老師的優秀教案,認真閱讀了各位老師書寫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對於今後自己教案的書寫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對自身備課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一、這些優秀的教案,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態度認真,能夠始終如一地對待教案的本身。封面設計風格獨特,有的還配上了精緻的簡筆畫。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但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更要有文字書寫、簡筆畫等教師應該具備的其他基本功。教師只有在基本功紮實,態度認真的基礎上,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準備。

二、優秀教案的教學設計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體現了理論與現實的密切關聯,讓學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把生活跟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體現出這一點,在教案中更應該體現出這一點。

1、要注重學生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儘可能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

2、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必須重點突出,詳細講解;

3、強調講課方法的多樣性,引導學生多看、多聽、多說、多議、多練、多讀,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把整個教學過程都能在教案上有所體現,把課堂能夠新生成的東西都能在課前預設到,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學生。

三、老師的教案課後反思很認真,也很真實,有的甚至在整個單元複習授課後還進行了單元整體反思,結合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指出教學中出現的亮點和不足,同時提出瞭如何改進的設想。這樣不僅可以讓自己的授課有個自我反省和提高,而且對整個單元的總體有所回顧,對今後教學做了更有效的延伸與拓展。我們每位教師如果都能這樣進行整體性反思,必將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能夠寫好教案,往往是教師工作中難以化解的難題,充分顯示了教師的工作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好的態度更決定了一切。今後,我還需要向這些優秀教案學習,使自己在寫作教案過程中提高、成長。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3

通過這次的學習,對教學設計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課堂上又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結合自己的單元教學設計嘗試了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並給以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

自己認識到:教學評價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教學目標是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規定了學習者應達到的終點能力水平。教學評價需要採用一些有效的技術手段。通常,通過測量來收集資料,但是測量不等於評價,測量是指以各種各樣的測驗或考試對學生在學習和教師在教學過教學評價要對教學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教學評價,不僅僅是評價教學的結果,更要對教學的過程,對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進行評價。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加以數量化,給學生的學習結果賦以數值的過程。

還認識到:教學評價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發揮著許多重要的作用。教學評價的結果為改進教學與檢驗教師提供依據;教學評價的結果為學生在學習上的進步情況提供反饋;評價作為教學研究與實踐中的一種工具,用於查明在達到一整套教學目標時,可供選擇的程式是否同樣有效;利於實現教學過程的科學化,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有利於端正教學思想,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這樣的學習,會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促進自己專業化水平的發展。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4

我們的中學英語教學在語法教學與評價方面,存在這樣兩種現象------一是存在在課堂教學中:年紀偏大的老師仍抱著舊的觀念和經驗不放,一味地強調語法知識的教學,遇到某個新問題、小問題糾纏不放;新教師或年輕教師認為任務型教學不要教語法或淡化語法教學,更不研究語法教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只是將教科書上的語法練習輕描淡寫地過一遍。二是體現在測試性評價中,無論形成性的評價還是終結性的評價,近幾年從上至下的考試命題,語法知識和客觀題所佔比例明顯降低。因為考試這個指揮棒,近幾年的學生在口、筆頭英語表達方面,其準確性也明顯滑坡。

國家課程標準制定小組於對試驗搞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修改。程曉堂教授(北師大教授,國家課程標準制定小組主要成員)就“關於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修訂”做了說明,其中有這樣幾段話:

將“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修改“現代外語教育理念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提倡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等各種強調學習過程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

主要是對有關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表述做了一些調整。實驗稿明確倡導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並要求教師“儘量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修訂稿則是“倡導注重過程的語言教學途徑”,建議“要積極嘗試和研究任務型語言教學等注重語言學習過程的教學途徑和方法”。修訂稿鼓勵教師積極嘗試和使用其他符合新課程理念和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外語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在教學實踐中,由於對任務型教學把握不好,以及過於強呼叫某一種方法,而忽略了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也忽略了教學內容的多元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同時我們應該領悟到:語法肯定是要教的,也是測試評估的一個內容。因為“語法是用詞造句的規則系統,它是詞的構成規則、變化規則、組合規則的總和。沒有語法,語言就是一盤雜亂而毫無章法的散沙。”英語教學在我國是外語教學,我們要快捷、準確的學好這門語言,一定要學好語法。

因此,我想我們教師應該轉變觀念,調整教學策略:

1、重視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但不能輕視語言知識教學;

2、在情境中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語法,使語法教學將形式與意義、結構與功能、學習與生活有機地融為一體;

3、將語法知識的學習與聽、說、讀、寫技能訓練結合起來。

4、測試評價中適當增加客觀題的比例。

選擇以下幾種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語法教學模式:

中學語法教學應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不同的教學時段採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1、單元常規教學模式

“觀察——發現——討論——歸納——鞏固——運用”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應每遇到一個新的語法專案都花費大量時間去講解和操練,而應根據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每單元花費一定時問,採用“觀察——發現——歸納”的方法,專項突破該單元的重點語法專案。

2、語法專項複習模式

“集中呈現——對比分析——專項梳理——鞏固運用”

進行期中或期末或一學段複習時,教師可以集中所涉及的語法內容,通過對比和歸納,引導學生梳理語法規則,並加以鞏固和運用。同時,注意設計語法練習時,應儘可能讓學生在語篇中完成,避免學生死扣語法規則、出現生搬硬套的現象。

總之,語法教學不是我們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只是一種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教學內容和手段。所以,我們應該始終倡導學生探究--發現式和自主式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堅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使他們在適當的語境中感受語言規則的存在,再通過對語法規則的觀察、發現、瞭解、分析、歸納和總結,然後學會利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去完成一些具體事情,最終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5

一、什麼是備課

通過張老師的講座,結合我自己的理解,我認為備課是面向學生教學前通過鑽研教材、教參及有關資料,進行教學預設(寫出教案或教學設計)的一種教學常規工作。它與備課、上課、作業、考試屬於一條相互關聯的完整性的教學環節,每一環不可欠缺。其內容一般分為:教學要求(現常說教學三維目標)、教學重難點(關鍵)、教學準備、教學課時和教學過程、教學板書、作業佈置。這指的是備一節課的內容,如果是備一學期的課,那前面還要有學期教學計劃(含教學進度安排)、學生成績記載(現叫成長記錄)、單元教學計劃。

二、備一節課和備好一節課是一樣嗎?

備一節課,就按備課的一系列環節把教學預設的內容完成了就行。而備好一節課,那就難了。有人說把一節課備出來上成了一節優質課就備好了,這算備好了一節課。其實,備好一節課需花一輩子的努力!支玉恆老師說:“備課一次,往往彙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識儲備和人生經歷。” 是啊,備課——伴隨我們一生的,我們只有心中有愛,不斷積澱,不斷創新,我們的課才能常備常新,享受教學帶給我們的無窮樂趣。所以,我覺得要備好一節課,並非易事。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教師一輩子都在備課。”的確,有效備課,優化備課環節對我們教師顯得尤為重要。

三、怎樣備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寫教案只是備課的一小部分工作。如果把教案分為“有形教案”和“無形教案”,則“備課”基本等同“教案”。 “有形教案”,即文字教案,是教師將備課的部分內容,付諸文字,寫於教案本上。有形教案應該“簡而實”。“簡”即簡單、簡約。因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寫出來的,有些內容完全可以記在腦子裡,比如,教學目標(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等,《教師教學用書》中都寫好了,你為什麼要抄到教案本上呢?為什麼不能記在頭腦裡呢?如果你有補充,為什麼不能補充在《教師教學用書》中呢?你只要把教學大致步驟、所提精當問題、所設計恰當練習、需要特別強調(指導)的內容,寫下來,就行。節省下來的時間做什麼?備“無形教案”。“實”即實在、實用。教案是教學的方案,是指導教學用的,如果你課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你的教案都不能在課堂上用(當然不是一成不變、按部就班),那你還寫教案做什麼?簡單、簡約才實在,實在才實用。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又提出寫“教後反思”(或稱“案例反思”、“教學反思”)。“教後反思”當然屬於“有形教案”之列,當然有助於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不失為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有效措施,但也不是說課課都要寫反思,每篇反思都要求多少篇幅。教師的勞動,個體創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才可能充分“個體創造”。 “無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說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師的文化底蘊、專業素養、道德水準、工作作風、基本功夫等的綜合體現。如果落實到某一課的備課上,就是老師為上好這一課所做的一切努力和準備(有許多東西是無法、也無須用文字表達)。無形教案要“豐而深”,即豐富、豐厚、廣博、深刻,把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諸筆端,更多的是存於胸、注於腦。只有這樣,課堂才有可能“動態生成”,才有可能“充滿生命活力”。相對而言,“無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葉茂,不能“本末倒置”、甚至“捨本求末”。

(二)、一般性備課的五步:

1、備好課標。課程標準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明燈,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的理解課程標準,為自己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找到堅實的基矗課標對各個知識模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闢的闡釋,同時,把整個九年義務階段的知識全部羅列,細細研讀,便可輕易實現各個知識模組之間的溝通與整合,對於備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備好教材。教材是無數專家用心血與經驗編寫而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吃透教材是上好課的一個關鍵因素。拿到教材後一定要先對本冊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內容結構有清楚的認識,對整個知識體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針對上課內容進行具體解讀。廣東資深教師石景章老師說他不讀十遍書不上課。可見理解教材的重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還可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並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備好學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這一主體而進行,所以教師“教”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學”的過程。在準確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就要思考如下問題:什麼樣的學習目標適合他們?怎樣幫助學生最快最有效的達到學習目標?具體而言,諸如哪些方法該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該讓學生自主發現、自我構建,哪些問題可讓學生提出,哪些內容可讓學生自主選擇,哪些疑難可讓學生自主解答,從而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哪些地方學生的理解會浮於淺層,停留表面,學生可能需要點撥、引導;哪些地方學生可能偏離主題較遠,需要及時撥轉方向;哪些語言含蓄處、文字空白處、意境深遠處、情感共鳴處、認識分歧處可拓展學生思維,引發學生對話,激發創新的火花。總之,運籌帷幄,不打無準備之仗。

4、備好自己。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主導。備課時,教師應結合自己的特長,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備在教學中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創出自己的特色來。讓自己成為學生生命樂章中跳動的音符,你如何譜寫,就將有怎樣的樂章。

5、備好教學方案。教案分詳案和簡案,實錄式教案設計稱為“詳案”,多表現為師生問答式,我總感覺這種形式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削弱了師生交流的質量,降低了教師隨機應變和靈活調控的能力。應該設計結構式教學方案,也稱預案。預案設計是否可以說宜粗不宜細,理清整體思路框架,整體把握教學程序。多設計話題性、開放性問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臺。為學生提供廣闊思考的空間,設想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案,使教學過程成為多向交流互動、充滿活力的過程。

總之,聽了張老師的講座,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學實踐,談了以上的想法,或許所獲、所思有偏頗的地方,但卻是我內心的想法。我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的學習、思考、實踐、反思,讓自己有一個更大的提升。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6

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後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尤其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這就是“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它既強調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對學生的知識技能與創新能力的訓練有利,對於學生健康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也是大有好處的。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應努力向“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方面發展。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7

李嵐清副總理曾提出:“我們的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全民族的系質”。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仍然是課堂,那麼課堂上如何圍繞這個偉大的目標呢?

我認為關鍵還是在教師。因為課堂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師生雙向交流的過程,教師在這項活動中是起主導作用的;學習的過程又是學生大腦的認知過程,而學生參加活動的態度和領悟程度不同,效果也不一樣,那麼能否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呢?那就得看老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發揮如何了。

素質教育不僅僅要求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力,發展智力,這也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教學的理想境界。鑑於以上的認識,我在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設計上作了一些嘗試,為學生積極思維,生動活潑地學習創造條件。

一、注意教學設計的目的性

在教學中,首先應明確課堂教學的目標。教學設計就是達到這個目標的途徑、方法。講究教學過程設計就是要尋找達到這個目標的最佳方案,便於集中精力解決主要問題,克服講課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例如講讀課文就應多設計些讓學生討論、思考、分析的教學方案,而複習課就應在強化訓練、鞏因此知識,運用知識等方面作出設計等。

二、注意教學設計的實踐性

課堂教學要避免教師一言堂,就必須讓學生多實踐、動手、動口、動腦。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不同層次,多方要求的練習,使學生在不同的課堂練習中逐步體會、感悟,從而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特別難度較大的知識點,更應讓學生多練習實踐,如課文中的“語法知識”、“偏正語法”木語概念多,篇幅雖短,但學生不易掌握,老師則可以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一系列練習,便於學生掌握:先看書,劃出要點,再模仿課文短語示例,讓學生大量舉例。其次,讓學生標出詞性,尋找其中的規律。然後再引導學生區別定語和狀語。通過一系列練習,學生很快明白偏正短語:一偏一正;偏在前,正在後,名詞前面是定語,動、形前面是狀語,定語組成有形、名、代、量,狀語組成是形容詞和副詞兩種,最後讓學生再看書理解,完成課後練習,效果則較好。

三、注意教學設計的連續性

傳授文化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逐步培養,整體訓練,長期堅持,才能最終達到。因此在知識技能的養成方面,教學設計必須堅持連續性,不能操之過急。如:給文章作批註,劃分段落層次,寫讀書提要,歸納單元知識,按脈絡背育課文等都應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反堅持,教給學生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有所見效。

四、注意教學設計的啟發牲

課堂教學設計還應注意啟發學生思考,讓他們學得透、學得活。如詞語“前仆後繼”,又有人認為是“前赴後繼”開始同學們爭休。老師就不能直接說出答案,如有意引導他們討論區別“僕”與“赴”二字,再結合詞語整體理解就很清楚了。諸如此類,教師在教學中要隨機應變,積極啟發學生思考辯析。不要怕耽誤時間,更不要越詛代扈。長期堅持,學生在這類辯析中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

五、注意教學設計的興趣性

有時發現老師按苦心準備的教案上課,並沒有激起學生的舉學生反映冷淡,以後備課就注意,特另"是對一些比較枯燥的知識學習,就可以穿插設計一些競賽,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集體主義觀念,積極熱情地學習。

在教學實踐中,我認識到要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素質,關鍵在於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這樣才會努力鑽研教材,瞭解學情,精心設計,如果每位教師都能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追求教學藝術的最佳境界,那麼這將是開闢了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8

近日,在新師大小語國培班,我有幸聆聽了王榮生教授作的關於《閱讀教學設計的要訣》的專題講座,頗受啟發。自己覺得對日常的閱讀教課堂學有很大的促進和引領作用。

一、準確認識閱讀教學的基本路徑

閱讀教學,語文教師是學生與課文的媒介,研讀課文,包括以下內容:

1、文字最要緊的是在什麼地方?文字的關鍵點在哪裡?

2、如果發現文字的關鍵點,用怎樣的閱讀方法才能獲得與課文作者相一致的理解、感受。

二、怎樣解決閱讀教學教什麼的問題

1、依據文字體式確定

閱讀,就是對某種特定體式文章的閱讀,對具體作品的閱讀活動。在閱讀教學環節我們首先要確定教學內容。不同的文字體式,教學的方法,教學點的確定,如何突破教學點也就不同。

2、根據學生學情選擇教學內容

按照王教授的觀點,選擇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從學生的角度講,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句話:學生不喜歡的,使他喜歡。學生讀不懂的,使他讀懂。學生讀不好的,使他讀好。語文教師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主要取決於對學情精準而全面的分析。吃透學情,並不是指對學生的情況泛泛而論,而是要結合每一篇具體的課文,去探測學生的學習經驗。閱讀教學的內容,就是老師在備課時根據教材和學情確定的教學點在教學時應重點關注並通過教學行為,引導學生予以解決。

三、運用自主課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如在學習《趙州橋》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先圈畫出相關詞句,然後採用自讀感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方式弄明白作者先概述事物特徵,後運用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描述趙州橋的特點。我覺得,一方面可以引導各小組討論還有哪些其它科學的建造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點撥各小組蒐集相關的材料,開展模擬用多種材料建造趙州橋的趣味競賽。通過動手實驗,學生們不僅實實在在地掌握了建造趙州橋的一些科學方法,還切身體驗到了古代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的品質。

有了充分、精準地關注學情這把金鑰匙,才能開啟並更好地挖掘閱讀教學這座寶庫。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像王榮生教授所講的應該潛心研讀課文,充分關注學情,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一堂課,聚焦於一點,通過一篇課文,學習一種寫法,一課一得,課課有得,師生才能構建高效的閱讀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9

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現在教學理念教師教學如何使用教材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編排具有邏輯的意義。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後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尤其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絡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設問題情境,以情引趣,啟用思維。

教師的教學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問題同樣引起學生積極探索,產生求知慾望。而補充知識的引導更能使學生髮散思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1、視課程的開發,也重視生活實際的數學概念,充分利用直觀教學,遵循學生的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

2、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

3、重視理解與鞏固相結合並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

4、給學生鋪設合理的思維空間,補充問題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5、樹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有趣味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設疑問題具有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使學生在探究新知識輕鬆地獲取知識。

7、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遵循從簡單到複雜的認識規律,創設情境既符合學生實際,為探究、認識新知識的結構奠定基礎。

教師的教學設計準線不同對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有著直接的影響。學生要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取決於一個教師教學中充當怎麼樣角色。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教育者來說,應“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知識為本。教師對每一節課多付出心血,並不意味著成了正比例。要對每個學生充分了解合理設計教學,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起,才能觸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0

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應該按照新課程標準,在教學中大膽創新,採用反常規教學法,設計課堂活動,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以下是我閱讀後的幾點心得:

一、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無論多麼好,長期使用學生都會產生單調厭倦之感,因此,教師要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在課堂上精當選擇。《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在課堂設計上就根據不同的內容來採用了多種多樣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不是讓教師以灌輸式的方式把所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真正融入了課堂,做了課堂的主人。

二、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

任務型教學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來體現教學的成就。通過閱讀,我明白了任務型教學是雙邊或多邊的互動式活動,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儘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新知識,完成學習任務。

三、鼓勵學生髮表意見

“鼓勵學生個性發展,讓學生自由表達意見”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新理念,也是我們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讀了《新課程理念下創新教學設計》,讓我知道了自己教學設計的優點和不足。書中的教學設計重視了學生的差異性,照顧了全體學生。鼓勵每個學生髮言了我們才有可能更好的因材施教,關注每個學生。因此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將更加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敢想、敢問、敢爭論,讓學生在爭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四、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

此學習內容在教學設計時切實做到了以人為本,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創新能力等放在了首位,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一特點在教學設計中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設計上,然後落實在教學過程中,最後在作業設計時再加以鞏固。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每一位教師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我一定會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讀一本好書,如同飲一泓清泉,甘之若飴;讀一本好書,如同飲一杯醇酒,聞之慾醉;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個多年未見的好友傾心交談,快意平生;讀一本好書,如同聆聽一個長者的教誨,受益匪淺。在這本書中,我收穫的是累累碩果,我相信在自己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會有借鑑的。

總之,面對新課改,我們教師應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識的更新與文化素養的培養,要具備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及時的反思和改進的能力,不斷研究、創造、發展、豐富數學教學方法,以期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1

通過學習《新課標下的國小數學教學設計》這個課程,我明白了這個課程主要是對課程的設計提出的要求。文章結尾的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教師要改變以往將知識點簡單拼盤式的教學,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讓學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讓學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圍繞核心概念,按照數學思想指引的方向,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多種方式將教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實效地進行教學。”

一、讓學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上應當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動手,把從老師那吸取到知識自己再體驗加工最後變成自己的知識,而不是滿堂灌。這樣的話學生對新學的知識可以有深刻地體會,並且能在生活中靈活運用,這樣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數學的目的了。

二、要改變以往將知識點簡單拼盤式的教學,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

以往上課時一般都是注意到這節課目標沒有考慮到以後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只認為只要暫時掌握這個單元的知識即可,誰知在以後的學習往往都有緊密的聯絡。例如因數倍數的知識點到了分數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來許多知識點往往就是個基礎,我們要把這個知識點打好了,那麼在以後的教學中將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對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們並不只是單單看現在的還要開未來的,要高瞻遠矚。

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多種方式將教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實效地進行教學。

這個從實際出發的觀點,非常的認同,每一班每一個學生都具有不同點和相同點,所以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知識水平來進行設計,過高讓學生二丈摸不到頭腦,過低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沒有一個探索的動力。所以在備課時不但要備課本還要備學生,這樣才能有效地收到教學效果。

總之,在現在的國小數學教學設計中我們要高瞻遠矚,要注意學生的動手能力,能把數學用到生活中去,培養學生樂於鑽研、善於思考、勤於動手的習慣,讓學生有機會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氛圍中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2

10月17和18日,我參加了在舉辦的國基教育大講堂《數的認識》教學操作指南研討會。2天時間由各地優秀數學教師:幾位大師展示高水平數學課,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針對這次活動,談談自己的感受。

總體感覺,教師們共同的優點就是:聲音有親和力,甜美,語言精煉,教師無論是教學反思,還是回答當場提出的問題,大多都能很淡定、很全面的給予解釋,有條不紊。對課標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數學素養。這都是很值得我學習的。

一、教學收穫

1、課件製作精美,動態的較多,更形象、直觀的看出是平移還是旋轉。鼓勵孩子,只要你好好學習,你也可以完成這種任務,引起學生對研究數學的學習的一種責任感。

2、張xx老師的《百分數的認識》這節課:整節課氣氛比較活躍,老師情緒高漲,說話幽默,能感染學生,她特別享受教的過程,投入,和孩子們融為一體,讓學生很放鬆,孩子們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楊xx老師《生活中的負數》倡導的課前預習、師生互動、自主性學習、講了如何處理課堂生成與課程目標的關係〈每一環設計目的性要強,充分理解教材、預設要充分、你要放得開、收得攏〉。

4、許《認識分數》圍繞“先分後數”這一分數實質巧妙的建立起整數、分數以及小數三者之間的聯絡。把各種數有機的串聯起來,打通了各數之間的聯絡。短短的一節課,拋開了一般教學對分數的淺層的認識。從數,起源於數。出發,有落腳到分數也是用來數的。

5、吳xx老師《分數的初步認識》,為了達成數的概念的建立,理解數的意義,整個過程,她不惜時間,充分讓孩子操作,試一試,想一想,折一折,說一說,幫助學生出不見分數的概念,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整節課,學生的學習室快樂的,接納新知是不知不覺的,概念的建立是學生獨立操作獲取的,概念意義的裂解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是幫助學生有形象到抽象架起橋樑的工程師。

二、自我反思

聽了兩天的課,確實收穫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們上課的那種激情所感染,在課中老師要先有情感,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他們不只是授課,更是與學生心靈與心靈的溝通,以自己的那份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慾。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學會反思,學人之長,補已之短;在反思時要上升到理論高度,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反過來深入理解理論,再指導教學。在教學時要學會質疑,在質疑中成長,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3

在教學活動或教研活動中,常常會聽到你的課備得如何?……,教案寫得怎樣?……;最終,無論你的課堂教學效果怎樣,都會說到你的課堂教學設計環節的得與失、說到你這節課準備得充分與不充分。在言談中有好多老師、有相當一部份有多年教學經歷的老師都認為有了好的教學設計即是備好了課(筆者曾在不經意中作過調查與統計)。到底是有了好的教學設計就是備好了課還是否?筆者認為否!備課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凡有幾年教學者要從備教材、備學生、備目標、備過程、備教法等方面說個子醜寅卯。備課歷來是教師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在不同的時代會有不同的要求,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去備課,才能把“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是需要我們探討和研究的新問題。而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之一是進行教學過程設計,即教案設計,可以看出教學設計是屬於備課中的主項:備過程;所以我認為教學設計並不能等同於備課。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4

一、什麼是備課

通過張老師的講座,結合我自己的理解,我認為備課是面向學生教學前通過鑽研教材、教參及有關資料,進行教學預設(寫出教案或教學設計)的一種教學常規工作。它與備課、上課、作業、考試屬於一條相互關聯的完整性的教學環節,每一環不可欠缺。其內容一般分為:教學要求(現常說教學三維目標)、教學重難點(關鍵)、教學準備、教學課時和教學過程、教學板書、作業佈置。這指的是備一節課的內容,如果是備一學期的課,那前面還要有學期教學計劃(含教學進度安排)、學生成績記載(現叫成長記錄)、單元教學計劃。

二、備一節課和備好一節課是一樣嗎?

備一節課,就按備課的一系列環節把教學預設的內容完成了就行。而備好一節課,那就難了。有人說把一節課備出來上成了一節優質課就備好了,這算備好了一節課。其實,備好一節課需花一輩子的努力!支玉恆老師說:“備課一次,往往彙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識儲備和人生經歷。” 是啊,備課——伴隨我們一生的,我們只有心中有愛,不斷積澱,不斷創新,我們的課才能常備常新,享受教學帶給我們的無窮樂趣。所以,我覺得要備好一節課,並非易事。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教師一輩子都在備課。”的確,有效備課,優化備課環節對我們教師顯得尤為重要。

三、怎樣備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寫教案只是備課的一小部分工作。如果把教案分為“有形教案”和“無形教案”,則“備課”基本等同“教案”。 “有形教案”,即文字教案,是教師將備課的部分內容,付諸文字,寫於教案本上。有形教案應該“簡而實”。“簡”即簡單、簡約。因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寫出來的,有些內容完全可以記在腦子裡,比如,教學目標(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等,《教師教學用書》中都寫好了,你為什麼要抄到教案本上呢?為什麼不能記在頭腦裡呢?如果你有補充,為什麼不能補充在《教師教學用書》中呢?你只要把教學大致步驟、所提精當問題、所設計恰當練習、需要特別強調(指導)的內容,寫下來,就行。節省下來的時間做什麼?備“無形教案”。“實”即實在、實用。教案是教學的方案,是指導教學用的,如果你課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你的教案都不能在課堂上用(當然不是一成不變、按部就班),那你還寫教案做什麼?簡單、簡約才實在,實在才實用。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又提出寫“教後反思”(或稱“案例反思”、“教學反思”)。“教後反思”當然屬於“有形教案”之列,當然有助於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不失為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有效措施,但也不是說課課都要寫反思,每篇反思都要求多少篇幅。教師的勞動,個體創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才可能充分“個體創造”。 “無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說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師的文化底蘊、專業素養、道德水準、工作作風、基本功夫等的綜合體現。如果落實到某一課的備課上,就是老師為上好這一課所做的一切努力和準備(有許多東西是無法、也無須用文字表達)。無形教案要“豐而深”,即豐富、豐厚、廣博、深刻,把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諸筆端,更多的是存於胸、注於腦。只有這樣,課堂才有可能“動態生成”,才有可能“充滿生命活力”。相對而言,“無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葉茂,不能“本末倒置”、甚至“捨本求末”。

(二)、一般性備課的五步:

1、備好課標。課程標準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明燈,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的理解課程標準,為自己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找到堅實的基矗課標對各個知識模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闢的闡釋,同時,把整個九年義務階段的知識全部羅列,細細研讀,便可輕易實現各個知識模組之間的溝通與整合,對於備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備好教材。教材是無數專家用心血與經驗編寫而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吃透教材是上好課的一個關鍵因素。拿到教材後一定要先對本冊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內容結構有清楚的認識,對整個知識體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針對上課內容進行具體解讀。廣東資深教師石景章老師說他不讀十遍書不上課。可見理解教材的重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還可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並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備好學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這一主體而進行,所以教師“教”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學”的過程。在準確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就要思考如下問題:什麼樣的學習目標適合他們?怎樣幫助學生最快最有效的達到學習目標?具體而言,諸如哪些方法該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該讓學生自主發現、自我構建,哪些問題可讓學生提出,哪些內容可讓學生自主選擇,哪些疑難可讓學生自主解答,從而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哪些地方學生的理解會浮於淺層,停留表面,學生可能需要點撥、引導;哪些地方學生可能偏離主題較遠,需要及時撥轉方向;哪些語言含蓄處、文字空白處、意境深遠處、情感共鳴處、認識分歧處可拓展學生思維,引發學生對話,激發創新的火花。總之,運籌帷幄,不打無準備之仗。

4、備好自己。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主導。備課時,教師應結合自己的特長,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備在教學中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創出自己的特色來。讓自己成為學生生命樂章中跳動的音符,你如何譜寫,就將有怎樣的樂章。

5、備好教學方案。教案分詳案和簡案,實錄式教案設計稱為“詳案”,多表現為師生問答式,我總感覺這種形式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削弱了師生交流的質量,降低了教師隨機應變和靈活調控的能力。應該設計結構式教學方案,也稱預案。預案設計是否可以說宜粗不宜細,理清整體思路框架,整體把握教學程序。多設計話題性、開放性問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臺。為學生提供廣闊思考的空間,設想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案,使教學過程成為多向交流互動、充滿活力的過程。

總之,聽了張老師的講座,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學實踐,談了以上的想法,或許所獲、所思有偏頗的地方,但卻是我內心的想法。我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的學習、思考、實踐、反思,讓自己有一個更大的提升。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5

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現在教學理念教師教學如何使用教材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編排具有邏輯的意義。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後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尤其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絡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設問題情境,以情引趣,啟用思維。

教師的教學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問題同樣引起學生積極探索,產生求知慾望。而補充知識的引導更能使學生髮散思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1、視課程的開發,也重視生活實際的數學概念,充分利用直觀教學,遵循學生的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

2、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

3、重視理解與鞏固相結合並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

4、給學生鋪設合理的思維空間,補充問題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5、樹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有趣味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設疑問題具有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使學生在探究新知識輕鬆地獲取知識。

7、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遵循從簡單到複雜的認識規律,創設情境既符合學生實際,為探究、認識新知識的結構奠定基礎。

教師的教學設計準線不同對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有著直接的影響。學生要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取決於一個教師教學中充當怎麼樣角色。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教育者來說,應“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知識為本。教師對每一節課多付出心血,並不意味著成了正比例。要對每個學生充分了解合理設計教學,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起,才能觸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6

教學設計模組,分為四個模組,分別是由這3個人進行講座的:《備學生》唐飛(重慶市江北區實驗國小校長助理);《備技術》尚曉青(西安文理學院老師);《備教案》和《備資源》康世剛(重慶市研究所所長,聽了這三個人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感觸很深。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教師一輩子都在備課。”其實,備好一節課需花一輩子的努力!是啊,備課—————伴隨我們一生,我們只要心中有愛,不斷積澱,不斷創新,我們的課才能常備常新,享受教學帶給我們的無窮樂趣。所以,我覺得要備好一節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的確,有效備課,優化備課環節對我們教師顯得尤為重要。

備課的五步:

1、備好課標。《課程標準》是老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明燈,老師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的研讀《課程標準》。

2、備好教材。教材是無數專家用心血與經驗編寫而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吃透教材是上好課的一個關鍵因素。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還可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並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備好學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這一主體而進行,所以老師“教”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學”的過程。總之,運籌帷幄,不打無準備之仗。

4、備好自己。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老師是學習活動的主導。備課時,老師應結合自己的特長,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備在教學中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創出自己的特色來。

5、備好教學方案。多設計話題性、開放性問題,設計活動板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臺。為學生提供廣闊思考的空間,設想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案,使教學過程成為多向交流互動、充滿活力的過程。

總之,聽了唐飛、尚曉青、康世剛這三位老師的的講座,對我以後的教學工作有非常大的幫助。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從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的學習、思考、實踐、反思,讓自己有一個更大的提升。

我想通過我的反思,可以發現新問題,並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與解決辦法,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克服自身的不足,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7

通過觀摩我覺得課堂教學中的各環節應有一定的遞進性和層次性,讓學生儘可能的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進行學習,做到學以致用。為實施好課堂教學,我從日常教學中經常接觸的教學設計出發,探討語文教材的教學環節設計。

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論的方法設計教學問題的過程,它包括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解決方法及方案、評價和修改教學設計直至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幾個方面。

教學設計要求從教學系統的整體功能出發,綜合考慮教師、學生、教材、媒體、評價等諸多方面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作用,強調運用“整體———區域性———整體”的思維方式,立足整體、統籌全域性、使各教學要素相輔相成,提高和確保教學系統整體的效應。

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是指微觀教學設計,包括單元教學設計、課時教學設計和微觀教學設計。其中課時教學設計是以某堂課的教學為設計物件,而此處的微觀教學設計則指以某個教學環節為設計物件。

教學設計一般包括以下步驟:

(1)學習需求分析:從教材的角度出發,課程教學目標是什麼?教學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2)教學內容分析:課時教學目標是什麼?進行學習任務分析,要完成學習任務需要的必備、輔助的知識技能,要教哪些內容。

(3)教學物件分析:瞭解學生學習心理、認知水平、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起點水平與學習特點。

(4)確定教學目標:根據課時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制定明確、詳細的教學目標。

(5)教學策略設計:主要解決“如何教、如何學”,要同時考慮目標、內容學生、時間、教學條件等要素,從爭取整體教學效益的角度正確選擇教學策略。如程度教學策略、發現式教學策略、認知教學策略、掌握學習策略、和諧教學策略等。

(6)教學媒體設計:根據學習目標、教學策略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適時使用恰當的教學媒體,在運用媒體上,主張恰如其分,和諧、統一,不要為使用媒體而用媒體,避免與整體教學過程的脫節。

(7)教學過程反饋、調控設計: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動態活動過程,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預計學生將作出的反應,設計好另外的教學方法、問題和練習,一旦出現非常情況,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教學要求、教學策略和方法。

(8)教學評價設計:主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檢測不同層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的評價,總結性評價是指在知識教學完成後的總體評價。

在總複習中,要時刻注意“資訊反饋”。正如控制論創始人維納說:“有效行為必須由某種反饋過程來提供資訊,看它是否達到預定目標,最簡單的反饋是檢驗任務的成功或失敗。”通過反饋資訊來了解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個階段複習教學中,除了注意來自學生方面各式各樣的反饋資訊外,還特別重視每次測驗和考試的資訊反饋。堅持做到按時、按量、按評分標準,科學分析試卷,評價試卷,並注意各層次的學生學習狀況和掌握知識的程度。

要求學生對測驗情況進行知識點、面、掌握情況及學習上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師做好統計工作,找出教學上的弱點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複習計劃,對不足之處立即查漏補缺。這樣才能使實際掌握情況與預訂的教學目標更吻合,尤其要對後進生加強輔導、關心、鼓勵,及時表揚他們,哪怕是一點滴的進步,充分肯定他們。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大面積地有質有量地提高學習成績。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8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的重要途徑之一,而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一個先決條件。教學設計的好壞,直接決定著課堂的質量、課程的落實。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把握教學設計的重點?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教學過程?這都是我們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通過這次“領雁工程”的教學設計課的探討,我獲益匪淺,在此談談我的一些學習心得。

我認為教學設計的重點,不管是確定教學的目標,還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其實它都是要教師明確本堂課,我們要教會學生什麼,以及解決學生什麼問題。因此我認為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把握下面三個問題

一、立足學生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不同,特別是城鄉學生的差別就更大,教師在教師設計時,就要考慮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設計,而不單單是考慮課程設計的安排和進度。比如在引人各種方程的教學時,我們可能都會創設情境讓學生列出各種方程,然後引入方程概念,但是如果在創設情境時設計的問題過高,就會影響本節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偏移難點,而且會影響教學進度。

二、挖掘教材

數學的許多概念、定理、思想的教學,都是採用螺旋式上升的。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把握一個總體的思路,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滲透。比如在七下“4.1二元一次方程”中例題教學,

例:已知方程3x+2y=10。

(1)用關於x的代數式表示y;

(2)求當x=2,0,3時,對應的y的值,

對本例題(1)中的變形是已經學習過的整式變形,對於變形的結果就是學生今後要學習的一次函式解析式。而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剛好體現了一次函式由無數個對應點組成的關係,這也是兩者之間的一個聯絡,也是這兩者教學的一個難點。

三、把握課堂

學生是我們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基礎,但學生的情況教師不可能都會事先預計好,因此教學中必須要對學生的上課即時表現,做出合理的處理。比如在有些舉實際例子時,教師就要好好分析學生所舉的例子。如:在分析“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時,學生舉例:氣球從一個平面吹成一個球體。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對知識還不深入理解和對實際問題的辨析能力不強。因此教師就要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當堂的分析,假如這是教師要是沒有能力當堂解決的活,可以採取適當的處理方式:比如一起討論,上網查詢,暫時擱置等。總之要根據學生的反應,適當地調節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9

主題單元教學是根據課程實施的水平目標,確立若干個教學主題,教師遵循學生身心的一般規律,以主題為線索,開發和重組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連續課時單元教學的教學方式。開展主題單元教學時為了體現學習領域水平目標達成的針對性、知識技能教學的連貫性和開放性、生活化等特性,將整個教學置於具體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於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意義建構,重視學生技能的綜合運用的實踐體驗,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識。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發現主題單元設計可以幫助我清晰地解析主題單元教學的學習內容,歸納學習內容。它可以:

1、幫助我指導學生仔細讀單元主題,帶著單元主題走進每個環節。

2、老師在指導學習每個環節時,緊扣單元主題,讓學生從模組中構建思路。

3、學完內容要進行梳理總結時,圍繞單元主題,抓住內容引導學生鞏固與綜合運用。

4、同時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效能力,構建創新思維模式,為學生學習、研究及自主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此次的學習,我瞭解了單元學習規劃的重要性,使我對如何利用好本資源,做個優秀的引導者更有信心了。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20

今天上午我們學習了主題教學單元設計,通過學習討論,我明白了什麼是主題單元設計,及其編寫中要注意的問題。下午,老師給我們講了思維導圖的製作及運用,演示了MindManger軟體的使用,我自己練習製作了思維導圖課件《人體的生長髮育》。

一、 “主題單元設計”是根據課程實施的水平目標,確立若干個教學主題,教師遵循學生學習的一般規律,以主題為線索,開發和重組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連續課時單元教學的教學設計。“主題單元設計” 一般以一個單元為一個整體,設計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整體把握,緊扣單元訓練專案把相關知識聯為一條教學線索,使單元整體運轉。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展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主動發展,注重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自主實踐活動,使學生的個體主體性定能達到很好的尊重和展現。

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確立新的教育理念。單元主題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要求教師以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教師在進行單元主題教學設計時,要做到:

1、單元主題教學設計要求老師轉變觀念,整體把握教材。

2、單元主題教學設計遵循由主導到主學,堅持自主發展原則。

3、單元主題教學設計堅持開放的、活動的、具有探究性教學原則。

4、精心設計單元活動主題,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5、在單元主題教學設計中,要積極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

6、單元主題教學設計還要妥善解決單元主題的相對獨立性和教材內容系統性的問題。

在具體的教學目標的分析與編寫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注意教學目標的整體性。2.注意教學目標的靈活性。3注意教學目標的層次性。

二、對於學習者特徵分析的問題,我學習者認為:

學習活動的主體,其具有的認知、情感、社會等特徵都將對學習過程產生影響。因此,要取得教學設計的成功,必須重視對學習者的分析。

(一)學習者分析的主要內容

1.學習者初始能力分析

瞭解學習者在從事特定學科內容的學習前已經具備的知識技能基礎,以及對有關學習內容的認識與態度,確定教學起點。包括學習內容的準備情況及學習態度

2. 學生者的一般特徵

學生者的一般特徵,是指他們具有與具體學科內容無關,但影響其學習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的特點,包括年齡、性別、認知成熟度、學習動機、生活經驗等內容。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分析學生的一般特徵,以此作為制定教學策略,選擇教學方法和媒體等工作的依據。

3. 學習者的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由學習者特有的認知、情感和生理行為構成,它是反映學習者如何感知資訊、如何與學習環境相互作用並對之做出反應的相對穩定的學習方式。

學習風格涉及的方面很多,常表現為學習者喜歡的或經常使用的學習策略、學習方式或學習傾向。學習風格具有穩定性,很少因學習內容、學習情境等因素變化而變化。同時,學習風格具有個體差異性和獨特性。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21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很多老師在利用多媒體優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嚐到了不少甜頭,而今天我想說的是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一些心得體會。

多媒體的優點很多,表現在教學上就是通過文字、圖形、影象、動畫、聲音和視訊等來輔助教學。比如,課堂的激趣匯入、情境朗讀、突破難點的動畫模擬演示、風俗民情的再現、趣味練習設計、單元複習以及專題學習的知識梳理等等,好處不勝列舉。現就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激趣匯入,效果事半功倍。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習一篇文章如何匯入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而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文章內容在空間上跨度很大,例如《離騷》這首詩歌是戰國時期的作品,不管是內容還是寫法都離我們相去甚遠。如果按照常規教學,一支粉筆,一本書很難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老師上課辛苦,學生也一臉茫然。相反如果能借助多媒體視訊輔助教學,讓學生時空倒轉置身體驗於楚國忠臣報國無門的氛圍當中,那麼對理解這篇文章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通過視訊畫面再現當時的生活情景結合聲情並茂的經典片段朗讀來匯入課文,就能立刻把屈原那種“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愛國激情與苦悶傳遞給學生,學生在這憂國的哀傷氛圍中,不用過多講解,就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基調。從而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新《語文課標》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而培養想象力是語文教師一項頭疼的工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在很多時候,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成了一句空喊的口號如果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則輕而易舉的實現了這一教學目標。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老師在即將結束課文教學時,通過多媒體播放了音訊——“廚房交響曲”,鼓勵學生細心傾聽廚房發出的這些聲音,在傾聽中想象母親為自己忙碌早餐的情景。我們知道情感是想象力的動力,這樣的設計恰好觸動了學生的情感因子,激發學生急於表達的慾望,進而創造性地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這樣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促使學生想象的翅膀高飛遠揚,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不再是一句空話。

三、利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寫作修改。

作文幾乎可以說是語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學要著力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要提高語文寫作水平,關鍵是要讓學生自主寫作,自由表達,自主修改。葉聖陶向來反對寫作教學中“學生只管寫,老師只管改”的做法。他說:“教師給修改不如學生自己修改,學生個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而多媒體為學生共同修改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方法是每次寫作由學生推選一篇最好的文章出來共同修改。把要修改的文章輸入電腦文件,中間設定一條豎線把修改前和修改後的文章隔開,修改前的文章顯示在左邊,修改後的文章顯示在右邊。課堂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針對需要修改的語句語段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議,而電腦將這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痕跡及時地以動態演示的方式顯現出來,並且這些思維的痕跡在生生對話,師生對話中逐漸趨於完美,直至得出讓學生一致滿意的文章。這樣利用多媒體輔助,動態演示作文修改,學生在共同修改中取長補短,互相提高,享受到了學習帶來的快樂,這是傳統教學所無法給予的。

四、利用多媒體,單元複習、專題學習輕鬆有效。

葉聖陶先生說過:要學好語文,離不開基礎知識。而語文基礎知識零星分散在每一篇文章中。在學習一篇新的文章時,對於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大多停留在只要能疏通文章內容就停止的階段。要想深入理解,透徹掌握,還得在單元複習,專題學習中歸納運用。而在單元複習,專題學習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多媒體應成為首選的教學輔助工具。因為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文字、資料、圖象、動畫、聲音等素材提供給學生,既能大容量,高速度的儲存和傳遞相關教學資訊,又能比較系統地、完整地呈現語文基礎知識。這樣的學習學生學起來容易理解,輕鬆又有效。

五、利用多媒體,將時政新聞和語文教育緊密結合。

在課改的新形式下新課標極力倡導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與生活聯絡密切,拋開生活去談語文教育不太可能。特別是關乎國家大事,人民生活的時政新聞與語文教育之間更應該找到兩者的連結點。例如在《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篇文章裡我們認識了言行一致的聞一多先生。可是那段時間學生在學習方面很消極,有畏難情緒。為了教育學生做個言行一致的樂觀者,我特地播放了汶川地震中被困廢墟75小時的22歲少女被解救的視訊。當解救人員來救她時她笑著說:“我很高興我還活著,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的。”生死關頭的樂觀深深感染了學生,接著我讓學生就今後如何做個言行一致的樂觀者談了自己的看法。這樣巧妙的利用時政新聞視訊輔佐教學,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讓自己嚐到了甜頭,不過語文教學應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它只有在語文教學之中找到契合點才會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在教學運用中應把握好度,喧賓奪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巧妙的結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22

在教學活動或教研活動中,常常會聽到你的課備得如何?……,教案寫得怎樣?……;最終,無論你的課堂教學效果怎樣,都會說到你的課堂教學設計環節的得與失、說到你這節課準備得充分與不充分。

在言談中有好多老師、有相當一部份有多年教學經歷的老師都認為有了好的教學設計即是備好了課(筆者曾在不經意中作過調查與統計)。到底是有了好的教學設計就是備好了課還是否?筆者認為否!備課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凡有幾年教學者要從備教材、備學生、備目標、備過程、備教法等方面說個子醜寅卯。備課歷來是教師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在不同的時代會有不同的要求,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去備課,才能把“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是需要我們探討和研究的新問題。而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之一是進行教學過程設計,即教案設計,可以看出教學設計是屬於備課中的主項:備過程;所以筆者認為教學設計並不能等同於備課。

A、教學設計內容與方法

一、主題教案調研(文末要註明教案出處)

1、所調研教案反映出的課堂教學設計特點,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教學處理策略、教學活動過程(匯入、講授新課、練習反饋、小結等環節)的處理、教學媒體、形成性練習的設計特點及其相互關係

2、比較相同主題但不同設計方法的教案,分析其各自的優劣

3、從學科教學法角度考慮如何進行某學科或某類內容的課堂教學設計

4、綜合以上調研分析,提出你所設計教學方案的初步設想。

二、運用教學設計系列表格設計一個單元的教學方案

運用教材《教學過程設計》中提供的《課程教學設計表格》、《課堂教學設計表格》系列表格進行鍼對一個教學單元的課程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設計。(或者採用最新版本的《教學設計系列表格》)

三、根據教案設計,製作配套的課堂演示軟體或相關軟體

根據教案設計,製作配套的課堂演示軟體或相關軟體,同時也便於通過課件直觀評價你的課堂教學設計效果。課件的示範和評價方法如下:

1、在教案設計實踐中自覺體會、反思教學設計理論和方法:

2、在你的教案設計中,系統方法如何體現?

3、在你的教案設計中,教學內容處理是否恰當?如何檢驗?

4、在你的教案設計中,運用了哪些學習理論、教學理論?

5、在你的教案設計中,學習者分析是否充分?並如何影響教學內容、教學策略處理?

6、在你的教案設計中,如何設計課堂形成性評價?在你的教案設計中,是否用到學習需求分析?

B、備課的方法與形式

但在新課程條件下,隨著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的要求,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的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的展示,它的性質、功能、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在落實學生主體學習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實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上下功夫,在落實學生合作學習上下功夫,在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學生的學習活動流於形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師備課已昇華為教師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那麼如何備課呢?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準確定位學生學習目標,保底目標和開放目標並重

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是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傳統備課中的目標確定是一種知識的預設。新課堂的特徵具有開放性,要求達成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目標設計上要做到“三個並重”。即保底目標和開放目標並重,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並重,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並重。保底目標、顯性目標、短期目標可理解為本課和本單元知識、能力點要求,從這個角度說,傳統的知識點、能力點要求仍然是教師備課中必須重視的。開放目標、隱性目標、長期目標可以理解。一是:過程和方法的考慮,必須重視設計每個學生自主思索的平臺,必須讓每個學生都能用語文的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二是:可理解為看不見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求,主要表現為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勤于思考、善於探索、長於合作、追求真理的學習心理和學習品質。備課中應考慮兩項內容:一是:本課的保底目標、短期目標或顯性目標。這裡主要考慮的是知識點和能力點的"保底"問題,許多教師怕新課程的"放",擔心的是失去音樂的"命根",足見"保底"的重要性。一節課的學習,保底目標、短期目標或顯性目標如何定位,怎樣實現這個目標,教師應該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自讀提示、課後練習及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絡來決定。一般來說教學方面落實教材安排的思考練習內容就可以了,因為那是經過專家研究的一種精心編排,自然具有很強的科學性,不必要去展開,去拔高。應該首先確定本課元素積累、知識積累和情感的方法準確是考慮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積極主動參與合作、積極主動參與交流等開放性、隱蔽性、長期性目標,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改變課堂結構,化教師講授為學生學習活動

新課程理念認為,課程是經驗,課程是人類已有經驗和教師、學生個人生活經驗的結合,因而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的過程。在這裡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在這種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識,求得新的發展。所以,備課的第一要務是安排學習活動。設計學習活動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規法,二是挖掘教材或練習內涵,靈活設計活動,儘可能地尋找學生活動的載體。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維,給足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充分安排學生質疑的活動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大膽思考問題,促進新知識的生成。教師要想多說也不行,只能做導演。

三、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落實合作和網狀學習

要保證學習活動不流於形式,保證課堂學習交流的效率,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工作非常重要。一要合理分工,以實現合作,尤其是學習內容較豐富的學習活動。

四、課前預案與課中記錄、調適及課後反思相結合

傳統的備課是施教前的精心設計,一旦物化為教案,就一勞永逸,反覆使用。按新課程標準來看,完整的備課應該是教學前的預案加教學中的記錄、調適加教學後的反思。預案設計宜粗不宜細,只需設計話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只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臺。備課的精華在教學中的記錄、調適,教學中,有時候學生的行為並沒有按教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教師要觀察、傾聽,瞭解學生的原始理解,發現富有創意的閃光點,從而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問題、教學流程,完成第二次備課。此時,不能讓活人圍繞死的教案轉,要在調整中獲得新的發展,在超越預定目標中獲得創新。所以備課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預案。預案調適的原則,不是老師牽著學生走,而是學生思維推著老師走,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老師既不能扼制學生的看法,又不能擱置學生的問題,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探究下去,時時刻刻都體現"心中有人"的教學理念。教學後的反思,是對課堂教學過程及結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諸如如何解決學生主動學習、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個學生活動的機會、如何擴大交流、如何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何擴大教師間學科間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課堂秩序等較巨集觀的問題,也可反思教學設計的得失、課堂上突發事情的處理機智、某個學生會心一笑的緣由、知識儲備不足而引起的尷尬等等微觀問題。這種反思,可以指導以後的教學行為,可以使教學經驗昇華為理論,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因而是非常可貴的。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

教師備課主要是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備自己、備能力培養等,達到挖掘教材要“深”,教學方法要“活”,講課要“精”,傳授知識要“準”,教學效果要“高”的目的。備好教材的第一步是掌握各科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熟悉中學各科教材的目的和任務。這是教學的根本依據。其次就是剖析教材,掌握教材的編排體系,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抓住教材的知識結構,確定培養學生能力的方案。深刻地剖析、妥善地處理每堂課教學內容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基本功,是運用“少、精、活”教學原則,發展學生智慧的關鍵所在。為此,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弄清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需要的知識基礎是什麼?它又是什麼知識的基礎?第二,知識結構分幾個層次?哪些是重點、難點和關鍵?怎樣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和關鍵?第三,本節教材教給學生哪些基礎知識?培養什麼能力?怎樣培養?多方面進行認真思考、反覆研磨。只有這樣才能較準確地掌握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教師要準確地分析教材重點,要在精讀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刻、全面剖析。掌握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搞清楚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才能較準確地分析教材的重點。教師要正確地分析教材的難點。所謂難點是指學生不容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難的部分,教師要設法解決這些難點,掃清學生在學習中的障礙,才能使其掌握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除了正確地分析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外,還應該確定教材的關鍵點。所謂教材的關鍵點是指教材中對於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識能起作用的部分內容。解決了關鍵點就能一通百通,事半功倍。備好學生的指導思想是面向全體學生。講一節課要使各種水平的學生都學有所獲,備課要注意上、中、下三類學生。以中等學生為主要物件,設法在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不要一刀切,要因材施教,使上等學生學得多一點,好一點,對後進學生要循循善誘,加強個別輔導。這就需要在課前周密設計,細緻安排。做到既統一要求,又區別對待,這樣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備好方法就是依據課堂教學固有的規律,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若不選擇好的方法,就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如南宋時期朱熹所說:“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所以備好方法是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選擇教學方法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原則:根據具體教學目的和任務選擇方法;根據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選擇方法;根據教學裝置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同時還要注意靈活性、啟發性。目前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討論法、練習法、實驗與實習法以及自學法和發現法等等。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自學,逐漸培養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掌握探索科學知識的一把金鑰匙,這是比什麼都更有用的知識和能力。備好能力的培養,這是當前教學改革的新動向。每一節課除了傳授知識外,同時也要培養學生某些方面的能力,教師在備課時培養什麼能力要心中有數,培養能力的措施要明確。只有如此,課堂上才能得心應手,只有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培養創造性開拓人才才有希望。“備好自己”也是備課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教學效果的好壞,因素很多,但教師的情緒、態度卻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教師應對教育有一顆赤誠的心,有光榮感和責任心,對學生要滿腔熱情。在教學行為舉止方面落落大方,感情充沛,語言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