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兵馬俑心得體會(精選3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28W

兵馬俑心得體會 篇1

遙遠的東方,巨集偉的秦兵馬俑大軍守護著秀麗的驪山東麓,他們是戍衛著大秦帝國的最後一支近衛軍。黑衣如鐵、迅捷如風,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令天下聞之喪膽,望之變色。他們唱著戰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所向披靡,被稱為虎狼之師。他們就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

兵馬俑心得體會(精選3篇)

暑假裡,我來到西安臨潼,參觀了聞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馬俑,在這裡,“歷史”與“現實”在我眼前交織碰撞,讓我感受著“穿越時空”的魅力。

一號展廳人山人海,遊客們都擠在圍欄後伸長脖子向俑坑內張望。巨大的俑坑裡沉睡著一支訓練有素、驍勇善戰的陸軍戰隊。他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有的沉穩剛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不同的面貌。

這是一支兵種齊全的隊伍,除了步兵、騎兵還有戰車。戰袍武士和鎧甲武士作為主要的作戰力量分佈於整個軍陣之中,戰袍武士大多分佈於陣表,靈活機動;鎧甲武士則分佈於陣中,他們手持利刃,整齊劃一。透過陶土依稀還能感覺到撲面而來的凜凜殺手。陣中另有一種威風八面,身穿長襦,外披鎧甲,頭上帶有巾幘及長冠,雙臂前舉作牽拉轡繩的駕車姿態的,那是馭手俑,他們駕著馬車,衝鋒陷陣。

兩千年前的秦軍勇猛善戰,武器精良,所向披靡,他們用先進的作戰體系指揮龐大的軍隊,所到之處勢如破竹:他們用強勁密集而且持續的壓制對手,再由騎兵完成兩翼包抄,撕開對手的防線,最終步兵長驅直入,給敵軍以致命一擊。先秦就是依靠這種強大的軍事力量最終實現了統一。

在二號展廳的一角,堆著許多破碎的陶片,每塊陶片上都貼上了白色紙條,它們是已經清理、編號,還需要粘合修復的兵馬俑碎片。

只可惜,秦始皇最終也沒能守住他的帝國,他只好將強大的軍隊帶入地下,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他的霸業。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兩千年前那支所向披靡的軍隊就這樣靜靜地佇立著,走入了歷史的塵封。時光如箭一般從他們的耳邊掠過,榮耀早已化為無盡的寂寞與等待。迎著驪山方向吹來的涼風,低沉的呼吸與耳語隱約可聞,悲涼與滄桑的目光穿越秦川大地,穿越兩千年的時空,這支地下軍隊依舊忠心地守護他們的君王。

見證了氣勢磅礴的兵馬俑,我被它深深地震憾了,這偉大的奇蹟是華夏民族的驕傲和自豪。

兵馬俑心得體會 篇2

國慶假期,我和媽媽去陝西西安參觀了兵馬俑。兵馬俑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現在一共發掘了三個坑,坑裡埋著許多陶俑、陶馬。這些陶俑、陶馬和真人、真馬差不多大,特別精美、壯觀,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一號坑面積最大,發現時間最早。從四周的參觀平臺望下去,在一個個巷道里,站立著數千個陶俑和陶馬。他們排列整齊,像一支整裝待發的軍隊,氣勢雄偉。在這裡,我親手摸到了秦朝的泥土,感覺很細膩;還看見了秦磚,導遊說“十塊金磚抵不上一塊秦磚”呢!

二號坑沒有一號坑面積大,但這裡的兵馬俑更加形象。有立射俑、跪射俑、騎兵俑和鞍馬等,他們的頭髮、鬍鬚、面部表情和身穿的鎧甲都非常逼真。三號坑最小,像是一個指揮所,將領們正在開會,準備出發。這裡有一個展櫃裡展示的一個兵馬俑被稱為“鎮館之寶”,因為它出土之後幾乎沒有修復過。

秦俑平均身高有1。8米,都是單眼皮、丹鳳眼,神態各異,號稱“千人千面”。他們的頭髮、鬍鬚、表情都不一樣,衣服、鞋子也各有不同,因為那時軍隊中士兵的衣服都是自己縫製的。這些陶俑、陶馬出土時基本上都是破碎的,考古人員把這些碎片分類,像拼拼圖一樣把他們拼好。拼陶片的過程非常艱難,有的拼了四十年還沒拼好。還有彩色的陶俑,一出土顏色就脫落了,現在都不挖了,埋起來,等技術發展了留給後人去修復。現在還有許多兵馬俑沒有挖出來,或許還有一些俑坑沒有被發現……

我在感受兵馬俑的巨集偉壯觀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秦朝人民的疾苦:修這麼龐大的兵馬俑為秦始皇陪葬是多麼勞民傷財呀!

兵馬俑心得體會 篇3

在中國有這麼一句俗語:“看十年的中國在深圳,看百年的中國在上海,看千年的中國在北京,看上下五千年的中國在西安。”這次,我將探訪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安,去一覽它的風采!

千人千面兵馬俑

談起西安,人們的腦海中就一定會出現一個響亮的名字——兵馬俑。它位於秦始皇陵中,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蹟,是中國的藝術瑰寶。

來到一號坑,映入眼簾的是排著整齊隊伍的兵馬俑,遠遠望去,他們並無分別,仔細一看,他們個個都獨一無二,各有各的面相,有的頷首低眉,若有所思;有的目光炯炯,神采奕奕;還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遠方的親人,真可謂千人千面,神態各異。咦?兵馬俑怎麼排著橫著的隊伍?它們不是應該排成一列列的嗎?哦,原來,這些排頭軍就是率領士兵衝殺的突擊隊員,也就是現在所稱的“敢死隊”,正是因為這些軍人都具備捨己為人的精神,秦國才能一統天下,成為中國的霸主!我的敬意油然而生。

這延續東西三公里的珍貴的兵馬俑卻只佔秦始皇陵墓的萬分之三,可想而知,兵馬俑在秦陵中是多麼渺小,而秦陵又是多麼龐大的工程!

西安標誌大雁塔

大雁塔自古以來就是西安的標誌性建築,傳說它是唐玄奘西天取經歸來,為收藏所帶來的木材、布料、舍利而建造的,塔身七層。在唐代,它還是一棟木質建築;到明代,一層厚厚的磚塊包裹了大雁塔;民國時期,人們為了能讓大雁塔更加堅固,又在塔底建造了塔基,現在的大雁塔已是一位1362歲的高齡“老人”了,它見證了唐代至今中國的發展歷史。

今天我見到的大雁塔,不僅看到它古老的塔身,在它的南北廣場還欣賞到了美妙的噴泉表演,將古代建築的藝術美與現代的科技美融為一體,讓人歎為觀止!

穿越歷史在陝博

來到了陝西曆史博物館,乘坐著“時空穿梭機”,我首先來到青銅器時代,一件件雕刻著鳥獸蟲魚、花草樹木的青銅碗、青銅缸、青銅酒盅展現在我眼前,我想,這樣堅硬的青銅器,竟能雕刻出如此複雜的花紋,當時的工匠技術真不可想象!據說這樣精美的器皿只能有帝王們才能享用,那普通百姓用什麼呢?是泥巴做的?木頭做的?這真是個未解之謎!

在臨潼我目睹了千人千面、惟妙惟肖的秦兵馬俑,在陝博我還看到了漢兵馬俑、唐兵馬俑,但是這些俑個個都千篇一律,就好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那是因為暴戾的秦始皇不想讓這些能工巧匠透露地宮的祕密,把他們關在封閉的地宮裡窒息而死,所以這些工藝就失傳了,直到今天,即使運用高科技也無法達到秦代的工藝,這也是中華藝術文明的一大損失。

西安是一支歌。它將黃土高原的豪邁、關中平川的坦蕩和秦巴山區的婉約融匯在自己悠揚而久遠的旋律之中。

西安,不虛此行。