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人文素養課心得體會(精選11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99W

人文素養課心得體會 篇1

11月,伴隨著百色學院第二屆新生文化月的展開,我們企業管理協會也舉辦了特色活動“大學生素質拓展培訓”。此次培訓共分為三期:第一期為東合校區全體實習會幹,第二期澄碧校區實習會幹與會員,第三期東合校區部分會員。

人文素養課心得體會(精選11篇)

大學生素質拓展培訓作為我們協會的一大特色活動,有著其重大的意義:隨著市場經濟的時代發展,大學生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淡漠。通過素質拓展培訓可以增強會員之間的凝聚力,加強相互之間的瞭解,改善人際關係,打造高效團隊,認識自我,為協會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培訓的主要流程有:

1、破冰起航,

2、信任背摔,

3、穿越雷區,

4、巧解人繩。

通過這四個有 意義的“遊戲”來讓大家明白一定的道理:任何一個人離開了團隊都無法成功,隊友之間要相互信任,要團結!

在破冰起航裡,要求大家在15分鐘內選好隊長,起好隊名,想好隊歌和口號,並且把它們寫在旗子上。在這幾十號人裡,大家七嘴八舌,各有各的想法,但是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要求大家以最快的速度選出一個有能力,肯負責任的人出來當隊長,主持大局。而且通過在這過程中的討論,也讓大家彼此有了瞭解。培訓的第一個專案就是“信任背摔”,之所以叫信任背摔就注重在“信任”二字。背摔者被綁著手和腳背對著隊友們站在1.2米的高處,其他人則站在下面搭著人床,等待著接住背摔的人。在這過程中,搭人床的每一個隊友要十分注意,因為這關係到背摔者的人身安全,當然,背摔者也要相信隊友們,只有這樣才能順利進行我們的培訓。第二個專案是穿越雷區,這個遊戲來源於二戰時期的一個逃生故事,一群人被困在一個佈滿電網的區域裡,人們要在最短的時間通過電網的小漏洞來脫離危險區,在這過程中一不小心觸到電網就會死亡,所以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在培訓時,實習會幹們看到這麼小的.一個電網漏洞都覺得不可能穿過,很多人都是盲目的試,但都失敗了,最後經過培訓師一再強調事件時間問題時,他們只能冷靜下來,最後終於找到了方法,並且在規定時間內全部都通過了電網。

培訓的第三個專案是巧解人繩,要求是:首先都舉起左手,然後握住對面的人的左手,然後舉起右手,抓住對面的人的旁邊的手,就這樣要求解開這個解,中途不可以放開手。方法正確解出來的是一個“8”字,或是“0”.開始時好多實習為了貪圖方便,都抓了自己旁邊的人的手,解了很久解不開,經過提醒之後,他們重新來了一次,終於解出了一個“0”.通過這個遊戲,我們可以知道,有時候越是貪圖方便就越會麻煩,得不到事情的結果,所以,我們要按照事情是原則做事。

拓展培訓的主要專案就這四個,當然其中也穿插了一些小遊戲,比較有意義的就是記名字,先由第一個自我介紹,第二個自我介紹前要先說在他之前已經介紹過的人,也就意味著最後一個介紹時要把前面所有人的名字都說過一遍,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認識大家,記住大家,畢竟記住別人的名字是對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此次拓展培訓到今天也就圓滿結束了,作為協會的一個特色活動,我們每年都要舉辦3到4期,大家的收穫也蠻多,比如:信任背摔中的信任與團結,穿越雷區的時間就是生命,巧解人繩的安規則做事……總之,不論是哪個專案都離不開團結與信任,這也是拓展培訓的精髓所在!

人文素養課心得體會 篇2

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瞭解如何成為優秀學生幹部,組織了這次大學生骨幹培訓。經過了四次課的骨幹素質培訓,讓我受益匪淺。

在老師第一天的講解中我瞭解到了作為學生幹部首先要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學生幹部是具有學生身份的特殊領導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學生幹部是具有領導者,教育者和管理者身份的特殊學生群體。所以,作為一名學生幹部,不僅要提高自身素質。還要用自己的感染力去帶動身邊的人,樹立自己的威信和取得學生的信任。在工作中,我們也要秉承著熱愛工作,樂於奉獻的精神,渴望在學生工作中提升能力的願望。爭當優秀的學生幹部的原則,讓自己在工作中學到更多,且不斷的提升鍛鍊自己。當然,在工作中要找準努力地方向,如: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這些是老師在工作中總結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幹部”這一問題應引起每一位學生幹部的深思。也是我們應該努力地方向,在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幹部之前,首先應該做到的是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做事也亦如此,講究工作藝術,要能夠協調和處理好工作,對工作進行計劃總結,這些都是我應該努力地方面。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就應具備管理能力、領導能力、協調能力、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公關能力。但是,要提升能力,也是有方法的,在工作之前,我們應該制定計劃,保證活動的實施;工作準備之餘,也應該做好宣傳工作;工作之中應該做好突發狀況的準備,事後也應該做好總結工作,總結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不足之中找出對策,謹防下次類似情況的發生,做的好的地方繼續發揚。

在這次培訓中,我也學到了這些,作為一名學生幹部,我現在的職責不僅僅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教大一的幹事。怎麼樣去處理好工作,並且能夠勝任她們的本職工作。在自己工作之餘如何與其他同仁處理好工作關係,並且能夠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怎麼樣在每一次的活動中把自己的作用發揮出來。工作之餘,也應該告訴她們如何處理工作與學習的關係,這些是我們現在應該做的事情。骨幹素質需要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質提高,不僅僅對個人素質水平有很大提升,對幹事的指導也更為明確。因此我認為此次的培訓對於我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雖然只有短短几天的培訓,但是讓我對以前的工作有了一個總結,也在工作之中反省了自身。在過去一年的工作當中,我有做的不足的地方,能夠明白自身有哪些不足之處,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這樣的機會對於我們而言是很重要的,我們也應該珍惜每一次的學習機會,老師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和工作經驗告訴我們,在學校中的學生工作對我們現在的學生工作乃至以後的社會工作都是有很大幫助的。所以,在學習中能夠體會更多才是最重要的。

人文素養課心得體會 篇3

何為人文素養?人文素養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人文素養的.最典型標誌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學體現出的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著重想象性和多樣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對人本身的關懷。無論是對於社會還是對於個人來說,人文精神都是非常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高揚了人文精神,社會才會生氣勃勃、興旺發達,人才活得有意義,才是一個真正的人。 教師對人類社會的作用是文化的傳承、體現和創新。我們說教師是一種崇高的職業,就是因為教師承擔著這嚴肅的使命。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它被賦予了塑造學生的任務。教師的這種社會定位,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為學生做表率,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所以說“身教重於言教”。身教雖然只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但作用卻是異常巨大的。比起一般人來,教師特別需要學習人文精神,發揚人文精神。

“教師的人文素養” 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教師的人文素養主要體現在教師自身學識底蘊、儒雅風度以及對事業與學生真誠的熱愛。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的人文素養不僅僅是教師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學生心理健康成長與完善的需要!

一、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人格的完善

在學校裡,教師是學生最親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樣,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教師的人文素養,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人格。教師的素養之光對學生心靈的鑄造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有了這樣的“心心相印”,學生的人格的成長會在具有豐富的人文素養的教師的影響下,逐步成熟與完善起來,而學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學習心理的基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直接與間接地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完善。

二、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學習目標的明確

一位人文素養深厚的教師,肯定是一位有抱負有追求的教師,往往呈現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煥發,精力充沛,性格堅毅,樂觀向上,作風嚴謹,給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與影響下的學生,必會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受教師的影響,使學生也形成堅強的意志與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於思考,發奮學習。這樣會自覺不自覺地樹立遠大的目標。教師的追求與抱負已經深深地成為學生人生髮展的指標。教師的努力與成功,激勵他們的學生追求更遠大的目標與成功。

三、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學習動機與效果

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表現的比較單純,情緒化比較重,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一個學生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好壞,與他是否喜歡教這門功課的教師相關。教師的師德狀況、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養同樣很重要。學生的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些,而這一切還是取決於教師的人文素養。

四、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與監督者,教師的行為舉止與愛好習慣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作為榜樣被學生所模仿,並以潛移默化地方式發生作用。教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如何,直接制約著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集中反映了教師的精神風貌,它包括教師的道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認知策略、對學生的態度及其教師的主觀追求等。擁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在學生中自然擁有較強的影響力,這樣,教師的正確要求就容易化為學生的行動。

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要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學生,瞭解和把握學生的思想,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在師生之間架起感情的橋樑,激發學生產生情感的內驅力,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承受外界壓力,保持心理平衡,在知識、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斷提高,個性得以張揚,真正學會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為成功人生打下良好基礎。

社會的發展與變革決定了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而要 提升自身的素養,教師首先要做個真正的讀書人。教師的讀書是一種積累。學習是我們人生永恆的主題。教師的職業特性,更註定了教師的角色是一個永遠需要學習的角色。多讀書,讀好書。讀書在提升人文素養,鑄就教師魅力中具有永恆的力量。一個教師自身人文素質的提升,必將有賴於永不滿足的讀書實踐。一個成功的老師,必須是一個善於學習的老師,一個善於讀書的老師。讀書是教師汲取精華的學習方式,是教師傳承優秀文化的通道。讀書是教師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前提,教師應該成為終身學習的典範。只有學會讀書和學習,我們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在博覽群書中思考、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拓寬文化視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我們處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讀書學習已經成為一個人成長成才的第一要素,人們不但通過讀書獲得一技之長、生存之道,更重要的是書籍是每一個現代人的精神食糧。只有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學生,才能營造出整個社會熱愛讀書的良好氛圍。教師的讀書風氣最能影響學生和社會的風尚,讀書,理應成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只有熱愛學習的老師,才能讓學生知道更多的知識,讓學生更加敬重他。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不斷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引導其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讓學生在讀書中盪滌心胸、體味人生、啟迪智慧、增長才幹、學會學習與生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我們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很迫切地需要教育教學理論層面的提高。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的課改實踐需要前沿性的理論支援。新的課程標準倡導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倡導學生的閱讀,我們教師首先應該自覺地投入到積極的閱讀活動中去。教師的閱讀同樣需要從課內讀到課外,不斷地擴大自己的閱讀面,進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閱讀品質。作為一個教師,更應該確立終身讀書的觀念,自覺地多讀書,讀好書,豐富自己的讀書積累,提高自己的讀書品質,實現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養的不斷提升。 教師只有通過讀書學習,才能不斷豐富專業知識、完善文化知識結構,才能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升育人技能,才能促進自身專業成長,跟上現代教育發展的步伐。讀書不是為了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只有當我們將讀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不斷提升自身學養的重要手段,我們才能成為新時期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知識豐富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新課程標準給新課程改革帶來了嶄新的理論指向,許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但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大膽實踐,而且更需要我們教師積極、善於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不斷提升自身人文素養做起,創設更為寬廣的人文精神的時空。只有有所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對自身教學實踐的不斷反思是我們工作在基層的教師走向成功的最深刻的足跡。當今的教師應該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我們應當這樣告訴自己: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澱自己的文化底蘊,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培育人文精神,這是教師應該努力去做到的,也有利於教師專業化發展。

人文素養課心得體會 篇4

進入大學兩個月後,回想一路在摸著石頭過河般的學委工作,總覺得尚有諸多不足啊。今天,遲來的班幹素質培訓讓我收穫匪淺。

在大學作為一個班的班委,首先是要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班級”。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不斷在改進的地方。這次班幹素質培訓圍繞著這一主題帶給了我們思考,迎合了新生班委的需要,意義重大。理論需要用實踐來證明,我們新生班委不但要在培訓課上將理論知識接納,更要將其用於實踐,把“討論課”發揮好、將“實踐課”貫徹到。

很榮幸地得到學院郭老師對“如何組織班級活動”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郭老師圍繞大學班級活動型別、設計原則、活動現狀、同學們牴觸班級活動的原因以及組織好班級活動的幾個要素均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每個圍繞著講解的環節都迎合我們新生班委的需要,再次感謝郭老師帶給我們豐富的收穫。

如何組織班級活動是一個需要時間用心體驗才能得到更確切答案的問題。在理論上,我們的收穫是首先要明確目的我們為什麼要組織班級活動?當然,答案很簡單:

一、提高班級凝聚力,促進同學之間的團結互助;

二、提高同學們的綜合素質,促進同學們的全面發展。

我想,在我們班委的實際工作中,能夠始終圍繞著這兩點展開班裡的每一項工作的話,必定是十分完滿的。在班級活動的眾多型別中,常規班級活動看似零散,時間短促,但是組織好,能促進班級的建設和管理,相反,則會浪費時間,且對班級管理非常不利。對於主題教育活動及實踐性活動等正規班級活動,作為班委,一定要認真策劃經同學們精心設計和準備開展,避免“高分低能”。總的來說,對於班裡的每一項活動,班委都應本著“為同學們服務”的基本點開展。這就涉及到一個活動原則。

活動原則,在目的性上是多角度化定界,針對性極強,且必須將其效果考慮緊密的。郭老師認為,班裡有三分之二同學願意參加的活動方能達到其完滿的效果。當然,對於活動涉及的原則,我們還必須將其可操作性考慮在內。

認清現狀方能作進一步深入的工作。目前大學生對班級活動態度的現狀是:希望在班級活動發起的形式上,學院對活動進行引導,也即更多地由班級自主進行。同學們對班級活動的主觀態度,將影響他們再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故班委理應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在培養同學們的集體榮譽,形成正確輿論方面不作保留餘地。

分析同學們牴觸班級活動的原因,其結論不外乎有以下兩方面。其一,主觀原因,包括部分同學自信心不足,自我認識偏低,存在自動負性想法,害怕失敗;過分在意他人的評論,因為一些同學的評價比較直白;有過不愉快的團體活動,自己的建議沒被採納。其二,客觀原因,活動分工不清,責任不明,部分同學在活動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與價值取向;期望高於實際;教師指導不足,這個當然與活動開展之前,班委與教師的主動聯絡有很大關係。

當我們將前面的思路及原因理清後,下面就應該是有針對性地作出可行對策。

人文素養課心得體會 篇5

一、人文素養的內涵

人文,是人類文化的簡稱,是人站在自身或者其他的角度,用自己或別人提出的方法對世界中已知或未知的客觀事物或現象進行理性的思考,而總結出來的符合世界發展規律的又能被大眾接受的屬於個人主觀感受的知識點。人文可以分為:文化、藝術、美學、教育、哲學、國學、歷史、法律等。人文素養即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物件、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也就是人的內在品質。大學生的“人文素養”通常指,大學生通過對文學、史學、哲學、藝術等人文科學知識的不斷學習和積累,而內化為相對穩定的人格、氣質、修養等的總和,具體涉及人文知識、人文態度、人文精神、人文行為等方面。具體而言,人文素養的內涵包含以下三個層面:知識層面上,要博古通今、熟知人文基本知識,包括文學、史學、哲學、藝術學等學科在內,精通人文基本知識是具備人文素養的基礎;精神層面上,要將積累的人文知識內化為相對穩定的人文氣質,原因在於人文素養的核心和靈魂不單是“能力”,而是“以人為物件、以人為中心的精神”,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如人文態度、人文精神;實踐層面上,要付諸實際行動,並取得積極效果,由此展現出的人文素養的外顯表現可稱作人文行為。

二、當前大學生的閱讀現狀

(一)青睞帶有功利性的閱讀內容

進入大學後,學生面臨找工作與社會競爭的壓力,將課餘時間分配給考各種證書、考研等。由此造成大學生閱讀的書籍種類主要為外語類、計算機類、專業參考書、考研、各種考證的相關書籍,而圖書館中的人文社科類書籍常常無人問津。此種閱讀習慣帶有很強烈的功利主義色彩,學生只看到了眼前利益而忽視了閱讀人文社科類書籍對自身的長遠影響。

(二)淺閱讀為主要閱讀方式

隨著網路的發展,各種類似於公眾號的淺閱讀平臺應運而生。大學生在學習閒暇之餘,都喜歡閱讀各類公眾號、微博等推送的文章,達到淺閱讀的效果。這類碎片式的閱讀方式不利於學生的深度思考,不利於學生形成嚴謹的邏輯思維。也可以說,此類閱讀方式僅供娛樂休閒,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寫作能力等作用不大。而且閱讀網路上推送的短文章,還會消耗學生閱讀其他書籍的時間,這樣學生閱讀人文類書籍的時間會變得少之又少。

(三)閱讀經典書籍的人甚少

據統計,中國有相當一部分的大學生未完整地閱讀過四大名著等經典書籍。圖書館中文學類、哲學類、史學類等書籍借閱的人只有很小一部分。此種經典之作,閱讀起來有難度,需要深度思考,也許學生們普遍認為,花費大量時間閱讀經典對於現在的自己來說,不是一種合適的選擇。他們沒有意識到深入閱讀一本經典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以及經典作品帶給他們的理性思維與深度思考。不讀經典,導致文化積澱與寫作功底的匱乏,學生的人文素養得不到提高。

(四)閱讀時間和閱讀數量偏少

當今的大學生在上課學習之外,娛樂時間,社會實踐時間,交友時間較多,留給閱讀的時間很少,甚至沒有閱讀時間。有的學生寧願把時間花在娛樂、社會實踐以及交友上,也不會靜下心來閱讀一本書,特別是人文類書籍。由此導致現在的大學生一學期甚至一年都不能完整地讀完一本人文類書籍。缺少書籍營養的滋補,學生的文化積澱太少,寫作功底得不到提高,將妨礙學生的個人成長和人格氣質的形成。

三、閱讀習慣對大學生的影響

(一)對學生人文素質育成的影響

大學生當前的閱讀習慣等因素影響著其人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在知識層面上,如果文學、歷史學、哲學、藝術學、語言學、心理學等基本人文基礎知識缺乏,易導致學生寫作素材積累不夠,寫作過程中語言組織不到位,妨礙論文的寫作。在精神層面上,當代的大學生普遍存在思想意識淡薄、急功近利以及浮躁的心態,學生的精神世界匱乏,缺乏書籍營養的滋補。“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名言在當代大學生的身上無法得到體現。由於閱讀的書籍偏少,其身上的內在氣質與人文精神缺失,從根本上說就是缺乏底蘊。這對於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也有著一定的不利影響。實踐層面上,大學生缺乏對於人文素養的積澱,缺乏閱讀經典書籍的習慣,在實際行動中缺乏主動性,這都不利於其人文素養的育成與寫作素材的積累。

(二)對學生寫作的影響

學生現有的碎片化閱讀方式,對於學生寫作時的思維邏輯會產生一定影響,閱讀了大量的碎片化資訊,資訊完整度不高,學生的資訊整合能力就會下降,邏輯思維就會混亂,對於學術性要求很高的論文來說,此種閱讀方式一直在降低學生本就不高的寫作能力。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就是借鑑,在閱讀的基礎上,有利於產生自己的思維與想法,之後用語言表述出來。可是閱讀量沒有達到一定的數量,在提筆之時,就會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學生缺乏對寫作素材的積累,缺乏完整嚴密的邏輯思維,其實就是缺乏寫作所需具備的基本能力。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後,普遍感到自己的寫作水平未能提高反而有所下降,這與進入大學後的寫作能力培養是分不開的,筆者認為,更為主要的原因應該是閱讀量少,且缺乏人文書籍的薰陶。

四、改善對策

(一)學生方面

1.提高思想認識。學生之所以不閱讀除專業書、考證類書籍以外的其他書籍,是因為他們從思想上根本沒有意識到閱讀對於自身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沒有意識到閱讀對於其自身內在氣質的養成以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的形成都有著重要影響,還有對於他們寫作能力的影響。學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深刻認識到閱讀對於自身修養、寫作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從而在思想的指導下付諸實踐。2.合理分配閱讀時間。學生在學習之外的娛樂時間比較多,有些大學生寧願花時間娛樂也不願花時間來閱讀一本書,尤其是閱讀經典,這已成為大學生的常態。因此,學生應該合理分配學習之餘的時間,要每天留出一定的閱讀時間來提升自己。日積月累,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要把閱讀培養成一種習慣,習慣養成之後,假如今天沒有閱讀,就會感到今天有什麼事情沒做,達到這樣的狀態就不怕寫作的時候會感到提筆困難了。

(二)學校方面

1.幫助學生合理分配閱讀與學習時間。儘管目前有些學生已經意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但還是不懂得如何分配學習之外的時間。學生迫於競爭壓力往往無暇顧及閱讀時間的分配問題。因此,學校應該在課業之餘,多組織讀書與閱讀活動,設立每週讀書彙報活動,保證學生每週有一定的閱讀量。讀書活動要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閱讀,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學生既放鬆了身心,又可以提升人文素養。2.開設閱讀國學經典課。寫作能力作為一種基本能力,是學生學任何專業都必須用到的,因此,要加強對各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開設人文方面的課程,如國學經典閱讀課程,畢竟閱讀經典有難度,要花費時間與精力,開設閱讀經典的課程,有利於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理解書中的內容,豐富其內心世界,塑造其人文修養,同時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

人文素養課心得體會 篇6

一、現階段大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及其原因探析

1.知識體系構成呈現實用化

受就業壓力的影響,多數大學生傾向性的選擇實用化的專業,比如:在大學聯考填志願的時候,多數學生會選擇計算機、英語、機械、土木等實用性很強的專業,而忽視文史等學科;即使選擇文史等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時也僅僅是停留在知識層面,並未達到“修養”的要求。

2.價值觀呈現功利化

大學生的心智還未完全成熟,容易應困惑而被誤導甚至扭曲,比如:部分學生認為大學就是為了得到一紙文憑,找個好工作;在擇業的時候,部分學生也是選擇大城市,或是體面職業;在人際交往時,也存在實用主義心理,甚至將實用主義運用到師生交往之間。在處理個人、集體或是國家的利益時,只考慮自身利益。同時,部分大學生缺乏應對挫折的心理素質,缺乏獨立思考,心態浮躁。

3.心理問題呈現多樣化

由於當今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的心理問題呈現多樣化。比如:人際交往中以自我為中心、戀愛易引起情緒波動等,同時在他們身上還表現出意志力不堅定、容易衝動、心態失衡、個性扭曲。目前高校中,學生應學業、戀愛、就業等問題而釀成悲劇的事件時有發生,關鍵還是沒有重視對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

二、培養大學生人文素養的主要對策及路徑探究

1.釐清對人文素養學科的定位,實現課程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的滲透

課堂教學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要方式,也是學生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高校在培養人才時,首先要培養成一個心靈美、道德高尚、綜合素質高的人,其次才是一個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資料,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魅力。文學即是人學。在文史類教學中,可通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素有“上下五千年”之稱,博大精深。比如:孔子的“仁”,墨子的“非攻”“兼愛”等,這些傳統文化體現了人文素有的精髓,影響著我國世世代代的人。在文科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在理科課堂教學中,在教授理科知識的同時,也應注重人文素養的培養。比如:教師在講授基因知識的同時,可介紹袁隆平等科學家的事蹟和巨大貢獻,讓學生明白要想取得成功,離不開堅定的信念和艱辛的付出,使學生受到啟發,感受到人性的價值,追求心靈的最高境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靈活多變,將人文素養的培養變得不再枯燥。

2.完善人文素養教育評價機制,體現傳統教育至現代教育觀念的轉變

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社會和學校對於學生的評價只關注分數的高低,成績的優劣,過分重視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實用化和功利性,忽視了評估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因此高校在教育中,削弱了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無法培養起社會責任感,最終教育出來的人才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卻不是一個完整、和諧的人,表現出高分低能、有知識沒文化。所以在新時期的環境下,高校培養出的人才不僅僅是有一技之長的人,更應該是一個具備人文素養的人。因此,社會和高校應轉變“人才”的傳統觀念,推廣施行以人文素養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在注重學生學習成績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塑造人文環境,加強人文輿論導向,建立健全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評價機制,完善機制考核指標,促進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

3.優化人文素養培育外部環境,搭建大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良好平臺

人文素養的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因此應不斷優化人文素養培育的外部環境,從社會、校園、家庭等層面搭建大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良好平臺,為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提供良好的周圍環境。首先,加強對社會環境的營造。以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等科學理念引領社會發展潮流,避免大學生過度的物質崇拜和個人意識膨脹,尤其在網路化、資訊化的今天,更應加強社會文化建設,以社會公德和價值體系建設,填補學生價值判斷的空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次,應加強高校校園人文環境的薰陶。對於學生朝夕相處的校園環境而言,大到院校管理人員,小到宿舍集體生活,都應為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搭建好平臺,比如教職工深厚的文化內涵,學生代表優秀的人文精神等,都能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以人性化的校園管理,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人文素養培育。最後,家庭的人文素養培育至關重要。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不只是社會和學校的責任,很大程度上家庭才是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主戰地,因此父母應做好對子女的思想教育,以自身的謙虛、無私、勤奮等優秀品質引導學生,培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4.強化高等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以教師素養助推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

大學生身處的教育環境對於其人文素養的培養情況息息相關,尤其教師自身的表現能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對於學生素質的高低聯絡相當密切。這就表明對於大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重要路徑之一,就是加強高校師資隊伍建設,以教師自身人文素養的提升,帶動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首先教師應具備較高的文化品位,以良好的個人品格、正確的價值觀念和人生觀指導學生直面生活的困難,同時教導學生以健康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困惑,對於好的思想文化多些理解和傳播,培養學生高雅的情趣和廣泛的愛好,不斷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對於學生生活狀態及時瞭解並關注,關心學生所想,瞭解學生困難,除對學生生活上的關心還要多些精神上的鼓舞,才能使學生走出思想困境,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再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要推進實踐教學,因為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在參與的社會實踐中能較好的得以體現,教師改變學習方式,更多的發動學生參與實踐,是創造更多的條件對學生人文素養加以培育。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探究心理,養成服務理念,學會與人相處之道,做到尊重他人,團結合作等傳統精神。

人文素養課心得體會 篇7

在上一學期中,我多次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幹部培訓講座,在名師與名家的講座中,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以外的知識,更知道了眾多前人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使我的人生得到了很到的昇華。作為一名當代的大學生,如何開拓自己的眼界是很重要的一項任務,而如何尋找並加以鑑別資訊的來源恰恰是我們所欠缺的。武漢理工大學本著對我們負責,對廣大的學生負責,對我們的家長負責,對整個社會和國家負責的太對,為我們舉辦了多次高質量、高水平、高成效的素質教育講座。使我們在大學階段可以接觸到當今世界最前沿的諮詢與最前沿的研究方向知道,讓我們在大學階段便可以有著廣闊的視角,可以與世界接軌,走在中國的最前面。

這一系列的素質教育講座,在豐富了我們的課外生活與開拓了我們眼界的同時,還是我們不斷吸收名家大師幾十年的生活經驗與哲理,這些及其寶貴的經驗、教訓,是他們用一生的時間來歸納、總結出來的,他們無私的奉獻出來,不僅是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有了更加清晰、準確的認識,更正確的理解,還使我們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少指示,有了前人的指導,少走彎路,更快的走向成功。

我們平時作為一名普通的學生,很難有機會走出校門,接觸到外面的世界。這次學校通過組織講座,讓成功人士走進校園,貼近我們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為我們介紹他們的經驗,為我們介紹了他們所擅長的領域和知識。這不僅僅是豐富了我們的課餘生活,還幫助了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建立健康、健全的人格。而且,使我們對專業所學的領域之外有了一定的認識,開拓了自己的視野,增加了自己的見識和思路,為未來的道路打下了更加牢固的基礎。

回顧本次訓練,彷彿仍歷歷在目,特別是在困難和挑戰面前,上至領導,下至普通員工,人人都無所畏懼,大家都能凝心聚力,發揮個人聰明才智,各個表現堅強、勇敢,充分體現了挑戰自我,熔鍊團隊的精神。 在訓練開始前 ,教練做活動講解,在“忘記年齡、忘記性別、忘記身份”的宗旨下將我們分成了四組。從此刻起,我們所有的組員就擰成了一股繩,迅速的完成確定隊名、隊旗、隊訓的各項工作。從拓展訓練的第一項活動開始,教練就及時的讓我們針對每一個專案組織進行討論,分析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得與失,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雖然兩天的拓展訓練較為辛苦,有成功、有失敗、有喜悅、也有遺憾,但無論是我個人還是我們這個團隊都有很大的收穫,總結起來用六個字形容就是――“團隊”、“信任”、“超越”。通過這一系列科目的訓練給我一些啟迪。

一、明確任務是完成任務的前提 接受任務時,在沒有搞清要求、規則和標準的情況下,不能是盲人騎馬走哪算哪,只有明確了任務、方向、目標,才能避免蠻幹,走彎路。

二、制定正確的方案是成功的必然 周密的工作方案對明確方向、規範行為、指導實踐、完成任務將起到重要作用。如果開展一項工作,實施一項工程,沒有一個周密的方案,就會受到挫則,甚至失敗。經驗告誡我們制定工作方案時必須把問題想到前面,充分估計到可能遇到的問題,不能等出現問題後才坐下來研究對策,這樣既使能及時糾正偏差,也會受到損失,錯過良機。

雖然已離開了拓展基地,但一回想起拓展訓練的經歷,心裡還是久久不能平靜,因為自始自終我們均為自己的順利過關而滿足,我們為同伴加油而聲嘶力竭,我們為同伴成功而歡呼雀躍,我們為全體通過而擁抱而歡呼。所有的一切,是那麼的真切、那麼的具有合力,那麼的讓人回味。在一天的訓練中,我們快樂著、合作著、前進著、幸福著,這種團結協作、催人奮進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今後的工作,我堅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定能創造奇蹟。

人文素養課心得體會 篇8

構建和諧社會,構建和諧校園,我們大家現在都是大學生,都是校園中的一分子。大家都想知道怎樣的校園氛圍才是和諧,是打造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其實我們大家很清楚,構建和諧校園就如同“保持公共衛生一樣”那需要公民公德素質的提高。同樣構建和諧校園有待於每個同學人文素質的培養。所以我要說:構建和諧校園要從培養我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開始。

所謂“人文”就是對人生的思索,是心靈對生活的關懷,而人文教育是人類自由的搖籃,它使生命個體與自己本源契合在一起,形成自我認識與自我超越個價值觀和行為方向。

人文精神最根本的一點是喚起人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一種獨立精神與為它思想。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積累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等多種型別。

對於我們要努力去構建的和諧校園,人文素質中的制度文化素質,精神文化素質,行為文化素質是我們必須加以提高的。

《國富論》中指出了制度對於社會的重要性,對於學校來說,制度是校園管理的具體形式,體現一個學校的責任感。合理的校園管理制度與校園的和諧密不可分,制度作為處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校,老師與學校,日常事務的直接依據,它的合理與否關係到校園之內的和諧,更重要的是,由於合理的制度對於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使我們的老師,同學在處理任何關係時都有一種公平和諧的心態,對於構建和諧校園,完善校園內的各項規章制度應該成為校園建設的重中之重。好的校園規章制度在變化中求和諧,在和諧中求發展,和諧的規章制度是一切教學工作的保障。

如果大學是一棵樹,那麼滋養它的是“學生的精神文化素質”,學生的精神文化素質的充實空虛與否,是衡量校園文化是否和諧,是否健康活力富有生機的依據。一個和諧的校園精神文化,能夠增強大學內群體的積極性主動性。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同學們,我們已經有了制度文化素質,精神文化素質,但我們現在所缺的是“行為文化素質”,構建和諧校園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我們的言行要與我們美麗的校園相和諧,要與我們的校園規章制度相和諧,要與我們的傳統道德文化相和諧

人文素養課心得體會 篇9

身為人文專業的學生,我們一直在關注我們的人文主義建設。人文關懷是指對人類自身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的關注、探索和解答,具體表現為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注,對人的尊嚴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對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追求等。注重人文關懷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離不開人民群眾的自覺活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展的最深刻根源,蘊藏於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之中。離開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忽視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應從思想上和實踐上突出人民群眾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他們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人民群眾中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創造源泉,蘊藏著高昂的文化創造熱情。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積極培育建設主體的創新意識。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人民群眾中蘊藏的積極向上的思想精神,充分重視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對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展和創新的價值和意義,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增強人民群眾推進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挖掘人民群眾的創造潛能,拓寬人民群眾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渠道。廣大理論工作者應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新要求,不斷總結群眾實踐的新經驗,並使其轉化為新的理論成果,以更好地指導人們發揮主體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向縱深發展。

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凸顯人文關懷,就應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首先滿足人們的生存需要,切實解決民生問題。要堅持以人為本,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瞭解群眾心聲,傾聽群眾意見,關心群眾疾苦,針對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做好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看病、子女上學、生態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社會治安、食品醫藥安全等方面的工作,使人們充分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實踐價值。同時也應看到,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需求的範圍在不斷擴大,滿足或供給的條件也在日益拓展。舊的需求滿足了,新的需求又會產生。因此,要不斷解決民生問題,就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髮展生產力,不斷增加社會財富,為改善民生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還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事業,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保障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和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為改善民生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通過民生問題的切實解決,使人們從思想上理解和認同黨的主張,自覺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夯實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群眾基礎。

人文素養課心得體會 篇10

一、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內涵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在大學生學好專業課的同時,對他們進行文史哲基本知識、藝術基本修養、國內外優秀文化成果的教育,目標是提高全體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的教育。我國從1995年提出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這一概念是在我國高等教育人文教育的失衡問題越來越突出,並日益影響到人才培養的大背景下提出來的。它試圖通過這種方式改變以往大學教育存在的專業口徑狹窄、教學內容陳舊、教育模式單一、評價體系偏頗、文化陶冶淡化等問題。它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標;以尊重學生個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

新形勢下,高校的文化素質教育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一)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仍未能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各方面的任務一個比一個多,各方面的負擔一個比一個重: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文化輻射等。學生過分重視花哨的校園活動,而忽視了對自己內在的培養,忽視了對於科學文化知識的積累,忽視了自己對於已有知識的運用和創新。

(二)大學教授要忙著搞職稱,忙著搞研究,看似一個比一個忙,其實是把大學的本質和根本使命給忘卻了。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們的引導和傳授作用卻在職稱、研究的壓迫下消失殆盡。他們忽視了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傳授,更加忽視了對於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綜上所述,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志在必行,它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社會可持續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現實意義

我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還要教會其如何做人。

(一)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重要轉折的時代,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人們社會對科學技術的重視和對物質利益的強烈追求卻使得人文教育卻受到冷落,社會上普遍存在著重理輕文現象,並隨之帶來一些社會問題,如信仰危機、道德滑坡、精神空虛等。因此各國採取辦法整合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特別是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做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以促進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同步發展,建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發展。

(二)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精英,所以高等教育助大學生精神成人是高等文化教育的使命。大學教育,重在傳承文化,追求真理。大學要培養富有想象力、創造力的人,要培養道德健全的人適應時代的需要顯得尤為必要。楊叔子曾表示:中國要辦好大學,依賴於學生人格的健全和基礎知識的全面紮實,即文化素質的全面提升。可見,加強文化素質正是這一時代發展的要求,是社會可持續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呼喚。

(三)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是創新人才全面發展的需要

作為迎接新時代挑戰的主陣地和生力軍,高等學校加強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中的創新精神,即在文化素質教育中重視引導學生求新、求變,讓學生在其中自己解決問題,給其創造的空間,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為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升我國國民的素質,提高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大學生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及途徑

(一)重視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承。

中華民族創造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不僅體現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而且涵蓋了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諸多領域。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只有加強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才能樹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對振興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認同感。我們要通過優化社會大環境、建立濃郁的大學校園文化氛圍等手段,使大學生感受、理解、熱愛和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的精華在他們身上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二)優化課程設定,提高人文課程比重。

優化課程設定、提高人文課程比重是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課程設定要由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逐步向重視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提高的方向轉變。通過多開設文學、史學、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不斷提升大學生的人格、氣質、修養等內在品質,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

美英等國高校在這方面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典範,值得我們借鑑。如哈佛大學的“共同基礎課”五類課程中,文學與藝術和外國文化是其中的兩類;牛津大學一直堅持在學生中開展古典文化知識的學習。從民族的發展高度,學校應該像重視英語、計算機等課程那樣重視人文課程,加強投入、納入制度化管理,實行統一考試,考試結果與授予學位掛鉤。

(三)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

教師的學識水平不僅包括他在本專業研究中的深度與廣度,還包括教師對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對民族歷史文化的準確把握。教師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會文化的價值觀、審美情感,可以直接對學生產生無言的持久的影響。“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正意義上的教育不僅是一個知識的傳授過程,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溝通、思想碰撞的過程。只有高素養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建立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是引導大學生積極學習和正確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自覺鑑別和抵禦各種腐朽落後的思想文化的關鍵。

(四)政府、社會、高校聯手參與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良好人文素養的培育與提升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人人蔘與,推動良好人文氛圍的形成,為高素質人才的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優良的環境。

作為政府,要加強對學校周邊的文化、娛樂、商業經營活動的管理,堅決取締干擾學校正常教學、生活秩序的經營性娛樂活動場所,及時處理侵害學生合法權益、身心健康的事件。

現代人文素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它是在歷史中形成和發展的由人類優秀文化積澱凝聚而成的精神。這種精神品格在巨集觀方面匯聚於作為民族精神脊樑的民族精神之中從全社會來講,整個社會各個階層都要重視培養良好人文素養的氛圍,在公共輿論的領域內要鼓勵電視、電影、報紙等大眾媒體嚴肅地負起推進提升人文素養的責任。

所以,大學文化素質教育應該“轉識成智、化性為德,以業為志、由技入道”。從根本上講,高校文化素質教育重在迴歸大學之道,弘揚大學之魂(明德新民,止於至善,是謂大學;萬物並育,化成天下,是謂大愛!)。讓大學生真正的在大學中學會做學問,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只有在實踐中的不斷摸索,不斷創新與改進才能逐漸實現真正的文化素質的提高,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崛起!

人文素養課心得體會 篇11

團隊核心是共同奉獻。這種共同奉獻需要每一個隊員能夠為之信服目標。要切實可行而又具有挑戰意義目標,能激發團隊工作動力和奉獻精神,為學習注入生命活力。真,在這次拓展訓練中活動中,都體現團隊精神。所謂團隊精神,簡單來說就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集中體現。團隊精神基礎是尊重個人興趣和成就。核心是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向心力、凝聚力,反映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統一,並進而保證組織高效率運轉。團隊精神形成並不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揮灑個性、表現特長保證成員共同完成任務目標,而明確協作意願和協作方式則產生真正內心動力。團隊精神是組織文化一部分,良好管理可以通過合適組織形態將每個人安排至合適崗位,充分發揮集體潛能。如果沒有正確管理文化,沒有良好從業心態和奉獻精神,就不會有團隊精神。

在一開始設計自己團隊隊名、口號、隊歌、隊形,就預示此次活動整個過程離不開集體智慧和力量。

短短時間,我心靈受到前所未有強烈撞擊和震撼,這種撞擊和震撼我會銘記終生!在我們團隊中,為什麼工作中總是浪費時間?為什麼事情辦起來總是不順利?為什麼?為什麼?在一個個專案中,在輔導員點撥下,我們找到答案:

一、優秀團隊首先應該有一個優秀領導者,有一個共同目標願景,以及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制定計劃。

二、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在一個團隊中,每個人只有分工不同,沒有輕重不同,每個人都應該各司其職,最大化發揮自己特長,我們團隊才會做到最好!在工作中也是一樣:每個崗位人都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會取得我們大家共同創造好成績。

三、團隊中溝通特別重要。這讓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無隔閡、和睦共處、親密無間真誠與舒暢。

所有活動,大家都以一種積極心態參與,有出力﹑有出謀劃策﹑有監督示警,總之是在一個有序有組織狀態下完成。按現場活動中對各位成員臨時表現進行分工,雖不是最優,但一定是較優。每一個人按照自己所承擔角色儘快調整心態,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全力配合,將發現問題和存在隱患及時提出,並提出相應解決方案供大家決策,從而將失誤扼殺在搖籃中,使得各位成員配合默契,在短時間內將一個個專案成功地完成。

在我們實際工作中,也是如此。一個班級、一個團隊,各成員之間能力和特長就應該能夠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整個團隊才能健康向前發展,對企業發展也是有利無害。顯而易見是,企業進步依託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高度互動、高度合作組織,沒有一個協作作戰團隊是不可能取得企業發展。每個人在平時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很多潛在能力未曾發揮出來,能不能超越困難,實際上就是看我們有沒有信心、有沒有勇氣去面對,能否開發出那些一直潛伏在我們身上,而我們自己卻從未真正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