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寫生下鄉感受心得體會(精選3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45W

寫生下鄉感受心得體會 篇1

說句實話這次江西婺源之行是我第一次向南走這麼遠,早在出發之前我就在百度和谷歌地球找了一些當地的材料,還有那邊的天氣。

寫生下鄉感受心得體會(精選3篇)

等到了出發的時候,大包小包的東西往上帶,雖然很累,但是覺得我可以用的著。等到了以後才發現好多東西都是沒必要帶的,才發現我們的獨立生存能力還是很不夠的。

記得火車過長江的時候,心情是很激動的,因為這我第一次看到長江,旅途的疲勞在這會兒化為無有。晚上的時候終於到了住宿的地方了,一個叫做菜米油鹽的旅店。那天晚上的飯特別香,從那天開始,我們幾個的飯量就比在學校增了好多。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被老師帶著出去畫畫了,我們第四小組沒有跟著老師走,自己找了一處地方畫。

我不知道怎麼形容我當時的感受,真的,你要知道那天早上我站在那一片麥田的面前,心情真的是洶湧澎湃啊。晚上回去評畫的時候我換在給老師形容我當時的心情,那天最有激情。

後來的幾天畫面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心情開始變得急躁起來,老是覺得畫不下去了,這個時候老師幫了大忙了。到現在我還記得每天晚上吃完飯就纏著兩個周老師不停地問,每次結束都要到11點左右了。我真的該謝謝他們,雖然罵人的時候很討厭,但是真的是為我們盡心盡力。

再後來的時候,我們去了不少景點去畫畫,恰好到十一黃金週,那些遊客太牛了,什麼人都有的。我們每天早上出去,中午在畫畫的地方吃盒飯,晚上回來和我的那幾個吃友們搶著吃飯,日子過得比軍訓換苦了點,但是每天都挺充實的。寫生的那些天,發現我們第三工作室好團結的,每個人都是人才啊!

早出晚歸的日子要結束的時候,老周終於變得不那麼嚴厲了,在晚上開了篝火晚會,還有烤野豬吃。那天我們帶著老闆娘給編的可以許願的竹子帽,烤野豬,烤紅薯還有啤酒喝,雖然沒吃飽,但都是很開心的。我記得那天晚上婺源的天空有好多的星星,一個美妙的夜晚。

篝火晚會給我的回憶還有老周那強大的野外生存技能,真的要好好跟他學學。

非要說這次遠行有什麼感悟,我覺得就是寫生得到的東西是平時在學校所沒有的,在寫生的過程中要學會處理畫面的各種問題,把握好光陰的效果,理智的畫出風景給自己的感受,還有就是處理好外界的干擾。生活方面就是學會用最少的的物質支援自己獨立生存,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再就是像外出寫生如何處理好與大家的關係,還有與自己團隊的關係。

我能寫出來的也只是這麼多了,關於婺源,關於這次寫生,其實心裡會有更多的故事,更多的感悟。我更願意把這次寫生當做是一次生活心靈之旅,我是學到了好多專業知識,但是我覺得額外收穫會對我的生活有很大的啟迪。

寫生之旅已經過去了,我的旅途才剛剛開始,謹以此作為這次寫生的總結歸納回憶吧!

寫在後面的話:婺源回來有好多天了,畫作在回來的第二天就展在版畫系的櫥窗裡了。一直想寫點什麼但是懶的再回憶這麼多了,這次老周逼著讓寫感想,就寫吧。再次感謝老周老師,小周老師還有第三工作室的同學們,感謝你們陪伴,這次寫生我過得很開心!

寫生下鄉感受心得體會 篇2

其實在之前就聽說區裡要安排外出寫生,也就一直暗暗盼望著,特別是前不久參加市裡的美術年會時,看到一位老師的寫生油畫創作,內心真是“羨慕嫉妒恨”!這回好了,終於我們也有機會了!雖然自己繪畫功底不怎麼好,但是可以學習,可以進步,還是很讓人高興的。

只是天公不作美,臨出發前下起了雨,並且一直持續到寫生結束的前一天。為期兩天半的寫生時間雖然短了點,但是也是收穫良多,意猶未盡。 我是第一次來這裡,第一次見識到原生態的自然之美。大窪確實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特別是這個季節,山裡的色彩變得豐富豔麗,隨處可見的楊樹,一叢一叢,葉子由黃到綠,其間點綴著幾棵懸掛著如小燈籠一樣可愛果子的柿子樹,再加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有著各色顏色的植物,星星點點,滿眼燦爛,馬上就讓人想起一個詞——“層林盡染”-----很多畫畫的人都喜歡到這裡來寫生,作為省內的“寫生勝地”,還是很名不虛傳的。只可惜連這裡水都被汙染了,很多原本很清澈的溪流都變得汙濁,連其間的山石也被染成了黑色,曾經的小魚小蝦們更是蹤跡全無——雖然這裡的鄉民們依然淳樸善良,但是他們不知道丟失了的最寶貴的東西就再也找不回來了-----傷感的思緒拉回來,還是說說畫畫的事吧,我們這次一共是來了27名老師,按照“國畫”、“速寫”和“色彩'分了三個小組。為了節約時間,一到目的地後就馬上放好行李,每人領了一包乾糧開始集合進山。

我們一行人跟隨有經驗的尚主任走在最前面,走過一處小橋,再向右轉,眼前突然展現出一條鋪滿落葉的小徑,蜿蜿蜒蜒,指向不知名的遠方,我們一邊讚歎著這神祕美麗的大自然,一邊繼續繼續前行尋找適合畫畫的地點,最後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茅草屋,有山石壘成的矮矮的圍牆,聽到裡面傳出“咩咩”的叫聲,原來是一個羊圈——這裡的羊們也很有意思,清一色的黑山羊,平日我們所熟知的白羊一隻也看不到。然後,第一幅畫就獻給了這個“古色古香”的羊圈。現在再看這幅畫,虛實關係處理得不好,主體物也不突出,畫得很不成熟----- 在山裡吃過中飯後,我們又找到一家山間小屋,只是很可惜,還沒怎麼畫完,天空就飄起了雨,我們只好打道回府,雨一直下到晚上。第一天只算是畫了半天的畫。

第二天吃早飯前,進行了統一評畫,很多國畫與色彩作品都畫得很漂亮,特別是陳俊河老師的國畫,很讓人佩服,功底深厚,技法純熟,一看就是老國畫手了-----吃過早飯後再次出發,只是這次還沒畫滿一個小時老天又下起了雨,我們只好奔回住處,路上遇到不少狂奔回去的老師們,他們也是很無奈得嘆氣 。回到宿舍把剛沒畫完的速寫根據記憶補了補,聽說尚主任和顧老師畫畫極好,我們幾人去學習了一下,感覺自己真是差太遠了!顧老師筆法熟練,構圖大氣,無論是造型還是筆法線條都處處顯示出深厚的美術功底;尚主任的畫更是筆法靈活,造型嚴謹,虛實得當,筆法熟練而富於變化,無論是樹的變化還是山石的變化都極具有藝術上的美感------同時也給我們幾人的作品指點了一下,哪裡不足,應該怎樣改進,都一一給我們做了詳細的解答,我們在發現了自己的不足的同時也感到通過學習確實是有了進步,至少在眼界上開闊了很多,並且非常感謝尚主任的不吝賜教。

到了下午雨稍停了,我們帶傘出去繼續畫畫,找到第一天的山間小路,漫步在落滿金黃色樹葉的小徑上,兩旁滿是姿態各異顏色各異的樹,樹的對面還有“層林盡染”的一叢叢的更多的樹,小溪,大小不一的山石,以及掩映於樹木之間的山間石屋,秋風乍起,紛紛揚揚的樹葉翩然而下,絢爛至極,即使是飄著雨,也是極美的意境啊!可以想象,若是有著燦爛的陽光,那該是另有一番景緻了。我對好友說,這真是世外桃源啊!可惜,不久大雨又至,我們匆匆拍了幾張照片,帶著未完成的畫,戀戀不捨得離開了這“世外桃源”。

最後一天了,我們要回去了,老天反倒晴了!清晨,飯前評畫,這次好作品非常地多,不僅是好的國畫,好的油畫,好的色彩,還有很多好的速寫,相比之前,我都不好意思把自己的速寫拿出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獨特的風格,陳俊河老師這次的國畫是一幅為了表現黑白灰對比的山間石屋,仍然是讓人歎服的深厚的造型能力和純熟的國畫手法。而其他幾位老師的國畫也是各有特色,效果都不錯;另外幾幅色彩作品包括油畫,顏色都非常地豐富;兩位用色粉筆完成的色彩作品,色彩豔麗,很富有裝飾性;還有努力認真的王真真老師的色彩畫,色彩淡雅,很有靈氣;最後一組速寫作品也是各有千秋,印象比較深的有周文秋老師的,構圖巧妙,中遠近景的空間大關係處理得很好,並且最後上了一點顏色,更顯得古樸秀麗,效果非常好;另外有位張老師的速寫筆法熟練,構圖漂亮,整體效果非常好------還有另外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老師的作品,有的專取一個小景,但是也是畫得很有意思,富有裝飾美感,有明顯的個人風格,總之,大家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效果很明顯。

評完畫,還剩下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利用這剩下的寶貴時間,我們又畫了一幅速寫,拍了幾張美景,到了中午12點不得不集合了,最後全體老師合影留念,離開了這令人難忘的地方。 兩天半的時間,真的是太短,感覺不夠用的,因為自己的繪畫水平不是很好,學習到了很多,進步了很多,這就是最好的收穫了,難忘的美景,難忘的同事們,難忘的好吃的飯菜,難忘的雖然互相還叫不上名字但仍然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可貴精神!希望明年我們還能再來!

寫生下鄉感受心得體會 篇3

名師送教下鄉到我校,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這次聽課學習,我受益匪淺,收穫頗豐。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縱觀整堂課程教學,始終緊抓住教學重難點,善於創設各種情景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是一大亮點。她們那紮實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富有激情的教學儀表,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劉江莉老師教學的思路明晰,李崧老師幽默的語言,娓娓道來,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為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為什麼在課堂上學生樂此不疲?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李嵩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他給我們帶來的是六年級的《我最好的老師》一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他的課嚴謹到“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雲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匯入,教學設計是那麼合理,流暢。“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思考所帶來得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聽了李老師的課,帶給我們的思考是:略讀課略去的是什麼?本課在檢測學生基礎知識的能力上,主要是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在上課一開始李老師就提出問題,我喜歡的老師是這樣的同桌交流,不得少於10個特點。開始的多是讓學生有一個詞語的海,而後來讓學生劃去詞語進入學生有個性的文字學習中。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李老師的課親切、自然,卻彰顯出多麼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劉江莉有著紮實的教學功底,能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把知識很好地融入設計的教學之中。能抓住重點詞“增添”一詞把燕子的外形、飛行、動態、靜態美、等特點表現出來。特別是楊倩老師上了兩節《再見了,親人》一課。第一節課給我的感覺是,雖然老師用了大量的時間去講,去分析、指導朗讀,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沒有調動起來。第二節課經過幾位教師的磨課,呈現出來的課能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重點在親人上課文條理更清晰。

每位老師都有自已的教學風格,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適合學情的教學環節。傳統教學方式注重“講”忽略了“學”,容易使整堂課死氣沉沉。而在這幾節課上,我看到了師生互動,名師注重調動課堂學習氛圍,整個課堂氣氛活躍,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這種樂學的過程中,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課堂內容。

還有那評課的氛圍,其實送教下鄉不僅僅是講一堂課,聽一節課,課後的說課、評課才是一種真正意義的大課堂,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一種思索,一種提高。在評課時,老師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好的地方他們加以高度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給予中肯的建議。送教下鄉,送的是什麼?送的不僅是先進的理念方法,還應該有問題。作為語文教師要對文字有多角度的獨立的解讀,在備課時應該有自己的想法解讀,是教什麼重要還是怎麼教?

想一想一名教師在學校從事一線教學工作,就意味著將有大量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為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凝聚。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我們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和自身發展的組成。我們也只有將課堂教學當作人生中的生命經歷,去享受、去充實,才會將課堂教學當作學生的生命經歷,自覺地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這段生命經歷。

我感到在這短短的1天半時間裡,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貼近學生的生活,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